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与礼仪课

合集下载

西方文化礼仪简介

西方文化礼仪简介

西方文化礼仪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礼仪了解西方与中国文化礼仪上的差异中西方不同的饮食观念西方饮食文化,餐桌上的礼仪2、能力目标:掌握西方文化的基本礼仪掌握中西方的饮食文化能用西餐餐具正确地食用西餐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庄重,优雅的行为举止,提升个人素质,塑造良好的形象。

[授课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教学重点]1、了解西方文化礼仪2、对比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礼仪3、在各种不同场合与西方人交往时应注意的事项4、西餐餐桌礼仪,及餐具如何使用[教学难点]将中西文化进行细节上的对比[讲授内容]西方文化礼仪简介一、西方文化礼仪之“称谓礼仪”:首先西方人的姓名排列跟我们就刚好相反,前面是名后面是姓氏。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士称“Mr.”,对女士则应视其结婚与否进行称呼,未婚的称“Miss”,已婚的则应称“Mrs.”。

相比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

通常只招呼一声“Hello”,哪怕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以示亲热。

但在正式场合下,人们就要讲究礼节了。

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

二、西方文化礼仪之“介绍礼仪”:在国际交往场合,如想结识朋友,一般应有第三者介绍。

如当时不具备这种条件而你又确实想认识某人,你可走到他面前做自我介绍,但介绍完后不可先伸手,也不可问对方的名字。

对方若不做自我介绍,你可道声谢离开,这在西方并不算失礼。

用句型“This is ××× and this is xxx….”介绍俩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同性之间,介绍完毕后应先伸手相握,可以说“很高兴认识你(Nice to meet you)”。

不要说“久仰”或“希望以后常联系”之类的话。

有些国家会将“联系”理解为有要相求于他。

(三)、西方文化礼仪之“交谈礼仪”:与人交谈,莫问私事。

2、礼仪与西方礼仪概述

2、礼仪与西方礼仪概述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说明:1.教案首页中各栏目内上下尺寸可自行调整。

2.教案首页后续页用河南科技大学教案专用纸书写,或使用A4纸打印。

课程名称西方文化与礼仪 计划学时 3 授课章节第二章 礼仪与西方礼仪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西方文化与礼仪的的概述部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礼仪的涵义、特征和意义;了解现代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了解现代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基本内容:1、礼仪的涵义、特征和意义2、现代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3、现代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4、多媒体播放《司密斯来到了华盛顿》教学重点和难点:礼仪的涵义、特征和意义;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现代西方礼仪的基本原则。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本章采用讲课、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法。

作业与思考题:1、论述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

2、论述礼仪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西方礼仪概述一、礼仪概述(一)礼仪的概念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类的社会性。

人类的活动不但受着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着社会规律以及由社会规律决定的各种社会规范的影响和制约。

在这些社会规范中,除了道德规范和规律规范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就是礼仪规范。

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从一个人对它的适应和掌握的程度,可以看出他的文明与教养的程度。

因此,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礼仪这门学科,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结构。

为了正确理解和把握一系列礼仪规范,有必要先阐明礼仪的本质。

本质是一种规定,礼仪的本质规定,可以通过礼仪本身揭示出来。

本节主要介绍礼仪的涵义、特性和礼仪的基本内容。

1 、礼仪的涵义在欧洲,“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etiq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

作为法庭,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为了展示司法活动的威严性,保证审判活动能够合法有序地进行,总是既安排得庄严肃穆,又要求所有进入法庭的人员必须十分严格地遵守法庭纪律。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PPT课件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PPT课件

