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四线及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向量图分析及更正
三相四线电度表错误接线分析

三相四线电度表错误接线分析1 前百三相四线有功电度表在低压系统电能计量中应用较为普遍,其接线方式主要有直接接入和经过电流互感器间接接入两种方式,直接接入法主要用于负荷电流较小的用户,负荷较大的用户一般采用经电流互感器接入法。
采用电流互感器间接接入时,在实际接线中经常会出现电流互感器接反、电流电压不同相、电压回路断线等造成电度表不能准确计量等现象,本文针对以上几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判断依据。
2 三相四线有功电度表经电流互感器间接接入正确接线正确接线图及向量图如图1所图1三相四线有功电度表正确接线及向量图u电度表第一元件接入A相电压、电流,第二元件接入E相电压、电流,第三元件接入C相电压、电流.具有功功率计算公式为:8s机+ unms中h+ ILLCOS由J假设三相负载对称,则有功功率计算公式为F=3U工OOS中.,3由蛛镂睛误分析与判周程3.1电流互感器(面称CT,以下同)接线错误|此时三相有功功率的计算式为:P二U a l a COS (180°—①a) + U b I b COS①b+ U c I c COS e c假设三相负载对称,则此时有功功率为:P=UICOS①,是正确接线计量值的1/3,此时电度表明显走慢。
B、C 相CT接反与A相接反结果相同。
3.1.2 2CT 接反3个CT中2个CT接反,假设为A、B相CT接反,其接线图及向量图如图3所示:此时三相有功功率的计算式为:P=U.LCOS (100° —中J + Utl^OS (180° —中』+ ILLCOS中小假设三相负载对称,则此时有功功率为f^-UICOS^,是正确f线让曩旗的-工处此时电度表反转口已二两相CT接反,限C两相CT接反与人E相接反结果相同口3.1. 3 3CT接反」3CT接反全部接反,其接线图及向量图如图4所示.图 4 3CT接反时接线图及向量医盘此时三相有功功率的计算式为:P二U a l a COS (180°—①a) + U b I b COS (180°—①b) + U c I c COS (180°—①c)假设三相负载对称,则此时有功功率为:P=-3UICOS①,是正确接线计量值的-1倍,此时电度表反转。
高供高计三相四线接线错误检查及分析

模拟屏接线: 以三相四线的接线方式,通过后台控制 输入电压、电流参数,可模拟三相三线 接线和三相四线接线。
高供高计三相四线计量基础知识
高供高计三相四线计量的正确接线
表脚接线: 第一元件: UA,IA 第二元件: UB,IB 第三元件: UC,IC
高供高计三相四线计量基础知识
.
UB
.
UBA
高供高计三相四线接线错误分析
根据测量结果分析电流接线
就近原理:以夹 角小于60°来判 断线电流是否从 属A/B/C电压。 假设I1是IC ,I2是
.
UAB
.. (I.A) UA
I2
IA ,I3是IB ,则
UA与I2的角度为 24°, UB与I3的 角度超过90°,
.
UCB
.
(-IB)
高供高计三相四线计量的正确接线
接线盒接线: 第一元件: UA,IA 第二元件: UB,IB 第三元件: UC,IC
高供高计三相四线计量基础知识
正确接线的六角图
.
UAB
三相四线接线方式(感性)
.
UAC
.
UA
.
Ia
.
UCB
.
Ic
.
UC
.
UBC
.
.
UB
Ib
.
.
