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答题纸)

合集下载

【精品】201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201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宝山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1分)(2)位卑则足羞,。

(《师说》)(2分)(3)柳永《八声甘州》中“,”两句描写花叶凋零,感叹自然美景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歇。

(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李与小黄常常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可谓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小李同伴都很贪玩,而他勤奋读书,老师赞他“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小黄因考试失利而懊丧不已,朋友们安慰他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小黄自己家境贫寒,却还想资助小李,小李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可以简单地把学会一内艺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掌握理论,一点既适用于音乐、医学、雕塑,也适用于爱情。

①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一直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变成灵感——也就是掌握了艺术的灵魂,才能成为一名大师。

②学医的人首先要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各种疾病的症兆。

③但光有理论还无法行医。

④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A.③②④①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标准化”生活是否就完美①新型智能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使得现实生活与社交网络史无前例地紧密结合在一起。

任何原本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都成为值得与朋友们分享或供他们评头论足的新鲜事。

正如物联网软件公司创始人安迪霍布斯鲍姆所认为的那样,新型智能科技使得人们如今在现实生活中也能享受实时的社交阏络体验。

上海市各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1.宝山区三写作 70分26. 智者说,如果你想实现某种追求,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但是生活中,人们往往为了心中的追求而竭尽全力,孜孜以求,无暇顾及如何让自己配得上它。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崇明区三、写作(70分)26.生活中,许多人并非因为知道自己欠缺什么,然后去弥补,而是受他人或社会的影响而做出决定。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三、写作(70分)(70分)评分标准一类卷 (63-70分) 基准分67分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 (52-62分) 基准分57分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 (39-51分) 基准分45分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 (21-38分) 基准分29分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1)脱离题意。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

(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3.虹口三写作 70分25.懒,是世人眼中的一种恶习,在某些宗教的教义里,懒,甚至是一种罪恶。

但仍有不少诗人歌颂着懒,标榜着懒,唐代诗人杜甫曾说,懒性从来水竹居;宋代文人许月卿还说,平生懒意琴三叠……懒,似乎又是一种风雅的存在。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文言文一汇总含答案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文言文一汇总含答案

2019年宝山区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大西洋(明)沈德符①利玛窦字西泰,以入贡至,因留不去。

近以病终干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往时予游京师,會与卜邻,果异人也。

②初来即寓香山岙,学华言读华书者凡二十年,比至京,已斑白矣。

入都时在今上庚子年,途经天津,为税监马堂所谁何,尽留其未名之宝,仅以天主像及天主母像为献。

礼部以所称大西洋,为《会典》②所不载,难上客部久贡诸夷,姑量赏遣还。

上不听,俾丛便僦居。

③玛窦自云:其国名欧罗巴,去中国不知几千万里,今琐里诸国,亦称西洋④,与中国附近,列于职贡,而实非也。

今中土士人授其学者逼宇内,而金陵尤甚。

盖天主之教,自是西方一种,释氏所云旁内外道,亦自奇快动人。

若以为窥伺中华,以待风尘之警⑤,失之远矣。

【注释】①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传教士,明朝万历十年来到中国,后因病卒于北京。

②《会典》:朝廷职掌制度的书。

③琐里:古代南洋群岛上的一个小国名。

④西洋∶当时捋南海以西沿海各地都称为“西洋"。

⑤风尘之警:军事行动。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比.至京()(2)若以为窥.伺中华图谋()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會与卜邻..()A.选择邻居B.寻找住所C.占卜验证D.询问邻居(2)为税监马堂所谁何..()A.斥责B.盘问C.何人所为D.呵护何人17.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近以病终于郾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B.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C.近以病终于郾,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D.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18.将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礼部以所称大西洋,为《会典》所不载,难上客部久贡诸夷,姑量赏遣还。

上不听,俾丛便僦居。

19.根据文中内容推测,利玛窦是意大利人,为何称自己来自大西洋?(4分)20.根据第③段内容,概括利玛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答题纸)

