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哮喘的常用方剂和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六大中药偏方击退过敏性哮喘

六大中药偏方击退过敏性哮喘

六大中药偏方击退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偏方一洋金花、艾叶、生甘草各等份。

灵芝、苏叶各6(克),半夏4.5(克),厚朴3(克)。

茯苓9(克)。

[制用法]水煎加冰糖服。

[适应证]过敏性哮喘。

上药共研细末,哮喘发作时,取适量药末。

装入纸烟内,点燃吸纸,缓解即止。

洋金花有毒。

勿多用。

过敏性哮喘偏方二前胡12(克),杏仁9(克),桑叶12(克)。

知母12(克),麦冬9(克),黄芩9(克)。

银花15(克),款冬花15(克),枇杷叶12(克)。

桔梗9(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日服2次。

过敏性哮喘偏方三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化橘红12(克)。

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苏子10(克)。

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茶叶6(克)。

诃子6(克),甘草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日服2次,病情较重者,每日1.5剂,日服3次。

过敏性哮喘偏方四葶苈子10(克),莱菔子9(克)。

苍耳子8(克),五味子5(克),黄荆子9(克)。

白芥子8(克),紫苏子9(克)。

布包水煎服,每日1剂。

日服2次。

过敏性哮喘偏方五用乌骨鸡一只,杀好洗净,生姜3两切成片。

丝瓜筋*二钱,放入鸡肚内,用线捆好。

加油盐等佐料煨汤,分三天将鸡和汤吃完(儿童分五天吃完),轻者一只。

重者3只。

忌辣、韭菜、羊肉。

过敏性哮喘偏方六杏仁、蜂蜜各30(克)。

胎盘1个。

将胎盘洗净,放锅内焙黄,研末。

日服3次。

每次适量,温开水送服。

过敏性哮喘的治疗偏方

过敏性哮喘的治疗偏方

过敏性哮喘的治疗偏方下面介绍3个用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偏方:方一原料:王味子250克,红皮鸡蛋10个。

方法:将五味子入瓦器内,加水煮沸30分钟,待药汁凉透,放入红皮鸡蛋10个,置阴凉处浸泡7天,每日早晨取鸡蛋1个食用。

方二原料:灵芝、苏叶各6克,半夏4.5克,厚朴3克,茯苓9克。

方法:水煎加冰糖服。

方三原料:灵芝、苏叶各10克,茯苓、冰糖各15克,半夏8克,厚朴5克。

方法:水煎服。

过敏性哮喘的发病原因感染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

在哮喘患者中,可存在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的特异性IgE,如果吸入相应的抗原则可激发哮喘。

在病毒感染后,可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应性增高。

有学者认为病毒感染所产生的干扰素、IL-1使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组胺增多。

在乳儿期,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表现哮喘症状者也甚多。

由于寄生虫如蛔虫、钩虫引起的哮喘,在农村仍可见到。

气候改变当气温、温度、气压和或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哮喘,故在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

吸入物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

前者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

职业性哮喘的特异性吸入物如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蚕丝、动物皮屑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异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

运动约有70%~80%的哮喘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哮喘,称为运动诱发性哮喘,或称运动性哮喘。

典型的病例是在运动6~10分钟,停止运动后1~10分钟内支气管痉挛最明显,许多患者在30~60分钟内自行恢复。

运动后约有1小时的不应期,在此期间40%~50%的患者再进行运动则不发生支气管痉挛。

临床表现有咳嗽、胸闷、气急、喘鸣,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过敏性哮喘的预防1、避免养宠物宠物身上的毛比较容易滋生细菌,而宠物中以猫毛带菌比较多,所以有家中有哮喘患者,比较好避免养小动物。

2、保持环境整洁保持家居的整洁,吸尘打扫时应避开患儿,避免让孩子接触过敏原。

疏风定喘汤治疗过敏性哮喘

疏风定喘汤治疗过敏性哮喘

疏风定喘汤治疗过敏性哮喘明医公开课第311期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吴盛荣整理编辑:李邦源导读:吐血整理!一年的中医好文章都在这里了!送给热爱学习的中医们!笔者运用吴光烈先生自拟方“疏风定喘汤”治疗过敏性哮喘3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简介如下:一、药物组成:麻黄6g,杏仁9g,荆芥9g薄荷6g,防风9g,地龙6g蝉衣6g,僵蚕9g,苏子9g乌梅6g,甘草6g水煎服。

