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练习与课内外比较阅读汇编(附答案)
2020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核舟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1)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_______(2)如有所语__________________(3)两股战战__________________16. 选出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启窗而观俄而百千人大呼B. 佛印绝类弥勒群响毕绝C. 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 高可二泰许珠可历历数也17. 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八年级语文核舟记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可打印

八年级语文核舟记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可打印文言文《核舟记》阅读理解题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小题1】判断下列句子后面的括号内对“之”所指代对象说明的正误。
(2分)(1)箬蓬覆之(指代“船舱”) ( )(2)石青糝之(指代“一种青色颜料”) ( )【小题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
(2分)【小题3】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分)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②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小题4】第一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
(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5】简答: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文言文《核舟记》阅读理解题答案【小题1】① ( √ )②( X )【小题2】略【小题3】①高高的帽子②通屈,弯曲【小题4】①体积小②容量大【小题5】通过读者的想像力,暗示主人公此刻正“游于赤壁之下”。
《核舟记》复习题(对比阅读含答案)

核舟记复习对比阅读(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
一枚之中,刻罗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①者,荷杖者,入定于龛②中者,荫树趺坐③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
蒲团、竹笠、荼奁⑤、荷策、瓶钵、经卷毕具。
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⑥猿猱错杂其间。
初视之,不甚了了。
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⑦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褐⑧,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记桃核念珠》(注释)①课经:读经。
②龛;佛塔。
③趺坐:盘膝交叠双腿,用足背放在股腿上。
④袒跣:袒胸赤足。
⑤奁:盒子。
⑥狻貌: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⑦梵相:罗汉的样子。
⑧絺褐:麻布短衣。
(1)解释。
①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_________ ②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___③以.山桃核为之________________ ④或.衣文织绮绣________________(2)翻译。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
(3)甲乙两文都表现了雕刻者技艺的高超,试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明。
【来源】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答案】(1)①相类似②同“屈”弯曲③用④有的(2)①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却发现)所刻画的罗汉,仅仅就像一粒粟米大小。
(3)从大小、容量、人物形态情态等方面作答均可(两方面即可)【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
注意识记“属(类)、或(有的)”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注意“诎”是通假字,通“曲”,弯曲的意思。
核舟记对比阅读(附答案)

核舟记对比阅读(附答案)乙)明代有一位奇巧之人XXX,能够用直径只有一寸的木头制作宫殿、器皿、人物,甚至是鸟兽、木石,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真。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艘核舟,这艘船在苏州泛舟于赤壁之上。
船头和船尾的长度大约为八分之一,高度约为两黍。
中间的甲板是舱室,用篷布遮盖。
船舱两侧各开有四扇小窗,共计八扇。
打开窗户,可以看到精雕细刻的栏杆。
关闭窗户,则右侧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侧刻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
船头坐着三个人,其中头戴高帽、胡须浓密的人是XXX,XXX坐在他的右边,XXX坐在他的左边。
XXX和XXX共同阅读一卷书。
XXX用右手执书卷的末端,左手抚摸着XXX的背部。
XXX用左手执书卷的末端,右手指着书卷,仿佛在说些什么。
XXX的右脚微微向外,XXX的左脚微微向内,他们的两个膝盖相互靠近,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
佛印则像弥勒佛一样露出胸部,昂首挺胸,神情与XXX、XXX不同。
他的右腿弯曲,支撑着船的一侧,左腿竖起,左手挂着念珠,仿佛在沉思冥想——珠子清晰可见。
船尾横卧着一根桨,船夫分别站在左右两侧。
右边的船夫头戴髻,仰面望天,左手靠在一根木杆上,右手攀着右脚趾,仿佛在高声呼唤。
左边的船夫右手拿着蒲扇,左手轻抚着炉子,炉子上有一壶,他的面容平静,仿佛在聆听沏茶声。
有一位乐工能够用刻刀雕刻出小小的木船,只有两寸大小,连篷、桅、橹和舵都一应俱全。
两个人在船中央对饮,酒壶和酒杯摆满桌子,一个人拉着篷索,一个人握着橹,还有一个人掌舵,他们都能够灵活地操作,放入水中,随风而行,几乎没有倾斜的情况。
一艘这样的小船需要一两白金,喜欢的人争相购买。
这两篇文章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有所不同。
《核舟记》通过描写船夫的动作和神情来展现雕刻家的技艺,而《刻木巧匠》则是通过描述小船的细节和运行情况来表现雕刻家的技艺。
从技艺的角度来比较,我认为木舟更精巧。
因为它的大小只有两寸,但是篷、桅、橹和舵等细节都非常完整,而且能够在水中灵活行驶,非常考验雕刻家的技艺和精准度。
《核舟记》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核舟记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魏学洢《核舟记》)[乙]虞山王叔远,有绝技,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
细如毫发,无不明了者。
一日同陈良卿、屠用明顾(造访)余春波新第(住宅),贻余核舟一,长仅捌分,中作篷栊,两面共窗四扇,各有枢可开阖,开则内有栏。
船首一老,皤(大腹)腹匡(正)坐。
左右各一方几,左几一书卷,右几一炉,手中仍挟一册。
船尾一人侧坐,一橹置篷上。
其一旁有茶炉,炉上安茶壶一,仍有(壶嘴)有柄。
所坐人眉目衣褶皆具。
四窗上每扇二字,曰:天高、月小、水落、石出。
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
(李晔《核舟记》)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4分)(1)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 ) (2)高可二黍许(____ )(3)贻余核舟一(____ ) (4)各有枢可开阖(____ )2.[甲][乙]两文中各有一个总写核舟雕刻技艺高超的句子,请写出并翻译。
(4分)[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所表现的主题是“___ _”,[乙]文是否与[甲]文所刻主题一致,如果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甲][乙]两文所描述的这两枚核舟,我们都未曾见过,但它们似乎都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除了反映古人雕刻技术的高超外,还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2分)5.“核舟”作为一种民间技艺,在[甲][乙]两文中都被作者描绘得形象逼真,请你也写出一种自己喜欢的民间技艺,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核舟记》典型例题汇编及参考答案(师用)

