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东西巷历史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桂林市正阳路东西巷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桂林市正阳路东西巷为例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T ake the East-west Lane of Zhengyang Road in Guilin as an Example■邓春凤 DENG Chunfeng 吕佳文 LYU Jiawen摘 要: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历史簿与会客厅,具有重要的存留与宣传意义,亟待加强保护利用与更新研究。
桂林正阳路东西巷是这个历史文化名城遗留至今的少数几条风貌相对完整的巷子之一。
文章以桂林市正阳路东西巷的更新为背景,梳理该街区历史脉络,结合伴随着历史发展过程东西巷出现的问题,评析更新保护现状,以致力于实现桂林东西巷更原真、更完整、更具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东西巷;更新保护Abstract: As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ts existence and publicity.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protection, utilization and renewal. The East-West lane of Zhengyang Road is one of the few relatively complete lanes left in Guilin,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newal of the East and West lanes of Zhengyang Road in Guilin,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and evalu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newal and protec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Guilin East-West Lane more original, more complete and mor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East-west Lane; renewal and protection0 引言老建筑和老街区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物化体现和标志。
桂林夫妻东西巷打卡文案

桂林夫妻东西巷打卡文案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桂林夫妻的旅行背景
2.东西巷的历史与文化
3.夫妻在东西巷的打卡经历
4.东西巷的美食与特色
5.夫妻对东西巷的感受与推荐
正文
桂林,一座美丽的山水之城,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它的风光。
在这座城市里,有一对热爱旅行的夫妻,他们不仅欣赏桂林的自然美景,还热衷于探索当地的历史文化。
这次,他们来到了桂林市区著名的景点——东西巷,开始了他们的打卡之旅。
东西巷,位于桂林市秀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它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桂林市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巷。
东西巷不仅见证了桂林古城的变迁,还承载着许多传奇故事和历史人物。
在这条古巷中,夫妻俩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时光。
在东西巷的打卡过程中,夫妻俩不仅欣赏了古巷的建筑风格,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
桂林米粉、荔浦芋头、马兰头等特色小吃让他们流连忘返。
此外,东西巷还有许多特色店铺,如手工艺品店、茶馆、咖啡馆等,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
东西巷的美食与特色让夫妻俩赞不绝口。
他们表示,东西巷是一个集历史、文化、美食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感受到桂林古城的韵味,品尝到地道的桂林美食,还能购买到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
