918346-WER2020竞赛-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勇攀高峰“竞赛规则-001
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海洋探宝竞赛规则

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海洋探宝竞赛规则1.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简介RIC(Robot Innovation Challenge)机器人创新挑战赛是一项青少年机器人比赛项目。
要求参加比赛的代表队自行设计、制作机器人并进行编程。
参赛的机器人可在特定的竞赛场地上,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比赛。
在中小学机器人竞赛中设置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的目的是藉著电脑资讯及科学原理之融合运用,启发参赛者之科技运用及创意,并以机器人设计的竞赛活动,达到推动国内创新科学教育之目的,激发我国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
2.竞赛主题及背景本届RIC挑战赛的主题为“海洋探宝”。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其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洋是储量最大取之不竭的聚宝盆,有资料表明,海洋是天然蛋白质仓库,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
对海洋的探索,最早出现在史前,那时人类就已经在海洋上旅行,从海洋中捕鱼,以海洋为生。
但对深海海底的探索一直到20世纪中才真正开始。
虽然今天人类对海洋用潜水球、潜水艇探索,但对深海还所知甚少。
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随着陆地资源的进一步减少甚至枯竭,各国势必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因此,为了加深青少年对海洋这个大宝库的了解,培养青少年的海洋海权意识和科技探索能力,本届RIC的主题特地设为“海洋探宝”。
3.比赛场地与环境3.1场地3.2赛台1)赛台是进行机器人比赛的地方。
A:2362mm B:1143mm2)单个赛台的内部尺寸长为1143mm、宽2362mm,四周装有边框,高为80mm,厚度不限。
以上尺寸可能有±3mm的误差。
3)场地底板上铺有场地纸。
场地纸上画有待命区,比赛用的部分模型则布置在场地纸上。
场地纸(含黑边)的尺寸为1140mm、宽2356mm。
场地纸紧贴北面和东面的边框 4)比赛时参赛队员面向赛台时,赛台左西右东,左下方为自动待命区。
第20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机器人创意比赛主题与规则

第二十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主题与规则1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简介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是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项目之一。
其活动对象为中小学生,要求参加比赛的代表队在现场自行拼装机器人、编制机器人运行程序、调试和操作机器人。
参赛的机器人是程序控制的,可以在赛前公布的比赛场地上,按照本规则进行比赛活动。
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设置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的目的是检验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激发我国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2比赛主题本届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的主题为“垃圾分类助力环保”。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将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对应的垃圾桶以蓝、红、绿、灰四种颜色表示。
