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方礼仪文化论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题目: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学院: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摘要] 中西方不仅在语言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也在饮食习惯,交际礼仪等等多方面。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去了解与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文阐述了中西方文化在日常礼仪与餐桌礼仪方面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提高对中西方礼仪差异的认识,从而加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餐桌礼仪;日常礼仪;交际礼仪目录引言 (3)称呼 (3)饮食 (4)餐具 (4)交谈 (5)结论 (5)培根说过:“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
”正如同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理解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中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身为高等学府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外国友人交往。
在交往中需要学习并且写好这份“推荐书”,仅有流利的语言交流是不够的,必须了解中西文化利益的差异。
“礼仪”的学习与了解应该是有意识的加入到日常生活照,下面,对中西方文化礼仪之差异作进一步分析。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尊敬他人的礼节程序。
中文中的“礼仪”由“礼”和“仪”两个字组成,分别代指礼貌、礼节,仪式、仪表。
它们是一种要求,一种被人们规定的共同认可的程序。
《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
“礼”可以产生出“人利”的气氛。
“不学礼,无以立”,不懂礼貌,则无法立身,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共识,反映了孔子对礼仪的重视。
中国自古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有《周礼》、《仪礼》、《礼仪》三部名著,这三部涵盖了中国古代礼仪的重要内容。
西方礼仪有很多种词汇,比如courtesy:有礼貌的行为。
Etiquette:除了礼仪外,还指对从事某一行业人士的行动起约束作用规矩。
Protocol:一种刻板的,在外交和军事领域内实行的长期公认的相处准则。
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与融合(毕业论文-英文版)

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与融合(毕业论文英文版)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与融合摘要礼仪文化是个较为广泛笼统的概念,它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实现社会和谐起到了巨大作用。
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影响。
因此,本文着重从日常表达、餐饮礼仪、婚俗礼仪、商务礼仪等方面介绍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并且分析了中西礼仪差异的影响因素。
基于前人的经验,本文提出提高社交礼仪的策略。
通过提高社交礼仪,我们能够有效的同西方人进行交流。
本文还探讨了中西方社交礼仪的的有效融合,帮助人们避免因各自文化的相互冲击而引起的误解,进而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社交礼仪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融合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Fusion in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al EtiquettesAbstractEtiquette culture is a relatively general concept. It almost permeates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realize the harmony in society。
With the influx of western cul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etiquette is influenced by western etiquette culture unceasingly. Therefore,the thesisaims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tiquette on the aspect of daily expression,dining, wedding,and business, and then to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differences. Based on the predecessors' experience,the thesis throws out strategies of social etiquettes so that we can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westerners through improving our social etiquettes. The thesis also explore the reasonable fus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tiquettes with the purpose of helping people avoid misunderstandings which are caused by their respective cultural collision and realizing vali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西方礼仪文化结课论文

西⽅礼仪⽂化结课论⽂西⽅礼仪学后感受北京电⼦科技职业学院·⽣物技术及应⽤·12⽣物(1)班·名字关键词:西⽅礼仪⽂化感受⼼得摘要本⽂通过对⽐分析的⽅法,通过⽐较中西⽅之间的交际礼仪、餐桌礼仪和服饰礼仪三个⽅⾯的具体礼仪的不同表现,得出了礼仪差异。
从⽽减少因礼仪差异⽽导致的中西之间交流受阻的情况。
前⾔:选择选修课时,我本着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武装头脑,启迪智慧,提升⾃⼰的⽂学修养的原则选择了西⽅礼仪这门选修课。
我曾学过像iso9000、数学建模等许多能增加我们的课外知识和丰富我们的⽣活常识的选修课,但是我感觉西⽅礼仪对我的影响最⼤。
⼈⽆礼则不⽴,事⽆礼则不成,国⽆礼则不宁。
⼀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
⽽⼀个礼仪标准不太统⼀甚⾄互相⽭盾的社会,往往是⼀个不和谐的社会。
礼仪,是整个社会⽂明的基础,是社会⽂明最直接最全⾯的表现⽅式。
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
在上完西⽅礼仪这门选修课后我们的确学到了很多,了解到了中西⽂化的不同,其中包括交际、饮⾷、服饰、婚礼等。
⼀、交际语⾔的差异⽇常打招呼,中国⼈⼤多使⽤“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与⼈之间的⼀种亲切感。
可对西⽅⼈来说,这种打招呼的⽅式会令对⽅感到突然、尴尬,甚⾄不快,因为西⽅⼈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种“盘问”,感到对⽅在询问他们的私⽣活。
在西⽅,⽇常打招呼他们只说⼀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英国⼈见⾯会说:“今天天⽓不错啊!”称谓⽅⾯,在汉语⾥,⼀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直呼其名”⽐在汉语⾥的范围要⼴得多。
