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教育统计资料汇编
“民国文献资料丛编”系列图书目录

“民国文献资料丛编”系列图书目录年鉴、公报类:民国教育公报汇编(全208册)(2009年)国民政府年鉴(全4册)(2010年)申报年鉴全编(全14册)(2010年)中国经济年鉴:1934—1936(全22册)(2011年)北平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报(全14册)(2010年)华北政务委员会公报(全22册)(2012年)内务公报(全18册)(2010年)民国时期内政公报三种(全48册)(2012年)社会部公报两种(全5册)(2011年)考试院公报(全30册)(2012年)民国审计院(部)公报(全29册)(2014)海军公报(1929-1937)(全73册)(2015)商标公报(1923-1948)(全106册)(2015)江西省政府公报:1927-1948(全114册)(2015)调查、统计类: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全15册)(2009年)豫鄂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全2册)(2010年)民国时期社会调查资料汇编(全30册)(2013年)民国时期社会调查资料续编(全30册)(2015)民国时期经济调查资料汇编(全30册)(2013年)民国时期经济调查资料续编(全30册)(2015)民国统计资料四种(全14册)(2010年)民国教育统计资料汇编(全30册)(2010年)民国教育统计资料续编(全25册)(2013年)民国时期司法统计资料汇编(全22册)(2013年)民国时期国情统计资料汇编(全45册)(2016)民国时期经济统计资料汇编(全50册)(2016)民国时期社会统计资料汇编(全20册)(2016)地方史类:民国浙江史料辑刊:第一辑(全10册)(2008年)民国浙江史料辑刊:第二辑(全44册)(2009年)民国杭州史料辑刊(全5册)(2011年)辛亥革命杭州史料辑刊(全10册)(2011年)辛亥革命浙江史料汇编(全10册)(2011年)嵊州市档案馆藏浙军都督汤寿潜函卷(2011年)民国时期地方概况资料汇编(全43册)(2015)军事、政治类: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军事档案文献初编(全12册)(2009年)抗日战争史料丛编:第一辑(全100册)(2014)抗日战争史料丛编:第二辑(全50册)(2015)民国边政史料汇编(全30册)(2009年)民国边政史料续编(全30册)(2010年)北洋时期国会会议记录汇编(全16册)(2010年)辛亥革命稀见文献汇编(全45册)(2011年)抗战阵亡将士资料汇编(全13册)(2012年)行政院工作报告:1934—1947(全9册)(2013年)民国时期外交史料汇编(全140册)(2014)济南“五三”惨案史料汇编(全5册)(2014)桂政纪实(1932-1941)(全3册)(2015)民国参政院议事录(1914-1916)(全2册)(2015)经济类:民国善后救济史料丛编(全14册)(2008年)民国赈灾史料续编(全15册)(2009年)近代交通史全编(全48册)(2009年)抗战前价格参考资料(全8册)(2012年)战时消费税国货类别统计表(全6册)(2011年)重庆海关总税务司署贸易册(全15册)(2011年)民国地政史料汇编(全22册)(2011年)民国金融史料汇编(全280册)(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藏近代经济史料初编(全18册)(2013年)民国时期铁路史料汇编(全20册)(2013年)民国时期审计史料汇编:第一辑(全27册)(2015)教育类:民国乡村教育文献丛刊(全28册)(2014)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史料汇编(全50册)(2014)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史料续编(全30册)(2016)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文献辑刊(全30册)(2015)文学、艺术类: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廿七种(全13册)(2015)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全166册)(2013年)良友电影专刊(外二种)(2013年)民国时期音乐文献汇编(全30册)(2015)新闻类:民国时期新闻史料汇编(全16册)(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藏稀见民国新闻史料汇编(全29册)(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论文汇编(全34册)(2014)期刊类:史料旬刊(全4册)(2008年)《文献丛编》全编(全12册)(2008年)外交报汇编(全32册)(2009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全4册)(2009年)民族学研究集刊(上、下)(2010年)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全编(全8册) (2011年)五四时期重要期刊汇编(全20册)(2012年)《社会科学杂志》全编(全9册)(2011年)近代学报汇刊(全160册)(2012年)现代中国之记录——中国报刊情报集(1924—1931)(全89册)(2015)图书馆、目录、索引类:图书馆学季刊(全11册)(2009年)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全6册)(2009年)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全8册)(2009年)近代著名图书馆馆刊荟萃四编(全16册)(2013年)近代著名图书馆馆刊荟萃五编(全24册)(2015)清末民国图书馆史料汇编(全22册)(2014)《文学论