夫妻俩强烈推荐游客们来到桂林,一定要去东西巷感受一下它独特的魅力。
总之,桂林夫妻的东西巷打卡之旅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他们既感受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品尝了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桂林东西巷的赞词

桂林东西巷的赞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桂林东西巷是一条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街道,位于桂林市中心,东西走向,横跨整个市区。
这条街道承载了桂林的历史沧桑和繁荣发展,是桂林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桂林东西巷就是桂林的商业中心,被誉为“桂林第一街”。
巷内聚集了众多商家、店铺和餐厅,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美食吸引着无数市民和游客前来。
走在东西巷的石板路上,你会感受到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气息,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繁华的市井之中。
东西巷的建筑风格独特,古色古香的木质结构和青砖瓦房,散发着浓厚的民俗风情。
巷内的店铺虽小,但门面精美,装修精致,每一个店招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
漫步在巷子里,不时可以听到古筝琴声、鼓乐之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古代的集市之中。
除了传统的商业活动,东西巷也是一个文化艺术的聚集地。
巷子里有许多文艺小店、画廊和书吧,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和演出活动,吸引了无数文艺青年和艺术爱好者前来。
这里的氛围浓厚、文化底蕴丰富,是一个可以滋养灵魂的地方。
东西巷不仅是桂林的商业中心和文化艺术聚集地,也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社区。
巷内的居民相互之间热情友好,互相帮助,形成了一个大家庭。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亲切,体会到邻里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关爱的美好场景。
桂林东西巷是一个值得赞美的地方。
它不仅是桂林的一个地标建筑,也是桂林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桂林的传统文化、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可以体会到桂林人民热情好客、勤劳朴实的品质。
希望东西巷长存,成为桂林文化的永恒符号,也希望更多的人们来到这里,感受桂林的魅力和美好。
第二篇示例:桂林东西巷,一条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街,在桂林市中心地带,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桂林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之一。
走在这条古老而美丽的街道上,仿佛穿越时光,感受着古代桂林的繁华与风雅。
桂林东西巷自古以来就是桂林城内的繁华之地,曾是桂林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汇集了各种商号、酒楼、客栈等,成为了当时城市生活的中心。
东西巷

[摘要]桂林东西巷定位为桂林首家多功能立体式特色商业城,是桂林市一个集旅游、民俗、文化、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商业街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历史文化商业街成为改造的“合理”选择,就如宽窄巷子和南锣鼓巷一样,桂林东西巷,一个不曾说再见,却似已再也不见得地方,东西巷改造已接近完成。
看着它从拆墙一直到围上面纱,如今的它终于露出了最新的模样。
[调查背景与目的]东西巷商业街是一个集旅游、休闲、文化、购物、餐饮、娱乐、客栈为一体综合性商业街区。
有奢侈品、电影院、客栈、电玩城、KTV、酒吧一条街、小吃街、美食广场、特色精品餐饮、咖啡、饮品、流行服饰精品店、美容美发spa馆,文化艺术品、民族特色商品、食品街、老字号商铺等复合业态。
以“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推广”的原则运营,确保项目的科学规划、合理业态组合、成熟商业运营管理和品牌推广,最大力度保障商家利益,以繁盛、有序的市场带来如虹人气。