《核舟记》系列训练作业及答案一、2007年太原市初中学业考试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 【甲】船头坐三人,,,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
②物色:观察。
③逮:等到。
9、【甲】文介绍了,【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
(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佛印绝类弥勒类: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③一士人善画善: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译文:1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答:答案:9.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逼真10.①类似,像②弯曲③善于,擅长④早晨11.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
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12.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
如:限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二、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三)阅读下文,完成第4—6题船头坐三人,,,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上文出自课文《》,其作者是明朝魏学洢。
第一自然段中“东坡”指的是北宋文学家(人名)。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6、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
(3分)答案:⒋《核舟记》苏轼1。
(完整版)核舟记习题(附答案)

核舟记,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二黍许()罔不()贻余()箬篷()糁之()轩敞()多髯()衣褶()弥勒()倚之()一楫()椎髻()篆章()壬戌()()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罔不因势象形•因:象:(2)尝贻余核舟一贻:(3)箬篷覆之之:(4)雕栏相望焉焉:(5)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矫:不属:(6)其船背稍夷夷:(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了了:(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盈:3•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4•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思•5•找出下列通假字,写出本字•(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2)诎右臂支船通(3)左手倚一衡木通6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朝编著的《》,作者,朝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文•(2)"核舟”的主题是,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左边的刻字出自,右边刻字出自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7•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B.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中轩敞者/为舱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8. 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尝贻余核舟一•(赠)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9.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10・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A. 中轩敞者为舱B. 通计一舟,为人五C.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1.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A. 代词,代指人物,事B.语气助词C.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D. 动词,可译为”去","往”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D分别正确填入句后.(1) 能以径寸之木()⑵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3) 石青糁之.()(4) 左臂挂念珠倚之.()(5)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2•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数量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然后归纳出来•(1) 苏,黄共阅一手卷•(2) 舟尾横卧一楫.(3)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4)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文言文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不同之处是:•13•本文语言简洁,周密,生动,试结合文中有关语句作简要分析•(1) 简洁:⑵周密:(3)生动:14•根据提示,写出成语:(1) 写出一个带有"因势”的成语:•(2) 写一个与”技亦灵怪矣哉"意思相近的成语:•(3) 写一个赞美核舟上所刻人物形象的成语:•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一)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15•以上两段文字出自写的《核舟记》,该文的体裁是,核舟雕刻的是的故事•16•翻译下列句子•(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 中轩敞者为舱•(4)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17.第一段说明雕刻者的,和,引出核舟的;第二段说明核舟的和•18•画线的两个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第一个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19•第二段能表现核舟雕刻精致,奇巧的词语有:•20. 细读第二段用简洁语言概括船舱的格局•(二)船头坐二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鲁直居•苏潢共阅一手卷冻坡手执卷端,手抚鲁直背•鲁直手执卷末,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足,鲁直现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膝,诎臂支船,而竖其膝,臂挂念珠倚之一一珠可历历数也•21. 给下列各字注音.髯()卷()弥()属()22. 在文段处准确写出所缺的字.23. 本段是突出”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中的哪一方面A.大苏B.泛C.赤壁D.大苏泛赤壁24. 本段层次清晰,作者描写的顺序有A.先总后分B.先分后总C.先中间后两边D.先两边后中间E. 先上后下D.先下后上25. 从选文内找出相应的原句写在横线上(1) 突出苏东坡形象特征的句子:•(2) 写苏,黄二人友好关系,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3) 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26.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所选这一语段的内容•(三)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27•给加点字注音•季弟()山坳()城巅()洞敞()28•下列兄弟排行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季叔仲伯B.