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方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方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原则是以人为本,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满足他们对休闲、娱乐、健身等方面的需求。

其次,规划应该注重生态保护,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规划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分析评价、目标设定和方案制定等环节。

首先,需要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城市绿地的分布、面积、类型等情况。

其次,需要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分析评价,评估其对城市环境、人居条件等方面的影响。

然后,需要根据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的结果,设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明确规划的方向和重点。

最后,需要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包括绿地的布局、功能设置、管理措施等内容。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效果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

首先,通过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和改善绿地质量,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气温、改善水质等,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其次,城市绿地的建设可以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和运动场所,满足居民的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最后,城市绿地的建设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该城市通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在城市绿地的布局方面,该城市将绿地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城的绿地网络。

其次,在绿地功能设置方面,该城市注重多样化的功能设置,既有公园、花园等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有湿地、森林等供生态保护的场所。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件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件
• 改善空气质量和调节气候 • 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 • 促进社交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 提供文化和教育活动的场所 • 创造城市绿洲,减轻压力和提升心理健康
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中心公园 湖畔景观 社区花园
城市中心的公共绿地,提供休 闲、锻炼、社交等功能。
围绕人造湖策划的景观设计, 融合水景和绿化元素,供人们 欣赏和放松。
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小型花园, 鼓励居民参与和自我管理。
总结和结论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是创造美丽和可持续的城市空间的重要途径。通过满足人 们的需求,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社会发展,园林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宝贵 的资源和机会。
2 促进健康
接触自然环境和户外活动 对身心健康有益,减轻压 力和促进运动。
3 环境保护
园林绿地能够提供生态系 统服务,保护水源,减少 土壤侵蚀,并提供野生动 植物栖息地。
规划和设计的步骤
1
问题分析
了解需求和目标,分析现有问题和限制条件。
2
概念设计
提出创新的设计理念,包括空间布局、景观元素和功能设施。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和娱乐 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交交流和身 心健康的中心。
植物园
植物园是研究、保护和展示植物 多样性的场所,可以提供教育和 休闲的机会。

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是提供城市绿化,并减 少城市热岛效应的创新方式,也 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园林绿地的重要性
1 提升生活质量
园林绿地提供了与自然互 动的机会,让人们从都市 喧嚣中得到休息和放松。
3
详细设计
制定详细的规划和施工图纸,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规划和设计的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概述城市的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公园、花园、广场、道路绿化带、河岸绿化等各种绿地类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休闲、文化和生态环境,同时还具有美化城市形象、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和降低噪音等诸多功能。

本文将介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性、目标、原则和步骤,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作为参考。

重要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几个重要方面: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持、空气质量改善、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绿地系统还能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绿地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提供清新的空气环境,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同时,绿地还能吸收噪音、降低城市的噪音污染。

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城市绿地系统可以起到自然滞洪、雨水收集和处理的功能,减少城市的雨洪灾害。

绿地还可以吸收和净化雨水,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

社会和文化价值城市绿地不仅提供了休闲和娱乐场所,还具有社会和文化价值。

公园、花园和广场等绿地空间可以成为居民交流和社交的场所,举办各种文化和艺术活动,增加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会凝聚力。

目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统一、连贯的绿地网络,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几个主要目标:提供优质的绿地空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绿地空间,满足居民不同需求和利益的同时,考虑地区特点和历史文化遗产。

优化城市形象和景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形象和景观的提升,通过艺术设计和景观规划,增加城市的美感和吸引力。

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方案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方案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地的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绿地不仅为都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提升城市形象。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方案,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一、绿地规划意义城市绿地规划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城市绿地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其次,绿地的规划还能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保持水质、减少地表径流,对城市的防洪、排涝功能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城市绿地还能提供宝贵的生物多样性,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最后,绿地规划还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压力和疾病发病率。

二、绿地规划与设计原则1. 绿地布局合理城市绿地应该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和居民需求,进行合理的布局。

