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蓝缨学校高考语文《淮阴侯列传》课时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导学案2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导学案2

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5—8节,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分析井陉之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描写这次战争的主要手法。

一、自主学习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令其裨将..【】传飱,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没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

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

非臣所及也。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高中语文10淮阴侯列传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学案

高中语文10淮阴侯列传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学案

淮阴侯列传班级: 学生姓名: 得分: 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 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 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4. 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3.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4.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自学检测: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B .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C .相国绐信曰D .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解析 A“罢”同“疲”;B“倍”同“背”;D“萆”同“蔽”。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3分)A .众.辱之 众:当众B .信由此日夜怨望. 望:盼望C .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购:悬赏D .不伐己功,不矜.其能 矜:夸耀 解析 B .望:怨恨。

答案 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信乃.解其缚生乃.与哙等为伍B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发以.袭吕后、太子C ⎩⎪⎨⎪⎧斩之.长乐钟室人言公之.畔D ⎩⎪⎨⎪⎧淮阴人为.余言乃为.儿女子所诈解析 A 项均为副词,反而,竟然。

B 项,动词,带领/目的连词,来;C 项,代词,代韩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 项,介词,对/介词,“为……所”组成固定结构,表被动。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愿君留意..臣之计B .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C .乃为儿女..子所诈 D .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解析 A 指“仔细考虑”;C 指“妇女,小子”;D 指“英雄豪杰”。

答案 B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 .欲东.下井陉击赵 B .水上军开入.之 C .师.事之 D .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解析 B 为使动用法,ACD 均为名词作状语。

《淮阴侯列传》学案

《淮阴侯列传》学案

《淮阴侯列传》学案孙浩亮第一课时重点:预习课文;课文第一部分①词语读音:商贾(gǔ)井陉(xíng)口辎(zī)重裨(pí)将拊(fún)循鞅鞅(同“怏怏”)(yàng)蒯(kuǎi)通喋(dié)血漂母(piǎo)②重点词句:★无行:行,品行。

★不得推择为吏:得,能够;为,做;推择,推举选用。

翻译:本句语意被动,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常:曾经;数:屡次;从:跟随。

翻译:曾经多次跟随下乡南昌亭亭长吃闲饭。

★晨炊蓐食蓐:通“褥”,在床上;晨:早晨;晨、蓐都是名词用做状语。

★饭信:饭,名词用做动词、给饭吃。

★吾必有以重报母。

有以:固定结构,有办法、有机会、有条件、能够。

翻译:我一定会重重报答您老人家。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

成语“一饭千金”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食:养活;哀:可怜。

翻译: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

★众辱之:名词做状语,当众。

④总结:这三个故事都反映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

怒绝亭长----屈辱之中的自尊;漂母饭信----自信和抱负;胯下受辱----坚忍,忍辱负重。

第二课时重点:第二部分井陉之战(4——7段)第四段(战前):① 重点词句:★愿陛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假:借间道:隐蔽的小路辎重:军用物资深沟高垒:形容词用做动词,挖深/加高。

坚营:坚守军营成语“深沟高垒”,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翻译: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韩信、张耳)交战。

★彼前不得战,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

前:前进;退:后退。

野:名词做状语,在荒野;所掠:所字结构,掠夺到的东西翻译: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拦截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

★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致:送达;戏:通“麾”、营帐。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8课淮阴侯列传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8课淮阴侯列传Word版含解析

第 18 课淮阴侯传记[ 学生用书 P95])青出于蓝,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正正义、敢讲实话而受人尊敬。

他为人和当官都不拘细节讲究实效。

固然表面上不那么大张旗鼓,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有条不紊,所以,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推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妥事了。

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 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心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推行德政,这是何必呢?” 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

汉武帝登时神色大变,宣告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忧他会所以招来大祸。

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旁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不免太粗太直了。

此后此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高。

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仍是不起眼的小官,此后,他们一个劲儿往上涨,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医生,可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

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齐集木柴同样,是“此后者居上”啊!汉武帝自然听得出这是发怨言。

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可以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愈来愈离谱了!”成语“后来居上”,常常指后起的能够赛过先前的。

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同样。

(出自《史记·汲郑传记》 )千古惨剧第一人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拓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趁火打劫,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切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破。

汉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加指挥垓下 (今安徽灵璧东南 )决斗,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用兵之道,为后代兵家所尊崇。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

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

“ 九卿三公”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导学案三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导学案三

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9—11节,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试分析韩信失败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陈豨拜为钜鹿守,辞无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句式:】④,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

”豨曰:“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⑤。

人言公之畔.【】⑥,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⑦,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⑧,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⑨,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⑩,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众皆贺。

国相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⒀,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⒁。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

”高祖曰:“是齐辩士也。

”乃诏齐捕蒯通。

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

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①。

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

”通曰:“嗟呼,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③,...【】②,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秦失其鹿天下共遂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

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

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④。

”乃释通之罪。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7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7