[调查方法与对象]一、方法资料收集、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访谈二、过程1、调查前期我们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收集,网上查找资料,并到桂林市规划局查找有关东西巷的总规、详规资料。
2、调查初期了解东西巷的概况后,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拍照,根据相关资料和相关知识,对东西巷行进行全面认识,并进行前期分析与问题查找与研究。
3、调查中期根据现状,制作问卷调查,并进行问卷调查,与市民访谈。
4、调查深入在不同时段对广场上的人流,年龄结构等进行观察、统计与分析。
5、调查后期总结、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调查对象概况1、位置桂林东西巷商业街项目位于桂林市中心的解放东路和正阳路交汇处,王城商厦正对面,十字街商圈中心区域。
桂林正阳东西巷商业街占地2.92万㎡,建筑面积约6万㎡,项目总投资7亿多元,是政府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
建成后将成为桂林市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城市旅游消费和品牌的一大地标之作。
2、定位东西巷商业街定位为桂林首家多功能立体式特色商业城。
桂林市正阳街东西巷改扩建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桂林市正阳街东西巷改扩建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作者:陈硕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10期内容摘要:正阳街东西巷是桂林市遗存的百年老街,一直保留着浓厚的地域民居和历史文化特色,也是桂林市的符号文化。
随着商业和旅游业的开发,政府对东西巷进行改造与升级,并致力于打造桂林城市的优质名片。
文章以东西巷的保护为视角、改造为背景,以东西巷的位置布局、建筑形式、建筑文化、人文特色为出发点,研究如何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既保留着桂林本土传统民居民俗特色,又彰显融入新时代商业气息。
通过对正阳街东西巷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东西巷改造和保护中的设计理念等角度入手,分析了正阳街东西巷的目前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改造中如何深入挖掘提炼本土传统文化,进行东西巷改造并达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民族区域文化正阳街东西巷传承创新骑楼旧城改造对于改善当地百姓生活,提升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但近年来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发生了不少不重视历史文物古迹保护的事件,忽略了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创新。
当前国内旧城改造普遍存在开发模式的单一化、强度高、改造的项目不科学对当地历史文化认识浅显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存在。
本文通过以桂林东西巷改造为例,分析了在改造过程中以文化传承为基准,以创新为手段等改革策略,以期对今后的旧城改造提供更好的思路,避免改造中的单一性、经济性,失去地域历史文化特征。
一.正阳街东西巷现状正阳街东西巷是桂林市明清时代遗留下的唯一的一片且保存比较完整的历史街巷和旧民居聚居地,位于桂林历史文化保护发展区中心和桂林古城保护区,以靖江王府为核心,西邻中山路十字街,东依漓江,南接正阳路步行街、与解放东路相邻,是名人聚居、百年老字号、抗战文化和靖江王府等桂林文化集聚地,它的存在是历史的延续和见证。
东西巷的历史追溯于唐代武德年间,建筑多为砖木混合结构,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道路泥泞,洼地积水,下水道堵塞不流通,电线电缆错综复杂等一些问题较为严重,不但影响了桂林城市的容貌和城市发展的节奏,更给居住区市民和旅游参观的消费者带来了不便。
古巷“新生”多元并存——论桂林市建筑东西巷整治的古巷历史延续与发展

4 . 3 抓住 时代 流 变性 的脉 搏
面对 现实 的城 市发 展和古巷改造项 目, 历史 的延续 、 变迁 与更新 , 已成 为不可 阻挡 的发展态势 。理性活动在 进行逻辑 反思过程 中不可避免地吸收 了部分社会需要 、 习惯和传统 , 而 使这种 吸收 、 消化后 的现 实延展具有 了传 统性 。古 巷的记忆 在现 实 中经 历着 转化 , 它 不是一 成不变 的 , 而是 流变 的 。因 而, 设计师应更 过的从古 巷传 统流变中把握其发展脉搏 , 更 多 地关注传统 、 历 史的形式转向精 神 内涵的关注 , 从单 纯的模仿 复制走 向复合过程的探索。
