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国风
对国风文化的理解

对国风文化的理解国风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国风文化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吸引了无数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和研究。
在我看来,国风文化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上的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国风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命的敬畏。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以山水之间为灵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他们通过对山川河流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痴迷和敬畏之情。
在国风文化中,山水被赋予了灵性,被视为天地间的纽带,人们通过欣赏山水,沉浸其中,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国风文化还表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家国情怀的深沉思考。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表达了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情厚意。
他们用自己的笔触和文字,描绘出了家乡的风土人情、祖国的山河大川,以及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
在国风文化中,家国情怀被视为一种高尚的情感,是一种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
国风文化还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于传统美德的尊崇和追求。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指导,追求内心的和谐与修养。
他们通过吟诗作画,弘扬礼义廉耻、忠诚孝顺等传统美德,以期达到心灵的升华。
在国风文化中,传统美德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财富,是一种对道德规范的坚守和追求。
国风文化还彰显了中国人民对于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以诗、书、画、乐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对艺术的追求,创作出了许多千古流传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国风文化中,艺术被视为一种卓越的才华和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总的来说,国风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它承载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家国、传统美德和艺术的崇尚和追求。
国风文化是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通过对国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让我们一起走进国风文化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四年级中国作文:喜欢带着古朴气息的中国风

四年级中国作文:喜欢带着古朴气息的中国风
我喜欢带着古朴气息的中国风,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历
史氛围。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它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众多,如诗词歌赋、书画篆刻、古乐民俗等等,这些文化珍品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情感。
中国风是这些文化珍品的一个集合体,它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国风的表现
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汉服、戏曲、茶道、园林等等,每一种都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气息。
我喜欢穿着汉服,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汉服特别注重细节和工艺,它
显得高贵华美,让人惊叹不已。
穿着它,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体验着古代的生
活方式和人文情怀。
我也喜欢听戏曲,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瑰宝。
戏曲是中国最具地方特色
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承载了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
每一首戏曲都是一部文化史诗,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习俗和人类情感。
同时,我也喜欢喝茶和观赏园林。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
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园林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完美体现,它融合了自然之美、
人文之美和艺术之美。
在这些古朴的文化艺术中,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中国历史的源头,领略了古代的美丽和深厚。
因此,我非常喜欢带着古朴气息的中国风。
它让我静心沉淀,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博大精深和人文情怀。
我相信,在这种古朴气息中,我能够找到自己在现代社会中更加
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对中国风的理解

对中国风的理解中国风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元素和风格的表现。
它包括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建筑、服饰、音乐、绘画等方面的特色,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国风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潮流。
中国风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独特性和独特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使得中国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例如,中国传统绘画以其独特的笔墨技法和意境深远而闻名于世。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工艺技术,如黄土和木结构等,也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
