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辩论稿:花辩讨论

合集下载

辩论稿优秀范文(通用16篇)

辩论稿优秀范文(通用16篇)

辩论稿优秀范文(通用16篇)辩论稿优秀范文篇1正方是读书有用;反方是读书无用。

下面我将就前面正方观点作深入论述,同时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首先,我方认为读书是有用的,而且可以说读书之用大于天,不读书绝对不行。

那么读书的作用究竟有些什么呢?且听我细细道来:1读书可以安身立命,治国平天下。

从小的方面讲,读书可以修身养性,让我们做高尚的人。

正是因为这里一点,古人说“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孔子说“一日不读书便觉满身污垢”、哲人说“书籍上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

从大的方面讲,读书可以治国平天下。

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诸葛亮因勤奋读书而有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备成就霸业;人民总理周恩来发宏志“为中华只崛起而读书”;无数名家大师皆是“读书破万卷”。

由此可见,读书小可修身养性,大可治国平天下。

古今中外成就事业者无不以读书为快乐,无不以读书为滋养。

可以说自古无不读书而人品高尚且成大事者。

这么多的人都体会到读书之用,惟独对方辩友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看来还是书读少了,体会不到读书的精妙所在。

2读书可以获取天下信息,掌握世界动态。

书,不可不读。

当今时代的书越来越普及化、多元化。

传统的书籍是书、网络信息汇集成网络之书、各种媒体报刊可谓上好之书,如此众多之书收集天下信息。

若想做到“书生不出门,能知道天下事”,不读书还是不行的,毕竟我们没有这么多钱财去“行万里路”。

要想获取人类智慧的晶,要想掌握世界动态,不读书就是妄谈。

3读书可以获取功名。

自古以来,尤其是自从有了科举制度和考试选拔制度之后。

读书就成了获取功名的途径。

为什么?因为统治者知道,只有读书的人才是智慧的人,才是“劳心”者,只有读书人才能“治”天下之民。

因此,统治者需要这样的人,客观上就是承认了读书人的智慧,是对人类文明的尊重。

4读书可以维持精神生命。

人不同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自我精神的塑造。

读书则是塑造人类的精神的手段,如果不读书,人的精神生命就会枯萎、衰竭。

学校辩论赛精彩发言稿(3篇)

学校辩论赛精彩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我是XX学校辩论队的辩手,今天我们辩论的主题是“教育应以知识传授为主还是以能力培养为主”。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团队经过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最终认为教育应以知识传授为主。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知识传授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教育作为传承和发展知识的重要途径,其首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论证:一、知识传授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的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积累和运用。

没有知识,教育就失去了基础。

正如古人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作为。

二、知识传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包括生活经验、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等方面。

通过知识传授,学生可以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知识传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学生才能在创新过程中有所突破。

知识传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能力培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能力是指个体在完成某项任务时所具备的技能和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论证:一、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具备较强能力的学生更容易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二、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就业市场中,能力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具备较强能力的学生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实现自身价值。

三、能力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现代社会,团队协作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能力。

通过能力培养,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然而,我们认为在教育过程中,知识传授更为重要。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论证:一、知识传授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辩方标准发言稿范文模板

辩方标准发言稿范文模板

【正文】: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代表辩方就“XXX”这一议题进行辩论。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陈述辩方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一、引言在讨论“XXX”问题时,我们辩方认为,这一议题背后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表面现象,而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和背景。

在此,我们希望通过以下论述,阐述辩方对于“XXX”问题的看法。

二、辩方立场1. “XXX”问题的存在具有客观性。

我们认为,“XXX”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

这一问题的存在,既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也有其外在的必然性。

2. “XXX”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施策。

针对“XXX”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从单一角度去看待,而应采取综合施策的方法。

既要关注问题的根源,也要关注问题的具体表现;既要关注问题的短期影响,也要关注问题的长期后果。

三、辩方观点1. “XXX”问题的根源在于XXX。

(在此处,详细阐述“XXX”问题的根源,包括社会背景、历史原因、制度缺陷等。

)2. “XXX”问题的具体表现为XXX。

(在此处,列举“XXX”问题的具体表现,如社会现象、案例等。

)3. 解决“XXX”问题的措施如下:(在此处,提出解决“XXX”问题的具体措施,包括政策建议、实践方案等。

)四、总结综上所述,我们辩方认为,“XXX”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施策。

在此,我们呼吁各方携手合作,共同为解决“XXX”问题贡献力量。

最后,感谢各位评委和观众的聆听。

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XXX”问题必将得到有效解决。

谢谢大家!【落款】:发言人:XXX发言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辩论赛比赛发言稿精选(10篇)

