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袖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袖的结构设计范文

袖的结构设计范文

袖的结构设计范文袖子是衣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起到保护手臂的作用,还能为服装增添美感和设计感。

不同的袖子结构会给服装带来不同的效果,下面将从袖子的基本结构、袖子的种类以及袖子的设计原则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袖子的基本结构袖子的基本结构由袖头、袖身和袖口三个部分组成。

1.袖头:袖头是袖子连接到衣袖上的部分,它与肩部有关,直接影响着袖子的舒适度和整体效果。

2.袖身:袖身是袖子的主体部分,它可以分为紧身袖身和宽松袖身。

紧身袖身贴合手臂,轮廓清晰,适合修饰手臂线条;宽松袖身则更为宽松自由,能够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

3.袖口:袖口是袖子的末端,它可以采用直立式、下垂式、开叉式等不同的设计,以实现不同的效果。

袖口的宽度和设计也可以通过拉链、扣子、褶皱等方式进行处理。

二、袖子的种类袖子可以根据不同的形状和长度进行分类,常见的袖子类型有以下几种:1.直袖:直袖指的是袖身宽度与手臂宽度相同的袖子,没有任何收口处理。

这种袖子设计简洁、干练,常见于职业装和男装中。

2.泡袖:泡袖是袖子在袖头或袖腕部分有收缩处理,使袖子呈现出泡状效果。

它可以增加袖子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适合用于女性装饰性较强的设计。

3.肩垫袖:肩垫袖在袖头部分加入肩垫,使袖子在肩部有一定的蓬松感。

这种设计可以增加肩部的宽度,使肩线更加直立和有力感。

4.飘逸袖:飘逸袖指的是袖子在袖身部分加入褶皱或蓬松的设计,使袖子在穿着时呈现出流畅、飘逸的效果。

这种袖子常见于连衣裙等女性服装中,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

5.长袖和短袖:袖子的长度也是袖子种类的一种分类方式。

长袖指的是袖子长至手腕以上的袖子,短袖则是袖子长度在手肘以上但不及手腕的袖子。

三、袖子的设计原则1.手臂舒适度:袖子的设计要考虑到手臂的活动空间,不能过于紧绷或束缚手臂的运动。

保证袖子在穿着时的舒适度是袖子设计的首要原则。

2.整体协调性:袖子的设计要与整体服装的风格和造型相协调。

不同的袖子类型适合不同的服装风格,要选择与整体设计相符的袖子。

衣袖结构原理与设计

衣袖结构原理与设计

第六章 衣袖结构原理与设计第一节衣袖的结构种类一、按结构划分圆装袖、连袖、插肩袖、分割袖。

二、按袖的长短分类无袖、短袖、半袖、中袖、长袖。

三、按袖的片数划分一片袖、二片袖、三片袖。

第二节袖窿结构分析一、袖窿宽度的确定女装:胸宽=1.5B/10 +(2.5~3cm) 背宽=1.5B/10 +(3~3.5cm)男装:胸宽=1.5B/10 +(3.5~4cm) 背宽=1.5B/10 +(4~4.5cm)根据款式的贴体程度,袖窿宽的大小可以增减,宽松款式减小,贴体款式增加。

二、袖窿深的确定三、袖窿结构类型(一)圆袖窿圆袖窿是根据人体的臂膀和腋窝的形状而设计的,它使人有一种庄重的感觉。

因此在正式场合穿着的服装如西服,大多采用这种袖窿。

(二)尖袖窿尖袖窿是在圆袖窿基础上向下开深,成为尖型。

由于袖窿的开深而使袖根部加肥,一般运动服多采用这种袖窿。

它不仅穿脱方便,而且给人一种宽松、舒适的感觉。

(三)方袖窿方袖窿也是在圆袖窿的基础上加深,并画成方角形成的。

方角可大可小,与袖子相互借用。

这种袖窿便于运动,因此,运动且也可采用这种袖窿。

(四)插肩袖窿插肩袖窿只是衣身与袖子的分割线,无其他作用,可以放在衣身的任何部位,袖子与衣身是相互借用的。

第三节袖子的基本结构一、人体手臂的静、动态参数二、袖子基本结构线、结构点名称三、袖山的形状三种臂山块面展开图的复合图四、袖斜线倾角的确定(一)袖斜线倾角与袖山高、袖肥的关系(二)袖斜线倾角与运动舒适性和造型性的关系(三)袖斜线倾角的选择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袖斜线倾角与袖肥和运动舒适性成反比,与袖山高和造型性成正比。