UCA
UBA
高供高计三相四线计量基础知识
正确接线的六角图
测试题一
12
99.5
1
0.98
23
99.5
2
0.97
31
99.5
3
0.98
3
0
23
31
1
低压三相四线制错误接线分析判定方法

低压三相四线制错误接线分析判定方法1、接线图2、判断步骤和方法(1)测量相电压U1、U2、U3的电压值,正常情况下,相电压为220V 左右,线电压U12/U23/U31的电压值在380V左右;若U1、U2、U3电压为几十伏,则说明该相断线;若U12/U23/U31中有电压为0者,则说明线电压为0者的两相接入了同一相;测量I1、I2、I3的电流值,根据负荷情况判定二次电流的大小。
(2)如三相电压未失压,测量U1/I1,U1/I2,U1/I3,U2/I2之间的夹角;如有失压,选定相电压正常的任何一相,测量正常相的相电压对三相电流的相位角,再测量另外正常相对本相的电流相位角。
(3)测量电压相序,以验证最终分析判定的结果是否和测量结果一致。
(4)根据测试的相位角度关系绘制向量图,在依据负载相位角判定错误接线类型(5)计算更正系数和退补电量(6)更正接线例1:某三相四线客户,现场测量U1、U2、U3均在228V左右,U12=403V,U23=398V,U31=402V,电流I1=1.21A,I2=1.20A,I3=1.20A,负载为感性15°,U1/I1夹角192°,U1/I2夹角为136°,U1/I3夹角为253°,U2/I2夹角252°,U3/I3夹角133°,用相序表测量为逆相序,错误接线期间抄见电量为-50000kwh,请分析错接线形式,计算更正系数和退补电量。
分析:根据上述相位关系绘制向量图如下1、假定U1为A相,那么U3为B相电压,U2为C相;依据判断出的电压相别和负载相位角关系,可判定电流I1/I2/I3的相别。
结论:电压A、C、B(逆相序,同时从绘制的向量图也可以判定相序,U1-U2-U3的顺序为逆,因此是逆相序),电流接入-Ia,Ib,Ic更正系数Kg计算的方法:退补电量△W=W(kg-1)=-50000(-1.49-1)=124500kwh如果△W大于0,则客户应向供电部门补电量,如果△W小于0,供电部门应向客户退电量。
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常见错误接线及判断

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常见错误接线及判断摘要:电能计量装置是电力企业实现电量结算及线损考核的重要工具,电能计量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发、供电企业在提高计量准确性方面都越来越重视。
而计量装置的接线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到计量的准确性。
因此,掌握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的分析方法极为重要。
关键词:计量装置三相四线电能表接线类型一、引言为确保供电企业和广大电力用户的利益不受损失,对于准确计量电能,使电能计量装置准确、稳定运行在计量管理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
掌握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检查是每个计量工作者必须具备的。
因此,计量人员、用电检查人员必须学会错误接线的判断方法。
造成电能计量装置的故障原因:1.构成电能计量装置的各组成部分出现故障。
2.电能计量装置接线错误。
3.人为抄读电能计量装置或进行电量计算出现的错误。
4.窃电行为引起的计量失准。
5.外界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电能计量装置故障。
二、计量装置的原理电能计量是通过二次电路、互感器以及电能表按一定的结构组合从而实现在线电能计量功能。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在现代电力市场条件下为了能够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电能生产者和使用提供优越的服务,建立现代化的电能计量、交易以及电力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提供电能计量的源头,对于电能的管理和计量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能计量装置是为计量电能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包括电能表、负荷管理终端、配变监测终端、集中抄表集中器、计量柜(计量表箱)、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实验接线盒以及二次回路等。