辩论赛比赛发言稿精选(10篇)

辩论赛比赛发言稿精选(10篇)辩论赛比赛发言稿篇1正方立论陈词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在此与大家进行”在校大学创业是利大还是弊大”的探讨。

我方观点是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首先,我们明确几个概念。

教育部规定在校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存有学籍的学生。

创业,即创立事业。

和其他活动一样,创业始终是部分人的行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选择的发长道路。

因此,我方认为此辩题应以正在从事创业活动的在校大学生为对象。

通过证明其创业活动利大于弊,向广大在校大学生提供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但要注意的是利大于弊。

并不代表着利益最大化。

例如苹果好吃,但并不说明苹果一定是最好吃的水果。

其次,我们来看看在校大学生的特性。

一,在校大学生已经接受过xx的基础教育,有相对完善的基础知识和人格。

二,他们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人群之一。

三,,大学校园内资源整合的优势是完全走入社会的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由此特性,我将从个人,国家,民族三个层面来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从个人角度。

首先:专业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相互结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充实自我的必由之路。

将所有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意识不到不足之后的有的放矢的学习。

二者结合起来恰是练就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修行!其次,在校大学生充分利用大学校园资源整合的优势。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将学习各门专业的人有机地聚在一起就是一组黄金搭档,更何况知识渊博的教授近在眼前,对于他们的创业我们翘首以待!即使创业失败了,丧失了金钱,花费了精力,受到了创伤!正所谓吃一X,长一智,他们从创业过程,创业失败中所学的,将是他们受用终生啊!第二,从国家层面上说,创业成功当然好,促进经济发展。

即使失败了,也能给其它企业提供经验教训,不致重蹈覆辙,提高创业质量,这对国家经济不也是一种促进吗?第三,最有竞争力的民族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不应在别人的民族大力创新进取的时候,悠然地坐在红木椅上闻着茶香。

中华民族需要我们的创新。

我们的努力,将推动了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发扬!综上所述: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

辩论稿优秀范文

辩论稿优秀范文

辩论稿优秀范文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以及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就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我很荣幸能够代表我方立场,阐述我方观点。

我方的观点是: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更多是福祉而非隐患。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巨大贡献。

以往,许多疾病被视为绝症,患者只能在痛苦中等待生命的终结。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从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到微创手术的日益成熟,再到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无数患者因此重获新生。

比如,癌症的治疗,曾经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战胜的恶魔,但如今,通过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高科技手段,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提高。

科技的发展不仅延长了人们的寿命,更提高了生命的质量。

其次,科技在交通领域的变革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高速铁路、地铁、电动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让我们的出行更加快捷、高效、环保。

曾经,长途旅行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现在,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到达千里之外。

同时,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提高了交通安全性。

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的力量。

再者,科技在教育领域的融入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让知识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我们都能获取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智能教育软件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高学习效率。

然而,对方辩友可能会指出,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网络犯罪、信息泄露等。

但我们要明白,这些问题并非科技本身的过错,而是人类在应用科技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所导致的。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否定科技带来的巨大好处。

相反,我们应该通过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辩方标准发言稿范文

辩方标准发言稿范文

辩方标准发言稿范文尊敬的评委、尊敬的对方代表:大家好!我代表辩方,今天我将就本次辩题进行阐述。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本次辩题是一个涉及众多方面的复杂问题,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此我的陈述将从多个角度进行。

首先,让我们从经济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中,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人们对精神上的放松和娱乐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智力、情感和思考能力。

电影产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应该支持电影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市场保护。

其次,让我们从文化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电影可以传递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促进文化交流和认同。

通过电影,我们可以了解和体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增加对世界的了解和理解。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电影的多样化发展,提升电影的艺术品质和传播力度。

最后,让我们从教育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形式,能够更直观地呈现事物的本质和情感,对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电影的观看,学生们可以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培养批判思维和审美意识。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充分利用电影资源,将其纳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电影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支持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市场保护,提升电影的艺术品质和传播力度,充分利用电影资源,在教育中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谢谢!。