中国风还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国人注重和谐、尊重和传统的价值观念在中国风中得到了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敬老、孝顺父母、和睦相处等观念在中国风中得到了表达。
此外,中国风还强调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画和花鸟画以及中国传统园林等都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风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许多人喜欢中国风的独特魅力和独特魅力。
中国风的元素被运用到时尚、设计、音乐、电影等领域中,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潮流。
例如,许多时尚设计师将中国传统服饰元素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创造出了具有中国风格的时尚作品。
中国风的音乐也成为了流行音乐中的一部分,许多音乐家通过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来表达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中国风的兴起也得益于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市场和消费群体。
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也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中国政府也通过各种方式推广中国文化和中国风。
例如,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开展文化交流、建设文化设施等。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文化和中国风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关注。
总的来说,中国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和表达。
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国风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潮流。
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作文400字(精选10篇)

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作文400字(精选10篇)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味的,一种传承于冥冥的心灵深处、承载着厚重文化底韵的“味道”。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作文400字(精选10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作文1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其中有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过春节。
传说海里有一个怪兽,叫“年”,它一到除夕就会上岸伤人,所以人们都怕它。
但是有一位老爷爷,在除夕的早时晨,在自家的门上贴了红纸,到了晚上,“年”冲进院子,看见红纸,怪叫了一声,就猛冲了进来,这时,发出了鞭炮的响声,“年”吓得仓皇而逃。
进“年”就这样来了。
过大年了,大家都穿了新衣服,大人们都在超市是办年货,我也在超市挑选我喜欢的食物,有灯芯糕、虾米、糖,还买了心爱的书本。
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准备做团圆饭了,我们一家人一边吃团圆饭,一边说说笑笑,我特别高兴,因为过了年,我又长大一岁了,也长高了。
大家吃饭后,一边看春节晚会,到了12点,人们开始放鞭炮了,鞭炮的颜色可多了,有红的、白的、紫的,金光闪闪,热闹非凡,我得了奶奶给我的超极大的大红包,心里乐开了花。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让人幸福呀!我们要好好的继承下去。
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作文2中国的传统文化可多了!我一下子还说不完,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中国的陶瓷艺术吧!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尤见装饰匠心。
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形式,大体上有刻镂、堆贴、模印、釉色、化妆土、彩绘六类型。
图案纹样装饰于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现。
先民们感受生活的自然现象创造出波拆纹、圆形纹、编织纹等图案,以二方连装饰形式呈现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一件绘有精美的人面和鱼纹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精品。
陶器上的纹饰体现了先辈们对于自然和人自身观察的结果,陶工们对于点、线、面的熟练融合,对于花纹繁密的组合,以及对于旋纹与孤线的审美感,不但表明了他们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表明了自然界已经脱离了他们的原貌,增加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想象力,以及人对自然的美化和崇拜。
中国风作文

中国风作文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它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中国风作文500字中国风是指中国的传统文化风格,它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中式建筑、传统服饰、绘画、音乐、戏曲等等。
这些都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和审美情趣。
中式建筑是中国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气派。
中国传统的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物都以红色、黄色为主色调,富有华丽的装饰和精细的雕刻。
例如,北京的故宫、苏州的拙政园等都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典范。
这些建筑物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对中国历史的珍贵见证。
中国的传统服饰同样展现了中国风的独特之处。
旗袍、汉服、襦裙等都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它们优雅、华贵,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