每日1剂,早晚分服。

随症加减:若有热象加黄芩、鱼腥草;鼻痒多嚏加苍耳子、辛夷;咯痰不畅或胶结成块者加桔梗、冬瓜子;干咳无痰加百合、冬花;痰稠不畅加象贝母、瓜蒌皮;痰液清稀色白带有泡沫,形寒肢冷者加干姜、桂枝;胸闷加枳壳、郁金;泛恶加半夏、竹茹;气虚加太子参、党参;阴虚加北沙参、麦冬、知母;瘀血加丹参、红花、苏木。

二、病例吴某,男,35岁。

1992年5月18日初诊。

患者有哮喘史已将10年,每入秋冬季发作频繁,发则昼轻夜重,不能平卧,随即自服安茶碱以平喘,虽暂时可以缓解,但反复发作,现已加重一星期。

症见鼻痒,多嚏,喘息气促,咳痰不多伴有胸闷气促,喉间有哮鸣声,舌质暗淡、苔薄黄,脉弦细。

检查:双肺呼吸音粗,布满哮鸣音。

此乃风寒犯肺、肺气壅塞、肺失宣肃所致。

方用疏风定喘汤加减:麻黄6g,杏仁9g,荆芥9g薄荷6g,防风9g,蝉衣6g乌梅6g,僵蚕9g,苏子9g地龙6g,黄芩9g,苍耳子9g辛夷花9g,甘草6g水煎服,服3剂后,气喘渐平,咳嗽减少,已能平卧,仍宗上方续服3剂,喘平,哮鸣音消失,诸症痊愈。

体会:过敏性哮喘起病急,变化迅速,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作喘,多嚏,鼻痒,眼痒,皮肤痒,咽痒等。

与风邪的致病特点有密切相关。

根据发病先兆和伴随的过敏表现,故临床着重于“疏风”为治疗原则。

自拟疏风定喘汤以疏散风邪,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方中由疏风宣表达邪和虫类搜风通络之品组成,共奏风熄浪平,喘定咳止之效。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大多疏风药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可降低机体对过敏原的敏感性,缓解支气管的痉挛,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哮喘医案

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哮喘医案

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哮喘医案中医治疗过敏性哮喘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过敏性哮喘发作期以表实为主,要先辨寒热,以攻邪治标;缓解期则以本虚为主,应细辨肺、脾、肾的虚实及阴虚阳虚,以扶正固本。

明代医家就已提出了“发时治肺,平时治肾”的治则,提示了补肾是过敏性哮喘“治本”的关键。

对于许多常年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慢性过敏性哮喘则可标本兼治,只是应在治本方面和治标方面有所侧重而已。

临床医生应细心辨证施治,才能把握住治标、治本和标本兼治的原则。

一、辨证中医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方法因发作期与缓解期的证候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中医对过敏性哮喘的治疗应首先辨明过敏性哮喘之虚实;缓解期多属虚喘,应再细辨属肺虚、肾虚、脾虚,是阳虚还是阴虚。

急性期多属实喘,须再细辨属寒喘还是属热喘,并注意寒热的相兼和转化。

除辨虚实寒热的证候外,还须细辨有无痰壅。

(一)实喘实喘主要发生在过敏性哮喘急性期,主要为风寒或躁热犯肺,加之痰湿停聚,气逆痰升所致。

实喘有寒喘和热喘之分。

1.寒喘为过敏性哮喘的主要类型,绝大多数单纯过敏性哮喘发作属于寒喘范畴。

寒喘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烦燥不安、夜间尤重、畏寒背冷、喷嚏频频、流涕不止、痰液清稀或带泡沫、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或浮滑,重者可见呼吸短促、面色苍白、两唇青紫、大汗淋漓。

寒喘的症状与现代医学的单纯过敏性哮喘发作相似。

若伴有恶寒怕风,发热无汗,头疼身痛,脉浮紧者为兼有风寒表证。

2.热喘主要表现为发热烦躁,面唇较红,过敏性哮喘发作时声高息粗,喉中痰鸣,喉痛,痰液粘稠而黄,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若伴发热自汗者为兼有风热表证。

