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第三章知识点复习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电路的组成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电路的组成
1.电路的定义和基本组成
电路是指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组成的闭合回路,用于传导电流。
一个电路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电源:提供电流的能量源,如电池或插座。
导线:用来传输电流的材料,通常是金属导线。
电器:使用电能来完成特定功能的装置,如电灯、电扇等。
2.电路的分类
根据电流的流动方向和电器的连接方式,电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流动,电器依次连接在一起。
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流动,电器同时连接在各个路径上。
混联电路: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结合,其中某些电器是串
联连接,某些电器是并联连接。
3.电路图的表示方法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和设计电路,我们使用电路图来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电路图中常用的符号包括:
电池符号:表示电源。
直线符号:表示导线。
电灯符号:表示电灯等电器。
开关符号:表示控制电流开关的装置。
4.常见的电路实验
为了深入理解电路的组成和原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电路实验,如:
组装简单的串联电路,观察电灯的亮度。
组装简单的并联电路,观察电灯的亮度和电流的变化。
使用开关控制电灯的开关状态,观察电流的断开和闭合。
以上是关于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电路的组成”的简要介绍。
通过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分类、表示方法以及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电路 九年级 上册 第三章

开路
断开的电路
电路中无电流
短路
直接把导线接在 电源两极
电路中有极大的电 流,可能把电源烧 坏。
用导线把电源 的正负两极直 接连接,不经 过任何用电器 叫电源短路。 这种情况下电 路中的电流很 大,易烧毁电 源,要绝对避 免。
用导线把用电器的两端直接连接,不经 过这个用电器,但仍经过其它的用电器 这种短路叫用电器短路或局部短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
三、电路图
电路图:用规定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1、元件符号
2、画电路图
画出该电路的电路图
实物图
3、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知1、识指运出用下列电路图中的错误
L S
(a)
S L
(b)
L1 L2 L3 L4
(c)
开关S闭合时 电路不完整, 灯泡未形成回路
电源被短路 无电源
且缺少开关
2.下列电路中不正确的是( C )
A
C
B
D
巩固练习 1、根据下列实物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L2 L2
L1
笔记
1.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电源: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提供电能)
用电器:用电来工作的设备(消耗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导线:连接电路元件的导体(传输电能)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 3。电路图:用规定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规范图形
4。元件符号电灯电源来自开关电铃电动机
相交导线 不相接
相接
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电源
电灯
开关
1.电路
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 电流通路就叫电路。
2.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电源: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提供电能)
电工基础题库-复杂直流电路

第三章复杂直流电路[知识点]1.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概念2.基尔霍夫定律3.支路电流法4.叠加定理5.戴维南定理6.两种电源模型及等效变换[题库]一、是非题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指沿任意回路绕行一周,各段电压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
2 .任意的闭合电路都是回路。
3 .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的电流源是可以进行等效变换的。
4 .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前后电源内部是不等效的。
5 .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前后电源外部是不等效的。
6.在支路电流法中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节点电流方程时。
若电路有m个节点,那么一定要列出m个方程来。
7 .回路电流和支路电流是同一电流。
8.在电路中任意一个节点上,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一定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
9.在计算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时,网络内电源的电动势可去掉,电源的内阻也可不考虑。
10 .由若干个电阻组成的无源二端网络,一定可以把它等效成一个电阻。
11 .任意一个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压源来等效替代。
12.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各支路电流时,若电路有 n条支路,则需要列出n-1个方程式来联立求解。
13 .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都可以应用叠加定理。
14.如果网络具有两个引出端与外电路相连,不管其内部结构如何,这样的网络就叫做二端网络。
15 .在任一电路的任一节点上,电流的代数和永远等于零。
