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粤语概貌及近年的变化

合集下载

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1984年,中英双方签署《中英联合声明》,规定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成为特别行政区。

此次回归是香港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于香港及其人民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回归前后,港澳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惯用交谈语言方面。

本文将对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回归前的香港主要使用的是粤语,而在回归后,普通话逐渐成为了更为流行的交谈语言之一。

在港澳回归前,粤语是香港的主要通用语言,无论是商务交流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以粤语为主。

随着香港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普通话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特别是在教育、政府机构和商业领域,普通话的使用更为广泛。

港澳回归后,普通话在香港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了与粤语齐头并进的交谈语言。

回归前后港澳地区的英语使用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回归前,英语是港澳地区的官方语言,广泛应用于政府、教育和商务交流中。

在回归后,虽然英语的地位并未受到明显影响,但随着中国大陆的崛起和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益频繁,普通话的重要性也逐渐提高,因此英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逐渐取代了英语的地位。

港澳回归后,英语虽然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受到了来自普通话的挑战。

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例如在香港,粤语与普通话并存,普通话的地位得到提升;在澳门,粤语和普通话成为了更为通用的交谈语言之一,与潮汕话并存共存。

英语在港澳地区的地位虽然仍然重要,但受到了来自普通话的挑战。

这些变化反映了港澳地区在回归后与中国内地以及国际社会的交流不断增加,语言文化的交流融合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港澳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还会继续发生变化,这其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现代讲粤语的趋势

现代讲粤语的趋势

现代讲粤语的趋势
现代讲粤语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粤语地位提升:随着粤语的流行和广泛使用,粤语在香港、广东等地的地位不断提升。

粤语在社交媒体、娱乐圈、商业活动等领域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成为了人们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2. 粤语教育的推广:为了保护和传承粤语文化,不少地方政府开始推广粤语的教育。

一些学校开设粤语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和使用粤语。

此外,各地也推出了粤语培训班和粤语考试,使更多人能够掌握粤语。

3. 粤语与普通话的融合:在香港和广东等地,很多人会同时使用粤语和普通话。

随着港剧、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的传播,两种语言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普遍。

有些人在交流中会混合使用两种语言,这样的语言形式被称为“粤普”。

4. 粤语网络文化的兴起: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粤语网络文化也逐渐兴起。

不少网民使用粤语发布和评论内容,粤语网络用语和梗也开始流行。

这种现象使得粤语的使用范围更广,更有活力。

总而言之,现代讲粤语的趋势是多方面的,包括地位提升、教育推广、与普通话融合以及网络文化的兴起。

这些趋势有助于保护和传承粤语文化,并使粤语成为
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交流工具。

粤语介绍文案短句

粤语介绍文案短句

粤语介绍文案短句目录:一、粤语的背景和地位二、粤语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三、粤语的地区分布和使用范围四、粤语的音韵系统和语法结构五、粤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六、粤语学习的方法和资源七、粤语的未来发展展望一、粤语的背景和地位粤语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支,主要流行于中国广东省及周边地区,是汉语中的重要方言之一。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粤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在广东、澳门、香港等地区被广泛使用,并作为这些地区的官方语言之一。

二、粤语的特点和发展历程粤语的特点不仅表现在音韵上,还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

它以变调、轻声和特殊音变为特色,并且具有丰富的音节和声调变化。

粤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古汉语时期,经历了汉代、唐代、宋代等历史阶段的变迁。

三、粤语的地区分布和使用范围粤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广东省及周边地区,如香港、澳门和广西等地。

在这些地方,粤语被广大居民使用,并成为了这些地区的日常交流语言。

此外,由于香港和澳门是国际性城市,粤语也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四、粤语的音韵系统和语法结构粤语的音韵系统复杂多样,包括六声调、喉塞音等特殊发音。

在语法结构方面,粤语较普通话更为灵活,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变化形式丰富多样。

这些独特的特点使得粤语成为一门充满魅力的方言。

五、粤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粤语在广东省及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由于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粤语在国际商务和金融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