辩论赛辩论稿【三篇】_辩论演讲稿_

辩论赛辩论稿【三篇】_辩论演讲稿_

辩论赛辩论稿【三篇】辩论赛辩论稿【一】很多人都认为:在逆境中更容易出现人才。

殊不知,在顺境中则更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人才。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极度偏僻与贫穷的山村里,而我却从小却接受良好的教育。

每一天,我的知识都是在积累中不断的增长。

而同样每一天,反方辩友却悠闲的躺在山坡上想着太阳落山以后怎样顺利的把羊群赶回家去,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当我学会怎样用英语和外国人沟通,反方辩友也终于学会了怎样用一种语言和你的羊群沟通了。

晚上,我坐在电脑前通过互联网和全世界各地的人群讨论研究:金属纳米团怎样才能突破300摄氏度的局限。

而与此同时,反方辩友的家刚刚不幸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给淋塌了,正躲在临时的避难所里瑟瑟发抖呢。

那么大家想想几年以后谁最有可能成为人才呢?当然了,我说的只是一种假设,意在陈述一种客观事实,完全没有讽刺大家的意思。

想必爱迪生大家都听说过吧?美国爱迪生12岁的时候,因为喜欢“鼓捣”科学小把戏,被校长误认为贪玩而开除学校。

这使爱迪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然而,她的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的兴趣,她不认为儿子的兴许是不务正业。

他为儿子创立了良好的条件,给爱迪生开辟了实验室,支持孩子的小科学实验,从而使爱迪生的发明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终于发明了白炽电灯泡,电报机,留声机等,并发现了热电子发射现象。

如果爱迪生的母亲不允许他搞小发明,恐怕爱迪生不会有呢么大的成就吧!其实成长和出人才的本质是一样的,顺境和逆境也都是一个生命历程,最重要的是人是否勤奋,是否对学习有兴趣。

我国古代诗人杜牧就是一个实例。

杜牧,出生在一个豪门世家,他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年轻的时候,事业上便有了很大的成就。

他与李商隐被后人称作“小李杜”。

还有文天祥、周恩来、鲁迅等人,这不是顺境也能出人才的证明吗?这足以证明:顺境也出人才!辩论赛辩论稿【二】山寨文化是草根文化、平民文化。

山寨产品的显著特点一是廉价,二是实用,三是更新迅速。

在小康社会还没有全面建成的今天,草根阶层、平民阶层虽然收入低微,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档时尚产品享受的欲望,仍然时时在萌动。

辩论稿优秀范文【15篇】

辩论稿优秀范文【15篇】

【导语】辩论,意思是指彼此⽤⼀定的理由来说明⾃⼰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的⽭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辩论旨在培养⼈的思维能⼒。

辩论稿的格式⼀般分标题、正⽂、署名、⽇期等⼏部分。

标题可点明辩论稿的中⼼,或标明中⼼事件,或标明中⼼的论题,让⼈看到标题就能了解辩论的内容。

正⽂⼀般分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本篇⽂章是为⼤家整理的辩论稿优秀范⽂【15篇】,希望您会喜欢,欢迎分享!【篇⼀】辩论稿优秀范⽂ 【话题展⽰】 科技发展是利⼤于弊,还是弊⼤于利?这⼀节课,就让我们围绕这个辩题,展开⼀场辩论吧! 【⼩百灵⽀招】 精⼼筹划,做好辩论准备。

辩论前的准备主要分三个⽅⾯:⼀要对⾃⼰所坚持的论点进⾏反复推敲,保证论点的正确性;⼆要搜集和掌握相关事例,⽤来⽀撑⾃⼰的论点;三要反复检验和推敲语⾔,使表述更清晰,更准确,尽量不让对⽅“钻空⼦”。

组织活动,营造辩论氛围。

在辩论活动开始前,可以把教室布置成辩论赛场,并根据各⾃的⽴场分为两个⽅阵;同时,要明确基本程序:开篇⽴论——⾃由辩论——总结陈词;在辩论过程中,组内成员要密切配合,抓住机会,防⽌出现抢话、抬杠、情绪失控等现象。