二、选择题1.某电路有3个节点和7条支路,采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各支路电流时,应列出电流方程和电压方程的个数分别为A 、3, 4B 、4, 3C 、2, 5D 、4, 72.如图所示,可调变阻器 R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A、1.2ΩB、2ΩC 、3 ΩD、5Ω3.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 6V,短路电流为2A,当外接电阻为3Ω,其端电压为A 、2VB 、3VC、4VD、6V4.在上题中,该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 6V,短路电流为2A,当外接电阻为( )时,可获得最大功率。
A 、1 ΩB 、2ΩC、3 ΩD、4Ω5.上题中,该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等效为一个电压源的电压为A 、2VB 、3VC、4VD、6V6.把图示电路用电流源等效替代,则该电流源的参数为A 、3A,3 ΩB 、3A,4ΩC、1A,1 ΩD、1.5A,4Ω7.上题电路用电压源等效替代,则电压源的参数为A 、9V,3 ΩB 、1V,1 ΩC、3V,4ΩD、6V,4Ω8.如图所示网络N1 、N2,已知I1=5A, I2=6A,则I3为A 、11AB 、-11AC、1AD、-1A9.如图所示,电流I的值为A 、1AB 、-2AC、2AD、-1A10 .上图中, Us的值为A 、3VB 、-3VC、2VD、-2V11.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电压源和电流源是不能等效变换的B、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后,内部是不等效的C、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后,外部是不等效的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2.电路如图,所示该电路的节点数和支路数分别为A 、3, 5B 、3, 6C、4, 6D、4, 513 .如图所示, A、B两点间的等效电压是A 、-18VB 、18VC、-6VD、6V14 .上题中, A、B两点间的等效电阻是A 、0 ΩB 、3 ΩC、6ΩD、不能确定15.电路如图所示,电流I为A 、0AB 、2AC、-2AD、4A三、填空题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流过任一节点的为零,其数学表达式为;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指出从电路上的任一点出发绕任意回路一周回到该点时为零,其数学表达式为。
八下第三章电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电班级姓名学号一、电现象和电路1. 电源:能提供持续的装置。
2. 电源是把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和电路。
4. 导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等。
5. 绝缘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等。
6. 电路组成:由、、和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的电路;(2)断路:电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的电路叫短路。
8. 电路图:用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联。
(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电流通过)10.: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联。
(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二、电流强度1.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A)。
1安培= 毫安= 微安。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安。
三、电压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的原因,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1千伏= 伏= 毫伏= 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伏。
5.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伏;四、电阻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作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认识电路》期末复习考点梳理

《第三章 认识电路》期末复习考点梳理考点一:电荷的相关知识1.摩擦起电:用________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
2.带电体的基本性质:能够吸引________物体。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__________所带的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__________所带的电荷。
5.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
电荷间相互作用是通过 ________来实现的。
6.摩擦起电(1)条件:__________物质相互摩擦。
(2)结果:都不带电的物体经摩擦后带上了__________电荷。
(3)过程: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将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弱的那个物体上的电子吸引过来,多余电子而带________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那个物体就因缺少电子而带________电。
(4)本质:电荷的________,使正负电荷分开。
(5)结论: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常见的带正电的物体有两个,分别是经丝绸摩擦过的__________和橡胶棒摩擦过的__________。
7.验电器(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________;粗略地判断物体________的多少。
(2)工作原理:________电荷相互________。
考点二:电流1.形成:电荷的________移动。
2.电流方向(1)科学家规定:________电荷________移动的方向。
(2)电流流向的可能情况:正电荷定向移动;________电荷________移动;正负电荷同时向________________移动。
(3)电路是通路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流向是电源的________经过用电器流向________。
(4)判断电流流向的方法:利用发光二极管的 单向导电性 ,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只能从较长的接线脚 流入 ,否则电路就处于________状态。
(5)金属导体是靠________________的定向移动来导电的,所以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实际移动的方向________。