根据实践经验,按袖型的适体性将袖子分为贴体、合体、宽松三种情况,则袖斜线倾角的选择一般为:宽松型0~21°;合体型22°~40°;贴体型:41°~60°。

从实用角度考虑,若袖斜线倾角用15:X表示的话,X总变化范围为3≤X≤13。

衣袖结构设计

衣袖结构设计

第二节 袖山结构设计
袖山是衣袖造型的主要部位,结构种类按宽松程度分为宽松型、 较宽松型、较贴体型、贴体型、极贴体型五种。袖山结构设计包括袖 窿部位结构和袖山部位结构的设计,因为两者是相配伍的,所以风格 必须一致。
一、袖窿部位结构
袖窿部位是为装袖山而设计的部位,风格变化,袖窿结构也不同。 标准的人体腋围=0.41B*=34.4CM,臂根围=0.34B * =28.6CM。下图是 不同风格结构的袖窿。
4.帖体风格袖窿
袖窿深应取3/5前腰节长,约为0.2B+3+(2~3) cm。前肩冲肩量取2.5~3cm。 后肩冲肩量约取2~2.5cm。前袖窿底部凹量取2.5 ~3cm。后袖窿底部凹量取3 ~ 3.5cm。 放松量为B=(B*+内衣厚度)+0~10CM 。肩宽为S=0.25B+16~17CM。
二、袖山部位结构
第七章 衣袖结构
第一节 衣袖结构种类和设计要素 第二节 袖山结构设计 第三节 袖身结构设 计第四节 圆袖变化结构 第五节 连袖、分割袖结构
第一节 衣袖结构种类和设计要素
一、结构种类
①.按衣袖的长短分为六类:
无袖 盖肩袖 0.1h-(6 ~ 8)cm 短袖 0.1h+(2~4)cm 中袖 0.15h+8cm 长中袖 0.2h+(6 ~8)cm 长袖 0.3h+(8 ~ 9)cm
①袖身结构与人体手臂的关系
人体手臂的形态是向前微倾斜的,肩 端点(SP点)向下作垂线:手腕中心与垂线 水平距离为4.99CM,垂线与手臂中心的 夹角为6.18°。手臂肘部中心垂线与手腕 中心为12.14°。因此符合人体手臂形态 的袖身是前倾的。袖中心线的交点向袖口 做一偏量,称为袖口偏量。直身袖的袖口 偏量为0~1CM,较直身袖的袖口偏量为 1~2CM,女装弯身袖的袖口偏量为 2~3CM,男装弯身袖的袖口偏量为 3~4CM。如图:

衣袖结构设计衣袖基本结构

衣袖结构设计衣袖基本结构

衣袖结构设计衣袖基本结构衣袖是衣物的重要部分,起到保暖、装饰和保护身体的作用。

衣袖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服装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下面将分别介绍衣袖的基本结构和衣袖的设计原则。

一、衣袖的基本结构衣袖的基本结构包括袖身、袖帽和袖口三个部分。

1.袖身:袖身是衣袖的主体部分,负责覆盖和保护手臂。

袖身一般由前袖身和后袖身组成,两者之间通过肩部连接起来。

前袖身是从肩部向手腕方向延伸的部分,后袖身则延伸到背部,两者相隔一定的距离。

袖身的长度和宽度可以根据设计和款式的需要进行调整。

2.袖帽:袖帽是衣袖与肩部相连接的部分,也叫做袖头。

袖帽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衣袖整体的形状和贴合度。

常见的袖帽形状有圆袖帽、直袖帽和斜袖帽等。

袖帽的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款式和风格进行设计,例如宽松大气的款式适合圆袖帽,修身时尚的款式适合直袖帽。

3.袖口:袖口是衣袖的末端部分,与手腕相连接。

袖口的设计可以根据款式的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处理,例如可以设计成宽松的下摆、紧身的收口、开扣钮等。