知⼰知彼,提⾼辩论质量。

知⼰知彼,⽅能百战不殆。

在思考、讨论阶段,要⼤胆假设对⽅切⼊的⾓度和内容,从⽽预先找出反驳的理由和语句,以备在辩论时及时给予反驳或必要的补充。

【滔滔⼝才】 正⽅:我⽅辩友⼀致认为科技发展利⼤于弊。

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类有着这崭新⼜美好的⽣活。

纵观古今,哪朝哪代不重视科技的发展?看四⼤发明,独具鳌头;观天⽂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东⽅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

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动⼒,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服?我们哪能住进⾼楼⼤厦? 反⽅:不可否认,现代科技是给我们带了⼀些舒适与⽅便,可是,它所带来的好处不⾜以弥补它所带来的坏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瑾:不要忘了花辩这篇帖子,说实话,不知道法在哪儿好。

我的这个观点由来已久,但是一直没有考虑成熟,所以也不敢发在“政策性辩论”的板块。

但是,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花辩持有不齿的态度,我觉得还是说说好。

目前的辩论中,对于奥瑞冈辩论有着越来越多的追捧,而对于花辩有着越来越强的不屑,坦率地说,个人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苗头。

所以,趁着这种趋势还仅仅是一个苗头而已,也趁着这里还有人知道我曾是个打辩论的,赶紧谈谈我的想法。

首先,奥瑞冈赛制有着其独特的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否则也不会存在那么久。

奥瑞冈对于循证的不懈追求,使得辩论变得有内涵,的确规避了很多无意义的花辩、避免了很多无意义的空谈,更限制了随意制造假论据的恶劣行为。

并且,对于证据效力的追求,使得学生们在辩论准备的过程中,读了很多学术的东西,增长了很多知识,这样一来,即使输了比赛的一方,也不会没有收获。

所以说,在这些许许多多的方面,奥瑞冈赛制对于辩论赛的发展、对于辩手的个人成长,都是有所裨益的。

但是,这些不是我要说的重点。

如果说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引入奥瑞冈赛制进行政策性辩论,这是一件值得拍手称快的好事。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奥瑞冈是最佳的辩论模式,甚至认为花辩是一种令人不齿的东西,那么我想,这就过犹不及了。

毕竟,奥瑞冈赛制存在着一些缺点,而这些恰恰是花辩可以弥补的。

第一,对辩手的专业性要求限制了辩手的广泛参与性。

奥瑞冈赛制重视举证、尤其重视学术的证据,这对于辩论内涵的提升有所裨益,但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这种提升是以限制专业外人士的参与为代价的。

如果我们探讨一个法律的辩题,毋容置疑法律专业的同学比其他文科专业的同学有优势,比理工农医艺术等诸科的同学就更有优势了,别的不用说,至少找几个外行人不懂的术语就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了。

其它专业的辩题亦是如此。

其实,在台湾的很多比赛,运用了奥瑞冈赛制,但其比赛本身往往就是“律师杯”或“财税杯”(名字我不确定)等等,这样一来,由专业人员参加的专业比赛,自然就可以用这种高标准的赛制了。

但是,一些省赛、地区赛、全国赛乃至国际比赛呢?我们应该考虑给予所有高校里所有同学平等的参与机会,获得机会的人应该是具有辩论优势而不是专业优势。

这样一来,如果所有的比赛都采用奥瑞冈是不是就不合适呢?第二,辩题选取的限制。

一个注重证据的比赛,就必然要选取有证据可循的辩题。

这样一来,一些感性的辩题,一些娱乐性的辩题,就无法被选取了。

例如,有关爱情和婚姻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爱情和婚姻方面没有任何证据可以佐证,但是这些领域毕竟没有成为科学系统,很多是因人主观思想而异,证据的证明力度相当薄弱,难以适应于奥瑞冈这种重证据的赛制,以致最后比赛打出来有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第三,评委的选取。