电路基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电路基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节的内容主要涉及电路的分析和维持,包括各种电路的分析方法、戴维南定理、诺尔顿定理、极限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以及电路维持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篇总结将主要围绕本章的知识点展开,总结出电路的分析方法和维持知识点,让读者对电路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电路分析方法1.节点分析法节点分析法是一种电路分析方法,通过寻找电路中的节点,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进行节点电压的分析。
通过节点电压的计算,可以找到各个支路中的电流,从而进一步分析电路的特性。
节点分析法的手续步骤为:(1)选取一个节点作为参考点,为了简化计算,一般选为电压源的负极或接地点;(2)对不确定电压的节点进行标记;(3)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各节点处的电流之和为零;(4)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欧姆定律,列出各节点处的电压。
2.支路分析法支路分析法是一种电路分析方法,通过寻找电路中的支路,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进行支路电流和电压的分析。
通过支路电流和电压的计算,可以找到各个支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从而进一步分析电路的特性。
支路分析法的手续步骤为:(1)选择一个支路作为参考方向,可以沿着电流的方向或者反方向;(2)按照已选的方向,利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各支路的电流和电压;(3)应用欧姆定律,列出支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戴维南定理戴维南定理是电路理论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它指出了任意线性电路可以用一个恒电压源和一个串联电流源的组合来替代。
通过戴维南定理,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电路简化为一个等效的电压源和串联电流源的组合,从而方便进一步的分析和计算。
4.诺尔顿定理诺尔顿定理是电路理论中的另一项重要理论,它指出了任意线性电路可以用一个恒电流源和一个并联电阻的组合来替代。
通过诺尔顿定理,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电路简化为一个等效的电流源和并联电阻的组合,从而方便进一步的分析和计算。
第三章 认识电路 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第三章认识电路姓名:知识点一:静电现象1.摩擦起电及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3)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摩擦起电的原因(1)原子结构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做高速运动的核外电子构成,物质呈中性(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就会失去电子,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就会得到电子,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3)摩擦起电的本质:电荷的转移由此可知: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场(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①“排斥”的两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吸引”的两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②两物体所带电荷越多,“排斥”或“吸引”时的力越大。
(2)电场:带电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叫电场。
带电体通过电场对放入其中的轻小物体或者其它带电体产生力的作用。
带电体之间通过电场不需要接触就能发生相互作用。
4.验电器(1)主要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说明:验电器不仅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而且还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说明物体带电越多。
例题:甲和乙两个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甲带正电,乙不带电,会出现的情形是下图中的()5.电流和电池(1)电流:①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类比水流)②方向: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教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复习(共29张PPT)

结果摩擦起电的双方带等量异种电荷。
2、两种电荷
2.1 知识梳理
1 物理学中规定:
• ⑴正电荷 :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
• ⑵ 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
• 2 电荷的性质:带电体具有 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
• 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是: 同种电荷互相 排斥 , 异种电荷相吸引
认识电路复习
1、 原子结构示意图
• 1.1 知识梳理
•
•
1 原子核
•
• 原子
3 质子 (带正电) 4 中子 (不带电)
•
2 电子 (带负电)
抢答题
原子带电吗?请说出理由
不带电。因为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 负电荷数相等, 所以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1、 原子结构示意图
• 练1 关于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述要求的是(C )
• 综练4 为了安全,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当系好 安全带时,相当于闭合开关,指示灯不亮;未系好安全带时,
相当于断开开关,指示灯发光。符合上述要求的电路图是( C )
• 综练5 如图,关于开关的控制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当S1、S2都闭合时,灯L2、L3发光 • B.只闭合S2,灯L1、L3不发光 • C.只让灯L3发光,应该只闭合S1 • D.当S1、S2都断开时,灯L1、L3发光
1 该电路存在的问题是
。
jjj
2 要使电路中两灯串联,该如何操作?
3 要使电路中两灯并联,该如何操作?