仲季伯叔C.伯仲叔季D.叔伯季仲29.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指出在句中的意思(1)长五分许许:⑵向背皆山向背:⑶楼门洞敞洞敞:30. 给下面的语句补写上省略的成分•山坳插一()城•31. 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A. 拿起鼓槌,像冻得不能忍受的样子•B. 拿起鼓槌在打鼓,像冻得不能忍受的样子•C. 拿着鼓槌在敲打,像是不能胜任寒冷的样子•D. 拿着鼓槌,像不能胜任寒冷的样子.(四)居安思危司马光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32•本段文字短小精悍,只有两句描写,却深刻揭示了一个的大道理.33•画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拼释义.(1)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通,意思是(2)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通,意思是3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 傥遽自放纵遽:(2) 今中国幸安幸:⑶四夷俱服夷:(4) 唯惧不终终:(5) 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故:35. 翻译下列句子(1)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⑵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三,写作36•选择一件工艺品,仔细观察后自拟题目,写一段文字进行说明•参考答案:一,1.m I n sh u wgdy H ru o s a n xu a n r a n zh e m y 1 j i j i zhu a n r e n x 口2.(1)顺着,就着模仿,这里指雕刻⑵赠⑶代词,它,指代中轩敞者(4) 语气助词了(5) 举不相类似(6) 平(7) 清楚明白(8) 竟然满5. (1)有又⑵诎屈⑶衡横6. (1)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洢明说明(2) "大苏泛赤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后赤壁赋》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技亦灵怪矣哉7. D 8.B 9.B 10.C11. (1)c (2)b (3)a (4)a (5)c12. (1)苏东坡,黄鲁直一起观看一轴手卷.(2) 船尾横放着一把桨.⑶再刻上一枚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4)总计在这一只小船上,刻有五个人物,八扇窗子.大多数文言文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量词同用;文言文的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现代文的数词习惯于放在名词前.13. (1)文字少,传播信息量大.如第2段用380多个字,写了船舱,窗,雕栏,刻字等物.⑵用语前后照应,互相关联.如船尾与船头关联,照应."楫"与"居右者""居左者”照应,"左手倚一……"与"右手攀……"关联,"右手执蒲""左手抚炉”关联,"其人"与"居左者"照应.(3) 本文有些段落运用了描写,写出特点,把无生命的核舟描绘得生动,传神.如"中峨冠而多髯者”写出东坡的外貌特征;"右手攀趾,若啸呼状"写岀舟子的姿态特征.14. (1)因势利导⑵独具匠心(3)栩栩如生二,(一)15.魏学洢说明文"大苏泛赤壁"16. (1)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2) (他)曾经赠给我一个桃核刻成的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3)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4) 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17. 生活时代姓名精湛技艺来历大小格局18. 数字说明(列数字)写核舟的体积之小,突岀雕刻者高超的技艺19.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0. 船在中间处高起,上有箬篷覆盖,两旁各有四扇窗子,且能自由开关,有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分别刻有8个字.(二) 21.r a n ju a n m i sh u22. 右左右左左右右左右右左左23. A 24.ACE25.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 左手抚鲁直背;苏黄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3)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26. 生动描述核舟上的人物姿态和神情,具体说明雕刻者精湛的技艺.(三) 27.j i a o di a n ch an28. C29. (1)左右⑵正面和背面(3)大开30. 座31.B(三)32.对话安邦治国33. (1)傥倘倘若(2)希稀少见少有34. (1)立即⑵幸亏(3)东部民族⑷长久地保持(5)所以35. (1)唐太宗对左右近臣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虽然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2)国内外太平安定,我不认为值得高兴,惟独高兴的是陛下身处安稳境地,还考虑到危险的时候啊!三,36.(略)。
《核舟记》理解练习与课内外比较阅读汇编(附答案解析)

《核舟记》测试题《核舟记》要点复习一、写出下列字的意思罔不..因.势象.形( )( )( ) 尝贻..余核舟一( )( ) 盖.大苏泛赤壁云( ) 高可二黍许.( ) 水波不兴.( ) 石青糁.之( ) 其两膝相比.者( ) 佛印绝类..弥( ) 矫.首昂视( ) 其船背稍夷.(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珠可历历..数也( ) 钩画了了..( ) 其人视.端容.( )( ) 若.听茶声然.( ) 长曾.不盈.寸( )( )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诎右臂支船3.左手倚一衡木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三、词类活用石青..糁之 用法: 解释: 箬篷..覆之 用法: 解释: 奇:明有奇巧人( ) 可:高可二黍许( )长约八分有奇( ) 珠可历历数也(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语:如有所语.( ) 此中人语.云( ) 四、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五、按要求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七下的《》也是出自此书。
《核舟记》的作者是。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核舟的?3、雕刻者精湛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1.本文在具体说明核舟时,按什么顺序进行的?空间顺序,按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说明。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读了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核舟记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舟记》测试题《核舟记》要点复习一、写出下列字的意思罔不..因.势象.形(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泛赤壁云()高可二黍许.()水波不兴.( ) 石青糁.之()其两膝相比.者()佛印绝类..弥( ) 矫.首昂视( ) 其船背稍夷.( )神情与、黄不属.( ) 珠可历历..( )..数也( ) 钩画了了其人视.端容.()()若.听茶声然.( ) 长曾.不盈.寸()()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诎右臂支船3.左手倚一衡木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三、词类活用石青..覆之用法:解释:..糁之用法:解释:箬篷奇:明有奇巧人()可:高可二黍许()长约八分有奇()珠可历历数也()为:为宫室、器皿、人物()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语:如有所语.()此中人语.云()四、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五、按要求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潮编的《》七下的《》也是出自此书。