我们应以生活垃圾分类为载体,培养一代人良好的文明习惯、公共意识和公民意识;开展青年志愿活动,鼓励和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动员家庭积极参与,大力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和理念,引导家庭成员从自身做起,自觉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者、践行者、推动者。
本届比赛通过用机器人模拟垃圾分类,加深青少年对生活垃圾分类的了解,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科技探索能力,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3比赛场地与环境3.1场地图1是比赛场地的示意图,待命区的位置将在赛前发的赛题中确定。
图1 比赛场地示意3.2赛场规格与要求3.2.1 机器人比赛场内部是拼装块拼接而成。
场地四周装有白色木质围栏,栏高200mm,厚15~20mm。
为提高参赛队应变能力,正式比赛的场地会有变化,场地长度为3000~6000mm,宽度2000~4000mm;基础拼装块为用厚15~20mm、长500mm、宽500mm的木工板,有可能进行100%-200%的等比例放大,场地道具尺寸不变,淡蓝色的8块拼装块可换。
第4节中所述的机器人要完成的任务一般分布在场地周围的固定拼装块上。
918389-WER2020竞赛-综合巡线挑战赛竞赛规则-001

综合巡线挑战赛一、综合巡线挑战赛比赛简介活动对象为中小学生,要求参加比赛的代表队在现场搭建、编写机器人运行程序和调试机器人。
参赛的机器人必须是程序控制自动运行的,不得使用蓝牙、2.4G模块等遥控设备。
设置综合巡线挑战赛的目的是为检验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的理解和知识掌握程度,激发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培养其动手、动脑及思维活跃化的能力。
二、比赛主题本次综合巡线挑战赛的主题为“翻山越岭”。
美丽浩瀚的星空是大自然带给我们人类的产物,星空中总有一颗闪亮的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使我们不再迷茫,不再彷徨。
我们盘绕上弯弯的盘山道路,到达高山那处瞭望台,瞭望那颗希望的星。
三、比赛场地与环境3.1场地图1为比赛场地的示意图3.2场地规格与要求3.2.1 比赛场地的内部尺寸为长3000mm、宽2000mm,其中黑线宽度为20mm。
魔幻山道长1000mm、宽2000mm。
其两侧由16块500mm*500mm的方块组成。
右侧包括终点、一号瞭望台、两块未指定区域及4块十字路口。
左侧包括出发区、二号瞭望台、2块未指定区域及4块十字路口。
3.2.2 未指定区域,此区域为特殊路线拼装区域,大小为500mm *500mm。
特殊路线为图2所示。
其连接方式为裁剪图二的方格,再放置图1的未指定区域用黑色电胶布粘接路口部分。
该区域的图形由嘉宾现场公开抽签决定,抽签选中的图形会在搭建开始时布置到场地上。
图23.3赛场环境机器人比赛场地环境为冷光源、低照度、无磁场干扰。
但由于正式赛场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例如:场地表面可以由不平整,连接处有裂缝,光照由变化等等。
需参赛队伍在设计机器人时应考虑各种应对的措施。
四、机器人要求4.1电源电压不能超过10V。
马达数量不得超过4个,传感器数量不得超过4个。
4.2要求:机器人尺寸必须小于300mm*300mm*300mm,正投影面积必须小于300mm*300mm。
4.3使用传感器识别黑线并由程序控制巡线完成任务。
918389-WER2020竞赛-综合巡线挑战赛竞赛规则-001

综合巡线挑战赛一、综合巡线挑战赛比赛简介活动对象为中小学生,要求参加比赛的代表队在现场搭建、编写机器人运行程序和调试机器人。
参赛的机器人必须是程序控制自动运行的,不得使用蓝牙、2. 4G模块等遥控设备。
设置综合巡线挑战赛的目的是为检验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的理解和知识掌握程度,激发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培养苴动手、动脑及思维活跃化的能力。
比赛主本次综合巡线挑战赛的主题为“翻山越岭”。
美丽浩瀚的星空是大自然带给我们人类的产物,星空中总有一颗闪亮的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使我们不再迷茫,不再彷徨。
我们盘绕上弯弯的盘山道路,到达髙山那处瞭望台, 瞭望那颗希望的星。
三、比赛场地与环境3.1场地Hi发二号瞭m图1为比赛场地的示意图3. 2场地规格与要求3.2. 1比赛场地的内部尺寸为长3000mm.宽2000mm,其中黑线宽度为20mm.魔幻山道长1000mm.宽2000mmo其两侧由16块500mm*500inm的方块组成。