通过绿地的分布,形成紧密的联系,使每个居民都能方便地享受到绿地带来的益处。

此外,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绿地,包括公园、广场、庭院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良好的景观设计城市绿地的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美学价值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合理选择植被,保证景观的色彩丰富度和季节变化性;合理规划景观要素,包括人工湖、儿童游乐设施等,增加居民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同时,还要注重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使绿地成为城市的亮点。

3. 多功能利用绿地规划应该注重提供多样化的功能。

绿地不仅仅是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为市民提供教育、文化、体育等活动场所。

绿地还可以作为城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提供新鲜的农产品。

4. 可持续发展绿地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绿地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节能减排,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三、绿地规划与设计案例1. 伦敦海德公园伦敦海德公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绿地之一。

其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居住区规划绿地景观场地(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绿地景观场地(居住区规划设计)
一、公共绿地基本功能与布局 1)基本功能分区 ①安静游憩区 ②文化娱乐区 ③儿童活动区 ④服务管理设施 2)绿地基本布置形式 ①规则式 ②自由式 ③混合式
2024/3/4
1)居住区公园 23/4
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 别达到:组团不小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 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m2/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 划布局灵活使用.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其指标,但不低于相 应指标的50%.
其他相关技术要求详见: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
树木与建筑、构筑物水平间距参考表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

02
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分析
国内外绿地系统发展概况
国际绿地系统发展
自19世纪中叶起,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绿 地系统逐渐受到重视。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将城市绿地系 统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地网 络。
国内绿地系统发展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政府 加大了对城市绿化建设的投入,推动了一系列生态园林城市 、森林城市等建设,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逐年提高。
存在问题及挑战
绿地总量不足
尽管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总体上仍面临绿地总量不足的问题。一些城市绿地面 积占比较低,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
绿地分布不均
城市绿地分布不均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城市中心区域绿地稀缺,而郊区则相对充裕。这种 不均衡的分布格局影响了绿地的使用效率和公平性。
实践案例: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成果展示
绿地现状分析
绿地布局方案
通过对城市现有绿地的详细 调查和分析,明确绿地建设
的现状和问题。
01
02
综合考虑城市空间Βιβλιοθήκη 构、生 态环境、景观风貌等因素, 提出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方
案。
03
04
绿地规划目标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需 求,制定城市绿地系统的发
展目标和指标。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投入力度,包括资金、土地、人力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设计的顺利实施。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支持
加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科研支持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开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科学研究,探索适合 不同城市和地区的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提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 科学性和实用性。

机关单位绿地规划设计

机关单位绿地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
模块五 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
项目四 机关单位绿地规划设计
一、概述 二、机关单位的绿地组成 三、机关单位绿地各组成部分的规划设计
一、概述
(一)概念 (二)绿地的功能 (三)绿地的特点
(一)概念
机关单位绿地是指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各 种团体及部队用地范围内的环境绿地,也是城市园林绿 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小游园
如果机关单位内的绿地较大面积,可考虑设计休息 性的小游园.游园中中一般以植物造景为主,结合道路、 休闲广场布置水池、雕塑以及亭、廊、花架、桌椅、 园凳等园林建筑小品和休息设施,满足人们休息、观 赏、散步等活动。
(四)附属建筑绿地
机关单位内的附属建筑绿地主要是指食堂、锅炉房、供变电 室、车库、仓库、杂物堆放等建筑及围墙内的绿地.
(三)附属建筑旁绿地
主要指食堂、锅炉房、供变电室、车库、仓库、杂 物堆放等建筑及围墙内的绿地.
(四)小游园
对于面积较大的机关单位,在庭院内会设置小游园.
(五)道路绿地
主要指机关单位内的道路绿化用地.
三、机关单位绿地各组成部分的规划设计
(一)大门入口处绿地 (二)办公楼前绿地
1、办公楼前装饰性绿地 2、办公楼入口处绿地 3、办公楼周围基础绿带
二、机关单位的绿地组成
(一)大门入口处绿地 (二)办公楼前绿地主要建筑物前 (三)附属建筑旁绿地 (四)小游园 (五)道路绿地
(一)大门入口处绿地
主要是指城市道路到单位大门口之间的绿化用地, 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道路景观,也是单位对外 宣传的窗口.
(二)办公楼前绿地主要建筑物前
主要指大门到主体建筑之间的绿化用地,办公楼前绿 地是机关单位对外联系的枢纽,是机关单位绿化设计 最为重要的部位.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手段,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营造舒适的城市绿地空间,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分类、设计要素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1. 人性化原则:城市绿地规划要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愿望,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2. 生态原则:城市绿地规划要尊重自然,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绿地规划要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确保绿地的长期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二、城市绿地的分类城市绿地可以根据其功能和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绿地类型包括公园、广场、花坛、绿道、湖泊等。