袖口还可以添加装饰性的元素,如蕾丝边、刺绣、扣子等,以增加衣袖的美观度。

二、衣袖的设计原则1.舒适度:衣袖的设计要保证穿着舒适,不妨碍手臂的运动。

袖身的长度和宽度要适中,既不太长而妨碍手臂的伸展,也不太窄而感到束缚。

袖帽的形状要贴合肩部曲线,不过紧或过松。

袖口的设计要灵活,不会给手腕带来压迫感。

2.功能性:衣袖的设计要与服装的功能相匹配。

例如运动服的衣袖可以设计成宽松的直袖帽和拉链式的袖口,方便运动时的活动。

而正装衬衫的衣袖可以设计成优雅的收口袖口,突出正式场合的氛围。

3.美观度:衣袖的设计要与整体服装的风格和款式相协调。

袖身的延伸线条要与衣身的形状相呼应,形成统一的整体感。

袖帽的形状和袖口的设计要与款式的风格相搭配,以突出服装的特点和美感。

4.创新性:衣袖的设计可以根据时尚潮流和个性化需求进行创新。

可以尝试不同的袖帽形状和袖口处理,添加独特的装饰元素,以打造独特的衣袖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2--衣袖(PPT45页)

服装结构设计2--衣袖(PPT45页)
3.按袖的片数分:一片袖、两片袖、三片袖
4.按袖的造型分:喇叭袖、灯笼袖、泡泡袖、花瓣 袖、蝙蝠袖
第一节 袖子的结构种类与袖基型
第一节 袖子的结构种类与袖基型
二、袖基型
规格:M AH=42 SL=52
作图步骤 1.作十字线确定袖山高、袖肥 2.完成其他基础线 3.作袖山曲线 4.作袖摆曲线 5.确定袖符合点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二、基本连身袖的结构制图
1.中性插肩袖
插肩袖成型后呈现中间状态,既不十分贴体也不十分宽松,选择基本 袖山高,袖中线平分肩端点直角,袖笼深点位于1/2胸凸量。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2.中性插肩袖结构制图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第三节 圆装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一、合体一片袖的结构设计
合体一片袖
第三节 圆装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通过合体一片袖的肘省转移和袖内缝线转化为断线的结构处理,而得到的两片 袖结构造型更加丰满美观。
第三节 圆装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二、合体两片袖 1.原型法两片袖结构制图
第三节 圆装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1.比例法两片袖画结构制图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4.蝙蝠袖的结构设计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蝙蝠袖的结构制图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与衣身无分割线的蝙蝠袖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5.拼角型(合体性)连袖 袖裆(拼角)实际上就是
袖肥:圆袖的两端袖山底点之间的距离被称为袖肥,又叫袖壮。
第二节 袖子的结构分析
2.袖山高、袖肥、袖子贴体程度、袖窿形状的关系 (1)袖山幅度(袖山高)与袖肥

4、袖的构成

4、袖的构成

• 确定小袖前袖缝 线
• 完成大、小袖的前袖 缝线
• 确定袖口宽
• 做后袖缝线参考线
• 完成大、小袖的 后袖缝线
• 圆顺袖缝线,确 定大、小袖
袖子变化其他实例
袖山抽褶袖
袖口抽褶袖
袖山垂褶袖
主教袖
袖山加翼短袖
• 制作方法: 在袖山处量取一片翼形纸样,为了做出从肩部平出的效 果,需复制且剪开翼形纸样,并将袖山弧线拉成一直线。按 款式张开短袖袖山,使袖山处弧线AB等于飞翼状纸样弧线AB 的长度,这样处理能加强肩部的造型。(衣身肩点向里收)
2、缝缩量 • 合体袖的装袖角比原型袖小,缝缩量比原型大 • 袖山缝缩量与装袖角成反比
常见缝缩量:一般缝缩量为1—3cm(缝缩量与材料厚度相关)
薄型材料的宽松袖型——约为0—1.4cm 薄型材料的较宽松袖型——约为1.4—2.8cm 较厚材料的较合体袖型——约为2.8—4.2cm 厚型材料的合体袖型——约为4.2cm
3、袖偏角与袖偏量 • • • • 人体的袖偏角——6.18° 袖偏量——5cm 衣袖的袖偏角——4~5° 袖偏量——0~3cm
4、袖山高与袖根肥
•袖山高与袖根肥成反比
袖山高 宽松风格 0~9cm
袖根肥 AH/2~0.2B+3cm
较宽松风格 9~13cm
0.2B+3cm~0.2B+1cm
较贴体风格 13~17cm 0.2B+1cm~0.2B-1cm
第三章 衣袖的结构设计
你知道袖子有哪些分类?
一、袖子的分类
• 按结构(装袖方式)分:
• 按袖片数量分:
• 按袖子的外观分:
二、袖子结构分析
1、衣袖的要素 • 原型的装袖角 为20° • 手臂下垂状态 袖山高比原型 高1.4cm

