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电镀工艺介绍
电镀工艺流程资料

电镀⼯艺流程资料电镀⼯艺流程资料(⼀)⼀、名词定义:1.1电镀:利⽤电解的⽅法使⾦属或合⾦沉积在⼯件表⾯,以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属层的过程叫电镀。
1.2 镀液的分散能⼒:能使镀层⾦属在⼯件凸凹不平的表⾯上均匀沉积的能⼒,叫做镀液的分散能⼒。
换名话说,分散能⼒是指溶液所具有的使镀件表⾯镀层厚度均匀分布的能⼒,也叫均镀能⼒。
1.3镀液的覆盖能⼒:使镀件深凹处镀上镀层的能⼒叫覆盖能⼒,或叫深镀能⼒,是⽤来说明电镀溶液使镀层在⼯件表⾯完整分布的⼀个概念。
1.4镀液的电⼒线:电镀溶液中正负离⼦在外电场作⽤下定向移动的轨道,叫电⼒线。
1.5尖端效应:在⼯件或极板的边缘和尖端,往往聚集着较多的电⼒线,这种现象叫尖端效应或边缘效应。
1.6电流密度:在电镀⽣产中,常把⼯件表⾯单位⾯积内通过的电流叫电流密度,通常⽤安培/分⽶2作为度量单位⼆.镀铜的作⽤及细步流程介绍:2.1.1镀铜的基本作⽤:2.1.1提供⾜够之电流负载能⼒;2.1.2提供不同层线路间⾜够之电性导通;2.1.3对零件提供⾜够稳定之附著(上锡)⾯;2.1.4对SMOBC提供良好之外观。
2.1.2.镀铜的细步流程:2.1.2.1ⅠCu流程:上料→酸浸(1)→酸浸(2)→镀铜→双⽔洗→抗氧化→⽔洗→下料→剥挂架→双⽔洗→上料2.1.2.2ⅡCu流程:上料→清洁剂→双⽔洗→微蚀→双⽔洗→酸浸→镀铜→双⽔洗→(以下是镀锡流程)2.1.3镀铜相关设备的介绍:2.1.3.1槽体:⼀般都使⽤⼯程塑胶槽,或包覆材料槽(Lined tank),但仍须注意应⽤之考虑。
a. 材质的匹配性(耐温、耐酸碱状况等)。
b. 机械结构:材料强度与补强设计,循环过滤之⼊/排⼝吸清理维护设计等等。
c. 阴、阳极间之距离空间(⼀般挂架镀铜最少6英⼨以上)。
d. 预⾏Leaching之操作步骤与条件。
2.1.3.2温度控制与加热:镀槽之控制温度依添加特性/镀槽之性能需求⽽异。
⼀般⽽⾔操作温度与操作电流密度呈正向关系,但⽆论⾼温或低温操作,有机添加剂必定有分解问题。
电镀金工艺流程及详解

电镀金工艺流程及详解1 电镀金工艺电镀金工艺是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它可以在多种金属表面涂覆一层薄膜,将金属表面转变成更饱满、亮泽度更强、更抗腐蚀、更耐磨的金属表面。
电镀金工艺分常规电镀金和多功能合金电镀金两类。
2 工艺流程电镀金工艺的主要流程包括初清洗、电解清洗和后处理清洗三个步骤。
(1)初清洗是指金属表面油脂、污垢清洁,从而改善电镀金的质量表现;(2)电解清洗是指将金属物体浸入含水性盐溶液中大电流通过,使金属表面磷酸盐形式的软包层溶解,提高金属表面电镀亲和力;(3)后处理清洗步骤,针对不同的金属表面处理,需要再采用不同的清洁方式,例如酸洗、油洗、水洗等,去除剩余的污垢。
3 电镀金的基本原理电镀金依赖于电解膜原理,它是将金属与多功能合金之间形成电极在溶液中进行交换所形成的一种褪色过程,从而使金属极化而产生色彩并且一层厚厚的金属膜覆盖在金属表面,提高金属表面质量和外观美观性。
4 电镀金工艺优势电镀金工艺对金属表面有着多项优势,其中最主要的优势分为以下几点:(1)附着力强:电镀金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它比表面涂覆的其他方法的附着力更强,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2)耐腐蚀:金属表面被电镀后会有一层薄而均匀的保护膜,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金属表面对腐蚀性因素的抗力;(3)经济实惠:电镀金工艺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表面附着力、抗腐蚀性、经济实惠,而且效率高,它不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电镀金工艺是当今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里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它能够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薄的金属膜,有效的改善了金属表面的表面质量、耐腐蚀性及美观性,且费用低廉,经济实惠,同时它还可以具备不同形态金属上饰工艺,满足商品工艺要求,为现代金属加工和改善产品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属电镀工艺