2 . 1 古巷 记 忆的构 成要 素
“ 古巷 ” 重 塑项 目作 为城市发 展和设计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它 的提 出与实施一直与城市规戈 4 的思想 领域和发展交织在一 起, 其 每一步进 展和思考 都影 响着城市规 划的整体 布局 。作 为生 活在城 市中 的人 , 怎样 通过记忆 来理解古 巷 、 塑造古巷 , 成 为设 计者研究 的一种新 的探索路径 , 因此 , 更为深入地挖 掘 古 巷记忆 的构成要素 成为一种新 的探索 , 如: 古 巷管理秩 序 、 风俗 挂件 、 纪念 性形式表 现 、 习惯性形 式表现 、 文化传 承 的模 式等等来还原古巷记忆 。
古巷记忆的重构过程与意义是人们能 以一种更 为积极 的 生活态度 来看待处 于历 史变迁 当中的人 、 景、 物的关系 , 并 为 正确处理人与古巷 的历史延续和发展 提供更 多更新 的思想观 念与古巷发展途径 。
4 . 1 探 寻 古巷 记 忆 中的集体性 元 素进 行 重构
古巷 的历 史记忆并 不会 自身产 生 , 它 的塑造 和延续 必须 得到记 忆主体 的认 同和刻 画。生活在古 巷中 的成员们 , 与这 个集 体产 生关联 , 因此 , 设 计师应 关注 古巷记 忆集体 心理 体 验, 以古巷 中集体人 群有价值 的生活体验 和认 同元素作 为基 础, 进行古巷场所的塑造和体验 。并从理念规范到行动 , 运用 传媒 , 多层 面地强调参 与性和互 动性 , 将 古巷记忆进 行共享 , 促进 古巷记忆 的客体材料 与注意意识积 极有效 的互 动 , 造就 古巷健康 、 生动 、 充满个性 的发展特质。正如桂林 市东西巷修 缮整 治工程一样 , 将 历史 、 自然 、 艺术与周边 城市 的文化 生活 加 以成功组合 。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价值的探究——以桂林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283CULTURE区域治理作者简介:李霄冰,生于1973年,本科,副教授,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旅游文化。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价值的探究——以桂林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中共桂林市委党校 李霄冰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地域文化的存在形式,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和发展动力。
桂林有着两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根基。
挖掘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对于塑造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命力,为城市发展注入不竭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桂林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五个方面,要尊重历史价值,深入发掘文化内涵;突出文化价值,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创新;强化街区功能,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
关键词: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1-0283-0003桂林是一座有着两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桂林在两千年历史中形成的历史文化特色,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根基。
2014年3月,桂林市委提出大力实施“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战略,建成桂林正阳街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
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厚植文化根基,激发文化自信,是提升桂林旅游文化水准的一次良好契机。
挖掘其文化价值,对于塑造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命力,为城市发展注入不竭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挖掘桂林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价值的意义在桂林数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桂林独特的历史文化。
