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__中国的地质灾害123正用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共39张ppt)

读课本 p33页找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 因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 质构造复杂、上层岩层相对松软、受重 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 大等
2020/5/29
2.时间分布特点
泥石流:爆发是受连续降雨、暴雨, 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原因),所以其 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一 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 发生,均以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一般 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 、暴雨、久雨中更多。
2020/5/29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 、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 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 的重灾区。
2020/5/29
3.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
理的是
( D)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较差大,岩石破碎
4.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
可能诱发( B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2020/5/29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 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2020/5/29
重叠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 云贵高原
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 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和西南季 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 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 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 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 了有力的生成条件。
2020/5/29
选修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

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课堂小结
• 1.地震往往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灾区下
列灾害的发生与这次地震无关的是( C)
• A.山体滑坡 B.唐家山堰塞湖
• C.暴雨
D.泥石流
• 2.为了将营救出的重伤员及时运送到成都
等大城市救治,应选择的最佳交通工具是
(D )
• A.火车
B.汽车
• C.轮船
D.直升机
• 3.要为评估灾情、抗震救灾、防控次生灾 害等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信息(影像资
料),优先选用的现代技术手段是(C )
• A.数字地球 B.地理信息系统
• C.遥感
D.全球定位系统
• 6.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应该采取的
措施有( A)
• ①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②提高建筑 物的抗震强度 ③制定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4)该区人类活动影响程度 大。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地壳 活动 激烈
季风 气候
地震频发、震级高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
风化严重
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
滑坡 泥石流 灾害 多发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思考:四 川省、重 庆市滑坡 和泥石流 灾害频繁 的原因 。
(1)大巴山的南坡, 是面积广大的大斜坡,岷江和大 渡河的上游区也是地势急剧下降的地区,地势起伏 大。(2)地壳运动活跃,地质结构复杂,地表不稳 定。(3)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降水集中,雨量 丰沛,而且盆地边缘植被破坏严重。
【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本P31图2.8,思考:我国地震西多 东少,为什么灾情东重西轻?
西
105°E
东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
课堂小结
• 1.地震往往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灾区下
列灾害的发生与这次地震无关的是( C)
• A.山体滑坡 B.唐家山堰塞湖
• C.暴雨
D.泥石流
• 2.为了将营救出的重伤员及时运送到成都
等大城市救治,应选择的最佳交通工具是
(D )
• A.火车
B.汽车
• C.轮船
D.直升机
• 3.要为评估灾情、抗震救灾、防控次生灾 害等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信息(影像资
料),优先选用的现代技术手段是(C )
• A.数字地球 B.地理信息系统
• C.遥感
D.全球定位系统
• 6.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应该采取的
措施有( A)
• ①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②提高建筑 物的抗震强度 ③制定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4)该区人类活动影响程度 大。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地壳 活动 激烈
季风 气候
地震频发、震级高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
风化严重
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
滑坡 泥石流 灾害 多发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思考:四 川省、重 庆市滑坡 和泥石流 灾害频繁 的原因 。
(1)大巴山的南坡, 是面积广大的大斜坡,岷江和大 渡河的上游区也是地势急剧下降的地区,地势起伏 大。(2)地壳运动活跃,地质结构复杂,地表不稳 定。(3)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降水集中,雨量 丰沛,而且盆地边缘植被破坏严重。
【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本P31图2.8,思考:我国地震西多 东少,为什么灾情东重西轻?
西
105°E
东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
原创2: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三、滑坡和泥石流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 (1)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哪些地方? (2)它们主要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3)滑坡和泥石流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生?
(一)滑坡
1、定义: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
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A:原斜坡剖面;D:滑坡后的剖面;E:滑动面
2、滑坡发生的条件
(2)我国各类火山的分布如何?
我国的活火山主要分布在台湾和新疆境内,他 们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黑龙江的五大 连池是休眠火山,他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 山西的死火山群,在人类历史以来没有重新喷发 过。
火山喷发的火山
灰和熔岩流,常常破 坏田园、建筑,有时 引起地震;同时也可 能带来丰富的地热、 温泉、肥沃的火山灰 土和硫磺等资源,许 多火山地区已成为旅 游和疗养胜地。
华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区 西北天山和祁连山
西南青藏高原及边缘川、滇 东南部的台、闽
地震的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 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 加30倍。
A、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 B、3—5级的地震,人们有不同的感觉,称为弱震 或小震 C、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 破坏性地震
山区发生滑坡,在地形、岩石、植被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 地势起伏大 岩石: 较破碎 植被: 植被覆盖较差
(二)泥石流
1、定义: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大量 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岩石、 植被、气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
_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1
山区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滑坡、泥石流的分布 ——时空分布
(2)时间分布: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 均以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 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积雪融化时多发, 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泥石流:爆发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 特大暴雨的激发(原因),所以其 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水的时间 规律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岩石较破碎
孕灾环境
受灾体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倒春寒”主要指侯均温(5天为一侯)超过10℃后, 由于受较强冷空气袭击,气温下降较快,持续时间长达1—2周 以上的较冷的天气现象。3—4月,江南地区先后进入早稻育秧 播种季节,清明节之后,秧苗进入断乳期,多数果树陆续进入 开花授花期。 材料二 右图示意倒春寒发生的时间与江南地区农业受灾程 度的关系。
——唐山地震
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地震 的强度大
为什么唐山地震的 灾情会如此严重?