此外,在电影、音乐和娱乐等领域,粤语也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享受。

六、粤语学习的方法和资源学习粤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如参加课程、自学书籍、网络资源等。

此外,与粤语母语人士进行语言交流和实践也是提高粤语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粤语的发音、词汇和语法。

七、粤语的未来发展展望随着广东地区的发展和香港、澳门的国际地位,粤语将继续在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粤语方言的发展趋势

粤语方言的发展趋势

粤语方言的发展趋势粤语方言的发展趋势非常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将从历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展开回答。

而且这是一个特别庞大的话题,所以文章不可能详尽无缺地涵盖所有情况和细节。

首先,历史上的政治因素对粤语方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广东地区长期以来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历史上曾多次被外族统治、侵略和迁徙,这导致了语言上的混合和变化。

例如,南方的粤语和北方的官话就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南北地区的历史政治格局不同。

其次,社会因素也在粤语方言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城市化的进程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增加,社会关系的改变也影响了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

例如,在一些城市中,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而不是粤语来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粤语的使用。

此外,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粤语方言的发展趋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更加注重标准化和统一。

粤语作为一种方言,与普通话相比,系统化和标准化的程度相对较低。

因此,在教育系统中,普通话的地位更高,粤语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

此外,随着移民和全球化的影响,广东地区的语言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许多外地人移居到广东地区,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对粤语方言的影响逐渐加大。

例如,来自福建的人口相对较多,在一些地方,闽南语对于当地的粤语方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粤语方言并非一味地受到冷落和边缘化。

在一些地方,如广州、澳门和香港,粤语方言仍然很受欢迎,被广大民众用作交流的主要工具。

这是因为粤语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背景,使得人们愿意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此外,粤语电影、音乐和电视剧的流行也给予了粤语方言更多的曝光和关注。

总的来说,粤语方言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的。

在一些地方,受到地方政府和教育制度的影响,粤语方言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和边缘化。

然而,在其他地方,粤语方言仍然是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同时也被当作文化和民族认同的象征。

粤语科普现状调查报告

粤语科普现状调查报告

粤语科普现状调查报告尊敬的读者:根据最近进行的粤语科普现状调查,我们将以一份报告的形式为您展示我们的研究结果。

本报告致力于分析粤语科普的现状,围绕目前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提出一些建议,以进一步促进粤语科普的发展。

1. 背景介绍香港是广东省的特别行政区,其主要语言为粤语(或称为广东话)。

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变迁,年轻一代对粤语的使用和了解程度逐渐下降。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香港,也广泛普遍地出现在其他地区,如澳门、广东省以及海外华人社区。

2. 现状调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地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a) 粤语科普资源的不足:相较于普通话和英语,粤语科普资源相对稀缺。

虽然有一些粤语科普节目和书籍,但数量有限,内容覆盖范围狭窄。

b) 年轻人的语言转变:年轻一代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和英语,而对粤语的使用和理解较为有限。

部分年轻人甚至对粤语科普资源的存在不够关注。

c) 社会认可度的影响: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粤语在正式场合和教育领域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对粤语科普持乐观态度的人群相对较少。

3. 挑战与机遇在粤语科普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挑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机遇:a) 挑战:缺乏资源的不足、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接触的机会减少等,这些都阻碍了粤语科普的发展。

b) 机遇:粤语在社交媒体和网络传播领域的普及,为粤语科普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这些渠道,可以更有效地传播粤语科普知识并吸引年轻一代的兴趣。

4. 建议与未来展望为了推动粤语科普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a) 扩大粤语科普资源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包括制作更多的粤语科普节目、发行粤语科普书籍和创作粤语科普文章等。

b) 提高粤语科普的社会认可度,鼓励教育机构将粤语科普纳入课程,并举办相关公开讲座和活动。

c) 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创作有趣且易懂的粤语科普内容,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并促使他们对粤语的关注度提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有信心粤语科普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资源,并为粤语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粤语的起源、发展、特色及变化

粤语的起源、发展、特色及变化

一、粤语概况粤语,又称为广东话、广府话、白话,是一种声调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