热喘与现代医学的合并呼吸道感染的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相似。

(二)虚喘过敏性哮喘缓解期的主要证候为虚证,分肺虚、脾虚和肾虚三型,这里主要描述的是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前后的平素表现,西医往往容易忽略这些表现,而中医则较为重视,通过对过敏性哮喘缓解期的调养来预防和减少急性发作。

过敏性哮喘的常用方剂和中医治疗

过敏性哮喘的常用方剂和中医治疗

过敏性哮喘的常用方剂和中医治疗本文摘自:李明华教授主编的《中西医结合哮喘病学》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变态反应科李明华(本文仅供临床医生参考,建议病人不得自行使用,否则后果自负)人类用药的历史是从用单味药开始的。

随着对药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对病因病机的理解,才逐渐将药物配伍使用。

从单味药过渡到复方,是中医中药学上的一大进步。

方剂学已成为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医防治过敏性哮喘的最主要措施之一。

几千年来累计的治疗过敏性哮喘方剂枚不胜数,现将目前中医临床中常用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方剂介绍如下:一、麻黄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6g 桂枝4g 杏仁9g 甘草3g【功效】祛风散寒,宣肺平喘【主治】主用于寒喘(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或过敏性哮喘比较接近)【药理研究】主药麻黄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为麻黄碱,占总生物碱量的80%~85%。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对痉挛状态的支气管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这些作用与其能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甲基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对平滑肌的解痉作用与麻黄碱相似,但对血压影响较小。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可兴奋心肌和收缩血管,对心脏与血管具有拟肾上腺素及兴奋中枢的作用;麻黄挥发油能促进发汗并有解热作用;桂枝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杏仁所含苦杏仁甙在酶的作用下可水解并释出微量氢氰酸,通过抑制呼吸中枢而达镇咳平喘作用;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且能祛痰镇咳。

二、小青龙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9g 芍药9g 细辛3g 干姜3g 甘草6g 桂枝6g 半夏9g 五味子3g【功用】解表蠲饮、平喘止咳【主治】主用于寒喘(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或过敏性哮喘比较接近)【药理研究】动物实验表明长期口服小青龙汤,可上调节β-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儿茶酚甲基转化酶的活性,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药理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具有拮抗组胺活性和抑制IgE合成的作用,从而产生抗炎和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临床效应,从而缓解过敏性哮喘的症状。

中药治疗哮喘的土方处方

中药治疗哮喘的土方处方

中药治疗哮喘的土方处方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闷等症状。

西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炎药物来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引发副作用。

相对而言,中药治疗哮喘的土方处方因其天然、温和的特点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几种可用于中药治疗哮喘的土方处方。

一、人参石斛汤材料:- 人参(3克)- 石斛(15克)- 南沙参(15克)- 橘红(5克)制作方法:1. 将人参、石斛和南沙参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2. 用中小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