文索引》全编(全3册)(2010年)《国学论文索引》全编(全4册)(2011年)(民国时期)期刊索引(全18册)(2013年)(民国时期)日报索引(全13册)(2013年)中国近代古籍出版发行史料丛刊续编(全24册)(2008年)民国时期出版书目汇编(全20册)(2010年)民国时期发行书目汇编(全7册)(2010年)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全13册)(2012年)民国时期公藏书目汇编(全36册)(2015)民国时期索引工具书汇编(全24册)(2014)民国时期出版史料汇编(全22册)(2013年)其他类:国家图书馆藏国立中央研究院史料丛编(全9册)(2008年)《申报》康梁事迹汇抄(2008年)民国人口户籍史料汇编(全14册)(2009年)民国人口户籍史料续编(全5册)(2013年)民国时期佛教资料汇编(全16册)(2010年)民国华侨史料汇编(全15册)(2011年)民国司法史料汇编(全50册)(2012年)(2011)近代人物年谱辑刊(全20册)(2012年)民国时期监察史料汇编(全8册)(2013年)民国文献类编(全1000册)(2015)中国省别全志(全50册)(20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国教育史研究综述_霍冉

华中人文论丛第2卷第1期Huazho ng H umanit y Fo rum2011年6月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国教育史研究综述霍 冉(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 教育史是民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民国后,中国的教育开始呈现出不同于晚清时期的繁荣景象,无论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是与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都在民国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致力于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国教育史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以求系统的了解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状况,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民国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综述教育史是民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民国教育史的研究一直是民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出现了一大批有关民国教育史的论文和专著。
对这一时期民国教育史研究现状的考察,有助于我们系统的了解当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状况,从而明确我们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本文试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国教育史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又因教育史的研究包括多个方面,本篇文章将重点论述民国时期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留学教育和教育思想的研究状况,以期对民国教育史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学校教育学校是教育的载体,教育的发展也主要从学校教育的发展表现出来。
这一时期,对学校教育的研究的论著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学校教育包括很多方面,学者们关注的角度各有不同,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大学方面。
余子侠在其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及其历史意义 一文中,论述了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及其历史意义。
认为抗战时期的高校内迁虽然给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损失,但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保证教育现代化的正常进行,为落后地区传播了新的文明等等。
徐国利则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高校内迁的时间、阶段和数量,高校内迁的路线和方向的论述,力求对有关高校内迁的几个问题做一个清楚的说明。
许小青则关注到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进行的大学区试验,认为大学区制的设计者本是从学术独立化的角度提出大学区制,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陷入政治纷扰之中,同时亦集中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在教育资源分配中的矛盾冲突,尤其是国民政府在建设 首都最高学府 中 心有余而力不足 的窘境。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史

(四)《师范学校规程》颁布
1933年,教育部颁发《师范学校规 程》。规定:“师范学校得附设特别师 范科和幼稚师范科”;“幼稚师范科修 业年限三年”等。