自然原因
1.震级_大 2.震中距_唐山市区 4.震发时间_凌晨 3.震源深度_浅
1. 人口密度 _ 大 (百万以上的大城市) 人为因素 2.建筑物的抗震系数_小 3.人的防震意识_弱 4.缺乏地震减灾预案
一.地震灾害
4.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加重
我国地质灾害的的多发区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
特别是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以及四川 盆地的过 渡地带, 是地震、 滑坡、 泥石流 等地质灾 害的主要 分布区。
一.地震灾害
1.地震的分布
地震次数: 西多东少 规模: 西大东小
青藏 新疆 华北 台湾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 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 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 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 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ppt课件

思考:星和宇金航星探等测天发体现上,,月也球有、火火山
活动,有的甚至比地球上的更 为壮观、激烈,那它们是地质 灾害吗?
火山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火火火 山山山 是有的 如何喷 何危发 形害物 成?有 的那 ?些
?
火 山 的 形 成 过 程
火山火结构 山
火山的通道 火 结山 口 火 构山 锥
(活火山) 新疆于田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地质灾害的类型
类型 成因 构造 类型 分布 危害 防御 火山 地震 泥石流 滑坡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活动,有的甚至比地球上的更 为壮观、激烈,那它们是地质 灾害吗?
火山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火火火 山山山 是有的 如何喷 何危发 形害物 成?有 的那 ?些
?
火 山 的 形 成 过 程
火山火结构 山
火山的通道 火 结山 口 火 构山 锥
(活火山) 新疆于田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地质灾害的类型
类型 成因 构造 类型 分布 危害 防御 火山 地震 泥石流 滑坡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课件6: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谢谢观看!
与重力、岩性、地形、气候等密切相关,其发生发 展受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高峻、暴雨集中等 因素制约,同时地震、火山的发生往往诱发其发生。 一般说来,地壳活跃的地带,多断裂发育、岩石破 碎、地形高峻、暴雨集中,因而既多火山、地震, 又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如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 和横断山区,既多火山、地震,又是滑坡和泥石流 的多发区,且在地震发生的同时往往产生滑坡和泥 石流灾害,可见地质灾害具有关联性。
趋势
思考 1.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线是什么? 东西两侧灾情有何差异? 【提示】 105°E经线附近。该线以西灾害点位多,灾情轻, 以东灾害点位少,灾情重。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多发原因 (1)地形:__山__区___面积广。 (2)地势:山高沟深,地势_陡__峻__。 (3)地质地貌:地质构造_复__杂__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 (4)气候:多_连__续__降__雨__、__暴__雨___。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 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 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 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 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 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二、教材P36思考 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泥石流分 布的区域相关性。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西 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 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 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 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 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课件5: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思考:面对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我们应如何减轻灾害造成 的损失? 提示:可以从灾害预警、防灾避险知识的普及、防灾减灾工 程的建设和防灾演练等方面来考虑。
一、地震灾害 1.我国是世界大陆地震多发区,地震不仅发生范围 广 、频 度 高 、强度 大 ,而且危害 大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情 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我国地震西 多 东 少 ,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四个多发区。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 断裂带 的 分布。
【例题2】 2013年1月11日,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 赵家沟村民组发生一起山体滑坡灾害事故,总计约21万立 方米的滑坡体从陡坡上倾泻而下,将赵家沟14户民房损毁 掩埋,造成46人死亡、2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积 极组织救援,国家减灾委工作组也抵达镇雄县指导救援工 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说说导致滑坡发生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2)试分析镇雄县开展救援工作面临的困难。
3.我国地震灾情东 重 西 轻 。我国东部人口、建筑物 以及城市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 必然是东部严重,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 华北地 区及 台湾 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 4.我国地震震源 浅 ,烈度较 高 。除浙江、贵州两省外, 其他省区均遭受过6级以上地震的袭击。 5.因地震死亡人数 减少 的同时,经济损失却有 加重 趋势。
3.我国人口稠密,加上部分民众的防灾意识不高,故同一 震级的地震造成伤亡的人数往往很多。 4.目前我国经济依然比较落后,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 不坚固,容易倒塌和损坏,抗震性能较差。
【例题1】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
根据材料,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解析:仔细观察图中我国的地震分布,不难得出我国地震 的分布具有分布广、分布不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 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等特点。 答案: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 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2。2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 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 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 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 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 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 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 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灾害性的泥沙石块集中搬运
在暴雨或冰雪融水激发下,在山谷形成的 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 体物质的特殊 洪流
泥石流是在山区山谷中,暴雨或冰雪融水 激发下,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 的特殊洪流
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灾害特点: 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的东 东经 西 分 度 界 是 线 我 国 地 质 构 造
2、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西多东少 ②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 灾害的成因?