在西⽅,常⽤“先⽣”和“夫⼈”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对⼗⼏或⼆⼗⼏岁的⼥⼦可称呼“⼩姐”,结婚了的⼥性可称“⼥⼠”或“夫⼈”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西方传统文化礼仪作文

西方传统文化礼仪作文哎呀,西方的传统文化礼仪,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啊!说到这儿,我就想起了一次有趣的经历。
那时,我正跟着几个朋友去参加一个西方人的婚礼。
说实话,咱们这边的婚礼形式已经让人眼花缭乱,西方的婚礼更是让人大开眼界!首先,西方婚礼上那个迎宾的仪式真是有趣极了。
我们刚进到婚礼现场,就看到一位穿着笔挺西装的绅士,站在门口,面带微笑。
他不仅要跟每个人握手,还要用那种特别认真但又不失幽默的语气说:“欢迎!今天你们的任务就是——好好享受,不要打扰到新人!”我当时笑了,心想:“哇,真的是做得够周到的!”不过这还不是全部,接下来就有趣了。
西方的婚礼上,人们会特别注重座次安排。
大家坐在长长的餐桌旁边,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食。
而每个人的座位上,还贴着名字的小卡片。
你要是找错了位置,那就真的是大事了!我记得有个朋友叫小李,他本来想坐在新郎旁边,结果坐到了新娘的好朋友旁边。
于是小李就开始很有礼貌地自我介绍:“你好,我是小李。
这个位置的名字卡上写着我希望能坐在这里吗?” 结果新娘的好朋友也非常友好地回应:“哈哈,看来你真的很想坐在这儿。
不过,你的位置在那边,走吧!”然后就是交换誓言的环节,这个环节让人感动又有点尴尬。
大家站在一起,新郎新娘面对面,开始互诉心声。
我旁边有个大叔,还在小声嘀咕:“这得说得多感人啊,要不然婚礼就不完美了!”这时,新娘微微一笑,轻声对新郎说:“我承诺会一直支持你,无论你是不是做饭时会把盐撒太多。
”这话引得全场哄堂大笑。
原来,西方人也喜欢在严肃的场合中加点儿幽默,真是太有意思了!说到西方的礼仪,不得不提他们的餐桌礼仪了。
餐桌上,叉子和刀子可是大有讲究。
餐刀要放在右边,叉子在左边,而且用完之后还得整齐地放在盘子旁边,绝对不能乱丢。
而且,吃完饭后,你得把餐具放回到盘子上,不能把它们随意放在桌子上。
听说这是为了让服务员方便清理,真是个体贴的细节!还记得有一次,我的朋友小张跟着我们去参加西方的家庭聚会。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英语作文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英语作文Here is the English essay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tiquette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with a word count of over 600 words:In the vast and diverse world we inhabit, the nuances of cultural etiquette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our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understanding of one another. The divergent traditions and norms governing manners and conduct in the East and the West present a fascinating study in the tapest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By exploring these differences, we can gain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underlying philosophies and worldviews that have inform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distinct cultural practices.At the heart of Eastern etiquette lies a deep-rooted emphasis on harmony, respect, and the collective well-being of the community. In many Asian cultures, the concept of "face" – the preservation of one's social standing and dignity – is paramount. This manifests in a heightened awareness of social hierarchies, a tendency to avoid direct confrontation, and a preference for subtle, implicit forms of communication. The act of bowing, for instance, is a widespread custom in countries like Japan and Korea, serving as a gesture of respect, deference, and humility.Mealtimes in the East are often imbued with elaborate rituals and unspoken rules. In China, it is considered impolite to begin eating before the eldest or most senior person at the table. Slurping one's food and leaving chopsticks upright in a bowl of rice are also frowned upon, as these behaviors are associated with funerary rites. The act of sharing communal dishes and encouraging others to partake reflects the collectivist nature of many Asian societies.In contrast, Western etiquette tends to place a greater emphasis on individualism, directness, and personal space. The handshake, a ubiquitous greeting in the West, is a testament to this cultural difference. While a firm handshake is often seen as a sign of confidence and assertiveness in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contexts, it may be perceived as overly aggressive or intrusive in parts of Asia, where a gentler, more subtle touch is preferred.Additionally, the Western dining experience is often marked by a greater degree of formality and adherence to specific rules. The placement of utensils, the proper way to hold a fork and knife, and the etiquette surrounding the use of napkins are all meticulously observed. Failure to abide by these norms can be viewed as a breach of social protocol, whereas in many Eastern cultures, the focus is more on the enjoyment of the meal and the quality of the conversation.The concept of time also differs markedly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In