抢答题
请找出上题中使两灯并联的所有操作方式
综练3(蓉城中考) 如图是某品牌榨汁机。为保障安全,该榨汁机设置了 双重开关——电源开关S1和安全开关S2。当杯体倒扣在主机上时, S2自 动闭合,此时再闭合S1,电动机才能启动,开始榨汁。下列电路图符合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习题解参考(14级)
第三章
3-1,(支路法)
解:选节点1为独立节点,两网孔为两独立回路,回路的绕行方向如图所示,并设两支路电流21,i i 。
列方程
节点1的KCL 方程: 21i i i R += ①
对于网孔1, 有 A i 21-= ②
网孔2的KVL 方程为 01080402=-+R i i ③
解联立方程组①、②、③ 0=R i
3-2,(支路法)
解:选节点1为独立节点,两网孔为两独立回路,回路的绕行方向如图所示,
节点1的KCL 方程: 021=+--i i i (1)
网孔1的KVL 方程为: 0551011=--i i (2)
网孔2的KVL 方程为: 0255101=--i i (3)
解联立方程组(1)、(2)、(3)得
A i 11=, A i 3=, A i 42=
3-5,(节点分析法,含有伴电压源的电路的节点分析)
解:首先将有伴电压源等效变换为有伴电流源,设节点2为参考节点,设独立节点1的节点电压为1n u ,参考方向如图示。
列节点1的节点方程为 3661121411+=⎪⎭
⎫ ⎝⎛++n u 解得 V u n 181=,进一步解得 A u i n 3618611===, A u i n 5.164
12=-= 3-6,(进一步认识节点分析法)
解:图3-6只有3个节点,设节点1为参考节点,并设两独立节点的节点电压分别为2n u 和3n u 如图所示。
则
232313322,,n n n n u u u u u u u u u -=-===
分别列出节点2和节点3的节点方程:
56414141354141213232+=⎪⎭
⎫ ⎝⎛++---=-⎪⎭⎫ ⎝⎛+n n n n n u u u 简化得;
44232
33232=+--=-n n n n u u u
得: V u u u u V u u V u n n 24)4(20,20,42313322=--=-====-= 3-10,(先进行变换,再用节点分析法)
解:首先将28V 和Ω5电阻组成的有伴电压源变换为有伴电流源,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选节点3为参考节点,设独立节点1和2的节点电压分别为1n u 和2n u ,并设8V
电压源
支路的电流为x i ,如图所示。
节点1的节点方程: 62821611+=⎪⎭
⎫ ⎝⎛+x n i u (1) 节点2的节点方程: x n i u -=⎪⎭⎫
⎝⎛+212141 (2) 辅助方程为 V u u n n 812=- (3)
解方程组(1)、(2)、(3)得到 V u n 21= V u n 102=
所以 V u u n 102== A u i n 12
1== 3-11,(独立节点与参考节点间有电压源,含有受控源)
解:选节点4为参考节点,设独立节点1、2和3的节点电压分别为1n u 、2n u 和3n u ,
并设受控电压源支路的电流为'x i ,如图所示。
节点1的节点方程: 501=n u (1) 节点2的节点方程: '11301101101x n n i u u -=⎪⎭
⎫ ⎝⎛++- (2) 节点3的节点方程: '3781391x n i u =⎪⎭
⎫ ⎝⎛+ (3) 辅助方程为 211n n u u u -= (4) 1322.0u u u n n =- (5) 解联立方程组(1)、(2)、(3)、(4)、(5)得到
V u n 501= V u n 302= V u n 263=
所以 V u u n 2630==
3-15,(含有受控源和电流源的电路网孔分析)
解:(注意:(1)把受控源当独立处理,在电路中一定要保留控制电压1u ,(2)处于网孔公共支路的无伴电流源,应设电流源的电压1u 为未知量。
)
设三个网孔的网孔电流和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列网孔方程如下:
网孔1,有 8
11u i m = ① 网孔2,有 13222u i i m m =- ② 网孔3,有 0)2024(24321=+++--m m m i i i ③ 辅助方程,有 712=-m m i i ④ 2)(321⨯-=m m i i u ⑤ 解联立方程组①、②、③、④、⑤,得 A i m 21= A i m 92= A i m 13= 4Ω电阻消耗的功率为 W i i p m m 44)12(4)(2231=⨯-=⨯-= 3-18,(含有受控电流源电路网孔分析)
解:设网孔电流如图所示,分别列出网孔1和2的网孔方程为;
()()1
33213112.0501255.75.7550
5.2555.25.17u i i i i i i i m m m m m m m =-=-++-=--++ 辅助方程为: ()1215m m i i u -=
方程简化为:3020
3112121=+=-m m m m i i i i
解得:A i A i A i m m m 6.9,2.13,6.3321===
125V 电压源的功率W ui p 1650
2.13125=⨯== 非关联参考方向,0>p ,产生1650W 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