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答题纸)

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学科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1分)(2)位卑则足羞,。

(《师说》)(2分)(3)柳永《八声甘州》中“,”两句描写花叶凋零,感叹自然美景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歇。

(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李与小黄常常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可谓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小李同伴都很贪玩,而他勤奋读书,老师赞他“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小黄因考试失利而懊丧不已,朋友们安慰他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小黄自己家境贫寒,却还想资助小李,小李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一点既适用于音乐、医学、雕塑,也适用于爱情。

①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一直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来变成灵感——也就是掌握了艺术的灵魂,才能成为一名大师。

②学医的人首先要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各种疾病的症兆。

③但光有理论还无法行医。

④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A.③②④①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标准化”生活是否就完美①新型智能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使得现实生活与社交网络史无前例地紧密结合在一起。

任何原本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都成为值得与朋友们分享或供他们评头论足的新鲜事。

上海市各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 - 文言文二

上海市各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 - 文言文二

2019年宝山区一模(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8分)李氏山房藏书记(宋)苏轼①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

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

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材,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②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

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①老聃为多书。

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

季札聃于上国②,然后得闻风、雅、颂。

而楚独有左史倚相③,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面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④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③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

(A)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藏书凡九千余巷。

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

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

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

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④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

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注释】①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

老聃會任东周王室柱下史。

②上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此指鲁国。

③倚相∶春秋时楚国的史官。

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

④倍蓰(xi):超过数倍。

上海市宝山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宝山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学科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2)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3)柳永《八声甘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花叶凋零,感叹自然美景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歇。

【答案】 (1). 黄沙百战穿金甲 (2). 官盛则近谀 (3). 韩愈 (4). 是处红衰翠减 (5). 苒苒物华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

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

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穿、盛、谀、苒、休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按要求选择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李与小黄常常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可谓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 小李同伴都很贪玩,而他勤奋读书,老师赞他“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 小黄因考试失利而懊丧不已,朋友们安慰他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 小黄自己家境贫寒,却还想资助小李,小李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A【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该种题型,考生首先要能理解选项中所提供的名句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加以分析理解该句的意思和语境是否相同。

B项,“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意思是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而语境说的是小李勤奋读书,名句与语境不符。

C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多用于劝解人要善始善终。

而语境说的是小黄考试没考好,与坚持无关。

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及答案

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及答案

上海市宝山区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僻字的文化意义蒋原伦①想到这个题目的缘由是“汉字听写大会”的电视竞技节目,短短一年间,类似的节目就有了“汉字英雄”,“成语大会”等,成为小时尚。

该类电视节目的看点就落在那些生僻的字和词语上,那些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字和词,并不受青睐,因为它们太普通了,似乎人人都会,比赛的意义就是看那些学生能不能够写出前人曾经使用过的、高难度的字和词,比如“溪刻”、“唼喋”、“觳觫”等等。

这些远离我们、脱离日常生活的词,现在露出了芳容,它们躺在某些古代的典籍和文献中,或者在文学作品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如果没有这类竞技节目,我们可能一辈子不会光顾..,它们也没机会光临。

②人们有理由质疑出题人的意图,那些古怪冷僻的字词除了难倒学生,在最后关头起到淘汰一部分比赛者的作用,还有什么其他意义吗?即除了比赛上的意义,还有深刻一点的文化意义吗?③所谓冷僻的字和词,是由于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不常用而逐渐退出人们视野的,有点自然淘汰的意味。

当然,说淘汰是相对的,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它们还会回到我们的语言生活中。

④经济学中有所谓长尾理论,认为只要存储和流通渠道足够大,那些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市场的份额可以和那些一时热销的产品所占据的市场相等,或甚至更大。

其实文字学中也有长尾。

专家们制定的《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表》是五千五百个,里面根据难度,还分成甲、乙、丙三个字表。