电能表按接线方式不同可分为:单相表、三相三线电能表、三相四线电能表。
三、常见的错误接线类型三相四线电能表四根电压线钳分别夹电能表2、5、8、10号接线端子,三根电流线钳夹1、4、7号端子,校验仪上则按颜色和顺序依次接好即可。
三相四线电能表在正确接线的情况下,计量功率为:P=P1+P2+P3=3IpUpcosφ电能表计量正常,若接线出现错误,则会出现漏计或错计电量,从而造成相应的损失。
三相四线及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向量图分析及更正

2
2
= 1 UI sinaφ+ 3 UI cosφ
2
2
五、更正系数
K=
P0
/PX
=
1 UI
3UI cos sina 3UI
cos
(这里需要同除以 UI cosφ)
2
=
3
1 tg 3
2
2
= 23
tg 3
六、更正接线 更正的时候需要短接后换表接线位置
图片上半部分是模板不要写在卷子上 下图需要写
范文
得下图
1 6 3 2 7 4 5 就是更正接线
范文
例题 3———————————————————— (电压断线情况)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分析 (红色为分析不写入)
一、测量数据
电压电流:U12=50V U13=100V U32=50V U10=0V U20=50V U30=100V
I1=1.5A I2=1.5A
3
1
1
3
2
2
2
2
3
1
3
2
0
-1
2
-3
2
2
2
180o 210o 240o 270o 300o 330o 360o
Sina 0
-1
2
- 3 -1
-3
-1
2
0
2
2
cos -1
-3
-1
2
0
1 2
3
1
2
2
范文
例题 2———————————————————— (非电压断线情况)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分析 (红色为分析不写入)
cos(180o±φ)=-cosφ sina(180o-φ)=sinaφ sina(180o+φ)=-sinaφ
高供高计三相四线接线错误检查及分析

用检、计量、抄核收技师实操题
2018年7月
课程内容目录
1 高供高计三相四线计量基础知识 2 高供高计三相四线接线错误分析
高供高计三相四线 知识计点 量基础知识
高供高计三相四线计量的正确接线 正确接线的六角图 正确接线的功率表达式
高供高计三相四线 计量基础知识 高供高计三相四线计量的正确接线
cos[60°+(-φ)] = UI[2cos(120°+φ) + cos(60°-φ)] = UI[2(cos120°cosφ –sin120°sinφ)+ cos60°cosφ+sin60°sinφ] = UI(cosφ - √3sinφ + 1/2cosφ+ √3/2sinφ) = UI(3/2cosφ – √3/2sinφ) = √3/2UI(√3cosφ – sinφ)
1
0.98
23
99.5
2
0.97
31
99.5
3
0.98
23
31
1
12
120o
240o
126o
3
0
2
246o
3
186o
高供高计三相四线 接线错误分析 根据测量结果分析电流接线
.
UAB
.
.
UA
I2
.
UCB
以U12( UBC )为基准在六 角图上画出I1、I2和I3。
.
I3
.
UC
.
I1
.
UCA
.
UAC
.
23
99.5
2
0.97
31
99.5
最新三相四线及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向量图分析及更正培训资料

三相四线测量常识———————————————第一步:测三相电压测量U1n接线图如下:测量U2n、U3n方法与上面图类似,移动红线到第二、第三元件电压端,零线不动。
(注意选择交流500)不带电压互感器时220V为正常,且三相电压数值相接近为正常。