西方
多是祝贺合作成功,但 并不在乎是否再合作, 拥抱表示祝贺。
二、餐饮礼仪
所谓“民以食为天”,每个人一天至少吃三 顿饭,吃饭时的礼仪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 文化和特色,更能体现一个名族文化的深度。
菜品要求
中方
西方
在餐饮方面,中国比较 注重色、香、味、形、 意俱全,注重好看好吃,
科学的饮食观念,讲究 营养的搭配与吸收,多 是为了生存和健康,并
甚至超过了对营养的要 不是太讲究色、香、味、
求。
形、意这些。
宴请礼仪
中方
中国自古至今大多讲究 以左为尊,座位安排比 较讲究;吃饭时在动作 上没有什么讲究,喜欢 饮酒。
西方
西方则以右为尊,男女 间隔而坐,男士应该为 自己旁边的女士拉开椅 子表示尊重;吃饭时必 须坐正表示礼貌,饭桌 上不提倡大肆饮酒。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语言、 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意见、情感、信 息的过程。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 雅的风度这些都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
招呼方式
中方 在日常生活中打招 呼时习惯用“去哪儿 啊”、“吃饭了吗” 等,体现人与人之间 的亲近。
西方
一般只说一声“Hello” 或按时间说“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而英国人则喜 欢说“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s fine today,isn’t it?”
西方
生活中西方人则喜爱穿 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
中西方文化差异图解
❖ Opinion/意见

❖ Way of Life/生活方式
❖ Punctuality/准时
❖ Anger/对待愤怒

西方文化与礼仪

西方文化与礼仪

1、西方文化中的西方,从地域上讲,主要是指欧洲,自18世纪以来开始包括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从内容上讲,其源头主要是由希腊的理性和艺术、希伯来的宗教和罗马的法律组成;其流则是由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现代哲学思潮、现代主义、后现代……共同汇合而成的。

而这一切构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和流。

2、长期以来,在一般的观念中,古希腊和古罗马被视为是西方文明之源。

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是19世纪以来流行的欧洲文化中心论所造成的一种偏见。

西方文明与其说是源于希腊的克里特岛,不如说是源于古代近东地区,特别是两河流域。

3、肥沃的新月地区在上古时期就孕育出了一连串的灿烂文明,其中尤以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最为著名。

作为人类文明的曙光,他们的出现对人类文明,特别是西方文化进程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4、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史书通常根据希腊人的称呼冠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区域。

其历史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域,北到巴格达,南至以巴比伦城命名的巴比伦尼亚。

广义的两河流域则包括今天的叙利亚、伊朗的部分地区和整个伊拉克。

5、两河流域文明从萌芽发展到辉煌,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苏美尔人作为最早创造出城市文明的人,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文明的开创者。

6、苏美尔最有创见的国王是在乌尔第一王朝当政的吉尔伽美什,他因其不凡的生平和业绩成为《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主人公和不朽的英雄。

7、阿卡德人国王乌尔纳木颁布了《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8、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个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而永垂青史。

9、巴比伦之囚:新巴比伦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期间进入全盛时期,公元前586年灭亡了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大王国,将犹大王和数万名上层犹太人掳至巴比伦,制造出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历史事件。

西方礼仪文化结课论文

西方礼仪文化结课论文

西⽅礼仪⽂化结课论⽂西⽅礼仪学后感受北京电⼦科技职业学院·⽣物技术及应⽤·12⽣物(1)班·名字关键词:西⽅礼仪⽂化感受⼼得摘要本⽂通过对⽐分析的⽅法,通过⽐较中西⽅之间的交际礼仪、餐桌礼仪和服饰礼仪三个⽅⾯的具体礼仪的不同表现,得出了礼仪差异。

从⽽减少因礼仪差异⽽导致的中西之间交流受阻的情况。

前⾔:选择选修课时,我本着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武装头脑,启迪智慧,提升⾃⼰的⽂学修养的原则选择了西⽅礼仪这门选修课。

我曾学过像iso9000、数学建模等许多能增加我们的课外知识和丰富我们的⽣活常识的选修课,但是我感觉西⽅礼仪对我的影响最⼤。

⼈⽆礼则不⽴,事⽆礼则不成,国⽆礼则不宁。

⼀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

⽽⼀个礼仪标准不太统⼀甚⾄互相⽭盾的社会,往往是⼀个不和谐的社会。

礼仪,是整个社会⽂明的基础,是社会⽂明最直接最全⾯的表现⽅式。

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

在上完西⽅礼仪这门选修课后我们的确学到了很多,了解到了中西⽂化的不同,其中包括交际、饮⾷、服饰、婚礼等。

⼀、交际语⾔的差异⽇常打招呼,中国⼈⼤多使⽤“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与⼈之间的⼀种亲切感。