服装女装结构设计PPT85页

服装女装结构设计PPT85页
二、部位术语
1.肩部: 指人体肩端点至颈侧点之间的部位。 总肩宽、前过肩、后过肩。
2.胸部:指前衣身最丰满的部位。 领窝、门襟和里襟、门襟止口、叠门、扣眼、眼档、驳头、驳口、串口、摆缝。
3.背缝:指为贴合人体或造型需要在后衣身上设置的缝合部位。 4.臀部:指对应于人体臀部最丰满的部位。
上裆、横裆、中裆、下裆。 5.省道:指为适合人体或造型需要,将一部分衣料缝去,以作出衣片曲面状态或消除衣片
3.裤片基础线 :前后裤片基础线共有16条,如图1-7所示。
第一章 绪论
图1-7
14
第二节 服装结构制图基本概念与术语
(二)结构线
1.衣身、衣领结构线 图1-5中有结构线20条。
2.衣袖结构线 图1-6中有结构线8条。
3.裤片结构线 图1-7中有结构线14条。
第一章 绪论
15
第三节 结构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
浮起余量。由省道和省尖两部分组成,按功能和形态进行分类: 肩省、领省、袖窿省、侧缝省、肋下省、肚省、腰省。
第一章 绪论
9
第二节 服装结构制图基本概念与术语
6.裥:为适合体型及造型的需要将部分衣料折叠熨烫而成,由裥面和裥底组 成。
7.褶:为符合体型和造型需要,将部分衣料缝缩而形成的褶皱。 8.分割缝:为符合体型和造型需要,将衣身、袖身、裙身、裤身等部位进行
是不涂颜色的单线墨稿画(图1-3)。 (3)示意图:为表达某部件的结构组成、加工缝合形态、缝迹类型以及成型的外部和内
部形态而制定的一种解释图,在设计、加工部门之间起沟通和衔接作用。有展示图和 分解图两种(图1-4)。
图1-2 效果图
第一章 绪论
图1-3 设8 计图
图1-4 示意图

袖的结构设计

袖的结构设计

袖的结构设计袖是服装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装设计的一个重点。

人体的手臂是人们工作、运动等日常活动最常使用的肢体,袖的结构设计既要注意其造型,又得讲究其功能,并考虑其运动。

一、袖的分类1.袖的长短分类:见图示,中国人习惯将袖分为短袖、中袖、长袖。

日本人习惯分得细点,有三分袖,四分袖……九分袖、长袖。

2.按袖的造型分类:见图示,有圆装、插肩、连袖、无袖、宽松袖及各种花式袖。

二、袖笼的结构分析(一)袖笼围度以AH代表袖笼围度,袖笼围度即袖笼弧线长。

见图103示,从前肩端点A至后肩端点B之间的弧线长。

袖笼围度的大小受到袖笼门的宽度、袖笼深和冲肩的影响,而袖笼门的宽度与半胸围、胸宽、背宽的取值有关;袖笼深由设计而求;冲肩受肩宽、背宽、胸宽的影响。

1.袖笼围的设定:袖笼围度是服装结构设计首先应掌握的一项重要数据。

一般较合体的袖笼可以通过测量人体的腋窝围度加上适当的放松量而设定。

宽松的袖笼也可以依款式要求以腋围为基础,加大放松量的设计而设定其袖笼围度。

2.袖笼围度:从实践证明,袖笼围度与服装的半胸围有较密切的关系,并与半胸围的增减成正比关系。

因此,在服装设计中可以用半胸围的大小来验证袖笼围度。

一般有以下参考的关系:外衣:AH = 0.94~0.98HB………………………………(7—1式)衬衣:AH = 0.88~0.92HB………………………………(7—2式)HB为半胸围的表示符号。