如果有某相为0,说明该相电压断线。
能够测出U1=_____V U2=_____V U3=_____V第二步:测量各元件对参考点Ua的电压测量方法如下图:测量方法与上类似,移动红线到第二、第三元件电压端,接参考点的连线不动。
目的:测出对参考点电压为0的该相确定为A相能够测出U1a=_____V U2a=_____V U3a=_____V第三步:测量三个元件的相电流测量I1的方法如下图:测量其它相与上图类似,移动黑线到第二、第三元件电流进线端。
目的:判断各元件电流是否正常,正常是三相相电流相接近,如果有某相为0,说明该相电流开路或短路。
能测出I1=_____A I2=_____A I3=_____A第四步:测量第一元件电压与各元件电流的相位角测量<U1I1的方法如下图:测量第一元件电压与其它相电流的相位角相类似,电压线可以不动,逐相移动钳子到第二元件、第三元件电流进线端。
目的:根据测出的角度来画相量图及功率表达式可以测出<U1I1 = 度<U1I2 = 度<U1I3 = 度第五步:测量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电压间的相位角按照上图可以测出<U 1 U 2 = 度 然后根据目的:用来判断接线是正相序还是逆相序,一般来说测出的角度为120为正相序,240度为逆相序。
可以直接判断顺逆相序。
其实推荐直接测出U ·2I ·1= ______o 然后根据判断正逆相序:(如果电压某相断线,则不能用此方法)U ·1I ·1-U ·2I ·1=120o 或者U ·2I ·1-U ·1I ·1=240o 则为正相序(本题U ·1I ·1-U ·2I ·1=120o ) U ·1I ·1-U ·2I ·1=240o 或者U ·2I ·1-U ·1I ·1=120o 则为逆相序例题1————————————————————三相四线错误接线分析(红色为分析不写入)一、测量数据电压电流:U1=220V U2=220V U3=220V I1=1.5A I2=1.5A I3=1.5A参考点电压:U2a=0(因为参考点U a=0说明U2为A相)相位角:U·1I·1=260o U·1I·2=140o U·1I·3=200o U·2I·1=140o然后根据判断正逆相序:(如果电压某相断线,则不能用此方法)U·1I·1-U·2I·1=120o或者U·2I·1-U·1I·1=240o则为正相序(本题U·1I·1-U·2I·1=120o)U·1I·1-U·2I·1=240o或者U·2I·1-U·1I·1=120o则为逆相序二、画向量图三、三元件(按下面红字找图抄下来)第一元件:U ·1 I ·1 U ·c I ·b 第二元件:U ·2 I ·2 U ·a I ·a 第三元件:U ·3 I ·3 U ·b -I ·c四、错误功率(下面不带点,不带负号) P 1=U c I b cos(120o -φ) P 2=U a I a cos φ P 3=U b I c (60o -φ) 考虑负荷对称 则P= P 1+ P 2+ P 3= UIcos(120o -φ)+ UI cos φ+ UI cos (60o -φ) =UI[cos(120o -φ)+ cos φ+cos (60o -φ)]=UI(cos120 o cos φ+sina120o sin φ+cos φ+cos60o cos φ+sina60o sin φ) = UI(-12cos φ+32sin φ+ cos φ+12cos φ+32sin φ) = UI(32sin φ+ cos φ+32sin φ) = UIcos φ+3UIsin φ 五、更正系数 K= P 0 /P X =3 UI cos UIcos UIsin ϕϕϕ+ (这里需要同除以UI cos φ)=313tg ϕ+六、更正接线左边是模板不要写在卷子上下图需要写得到实际接线后由于本题测量时候U2为A所以现在还要保持U2为A 因为是正相序所以为CAB得下图9 2 7 4 5 6 1 8 3 10 就是更正接线小规律————————————————————感性负荷时电压超前电流电流与电压角度为φU1 U2 U3可以分正逆相序但电源ABC永远是正相序。
三相四线及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向量图分析报告与及更正

三相四线及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向量图分析报告与及更正第一步:测三相电压测量U1n接线图如下:测量U2n、U3n方法与上面图类似,移动红线到第二、第三元件电压端,零线不动。
