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国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 国读书笔记摘抄和感受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摘抄和感受《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摘抄和感受》《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摘抄和感受。
摘抄:“我在中国的七年中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党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
热心的党人是能够向你提供一套现成答案的,可是这些答案始终很难令人满意。
他们怎么知道的呢?他们可从来没有到过红色中国呀。
”感受:这段文字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在当时的背景下,外界对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存在着诸多的疑问和误解。
而那些没有亲身经历和了解的人给出的答案往往是不准确和片面的。
这也让我明白了要真正了解一个事物,必须亲自去探究和体验。
摘抄:“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感受:这段话生动地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
他们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的态度,这种精神力量让人无比敬佩。
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们不断战胜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摘抄:“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感受:这段对毛泽东的外貌描写,让一个睿智、坚毅的领袖形象跃然纸上。
从斯诺的描述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毛泽东的非凡气质和卓越智慧。
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伟大的领袖并非遥不可及,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只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才能,引领着人民走向胜利。
《红星照耀中 国》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初读这本书,我便被书中描绘的那个充满热血与理想的时代所深深吸引。
斯诺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鲜活而真实的“红色中国”。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国大地饱受战火的摧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却犹如一颗璀璨的红星,在黑暗中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众多,毛泽东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位。
斯诺笔下的毛泽东,是一个极具魅力和智慧的领袖。
他生活简朴,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博学多才,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目光远大,对中国革命的未来充满信心。
毛泽东的言谈举止中透露出一种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勇气,让人不禁为之折服。
除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红军将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恩来是一个温文尔雅、思维敏捷的人,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对同志的关怀备至让人感动。
朱德则是一位身经百战、英勇无畏的将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魅力为红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书中,斯诺还详细描述了红军的生活和战斗情况。
红军战士们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他们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的精神。
他们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他们英勇善战,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毫不畏惧。
正是这样一支军队,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斯诺在书中也客观地分析了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是因为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
他们提出的土地改革政策,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从而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笔记(通用8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笔记(通用8篇)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笔记篇120世纪初期的中国,战火连天,硝烟弥漫,神州大地充斥着血雨腥风,在这样的情况下,却有人穿越枪林弹雨,迎风而上,从光明走进黑暗之中,将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中国带到了世界眼前,并留下了一本宝贵的著作,他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近期读完这本书,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斯诺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在苏区首都保安和主席同志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时搜集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然后,他前往宁夏南部的预旺县,最后,他冒着炮火,从新折回到保安,又从保安回到了西安。