可对西⽅⼈来说,这种打招呼的⽅式会令对⽅感到突然、尴尬,甚⾄不快,因为西⽅⼈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种“盘问”,感到对⽅在询问他们的私⽣活。

在西⽅,⽇常打招呼他们只说⼀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英国⼈见⾯会说:“今天天⽓不错啊!”称谓⽅⾯,在汉语⾥,⼀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直呼其名”⽐在汉语⾥的范围要⼴得多。

在西⽅,常⽤“先⽣”和“夫⼈”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对⼗⼏或⼆⼗⼏岁的⼥⼦可称呼“⼩姐”,结婚了的⼥性可称“⼥⼠”或“夫⼈”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西方文化餐桌礼仪

西方文化餐桌礼仪

西方文化餐桌礼仪
1、座位安排:女士优先。

在排定西餐座次时,主位请女主人就座,而男主人位居第二位。

以右为尊。

在排定座次时,以右为尊。

面门为上。

面对正门者为上座,背对正门者为下座。

2、入坐原则:一般是客人先入坐,长者较年轻者先入坐,已婚较未婚先入坐,陌生人较熟识客人或家人先入坐。

3、刀叉使用方法:拿刀叉的手是固定的,右手拿刀,左手拿叉。

4、喝汤礼仪:西式料理用餐时,不能发出声音为一大原则。

如果在喝汤时发出声音就是违反礼仪。

食用装在有双耳的汤杯中时,为了测试汤的冷热程度,可以使用附带的小汤匙先试一口。

使用后的小汤匙可以放在靠近身体这一边的底盘上;不可置于汤杯中。

试过汤的温度后,可以用双手拿着汤杯耳,把汤杯端到口边直接饮用。

至于汤中的食物则可以用汤匙来舀食。

5、食用面包的礼仪:放置面包的位置一定是置于主菜的左侧。

如果一开始就有面包,要知道在餐具左侧的面包是属于你的。

涂抹奶油时,要使用个人的奶油刀,如果没有附上奶油刀,则可使用料理用刀。

《各国文化与礼仪》课程教案

《各国文化与礼仪》课程教案

《各国文化与礼仪》课程教案(Culture and Etiquette of Foreign Countries)制定单位: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学院制定人:王世群审核人:洪涛编写时间:2011年7月15日一、课程信息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为54,开设一个学期,适用于本科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

二、教学设计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涉外工作和日常生活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礼仪知识,熟悉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实践演习规范自己举止行为,使之合乎现代礼仪的要求,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教学方式:1. 课堂讲授:民俗部分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2.文献阅读:各国概况部分可安排两次读书报告会,敦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具体书目的选择请参考每章参考资料部分列出的书目。

3.讨论课:安排2-3次讨论课,在讨论前两周布置题目、推荐参考文献,学生根据题目搜集资料、阅读文献。

要求学生积极发言,根据学生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

4. 现代礼仪部分要求讲课堂讲授和模拟演习结合起来,重在实践演习。

(二)评估方式:1.表现评定:是本课程主要的评估方式。

由教师观察记录学生的课堂发言或师生互动情况,记入本课程期末总成绩,以此增强和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作品评定:适用于文献阅读和模拟演习,以文档或拍摄等方式有目的地收集学生作品,协助确定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礼仪与民俗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者的关系。