3. 关火,加入橘红,再继续煮沸5分钟。

4. 滤去渣滓,将汤液分成3次服用,每天早、中、晚各一次。

服用方法:连续服用7天为一个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3天。

可以根据自身病情调整疗程的次数。

二、薏苡甘草汤材料:- 薏苡仁(20克)- 甘草(8克)- 黄芩(10克)- 竹叶(10克)制作方法:1. 将薏苡仁、甘草、黄芩和竹叶放入砂锅中。

2. 加入适量清水,用中小火煮沸。

3. 调至小火煮煮20分钟,关火。

4. 滤去渣滓,将汤液分成2次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

服用方法:连续服用14天为一个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7天。

可以根据自身病情调整疗程的次数。

三、葱白炒蜂蜜材料:- 葱白(1根)- 蜂蜜(适量)制作方法:1. 将葱白切段。

2. 热锅加热,倒入蜂蜜。

3. 加入葱白,用中小火炒熟。

4. 取出葱白,剩余蜂蜜温热时服用。

服用方法:每日早上空腹服用一勺,连续服用1个月。

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延长服用时间。

四、苍术茯苓汤材料:- 苍术(10克)- 茯苓(15克)- 干姜(10克)- 黄芩(10克)制作方法:1. 将苍术、茯苓、干姜和黄芩放入砂锅中。

2. 加入适量清水,用中小火煮沸。

3. 调至小火煮煮30分钟,关火。

4. 滤去渣滓,将汤液分成2次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

服用方法:连续服用7天为一个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3天。

可以根据自身病情调整疗程的次数。

补中益气汤治疗过敏性哮喘1例

补中益气汤治疗过敏性哮喘1例
笔 者 以参 苓 白术 散 化 裁 治 疗 慢 性 结 肠 炎 引 起 的 腹 泻 ,收效 良好 ,介 绍如 下 。 1 病 案举 例 王某 ,男 ,3 2 岁 ,2 0 1 4 年1 2 月1 5日初诊 。腹泻 半 年 余 ,每 日解黄色稀水样便5 ~6 次 ,夹有食物残渣 ,每次 量 不 多 , 口气 臭秽 ,偶有 打嗝 ,无 里 急后 重 感 、肛 门坠 胀 及黏液脓血便 。体型偏胖 ,舌 质淡红舌边齿 痕 、苔 薄 黄 ,脉沉 。大便 常规 检查黄 色黏液便 ,红 细胞 1 ~3 / H P 、脓细胞4~ 6 / H P ,大便隐血 阳性 ,血常规 、大便培 养 、霍乱弧菌快 速检测正 常。结 肠镜检查示慢 性结肠 炎。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为泄泻 ,辨证为 脾 虚湿 盛 化热 伤 络 。治 宜 益气 健 脾 ,清 热燥 湿 为 主 。方 选参苓 白术散化裁。药用太子参3 0 g ,茯苓1 5 g ,炒 白术
2 体 会
初诊时 观患者所服 中药处方 ,不外 小青龙汤 、苏 子降气汤、射干麻黄汤之类加减 ,既然无效 ,便决定另 辟蹊径。 “ 脾 为 生痰 之 源 ,肺 为储 痰 之 器 ” 。虽病 位 在 肺 、然 其 本在 脾 ,治 当标本 兼 顾 、治 脾 为 主 。患者 嗜 食 生冷 瓜 果 ,长 此 以往 ,必损 及 中阳 ,阳虚则 推 动无 力 , 进而影响脾主运化的功能 ,水谷精微化生不足 ,自然 中 气也 日渐虚 衰 。中气不 足 ,又可致清 阳不 升 ,浊阴不 降 ,终 成 痰湿 壅 阻 于肺 ,肺 失宣 降 ,而 发 喘息 哮 鸣 。彻 夜 哮 喘 ,难 以 入 眠 ,耗 伤 气 机 , 中气 更 不 足 。 治 病 当 求 本 ,因而 初始 即用补 中益 气汤 升 阳健 脾 ,益 气 助运 , 以断 生痰 之 源 。加 杏仁 、炙 麻黄 ,与炙 甘 草合 为 三拗 汤 之意 ,宣降肺气 ,畅通气道。再加桑 白皮 、白果化痰止 喘,荡涤储痰之器 。合黄芩以佐制方中甘温辛燥之药 。 白扁 豆健 脾 除湿 止 泻 ,既可 调理 便 溏之 症 ,又能 增 加全 方除湿化痰之力 。后处方虽略有加减变化 ,但补气 、升 阳 、健脾 基 本 治则 未 变 ,始 终 以补 中益气 汤 为基 础 方 , 培 本 为主 ,治标 为辅 ,因此 总有 效验 。