(注意选择交流500)不带电压互感器时220V为正常,且三相电压数值相接近为正常。
如果有某相为0,说明该相电压断线。
能够测出U1=_____V U2=_____V U3=_____V第二步:测量各元件对参考点Ua的电压测量方法如下图:测量方法与上类似,移动红线到第二、第三元件电压端,接参考点的连线不动。
目的:测出对参考点电压为0的该相确定为A相能够测出U1a=_____V U2a=_____V U3a=_____V第三步:测量三个元件的相电流测量I1的方法如下图:测量其它相与上图类似,移动黑线到第二、第三元件电流进线端。
目的:判断各元件电流是否正常,正常是三相相电流相接近,如果有某相为0,说明该相电流开路或短路。
能测出I1=_____A I2=_____A I3=_____A第四步:测量第一元件电压与各元件电流的相位角测量<U1I1的方法如下图:测量第一元件电压与其它相电流的相位角相类似,电压线可以不动,逐相移动钳子到第二元件、第三元件电流进线端。
目的:根据测出的角度来画相量图及功率表达式可以测出 <U 1I 1 = 度 <U 1I 2 = 度 <U 1I 3 = 度第五步:测量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电压间的相位角按照上图可以测出<U 1 U 2 = 度 然后根据目的:用来判断接线是正相序还是逆相序,一般来说测出的角度为120为正相序,240度为逆相序。
可以直接判断顺逆相序。
其实推荐直接测出U ·2I ·1= ______o 然后根据判断正逆相序:(如果电压某相断线,则不能用此方法)U ·1I ·1-U ·2I ·1=120o 或者U ·2I ·1-U ·1I ·1=240o 则为正相序(本题U ·1I ·1-U ·2I ·1=120o ) U ·1I ·1-U ·2I ·1=240o或者U ·2I ·1-U ·1I ·1=120o 则为逆相序例题1————————————————————三相四线错误接线分析(红色为分析不写入)一、测量数据电压电流:U1=220V U2=220V U3=220V I1=1.5A I2=1.5A I3=1.5A参考点电压:U2a=0(因为参考点U a=0说明U2为A相)相位角:U·1I·1=260o U·1I·2=140o U·1I·3=200o U·2I·1=140o然后根据判断正逆相序:(如果电压某相断线,则不能用此方法)U·1I·1-U·2I·1=120o或者U·2I·1-U·1I·1=240o则为正相序(本题U·1I·1-U·2I·1=120o)U·1I·1-U·2I·1=240o或者U·2I·1-U·1I·1=120o则为逆相序二、画向量图三、三元件(按下面红字找图抄下来) 第一元件:U ·1 I ·1 U ·c I ·b 第二元件:U ·2 I ·2 U ·a I ·a 第三元件:U ·3 I ·3 U ·b -I ·c四、错误功率(下面不带点,不带负号) P 1=U c I b cos(120o -φ) P 2=U a I a cos φ P 3=U b I c (60o -φ) 考虑负荷对称 则P= P 1+ P 2+ P 3= UIcos(120o -φ)+ UI cos φ+ UI cos (60o -φ) =UI[cos(120o -φ)+ cos φ+cos (60o -φ)]=UI(cos120 o cos φ+sina120o sin φ+cos φ+cos60o cos φ+sina60o sin φ)= UI(-12cos φsin φ+ cos φ+12cos φφ)φ+ cos φφ) = UIcos φUIsin φ 五、更正系数 K= P 0 /P X =3 UI cos UIcos UIsin ϕϕϕ+ (这里需要同除以UI cos φ)六、更正接线左边是模板不要写在卷子上下图需要写得到实际接线后由于本题测量时候U2为A所以现在还要保持U2为A 因为是正相序所以为CAB得下图9 2 7 4 5 6 1 8 3 10 就是更正接线小规律————————————————————感性负荷时电压超前电流电流与电压角度为φU1 U2 U3可以分正逆相序但电源ABC永远是正相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相四线测量常识———————————————第一步:测三相电压测量U1n接线图如下:测量U2n、U3n方法与上面图类似,移动红线到第二、第三元件电压端,零线不动。