其实,我们的常用汉字不过三四千个。

与常用汉字相比,《康熙字典》中收的四万七千多字,就是很长很长的长尾。

据说《鲁迅全集》总共用到的汉字是七千七百来个,他是二十世纪作家中最有学问、用汉字最多的文学巨匠,即便这样,康熙字典中还剩那四万来个字没有动用。

但就是那没有动用的四万来字,保证着那几千常用字的意义。

海明威喜欢用冰山理论来形容文学创作,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和水下的八分之七构成厚积薄发的态势。

【推荐】201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推荐】201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宝山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1分)(2)位卑则足羞,。

(《师说》)(2分)(3)柳永《八声甘州》中“,”两句描写花叶凋零,感叹自然美景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歇。

(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李与小黄常常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可谓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小李同伴都很贪玩,而他勤奋读书,老师赞他“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小黄因考试失利而懊丧不已,朋友们安慰他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小黄自己家境贫寒,却还想资助小李,小李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可以简单地把学会一内艺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掌握理论,一点既适用于音乐、医学、雕塑,也适用于爱情。

①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一直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变成灵感——也就是掌握了艺术的灵魂,才能成为一名大师。

②学医的人首先要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各种疾病的症兆。

③但光有理论还无法行医。

④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A.③②④①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标准化”生活是否就完美①新型智能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使得现实生活与社交网络史无前例地紧密结合在一起。

任何原本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都成为值得与朋友们分享或供他们评头论足的新鲜事。

正如物联网软件公司创始人安迪霍布斯鲍姆所认为的那样,新型智能科技使得人们如今在现实生活中也能享受实时的社交阏络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学科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1分)(2)位卑则足羞,。

(《师说》)(2分)(3)柳永《八声甘州》中“,”两句描写花叶凋零,感叹自然美景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歇。

(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李与小黄常常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可谓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小李同伴都很贪玩,而他勤奋读书,老师赞他“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小黄因考试失利而懊丧不已,朋友们安慰他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小黄自己家境贫寒,却还想资助小李,小李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一点既适用于音乐、医学、雕塑,也适用于爱情。

①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一直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来变成灵感——也就是掌握了艺术的灵魂,才能成为一名大师。

②学医的人首先要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各种疾病的症兆。

③但光有理论还无法行医。

④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A.③②④①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标准化”生活是否就完美①新型智能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使得现实生活与社交网络史无前例地紧密结合在一起。

任何原本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都成为值得与朋友们分享或供他们评头论足的新鲜事。

正如物联网软件公司创始人安迪霍布斯鲍姆所认为的那样,新型智能科技使得人们如今在现实生活中也能享受实时的社交阏络体验。

②可是,就在我们热衷于将智能科技融入生活的今天,更多智能科技对生活影响的质疑也不绝于耳。

对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力智力的疑问一直没能得到解决,而互联閃与社交网络的加入却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在社交网络参与下的智能科技是否会加速虚拟生活对现实生活的入侵?是否会成为束缚我们生活的枷锁?甚至是否会使我们未来的生活变成循规蹈矩的例行公事?而我们最终是否被智能科技主宰而丧失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力?③对于智能工程师来说,智能科技则是人类实现从现实生活的不完美向完美转变的关键,然而,在由电脑决定的“标准化未来里,我们不会犯任何错误,但是却同样不会有任何惊喜发生。

④早在2010年,谷歌首席财政官帕特里克·皮切特就會在一档新闻节目中提到:“在谷歌工作的电脑工程师都认为这世界是破裂不完美的。

“近日他又再次提到,这世界并不完美,从交通堵塞、不称心的购物体验和过多的能源浪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且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科技。

那么对于智能设计师和工程师来说,智能科技则是人类实现从现实生活的不完美向完美转变的关键。

⑤智能科技的重要性确实不可否认。

不论是那些能够帮助检测老年人身体状况的智能皮带,还是那些能够感应是否有人摔倒的智能地毯,又或者是可以自动扫描产品条形码、并告知营养成分和产地的手推车,都是智能科技推进现实生活质量的例子之一。