桂林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展现了桂林数千年的历史风貌,延续了桂林的历史文脉,丰富了桂林旅游文化内涵,体现了城市文明和正能量,提升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一)展现桂林历史风貌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记载着桂林悠久流长的历史文化。
据《桂林通史》记载,唐武德四年(621),大唐名将李靖出任桂州总管,营建了桂林历史上第一座有详细记录的城池桂州城。
全域旅游需求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配置——以桂林东西巷为例

《长江丛刊》2019.0495全域旅游需求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配置——以桂林东西巷为例■吴 云 王军博 覃杨林 丁 钰 农素婷★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摘 要:桂林是一个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城市,旅游行业发展较早,以山水美景闻名天下,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东西巷是桂林一条古老的街巷,他经历了1400年的岁月,历史文化浓厚,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如今,东西巷被开发成一个条历史街区,商业发展迅速,功能配置齐全,但是缺少了与旅游行业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客栈。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客栈 桂林东西巷 功能配置一、前言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
全域旅游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桂林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与闻名天下的美誉,而东西巷是桂林近年来新规划的具有现代时尚风情、传统文化内涵及桂林特色美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街区。
二、东西巷(一)东西巷的历史东西巷,位于桂林的闹市区,是著名景区独秀峰靖江王府正阳门前有两条巷子,以方向命名,分别为东巷和西巷。
它们是桂林市区目前唯一留存的两条古巷,见证了桂林城自唐代武德年间建城后1400年的历史兴衰。
东西巷最鼎盛时有“青龙白虎”宝地之美誉,鸿儒商贸往来云集,达官显贵在此栖居。
此番兴盛景象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
抗日战争时,正阳东西巷的老宅院和巷道大部分被毁,现在留下来的只是一线残垣断壁和抗战后以及建国时期重建的一些杂乱无章的民房。
(二)东西巷的价值东西巷保存着较为原始与完整的传统风貌,经历了1400年的历史兴衰与战争的洗礼,文物价值突出,并保持着中国古老建筑的风格特点,体现了建筑的历史变迁,有着其独有的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靖江王府正阳门前有两条巷子,以方向命名,分别为东巷和西巷。
它们是桂林市区目前唯一留存的两条古巷,见证了桂林城自唐代武德年间建城后近1400年的历史兴衰。
桂林生活网讯(赵黎李颖)靖江王府正阳门前有两条巷子,以方向命名,分别为东巷和西巷。
它们是桂林市区目前唯一留存的两条古巷,见证了桂林城自唐代武德年间建城后近1400年的历史兴衰。
然而,古巷破旧衰败的现状与它在桂林历史上的地位完全不相匹配,遗存下来的名人故居旧址和历史建筑,也损毁在时光的侵蚀和日常生活的琐屑中,鲜为人知。
因此,要求对古巷进行保护和修缮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今年,秀峰区政府将继续推进对东西巷的“保护性修缮整治”,并计划在年内动工。
面目一新的正阳东西巷将成为桂林市区新的旅游、休闲、历史文化传承的商业街区。
这个消息带给老桂林人的,必然是无尽的怀旧感伤和对古巷未来的猜想。
项目启动的背景:古巷和历史文物破败到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东西巷最鼎盛时有“青龙白虎”宝地之美誉,鸿儒商贸云集往来,达官显贵在此栖居。
此番兴盛景象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
抗日战争时,正阳东西巷的老宅院和巷道大部分被损毁,现在留下来的只是一些残垣断壁和抗战后以及建国初期重建的一些杂乱无章的民房。