(注意选择交流500)不带电压互感器时220V为正常,且三相电压数值相接近为正常。
如果有某相为0,说明该相电压断线。
能够测出U1=_____V U2=_____V U3=_____V第二步:测量各元件对参考点Ua的电压测量方法如下图:测量方法与上类似,移动红线到第二、第三元件电压端,接参考点的连线不动。
目的:测出对参考点电压为0的该相确定为A相能够测出U1a=_____V U2a=_____V U3a=_____V第三步:测量三个元件的相电流测量I1的方法如下图:测量其它相与上图类似,移动黑线到第二、第三元件电流进线端。
目的:判断各元件电流是否正常,正常是三相相电流相接近,如果有某相为0,说明该相电流开路或短路。
能测出I1=_____A I2=_____A I3=_____A第四步:测量第一元件电压与各元件电流的相位角测量<U1I1的方法如下图:测量第一元件电压与其它相电流的相位角相类似,电压线可以不动,逐相移动钳子到第二元件、第三元件电流进线端。
目的:根据测出的角度来画相量图及功率表达式可以测出<U1I1 = 度<U1I2 = 度<U1I3 = 度第五步:测量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电压间的相位角按照上图可以测出<U 1 U 2 = 度 然后根据目的:用来判断接线是正相序还是逆相序,一般来说测出的角度为120为正相序,240度为逆相序。
可以直接判断顺逆相序。
其实推荐直接测出U ·2I ·1= ______o 然后根据判断正逆相序:(如果电压某相断线,则不能用此方法)U ·1I ·1-U ·2I ·1=120o 或者U ·2I ·1-U ·1I ·1=240o 则为正相序(本题U ·1I ·1-U ·2I ·1=120o ) U ·1I ·1-U ·2I ·1=240o 或者U ·2I ·1-U ·1I ·1=120o 则为逆相序例题1————————————————————三相四线错误接线分析(红色为分析不写入)一、测量数据电压电流:U1=220V U2=220V U3=220V I1=1.5A I2=1.5A I3=1.5A参考点电压:U2a=0(因为参考点U a=0说明U2为A相)相位角:U·1I·1=260o U·1I·2=140o U·1I·3=200o U·2I·1=140o然后根据判断正逆相序:(如果电压某相断线,则不能用此方法)U·1I·1-U·2I·1=120o或者U·2I·1-U·1I·1=240o则为正相序(本题U·1I·1-U·2I·1=120o)U·1I·1-U·2I·1=240o或者U·2I·1-U·1I·1=120o则为逆相序二、画向量图三、三元件(按下面红字找图抄下来)第一元件:U ·1 I ·1 U ·c I ·b 第二元件:U ·2 I ·2 U ·a I ·a 第三元件:U ·3 I ·3 U ·b -I ·c四、错误功率(下面不带点,不带负号) P 1=U c I b cos(120o -φ) P 2=U a I a cos φ P 3=U b I c (60o -φ) 考虑负荷对称 则P= P 1+ P 2+ P 3= UIcos(120o -φ)+ UI cos φ+ UI cos (60o -φ) =UI[cos(120o -φ)+ cos φ+cos (60o -φ)]=UI(cos120 o cos φ+sina120o sin φ+cos φ+cos60o cos φ+sina60o sin φ) = UI(-12cos φ+32sin φ+ cos φ+12cos φ+32sin φ) = UI(32sin φ+ cos φ+32sin φ) = UIcos φ+3UIsin φ 五、更正系数 K= P 0 /P X =3 UI cos UIcos UIsin ϕϕϕ+ (这里需要同除以UI cos φ)=313tg ϕ+六、更正接线左边是模板不要写在卷子上下图需要写得到实际接线后由于本题测量时候U2为A所以现在还要保持U2为A 因为是正相序所以为CAB得下图9 2 7 4 5 6 1 8 3 10 就是更正接线感性负荷时电压超前电流电流与电压角度为φU1 U2 U3可以分正逆相序但电源ABC永远是正相序。
sinφ/ cosφ= tgφcosφ/sinφ= ctgφ(非电压断线情况)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分析(红色为分析不写入)一、测量数据电压电流:U12=100V U13=100V U32=100V U10=0V U20=100V U30=100V I1=1.5A I2=1.5A (U10=0V说明U1为B相)相位角:U·12I·1=290o U·12I·2=350o U·32I·1=350o判断正逆相序:(如果电压断线,不能用此方法。