过敏性哮喘吃什么药治疗

过敏性哮喘吃什么药治疗

过敏性哮喘吃什么药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日常药1、抗过敏。

每日一早,服一粒氯雷他定片。

2、控制哮喘。

每日早晚,各吸一次舒利迭和辅舒良。

3、每天晚上,睡前服一粒顺尔宁。

过敏性哮喘的治疗偏方1、用鲜嫩的丝瓜连蒂,切碎水煎服。

2、每天早晚空腹各喝香油一次,每次一汤匙。

喝时不要马上咽下,要含在口里让其慢慢滋润,与唾液溶和在一起,然后徐徐咽下,这样效果更好。

3、丝瓜藤液15毫升,每日3次,连服3-7天。

4、王味子250克,红皮鸡蛋10个。

将五味子入瓦器内,加水煮沸30分钟,待药汁凉透,放入红皮鸡蛋10个,置阴凉处浸泡7天,每日早晨取鸡蛋1个食用。

5、灵芝、苏叶各6克,半夏4.5克,厚朴3克,茯苓9克。

水煎加冰糖服。

6、灵芝、苏叶各10克,茯苓、冰糖各15克,半夏8克,厚朴5克。

水煎服。

7、鲜嫩丝瓜5个切碎,水煎去渣后口服。

或用丝瓜藤汁,每次口服30毫升,1日服3次。

方法为取丝瓜藤离地面3~4尺处剪断,断端插入瓶中,鲜汁滴入瓶内,一天可集液汁500毫升。

8、取核桃仁5克,杏仁5克,蜂蜜30克,三者混合后蒸熟加生姜汁20滴,一次服完。

每隔两日服上述药方一次,连服5~7次。

9、杏仁5克,麻黄6克,豆腐100克,混合加水煮1小时,去渣,吃豆腐喝汤。

每天或隔天1服。

10、豆腐500克,麦芽糖100克,生萝卜汁1杯,混合煮开,为1日量,分早晚2次。

11、白果150克,白糖100克,生粉25克。

然后将白果砸去外壳,放锅里加水及少量食用碱,煮沸后将白果去皮、挖心。

再将白果放入碗内加清水上笼蒸熟,取出。

将白果、白糖放入锅内,加水250毫升,武火烧沸,去浮沫,生粉勾芡,即可食用。

12、将冬瓜洗净,切去瓜的上端当盖,挖出瓜瓤不用,填入适量冰糖盖上瓜盖,放锅内蒸。

取水饮服,3~4天即效。

13、将豆浆煮沸,加入饴糖令溶,1次服下。

每日l剂。

14、仙人掌60~]00克,蜂蜜适量。

将仙人掌水煎取汁,调入蜂蜜饮服。

每闩1剂,2次分服。

15、淮山药100克,甘蔗汁半碗(约100毫升)将淮山药捣烂,加甘蔗汁半碗,放锅中隔水炖熟服食,每日1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敏性哮喘的常用方剂和中医治疗本文摘自:李明华教授主编的《中西医结合哮喘病学》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变态反应科李明华(本文仅供临床医生参考,建议病人不得自行使用,否则后果自负)人类用药的历史是从用单味药开始的。

随着对药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对病因病机的理解,才逐渐将药物配伍使用。

从单味药过渡到复方,是中医中药学上的一大进步。

方剂学已成为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医防治过敏性哮喘的最主要措施之一。

几千年来累计的治疗过敏性哮喘方剂枚不胜数,现将目前中医临床中常用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方剂介绍如下:一、麻黄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6g 桂枝4g 杏仁9g 甘草3g【功效】祛风散寒,宣肺平喘【主治】主用于寒喘(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或过敏性哮喘比较接近)【药理研究】主药麻黄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为麻黄碱,占总生物碱量的80%~85%。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对痉挛状态的支气管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这些作用与其能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甲基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对平滑肌的解痉作用与麻黄碱相似,但对血压影响较小。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可兴奋心肌和收缩血管,对心脏与血管具有拟肾上腺素及兴奋中枢的作用;麻黄挥发油能促进发汗并有解热作用;桂枝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杏仁所含苦杏仁甙在酶的作用下可水解并释出微量氢氰酸,通过抑制呼吸中枢而达镇咳平喘作用;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且能祛痰镇咳。

二、小青龙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9g 芍药9g 细辛3g 干姜3g 甘草6g 桂枝6g 半夏9g 五味子3g【功用】解表蠲饮、平喘止咳【主治】主用于寒喘(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或过敏性哮喘比较接近)【药理研究】动物实验表明长期口服小青龙汤,可上调节β-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儿茶酚甲基转化酶的活性,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药理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具有拮抗组胺活性和抑制IgE合成的作用,从而产生抗炎和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临床效应,从而缓解过敏性哮喘的症状。

三、大青龙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12g 桂枝4g 甘草5g 杏仁6g 石膏12g 生姜9g 大枣3枚【功效】宣肺发汗、清热除烦【主治】主用于寒喘(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或过敏性哮喘比较接近)【分析】本方是麻黄汤基础上加石膏、生姜、大枣,发汗之力尤峻,且清热除烦,适用于寒喘(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或过敏性哮喘比较接近)属外感风寒、兼有里热者。

