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方礼仪文化论文

合集下载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题目: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学院: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摘要] 中西方不仅在语言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也在饮食习惯,交际礼仪等等多方面。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去了解与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文阐述了中西方文化在日常礼仪与餐桌礼仪方面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提高对中西方礼仪差异的认识,从而加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餐桌礼仪;日常礼仪;交际礼仪目录引言 (3)称呼 (3)饮食 (4)餐具 (4)交谈 (5)结论 (5)培根说过:“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

”正如同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理解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中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身为高等学府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外国友人交往。

在交往中需要学习并且写好这份“推荐书”,仅有流利的语言交流是不够的,必须了解中西文化利益的差异。

“礼仪”的学习与了解应该是有意识的加入到日常生活照,下面,对中西方文化礼仪之差异作进一步分析。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尊敬他人的礼节程序。

中文中的“礼仪”由“礼”和“仪”两个字组成,分别代指礼貌、礼节,仪式、仪表。

它们是一种要求,一种被人们规定的共同认可的程序。

《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

“礼”可以产生出“人利”的气氛。

“不学礼,无以立”,不懂礼貌,则无法立身,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共识,反映了孔子对礼仪的重视。

中国自古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有《周礼》、《仪礼》、《礼仪》三部名著,这三部涵盖了中国古代礼仪的重要内容。

西方礼仪有很多种词汇,比如courtesy:有礼貌的行为。

Etiquette:除了礼仪外,还指对从事某一行业人士的行动起约束作用规矩。

Protocol:一种刻板的,在外交和军事领域内实行的长期公认的相处准则。

西方文化与礼仪论文

西方文化与礼仪论文

西方文化精神与礼仪通则论文11010750 赵超鸿在这学期我选修了《西方文化精神与礼仪通则》这个课程。

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对于个人来说,适当的礼仪既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它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显真情。

对内可融洽关系,对外可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

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礼仪产生的影响还很多。

在东方文化中,男士往往倍受尊重,这主要受封建礼制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东方文化也主张男女平等,但在许多时候,男士的地位仍然较女士有优越性,女士仍有受歧视的现象。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尊重妇女是其传统风俗,女士优先是西方国家交际中的原则之一。

无论在何种公共场合,男士都要照顾女士,比如,握手时,女士先伸手,然后男士才能随之;赴宴时,男士要先让女士坐下,女士先点菜,进门时,女士先行;上下电梯,女士在前……。

现在,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的女士优先原则在东方国家也备受青睐。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使东西方礼仪日趋融合、统一,更具国际化。

再如,在处理长幼关系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对待长者特别尊敬、孝敬。

比如,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如果老人有子女,年老时子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或敬老院去生活,这就是不孝,过年过节儿女一般要和老人一起过。

在中国农村一些地方,过年时,晚辈都要给长辈行跪拜礼。

而在西方国家,由于崇尚自立,儿女成年后和父母间的来往则越来越少,致使许多老人时常感到孤独,晚年生活有一种凄凉感。

西方礼仪文化结课论文

西方礼仪文化结课论文

西⽅礼仪⽂化结课论⽂西⽅礼仪学后感受北京电⼦科技职业学院·⽣物技术及应⽤·12⽣物(1)班·名字关键词:西⽅礼仪⽂化感受⼼得摘要本⽂通过对⽐分析的⽅法,通过⽐较中西⽅之间的交际礼仪、餐桌礼仪和服饰礼仪三个⽅⾯的具体礼仪的不同表现,得出了礼仪差异。

从⽽减少因礼仪差异⽽导致的中西之间交流受阻的情况。

前⾔:选择选修课时,我本着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武装头脑,启迪智慧,提升⾃⼰的⽂学修养的原则选择了西⽅礼仪这门选修课。