不同类型的绿地在城市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三、城市绿地设计的要素1. 空间分布: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要合理分布,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满足居民的需求。

不同绿地类型之间要有良好的连通性,形成绿色的网络。

2. 植被选择:城市绿地的植被选择要考虑适应性、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根据具体条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

3. 水体规划:城市绿地中的水体是重要的景观元素,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水体,可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果和观赏价值。

4. 设施设置:城市绿地中的设施要满足居民的休闲和活动需求,如座椅、草坪、运动设施等。

同时要考虑设施与绿地的协调性,不破坏绿地的整体景观效果。

四、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要追求可持续性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城市土地,通过密度控制和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2. 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等方式,减少城市绿地对自来水的需求。

3. 节能减排: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设施设置,降低城市绿地的能耗,并减少对空气和水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光农业是指以农业项目为依托,以大中城市游客为服务对象,经规划设计来满足游客观光、品尝、娱乐、劳动、学习等不同旅游功能需求为中心的新型产业形态。

2、观光农业类型:a、多元综合性 b、科技示范性 c、高效生产性d、休闲度假型e、游览观光型3、绿化规划设计要点:a、生产区 以落叶小乔木为主调树,常绿灌木为基调树种,配以草花,注意与农作物季相景观互补。

b、示范区 种类相对丰富,注意季相变化和各单位区内的特色c、观光区 以绿色生态为基调,植被景观要活泼多姿,季相丰富,注意散场所,要留足够大的流动空间。

d、管理服务区 一般采用规则式种植方式,植被景观色块对比强烈,层次丰富。

e、休闲区 以自然式种植为主,可片植观花乔木与花灌木,季相丰富,景观效果好。

4、工厂绿地的组成部分:a、厂前区绿地 b、生产区绿地 c、仓库区绿地 d、绿化美化地段5、工厂绿地设计原则:a、适地适树b、注意防污植物的选择c、根据生产工艺的需求d、勇于繁殖,便于管理6.工厂绿化树种的选择原则及常见抗性树种:原则:1.适地适树;2.防污树种的选择;3.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4.易于繁殖,便于管理抗二氧化硫:樟树、棕榈、夹竹桃、海桐、黄杨、构树滞尘树种:刺槐、重阳木、榆树、广玉兰、梧桐防火树种:山茶、油茶、海桐、冬青、女贞7.车间绿地设计要求:一、总要求:1.有利于生产和室内通风采光,距车间6-8米内不宜栽植高大乔木;2.要把车间出入口两侧绿地作为重点绿化美化地段;3.考虑职工劳动特点和对园林植物的种类和布置的喜好二、不同性质车间的要求:1.对环境有污染的车间:A.粉尘:有利于粉尘扩散或吸附,起隔离、分区遮蔽作用B.化学物:有利于有害气体的扩散、稀释,能抵抗、吸收及监测有毒气体的植物,不宜布置休息绿地,可铺设开阔草坪、稀疏栽植乔灌木;C.噪音:有利于减弱噪音,枝叶茂密,树冠矮、分枝低的乔灌木,以常绿树种为主,组成覆层混交林带;D.高温:有利于改善调节小气候环境,用阔叶乔木、色彩淡雅花灌木、能阻燃、利于通风,可设休息场地,方便消防车出入。