2.掌握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

3.服饰、饮食、居住、信仰、人生礼仪、岁时节日等民俗的基本内容。

4.熟练掌握现代礼仪的规范。

5.熟悉东南亚国家、日、韩、美、英、法、德等国家的民俗和历史文化。

教学难点:1.礼仪与民俗的关系。

2.如何做到入乡随俗、热情有度、不必过谦。

3.中外民俗的主要差异。

4.实践训练,内化礼仪知识。

5.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各国的文化习俗差异。

三、教学进度表周别授课次数授课章节与内容摘要教学时数备注1 1 导言1、课程的性质2、礼仪的界定、来源及功能3、礼仪与民俗的关系22 2 第一章涉外通则第二章民俗文化第一节服饰民俗43 1第二节饮食民俗 2 4 2第三节人生礼仪第四节居住民俗45 1第五节信仰民俗2 6 2第六节岁时节日第七节身势语4 7 1第三章现代礼仪第一节服饰礼仪28 2 第二节仪表礼仪 49 1第三节握手礼仪第四节西餐礼仪2102 第五节介绍礼仪第六节节庆礼仪第七节礼品礼仪第八节名片礼仪411 1第九节电话礼仪第十节座次礼仪212 2 第十一节宴会礼仪第十二节酒水礼仪第十三节谈话礼仪第十四节求职礼仪413 1第十五节娱乐礼仪第十六节自助餐礼仪2142 第四章各国概况第一节东南亚国家第二节日本415 1 第三节韩国2162第四节德国第五节法国417 1第六节英国218 2第七节美国第八节阿拉伯国家4四、考核方式及比例本课程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

西方文化与礼仪课件(PPT 25页)

西方文化与礼仪课件(PPT 25页)

卫生方面
• 卫生的习惯 美国人养成了一种喜爱卫生的习惯。有一句俗话 说,在美国的街道上走一个星期,皮鞋不用擦。 你一出门,不用带卫生用品和水,到处都可以见 到卫生设施,如厕很方便,用水很方便。你去到 学校,感到口渴,水龙头的水就可以喝;你去到 饭店用餐,有很好的纸手巾、纸袋子。用完餐后, 顾客会自觉把吃剩的东西拿走。而且吃饭时大口 大口地吃,尽量不发出响声,以免影响别人。房 间里一般都铺上地毯,有抽风设备、空调设备, 房屋内外装点得非常好看,周围环境整洁美观。 没有人乱扔垃圾、乱吐痰。
• 给天上的儿子和地上的儿子放假一天。基督徒敬 拜圣父,也敬拜圣子,符合基督的就有父又有子 的教训。。
• 我们认为父的名,叫耶和华。子的名叫耶稣。 父与子是两位,是一家神,不是一位神。神已经 安排了双休日,我们还有理由再争吗?安息圣日 和主日的弟兄姐妹团结起来,要争就和“三位一 体”争。
• 西方人既然不承认安息圣日,心里没有“第七 日”,就是忘恩。要“牛”,星期六就不休息!
双休日的来历
• 什么叫双休日?星期六和星期日这两天放假休息叫双休日。 双休日全世界都在实行,没有实行的都在力争都以双休日 为荣耀。以双休日为对劳苦大众的安慰和爱。
• 双休日不是现在的人可以命定的,上帝(天的别名)早 在3500年前,就让先知把双休日写上,用法律的形式加以 肯定,明白无误的指出七日之内只作五日工,两天休息。
饮食方面
• 美国人很注重早餐,他们的一天从一杯香浓的咖 啡开始,主食是各种水果汁和糖油煎饼夹火腿开 始,或者是椒盐小面包、火腿蛋卷。除了咖啡, 他们还会搭配牛奶、酸奶、果酱等。中、晚餐则 是以蔬菜色拉、烤鸡、烧花菜、红汁鸡块、煎猪 排、罐焖肉等为主。火鸡、牛肉、鹅等肉类食品 都是美国人的最爱。他们不大吃油腻的食物,也 不喜欢肥肉,口味以清淡、微辣、稍甜为主。平 日里的饮料,很少见他们会和茶,美国人喜欢将 威士忌和白兰地充当饮料,或者只是简单的矿泉 水。惰的时候,哈哈,都想得到充足的一小时睡 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化与礼仪课——丹麦篇讲义
导引: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和美人鱼
一.丹麦的地理位置及气候:
1.地理位置:
丹麦在地理上被称为“西北欧桥梁”,位于北欧波罗的海和北欧之间的欧洲北部日德兰半岛上及附近岛屿,面积4.308万平方公里,可算是北欧最小的王国。

南部就是德国,北部濒临大西洋北海和波罗的
海。

瑞典和挪威分别位于丹麦以北及西北方向,与丹麦隔海相望。

2.气候:
丹麦的纬度虽高,但属于海洋性气候,又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因此气候比较温和。