右侧包括终点、一号瞭望台、两块未指左区域及4块十字路口。
左侧包括出发区、二号瞭望台、2块未指左区域及4 块十字路口。
3.2.2未指左区域,此区域为特殊路线拼装区域,大小为500mm *500mnic特姝路线为图2所示。
英连接方式为裁剪图二的方格,再放置图1的未指泄区域用黑色电胶布粘接路口部分。
该区域的图形由嘉宾现场公开抽签决昭抽签选中的图形会在搭建开始时布程到场地上。
A组B组3. 3赛场环境机器人比赛场地环境为冷光源、低照度、无磁场干扰。
但由于正式赛场的不确左因素较多。
例如:场地表而可以由不平整,连接处有裂缝,光照由变化等等。
需参赛队伍在设计机器人时应考虑各种应对的措施。
四、机器人要求4.1电源电压不能超过10V。
马达数量不得超过4个,传感器数量不得超过4个。
4. 2要求:机器人尺寸必须小于300mm*300mm*300mm»正投影而积必须小于300mm*300mm。
4. 3使用传感器识别黑线并由程序控制巡线完成任务。
918361-WER2020竞赛-夺宝奇兵—“机器人森林探宝”竞赛规则-001

夺宝奇兵—机器人森林探宝竞赛规则(2019)一、任务中国不仅地大物博,而且地理地貌奇特,在一片人类很少涉足的原始森林中,有一种罕见的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珍稀资源,但此种资源辐射超强,人类不能近距离探测,只能依靠机器人探明资源所在位置,以便人类将来开发利用。
机器人森林探宝竞赛模拟演示了机器人在森林中探测搜寻资源的过程。
参赛选手制作一个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声控启动机器人,从森林入口出发,根据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路径,自动穿过森林找到资源,进行守护,等待人类开发利用。
二、标准1.场地练习场地示意图案附后。
竞赛场地图案以当天现场提供为准。
2.场地照明竞赛场地周围的照明根据比赛实际场地条件确定。
参赛者在比赛前将有时间了解场地及周围环境灯光。
竞赛期间的照明条件是相对稳定不变的。
竞赛用机器人应能够在一个含不确定照明、阴影、散光等实际情况的环境中运行。
3.参赛选手及机器人器材①每个参赛队由两名选手和一台机器人组成。
②参赛机器人器材需符合如下规定:A.传感器数量不超过5个。
(不包含集成于主控制器内的传感器,用于寻找光线的复眼传感器只算一个传感器,不允许使用智能寻迹卡等其它智能复合传感器。
)B.减速电机数量不超过4个,且电机在12V电压下空转转速不超过620转/分钟。
C.舵机数量限制使用1个,且舵机扭矩不超过15KG。
D.轮子直径不超过65MM,宽度不超过30MM。
可以使用履带。
E.结构件主要为金属积木件,可以使用部分亚克力积木件(数量不超过10个),结构件之间须用螺丝固定。
F.所有电源电压均不得高于12.6V。
G.其它非电气元件的数量及来源没有限制。
③机器人整体外形尺寸在静止状态下,长宽高都不得超过30厘米。
4.原始森林模拟原始森林喷绘于240cm*120cm的灯箱广告布之上。
白色区域可供机器人行进,其中有些区域有灰色的三角形表示道路上的碎石,有些区域有宽为1cm的黑色线条,表示人工修建的公路外沿,供机器人在行进中参考。
第十八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WER工程创新赛规则

1简介第十八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WER 工程创新赛主题与规则WER工程创新赛是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项目之一,要求参赛队根据竞赛主题与容自行设计和制作机器人,现场编写机器人运行程序,调试和操作机器人,在规定场地完成比赛任务。
参赛的机器人是程序控制的,可以在赛前公布的竞赛场地上,按照本规则进行比赛活动。
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设置WER 工程创新赛的目的是检验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充满科学性、创新性、趣味性、竞技性、变化性、探索性的竞赛,激发我国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爱科学、爱创新、爱实践,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动脑动手的能力。
2比赛主题本届WER工程创新赛的主题为“信息时代”。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投入使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处理成为其最重要的应用领域;1969年,互联网诞生……;现在,全球70多亿人口中,网民数量已突破30亿。