在中国南方的广东中西部、广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的部分国家或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小区中广泛使用。

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南方的称谓「越」或「粤」。

由于在语言学分类上,中国与西方有分歧,故粤语属于一门独立的语言抑或是一门方言尚有争议。

注1。

目前全球中,粤语使用人口大约为7千万。

粤语的使用人口在中国国内语言使用人口排名中处于第三位,次于约8亿人使用的汉语北方话及约8千万人使用的吴语,而在全球则排在第十六位。

虽然使用人口比官话汉语少,但粤语的使用地区非常广泛。

粤语不仅在海外华人小区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支持着以香港文化及南粤文化为中心的粤语文化,这使得粤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可以说粤语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

广州话口音是粤语的公认标准口音。

但是随着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广东境内一些原粤语城市甚至出现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的现象,与之相伴的是汉语北方话使用人群大增,加上近年来香港粤语流行曲、电视电影对中国大陆粤语使用人群的强势影响,粤语文化的中心城市事实上已经由广州迁移到了香港。

香港粤语跟广州话,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有时可以从整体口音上作出区别;但在于个别字词上,则往往难以区别。

在下文中,为使表述简洁,或会以“北方话”表示“汉语北方话”。

二、粤语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粤语的历史发展,自上古时期至现今,经历了一段颇长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上古时期,岭南地区便居住着被称为“南越”的民族,鲜有汉人居住,故当时汉语并不存在。

在秦朝,秦始皇派军南下攻取“百越”之地,数以万计汉人来到岭南地区定居,便导致汉语开始于岭南地区传播。

而至汉代,汉高祖封赵佗为“南粤王”,统治南越之地。

此时,许多汉人进入岭南,便与南越杂居,并逐渐改变了当地土著之生活,同时亦促进了汉语的传播。

关于粤语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报告范文

关于粤语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报告范文

关于粤语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

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唠唠粤语,这个超有魅力的方言。

粤语可不简单,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语言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不管你是在广东茶楼里听着阿叔阿婆们“倾偈”(聊天),还是看着TVB剧里演员们狂飙粤语,都会被它独特的韵味所吸引。

那它到底是怎么来的?现在又发展得咋样呢?咱们这就去探个究竟。

二、粤语的历史。

# (一)起源。

粤语的起源啊,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它和古代中原地区的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派大军南下,征服岭南地区。

那时候开始,中原文化就逐渐传入岭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中原移民带来的语言和当地原住民族的语言不断融合、发展,慢慢地就形成了早期粤语的雏形。

想象一下,那些秦朝的士兵们,穿着铠甲,带着中原的口音,来到这片陌生的岭南土地。

他们一边要适应新环境,一边还要和当地人交流,就这么一来二去的,语言就开始发生奇妙的变化啦。

# (二)发展历程。

1. 唐宋时期。

到了唐宋时期,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和中原地区以及海外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这个时候,粤语吸收了大量的唐宋时期的汉语词汇和语音特点。

比如说,现在粤语里一些很文雅的词汇,就有可能是从那个时候保留下来的。

就像“畀”(给)这个字,在古汉语里就有类似的用法。

这时候的粤语就像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少年,不断吸收着各种营养,变得更加丰富和成熟。

2.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广州成为了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有很多外国人来到这里做生意。

粤语又受到了外来语言的一些影响,特别是英语。

像“巴士”(bus)、“的士”(taxi)这些词,粤语里就有类似的发音,不过是用粤语的声调来读,很有趣吧。

同时,粤语也随着广东人的外出经商、移民等活动,传播到了东南亚等地。

这一时期的粤语就像是一个走向世界的青年,既保留着自己的传统特色,又开始与外界广泛接触,融合了新的元素。

三、粤语的特点。

# (一)语音特点。

1. 声调丰富。

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

同样,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归中国,成为澳门特别行政区。

这一历史性的事件不仅意味着香港和澳门重新回归了祖国的怀抱,也意味着港澳特别行政区的语言使用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比分析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并探讨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让我们来看看回归前港澳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