我曾学过像iso9000、数学建模等许多能增加我们的课外知识和丰富我们的⽣活常识的选修课,但是我感觉西⽅礼仪对我的影响最⼤。

⼈⽆礼则不⽴,事⽆礼则不成,国⽆礼则不宁。

⼀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

⽽⼀个礼仪标准不太统⼀甚⾄互相⽭盾的社会,往往是⼀个不和谐的社会。

礼仪,是整个社会⽂明的基础,是社会⽂明最直接最全⾯的表现⽅式。

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

在上完西⽅礼仪这门选修课后我们的确学到了很多,了解到了中西⽂化的不同,其中包括交际、饮⾷、服饰、婚礼等。

⼀、交际语⾔的差异⽇常打招呼,中国⼈⼤多使⽤“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与⼈之间的⼀种亲切感。

可对西⽅⼈来说,这种打招呼的⽅式会令对⽅感到突然、尴尬,甚⾄不快,因为西⽅⼈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种“盘问”,感到对⽅在询问他们的私⽣活。

在西⽅,⽇常打招呼他们只说⼀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英国⼈见⾯会说:“今天天⽓不错啊!”称谓⽅⾯,在汉语⾥,⼀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直呼其名”⽐在汉语⾥的范围要⼴得多。

在西⽅,常⽤“先⽣”和“夫⼈”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对⼗⼏或⼆⼗⼏岁的⼥⼦可称呼“⼩姐”,结婚了的⼥性可称“⼥⼠”或“夫⼈”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西方传统文化礼仪作文

西方传统文化礼仪作文

西方传统文化礼仪作文哎呀,西方的传统文化礼仪,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啊!说到这儿,我就想起了一次有趣的经历。

那时,我正跟着几个朋友去参加一个西方人的婚礼。

说实话,咱们这边的婚礼形式已经让人眼花缭乱,西方的婚礼更是让人大开眼界!首先,西方婚礼上那个迎宾的仪式真是有趣极了。

我们刚进到婚礼现场,就看到一位穿着笔挺西装的绅士,站在门口,面带微笑。

他不仅要跟每个人握手,还要用那种特别认真但又不失幽默的语气说:“欢迎!今天你们的任务就是——好好享受,不要打扰到新人!”我当时笑了,心想:“哇,真的是做得够周到的!”不过这还不是全部,接下来就有趣了。

西方的婚礼上,人们会特别注重座次安排。

大家坐在长长的餐桌旁边,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食。

而每个人的座位上,还贴着名字的小卡片。

你要是找错了位置,那就真的是大事了!我记得有个朋友叫小李,他本来想坐在新郎旁边,结果坐到了新娘的好朋友旁边。

于是小李就开始很有礼貌地自我介绍:“你好,我是小李。

这个位置的名字卡上写着我希望能坐在这里吗?” 结果新娘的好朋友也非常友好地回应:“哈哈,看来你真的很想坐在这儿。

不过,你的位置在那边,走吧!”然后就是交换誓言的环节,这个环节让人感动又有点尴尬。

大家站在一起,新郎新娘面对面,开始互诉心声。

我旁边有个大叔,还在小声嘀咕:“这得说得多感人啊,要不然婚礼就不完美了!”这时,新娘微微一笑,轻声对新郎说:“我承诺会一直支持你,无论你是不是做饭时会把盐撒太多。

”这话引得全场哄堂大笑。

原来,西方人也喜欢在严肃的场合中加点儿幽默,真是太有意思了!说到西方的礼仪,不得不提他们的餐桌礼仪了。

餐桌上,叉子和刀子可是大有讲究。

餐刀要放在右边,叉子在左边,而且用完之后还得整齐地放在盘子旁边,绝对不能乱丢。

而且,吃完饭后,你得把餐具放回到盘子上,不能把它们随意放在桌子上。

听说这是为了让服务员方便清理,真是个体贴的细节!还记得有一次,我的朋友小张跟着我们去参加西方的家庭聚会。

西方礼仪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实运用研究

西方礼仪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实运用研究

西方礼仪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实运用研究在西方文化中,礼仪一直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

自古以来,礼仪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体现人们的尊重、关爱和礼貌,还具有修身正心、弘扬美德等多重意义。

从古希腊的文化礼仪到现代的社交礼仪,西方礼仪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实运用一直都备受关注。

西方礼仪文化的历史传承西方礼仪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社会中,礼仪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修养。