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彻底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信息产生的价值被无限放大。
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信息应用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爆炸式地增长,信息已成为连接全球的纽带与桥梁。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全球信息获取和信息交换的中心,知识已经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源,电子、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新兴行业正蓬勃发展,半导体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正在不断融合,又正在不断创新。
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前人难以想象的转变,打开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资讯;电子、视频通话、语音交流,成为人们最普遍的交流方式;Facebook、微信朋友圈、网络直播,已是展示个性的时尚途径……。
与此同时,个人隐私、电脑病毒、数据安全、网络诈骗等问题也正在日益凸显,人类需要足够的智慧来应对这些挑战。
在第18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WER工程创新赛活动中,参赛队员要像软件工程师、电讯专家、数据分析师、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等一样,编写代码、创新通信技术、开发应用程序、守护网络安全,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3比赛场地与环境3.1场地图1 是第18 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WER 工程创新赛拟用比赛场地示意图,图中任务模型的位置只是示意用,最终位置将在赛前公布。
勇攀高峰Ⅱ(AIR)普及赛规则

AIR“智能时代”普及赛规则一、主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智能和科技,智能物流、智能餐饮、智能交通等等,智能技术和设备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缩短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距离,也影响着人类的发展,智能时代已经来到。
二、竞赛范围1.组别:小学组、初中组2.参赛人数:每队由2名学生组成,学生必须是截止到2020年6月仍然在校的学生。
3.指导教师:每队限报一名指导教师三、比赛场地和环境1、场地:场地尺寸: 2400mm×1200mm (长×宽);轨迹线:主要为黑色,场地中有直线、虚线、折线或曲线等各种线段,线宽20mm-30mm;2、赛场环境:机器人比赛场地环境为冷光源、低照度、无磁场干扰。
但由于一般赛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例如,场地表面可能有纹路和不平整,边框上有裂缝,光照条件有变化等等。
参赛队在设计机器人时应考虑各种应对措施。
四、任务说明及得分任务分配小学组:随机减少2个任务,任务位置随机可变初中组:随机减少1个任务,任务位置随机可变1、智能派送1.1 获取订单机器人从基地出发前往订单区,与订单物品有接触后显示相应的订单信息图片,完成任务得50分。
下图所示1.2 实时派送机器人将订单物品派送至指定的订单地址,完成任务得40分。
1.3 订单提醒派送成功后,屏幕闪烁2秒,完成任务得20分。
2、智能家居2.1 垃圾智能分类根据调试前公布的垃圾类型和位置,垃圾位于分类区前的某一位置,机器人将垃圾分类,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垃圾,共1个待分垃圾(如灰色代表其它垃圾,蓝色代表可回收垃圾),将垃圾准确放入相对应的垃圾桶,完成任务得40分。
初始状态 完成状态 初始状态完成状态2.2 打开电视机器人进入任务区域,调整电视机角度,完成任务得20分(如下图所示),并播放语音“打开电视”等待2秒,完成任务得20分。
2.3 收回衣服机器人收回衣服,衣服完全脱离晾衣杆,完成任务得20分。