当他到北平时,正值西安事变前夕,他在北平为英雄写了许多通迅报道,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及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
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幸福生活,皆来自于共产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战,是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所换来的。
本书还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红军战土以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的事业立下了不巧的功绩。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是一笔财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才,这样才能不负先辈的使命。
作为一名青少年,我要发奋图强,努力进取,用实际行动践行时代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笔记篇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著作,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小到强大和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发展历程。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历程。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并逐步建立起革命根据地。
而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派却一心想要消灭红军。
1930年5月开始对红军根据地展开围剿。
在前四次反围剿中,红军都取得了胜利,但是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同志错误的思想和指导,把红军带入了绝境。
关键时候,毛泽东等人在江西瑞金举行一次军事会议,决定进行撤退转移,建立新的根据地。
2018-大国崛起美国读书笔记-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大国崛起美国读书笔记篇一:大国崛起读后感——美国观《大国崛起》有感——美国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政治、军事、经济大国,在国际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美国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它短期内的崛起也是让世人惊讶的。
美利坚合众国创造了一个人类建国史的奇迹,在短短230年的时间从一个被英帝国奴役的殖民地到成为驾驭全世界的超级大国。
在这个崛起过程中,有三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事件,分别是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以及罗斯福新政。
独立战争被称为是美国人“捍卫理想”的杰作。
只有将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
美国人的反抗成功了,他们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同时,他们掌握了自己的经济命脉,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从此,经济飞速发展。
南北战争,是以工业资产阶级民主派为代表的北方与农奴制庄园主为代表的南方之间的斗争。
伴随着其高速发展的,是对黑奴惨无人道的剥削、对于印第安人几近疯狂的种族灭绝。
农夫之子林肯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解放了黑奴,统一了国家。
罗斯福新政,是指在1929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下罗斯福实行的新政。
他实行的新政以凯恩斯的理论为基础,美国的政府经济干预是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绝非如计划经济那样凌驾于市场之上的模式。
新政对加大政府公共建设财政投资以拉动经济的做法确实起了巨大的作用。
我认为,促成美国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大量的欧洲素质较高的人涌入美国,给美国带来了生机。
其次,美国直接搬用了欧洲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
再次,制定合理的政策,引导国家健康发展。
美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美国独立后,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美国领导人总是在困难面前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引导美国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体现了美国领导人超凡的智慧和超强的能力。
2022年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2篇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2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文库作者收集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八十多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义无反顾,怀着对中国这个国家的种种疑惑,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恶意曲解,被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根据地。
他探索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真实记录后汇成一本书,名为《红星照耀中国》。
在这一学期,我重读经典,虽早知其大概内容,但当我读时,内心却依旧澎湃不已,心情跌荡起伏,心绪久久难以平复。
