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软基处理沉降观测测量方案

合集下载

软土地基工程监测方案

软土地基工程监测方案

软土地基工程监测方案1.背景软土地基工程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工程类型,软土地基通常指土体较松软,水分较多,容易变形,抗剪强度较低的地基。

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工程施工时,由于软土地基的特性,土体的变形和不稳定性容易对工程结构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软土地基工程监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地基的变形、渗流和承载特性,以便及时对地基进行处理或调整,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工程风险。

2.监测内容软土地基工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地基变形监测:监测地基的沉降、收缩、膨胀等变形情况,一般通过设置沉降点、伸缩测点等监测点位,采用挠度仪、水准仪、测斜仪等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b. 地基渗流监测:监测地基内的水文情况,包括地下水位、渗流速度、地基渗透性等情况,一般通过设置水位计、渗流计等监测设备进行监测。

c. 地基承载力监测:监测地基的承载特性,包括土体的承载力、抗剪强度、变形模量等情况,一般通过设置静载试验点、动力观测点等监测点位,采用静载试验、动力观测等方法进行监测。

3.监测方法软土地基工程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监测方法和现代监测技术两种。

a.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监测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测斜仪监测、孔隙水位监测、土压力监测等方法,主要通过人工测量和记录的方式进行监测,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监测频率低,数据量少,无法实现实时监测,只能作为现代监测技术的辅助手段使用。

b. 现代监测技术:现代监测技术包括全站仪监测、GPS监测、遥感监测、卫星监测等方法,主要通过高精度、自动化的监测设备进行监测,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监控,监测数据量大,监测精度高,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地基的变形、渗流和承载特性,是软土地基工程监测的主要手段。

4.监测方案软土地基工程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点位确定、监测设备选择、监测频率确定、监测数据处理等内容。

a. 监测点位确定:监测点位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地基的特性和工程的需求,在监测点位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地基变形、地基渗流和地基承载特性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监测点位布局。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2.建筑物倾斜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20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20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K84+680-K84+900软基地段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合同段K84+680-K84+900软基地段,软基采用CFG桩处理。

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要求,软基段路基填筑施工时必须控制填土速率,使路堤的沉降速率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以免造成土体破坏。

二、观测依据本工程观测内容主要参考规范如下:1、《百靖高速第20合同段施工图纸》;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三、观测流程四、观测目的、内容、仪器及方法1、观测项目、仪具、目的软地地基路段路堤的施工必须注意观测填筑或以后的地基变形动态,对路堤施工进行动态观测,其观测项目、仪具、目的如下表:2、观测方法(1)、建立专业观测小组,小组由具备有丰富施工经验、观测经验及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人员设置如下:(2)、沉降观测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或专用测试无件观测为主,以现场目测为辅。

(3)、除及时收集、整理各项观测资料外,还对这些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预测基坑及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出工序施工的调整意见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保证整个工程安全、可靠的推进。

3、观测仪器及观测方法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中的有关规定,选择观测仪器及施测方法。

(1)、路基的沉降采用精密水准仪施测;(2)、边桩的水平位移全站仪进行观测;观测仪器设备清单如下表五、现场施工观测作业计划流程六、测点埋设方法与要求各观测点的标示、标志应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规定采用。

(1)位移观测边桩位移观测边桩应根据需要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同一观测断面的边桩应埋在同一横断面上。

边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标号为C25,长度不小于1.5m,断面采用正方形,边长为15cm,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测头。

边桩的埋置深度以地表以下约为1.2m,桩顶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大于0.1m。

地基沉降观测方案

地基沉降观测方案

地基沉降观测方案1.引言地基沉降是指地面或建筑物基础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下沉的现象。

地基沉降会导致建筑物的不稳定和损坏,因此对地基沉降进行准确的观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地基沉降观测方案,包括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数据处理等内容。

该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科学、可靠的地基沉降观测方法,为工程施工和监测提供参考。

2.观测方法2.1 定点观测法定点观测法是地基沉降观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在地面上选择一定数量的观测点,利用高程测量仪器对这些观测点进行定期观测,以确定地基沉降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 1. 选择观测点:在地基附近选择一定数量的稳定点作为观测点,这些点应具备稳定性和代表性。

2. 安装观测仪器:在每个观测点上安装高程测量仪器,确保仪器的稳定和准确。

3. 定期观测:按照一定的观测周期,对每个观测点进行高程测量,并记录观测数据。

4.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得出地基沉降的数值和趋势。

2.2 连续监测法连续监测法是一种较为先进和精确的地基沉降观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地面上布设连续监测仪器,实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 1. 安装监测设备:在地基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沉降监测设备,包括倾斜仪、激光测距仪等。

2. 数据采集: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地基的沉降数据,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存储和分析。