人们通过礼仪来表达尊重和敬意,也通过礼仪来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并与礼仪相符合的人建立联系。

古希腊的礼仪文化主要以“雅典礼仪”为代表,包括宗教仪式、各种颁奖典礼、足球赛等不同类型的聚会和社交活动。

在中世纪时期,欧洲社会的礼仪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时期,教皇统治着欧洲大陆,给当时的社交生活带来了新的礼仪规范。

许多搞笑流传了下来,例如“餐桌礼仪”、“双手礼仪”等等。

这些礼仪规范旨在让人们更好地表达尊重和关爱之心、习得更佳商务沟通、提高社交交际的效果。

在近代时期,西方礼仪文化继续发展,并且在社交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贝洛-卡尼迪议定书”成为了西方礼仪文化的一个指南,它规范了各种社交场合下恰当的礼仪行为,包括与在不同场合下的穿着、言谈举止、交际方式等等。

这个我给大家提供的框架可以让我们在不同场合下知晓如何克制和礼貌的行为,避免尴尬和惹人不快。

现实生活中的礼仪运用在现实社交场合中,不恰当的礼仪行为往往会让人们感到尴尬和不悦。

因此,在接触社交行为时,人们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应的礼仪规范。

比如在商务沟通中,人们需要关注的礼仪规范包括不打断谈话、客气地赞美、坐姿端庄、礼貌地问候等等。

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到身体语言的运用。

身体语言可以传达一些与言语不同的信息,人们必须了解它的含义并且学会运用。

例如,微笑、眼神接触、身体的放松等等都能传达尊重、友谊、亲切和成功的信息。

除此以外,出席各种场合时的穿着和礼仪也是很重要的。

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的论文

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的论文

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的论文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的论文摘要:本文将在大量的事例的基础上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差异的来源以便大家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这些差异.以便更好的工作和学习。

关键词:文化背景价值观平等个体一、由文化的背景影响的文化不同中国和西方人之间的文化不同的理由之一是文化的背景。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孔子思想,道教和其他的观念学。

当发展的不同观念彼此碰撞时, 中国文明的基本结构建立了起来。

然后孔子思想变成中国哲学系统的基石。

孔子思想的中心思想是仁的德行。

仁是什么? 仁有各种不同地翻译如仁慈,善意和人性。

简而言之,仁意谓爱。

它已经形成而且成形为中国的文明而且发挥极深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二千年来作用在了几乎四分之一之上的人类。

二、中国和西方人之间的文化由不同价值引起的中国价值的观念是时常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被放在有方价值的反对派之内。

因此, 决定于人们如何定义西方价值。

现代的西方价值系统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开始, 而且把它说成是社会的基准.通常的在那期间欧洲人遵守这个价值。

西方价值的核心是个人主义。

中国价值的核心有和孔子思想的一些关系。

孔子思想的原则在人类关系的道德个性中是发现为孔子为他的疾病和邪恶提供了解决。

那就是众所周知的人的五关系: 统治者-部长 , 父亲-儿子, 丈夫-妻子 , 年长者-弟弟和朋友-朋友。

这被解释为应该有爱在父亲和儿子,在统治者和部长之间应该有正直责任感, 区分在男人和妻子之间注意行为,在朋友之间应该有信心。

"在封建制度超过二千年期间,统治阶层用这关样的关系去安排每件事物, 然后形成了一个阶级社会。

在这种社会中,一个部长要忠贞他的统治者,一个孩子对他的父母尊敬。

结果是人性被疏忽而且人没有平等。

不同于中国的是, 在文艺复兴方面时期的英国, 人开始强调人类的尊严而且强调现在生活的重要, 他们宣述男人不只有权利的拥有者,完美人的信念充满他们的生活, 而且也有能力使自己更加完美而且运行奇迹.这是人性的基本。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及原因论文精选4篇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及原因论文精选4篇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及原因论文精选4篇【摘要】: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的透露着自己深刻的文化背景。

本着重论述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差异,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渊源。

【关键词】:餐桌礼仪文化差异宴会礼仪(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

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

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

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

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

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

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

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

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

她不会像中国习惯那样,请你先吃。

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应悄悄地,尽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将它取出,放在盘子边沿上,别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法国餐桌礼仪七忌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