2.对环境绿化有一定要求的车间:A.食品、医药卫生车间;种植较密,以栽植常绿树木为主,铺设草坪藤本,选用滞尘杀菌能力较强的树种和无飞絮、种毛及不易掉叶的乔灌木;B.精密仪器车间:能净化空气、无污染,离建筑物10米以上外,乔灌草结合密植;C.工艺美术车间:有姿态优美、色彩艳丽的花木,环境优美,提高人们审美眼光;8.林带结构:以紧密结构或半通透结构为主,对轮廓以梯形或屋脊形的防护效果较好。

9.幼儿园绿地设计: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

根据活动要求,室外活动场地又分为公共活动场地、自然科学基地和生活杂物用地。

公共活动场地是幼儿园的绿化重点,植物的选择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健康,建筑5米内不种植乔木。

10.中小学用地类型:分为建筑用地(包括办公楼、教学及实验楼、广场道路及杂物院)体育用地及自然科学实验用地11.大专院校绿地组成部分: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

12.医院绿地组成部分:门诊部绿化、住院部绿化、其他区绿化。

13居住区用地类型:1.居住建筑构成 2.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 3.道路及广场用 4.公共用地14居住区建筑布置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成住区,即小区—居住区。

2.以居住生活单元为基本单位组成生活区,即组团—居住区。

3.以居住生活单元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成居住区,即:组团—小区—居住区。

15居住区道路系统组成部分:1.宅前小路(通向各户各单位门前,主要供行人使用)。

2.组团级道路。

3.居住小区道路。

16、居住区道路设计要点:(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少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出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应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应采用柔性路面。

17、居住区绿地的组成:(1)公用绿地 (2)专用绿地 (3)道路绿地 (4)宅旁绿地18、居住区绿地的绿地率:新建居住区中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造中不低于25%19、居住区绿化的作用:(1)保护居住区环境,改善小气候(2)丰富景观层次,美化居住区面貌(3)为居民户外活动、交往创造良好环境条件(4)防灾避难(5)某些植物有经济效益20、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1)统一布局,系统规划(2)以人为本,设计为人(3)以绿地为主,小品点缀(4)利用为主,适当改造(5)突出特色,强调风格(6)功能实用,经济合理第五章居住区绿地21、居住区的公园服务半径居住区的公园服务半径一般以500-1000为宜,使居民的游憩和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

(书上的数)22、小游园的服务半径一般以300-500m为宜,以0.5hm2为宜(书上的数)23、小游园的规划形式一 规则式,布局采用几何形布置,有明显的主轴线,园中道路,广场,绿地,建筑小品等组成对称有规律的几何图案。

在规则式布置中,有整齐庄重的效果;缺点是形式较呆板,不够活泼,园内的景物一览无余。

二 自然式 没有明显的轴线,布局灵活,采用曲折迂回的道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如冲沟,池塘,山丘,洼地)创造有变化的环境空间,绿化种植也采用自然式,这样可以创造自然而别致的环境。

三 混合式 是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产物。

它根据地形和位置的特点,灵活布局,如入口集散广场,儿童游戏场,体育场等,即能和四周建筑相协调,又能考虑到它的空间艺术效果,在整体布局上,产生一种韵律和节奏感24、组团绿地的服务半径80-120m,面积0.1-0.2hm2,(书上的数)平面构成形式 1 周边式住宅中间的开辟绿地。

2 行列式住宅山墙间开辟绿地3扩大住宅间距开辟绿地 4居住组团的一角开辟绿地5两组团之间的开辟绿地6一面或两面临街开辟绿地 7自由式绿地25、 宅旁绿地的布置类型一 底层住户庭院 在底层或多层住宅,为居住在底层的居民设专用的庭院二 独立式花园住宅庭院 一般庭院面积较大,除布置花木,草坪外,还可根据业主的爱好,设置山石,水池等园林小品,形成自然而幽静的生活环境;也可以以草坪为主,周边种植花木,内设小径,形成开场而恬静的生活环境。