穿着传统服饰的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风貌的魅力,也彰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绘画也是中国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的绘画艺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画派。
中国的绘画作品往往富有意境和内涵,善于运用线条、色彩和空间的变化来表现画面的深度和生动感。
中国音乐和戏曲同样是中国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音乐注重旋律的美感和节奏的协调,常常以古典乐器如琵琶、古筝、二胡等为主要演奏工具。
中国戏曲包括京剧、昆曲、评剧等,每一种戏曲都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情,通过精湛的表演技艺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情感。
总而言之,中国风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它同时也是连接古代和现代、传统和现代的桥梁,通过传承和发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递给后代,并且赢得了世界各地的赞誉和喜爱。
中国风特色介绍

中国风特色介绍
中国风特色是中华文化独特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涵盖了众多的艺术、设计、文化和生活方式元素。
这些元素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欣赏。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中国风的特色。
首先,从视觉艺术角度来看,中国风特色表现在对色彩、形状和图案的独到理解和运用上。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以简洁的线条和墨色表现大千世界,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哲学思考。
同时,中国的吉祥图案,如龙、凤、鱼、蝙蝠等,都富含象征意义,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中国风特色也表现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上。
传统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空间层次和立体感,如亭台楼阁、四合院等建筑形式,都体现了和谐共生的居住理念。
室内设计则常常运用屏风、窗棂、挂画等元素,营造出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感的居住环境。
再次,中国的服饰也是中国风特色的重要载体。
旗袍、马褂、汉服等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剪裁和图案,展现了中华服饰的优雅魅力。
而现代设计师则将这些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风格。
最后,中国的生活方式也是中国风特色的一部分。
茶文化、酒文化、中医养生、太极健身等生活方式,都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
求。
这些生活方式注重身心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中国风特色的重要体现。
总的来说,中国风特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融合了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广阔视野的文化表现。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风特色必将更加丰富多元,为世界文化贡献独特的色彩。
对中国风的理解

对中国风的理解中国风,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国内外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代表性标志之一。
它不仅体现在传统艺术、建筑、服饰等方面,还融入到当代的设计、音乐、电影等多个领域。
中国风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独特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中国风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历史底蕴。
它源自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无论是传统的绘画、剪纸、剪纸、剪纸、雕刻等手工艺品,还是传统的建筑、服饰、饰品等,都充满了中国特有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这些作品不仅形象地展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更传达了中国人对自然、人文、道德等方面的理解和追求。
中国风的美不仅体现在传统文化中,也在当代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设计师善于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无论是服装设计、家居装饰、平面设计还是产品设计,都能看到中国风的痕迹。
这种融合并不是简单地照搬传统,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魅力。
中国风的魅力还体现在音乐和电影等艺术形式中。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律和旋律结构,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著名的古琴、笛子、二胡等乐器,以及京剧、评剧等戏曲形式,都是中国音乐的代表。
而在电影方面,中国风的题材和元素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英雄》、《卧虎藏龙》等影片通过对传统武侠文化的再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独特魅力。
中国风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了解的窗口。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愿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品味中国美食、欣赏中国艺术。
中国风的传播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也为中国的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风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形式美,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保护和传承中国风,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
四年级中国作文:喜欢带着古朴气息的中国风

四年级中国作文:喜欢带着古朴气息的中国风喜欢带着古朴气息的中国风,是我心中一直的向往。
自从小学学习了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的文化艺术,我就对这些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风并不只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气质和精神。
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丰富多样。