105
3、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灾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
思考: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
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我国西南地区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
不稳;西南地区降水丰沛,多暴雨;暴雨使岩体疏松, 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 灾害链。
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各种原因 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 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灾害的严重后果
阅读案例3思考,找出泥石流 带来的灾害
四、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其中藏、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西南地区的 地质灾害是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 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 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 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 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练 习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试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地震集中和频发的原因。 (2)仲巴地震强度大于攀枝花地震,但没有人员伤亡。请分析原因。 (3)“滚石随处可见,公路已变形成台阶状”反映了地震引发了什么灾害? (4)简要分析汶川地震后,堰塞湖形成的原因及主要危害。
• 【答案】 (1)我国西南地区处在地中海—喜马拉 雅地震带上,属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 边界,地质活动强烈且频繁。 • (2)仲巴地区海拔高、人口稀少。 • (3)引发了岩崩、滑坡、岩石断裂等地质灾害。 • (4)形成的原因是地震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产生的 土体(或岩体)堵塞了河道,致使河水滞留,水位 提高,形成湖泊。堰塞湖的危害是河道水位上升 ,淹没土地、房屋,更有可能造成决堤而引发洪 水,危害下游。
1、地质灾害不是单一发生的,前灾往往是后灾的诱发因素。小江 流域的灾害链通常表现为地震——水土流失——泥石流的模式。 2、地质灾害的链发现象是普通存在的。地震和暴雨会诱发滑坡和 泥石流灾害。
?思考: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 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 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 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 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滑坡、 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 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 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 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学习难点 • 理解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的原因 • 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 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 震1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20世纪中 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7~7.9 级地震 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震级最大的地震是西 藏察隅的8.6级地震。
地震频发、震级高 地壳 活动 激烈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 风化严重
滑坡 泥石流 灾害 多发
季风 气候
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
知识结构
地震西多东少(原因)
中 国 的 地 质 灾 害
地震 灾害
地震灾情东重西轻(原因)
地震震源浅、烈度高 死亡人口下降,经济损失上升
滑坡、 泥石流 灾害
成因 分布(时间、空间、地域)
【答案】 (1)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 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 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 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 泥石流灾害突发 (2)泥石流 滑坡 (3)人 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 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图2.15表明川渝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严重 区。为什么?
原因:(1)大巴山的南坡,大部分地 区海拔在500~1000米左右,是面积广 大的大斜坡。 (2)岷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区又是地势 急剧下降的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地表 结构不稳。 (3)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雨量丰 沛,而且盆地边缘植被破坏严重。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 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 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因此,我们应 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②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 铁路:以成昆、宝成和云南的东川铁路 支线最为严重 公路:以川藏、川滇、川陕和川甘等线 路最为严重。 ③摧毁耕地和建筑物
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图中A地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1)①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②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 ③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 (1)图中A地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 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 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主要的人类活动有: ______________;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 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
4.பைடு நூலகம்域上的总特点:
• 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说明:因水动力的性质与地表物质的组合不同, 我国泥石流的成因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区域
青藏高原东 南部山区 川滇山地
成因类型
特点
黄土高原 华北和东北 地区
泥石流灾害给我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摧毁农田; 造成人员伤亡;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工 程及矿山等。
• 【答案】 (1)①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 ;②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③夏季降水 量大且多暴雨 • (2)B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 (3)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①加强 植树造林;②人类的大型工程建设要注意 保护当地植被,保持生态平衡;③可建设 一些护坡工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唐山
南投
震级 死亡人口
受伤人口 经济损失
7.8 24.2万人
16.7万人 54亿元
7.6 2329人
8722人 92亿美元
死亡人口下降、经济损失上升
为什么?
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 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 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 升趋势。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 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 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 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 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 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 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 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 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 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 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 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 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 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 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重叠区:黄土高原、 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 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 和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 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 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 为什么? 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 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 有力的生成条件。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 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 地区这三种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 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20“案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 少的原因”和:日本的地震防灾 计划”,提到了地震预测和防震 意识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试想, 如果唐山有周密的地震减灾预案, 会有如此严重的灾情么?
台湾地区地震的强度大。
阅读案例2:台湾岛“9.21”南投地震。
(1)读图2.10,说明受灾人口与 受损房屋的分布,结合台湾的地形 和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原因。 (2)了解该次地震的强度和灾情。 比较唐山和南投地震的受灾人口和 经济损失的差异。
二、地震灾害
地震规模:西部大于东部 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成因:该处位于 图2.7表明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
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 西南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的成因:该 部分。中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 区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度洋板块相互作用区,不仅地壳运动特活 跃,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最 的东北边界,地形陡峻,构造断裂活动 密集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及华北外, 强烈。 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环太 为什么? 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
一、我国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和多发区
1、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即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 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 撞的北东边界,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 地质灾害发生。 2、多发区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云贵 高原以及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地震 的强度大
为什么唐山地震的灾 情会如此严重?
• 自然原因:1、与震中距有关,唐山 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 于市内;2、与震发时间有关,凌晨 震发,逃生机会少。 • 人为因素:1、与人口密度有关,唐 山市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2、与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 系数小;3,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三、滑坡、泥石流灾害
读课本 p33页找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灾 害的成因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