四、定喘汤(明.《摄生众妙方》)【组成】白果21枚麻黄9g 黄芩4.5g 款冬花9g 桑白皮9g 苏子6g 半夏9g 杏仁4.5g 甘草3g【功效】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主治】主用于热哮(与西医的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比较接近)【药理研究】本方中的麻黄和黄芩有协同作用,麻黄含有麻黄碱及伪麻黄碱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黄芩的主要有效成份为黄酮类,已从黄芩中提取了40余种黄酮,其中较为重要的成分包括黄芩甙(baicalin)、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汉黄芩甙(wogonin-7-O-glucuronide)、千层纸素A(oxoxylinA)、黄素新素Ⅱ(skulleapflavoneⅡ)•及白杨素(chrysin)等。

研究表明黄芩提取物有抑菌、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解热镇静、降脂、抗乙酰胆碱和抗儿茶酰胺等作用,而在过敏性哮喘治疗中的作用主要与黄芩的抗炎、抗过敏、抗乙酰胆碱和免疫抑制等药理机制有关:黄芩素具有一个与色甘酸二钠一样的色酮环,它能稳定肥大细胞膜和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研究发现黄芩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多途径阻断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过程,AA•是白细胞三烯和前列腺素的主要前体,黄芩甙、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均可在不同部位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黄芩素则可显著抑制白细胞三烯B4的合成,黄芩的上述作用是抗气道炎症的主要机制。

动物实验表明黄芩甙和黄芩素可以阻断Ⅰ型变态反应,可以显著抑制变应原诱发的致敏豚鼠离体肺条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其药理机制可能与抑制组胺和白细胞三烯的释放有关。

研究表明,灌服黄芩甙50mg/kg一周后,对蛋白致敏豚鼠吸入变应原所致过敏性休克也有明显保护效果。

黄芩素与黄芩甙对豚鼠、小鼠的被动全身过敏反应及豚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此外,黄芩甙和黄芩素均对动物实验性过敏性哮喘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

黄芩抗过敏性哮喘的药理机制也可能与黄芩素的抗组胺和抗乙酰胆碱等作用有关。

研究发现黄芩甙和黄芩素均不影响变应原和抗体的结合,其显著抑制变应原诱发的致敏豚鼠肺条的炎性介质的释放的药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本方中的白果含有BN52021,为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拮抗剂;杏仁、半夏均有明显镇咳作用;桑白皮镇静,苏子能定喘。

五、麻杏石甘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5g 杏仁9g 石膏18g甘草6g【功效】清热、宣肺、平喘【主治】主用于热哮(与西医的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比较接近)【药理研究】现代药理学实验表明本方有以下作用:①平喘:是麻黄碱舒张支气管的结果;②祛痰镇咳:是杏仁的有效成分氢氰酸的作用;③抗过敏的作用:麻黄碱等具有肥大细胞膜保护作用,甘草也具有抗变应性炎症的作用。

六、玉屏风散(元·《丹溪心法》)【组成】防风30g 黄芪30g,白术60g【用法】研末,每服9g,加姜三片,煎服或冲服【功效】益气、固表、止汗【主治】用于肺虚型过敏性哮喘缓解期(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或过敏性哮喘的缓解期比较接近)【药理研究】现代医学对该方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可增强免疫功能,能明显增强小鼠被环磷酰胺所抑制的免疫功能,刺激T细胞的成熟,并可抑制IgE的合成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从而阻断Ⅰ型变态反应和过敏性哮喘的发生。

实验表明本方可以增加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对PFC免疫反应有双向调节作用。

七、厚朴麻黄汤(汉·《金匮要略》)【组成】厚朴9g 麻黄12g 石膏9g 杏仁10g 半夏10g 干姜6g 细辛6g 小麦30g 五味子6g【用法】加水1200ml,先煮小麦熟,去渣,加药煎至300ml,去渣,温服100ml,日三次。

【功效】散寒祛饮、降逆清热【主治】过敏性哮喘,咳而火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药理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厚朴能拮抗乙酰甲胆碱、组胺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此外厚朴具有抗TXB2和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八、冷哮丸(清·《张氏医通》)【组成】麻黄30g 川乌30g 细辛30g 蜀椒30g 白矾30g牙皂30g 半夏30g 胆南星30g 杏仁30g 甘草30g 紫菀60g 款冬花60g【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姜汁调六曲末打糊为丸。

每服6g,日服1-2次。

【功效】温肺散寒、祛痰平喘【主治】主用于寒喘(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或过敏性哮喘比较接近)【分析】方用麻黄、杏仁、细辛温肺平喘,配以半夏、南星、牙皂祛痰化饮,为其配伍特点。