在香港,由于曾经是英国殖民地,英语一直是港人中普遍使用的语言之一。

由于香港地处东南亚,经济发达,亦与各国有着广泛的贸易联系,因此在香港,普通话、广东话、英语、甚至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也都有一定的使用率。

相比之下,澳门在回归前就更加倾向于使用葡萄牙语作为主要的官方语言,尽管广东话在澳门同样有着一定的地位。

随着香港和澳门回归后,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作为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官方语言得到了确立。

在香港,根据《基本法》,中文和英文都被确认为官方语言,广东话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方语言也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而在澳门,由于葡萄牙语在回归后的使用率没能有太大改变,因此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中葡双语成为官方语言。

在这种背景下,港澳回归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普通话在香港和澳门的使用率明显提高。

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普通话自然成为了港澳的主要交谈语言之一。

尤其是在香港,由于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港人开始学习普通话,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在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英语和葡萄牙语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地位。

毕竟,作为国际语言,英语在香港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澳门,葡萄牙语的使用也并没有因此而被取代。

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广东话作为当地的传统语言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发展。

港澳回归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港澳回归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的变化,对港澳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语言的多元化给港澳社会的多元文化融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词汇差异 最为明显。有学者拿《实用广州话分类词 典》作语料作过分析,穗港两地之间存 在 差 异 的 词 有 839 个 , 占 整 部 词 典 的 12.34%(卢兴翘《广州与香港方言的词 汇差异》,《语文建设通讯》第80期, 2005年3月)。概言之,上世纪八十年代 广州话受普通话影响,而香港话受英语 的影响。八十年代后则互相影响。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பைடு நூலகம்
贰、香港的语言
香港总人口约688万(香港政府统计处2004年 的统计数字),97%以上为汉族。换言之, 97%以上的人讲汉语,其中,讲粤语的占了约 88%,其他的分别为讲客家话(约4.9% )、 闽南话(约8.9%)和其他方言(上海话约 1.6% )。另有约2%的人讲英语,约1.8%讲菲 律宾话,约 1.2%的人讲日语。 回归之前,香港政府的官方语言为英语 (English)和粤语(Cantonese,以1963年创办 中文大学为标志)。香港采取双语政策并非 一朝一夕的事。
四、文字差异 有一些。首先是繁简差异,例如“瞓”、 “嗰”,两地的写法有所不同。其次是某些 字的字形取舍不同,例如表达“混合”的意 义,广州方面可能写成“抠”,香港方面作 “溝”。又如表达“给”的意义,广州方面 可能写成“畀”,香港方面可能写成“俾”。 香港话有成为混杂语言(pidgin)的倾向。 有学者称之为“鸡尾语言(粤英混杂的语言 形式)”,未来,可能是粤、英、普的混杂 语言形式(现在某些同时反映内地和香港内 容的电影,常常出现粤语、英语和普通话三 合一的对白)。