《师范学校规程》使幼稚师范科 得以规范办理,标志学前教育师资得培 训工作跨上了一个新得台阶。
鹤琴兼任园长。东南大学教育科毕业生张
宗麟则来园专事研究实验,该园为当时国内 最为优良得幼稚园之一。
从1925~1927年,鼓楼幼稚园主要
开展了课程组织实验、科目及其教法
实验以及幼稚园设备、幼稚生得行为
习惯、幼稚生得技能练习、幼稚生生
活历实验。
实验研究人员、doc
1、课程组织实验
课程组织实验就是鼓楼幼稚园实 验核心和主线,起着统领其她实验得作
私立幼儿教师教育机构、doc
2、实验特性
(1)分科。分设预科、本科,修业年 限各2年,首届招生63名。1929年夏,取 消预科,提高本科程度,改本科二年制为 三年制。
1932年又延展为四年制,并增设艺 术专修科一组,招生26人,若加上原有得 师范6组(185人),在校幼师生达211人。 在当时,为国内最大得幼师培训机构。
4893 (——)1591
26675 79827 28517 50491 130213
600
400 ● 300 200
●●
● ●
1907 1924 1929 1935 1939 19431946 (年份)
(二)分析:
(数量)
1、学前教育机构总体发展 缓慢。
1200
·●
●
2、民国前期(1927年):低谷, 数量甚至低于清末。
民国时期档案教育编年(1923—1949)

6档案管理1/2021总第248期民国时期的档案教育办学形式多样,为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培养了许多档案人才,是中国档案教育的拓荒时代。
不言而喻,民国时期的档案教育在中国档案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目前学界关于民国时期档案教育的研究仍是近代中国档案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很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一些问题仍然存在争议。
如学界在民国时期档案教育产生的问题上众说纷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史料挖掘不够详尽。
因此,笔者通过广泛搜集民国时期的期刊、档案、报纸及近些年来出版的论文、著作、资料汇编等史料,对民国时期的档案教育进行梳理、考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希冀该对民国时期档案教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23年4月,云南省昆明市政府在昆明市大西城的警察忠烈祠成立昆明市立职业学校,设有文事科(文书科)。
此前有南通文牍专修科,但其办学时间暂无考证。
因此,昆明市立职业学校文事科是民国时期档案教育的较早记录。
1925年2月28日,《教育与职业》第62期刊登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文书科之招生》消息,附有招生简章,规定:①入学者18岁以上,30岁以下。
中文通顺,或兼长英文,书法工整,办事敏捷;②修业期限6个月,期满考试,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③分为中文组和中英文组。
中文组课程有公民学、办公室组织与管理、国文、文牍、实习、珠算、簿记、中文打字,中英文组课程除中文组课程外,还有英文、英文打字、习字、文牍;④中文组每学期学费24元,中英文组30元;⑤学额暂定中文组20名,中英文组10名。
如学额不足,则不开班;⑥学生品学优良、成绩优异者,毕业后由该校介绍到各机关服务。
1928年11月7日,河北省政府委员会第31次会议通过《河北省政府训政学院课程纲目》。
其中公共必修课中有国民政府及本省政府现行法令、公文程式及应用文牍、统计学等内容。
1928年,广州市立女子职业学校增设高级公牍科,专招女生,2年毕业。
1929年2月至1932年1月,“广州市教育局为了适应社会上的急需,采取简易的方法,办理短期职业补习班”,[1]由广州市立第一职业学校举办了一至三期文书科短期补习学校,每期学习一年。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民国时期教育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民国时期教育研究综述王潇(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的教育主要受政治影响较多,不同掌权者在任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教育可谓在坎坷中前进。
这一时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的关注点,但由于资料搜集的困难,导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分散。
改革开放后,随着相关档案等资料的陆续开放,这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文章进行梳理,大致将其分为三大类:总体研究、分期研究和专题研究。
分期研究可分为杨增新、盛世才两个统治时期。
专题研究包括基础教育、师范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女性教育、社会教育和游学教育版块。
通过对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研究成果的梳理,对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的教育开展状况及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对今后此类问题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帮助,也对今天新疆地区的教育开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7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36(2021)01-0055-07民国时期的新疆教育,时人就有研究,但成果数量不多。