整本书以第一人称视角,生动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种事件,他也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如朱德朱总司令、毛主席等。
它运用文学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岁月,鲜活地呈现于我们眼前。
他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太多的修饰词或美化的文笔,但正是这份朴实,让他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有鲜明的特点,会让人又难以忘却。
他也写道:中国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量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会照耀全中国,甚至全世界。
而距其写也这本书,已过八十六年了,正如书中所说,革命事业已照耀全中国,也照耀了世界。
回到现在,当我坐在明亮、没有炮火轰击的教室里,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或根本没想到过这美好的生活到底从何而来。
对比那些整天遭受炮火连天的国家和地区的孩子们,我们何其有幸——生在中国!《红星照耀中国》再次告诉我们:虽处于和平年代,也不要忘记这段历史,也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祖国的伟大复兴,勇敢向前,不惧风雨!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2最令我难忘的是红军过草地。
整整六天六夜,这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日子,在草地每停一分钟就多一分钟被沼泽吞没的危险。
气候变化无常,寒冷、饥饿、疾病、缺盐使红军战士四肢无力。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500字_作文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500字读完这本书后,感触至深,想写一点,以表达我的情感。
这本书的作者来自美国,这是很令人惊奇的一点,一个美国人,怀着自己的一颗好奇心,来到了当时西方世界一无所知的红色中国,并且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旅途及采访,他不惧危险,不顾瘟疫,只是为了探寻红色中国?我想,也许另有他因。
当时的国际形势万般复杂,西方的德意侵略了西班牙,并且有意实现对整个欧洲的战略扩张。
意大利在非洲进行殖民,东方的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朝鲜半岛,进军外蒙,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的东北、热河、冀北等地。
此时,国民党政府对北方不管不问,一意孤行剿灭共D,中国陷入巨大的黑暗中。
国民党有美国作后盾却惧怕日本,共D笼络民心,呼吁全民抗日,这是思想的根本差别。
工人,农民倾向于共D,地主豪绅倾向于国民党,这种阶级斗争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如今移交到了这两党手上。
由此开始长达数年之久的内战,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冲突。
这本书最好的一点在于,它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客观的看待国共冲突,这么多年来,除了少数几部影视剧,我们只能看到各种对于国民党,对于东北军的贬低,各种无止尽的夸大,不止内战,更有抗日。
对于一方的完全忽视和贬低,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对当时的中国,民众,对两党只是一知半解,但是我们需要客观的面对历史。
不是所有的国民党都视人命如草芥,不是所有的群众都是热心肠,也不是所有的共D都洁身自好。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由千千万万人的献血浇铸而成,是四万万同胞奋起反击的结果。
今日之中国,来之不易!文|筱原玄晖试评:玄晖这篇读后感的亮点在于秉持理性客观的立场,对历史事件辩证认识。
从国共两党对待人民的不同立场和态度入手,一定程度触及了两党的阶级实质。
另外,对国际形势与基本国情的交待有力地证明了共D的流血牺牲对世界人民的和平幸福所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
《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马歇尔使华秘密报告》读书笔记模板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马歇尔
内战
满洲
马歇尔
事件
美国
国民大会
内战
叙述
报告 军事
谈判
报告
中国
将军
小组
周恩来
调处
会议
内容摘要
《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马歇尔使华秘密报告》是马歇尔使华期间向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书,按照报告书的时 间先后排序。马歇尔的报告,对使华期间的工作作了完整的叙述,对每一次会谈、会谈者的对话、国共双方的建 议和反建议、每一事件的经过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马歇尔使华秘密报告》虽然只是 对事件的演变和进程作了“客观”的叙述,但不少地方仍能流露出当时美国的真实意图,对研究内战时期的国共 内战与中美关系颇具参考价值。
他们撤离有关
的各种因素
三十二对华军事援助 计划和这种援助的中
止
三十三国民大会和新 宪法;杜鲁门总统的
美国对华政策声明
三十四我的使命和美 国参与军调部工作的 结束
中国对美国的态度
精彩摘录
这是《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马歇尔使华秘密报告》的读书笔记模
绪言 译者说明
一我使华的基本原则
二到达中国;初步商 谈
三政治协商会议 四三人小组
五停战令
六达成关于停战令协 定的会谈
1
七军事调处执 行部
八政治协商会 2
议通过的各项 决议
3
九关于政协决 议的争议
4
十恢复交通
5
读书笔记《放飞美国》

我在读一本书《放飞美国》——一个中国男孩和七个美国老师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学员们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我读矿矿著的《放飞美国》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关于作者黄矿岩,16岁,没有也没取英文名,一个在美国辛辛那提市默乐高中就读二年级的阳光男孩。
五岁随父母到美国留学,就读过美国的幼儿园、学前学校、初小、高小、初中、高中等六所学校。
四年级开始进入各种天赋学习班。