郑 定 欧 先 生 认 为 香 港 话 中 的 éd ( 嗒 、 wéd1)、éu(kéu4 léu1)、ém(zém,英 语jam)、én(bén,英语band)韵母是 广州话所没有的。 2、其次是声调 广州话有55(高平变调)和53两个阴平调, 香港话一般只有55调。
3、个别字的具体读音 例如“玩(具)”,广州话念[wa:n35], 香港话念[wun22];“溜(走)”,广州 话念[liu53],香港话念[lau21];“塑 (胶)”,广州话念[sok2],香港话念 [souk2] ; “ 朝 ( 鲜 ) ” , 广 州 话 念 [tsiu11],香港话念[tsiu55];“(证) 券 ” , 广 州 话 念 [yn33] , 香 港 话 念 [hyn33],等等。
叁、香港话概貌
在香港流行的粤语,其实在本质上与粤语的 代表——广州话没什么两样。一个土生土长 的香港人和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在沟通上 完全没有问题,于此可见两地粤语惊人的一 致性。因此,一直以来,即使是香港人本身 也大致认同自己说的是“广州话(或广东话、 广府话)”。例如曾子凡先生的研究、教材, 都叫“广州话”而不是“香港话”。 为了证明这一点,请看以下广州人和香港人 的一段对话:
话剧(1977年6月香港话剧团成立,由香港 政府辖下的市政局直接资助。曾存在过32 个剧团)、电影(李小龙、成龙、周星驰 等人的作品)、电视剧、曲艺(尤以流行 歌曲为甚)等对内地乃至全世界的华人社 区影响甚大。 这般庞大的文化产业,反过来推介了香港话。 今天的广州方言甚至其他的方言(例如潮 汕话、客家话)中就有一定数量的香港话 词汇。
又如“繁体字”和“北京”,台湾人称为 “正体字”和“北平”,香港人也是兼 收并蓄(黎明有首歌叫《我来自北 京》)。今天,香港特别行政区已有了 使用普通话教学的学校(香港崇正总会 办的学校)。某些普通话的词汇也进入 到香港话中,例如“你办事,我放心”、 “领导”、“爱人(有部钟楚红、刘德 华主演的电影叫《爱人同志》)”、 “个体户”等。 ( /u48/v_MTM2MDM2MDU .html)
广州人(以下简称“广”):我屋企个空 调坏咗,冰箱又神埋,天口咁热,瞓觉 食饭都唔知点算。 香港人(以下简称“港”):咁仲唔揾冷 气公司搞掂佢,雪柜就要梗系要揾整雪 柜嘅公司嘞。 广:整都要时间嘅。之今日仲要食饭,仲 要瞓觉吖嘛。 港:易办啦,食饭就去酒楼,瞓觉就去酒 店。唔使落街市买餸咪仲好。
广:系就系,之不过实有位嘅嗱。而家落 酒楼食饭仲难过睇病。 港:放心啵,而家有种嘢叫book位,仲有 种嘢叫电话。乜都搞掂。 广:咁仲唔行,阵间我仲要去学校,个仔 濑低咗个手表喺课室。 港:弊!我唔记得架车冇电油添。
普通话的影响。 一、普通话的影响。 在此以前,香港话也受主要来自台湾的普通话 的影响,譬如八十年代之前,国语歌曲在香 港很流行的。但语言受到的冲击比较小,充 其量就是个别词汇的接受。譬如把普通话称 为“国语”,自开放改革后,同时又接受了 “普通话”一词。这一点,表现了香港人容 纳的心态。像广州话,通常会谐谑地称为 “煲冬瓜”。 (/programs/view/liIE LILGAcE/) (/GFBAQJM5/)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有学者提出粤语 的双中心论,以为广州的粤语和香港的 粤语都是粤语的代表方言(高华年《粤 方言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第四节粤 方言的中心(代表)方言是什么,《第 二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南 大学,1990)。于是,冠名为“香港方 言”的研究著作逐渐面世,甚至有“香 港方言”的词典。
香港自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后,大部分政府文书 都以英文为主,中文没有宪制地位。香港教 育界及大专学生从1970年起开始争取香港人 最常用的中文成为法定语文。港英政府于是 在1971年成立公事上使用中文问题研究委员 会,结果指出中文和英文应具有同等地位。 1974年,政府正式修改《法定语文条例》, 中文才获立为法定语文。1987年起则进一步 规定所有法例都必须以中英文制定和颁布。 回归后则推行“三语(香港话、普通话和英 语)两文(中文、英文)”政策。
陆、近年来香港话的变化
这一节所说的“近年”,实际上是指大陆开放 改革政策实施之后至今,香港话开始深受大 陆语言——包括普通话、广州话和其他方言 的影响的一段时期。彼此的交往增多:人们 进出境频繁,大陆的文化产品(书籍、戏剧、 影音作品等)进入香港市场,大陆的歌星、 影星到香港发展。反之也一样,香港的文化 产品进入大陆市场,香港的歌星、影星到大 陆 开 演 唱 会 、 拍 电 影 电 视 剧 。 (/opus/85781. )