本方不可久用,免伤正气。

体质极度虚弱者、孕妇以及热哮(与西医的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比较接近)禁用九、蠲哮汤(现代方)【组成】葶苈子10g青皮10g陈皮10g槟榔10g大黄10g生姜10g牡荆子15g鬼箭羽15g 【功效】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主治】主用于热哮(与西医的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比较接近)【分析】方中葶苈子、青皮、陈皮、槟榔、牡荆子泻肺除壅,俾气顺痰降,气升痰消。

肺与大肠相表里,哮证发作,多因肺气壅滞而致腑气不通,以致浊气不降,加重肺气之壅滞,而致过敏性哮喘难以缓解,故方中伍以大黄以通腑气,腑气通则肺气自降。

鬼箭羽活血祛瘀,且具有抗过敏的作用。

过敏性哮喘之作,多因外感诱发,伍以生姜既可外散表寒,又可内散水饮,且能防葶苈子、大黄苦寒伤胃之弊。

全方合用,共奏泻肺除壅、涤痰祛痰、利气平喘之功。

十、固本咳喘片(现代方)【组成】党参、白术、茯苓、麦冬、甘草。

【用法】口服。

一日3次,一次3片。

【功效】益气固表、健脾补肾。

【主治】用于过敏性哮喘缓解期脾虚型。

【分析】本方是在补脾益气常用的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基础上加麦冬而成、宜用于脾虚型过敏性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其表现为神疲乏力、咳嗽痰多、清稀、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等,在其缓解期如夏末、秋初起服为宜。

十一、补肾防喘片(现代方)【组成】附片、补骨脂、生地、熟地、肉苁蓉、仙灵脾等。

【用法】口服。

一日3次,一次4~6片。

【功效】温肾补阳。

【主治】用于过敏性哮喘缓解期的肾阳虚型【分析】方中附片、补骨脂、肉苁蓉、仙灵脾温补肾阳,生地、熟地滋阴益精。

宜作冬病夏治的过敏性哮喘缓解期治疗,其疗程以3个月为宜。

十二、蛤蚧定喘丸(现代方)【组成】蛤蚧、鳖甲、黄连、黄芩、石膏、麦门冬、百合、紫菀、瓜蒌仁、紫苏子、麻黄、苦杏仁、甘草。

【用法】口服。

一日2次,一次1丸。

【功效】滋阴润肺、止咳定喘。

【主治】过敏性哮喘(肺肾两虚型)【分析】本方以蛤蚧补肺益肾、摄纳肾气为主药以定喘。

以鳖甲、麦冬、百合滋补肺阴、生津润燥、除蒸退热,故对肺肾两虚所致咳喘之证有较好疗效。

本品为润肺益肾之剂,故对风寒外邪所致及实热者忌用。

十三、人参蛤蚧散(元·《卫生宝鉴》)【组成】蛤蚧1对杏仁150g 甘草150g 知母60g 桑白皮60g 人参60g 茯苓60g 贝母60g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6g,日服2次。

【功效】补肺清热、化痰定喘【主治】过敏性哮喘(肺肾不足型)【分析】方用人参、蛤蚧补肺肾、定喘急,佐以杏仁、贝母化痰止咳,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热,为其配伍特点。

不宜用于外感引起的咳喘。

十四、金匮肾气丸(汉·《金匮要略》)【组成】地黄240 g 山茱萸120 g 山药120g 泽泻90g 茯苓90g 丹皮90g 肉桂30g 附子(炮)30g【用法】上八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一日三次【功效】温补肾气【主治】主用于过敏性哮喘缓解期(肾气不足型)【药理研究】附子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对某些肾上腺功能不全患者,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其煎液能提高动物的耐寒能力。

十五、六味地黄丸(宋·《小儿药证直诀》)【组成】地黄24g 山茱萸12g 山药12g 泽泻9g 丹皮9g 茯苓9g【用法】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成人每服6-9g,空服淡盐汤送下,小儿每服1.5-3g,空腹温开水送下,每日三次【功效】滋养肾阴【主治】主用于过敏性哮喘缓解期(肾阴不足型)【药理研究】本方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有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及促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糖皮质激素所致小鼠肾上腺皮质、胸腺萎缩有恢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