金属电镀工艺摘要:电镀(electroplating)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原理使金属或其他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腐蚀,提高耐磨度,导电性,反光性及增加美观等作用。
在现代工业中电镀运用广泛,实用性强,是现代工业的一个重要部分。
现代电镀工艺具有成熟的工艺生产运行流程,这也是决定电镀产品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电镀;化学工业;合金;生产流程abstract: the electroplating (electroplating) is to use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lysis in some metal surface coated with other metal or alloy process, is to use electrolytic principle make metal or other material the product’s surface attached a layer of the metal film technology and so to prevent corrosion, improve abrasion resistance, electric conductivity, reflective sex and increase the aesthetic functions. in the modern industry was widely used in electroplating, practical strong, modern indust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modern electroplating process with a mature process in the production operation flow, this also is decided to electroplating products and quality of important factor.keywords: plating; chemical industry; alloy; production process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概论利用电解作用在机械制品上沉积出附着良好的,但是性能和基体材料不同的金属覆层的技术,电镀层比热浸层均匀,一般都较薄,从几个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用过电镀,可以在机械制品上获得装饰保护性和各种功能性的表面层,还可以修复磨损和加工失误的工件,镀层大多是单一金属或合金,如钛,锌,镉,金或黄铜,青铜等,也有弥散层,如镍-碳化硅,镍-氟化石墨等,还有覆合层,如铜上的铜-镍-铬层,钢上的银-铟层等。
电镀的工艺(3篇)

第1篇一、电镀工艺的基本原理电镀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还原成金属,从而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金属薄膜。
电镀过程中,工件作为阳极,金属离子作为阴极,电解质溶液作为介质。
1.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电镀工艺的核心,它含有待镀金属的离子。
根据镀层材料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种类也有所区别。
2. 阳极:阳极是电镀过程中提供金属离子的电极,通常使用与镀层材料相同的金属或导电材料。
3. 阴极:阴极是电镀过程中沉积金属薄膜的电极,通常使用工件。
4. 外加电源:外加电源提供电镀过程中的电流,促使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
二、电镀工艺流程1. 工件预处理:工件预处理是电镀工艺的第一步,主要包括表面清洗、去油、去锈、去氧化膜等,以确保工件表面干净、平整。
2. 电镀液配制:根据镀层材料的要求,配制相应的电解质溶液。
3. 电镀:将工件放入电解质溶液中,接通电源,使工件成为阴极,阳极接通电源。
在电解过程中,金属离子在工件表面还原成金属,形成镀层。
4. 镀层后处理:镀层后处理包括清洗、干燥、抛光等,以提高镀层的质量和外观。
5. 检验:对镀层进行质量检验,确保镀层厚度、均匀性、结合力等符合要求。
三、电镀工艺分类1. 按镀层材料分类:包括镀锌、镀镍、镀铜、镀银、镀金等。
2. 按镀层用途分类:包括装饰性电镀、功能性电镀、耐磨性电镀、耐腐蚀性电镀等。
3. 按电镀工艺分类:包括酸性电镀、碱性电镀、中性电镀、盐浴电镀等。
四、电镀工艺应用1. 金属制品:电镀工艺广泛应用于金属制品的表面处理,如汽车零部件、自行车、手表、首饰等。
2. 电子产品:电镀工艺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手机、电脑、家电等。
3. 医疗器械:电镀工艺可以提高医疗器械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如手术刀、牙科器械等。
4. 建筑材料:电镀工艺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包括镀锌钢管、镀锌铁丝等。
5. 航空航天:电镀工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包括飞机、火箭等零部件的表面处理。
金属电镀工艺介绍