辩论赛评委可以说是比赛场上的主角,至少和辩手平分秋色。

不要妄想辩手是场上的主角,因为,即使某方辩手表现得再出色,即使所有观众都期望在下一轮中继续看到他们的表现,但评委一句话完全可以让他们下一轮没有机会表现。

这是事实。

我想,没有人认为在法庭上,犯罪嫌疑人比审判长更重要吧?关于如何构建良好的评委机制,这是后话,但评委的重要性却与奥瑞冈赛制的严格要求产生了冲突。

比赛要求评委在短时间内做出评判,评委不能把辩题带回去研究一个月后再写个报告出来,最多几十分钟的讨论之后,评委必须给出结论。

而奥瑞冈重视举证、重视学术证据,这样一来,就要求评委必须听得懂这些证据。

如果评委听不懂,即使他/她没有故意偏向某一方,也很可能造成误判,这对于比赛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遗憾。

这就好比刑庭的审判长由一位专门研究国际商法的法官来担任,即使他/她没有受贿,也很可能造成冤假错案。

但是,从辩论的另一个方面来讲,如果一个学究来担任评委是否合适呢?我想也未必。

不论如何,辩论有着一定的技巧性存在,而一位老学究,未必能够对辩论技巧有着灵活地掌握。

更为糟糕的是,老学究有时往往会以自己的研究结论先入为主,这样对抽到另一方的队伍就很不公平。

于是乎,我们就需要一个,既研究过这个话题、但却还没有先入为主,并且还能灵活敏捷地领悟辩论技巧的人,来充当评委。

哇!好难找啊。

上述这三点,都是小问题,只要主办方在设计辩题、邀请评委时,多花心思,可以把其负面效应减低到最小,以致忽略不计。

但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奥瑞冈赛制与辩论的根本目的不完全相符。

大专辩论是做什么的?大家不要以为是为国家建言献策。

这个作用是有,但是微乎其微。

国家不会因为国辩中“艾滋病主要是社会问题”一方获胜,就把原计划拨给卫生部的钱挪给社科院。

至于省赛、地区赛,就更没有太多的建言献策之意义了。

所以说,大专辩论赛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教育和学习!辩论赛制所以主要在学校中开展,而不是社会各个公司之间或政府各个部委之间,并不是因为学生们闲着没事儿干,也不完全是因为工作了就没那份闲心情,而是因为辩手需要通过辩论的过程,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阐述问题的方法,学会灵活应对、团队配合,学会战略与战术的变换,也学会一些与辩题有关的课外知识。

所以,目的在于教育和学习!!既然如此,辩手除了需要学习逻辑思考和举证能力外,是不是应该学习遣词造句的能力呢?是不是也应该学习用巧妙的语言博得别人认同或同情的能力呢?是不是还应该学习用貌似直来直去的语言规避对方尖锐问题的能力呢?这些有时是外交中常用的啊,不要告诉我这些都是虚伪没用的东西。

相信熟悉辩论的同学,都还记得99国辩A组决赛西交自由人谭琦的最后发言吧?一支花和一串古诗词的连用,“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会说‘花儿对我笑’;忧愁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欣喜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是有情的,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有人说花很无情,‘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原因是什么?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虽然在客观上讲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但我们的主观却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样的辩词把“美是主观感受”论述的淋漓尽致。

相信大家也都还记得01国辩武大二辩袁丁关于“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可取的”的论述吧?辩辞太长,我就不引用了。

用了三段对比手法,博得了满堂掌声,虽说这些是完全可以被反驳掉的,但是那种震撼力已经驳不了了。

那么,今天各位不齿于花辩的同学们,各位追逐证据、追逐奥瑞冈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具有谭琦和袁丁这种遣词造句、引经据典的能力?我不排除有些花辩是很拙劣的技巧,例如95国辩决赛中南大将“愚公不搬家,山上的鸟儿就要都搬家了”这句并不搞笑的话反复使用三至四次。

但是,这并不代表花辩技巧有问题。

我不期望辩手们成长为偏科的瘸腿,重视证据和理论推导固然重要,但如果为此放弃了语言文字功底的训练则是很不值得的。

顺着这个话题,谈到大陆队伍的辩论风格问题。

有人说大陆队伍的辩论风格不好。

其实,并不是大陆队伍的风格不好,而是有一部分大陆队伍的水平在下降。

来自中文的发源地——中国大陆的队伍,运用遣词造句的技巧发挥花辩的辩论风格,本身没错,未必一定要向港澳台或新马队伍那样注重证据、就事论事(当然,后者也没错,大家风格不同可以殊途同归);但是错就错在了眼下有些大陆队伍水平在下降,花辩花得很糟糕,根本包装不了自己的观点,而是赤裸裸地暴露了狡辩中令人厌恶的一面。