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中心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计算得出地基沉降的数值和趋势。

4. 报警机制:如果发现地基沉降超过预设的阈值,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仪器设备地基沉降观测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仪器设备来进行测量和监测。

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 - 高程测量仪器:用于对地面的高程进行测量,以确定地基沉降的情况。

- 倾斜仪:可以实时监测地基的倾斜情况,进而推测地基的沉降状况。

- 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地基的沉降量,具有快速、精确的特点。

4.数据处理地基沉降观测得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地基沉降情况。

新~~软基处理沉降观测测量方案

新~~软基处理沉降观测测量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 2 -二、编制依据............................................................................. - 3 -三、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原则............................................. - 3 -四、路基沉降观测内容 .............................................................. - 4 -(一)路基沉降总体要求......................................................................................... - 4 -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 - 4 -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 - 4 -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 6 -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 7 -5、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 - 8 -(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 10 -1、路基沉降控制标准 ................................................................... - 10 -2、一般规定 ................................................................................. - 10 -3、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 11 -4、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 11 -5、监测断面布置形式 ................................................................... - 14 -6、断面观测的基本要求................................................................ - 16 -7、执行标准 ................................................................................. - 18 -8、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 - 19 -9、观测频率 ................................................................................. - 20 -10、统计、汇总............................................................................ - 21 -11、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 - 21 -12、测点保护 ............................................................................... - 22 -五、监测数据分析................................................................ - 22 -一、工程概况东海岛铁路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地跨遂溪县和麻章、东海岛两区。

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路基作为一种土工结构物,最突出的问题是稳定和沉降,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间的重点变形动态,确保线路开通达到预期的速度目标值、满足运营平顺度和舒适度的要求,施工期必须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一方面保证路堤在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的允许范围内。

1、路堤填筑容易出现的问题1.1、因地基抗剪强度不够引起路堤侧向整体滑动,边坡外侧土体隆起。

1.2、构造物与路堤衔接处产生差异沉降。

2、沉降观测目的2.1、控制填土速率。

2.2、确定基床表层施工时间。

2.3、实测路基沉降,为预测工后沉降提供依据。

3、路基观测项目路基观测项目主要是地基土体变形,包括垂直与水平变形,其观测项目具体见表1。

表1 路基沉降观测项目表4、地基变形监测实施原则4.1、路基工后沉降控制要求区间正线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按设计速度200km/h控制:一般地段150mm;路桥过渡段80mm;沉降速率40mm/年。

联络线:一般地段200mm;路桥过渡段100mm;沉降速率50mm/年。

主要站线(到发线等)200mm;次要站线(牵出线等)300mm。

软土路堤在填筑过程中,必须控制填土速率。

区间正线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1.0cm/d,坡脚水平位移速率≤0.5cm/d。

4.2、监测断面设置原则4.2.1、测点的设置位置不仅要根据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4.2.2、观测点需设置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4.2.3、路基面沉降观测:在路基面中心及左右两侧路肩处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纵向间距不大于100m,并保证每工点至少有一个观测断面。

地表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断面设置原则上断面间距不大于200m,根据工点长度、工程地质条件,监测断面数量应加以调整,且每个工点不小于2个观测断面,桥路过渡段起始位置各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1.方案设计:在进行地基沉降观测前,需要制定观测方案。

方案设计应包括选择观测点位、选取适当的观测仪器和仪表、制定观测时间表、确定观测参数等。

2.观测点位选择:观测点位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土层特征、地基结构等因素。

通常在高速公路的边坡、桥梁、加油站等地点设置观测点,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观测点的数量和分布。

3.观测仪器和仪表选择:根据需要观测的参数和要求,选择适当的仪器和仪表。

常用的观测仪器包括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测斜仪、水准仪、应变计等。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仪器的测量范围、灵敏度和测量精度等参数。

4.观测方法选择:根据地基沉降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包括静力观测法、动力观测法、GNSS监测法等。

其中,静力观测法是最常用的观测方法之一,通过在地基上设置沉降点,并定期测量沉降点的变化来评估地基的沉降情况。

5.观测参数确定:确定需要观测的参数,如沉降量、沉降速率、沉降曲线等。

观测参数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观测目的来确定。

同时,还需要确定观测的时间间隔和观测的持续时间。

6.观测实施:根据制定的观测方案,进行实地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要保证观测仪器和仪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数据应按照规定格式进行记录和保存,以备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7.数据分析和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得到相应的沉降量、沉降速率等参数。

同时,还可以绘制沉降曲线和变形示意图等图表,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8.结果评估:根据观测结果,评估地基沉降对高速公路的影响和安全性。

如果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或过大的沉降量,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总结:以上是一种常见的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