)U·32I·1-U·12I·1=60o或者U·12I·1-U·32I·1=300o则为正相序(本题U·32I·1-U·12I·1=60o)U·12I·1-U·32I·1=60o或者U·12I·1-U·32I·1=300o则为逆相序二、画向量图记得U·12表示箭头朝向U·1,也就是说前面是谁,箭头朝向谁。
线电压与电压角为30度计算角度:当电流方向为反向时,需要做产生这个电流的电压的反向延长线。
三、两元件(按下面红字找图抄下来)第一元件:U·12 I·1U·bc I·a第二元件:U·32 I·2U·ac -I·c四、错误功率(下面不带点,不带负号)P1=U bc I a cos(90o-φ)P2=U ac I c cos(30o+φ)考虑负荷对称则P= P1+ P2= UIcos(90o-φ)+ UI cos (30o+φ)=UI[cos(90o-φ)+ UI cos (30o+φ)]=UI(sinaφ+cos30o cosφ-sina30o sinφ)= UI(sinaφ+2cosφ-12sinaφ)= UI(12sinaφcosφ)= 12UI sinaφφ五、更正系数K= P0 /P X=12cosUI sina cosϕϕϕ(这里需要同除以UI cosφ)=23tgϕ+3六、更正接线更正的时候需要短接后换表接线位置图片上半部分是模板不要写在卷子上下图需要写得下图1 6 32 7 4 5 就是更正接线例题3————————————————————(电压断线情况)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分析(红色为分析不写入)一、测量数据电压电流:U12=50V U13=100V U32=50V U10=0V U20=50V U30=100VI1=1.5A I2=1.5A (U10=0V说明U1为B相)(U12 U32每个牵扯到2的电压都为50V不正常电压,说明U2断线)相位角:U·13I·1=230o U·13I·2=110o(正常情况下都要量U·12U·32相关的角,但本题因为2异常,所以不能量2相关的角。
)(但无论怎么量,必须得到U·12U·32和随意一个电流的相位角。
)U·12I·1=230o U·32I·1=50o二、画向量图判断正逆相序:(电压短线,不能用U·32I·1-U·12I·1=60o或者U·12I·1-U·32I·1=300o则为正相序U·12I·1-U·32I·1=60o或者U·12I·1-U·32I·1=300o则为逆相序的方法)电压短线需要画图测试相序,看正逆相序哪个满足条件。
正常情况先按正相序画图,如果错误,则按逆相序画图。
记得U·12表示箭头朝向U·1,也就是说前面是谁,箭头朝向谁。
线电压与电压角为30度计算角度:当电流方向为反向时,需要做产生这个电流的电压的反向延长线。
记得U·12表示箭头朝向U·1,也就是说前面是谁,箭头朝向谁。
线电压与电压角为30度计算角度:当电流方向为反向时,需要做产生这个电流的电压的反向延长线。
三、两元件(按下面红字找图抄下来)第一元件:U·12 I·112U·ba I·a第二元件:U·32 I·2-12U·ba I·c四、错误功率(下面不带点,不带负号)P1=12U ba I a cos(120o-φ)P2=-12U ba I c cos(90o-φ)考虑负荷对称则P= P1+ P2=12UIcos(150o-φ)+ 12UI cos (90o-φ)=12UI[cos(150o-φ)+ UI sinaφ]=12UI(cos150o cos φ+sin150o sina φ+sin φ) =12UI(-32cos φ+12sina φ+ sin φ) =12UI(-32cos φ+32sina φ) = 34UIsina φ-34UIcos φ 五、更正系数K= P 0 /P X =33443 UI cos UIsina UIcos ϕϕϕ- (这里需要同除以UI cos φ) =33443tg ϕ-六、更正接线 更正的时候需要短接后换表接线位置 图1是模板不要写在卷子上根据图1中符号U I 符号,写出本题实际接线图2如下根据图3上电压电流顺序,抄出图2中相对应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