《核舟记》的作者是。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核舟的?3、雕刻者精湛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填空:本文选自代人编辑的《》,本文作者,代人,著有《》。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能以径寸之木罔不因势象形尝贻余核舟一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其两膝相比者神情与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其人视端容寂钩画了了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三、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3.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黄不属。
4.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四、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在具体说明核舟时,按什么顺序进行的?空间顺序,按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说明。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读了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核舟记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狄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8、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第①段的划线句。
(3分)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中写到“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前文“盖大泛赤壁云”一句语意相连。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釆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核舟的体积之小。
C、作者在介绍核舟时,按照从上至下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船头、船舱、船尾、船背等各个部分。
D、全文结构可以概括为先总后分,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再细致描述核舟各个部分的特点。
8、明学洢9、(他的作品)无不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态势。
10、A(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
(20分)【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
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
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
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
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阁”,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肩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
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
同里秋浦茂才《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珠常垂处小楼凭。
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
”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注释】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
②兴阑,兴尽。
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
④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
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
⑤姮娥,嫦娥。
⑥茂才:秀才。
⑦塍:田埂。
⑧擅:独揽,独占。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处)(2分)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①为宫室②罔不因势象形③或六角④高可三四丈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尝贻余核舟一。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③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10.请简要说说【甲】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
(4分)11.结合【乙】文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
(4分)答案:7、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8、①刻成,雕刻成。
②根据③有的④大约9、①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②船从头到尾有八分多长。
③每种灯火经过时,(前后)绵延数里(远),照得夜里如同白天(一样亮)。
10、画线句主要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共十六个字,可见雕工的精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11、有与外国通商后不再有“元宵灯火”兴盛的感慨,有对制作伞灯时谈笺价格高昂的感慨。
三、古诗文阅读。
(18分)(甲):《核舟记》(节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乙:《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丙《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 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 能以径寸之木乃记之而去B.潭中鱼可百许头珠可历历数也C.中轩敞者为舱全石以为底D.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隶而从者6. 下列对丙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 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运用。
B. “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对君子和淑女相处的真实场景和结婚时热闹场面的描写。
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D. 全诗感情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A. 其两膝相比者B.居右者椎髻仰面C.皆若空游无所依D.悄怆幽邃12.翻译下面句子(4分)A.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B.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3.甲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分)14. 请说说乙文第一段中的“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3分)答案:5.B6. B7.A8.D,9.D10. C11.靠近,梳着椎形发髻,在空中,忧伤的样子5.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鱼儿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6. 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具体准确地说明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
7. 表明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心之“乐”;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