societie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punctuality is highly valued, and tardiness is often interpreted as a sign of disrespect or lack of organization. In contrast, the notion of "time is money" is less prevalent in many Asian cultures, where a more relaxed, fluid approach to scheduling is the norm. The concept of "island time" in places like Hawaii and the Caribbean is a testament to this cultural difference.Furthermore, the gestures and body language employed in social interactions vary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spheres. In the West, direct eye contact is often seen as a sign of confidence and trustworthiness, whereas in parts of Asia, prolonged eye contact may be perceived as confrontational or disrespectful. The act of pointing with one's index finger, which is widely accepted in the West, is considered rude and impolite in countries like Japan, where pointing is typically done with an open hand or the thumb.These divergent cultural practices and their underlying philosophies are a testament to the rich diversity of human civilization. By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ing these differences, we can foster greater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facilitate more meaningful and respectful interactions, and ultimately, contribute to a more harmonious global community. As we navigate the increasinglyinterconnected world, the ability to navigate the nuances of etiquette across cultures becomes an invaluable asset, allowing us to forge stronger connections and bridge the divides that have long separated East and West.。
西方礼仪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实运用研究

西方礼仪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实运用研究在西方文化中,礼仪一直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
自古以来,礼仪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体现人们的尊重、关爱和礼貌,还具有修身正心、弘扬美德等多重意义。
从古希腊的文化礼仪到现代的社交礼仪,西方礼仪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实运用一直都备受关注。
西方礼仪文化的历史传承西方礼仪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社会中,礼仪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修养。
人们通过礼仪来表达尊重和敬意,也通过礼仪来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并与礼仪相符合的人建立联系。
古希腊的礼仪文化主要以“雅典礼仪”为代表,包括宗教仪式、各种颁奖典礼、足球赛等不同类型的聚会和社交活动。
在中世纪时期,欧洲社会的礼仪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时期,教皇统治着欧洲大陆,给当时的社交生活带来了新的礼仪规范。
许多搞笑流传了下来,例如“餐桌礼仪”、“双手礼仪”等等。
这些礼仪规范旨在让人们更好地表达尊重和关爱之心、习得更佳商务沟通、提高社交交际的效果。
在近代时期,西方礼仪文化继续发展,并且在社交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贝洛-卡尼迪议定书”成为了西方礼仪文化的一个指南,它规范了各种社交场合下恰当的礼仪行为,包括与在不同场合下的穿着、言谈举止、交际方式等等。
这个我给大家提供的框架可以让我们在不同场合下知晓如何克制和礼貌的行为,避免尴尬和惹人不快。
现实生活中的礼仪运用在现实社交场合中,不恰当的礼仪行为往往会让人们感到尴尬和不悦。
因此,在接触社交行为时,人们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应的礼仪规范。
比如在商务沟通中,人们需要关注的礼仪规范包括不打断谈话、客气地赞美、坐姿端庄、礼貌地问候等等。
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到身体语言的运用。
身体语言可以传达一些与言语不同的信息,人们必须了解它的含义并且学会运用。
例如,微笑、眼神接触、身体的放松等等都能传达尊重、友谊、亲切和成功的信息。
除此以外,出席各种场合时的穿着和礼仪也是很重要的。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及原因论文精选4篇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及原因论文精选4篇【摘要】: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的透露着自己深刻的文化背景。
本着重论述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差异,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渊源。
【关键词】:餐桌礼仪文化差异宴会礼仪(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
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
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
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
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
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
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
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
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
她不会像中国习惯那样,请你先吃。
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应悄悄地,尽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将它取出,放在盘子边沿上,别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法国餐桌礼仪七忌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
西方礼仪英语作文