研究者主要为新疆省内的先进知识分子及政府人士,研究成果主要为工作报告或发表在各大报刊上的文章。
艾沙记、矫如述的《新疆教育之回顾与瞻望》①;曾问吾的《新疆教育概况》②《新疆省初等教育概况》③《新疆的教育文化近状》④;徐戈吾的《新疆之教育》⑤;沙文的《新疆的种族与教育概况》⑥《新疆教育近况》⑦;孟一鸣的《新疆教育近况》⑧;梁瓯第的《新疆教育鸟瞰》⑨《民族自治声中的新疆教育》⑩;傅希若的《论新疆省教育》 ;宫璧澄的《新疆过去教育情况与改进计划》 ;程东白的《十年来新疆的文化教育事业》 ;释维摩的《新疆学院沿革史略》 ;赛福鼎的《自由三区人民教育及其发展》 等。
这些为我们研究民国时期新疆的教育情况提供了很好的线索甚至一手资料。
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后。
第二节 民国初期的教育

第二节民国初期的教育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登上历史舞台。
临时政府确立了新的教育宗旨,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的法令与法规,一度让中国教育的诸多领域出现了新气象。
可是,中国的教育从来都无法远离政治。
民初不断变幻的政治形势,使得教育政策与教育方针许多时候沦为各派政治势力争权夺利的工具。
政治的干扰、资金的匮乏,给民国初年的教育带来了重重阻碍。
可祸兮福所倚,政治的纷争,无形中让各方政治势力在社会控制方面有心无力,这又为教育的独立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五四运动前后,随着各种新教育思潮的传播,形形色色的新教育实践活动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中国教育的革新与发展。
一、民国元年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界的新气象1、民国元年的教育改革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于1912年1月9日将清朝的学部更名为教育部,统管全国教育工作,蔡元培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为第一任教育总长。
当时的教育部,下设三司一厅,即专门司、普通司、社会司和总务厅。
各司设司长,总务厅设厅长,负责各方面的工作。
地方上,教育行政并未统一,各省或为都督府的教育科,或为省公署的教育司总理全省教育事务,各县则仍沿用“劝学所”制,并于每县设视学一人至三人,视察全县教育。
1917年9月,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教育厅暂行条例》,各省才开始建立独立专管教育的行政机构。
为了尽快改革旧式教育制度,革新教育内容,促使各级学校走向正规化,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于1912年1月19日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对清末的教育进行修正。
其内容包括:从前各项学堂,均改为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各府州县小学校,应于3月初4日(阴历壬子年正月16日)一律开学;小学废止读经;各种教科书需符合共和国国民宗旨,清学部颁布的教科书一律禁用;高等小学以上之体操课,应注重兵式;除高等师范一种外,允许私人举办各级各类学校;废止学校出身奖励制度;提倡社会教育等等。
与此同时,教育部还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时数。
民国贵州方志教育史料编纂考述

书还对清代荔 波县科举的举人进行 了细致 尽 , 具有相 当的价值 。此外 , 如孔福 民编修
中举 的情况进行 了考证 , 极富史学价值聊 。
周恭 寿修 , 赵恺 、 杨恩元纂《 民国续遵义
行考述 , 以资于教育志编纂研究 , 以下详述。 有吴泽霖撰 《 民 国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 报 选举志分为科第附荐辟考试 、贡监 附毕业。
一、Βιβλιοθήκη 重视 地 方 社 会调 查
告》 ( 民国二十八年 ) ,该调查报告采用了近 尤 为珍贵的是收录 了大量晚清 民国初期贵
重视社会调查 , 即通过实地采访方式获 代社会学调查研 究方 法进行了相关社会调 州留洋学生名单 , 其 中收有 留日学生名单。 得更为贴近实 际的数据 、文献等原始资料 , 查, 其 中包含了大量原始文献资料 。如该 书
部乡土教材调查报告 , 如 民国张少微 、 吴泽 育均作了详细说明 , 具有相 当史料价值。 阳县志稿》 ( 民国二十九年 ) 对高 中以上学校 大学生 情况有记录 , 包括留 日学生睛况。
霖等撰《 民国惠水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 ( 民
国三十六年 ) , 据张新民先生《 贵州地方志举
校志细分为文化 、 黉宫 、 学制 、 书院、 学堂 。 水 责令人学 。 ” [ 6 ] 2 8 吴泽霖等学者还对定番县小 用文字和图表详叙教育情况 , 而且在学校志
族史学奠基人潘一志所撰《 民国荔波县志资 学生所受教育程度进行 了测验。 具体以定番 的开头 , 用六页的篇幅阐述 了办教育 的重大 料稿 》 , 该书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 , 对 民国荔 城区男小 、 定番开明小学 、 贵 阳达德小学、 贵 作用 ,然后按朝代分别叙述学校设 置沿革 、
民国时期(1932—1938)开封实验教育区的识字教学

民国时期(1932—1938)开封实验教育区的识字教学作者:黑源源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22期(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河南郑州 45000)摘要:民国时期(1932-1938)初等教育的探索步伐缓慢,教育经费十分紧张。