在实际观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因此,在进行观测前需充分了解地质情况和土层特性,并在实施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观测原则和操作规程。

测量及沉降观测方案

测量及沉降观测方案

测量及沉降观测方案1、设备准备:充分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保证测量工作顺利进行。

检校仪器、检定钢尺、对所有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和钢尺应根据计量法的要求,定期送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2、技术准备:测量员要熟悉工程现场情况和定位条件、主要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和轴线尺寸相对关系,建筑物标高以及设计对测量的精度要求等。

熟悉工程所在位置、周围环境及原有建筑物的关系:GPRS点的坐标、标高,建筑物的朝向,定位依据及建筑物主要轴线的间距及夹角;首层室内±0.000的绝对标高,室外地坪的竖向布置(标高、坡度)和绿化及道路,地上、地下管线的安排等,要特别注意的是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及建筑物主要轴线的布局。

要对图上全部尺寸进行核对,当各图纸核对无误后,对于总平面图要以轴线为准,核对基础、非标准层、标准层的有关尺寸,标高是否相对应。

校核GPRS点的坐标及标高:为保证整个场地定位和标高的准确性,对甲方提供的定位依据点均应进行严格的校核,以取得正确的定位依据。

核算设计图上定位点的坐标与其边长、夹角是否对应。

实地校测定位点,要求高精度。

但常因种种原因点位稍有移位,为了校核点位和防止误用移动的点位,应会同甲方一起对点与点距离及夹角进行实地校测,当发现错误或误差超限时,请甲方妥善处理。

用水准仪实地校测甲方所给水准点间的高差,发现问题请甲方处理。

桩的保护:所有的控制桩均用砼墩加固及维护栏保护,并每月进行一次全面复核。

如有变动,立即采取措施恢复。

3、基础放线验线:建筑物基础放线的基本步骤:根据基坑边上的建筑物控制桩(即轴线引桩,但要经场地控制校核后方可使用)用经纬仪仔细向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四大角和主要轴线,经闭合校核后,再详细放出细部轴线。

土方开挖深度不一样,基础底标高也就不一致,为了控制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时的标高,在基础土方开挖时,将标高引测至基坑四周。

在人工清土及基础施工时可将水准仪架在基坑内进行测量。

根据基础图以各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要的边界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工程概况 ..................................................................................... - 2 -二、编制依据 ..................................................................................... - 2 -三、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原则 .................................................. - 3 -四、路基沉降观测内容...................................................................... - 3 -(一)路基沉降总体要求...................................................................................................- 3 -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 3 -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 3 -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 5 -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 6 -5、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 .......................................................................- 7 -(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9 -1、路基沉降控制标准 ...............................................................................- 9 -2、一般规定 ...............................................................................................- 9 -3、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 - 10 -4、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 - 10 -5、监测断面布置形式 ............................................................................ - 13 -6、断面观测的基本要求 ........................................................................ - 15 -7、执行标准 ............................................................................................ - 16 -8、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 - 18 -9、观测频率 ............................................................................................ - 18 -10、统计、汇总 ...................................................................................... - 19 -11、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 - 19 -12、测点保护 ...........................................................................................- 20 -五、监测数据分析 ....................................................................... - 20 -一、工程概况东海岛铁路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地跨遂溪县和麻章、东海岛两区。

黄略~湛江西段为东海岛铁路一标段范围,线路从新建茂湛线黄略站引出,经黄略镇北侧,向西跨黎湛铁路、国道G325、雷州青年运河,折向南西穿坭洋村、水粉仔村,向南跨渝湛高速公路连接线,过新赤水村东侧及南畔村东侧,跨合流水库、省道S374,穿上塘村,跨柳坑河,止于既有湛江西站北东侧,线路长度为17.55km。

工程所在地为洪冲积平原地貌及海积平原地貌,地形略有起伏,地面标高一般3.0~10.0m,相对最大高差约7.0m,主要为林地、耕地、虾池、鱼塘或房屋。

本地区处热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3.3℃,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2.8℃,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降雨量1735mm,年最大降雨量1735mm,年平均降水日数118天,年平均蒸发量1715.5m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二、编制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三、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原则对于软(松)土路基处理长度小于200m时,在软(松)土较厚段落设置2个观测断面;软(松)土长度大于200m时在软(松)土较厚段落设置3—5个观测断面。

观测断面间距不小于50m。

四、路基沉降观测内容(一)路基沉降总体要求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监测范围为东海岛铁路I标所有软土处理地段,含车站。

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段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1)垂直位移监测网(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a、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载。

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b、工作点。

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

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c、沉降变形点。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

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

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按施工期4年考虑。

2)水平位移监测网(1)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2)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水平位移监测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

其布设按下列要求:a、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b、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

c、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

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a、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b、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c、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