这些智能产品从各种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生活。

⑥然而如今很多智能科技却不能称得上对我们真正有益。

大量安装在汽车内的智能产品就并不理想∶检测我们是不是瞌睡的驾驶感应器、检测我们是否酒驾的监测仪、甚至鉴别我们是不是杗自驾驶的面部识别器,这些产品被用来代替我们进行决策,并代替我们对行为准则做出判断,我们的责任被推卸到了智能科技之上,自主控制和决策的权力也被掠夺。

⑦在智能革命暗潮汹涌的今天,人们应该反思,智能科技会为我们找到最完美的道路,智能科技也会为我们解决所有潜在的问题,但这样标准化的完美真的是人类所期待的吗?标准化的完美为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同时也必定会扼杀我们的创新能力,因为如果所有的错误都被智能产品挡在内外,那么生活中灵感和创意也不会涌现。

人类之所以能够在科技和文明发展的道路上前进,正是因为在探索的过程中會犯了一些错误、出了一些差错,而这往往会给人以意想不到的突破。

如果没有了错误和创新,那么我们与通过程序设定好的机器人又有什么两样,不再有差异、矛盾甚至冲突的出现,多样丰富的人生体验都会被板一眼的固定模式取代。

⑧因此,智能设计师应该能够意识到,一个真正人性化的智能产品不是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偏离正确轨道的监视器。

科技存在的意乂并不是把我们从解决问题中解放出来。

相反,我们应该捋智能科技融入到我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人们要的并不是一个精心设计好的“标准化"未来,而是可以帮助人类克服并解决未知挑战和挫折的独特经历。

这样,拥有智能科技的未来才不会是一条一眼可以望到尽头的宽敞直路,而是充满着无限可能的精彩冒险。

3.联系下文看,第③段中“惊喜”是指:(2分)4.下列对第④段中引用皮切特言论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智能专家一致认为这个世界是破裂不完美的。

B.智能专家把这个完美的世界变得破裂不完美。

C.智能科技是让世界从不完美转向完美的关键。

D.智能专家认为智能科技是让世界完美的关键。

5.找出下列推断中符合原文的一项。

()(3分)A.在智能科技控制下的“标准化”生活中,人类不可能犯任何错误。

B.作者完全反对“智能科技是人类生活向完美转变的关键”的观点。

C.随着智能科技加速发展,人类必将丧失了自己的决策力和判断力。

D人类应该自主进行决策,解决问题,并不需要智能科技参与其中。

6.第⑥段列举了一系列智能产品,请分析这些事实是否充分证明观点。

(4分)7.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识小难池莉①前天傍晚,天空静穆,晚霞明丽,西天已然跃出一颗耀眼的寒星,我喜欢在这样的时刻外出散步,便迎着那颗星星走去,悠然淡然。

半路遇上了一位男邻居,推着一辆婴儿车,也是悠然淡然,嘴角带了平秦没有的生动笑意。

这笑意引得我停留下来,俯身去看婴儿车里面的婴儿,原来是这邻居得了第一个孙子。

我一看,人就傻了。

②一个婴儿,在天地之间,端然大方地熟睡着,皮肤如此洁净细嫩,嘴唇如此新鲜红润,眉眼与鼻子,生得如此横平竖直。

我的天!刚满月的婴儿居然是这样的面目俊美啊!而且居然是这样的娇小啊!娇小得我简直不敢碰他,伸岀去的手指不知不觉又收了回来,生怕碰坏了这样娇小的俊美。

③我自己也是生育过女儿的,我自己也是从婴儿成长起来的,怎么以前我一点都没有意识到婴儿娇小成这个样子呢?而且完美到这种程度呢?我也不知道怎么才好,简直一場糊涂,散步到天黑也忘记回家。