Western etiquette is a set of social norms and customs that are deeply rooted in the cultures of Western societies.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and respect these etiquettes when interacting with people from these cultures.Here are some key aspects of Western etiquette that are commonly observed:1.Greetings:In Western cultures,a handshake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greeting.It is customary to make eye contact,smile,and say hello or nice to meet you when shaking hands.For close friends or family,a hug or a kiss on the cheek may be appropriate.2.Personal Space:Western etiquett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space.It is considered polite to maintain a comfortable distance from others when conversing, typically about an arms length.3.Table Manners:Dining etiquett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Western culture.It is customary to wait for everyone to be seated and for the host to start eating before you ing the appropriate cutlery,placing the napkin on your lap,and not speaking with your mouth full are all part of good table manners.4.Gift Giving:When invited to someones home,it is polite to bring a small gift,such as flowers,wine,or chocolates.The gift should be presented upon arrival and should be in its original packaging.5.Punctuality:Being on time is highly valued in Western societies.Arriving late to a meeting or social even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disrespectful unless a prior notification is given.6.Dress Code:The appropriateness of attire depends on the occasion.For formal events,a suit or a dress is expected,while casual events may allow for more relaxed clothing.It is always better to err on the side of dressing more formally.munication:Direct eye contact and a firm handshake are signs of confidence and sincerity.It is also important to listen attentively when others are speaking and to avoid interrupting.8.Respecting Privacy:In Western cultures,personal privacy is highly respected.It is considered impolite to ask about someones age,income,or marital status unless the person has shared this information willingly.9.Public Behavior:It is customary to keep voices down in public places and to avoid behaviors that may disturb others,such as smoking in nonsmoking areas or playing loudmusic in public spaces.10.Thank You and Apologies:Saying please,thank you,and excuse me are common courtesies that show respect and consideration for others.Apologizing when necessary is also an important aspect of maintaining good relationships.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ing these Western etiquettes can help foster positive interactions and demonstrate 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respec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化与礼仪论文
在这学期我选修了《西方文化与礼仪》这个课程。
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对于个人来说,适当的礼仪既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它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显真情。
对内可融洽关系,对外可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
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
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哪里,哪里!”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从头到脚都漂亮!”这个故事就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闹出的礼仪上的笑话。
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
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礼仪产生的影响还很多,为此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具体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礼仪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交往方式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在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
如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人际交往中饱含热情,问寒问暖,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对于了解有关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等问题,觉得都理所当然。
而在西方国家中,特别重视对方的隐私权。
个人稳私主要包括:个人状况(年龄、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政治观念(支持或反对何种党派)、宗教信仰(信仰什么宗教)、个人行为动向(去何种地方,与谁交往、通信)等。
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都不能直接过问。
西方人一般不愿意干涉别人的私生活和个人隐私,也不愿意被别人干涉。
比如,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买物品的价格。
因为在中国人看来,物品的贵贱只是表示该物品的质量。
而在西方人眼里,如果你直接询问别人所购物品的价格,就可能是探问对方的经济条件,因此,这也是西方人的隐私,属于不宜直接询问的问题。