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一到下雨天,巷子里就大面积积水,行人只能踩着木板砖头小心翼翼走过。
房屋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危房达到2000多平方米。
巷内乱拉的电线也成为一大安全隐患。
在东西巷内,多家居民房还存在着旱厕,需要定期由环卫工人来清理污物。
一些人为的因素也加快了巷子的老化过程。
原来的居民搬走后将老房子租给流动人员,这些人有的在巷子里开起了小餐馆,有的则做起了流动小吃摊的生意。
据媒体之前报道,因为正阳东巷房租便宜,不少租户把老房子当成小吃加工和生产场地,屋内的废水废渣没有经过下水管道,直接排到了屋外的巷道里,卫生环境堪忧。
至于古巷中那些名人故居的旧址,也已淹没在断井颓垣之中。
百年前桂林老字号“熊同和药房”旧址现已成为危房;两广总督岑春煊家的井(目前市区小巷内仅存的一口古井)被附近居民当成自家晒台私用;白崇禧的得力助手、民国时警察局局长马启邦的住宅,原是东巷少有的欧式建筑,因年久失修倒塌,前几年已被有关部门拆除,只剩下废墟前那颗罗汉松,还在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东巷9号对面有座保存尚算完整的骑楼。
沿着骑楼走进去到尽头,有一口古井。
此井是曾任两广总督岑春煊家中的井,也是目前桂林市区小巷内仅存的一口古井。
在靖江王府的正阳门前,有两条巷子。
巷子十分逼仄,以方向命名,一条叫做东巷,另一条则为西巷。
这两条巷子,如同它们的历史一般,默然隐匿于虹霓流转、车水马龙之中。
然而,熟知桂林历史的人都知道,就是这两条蜿蜒曲折,狭窄破败的巷子,收纳了桂林城自唐代武德年间建城后的近1400年的历史风烟。
兴:“青龙白虎”宝地鸿儒商贸云集毫无疑问,坐落在靖江王府前的正阳东西巷是桂林商业文化繁华的中心地带。
这里不仅是商贸聚散中心,更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栖居的首选宝地。
在靖江王府正阳门前,古城左边是东巷,右边是西巷。
走入巷口才不过十余米,巷外的车水马龙市井喧嚣便渐渐隐去了,多了一分岁月流转的沧桑,与历史沉淀下来的恬淡。
在这里,只要细细找寻,便会发现一连串历史人物留下的足迹:两广总督岑春煊家的古井、白崇禧机要秘书谢和庚的故居、清朝“兄弟翰林”龙氏兄弟旧宅遗址……尽管斯人已去,但草木、砖石却有幸保存了下来,站在历史发黄的书页边上,静静地向来者叙述巷里曾经的辉煌和昔日的荣光。
东巷末端南侧,是“兄弟翰林”龙氏家宅的旧址。
旧时桂林街坊流传,东巷有魏、谢、岑、龙四大书香门第。
龙指的便是龙朝言、龙朝翊两兄弟。
然而,龙家的故事得从两兄弟的祖父辈龙献图说起。
公元1755年,龙献图出生在临桂县两江镇。
25岁时,勤奋好学的龙献图考中了乾隆庚子科举人。
他的一生中,多半都在从事教育。
三元及第的陈继昌就是其门生。
其后受祖上荫庇,其子龙寅绶先后在江苏一带为官。
1838年,龙献图辞官回临桂老家后,为了能让子孙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他决定带着家眷子孙一同搬迁到东巷。
于是龙家便与这条巷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龙氏两兄弟先后入光绪年间翰林院为庶吉士。
“兄弟翰林”自此扬名天下。
1895年,龙氏家族再添一名千金,长辈们给她取名为龙六纬。
龙六纬出落得聪明伶俐,知书达理。
8岁时,在母亲廖氏的教导下,龙六纬熟读《三字经》、《幼学琼林》,后在私塾习读《四书五经》,颇具大家闺秀的风范。
然而,在15岁那年她患上了一场怪病,失去了头发。
为了躲避世人异样的目光,龙六纬发奋读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国民大学经济系。
在与头发做心理斗争的过程中,龙六纬经由父亲龙泽厚引导,开始抄写佛经。
久而久之,龙六纬爱上了佛教,一心钻研佛学。
1923年,龙六纬在上海玉佛寺出家,先后拜印光、圆瑛法师为师。
1937年,在抗日战争前夕,龙六纬回到故乡桂林,在桂林办素餐馆、居士林和夜校,弘扬佛法。
抗日战争爆发后,龙六纬更加看清了国难家仇与民族苦难,这促使她更加坚定地走向佛门。
1947年,龙六纬前往广东曲江南华寺受具足戒。
虚云大师为她取法号“宽能”。
1949年,应桂平市佛教界邀请,宽能法师离开了南华寺,任桂平西山洗石庵住持,直到1989年圆寂,在洗石庵住持达四十年之久。
宽能法师任洗石庵住持期间,带领比丘尼钻研佛学,严守戒规。
养成了“农禅并重”的良好习惯,开办了宗教用品、素餐、食品、旅游工艺品、茶叶种植加工等生产服务项目,不仅实现了以寺养寺,还及时地维修寺庙、添置法器,为培养青年尼众创造条件。
宽能法师先后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桂平市政协副主席、县人大代表等职务。
公元1989年9月27日,洗石庵95岁的住持宽能法师圆寂。
宽能法师以求普度众生,人民和睦相处,安乐幸福为己任,且终其一生。
这样的修行感动了百姓,桂平城出现了万人空巷,十万人送行的震撼场面。
而火化后出现的三颗舍利子,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比丘舍利子。