一路走来走去,都是认真地回忆与辨识我女儿的婴儿时代,用刚才那婴儿的娇小,去证明世上所有婴儿的娇小,包括我自己的。

原来我竟然识不得生命之小呢!④邻居有一人,在二楼阳台吹笛。

想必是一个专业笛手,吹了多少年的,只是一个婉转,就把人的千般柔肠万般情感都勾引出来。

这个时候,我立在湖边了,湖水汤汤,烟波浩渺,天幕上的那颗星星一直与我对望。

这生生不息的人世啊!就是从这般的娇小开始的吗?这娇小的俊美的生命啊!爱得叫我连一个“爱”都说不出来了。

⑤最近,我在后院的菜地里撒了一把萝卜籽。

几天以后的一个清晨,我忽然发现,出萝卜苗了!可以重达公斤的萝卜,它的苗却幼小得不可思议:细长的茎纤细如发丝,孱弱地弯曲着竭力顶住两片绿色的叶,而这叶,亦小得仅仅是因为有黑色泥土才得以被衬托出来。

我连忙返回书房,取来老花镜,戴上,蹲在田头,认真端详萝卜苗。

我用手指碾碎了疙瘩又一疙瘩的泥土,轻轻培在萝卜苗的根部。

与这样孱弱的植物的小生命共处,使你感到人类的强大,感到你有满腔的恰惜。

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我就开始惦记它们,我得适时地为它们浇水,松土,施肥,间苗,除虫,让它们顺利成长。

我当然知道,农事一旦做起来,就跟抚养孩子一样,有着没完没了的琐事,还有口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活。

但是我会做下去的,一个人,即便是面对孱弱的萝卜苗,一旦由衷地发生了郑重的情感,那也该是一种掷地有声的承诺。

⑥其实我做过农活。

我17岁的时候是知青,會经在田野上劳作。

现在于后院种菜,依靠的就是知青时代获得的经验。

然而,到了现在,我才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发现了萝卜苗的纤弱,并对它们产生了抚育者的责任感。

而当年,17岁的我,下放几个月之后,就靠一篇文字优美的作文,被贫下中农选拔到大队小学当教师去了。

尽管我在所有的假期里,都积极投入到生产队的农活之中,我还是从来没有把萝卜苗或者白菜苗看在眼里。

我的眼睛一直望着远方,心里头只装了三个宏大理想:第一,要解放全人类。

第二,要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

第三,捋来要当作家。

因此,每天夜里,不管有多累,我一定还要挑灯夜战,那就是必须写下至少一篇关于人定胜天的战斗诗篇。

⑦少年意气,眼睛看见的都是大,成年以后才逐渐发现小。

当过农民三十年之后,我才在自家后院里回归田野。

在48岁这年,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看清楚了萝卜苗。

才知道心疼它们。

才意识它们都是生命。

也才意识到我自己也會经是这样纤弱细小的生命。

我恨不能回过头去,做一次自己的母亲,一个母杗意识清醒的母杗,好好端详自己,好好心疼自⑧这是三十年的时间。

在三十年的时间里,做好做歹吃苦耐劳也不少,生儿育女也會经历,却好比没有看到目的地的火车,只管呼隆隆地一径朝前开去。

某一日的黄昏,有瑰丽晚霞,去散步,眼界忽然被打开,才正经认识了婴儿和萝卜苗。

一瞬间,眼里有了,心里也有了。

人世间,不管动物植物,小生命总是大事情。

(选自池莉系列散文《熬至滴水成珠》中的一篇,有删改)8.第①④段画线句中描写了星星的不同特点,请加以赏析。

(4分)9.第⑥⑦⑧段反复提到作者三十年前的经历,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分)10.文章写了婴孩之后,又写萝卜苗,赏析这样的写作特点。

(4分)11.结尾说“人世间,不管动物植物,小生命总是大事情”,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评析。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唐多令刘过①安远楼②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今》。

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

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會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释】①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

一生屡试不第,怀才不遇。

力主抗金,恢复中原。

②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鹤山上,又称南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