我喜欢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中国剪纸、民间故事、传统器物等。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中国传统建筑。
古色古香的宫殿、庙宇和园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的故宫,它的红墙黄瓦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每一座宫殿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特别喜欢在故宫里散步,感受那种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苏州的园林也是让我心驰神往的地方,那里的园林设计精致而雅致,每一处景观都蕴含着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独特魅力。
我希望有一天能亲自去这些地方走走,亲身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我喜欢中国传统的服饰和服饰配饰。
中国的汉服和旗袍是我最喜欢的服饰。
汉服的设计简洁而优雅,透露着古代文人的高雅情怀;旗袍则展现出女性的柔美和婉约。
除了服饰,传统的配饰也很有特色,如发饰、耳环、腰饰等。
这些古朴的配饰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让人想象着古人的生活和品味。
我会在家里模仿古人的打扮,戴上发饰和耳环,想象自己是古代的女子。
我也希望有一天能亲手穿上汉服和旗袍,感受一下古代女子的优雅和婉约。
除了传统艺术和服饰,中国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也是我喜欢的中国风的一部分。
传统音乐以其古朴动人的旋律和真挚深沉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尤其是古筝和二胡这两种乐器,我对它们情有独钟。
每次听到它们的音乐,我都会沉浸在纯净的音色中,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安逸。
传统舞蹈则以其独特的舞姿和精妙的舞蹈动作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
京剧的表演形式兼具戏剧和舞蹈的元素,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
我一直梦想能够学习京剧,通过表演京剧,向人们展示中国古代文化。
喜欢带着古朴气息的中国风,是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追求。
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我希望通过学习和了解,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交响音乐(这里指的是用交响乐队演奏的各种形式和体裁的器乐音乐)是伴 随欧洲工业革命产生和发展的西方现代文明的精华。经过历代艺术家的伟大创造, 它已经成为西方音乐中表现力最丰富,适应性最广泛的音乐艺术形式。在同世界 各民族独特的传统音乐相融合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一大批反映不同民族社会生活, 表现不同民族心理素质的风格多样的交响音乐作品,并成为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组 成部分。但是,我们所说的包括交响音乐在内的欧洲专业音乐,是在特定历史时 期和特定地理疆域产生的人类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可能涵盖地球上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极其丰富的音乐遗产。欧洲专业音乐是从 西方宗教音乐发端而以严格的节拍记谱法和统一的和声理论为基础的,它一方面 拓展了音乐的多声部张力,完善了音乐的逻辑性结构,另一方面却使旋律、音色 和节奏的发展以及音乐的个体表现力受到了制约。而这些方面,我们中国的传统 音乐则有着西方专业音乐难以望其项背的独特神韵和丰富积淀。这些未被现代文 明异化的,古老而具有永恒生命力的灿烂音乐遗产向我们展示了无比广阔的艺术 创造天地。“中国风”的宗旨,就是以交响音乐这种开放的艺术形式,作为联结 东方同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空间差的桥梁,作为联结古代与现代不同时代审美需求 时间差的桥梁,使中国传统音乐打开同世界文化隔绝,同现实生活隔绝的封闭状 态,从而在去粗取精,消化融汇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生命,取得开放性 发展
一些纯中国风歌曲 1
周杰伦 : 2003.7 专辑《叶惠美》 《东风破 》:中国风的分水岭!这首歌奠定了中国风的标准! 《东风破》是中国风歌曲类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首标准的中国小调歌曲,是最标准最完整的中国风歌曲 代表作,浑然天成的旋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词风,仿佛真有首宋朝传世的词牌叫《东风破》!中国 风在周杰伦和方文山诠释下已独具特色!仿古小调曲风,辅以二胡与琵琶的融入,复古的曲风,听来让 人容易进入唐诗宋词的世界与遐想。 2005.11 专辑《十一月的萧邦》 《发如雪 》 用许多诗词组合的词,加上哀怨婉约的曲调,听起来有一种忧伤,不知不觉中陷进去~~~~~~ 2006.9 专辑《依然范特西》 《千里之外 》 词细腻描写对已逝爱的感触与感伤,文字的描述勾勒不少的的画面。 2006.9 专辑《依然范特西》 《菊花台》 凄凉婉转的意境,而感伤却不颓废的淡淡忧伤更是绝妙,一曲终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2007.11 专辑《我很忙》 《青花瓷 》 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以至於在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 2008.10 专辑《魔杰座》 《兰亭序 》 因典于书圣王羲之的名作,很细腻,曲中透露更多的是沧桑与无奈。 2010.5 专辑《跨时代》 《 烟花易冷 》 描述的是皇家将领与其所倾慕之女子间的爱情,很凄美。 许嵩: 2007.12 《断桥残雪》
其他近中国风歌曲 1
S.H.E的中国风: 《BELIEF》: 虽然取了个洋名字,但却是有十足的中国古典味道,2002年的S.H.E出道不 到一年,唱功还稍显稚嫩,却把这首歌进了很多人的心里,让人觉得尽管“这世 界有太多会消失的美丽”,但我们BELIEVE,我们有BELIEF。 《长相思》: 这首歌我个人认为是S.H.E中国风歌曲中最成功的一首,收录于她们最成功的 大碟《SUPERSTAR》,歌词不仅有十分哀婉的古典味道,而且还直接引用了李 清照的《声声慢》作为RAP词,曲调悠扬,有一种咏叹的感觉。 《十面埋伏》: 这是首十分有现代感的歌曲,由方文山填词,但前奏取材于国乐《十面埋 伏》,古典与现代的 当然,出于个人感情和严格的纯中国风标准,我更愿意认为,周杰伦的《东 风破》是第一首纯粹中国风,因为它完全符合“三古三新”标准,其他之前产生 的作品,还是一种近中国风形态,一种探索怀旧的尝试。。。
5