袖笼围度还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要注意观察流行的袖笼形态来进行结构设计。

(二)袖笼弧线的标准形态1.人体腋窝截面形态:人体的手臂呈前弯曲的状态,见图104,因此人体的静态的腋窝截面的形态呈略倾倒的椭圆形,并且上小下大,略像鸭蛋状。

2.袖笼弧线的标准状态:这是指合体服装的袖笼弧线形态。

见图。

以人体腋窝的截面形态为依据,服装的袖笼弧线标准形态也是一个略倾倒的椭圆形。

前袖笼弧线上部曲率小,前腋点位置低,前袖笼弧线下部曲率大,前袖笼门略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帖体风格袖窿
3.较帖体风格袖窿
袖窿深应取3/5前腰节长,约为0.2B+3+(2~3) cm。前肩冲肩量 取2~2.5cm.后肩冲肩量约取1.8~2cm。前袖窿底部凹量取2.5 ~ 3cm。后袖窿底部凹量取3 ~3.5cm。 放松量为B=(B*+内衣厚度) +10~15CM 。肩宽为S=0.25B+15~16CM。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手臂的前倾,袖身欲作成覆合上肢形态, 袖身亦必须前倾。这样展开的袖身结构就必须是前袖窿呈凹形,后袖窿 呈凸形,且要必省。
为使实用袖身结构设计方便,在EL线与袖中线的交点处向袖口做前 偏量,称为袖口前偏量,如下图。
该量与人体上肢前倾量相对应,实用数值设定为: 直身袖,袖口前偏量为0~1CM; 较直身袖,袖口前偏量为1~2CM; 女装弯身袖,袖口前偏量为2~3CM; 男装弯身袖,袖口前偏量为3~4CM。
袖斜线角度 46~ 60° 31 ~ 45° 21~ 30° 0 ~ 20 °
袖山高 ≦17CM 13 ~16 9 ~13 0~9
袖肥与袖角度搭配表
服装名称
袖身名称 袖山斜线角度
袖肥公式
外套装 男西服 女套装.便服 贴身内衣 针织衫 衬衣.运动装
贴身型袖 较贴身型袖
合体型袖 较合体型袖 较宽松型袖
装袖角度的变化会影响袖山缝缩量的大小,当装袖角度a最小时,其袖山缝缩量达到 最大量。当装袖角度a最大时,其袖山缝缩量趋向与零。
2.袖肥与袖角度设计表
袖型 贴身袖肥 较贴身袖肥 较宽松袖肥 宽松袖肥
袖肥 0.2B-(1~ 3)CM 0.2B-(1~+1 )CM 0.2B+( 1~ 3)CM 0.2B+(3 ~ 2/AH)
宽松型袖
44 ~ 45 ° 43 ~ 44 ° 40 ~ 4 2 ° 38 ~ 40 ° 35 ~ 37 ° 25 ~ 34°
0.2B-(2 ~ 3)CM 0.2B-(2 ~ 3)CM 0.2B-(2 ~ 3)CM 0.2B-(2 ~ 3)CM 0.2B-(0~ 1)CM 0.2B+(1 ~ 2)CM
1.宽松风格袖窿
袖窿深应取大于2/3前腰节长,约为0.2B+3+(﹥4)cm。前、后肩 的冲肩量取1~1.5cm,前袖窿底部凹量取3.5 ~4cm。后袖窿底部凹量 取4 ~4.5cm。加放量为B=(B*+内衣厚度)+20以上。 肩宽为 S=0.25B+14~15CM
2.较宽松风格袖窿
袖窿深应取3/5前腰节长~2/3前腰节长,约为0.2B+3+(3 ~ 4)cm。 前冲肩量取1.5 ~2cm,后冲肩量1.5~1.8cm。前袖窿底部凹量取3 ~ 3.5cm。后袖窿底部凹量取3.5 ~4cm。加放量为B=(B*+内衣厚度) +15~20CM 。肩宽为S=0.25B+15~16CM 。