英文关于礼仪作文范文

英文关于礼仪作文范文

英文关于礼仪作文范文英文:Etiquett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social interaction, and it varies from culture to culture. As a person who has traveled to different countries, I have learned that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ing local customs is crucial to making a good impression and building relationships.In Western culture, for example, it is customary to shake hands when meeting someone for the first time or when greeting someone formally. In contrast, in some Asian cultures, bowing is the norm. In addition, it is important to use appropriate titles and forms of address when speaking to someone, such as "Mr." or "Ms." in formal settings.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etiquette is table manners. In Western cultures, it is considered impolite to talk with your mouth full or to reach across the table for food. Incontrast, in some Asian cultures, it is acceptable to slurp noodles or use chopsticks to pick up food.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be aware of the customs of the people you are dining with and to follow their lead.In my personal experience, I once attended a business meeting in Japan where I was expected to remove my shoes before entering the conference room. I was not aware ofthis custom beforehand, but luckily my Japanese colleague informed me beforehand. If I had not followed this custom, I would have come across as disrespectful and ignorant.In conclusion,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ing local customs is crucial to building relationships in different cultures. By observing and following local etiquette, we can make a good impression and show respect to the people we are interacting with.中文:礼仪是社交互动中的重要方面,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礼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礼仪文化论文
在这学期我选修了《西方礼仪文化》这个课程。

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对于个人来说,适当的礼仪既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它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显真情。

对内可融洽关系,对外可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在课上老师就给我们讲述了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

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

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哪里,哪里!”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从头到脚都漂亮!”这个故事就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闹出的礼仪上的笑话。

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在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西方不同国家的婚礼;日常习俗;在重要场合的礼仪礼貌;初次见面的礼仪;如何回复他人对你的邀请;着装的搭配等等。

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

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
仪和交往方式。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礼仪产生的影响还很多,为此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具体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礼仪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交往方式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在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

如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人际交往中饱含热情,问寒问暖,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对于了解有关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等问题,觉得都理所当然。

而在西方国家中,特别重视对方的隐私权。

个人稳私主要包括:个人状况(年龄、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政治观念(支持或反对何种党派)、宗教信仰(信仰什么宗教)、个人行为动向(去何种地方,与谁交往、通信)等。

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都不能直接过问。

西方人一般不愿意干涉别人的私生活和个人隐私,也不愿意被别人干涉。

比如,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买物品的价格。

因为在中国人看来,物品的贵贱只是表示该物品的质量。

而在西方人眼里,如果你直接询问别人所购物品的价格,就可能是探问对方的经济条件,因此,这也是西方人的隐私,属于不宜直接询问的问题。

如果你想了解该物品的价格,只能委婉地夸耀、赞赏该物品,而这样的情况下西方人一般也只告诉你该物品的贵或贱,一般不会告诉你准确价格。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喜欢问一句“上哪儿去?”,这是招呼的一种形式。

而在美国,你如果问朋友上哪儿去,则可能会使对方尴尬,因为这也属于对方的隐私,是你不该过问的。

另外,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四种。

中国人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近。

我们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中国少女挽臂亲昵而行,而在西方则很少见到。

西方人觉得中国人过于亲近,而中国人又会觉得西方人过于冷淡、傲慢,过分疏
远,是不友好的表现。

如果中国人发现交际对方的衣服上有根线头,他会很自然地帮助对方摘掉;而在西方人眼里,这是不礼貌之举。

中国人看到朋友穿了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会上前摸一摸,询问价钱或质地;而西方人则不会这样做,他们更多的是羡慕,并直接赞美。

概而言之,这都是东西方文化观念差异所致。

东方人非常重义、重情,西方人则崇尚个人独立。

个人人生观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一)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而相反,中国文化却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则提倡谦虚谨慎。

一般来说,中国人大多反对或蔑视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例如,“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No,I don't think so.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这在中国人看来当然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而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可见,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二)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1.自己为自己负责。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

正由于以上两点,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往往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