而此时的开封实验教育区在李廉方先生的带领下,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成果,形成了“廉方教学法”。
本文是对“廉方教学法”[1]中识字教学的梳理和探究,为当前我国的初等教育改革中的语文教学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开封实验教育区、教育实验、识字教学、字片等。
民国时期(1932-1938)中国的教育正存在着教学方面训育分离、学校课程与社会活动互不关联、传播知识与人格培养没有很好的联结等问题。
学校教育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问题就更加明显了:科目孤立、课本固定、授课浪费、忽视个性、自习不彻底、趋新专尚于形式、学生在教师内缺乏调节活动等。
开封实验教育区在编制、课程、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与改造。
特别是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这些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开封实验教育区的实验教学在大花园实验小学共分三期,两年半的时间完成。
其中第一期是以识字教学为主,是正式阅读前的准备期,即识字期。
“学生最初所要认识的字都是那些在单元活动中于观察环境之后而认为工具是必需的。
但是,环境中的事物至繁,并且一事一物的内容含义均非简单,若让儿童完全认识领悟,势有未能。
所以在选字的时候便须把他们按着重要和次要的程序分成若干等,然后再按着学生的旧有程度和学习能力适当给予他们。
这样,所要教他们认识的字所代表的意义都是他们从前经验过的,决不会有领悟不到的地方。
至于比较抽象或不能由于直接经验得来的补充字的认识,却应该行之于实物学或动作的认识已有相当的基础之后。
”1依据这样的原则,这一学期以单元活动为中心,并不学习书写。
在这样的单元学习过程中,有以下特点:一、多样化的教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大花园实验小学的改革意识到这一点,在识字教学期间就准备了丰富的教具:教学用大字片、图片、口令片、儿童用练习小字片、眉片、字袋、图袋、插字袋、口令签、字匣、轮盘、指引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教育统计资料汇编》目录
本书收录民国时期教育相关统计资料共计七十四种,包涵了全国性与地方性的、综合性与单一性的,涉及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基于资料连续性的考虑,本书对于清末的几种重要的相关统计资料也收入其中,如清光绪三十三年由学部总务司主持编制的《第一次教育统计图表》、宣统二年由直隶学务公所主持编制的《直隶教育统计图表》等。
是研究当时教育状况的重要史料。
分册目录:
第一册
第一次教育統計圖表(1)〇〇一
第二册
第一次教育統計圖表(2)〇〇一
第三册
中华民国第四次教育统计图表:四年八月至五年七月〇〇一
第四册
中国教育统计概览〇〇一
全国教育统计简编〇七七
历年全国中等教育统计简编民国二十五至三十四学年度一〇三
全国高等教育概况统计民国二十一年度一二七
全国高等教育统计民国二十一年度二〇九
第五册
全国高等教育统计民国二十二年度〇〇一
全国高等教育统计民国二十三年度三一七
第六册
全国中等教育统计民国十九年度〇〇一
全国初等教育统计民国二十二年度二七九
第七册
全国社会教育概况民国十九年度〇〇一
全国社会教育概况统计民国二十年度一七七
全国社会教育概况统计民国二十一年度三六七
第八册
全国社会教育概况统计民国二十二年度〇〇一全国社会教育统计民国二十三年度一七五
全国社会教育统计简编民国三十五学年度四一三调查工人家庭生活及教育程度统计四一九
第九册
华北教育统计民国二十八年度〇〇一
华北社会教育概览民国三十年度一四五
第十册
直隶教育统计图表宣统二年〇〇一
直隶被灾各县教育状况一览表三七九
直隶教育统计表民国十二年度五四五
直隶教育统计表民国十四年度五七五
第十一册
河北省各县普通教育概览民国十七年度〇〇一河北省教育统计概要一四九
河北省教育概况二二一
京师教育概况三七一
第十二册
北平特别市初等教育统计民国十七年度〇〇一山西省第九次教育统计民国十三年度二〇九
辽宁省教育概况四六一
第十三册
南京特别市教育概况统计民国十七年度〇〇一南京市教育概况统计民国十八年度〇七五
南京市教育概况统计民国十九年度一四三
南京市教育概览民国二十二年度二六七
南京市教育概览民国二十三年度三四七
第十四册
上海特别市教育统计民国十七年度〇〇一
上海大.中.小学调查录三八一
第十五册
奉贤县教育年刊民国十七年度〇〇一
奉贤教育民国十八年度二三七
奉贤教育民国二十二年度五三一
第十六册
江苏六十县八年度教育状况表〇〇一
江苏教育概览(1)〇六七
第十七册
江苏教育概览(2)〇〇一
第十八册
江苏最近教育概况〇〇一
第十九册
二年来的无锡教育〇〇一
第二十册
无锡教育最近概况报告〇〇一
第二十一册
常熟县三年间教育状况〇〇一
三年来浙江教育行政概况三六三
第二十二册
浙江省三年来教育概况〇〇一
第二十三册
教育概况〇〇一
浙江省教育统计图表〇六三
三年来浙江中等教育概况一五三
三年来浙江初等教育概况二六三
三年来浙江社会教育概况三九五
浙江省社会教育概况五〇五
第二十四册
杭州市教育概况〇〇一
杭县三年来初等教育社会教育辅导概况一一七嘉兴县王店区教育概况民国十八年度三三三嘉兴县第五学区教育概况民国十九年度四〇一
第二十五册
安徽省教育统计民国二十年度〇〇一
安徽省教育统计民国二十一年度一七七
安徽省教育统计民国二十二年度三二三
第二十六册
安徽省教育统计民国二十三年度〇〇一
安徽省各县教育概况简明图一四五
安徽教育要览(第二回)二一五
安徽教育厅工作一览三二七
第二十七册
安庆市小学教育概况〇〇一
第二十八册
江西省教育统计民国二十一年度〇〇一
江西省各县教育概况民国二十二年度一一五
第二十九册
广西省教育概况统计民国二十二年度上学期〇〇一
第三十册
广东省二十三年度教育概况〇〇一
福建省教育统计: 民国十九年度二九九
台湾一年来之教育四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