如果你想了解该物品的价格,只能委婉地夸耀、赞赏该物品,而这样的情况下西方人一般也只告诉你该物品的贵或贱,一般不会告诉你准确价格。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喜欢问一句“上哪儿去?”,这是招呼的一种形式。
而在美国,你如果问朋友上哪儿去,则可能会使对方尴尬,因为这也属于对方的隐私,是你不该过问的。
另外,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四种。
中国人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近。
我们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中国少女挽臂亲昵而行,而在西方则很少见到。
西方人觉得中国人过于亲近,而中国人又会觉得西方人过于冷淡、傲慢,过分疏远,是不友好的表现。
如果中国人发现交际对方的衣服上有根线头,他会很自然地帮助对方摘掉;而在西方人眼里,这是不礼貌之举。
中国人看到朋友穿了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会上前摸一摸,询问价钱或质地;而西方人则不会这样做,他们
更多的是羡慕,并直接赞美。
概而言之,这都是东西方文化观念差异所致。
东方人非常重义、重情,西方人则崇尚个人独立。
个人人生观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一)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而相反,中国文化却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则提倡谦虚谨慎。
一般来说,中国人大多反对或蔑视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例如,“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No,I don't think so.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这在中国人看来当然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而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可见,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二)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1.自己为自己负责。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
正由于以上两点,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往往就成为令人难堪的事。
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
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
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
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则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三) 创新精神与中庸之道
西方文化鼓励人民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
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中国人善于预见未来的危险性,更愿意维护现状,保持和谐。
当然,近年来我国也大力提倡创新改革,但务实求稳之心态仍处处体现。
冒险精神仍是不能与西方人相比的。
(四) 个性自由与团结协作
西方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制。
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步调一致。
社会习俗的不同对礼仪的影响
在东方文化中,男士往往倍受尊重,这主要受封建礼制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东方文化也主张男女平等,但在许多时候,男士的地位仍然较女士有优越性,女士仍有受歧视的现象。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尊重妇女是其传统风俗,女士优先是西方国家交际中的原则之一。
无论在何种公共场合,男士都要照顾女士,比如,握手时,女士先伸手,然后男士才能随之;赴宴时,男士要先让女士坐下,女士先点菜,进门时,女士先行;上下电梯,女士在前……。
现在,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的女士优先原则在东方国家也备受青睐。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使东西方礼仪日趋融合、统一,更具国际化。
再如,在处理长幼关系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对待长者特别尊敬、孝敬。
比如,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如果老人有子女,年老时子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或敬老院去生活,这就是不孝,过年过节儿女一般要和老人一起过。
在中国农村一些地方,过年时,晚辈都要给长辈行跪拜礼。
而在西方国家,由于崇尚自立,儿女成年后和父母间的来往则越来越少,致使许多老人时常感到孤独,晚年生活有一种凄凉感。
等级观念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东方文化等级观念强烈。
无论是在组织里,还是在家庭里,忽略等级、地位就是非礼。
尽管传统礼制中的等级制度已被消除,但等级观念至今仍对东方文化产生影响。
在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级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仍根深蒂固。
父亲在儿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另外,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
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
在西方国家,除了英国等少数国家有着世袭贵族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外,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倡导平等观念。
特别在美国,崇尚人人平等,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也很少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
正如美国一句流行的谚语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
”(If working hard, even acowboy can be president.)在家庭中,美国人不讲等级,只要彼此尊重,父母与子女可直呼其名。
他们的家庭观念往往比较淡薄,不愿为家庭做出太多牺牲。
当然,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的礼仪上的差异还有很多,比如服饰礼仪、进餐礼仪等等,由于篇幅等多方面的制约,在此不能一一深入探讨。
总之,中西方之间有各自的文化习惯,由此也产生了不少不同的交往习惯。
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贸易的不断增加,我们不但有必要在与外国人交往或者前往别的国家去之前,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而且必须加强专业礼仪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礼仪意识,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给我们自己带来了便利,不但能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还能在现代社会的多方竞争中争取主动,取得良好的结果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