“善根宿慧有前因,好似莲花不染尘;矢志保贞归佛院,楷模巾帼有斯人。
”东巷走出来的一代千金,就这样走完了她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
龙家与东巷的故事于1941年戛然而止。
原因是龙家为了支援抗日前线,毅然卖掉老屋,搬离此巷。
即便如今龙氏老屋已无可追寻,但在书中却记载着这样一段话,重现老宅的原貌:……从前巷子口立有一块石碑刻有“兄弟翰林”四个大字,龙家坐落在巷中尾段南侧的拐弯处。
这是一座高深的庭院:门楼上挂着几块高脚牌,上面刻着“肃静”、“回避”等字。
偌大的祖屋是木结构的,六开间三进,雕花的门窗,石礅子撑着的大柱,显示着它的气派。
进门后是一个大天井,中间是一个花岗岩大金鱼池,两旁分别种有一株腊梅和柑橘树。
天井的左右两边的厢房均为三开间的两层楼房。
左边第一间是佛堂;右边第一间是管家住房,中间是横厅,厅内两旁是紫云木的八仙椅,中间是雕花横床;第三间是藏书房,堆放着几十只上面刻着“忆园藏书”字样的大木箱。
天井的尽头是一个圆形的拱门,过了拱门便到正房,只见高台上供着祖宗牌位,下面的供桌上摆放银制的供具,一盏粉红色的水晶玻璃灯昼夜长明。
后两进是住房……再往前走,历史翻到了晚清。
东巷9号,是两广总督岑春煊的府邸。
很多人都知道岑春煊的别墅位于桂林南郊的雁山园,却难知晓岑春煊曾在东巷韬光养晦。
岑春煊与东巷的缘分还要追溯到岑春煊的父亲岑毓英时期。
由于颇得慈禧赞赏,岑毓英被封为云贵总督。
荣升为总督后的岑毓英看上了王城根下的“宝地”,遂在此建造起了气派的岑府。
或许是东巷的风水好,没过多久,岑毓英的儿子,也就是坊间说的“北袁南岑”的那个与袁世凯齐名的“岑氏”岑春煊也因立功而被封为两广总督。
据史书记载,岑春煊乃广西西林县人,原名春泽,字云阶。
他的一生跨越了两个历史时期,一是晚清,一是民国。
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京津地区,岑春煊率兵护驾有功,成为清末权重一时的大臣,官至总督、尚书。
民国后,岑春煊先后任福建巡按史、粤汉铁路督办。
袁称帝上演复辟闹剧后,岑春煊还被南方推为讨袁军都司令,与孙中山并肩作战,同为广州军政府总裁。
1920年后,岑春煊寓居上海,不再介入政事。
说起这位岑春煊,则不得不提他的“屠官”事迹。
清末官场有“三屠”,张之洞称“屠财”,爱“烧钱”,挥金如土;袁世凯称“屠民”,好杀戮,杀人如麻;岑春煊是“屠官”,蔑强暴,反腐劾官。
按照史料的说法,岑春煊性情刚烈,不畏权贵,任内弹劾了大批贪官和庸官。
在他署理四川总督时,曾准备一次弹劾300多名官员,在幕僚力劝下作罢,但也弹劾了40多人。
两广总督任上,岑春煊劾罢不法污吏渎职者1400多位。
一时间,官员们谈“岑”色变。
除了为官,岑春煊还是两广近代教育奠基人,先后在山西创办了山西大学堂(现山西大学)、四川高等学堂、成都警察学校、武备学堂、两广学务处、广东将弁学堂、军医学堂、陆军测绘学堂、林业学堂、巡警教练所、两广优级师范学堂、陆军中小学堂、法政学堂、两广实业学堂、蚕业学堂、女子师范学堂、广西高等学堂等十多所西式学堂,为广东、广西的近代教育作了重要奠基。
自古以来,有大志者皆广交名士。
戊戌变法期间,岑春煊几度赴京,与维新派人士交往甚密。
百日维新掀起高潮后,岑春煊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屡次上书条陈变法事宜,深得光绪赏识。
而作为这场轰动一时的变法的倡导者,康有为两度来桂均借住岑家,由此可见两人私交极好。
如今,显赫一时的岑春煊已作古,岑府也无可再寻,唯有府中的古井水依旧甘冽清甜。
紧邻9号的7号住宅,是白崇禧得力助手马启邦的小院。
马启邦是回民,曾为警署局局长。
马家的建筑是欧式风格,内庭还种植了罗汉松,这在当时的东巷可是独一无二。
民国后,马启邦的后人都迁到了台湾,马宅也因此破落。
马宅对面的12号,则是新中国成立前桂林市最后一任市长韦瑞霖的故居。
韦瑞霖先后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团指导员,在保卫武汉战争、桂南战争中均有其身影。
1949年,韦瑞霖率其部下投奔人民。
坊间称其“为政仁善,颇得民心”。
虽然是“枪杆子闹革命”出身,但韦瑞霖对诗书画篆刻也颇有研究“文革”后,他曾担任广西书协顾问、诗词学会副会长、南宁中山诗书画印社社长等。
1998年,他以87岁高龄辞世。
东巷尽头有一个岔路口,短短的两条支巷分别名为江南巷、兰井巷。
江南巷名称的由来是多年前徽商在此建立过一所“江南会馆”。
兰井巷则因这有口古井和几株兰花而得名。
由于两条支巷与东巷首尾相接,且不过百米,所以大家都将其并称为东巷。
虽然是支巷,但历史仍在这两条巷子内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由于东西巷出了一连串的名人,老百姓、商贩子更相信王城脚下“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纷纷以在此买地建房为荣。
江南巷12号,有一户人家的门头上仍保存着“赞庐”两字。
名称典故无著寻,但听巷子里的老人说这原是大户人家的房子。
因这里离贡院不远,又在王城脚跟下很吉利,户主便携家眷,从平乐搬迁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