金属电镀工艺介绍
金属电镀是一种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金属薄膜的工艺,旨在改善金属的外观、抗腐蚀性能和其他性能。
主要金属电镀包括镀铬、镀镍、镀铜等。
以下是金属电镀的一般工艺介绍:
1.准备工作:在开始电镀之前,需要对金属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洗和处理,以去除油脂、氧化物和其他污染物。
通常,这包括碱性清洗、酸性清洗、水洗等步骤。
2.酸洗:金属表面常常被氧化,酸洗的目的是去除氧化层,使金属表面
更容易进行电镀。
这通常涉及使用酸性溶液,如酸洗液。
3.活化处理:活化处理有助于提高金属表面对电镀液的吸附能力,通常
使用活化剂进行处理。
4.镀前处理:有时在进行电镀之前,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例如使
用导电漆或粘接剂,以确保电镀层的均匀附着。
5.电镀过程:金属电镀通常使用电解槽,在槽中浸泡含有金属离子的电
镀液。
金属件作为阴极,金属离子在电流作用下还原并沉积在金属表面。
6.后处理:镀层完成后,通常需要进行一些后处理,例如清洗、中和、
水洗等步骤,以确保金属表面的质量。
7.抛光:为了获得更光滑、更有光泽的表面,有时会对电镀层进行抛光
处理。
金属电镀工艺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的行业,包括汽车制造、家居用品、首饰制造等,以改善金属产品的外观和性能。
在进行金属电镀时,需要注意环保和安全问题,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金属电镀工艺介绍

金属电镀工艺介绍金属电镀工艺是一种通过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金属或合金的技术。
它不仅可以保护金属材料,延长其使用寿命,还可以改善产品的外观和性能。
金属电镀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装饰品等多个领域。
金属电镀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解作用将金属离子在溶液中还原到工件表面,形成金属层。
在电镀过程中,需要准备一个含有金属离子的电镀液,将工件作为阴极浸泡在电镀液中,通过外加电源的电流作用,使金属离子在工件表面沉积形成金属层。
金属电镀工艺的首要步骤是对工件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去油、除锈、除氧等工序,旨在清除工件表面的污垢和氧化物,以确保金属层与基材之间的良好结合。
接下来是金属电镀过程。
在电镀液中,金属离子会在工件表面还原形成金层。
电镀液的成分和工艺参数会影响到电镀层的性质和厚度。
常见的电镀金属包括铜、镍、铬、锌等。
不同的电镀金属可以为工件赋予不同的特性,如增加耐腐蚀性、提高硬度、改善外观等。
完成电镀后,还需要进行后处理。
后处理包括清洗、抛光、涂层等工序。
清洗可以去除电镀过程中残留在工件表面的电解液和杂质;抛光可以提高电镀层的亮度和光洁度;涂层可以进一步保护电镀层,增加产品的耐用性。
金属电镀工艺在各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汽车制造业中,金属电镀可以为汽车零部件提供耐腐蚀保护,同时提升外观质感。
在电子行业中,金属电镀可以增加电子器件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
在装饰品制造业中,金属电镀可以赋予产品丰富的外观效果,如镀金、镀银等。
金属电镀工艺是一项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金属层,改善产品的性能和外观。
它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为产品赋予了新的功能和价值。
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金属电镀工艺将继续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电镀的工艺流程

电镀的工艺流程
电镀是一种将金属离子沉积到基材表面的工艺,可以改善基材的外观、性能和耐腐蚀性。
电镀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前处理、电解液制备、电解
沉积、后处理和质量检测等环节。
1. 前处理
前处理是指对基材进行表面清洗和处理,以去除污垢、氧化物和其他
不良物质,为后续的电解液制备和沉积工作做好准备。
前处理包括机
械清洗、碱洗、酸洗等步骤。
2. 电解液制备
电解液是将金属离子输送到基材表面的介质,其成分和配比直接影响
到沉积层的厚度、均匀性和质量。
一般来说,电解液由金属盐溶于水
或有机溶剂中,并加入一定的添加剂以调节PH值、温度和导电性等
参数。
3. 电解沉积
在经过前处理和电解液制备后,基材被放置在一个适当的容器中,并
与正极相连。
随着电流通过,金属离子从电解液中沉积到基材表面,形成金属镀层。
电解沉积的过程需要控制电流密度、时间和温度等参数,以确保沉积层的均匀性和质量。
4. 后处理
后处理是指对电镀件进行清洗、干燥和加工等步骤,以去除残留的电解液和其他污垢,并对沉积层进行必要的加工和修整。
后处理包括水洗、烘干、抛光、喷漆等步骤。
5. 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是电镀工艺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检验沉积层的厚度、均匀性、附着力、硬度和耐腐蚀性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厚度计测量、显微镜观察、耐腐蚀试验等。
综上所述,电镀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并进行有效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镀件的质量和稳定性,并满足不同客户对于外观和性能要求。
电镀工艺介绍