二、衣袖结构设计要素
袖结构设计主要包括袖山、袖肥和袖身结构设计。在设计时须考虑人体静 态.动态需求及造型风格的要求。在袖窿弧线不变的情况下,袖山越高袖肥越瘦而 贴体,造型漂亮,但活动性能差,袖山越浅袖肥越大,造型不美观但活动量大,因此 袖山的高低和袖肥成反比。另外袖窿深也很重要,想要一个理想的袖型,要先有一 个理想的袖窿。
按衣袖外形可分为泡泡袖、篇 幅袖、喇叭袖等,在基本结构上 加以抽褶.波浪等造型,衣袖还可 以形成多种变化。
③按变化结构分类
⑴抽褶袖:在袖山、袖口部位单独或同时抽褶,形成皱褶的袖类。 ⑵波浪袖:在袖口部位拉展、扩张形成飘逸的波浪状袖类。 ⑶垂褶袖:在袖山部位折叠,袖中线处拉展形成自然的垂褶袖类。 ⑷褶裥袖:在袖山、袖身中作褶裥,形成有立体感的褶裥袖。 ⑸收省袖:在袖山上做省道,使部份袖山套入肩部形成的袖类。
②.按衣身与袖子的装袖方式分类
⑴ 圆袖 : 袖山形状为圆弧形。根据袖山的结构风格,可分为宽松、较宽 松、较贴体、贴体的袖山。根据袖身的结构风格可分为直身袖和弯身袖。
⑵ 连袖: 袖山和衣身连成一体的衣袖结构。按中心线的水平倾斜角可分为宽松、 较宽松、较贴体三种结构风格。
⑶分割袖: 在连袖结构的基础上, 按造型将衣身和袖身重新分割, 组合形成新的衣袖风格。按其造 型分类,可分为插肩袖、半插肩 袖、插角袖、插片袖等。
①袖身结构与人体手臂的关系
人体手臂的形态是向前微倾斜的,肩 端点(SP点)向下作垂线:手腕中心与垂线 水平距离为4.99CM,垂线与手臂中心的 夹角为6.18°。手臂肘部中心垂线与手腕 中心为12.14°。因此符合人体手臂形态 的袖身是前倾的。袖中心线的交点向袖口 做一偏量,称为袖口偏量。直身袖的袖口 偏量为0~1CM,较直身袖的袖口偏量为 1~2CM,女装弯身袖的袖口偏量为 2~3CM,男装弯身袖的袖口偏量为 3~4CM。如图:
第七章 衣袖结构
第一节 衣袖结构种类和设计要素 第二节 袖山结构设计 第三节 袖身结构设 计第四节 圆袖变化结构 第五节 连袖、分割袖结构
第一节 衣袖结构种类和设计要素
一、结构种类
①.按衣袖的长短分为六类:
无袖 盖肩袖 0.1h-(6 ~ 8)cm 短袖 0.1h+(2~4)cm 中袖 0.15h+8cm 长中袖 0.2h+(6 ~8)cm 长袖 0.3h+(8 ~ 9)cm
② 袖窿与人体的关系
袖窿的面积是由袖窿深和袖窿门宽决定。袖窿宽是有人体侧面的厚度以及手 臂上端的围度决定。影响袖窿宽有三个因素,前胸宽.后背宽和胸围。袖窿深随款 式的变化而变化,服装的宽松度越大,袖窿深也越大。
③装袖角度与袖山高和缝缩量的关系
装袖角度是指袖底缝与铅垂线的夹角,试验证明装袖角度越小,袖山高越高,造型 美观但活动性能差。装袖角度越大,袖山高越底造型不美观但活动性能强。
第二节 袖山结构设计
袖山是衣袖造型的主要部位,结构种类按宽松程度分为宽松型、 较宽松型、较贴体型、贴体型、极贴体型五种。袖山结构设计包括袖 窿部位结构和袖山部位结构的设计,因为两者是相配伍的,所以风格 必须一致。
一、袖窿部位结构
袖窿部位是为装袖山而设计的部位,风格变化,袖窿结构也不同。 标准的人体腋围=0.41B*=34.4CM,臂根围=0.34B * =28.6CM。下图是 不同风格结构的袖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