5月至8月阳光充足, 适合旅游; 12月至次年1月,白昼短促,且多阴天位居北纬54度以北,属寒冷地带,比较上气候算是温暖的。

3.丹麦的国旗和国徽:
丹麦国旗又称为“丹尼布洛”(丹麦语:Dannebrog),意思为“丹麦人的旗”或“红色
的旗”。

丹麦国旗历史久远,是世界上第一面“国旗”,也对其他很多国家,特别是北欧国家的国旗计起了重大影响。

丹麦国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

盾徽顶部华丽威严的王冠象征丹麦王国的国
王。

丹麦国歌:丹麦没有明文规定的国歌,起着国歌作用的爱国歌曲有两首。

一首是
1779年由约翰内斯作词,罗艾尔特作曲的《克里斯钦挺立在桅杆旁》。

另一首是1819年前后由汉斯作曲的《有一处好地方》。

这两首歌曲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抒发了丹麦人民的爱国情感。

二.丹麦王室:
丹麦王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

当今的丹麦君主玛格丽特二世女王的祖先可以追本溯源到公元940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现在丹麦的国际领袖是玛格丽特二世(女王),首相拉尔斯·拉斯穆森。

多年来,丹麦王室与人民之间一直维持着亲密的关系,因此在现在欧洲国家中,丹麦王室是最富有的,丹麦王室也非常受到人们的爱戴。

三.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是全国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北欧最大的海港所在地和北欧最大城市,有居民140万。

四.丹麦人口及分布:
1.人口:人口521万,其中丹麦人占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主要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另外
还有少部分犹太人和瑞典人等。

2.语言:官方语言为丹麦语,商业洽谈和可用语为英语或德语。

五.丹麦的宗教情况:
新教福音信义会是丹麦国教会,教徒占全国人口的94%左右,但实际上丹麦只有不到5%的人经常去教会礼拜。

一系列宗教节日:
夏季到来后,丹麦有一系列宗教节日。

首先是大祈祷日,即复活节后的第四个星期五,这是丹麦特有的一个宗教节日,它把不同的宗教节日集中在这一天。

接着是耶稣升天日,即复活节40天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四。

然后是降灵节,即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日,开始于6月份。

其实这些节日原有的宗教意义都已不复存在,说到底是让丹麦人在夏季里迎来一个又一个休闲的假日,因为暖暖的太阳、湛蓝的天空对丹麦人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

六.丹麦与中国:
丹麦于1950年1月9日与我国建交。

今年将是中丹两国关系史上重要的一年,即两国建交60周年
七.丹麦的建筑:
丹麦的建筑风格十分有特色。

他们在设计时十分注重采光,带有浓重的地中海风情,而且讲究独门独户,有很多独家的别墅,建筑多融精致与坚固于一体。

八.丹麦的传统节日:
1,新年
1月1日,丹麦人与世界各国人民一样庆祝新的一年的开始。

新年前夜,丹麦人喜欢在自家门前燃放烟花。

有趣的是,丹麦人把烟花称做“中国人”,因为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制作烟花的技术也是从中国传到丹麦的。

除夕夜里,一簇簇烟花飞上夜空,五彩缤纷,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2.忏悔节
2月底。

过去这是宗教斋戒期的前夜,现在是孩子们盛装打扮的一个有趣的狂欢节日。

这一天,孩子们穿上各种色彩华丽、样式古怪的服装,比如戴上礼帽或是蒙上佐罗式的眼罩,去敲邻居家的门,要求赠予礼品。

他们还聚集一堂,轮流用棒球球棒敲一个悬挂着的大木桶,当木桶被打破时,里面的糖果糕点滚落出来,孩子们便欢天喜地地分而食之,而打破桶的幸运孩子就成为斋戒期的“国王”或“王后”。

3.复活节
春分过后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就是复活节,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

这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一个宗教节日,按照传统,复活节有不少很有特色的庆祝活动,蛋和兔子都是复活节的象征,因为蛋孕育着新的生命,含有复活之意,兔子则因繁殖力很强,也被视为新生命的象征。