“一首农民歌曲就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典范” 关于民族传统音乐的艺术价值,许多大师有极其精辟的论述。 引用了两句话:一是郭沫若的名言“风的价值高于雅,雅高于 颂”。另一句是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说的:“一首农民歌曲就是 一个完美的艺术典范,它足以同巴赫的赋格曲或莫扎特的奏鸣曲 乐章相媲美。”巴托克在这里充分肯定了民歌的艺术价值。 实施《中国风》计划,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 这时,随着全球政治两极体系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随着亚 洲经济的崛起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东西方在物质文明方面的差别 急剧缩小。同时, 西方文化由高度生产力而形成的世界中心地位, 受到了随经济发展而日渐复兴的东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中国古老 的精神文明,正以浴火再生之势,酝酿着下个世纪的蓬勃发展。 这时,中国同西方的文化交流不仅再是单向从西方吸收,中 国需要世界文化,要“洋为中用”,世界也需要中国文化,需要 “中为洋用”。
3
真正被提出“中国风音乐”这个概念的应该是在1980年。 一九八零年全国交响乐音乐作品评奖,几部主要获奖作品, 象王西麟的《云南音诗》、刘敦南的《山林》钢琴协奏曲、李忠 勇的《云岭写生》都是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当然这些作品都是一 九八零年以前创作的。云南确实民族众多,民歌丰富,而且未经 开发,所以全国各地的作曲家都到那里去采风。五十年代马思聪 根据一位云南人寄给他的几首少数民族民歌曲谱创作的管弦乐组 曲《山林之歌》,对后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那确是一组奇妙 的音画,引人入胜。但是我想,中国其他地方的民歌也并不逊色, 汉族民歌更有着自己的悠久传统,而我们自己总觉得司空见惯, 不以为奇,反倒被忽略了。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然而,这时,我们却发现,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了解,远不及我们对西 方文化的尊重和了解。即使是在号称“世界民族大熔炉”的美国,我所看到的事 实是,不要说音乐会和广播、电视这些公众媒介,就是在专门搜集非欧音乐的资 料馆和研究所里,中国传统音乐的比重甚至不如日本、非洲、印度和南太平洋地 区。 同时, 我们还发现,我们的交响音乐创作虽然已经从最简单的结构方式跨入了 最复杂的序列体系,但我们却未曾系统地把我们中国原生音乐精华通过艺术音乐 的形式介绍给当今世界。这一方面是由于历史上战争、政治运动和各种思潮的影 响而被耽搁。一方面也由于在此之前,我们自身的思想,艺术条件尚未成熟。 中国风迅速走上国际乐坛,是随着东方文明的复兴而成为现实的。但是,我 们丰富的传统音乐遗产还远远未被世界所认识。这首先需要我们的专业作曲家正 视这个现实,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而我们现在对这件工作的意义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世界文化史上任何一次文艺复兴运动,都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形式、不同风 格的艺术相互融合为基础的。中国艺术家为重构自己民族的新音乐文化,在洋为 中用的路上已经苦苦探索了整整一个世纪。这个世纪,该是我们沿着中为洋用的 回程走向世界的时代了。
基本定义
中国风一词来源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从而形成有着中 国审美观的独特风格。中华民族大家庭历史地形成了“多元一体” 格局的超稳定的民族共同体;中国风不单单是来源于汉族,更来 源于少数民族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无论从政治学、社会学,还是 民族学(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汉族与中华民族都是两个外延不 同、层次有别的概念,完整的历史成因才会造就中国人的审美心 理以至整个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是有特定的历史成因和地域原因。 中国风即中国风格、中国流行风尚。它以中国元素作为为表 现点缀形式,当今中国风尚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基础 上,并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有着自身独特魅力和性格的艺术 形式。把中国风的展现形式艺术化,真正中国风应是融入生活当 中,是一种中庸的、含蓄的生活状态, 无论是任何与中国风有关 的作品都是一种“表现”的艺术,不同于西方的“再现”艺术。
4
在外国音乐史上,也有类似的情况。欧洲一些作曲家曾经对西班牙 语系包括一些南美洲国家独特的民间音乐发生兴趣,并以那些地区的民 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过一些作品,如格林卡的《马德里之夜》、拉威尔的 《西班牙狂想曲》、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西班牙随想曲》等等。后 来,西班牙语系的作曲家登上乐坛,如西班牙的德一—法亚、阿尔贝尼 兹、格拉纳多斯、巴西的维拉—罗勃斯、墨西哥的恰维斯,他们创作了 韵味纯正的西班牙和南美洲的拉丁民族专业音乐,这就使其他民族的作 曲家在这一方面望尘莫及。对西亚音乐也是如此。十九世纪末,俄国作 曲家曾经一窝蜂地注视使他们感到神奇的东方音乐——实际上是西亚阿 拉伯风格的音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莫索尔斯基、居伊, 甚至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都写过类似风格的音乐。后来,外高加 索地区的三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成长起来一批优秀作曲家,如亚美尼亚 的哈恰图良、阿鲁秋年、巴巴扎年,格鲁吉亚的塔克塔基什维里、秦差 泽,阿塞拜疆的阿米罗夫、卡拉耶夫。其中,哈恰图良以其特有的西亚 风韵和绚丽的管弦乐技巧在世界乐坛独树一炽,成了西亚风格专业音乐 开宗立派的大师。其他地区的作曲家如无特殊需要,再也不必光顾这块 人家自己民族的领地了。
1
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中国没有经历过西方的 大工业时代,也没有一个文艺复兴时期,因而中国的音乐一直非常完整 地保留着农业时代的原始形态。这恰恰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作曲家与同代 西方作曲家相比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拥有广阔而丰厚的未开垦的处 女地。 因此,前辈作曲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重视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开掘 和研究,尽管各自的途径和方式大不相同。萧友梅、黄自等前辈,就曾 倡导用民歌的素材来创作外来形式的器乐音乐。肖友梅先生所说的“从 旧乐及民乐中搜集素材,作为创造新国乐的基础”,就是这个意思。在 四十年代,贺绿汀根据一首蒙古族民歌改编成同名管弦乐《森吉德玛》, 马可根据一组陕北民歌创作了《陕北组曲》,冼星海以五首中国民歌为 素材在苏联完成了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与此同时,另一些从欧洲、 日本回国的作曲家,如马思聪、丁善德、谭小麟、郑志声、江文也等, 也在创作实践中探索民歌旋律同西方作曲技法的结合。马思聪的《思乡 曲》就直接引用了《城墙上跑马》这首内蒙民歌,他的《回旋曲》主题 用的是另一首内蒙民歌《你走那天刮了一阵风》。江文也的《台湾舞曲》 不仅在和声方面,同时也在节奏组织和管弦乐配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 试。这些探索,为后来中国民族交响音乐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经验。
中国风流行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