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教学重点: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教学难点:1、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2、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由旧知往新知的延伸2、设计相关的问题切入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设想其一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不作为重点,但与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比较丰富,所以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其二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

要引导学生体会。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一个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

韩信除了受胯下之辱外还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迹。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来进一步了解韩信。

二、介绍韩信:汉初军事家。

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

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

《淮阴侯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淮阴侯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1《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设计《淮阴侯列传》是中国古代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苏教版高二选修的一篇课文。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历史巨著。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淮阴侯列传》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成书背景和内容特点等;2. 理解《淮阴侯列传》中所包含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项羽、刘邦、韩信等;3. 能够分析《淮阴侯列传》中的主题及其意义,并探讨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4. 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在于深入剖析《淮阴侯列传》中所包含的主题和意义;2.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文献的阅读方法和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淮阴侯列传》的基本情况和重要内容;2. 讨论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大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3. 研究式教学,通过项目研究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研究古代历史,提高其研究能力。

四、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阅读与《淮阴侯列传》相关的史书和文献,了解其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2. 导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课中活动: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知识竞赛等;4. 课后作业:根据学习情况和课程需要,布置不同的作业,如读书笔记、论文、调研等。

五、教学资源1. 本篇课文:《淮阴侯列传》;2. 相关史书和文献:《史记》、《汉书》等;3. 互联网资源:历史博客、学术论文网站等;4. 多媒体教学资源:历史视频、图片等。

六、教学评估1. 通过听课记录、学生课堂笔记、座谈会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2. 通过学生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进行评估;3. 整理、归纳和总结学生反映的问题和教学经验,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共4课时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共4课时

. . . . . . . . . . . . . . . .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第一课时【预习导航】一、介绍韩信:汉初军事家。

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 刘邦。

汉高祖元年(前 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 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 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 为战,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四年二月,被封 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 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 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

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 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

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韩信一生功绩:定三秦 虏魏王 擒夏说 巧夺赵 胁燕国平齐地 重创楚 围垓下 灭楚军二、诵读课文,正音正字,商贾( ) 晨炊蓐食( ) 诸母漂( ) 樵苏( ) 爨( ) 喋血( ) 馈粮( ) 辎重( ) 裨将( ) 拊循( ) 绐( ) 陈豨( ) 蒯通( )盗跖( ) 阏与 ( ) 井陉( ) 若虽长大 ( ) 四、文章结构 并且根据文意,划分文章结构。

1-3 早年屈辱4-7 井陉之战8 被贬之后9-10 谋反被诛11 史官论赞研读文本 1----3 节一、找出通假字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晨炊蓐食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蓝缨学校2014年高考语文《淮阴侯列传》课时复习学

一、通假字
1.乃晨炊蓐食
2.不能死,出我袴下
3.于是信孰视之
4.俯出袴下,蒲伏
5.虏魏王,禽夏说
6.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
7.能千里袭我,亦已罢极
8.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9.背水陈
10.诸将莫信,详应曰
11.信乃解其缚,东乡坐
12.右倍山陵
13.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则鞅鞅
1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1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16.上怒曰:“亨之”
二、词类活用: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议欲下赵
未至三十里,止舍
乃晨炊蓐食
欲东下井陉击赵
师事之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英俊乌集
众辱之曰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水上军开入之
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羞与绛、灌等列
亭长妻患之
恐吾至阻险而还
足下深沟高垒
三、古今异义词
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2.愿君留意臣之计
3.我哀王孙而进食
4.若虽长大,好带刀剑
5.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6.然乃行营高敞地
四、一词多义。

1.常
(1)常从人寄食饮
(2)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3)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2.方
(1)车不得方轨
(2)信方斩,曰
3.间
(1)从间道绝其辎重
(2)韩信使人间视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4.望
(1)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2)若望仆不相师
(3)信由此日夜怨望
5.竟
(1)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2)竟漂数十日
6.绝
(1)绝云气,负青天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吾奇兵绝其后
(4)从间道绝其辎重
(5)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7.过
(1)信尝过樊将军哙
(2)其实不过数千
(4)闻将军有意督过之
(5)人谁无过,过能改,善莫大焉
8.置
(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2)高帝曰:“置之。

”乃释通之罪
(3)郑人有且置履者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
(5)令其旁可置万家
五、重点实词:
1. 不为具食
2. 诸将效首虏
3. 陈豨挈其手
4. 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 5.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
6. 吾如淮阴
7.天下已集。

六、虚词积累
1.以
(1)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2)今乃辅以张耳
(3)以至晋鄙军之日
(4)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2.且
(1)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
(2)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3)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乃
(1)今乃辅以张耳
(2)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3)信乃使万人先行
(4)然乃行营高敞地
(5)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七、特殊句式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信钓于城下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何为为我禽
乃为儿女子所诈
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大丈夫不能自食
八、翻译下列句子:
1.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2.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

3.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4.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