电镀工艺介绍
电镀工艺是指在金属表面上使用电化学方法沉积一层金属或非
金属的薄膜,以提高其表面的耐腐蚀性、抗磨损性、导电性或美观性等性能。
常见的电镀工艺包括镀铜、镀镍、镀铬、镀锌、镀金、镀银等。
电镀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清洗、脱脂、酸洗、鹰嘴处理、电镀、水洗、烘干、包装等。
其中,清洗、脱脂和酸洗是为了去除表面的油污、氧化物和杂质,鹰嘴处理是为了增加表面的粗糙度,以便电镀液更好地附着在表面上,电镀是使用电解池使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并在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膜,水洗和烘干则是为了去除电镀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残留物质,以及保证产品的干燥程度。
电镀工艺的优点在于其能够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同时也可以修复或改善材料表面的缺陷。
但是,电镀工艺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容易产生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
因此,在进行电镀工艺时,需要注意环保和节约能源的问题,尽可能选择低污染的电镀工艺和设备,以及合理利用原材料和能源。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电镀工艺介绍
工艺介绍
1、性能和用途
因为铬表面易于钝化,有很强的耐蚀性,所以用于装饰电镀的最外层,其厚度一般只有0.5-1微米,通常称之为装饰铬。
铬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极高的硬度,HV=750-1000,因而又经常用于有耐磨要求的场合,通常称之为硬铬。
2. 镀铬基本原理
2.1 镀铬的阴极过程
图1是镀铬的阴极极化曲线,描述了镀铬的阴极过程。
镀铬的阴极过程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随着电极电位上升,电流密度上升。
电极反应为
2H+---> H2
第二阶段,随着电极电位继续上升,电流密度转为下降。
这是一个形成阴极膜的过程。
第三阶段,随着电极电位继续上升,电流密度又转为上升。
电极反应为
Cr6+ ---> Cr
2H+---> H2
Cr6+ ---> Cr3+(H2的还原作用)
2.2 阴极膜的形成
在镀铬层沉积之前,阴极上先生成一层薄膜。
观察薄膜的试验如图2所示。
阴极为针状。
停电后1秒可以观察到阴极膜(厚度约0.1微米),停电3-4秒后阴极膜就消失了,如图3所示。
2.3 硫酸的作用和影响
镀液中硫酸含量的增加,阴极膜的厚度也随之增加。
电极周围的成分与其它部分的成分差别较大,为Cr6+ 65-67%
Cr3+ 22-23%
SO42- 10-12%
若镀液中没有硫酸,则不能形成阴极膜,只析出氢气,见图1的曲线1。
CrO3与H2SO4形成[(CrOn2-)m•(SO42-)n]复杂的络合物。
从图4可以看出,随镀液中硫酸浓度增加,电流效率形成有峰值的情况。
图4中线段1,电流效率随硫酸含量上升而上升,是因为络合物含量上升的缘故;继续增加硫酸的含量,则阴极膜厚度增加,阻碍铬层的沉积,故图4线段2,电流效率随硫酸含量上升而下降。
2.4 Cr3+的影响
当镀液中Cr3+的含量上升时,图4中的曲线向右上方向移动。
当H2SO4=10-12g/l,Cr3+=20g/l,电流密度60-100A/dm2时,电流效率高于25%。
可获得镜面光亮的镀铬层。
缺点是分散能力差,只适合旋转体。
2.5 H2的析出影响
常规镀铬中,只有12-15%的电流用于沉积铬层,80-85%的电流用于析出氢气。
氢气会渗入铬层,也会渗入基体达几十微米。
氢气的渗入,使得钢的疲劳强度下降约30-40%。
有趣的是,高强度零件镀铬后,疲劳强度下降,而强度低的零件,镀铬后疲劳强度反而提高。
3 镀铬工艺
3.1 常规镀铬工艺
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仍是常规镀铬工艺。
经典的常规镀铬溶液配方为
CrO3250 g/l
H2SO4 2.5 g/l
Cr3+3g /l
3.2 含F-镀铬工艺
F-作催化剂的电解液可在室温工作,也可用于滚镀(但小零件不太可靠)。
配方一∶
CrO3250 g/l
KF 3.5 g/l
温度20℃
电流密度3-5 A/dm2 配方二∶
CrO3250 g/l
H2SiF65-10 g/l
温度18-25℃
电流密度5-10 A/d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