复活节时,商店里会出售各种复活节小兔和彩蛋,有的是巧克力做成的。

现在复活节在丹麦恐怕已没有多少宗教意义了,它是丹麦人借机放一周假的好日子。

利用这个机会,丹麦人或是去挪威滑雪,或是去阿尔卑斯山旅游,要不就干脆呆在家里修整花园。

4.愚人节
4月1日,愚人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

5.国际劳动节
5月1日。

这是传统的劳动人民的节日,也是丹麦的法定假日。

这一天,上了年纪的人在工会的组织下聚集在公园里,他们喝着啤酒,晒着太阳,也有人会发表演讲。

现在这个日子对丹麦人来说只是一个休假日,已经基本失去了原有的含义。

7.宪法日
6月5日。

这是丹麦的法定节日,纪念l849年通过的第一部丹麦宪法。

这一天丹麦到处悬挂起国旗,政治家们出来发表演说.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选民们则悠然自得地坐在草地上休息,享受宪法为他们带来的自由权利。

九.丹麦的基本礼仪:
1.餐饮礼仪:
丹麦人的主食以面食为主,尤爱吃面包。

副食爱吃羊肉,牛肉。

蔬菜常吃的是西红柿,洋白菜等。

他们喜欢喝酒,所以每次在宴请时总要指定一人为司机,他滴酒不沾,否则不论喝多少,都不准开车。

但丹麦人平时常饮咖啡,酸牛奶和花茶。

2. 旅游礼仪:
丹麦旅游业发达,它有服务周到的民航客机飞往世界名地,国内有旅游专用机。

在丹麦,自行车是与汽车同等重要的交通工具,全国有300多万辆自行车,这是丹麦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的特色之一。

另外,在丹麦坐出租车是不必付小费的。

3.服饰礼仪:
丹麦人在正式社交场合很注意着装整齐,通常西装革履,衣冠楚楚。

举行盛大晚宴时,人们还习惯穿夜礼服。

但日常生活中衣着较随便,不少人喜欢穿流行服饰或运动服。

夏季时,丹麦的一些海滨胜地到处可见穿着游泳衣裤的游客。

4.仪态礼仪:
大多数丹麦人的举止大方,性格豪放,但在交谈时喜欢离得稍远一些,这是一种民俗习惯,并不是疏远对方。

他们善于结交异国朋友,与南欧人不同,约束较少,行为自由,但也有不少的规矩(例如:到当地的人家里拜访,进门后如果主人请你脱大衣,则表明主人愿意留你,否则就是主人不想留你)。

5.相见礼仪:
丹麦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

古老习俗:一些丹麦的姑娘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习俗,她们在高雅的场合与有身份的男子见面时,常施屈膝礼,有的还将手伸出,手掌自然下垂,这是让对方施吻手礼的表示。

6.商务礼仪:
(1)时间:前往丹麦进行商业活动最适宜的季节是每年9月至次年的5月,因为每年
的6月至9月当地的商人多休假。

他们实行五天工作制,办公时间一般是从上午8时或9
时到下午4时。

(与法国相似)
(2)会见:同丹麦商人谈判前,最好能制定一个完备的建议再提交给他们,他们不喜
欢无休止地讨价还价。

丹麦人善于推销,所以,在与丹麦商人打交道时应当注意计划性,只有靠优质的商品才能顺利打开市场。

7.婚丧礼仪:
丹麦婚礼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们习惯于给他们的恋人戒指或一束花,作为订婚礼
物。

但在丹麦的一些地方,人们认为送给未婚妻刻满情诗、木制的棒槌是吉利的,因为棒槌能带来好运和美满。

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筹办婚姻会好几天,可却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公开筹办会触怒鬼怪或引起他们的嫉妒。

在婚庆快要结束的时候,人们把一大坛啤酒抬到园子里。

新郎新娘的手握在酒坛上方,然后酒坛被打得粉碎。

在场的适婚女子会把碎片捡起来,捡到最大的碎片的女子注定会第一个结婚,而捡到最小的注定会终生不嫁。

丹麦丧礼:
当地人去世后,有土葬和火葬两种方式,信奉路德教的人按传统的宗教仪式举行葬礼。

8.礼仪禁忌:
丹麦人忌讳13和星期五。

他们忌讳有人打扰他们,找他们谈公事。

丹麦人不喜欢谈论政治和社会问题,也不喜欢别人打听有关他们的私事。

丹麦人不喜欢甚至是忌讳四人交叉握手。

他们在招待朋友时还认为,用一根火柴或用打火机打一次火给三个以上的人点烟是很不吉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