三 汽车停车场 停车场一般设在宅后或拐角处,周边用绿篱或花木与住宅做适当的遮挡。

草地铺设可采用草坪砖,以增加绿量.26、宅旁绿地设计要点:(1)、各行列各单元的住宅树种选择要在基调统一的前提下,各具特色,成为识别的标志,起到区分不同的行列、单元住宅的作用。

(2)、一般在住宅南侧,应配置落叶乔木,在住宅北侧应选择耐荫花灌木和草坪配置,若面积较大可采用常绿乔灌木,及花配置,能分隔,观赏,抵御冬季西北风。

(3)、宅旁绿地树木花草的选择,注意居民喜好、禁忌,以及风俗习惯。

(4)、一般在近窗种植低矮花灌木,或设置花坛,通常在高住宅窗前5—8m之外才能分布高大乔木。

(5)、在高层建筑的迎风面及风口应选择深根性树种。

(6)、绿化布置应注意空间尺度感。

27、城市广场的定义:以城市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城市道路为纽带,由建筑、道路、植物、水体、地形等围合而成的城市开敞空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景观,多效益的城市社会生活场所。

28、城市广场的功能:(1)组织交通作用 (2)改善和美化环境 (3)突显城市的个性和特色,为城市增添魅力(4)提供社会活动场所 (5)城市防灾 (6)组织商贸交流活动29、广场的类型及特点:类型:(1)市政广场 (2)纪念广场 (3)交通广场 (4)休闲广场 (5)文化广场(6)古迹广场 (7)宗教广场 (8)商业广场特点:(1)公共性 (2)综合性 (3)多样性30、广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 (2)完整性和多样性原则 (3)规模和尺度适配原则(4)生态性原则 (5)特色性原则31.广场空间围合形式类型:四面围合,三面围合,两面围合,一面围合32.广场绿地规划设计原则:(1.)广场绿地布局与城市广场总体布局统一,成为广场的有机组成部,更好的发挥其主要功能,符合其主要性质要求(2).广场绿地的功能与广场内各功能分区相一致,更好的配合加强该区功能的实现(3.)广场绿地规划应具有清晰的空间层次,独立形式或配合广场周边建筑地形等形成良好多元,优美的广场空间体系(4).应考虑到与该城市绿化总体风格协调一致,物种选择应符合植物区系规律,突出地方特色(5).结合城市广场环境和广场的竖向特点33.城市广场绿地种植设计形式:排列式种植设计、集团式种植、自然式种植、花坛式种植34.道路断面布置形式:一板二带式、二版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35.街道绿地规划设计要点:(1.)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干路的绿化景观特点(2).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3)、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4).毗邻山、河、湖、海的道路,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5).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 、灌木、地被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地(6.)绿化应符合行车视和行车净空间要求(7.)绿化树木与市政公园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8)街道绿地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 9).街道绿化应远近结合(10)修建道路时,只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树应予以保护36、人行道树木的要求及常用行道树要求: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或引种后生长良好的树种。

速生树种胸径不小于5厘米,蛮生树种胸径不小于8厘米,通常以12-15厘米为宜。

种植苗木干高,其分枝角度大的,不宜小于3.5米,分枝角度小的,不小于2.5米。

常用行道树:国槐、樟树、悬铃木、意杨、广玉兰、园柏、毛白杨、赤杨、银杏、池杉37、行道树的摘植方式数带式:此种植方式一般适于交通及人流不大的路段,宽度一般不小于1.5米。

树池式:适于交通交通较大,人流多,树池宽度不小于1.5米为宜。

38、分车绿带的宽度及要求的分段长度一般宽度不宜小于1,5米,种植乔木为2.5米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