谁都知道,辩题没有哪一方是完全正确的,不同的辩论风格只是不同的包装而已,但是有些大陆的队伍没有继承好花辩的华美包装,也没有学会注重证据的方法,于是就变得让人不爱听了;但进而就开始反思自己风格的问题,这个很滑稽。

就好比有人英语学不好,不反思自己是否努力,而是觉得《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不好,应该改用《走遍美国》。

似乎有些荒唐。

林林总总说了那么多,并不是要否定奥瑞冈什么。

个人十分赞同,在一部分比赛中使用奥瑞冈赛制,可以有助于辩手多方面能力的训练。

但是,千万不要认为奥瑞冈是最好的赛制,更不要认为花辩是没用的东西。

记得一位牛人跟我说过——“没有没用的东西,只有你不会用和用不对的”。

胡中颖:不要抬高花辩《不要忘了花辩》是篇好文。

但是,只从一个方面看问题未免偏颇。

那么如果这是一个辩题,我也从反方角度来讲两句吧。

首先,肯定辩论技巧是需要的。

即使是奥瑞冈赛制也不可能是说上去干巴巴罗列数字和观点就可以了。

但是,奥瑞冈赛制的贡献并非是取消技巧与花辩。

而是确立了追求真实重于追求技巧,确立了真诚的辩论,真诚地面对知识,真实地表达个人观点,诚恳地面对他人的质疑,这样一些东西高于花辩,凌驾于花辩之上这样的一个价值判断标准。

而这样的一个判断标准,我认为是更加正确的。

也更加有利于实践中避免辩论水平的下降。

那么我们逐一来看作者的观点。

作者说,“第一,对辩手的专业性要求限制了辩手的广泛参与性。

”但是政策性辩论,或者奥瑞岗辩论,都不等同于专业辩论。

这样的比赛主要讨论的是政策制定的模拟。

而各国参与制定政策的议会中的政治家不可能是所有问题的专家,但是政策的制定却涉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这样的事实不知道作者怎么看。

作者的观点是否意味着,一定要是专家,才有资格与权力在某现实问题上发表看法,也才可能发表出有价值和意义的看法。

而其他人并不具备合理思考能力,同时也被剥夺了发表看法的话语权,是这样吗。

那么,这样的专家治国的言论,是否会导致某种形式的独裁被合理化呢。

如果这样,我对此,表示不能赞同。

而即使我们无法成为政治家,那么作为共和国合法公民,我们同样具有对于所有重大政治问题参与和发表看法的权利,以及对此认真思考的义务。

那么,辩论,有助于我们做个好公民。

而花辩的帮助的作用就不是第一位的,而是第二位的。

作者说,“ 第二,辩题选取的限制。

一个注重证据的比赛,就必然要选取有证据可循的辩题。

这样一来,一些感性的辩题,一些娱乐性的辩题,就无法被选取了。

”确实有的题目价值性的思考,这些题目是否可以用奥瑞岗值得商榷。

但是,这不意味着,就应当在这样比赛中大力倡导与宣传花辩。

在这样的比赛中,个人认为,采用花辩与技巧同样是允许的,必要的,但是也是必须至于追求真实与诚恳辩论的态度与倡导之下的。

而在《关于在华语辩论圈推广政策性辩论的宣言》中(:82/bbs/v ... &extra=page%3D1),同样赞同有意义的价值性命题的提出,原文是“……辩题的选择:1)具有实质社会意义的价值性辩题,如安乐死是否道德;对于强奸犯进行化学去势是否人道等……”,这样的观点不知道柯南前辈怎么看。

而总之对于感性题目,我想,无论是什么样的题目,都不可能排除花辩,排除技巧。

但把花辩摆在第二性而不是第一性一样是各种题目普遍需要的,不仅仅局限在政策性题目。

作者说,“第三,评委的选取。

”这一点其实作者也承认,是难以解决,而不是无法解决。

那么也没有太多的争论地方了。

或许在《关于在华语辩论圈推广政策性辩论的宣言》中对于评委选择标准“评委的邀请:1)严谨治学的社会科学学者,尤其推荐法学类专业人士;2)受到原有政策性辩论共同体认同的,具有多年经验的辩论教练或资深辩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