三、语法差异 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是书面语,广州话受 白话文影响较深,而香港话受文言和英 文影响较深。这一点,也反映到口语中。 例如: 1、“我和他是好朋友,他常分享(to share)我的快乐和痛苦。” 2、“我一到,马上联络(to contact you) 你。”
3、“就算阿LAM的CONCERT要CUT一、两场, 实在也非战之罪。” 4、“VIVIAN个DESIGN应该系最具心思嘅一 个,尤其系个卡通仔画得好Q。” 5、“她教了十年书,但心境与年龄成反比, 若穿上校服扮学生也似模似样……” (例句来源:于君明《港式中文的一斑》, 《语文建设通讯》第47期,1995年3月) 这样的句子只会是香港人的手笔。
彼此新造的词语。 3、彼此新造的词语。例如香港方面的“金 鱼缸(股票交易场所)”、“草根阶层 (底层民众)”、“大哥大(早期的无 线电话)”和“文员(秘书或从事文字 工作的人员)”等等。广州方面的“大 团结(十圆面值的人民币)”、“老阶 (阶级敌人)”、“车间金鱼(工厂里 经常游手好闲的人)”和“托大脚(阿 谀奉承)”等等。
除了词汇的影响外,普通话对香港书面语的影响 最大的应是白话文法。九七以后,香港政府每 年都聘请内地的语言专家赴港任教(北师大、 中大),对大专学生、公务员进行语言(普通 话)方面的培训。其中主要的就是书面语的实 际操作。今天,曾经非常符合香港话的书面表 述恐怕就属于语病了。 语音的影响可能也是可以预想的。今天在广州地 区长大的小孩,会主动把普通话的读音转换为 广州话的读音,而不会理会这个读音是否正确。 譬如普通话jqx声母的字会相应变换为zcs声母, 而不是gkh声母:“佳”、“痂”、“建”、 “骞”、“搴”、“翘”、“契”、“峡”、 “呷”,等等。
1、向暑假告别之前,还有一件令我意想不到 之事,亦即是在宿营时所识的朋友,我以为 再没法联络了,但他们竟会约我出来去旅行, 真是开心。 2、而数学科的中四课程,早于上学期几乎已 教完了,因此时间上相隔太久,而又疏于练 习,令致退步了。 3、翌日,我与父亲一同往铜锣湾人民入境事 务处去,进入大堂内,往询问处咨询…… (引自田小琳《香港词汇面面观》,《语文研 究》1990年第2期)
如果是口语的创作,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梦》 摊开晒,/仲遮咩鬼嘢,/“你喺边?”/“我 哋去死啦,”你讲嘢。 (林振强译) 比较一下: 《梦》 洒开了,/轻纱的网,/“你在哪里?”/“让 我们死,”你说。 (徐志摩原创)
肆、广州话、香港话之差异 广州话、
现在,学者有称之为“香港粤语”的,有 称之为“港式粤语”的,也有称之为 “香港话”的。当然,广州话和香港话 是存在着差异的,否则学者也不会提出 “双中心”的异议。 一、语音差异 非常小。 首先是韵母。 1、首先是韵母。
外来词的音译或意译。 1、外来词的音译或意译。例如:“Chelsea” 和“Arsenal”,广州话叫“切尔西”和 “阿森纳”,香港话叫“车路士”和 “阿仙奴”;“stereo(stereo phony)”, 广州话叫“立体声”,香港话叫“身历 声”;“laser”,广州话叫“激光”, 香港话叫“镭射”。 古语词的扬弃。 2、古语词的扬弃。例如:“祖上的福泽”, 广州人没有专门的词语,香港人则叫 “父荫”;“上课”,广州话就叫“上 课”,而香港话叫“上堂”;“公安警 察”,广州话叫“警察”,香港话叫 “差人”。
历史上,香港地区分别隶属于南海郡番禺县 (秦-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东官郡 宝安县(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唐肃宗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和广州府东莞县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明万历元 年[公元1573年])。万历后,东莞县分出 部分设立新安县,香港则隶属于广州府新 安县。1840年鸦片战争后,先是香港岛为 英人强占(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署《南京 条约》,正式割让香港岛); 1860年第二 次鸦片战争复占九龙半岛(1860年10月24 日中英签定《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