2.4 智能衣柜机器人将衣服送到衣柜。
2024机器人竞赛创意赛竞赛规则

2024机器人竞赛创意赛竞赛规则一、参赛资格1.参赛者必须是在校学生或者社会团体(学校、机构、公司)的组织团体。
2.每个参赛者或团体只能报名参加一项赛事。
二、报名方式1.参赛者需提前向主办方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比赛前三个工作日。
三、赛事主题本次竞赛的主题为“创意赛”。
参赛者需在比赛规定的领域内提出并设计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机器人作品。
四、比赛内容1.参赛者需按照要求设计和制作一个机器人作品,参赛作品需具备创新性、实用性,并能在比赛中完成指定的任务。
2.比赛任务将在比赛当天进行公布,参赛者需根据任务要求进行机器人的编程和调试。
3.比赛时间为两天,第一天为调试和备赛时间,第二天进行正式比赛。
五、评分标准1.参赛作品将按照创新性、实用性、完成任务的准确度和效率等方面进行评分。
2.创新性:参赛作品的创新程度和独特之处。
3.实用性:参赛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4.完成任务的准确度和效率:参赛作品能否按照规定的任务完成,并需要尽快完成。
六、奖项设置1.一等奖:根据评分结果,评选出表现最优秀的作品,获得一等奖。
2.二等奖和三等奖:根据评分结果,评选出表现较好的作品,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3.入围奖:根据评分结果,评选出整体表现不错的作品,获得入围奖。
4.特别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参赛者将获得特别奖,特别奖不设名额限制。
七、比赛规则1.比赛过程中,参赛者需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采取任何作弊行为。
2.比赛中机器人的操作和控制必须完全依赖参赛者自己,不得有外部干预。
3.比赛过程中,参赛者必须遵守所有安全规定,确保比赛场地的安全。
4.比赛当天,参赛作品需在指定时间内进行现场调试,确保正常运行。
八、其他规定1.参赛作品的所有权归参赛者或参赛团体所有。
主办方有权在比赛结束后一定时间内使用参赛作品的相关信息和照片。
2.参赛者需保证参赛作品的原创性,如有侵权行为,由参赛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急救设施和医疗服务将在比赛现场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规则
——勇攀高峰
一、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简介
RIC(Robot Innovation Challenge)机器人创新挑战赛是一项青少年机器人比赛项目。
要求参加比赛的代表队自行设计、制作机器人并进行程序设计。
参赛的机器人可在特定的竞赛场地上,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比赛。
在中小学机器人竞赛中设置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的目的是通过电脑资讯及科学原理的融合运用,启发参赛者的科技运用及创意,并以机器人设计的竞赛活动,达到推动创新科学教育的目的,激发我国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
二、竞赛主题为“勇攀高峰”
本届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的主题为“勇攀高峰”。
三、.参赛范围
本次比赛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
四、竞赛主题与规则
1 竞赛简介
1.1每支队伍由两名参赛选手组成,他们需要自行拼装机器人、编写机器人程序、调试和操作机器人。
机器人从下层基地出发,爬上长 100cm 的斜坡,在上层完成分辨、装配、部署、凯旋等任务。
2 竞赛场地和环境
上层场地高度为65CM,坡度最低30度
图1为比赛场地示意图
2.1 下层基地 30cm×30cm;上层高度为65cm,内尺寸 91cm*91cm,边框高 5cm;斜坡宽
30cm,长 100cm,斜坡最低30度。
2.2 道具:圆环 2 个(直径7cm、厚1cm)、彩色圆柱 3 个(底面直径4cm、高4cm)、圆木球1个(直径4cm)、小圆环1个(直径4cm,厚0.6cm)、木八角2个(直径3cm)。
2.3 竞赛场地以现场公布为准。
3 机器人规格
3.1 机器人的长和宽均不能超过 25cm,高度不限。
控制器 1 个,电机不超过 4个,传感器不超过5个,不允许采用集成类循迹卡,电池电压不超过9V。