1999年秋季因入学考试成绩优异,获得私立高中奖学金。
从来不是老师的宠物,调皮但不捣蛋,勤思但绝不当“书虫”,成绩不错,五年,自学了多种点电脑语言。
喜欢看成龙、李小龙的武功片和金庸的小说。
喜欢踢足球、打网球、爱听音乐还能画一手好画……爱好广泛。
成书的背景矿矿的父亲黄全愈先生,在《素质教育在美国》的后记中提到:“矿矿听说我要出书,噼里啪啦打了10页的稿子,后来考虑种种原因,我没有收到书里……”许多得多者要求读者篇稿子。
在2006年一次南宁讲学中,与接力出版社的李元君社长不谋而合,出一本由矿矿自己写的,有关美国校园生活的书籍。
在征得儿子的同意之后,由矿矿用英文写作,由他的父亲和母亲翻译成中文,中、英文同时出版,我所读的这本书就是他的中文版本。
内容精要一个16岁的男孩,从五岁开始在美国经历了6所学校(有公立学校、有私立学校)用11年的时间来体验学校的生活,经历了许多的老师,本书主要讲述其中的七位老师在矿矿的眼里是怎样的,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评价他们。
矿矿认为在美国要成为一名伟大教师的秘诀是要让你的学生感到学有所值,判断一个教师的优劣,除了看他怎样教书外,还要看他教书的内在动力或者说动机是什么,为此在对老师们的观察中,矿矿认为老师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以谋生为目的老师,教书是以赚钱谋生以养家糊口的职业,并且这样的教师占大多数。
虽然在美国这种动机并没有什么错,但是这种动力教书不可能带来太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有的只是外在的压力,而没有内在的动力。
第二种是以“自傲”为动力的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与中国读书笔记
本书不同于其他史学专著的严肃风格,,作者用清新、生动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历史演变、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及中美关系的过去和现状,让我从中也学习、了解到了许多。
正如心理学上所说“不了解就会产生偏见与歧视“。
那么彼此之间更多的了解才会让彼此更好的相处。
近年来,中美关系一直都是中国外交上较为关心的话题,中美之间有着合作,也有着分歧与冲突,但我们明白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彼此之间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互利共赢才能维护世界局势稳定,为各国人民提供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在本书中,作者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全面的为我们讲述了中国的历史及其发展情况。
我们对于中国历史了解大多仅来自于中学及现在大学里一些相关课程与书本上来的。
关于中国与外国的了解本身也是片面的。
都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不得不说就算在思想自由的今天,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或多或少对于当年的历史还是会有所隐藏的。
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本身也会对自己祖先的过往,对本民族的历史有着美化的倾向。
而本书中,费正清教授则以一位美国人,一位较为客观的身份来为我们讲述他眼中的中国历史及中国发展是怎样的。
该书一开始就从中国的景观入手,分析中国这样的地形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思想产生的影响。
作者把中国南北对比描述得一清二楚,更是把中国的农业与美国相比较,阐明了中国南北方分别克服盐碱与缺肥养活了如此庞大的一群人民的不易。
中国自然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精耕细作,而它对人的意义可以从依赖水稻的经济生活和思想方面看得最为明显。
美国某经济学家曾认为,水稻田的插秧是世界上体力的最大花费,强劲的体力多于良田。
中国农民他们缺少土地和资本去进行机械化的或者大规模方式的耕作,这就直接性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在思想方面,自然经济的自然惯性使得人们树立起自身关于人的价值的标准。
中国人注重劳动,劳动光荣是中国人几千年坚定的价值取向。
费正清先生认为中国人注重劳动,所以直接导致把节省劳力的创造发明视为异端,而这一点从清代末期中国人民反对铁路可以看出来。
但是关于这一点我却不怎么赞同,中国人民热爱劳动这是我们的优良美德,我认为爱劳动和创造节省劳动的方法之间并不冲突。
不过费正清教授对于中国的分析确实是很深刻,很透彻的。
同时由于是以西方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必然也存在着与我们传统观点不同的地方,比如费正清教授在文中提出的“士绅阶级”。
费正清在研究中国古代史时,特别注意到了士绅阶级对于中国的影响。
按照我的理解,费正清所谓的“士绅阶级”,指的就是一个地方有钱有势同时又有着相应的文化知识的一部分人,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大地主阶级“。
在费正清教授看来,这一阶级由于在地方上拥有大量钱财从而控制了当地的经济,而由于这些士绅在当地有着一定的权威与地位,所以在当地掌握了一定的政治势力,同时又由于这些乡绅有着一定的文化知识,因此主导了当地的文化。
因此按照费正清教授的观点,士绅阶级,或者叫大地主阶级由于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占据统治地位,所以他们才是推动古代中国或者叫农业中国发展进步的主导力量。
这与我们从小接受的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阶级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力军,而将士绅阶级,或者说大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和推翻的对象的历史观显然是大相径庭的。
所以可见中西方的观点还是存在着不同,而且从这里或许可以看出,西方人倾向认为是英雄创造历史,我们可以把这种历史观称作“精英史观”,而中国人则倾向认为是人民创造历史,我们可以把这种历史观称作“群众史观”。
这是我在书中读到的最大的不同。
总而言之,《美国与中国》整本书以较为客观而全面的态度为我们分析了中国历史及其发展、中美关系及其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我对本国有了更多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更多的了解到了中美之间的关系。
或许在以前,由于认识的片面性,对于中国美之间有着许多的不解甚至是误解,但是现在我更多的明白其实和平是每个国家及其人民所追求与渴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