3.2 机器人必须设计成只用一次操作(如按一个按钮或拨一个开关)就能启动。
4 任务要求:
4.1 登顶:机器人从下层基地攀爬到上层基地。
4.2 凯旋:机器人在上层基地内旋转一圈以上并播放音乐2秒。
4.3 部署:机器人从下层基地携带 1-2 个八角木块,部署至上层的任务区。
(小学组1个,初中组和高中组2个,小学组任务区位置赛前公布)
4.4 辨色:将彩色木柱移到颜色匹配的圆形区域(木柱竖直且有部分压住匹配的色块区域即可得分)。
各木柱初始位置由参赛队员将机器人在基地摆放好后掷骰子确定,木柱颜色以现场公布为准,可能是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中的两种(下图中的木柱颜色仅为规则示例)。
木柱数量:小学组1个、初中组2个、高中组3个。
4.5 装配:将二层场地上的7cm 圆环装配至左上角圆球上,圆球完全进入圆环内,圆环初始位置在上层黑色十字交叉点或轨迹线上,具体位置在赛前公布。
(圆环小学组1个,初中、高中组2个)
4.6 为考察参赛队员的临场应变能力,在现场某个位置可能出现一个不确定的挑战任务,该任务在赛前由裁判统一公布。
挑战任务不属于一气呵成分要求的基本任务。
4.7 返营:机器人完成所有基本任务后,返回到上层基地。
返营任务完成,即比赛结束。
5 比赛
5.1比赛分为2轮进行,最后成绩为2轮总分之和。
5.3 搭建机器人与编程
5.3.1 参赛学生检录后方能进入赛场。
裁判员对选手携带的器材进行检查,所有器材必须是符合大赛参赛要求,所有参赛选手就座后,裁判员把比赛须知告知参赛选手。
5.3.2 选手有2小时搭建和调试机器人的时间。
调试结束后,各参赛队把机器人排列在指定位置,封场。
(比赛为2轮)
5.3.3 参赛队在每轮比赛结束后,允许在赛场简单地维修机器人,但不能打乱下一轮出场次序。
5.3.4参赛选手在准备区不得上网和下载任何程序,不得使用相机等设备拍摄比赛场地,不得以任何方式与指导教师或家长联系。
5.4 赛前准备
5.4.1 准备上场时,队员领取自己的机器人,队员将自己的机器人放入基地。
机器人的任何部分及其在地面的投影不能超出基地。
5.4.2 到场的参赛队员应抓紧时间(不超过2分钟)做好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完成准备工作后,队员应向裁判员举手示意。
5.5启动
5.5.1 机器完全处在下层基地内,待机状态,举手示意裁判,裁判员确认参赛选手已准备好后,将发出“3,2,1,开始”的倒计时启动口令。
随着倒计时的开始,队员可以用一只手慢慢靠近机器人,听到“开始”命令的第一个字,队员可以通过遥控或者触碰一个按钮或给传感器一个信号去启动机器人。
5.5.2 在“开始”命令前启动机器人将被视为“误启动”并受到警告或处罚。
5.5.3 机器人一旦启动,就只能受自带的控制器中的程序控制。
队员不得接触机器人。
一旦接触机器人就视为营救。
5.5.4 机器人从下层基地出发,有支撑点触碰到上层基地,视机器人登顶成功且到达上层基地。
5.5.5 机器人一次性连续完成所有基本任务,可得到一气呵成奖励分50分。
5.5.6 机器人可多次返回就近基地,参赛选手更换机械臂或更换程序再次启动机器人去完成任务。
但无法得到一气呵成分。
机器人部分接触基地,视为返回基地。
5.6 营救
5.6.1 机器人在运行中如果出现故障,参赛队员可以向裁判员申请营救。
机器未完全离开基地营救,选手可将机器人完全放置于基地内重新启动,不扣分。
机器人已离开基地营救,每次扣20分,并将机器人完全放置于基地内重新启动。
5.6.2 裁判员同意后,场地状态原则上保持不变。
如果因为未完成某项任务而营救,该项任务所用的道具可以恢复到比赛开始前的状态。
5.6.3 营救期间计时不停止,也不重新开始计时。
营救前机器人已完成的任务有效,但是,如果参赛队员要求恢复某项任务的道具,即使该项任务已经完成或部分完成,相应的得分不再有效。
5.7 比赛结束
5.7.1 每场(轮)比赛时间为 120 秒钟。
完成全部基本任务的情况下剩余时间可作时间奖励分(120-完成时间)。
5.7.2 参赛队在完成一些任务后,如不准备继续比赛,应向裁判员示意,裁判员据此停止计时,结束比赛;否则,等待裁判员的终场哨音。
5.7.3 比赛
5.7.4 结束后,参赛队员除应立即按按钮停止机器人动作外,不得与场上的机器人或任何物品接触。
5.7.5 裁判员填写记分表。
参赛队员应确认自己的得分,并立即将自己的机器人搬回准备区。
5.7.6 参赛队员将场地恢复到启动状态。
6 记分
6.1 以下记分表仅作参考,比赛时以现场公布的计分表为准。
机器人创新挑战赛(RIC)记分表
7 其他
7.1 本规则是实施裁判工作的依据。
在竞赛中,裁判有最终裁定权。
他们的裁决是最终裁决。
裁判不会复查重放的比赛录像。
关于裁判的任何问题必须由学生代表在两场比赛之间向裁判长提出。
组委会不接受指导教师或学生家长的投诉。
7.2未尽事项
竞赛期间,规则中的其他未尽事项由竞赛裁判委员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