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 副本 (2)
李白诗歌鉴赏

赏析 这首诗先写虚度光阴 、报国无门的痛 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 以挥洒出世的忧愤作结。全诗感情色彩浓烈, 情绪如狂涛漫卷,笔势如天马行空。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 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 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 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李华),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 来。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 权贵谗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游荡生 活。十年来的人间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 感伤,积聚 在心头,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长风”两句借景抒情,在秋高气爽之日,目接风送 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 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以“建安骨” 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是指南朝;“小谢” 是指谢眺,因为他在谢灵运(大谢)之后,所以称小谢。 这里李白是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俱 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抒发了作者远大的 抱负。并且“览”字富有表现力。用了夸张的手法。抒发 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 白 诗 歌 鉴 赏
走近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安西都护 府之碎叶城.少时在四川度过,是一个“十五观 奇书,作赋凌相如”的作家,也是一个“十五 游神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 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 原,开始了漫游生活。 李白初到长安,太子的宾客贺知章一见便 叹为“谪仙人”,声名益振。 唐天宝元年,四十二岁的李白被召至京, 他当时非常高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 是蓬蒿人”。但是李白蔑视权贵,招致了权臣 的谗毁。让贵妃磨墨、令力士脱靴的李白虽至 翰林待召,但还是在一年后赐金放还。 安史之乱发生后,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 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61岁还报名入伍。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
李白古诗词及鉴赏(10首)

李白古诗词及鉴赏(10首)李白古诗词及鉴赏(10首)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古诗词及鉴赏,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李白古诗词及鉴赏篇1送友人李白〔唐代〕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
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
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
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
所以,此句想到“蓬”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
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颈联是说,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李白诗鉴赏(2)》文本素材

李白诗鉴赏〔2〕梁甫吟李白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胃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X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某某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拓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明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契俞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台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X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屼屼当安之?李白诗鉴赏《乐府诗集》卷四十一《相和歌辞·楚调曲》有诸葛亮《梁甫吟》。
蔡邕《琴颂》:“梁甫悲吟,周公《越裳》。
〞可见《梁甫吟》声调悲苦。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抒发他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悲愤心情和睥睨群小、矢志不移的豪迈感情。
开篇以两个五言短句领起全篇。
“阳春〞,指阳光和煦的春天,象征光明。
“何时见〞,正表达诗人憎恶黑暗,热爱光明,殷切地期待明媚的春天降临人间。
“长啸〞二字渲染诗人的愤慨。
接着以“君不见〞领起,连用两个典故,以古人古事映衬对比,抒发生不逢时的惋叹。
“朝歌〞以下八句写吕尚事,诗人认为吕尚以八十高龄,尚可逢时吐气,古人说地有三千六百轴,太公合天下而钓之,终于得遇文王,施展才能。
这是以大贤待时而遇自比。
接下又以“君不见〞领起以下八句,表达郦生的典故。
象郦食其这样的酒徒,尚且能发挥才华,驰骋雄辩,说服诸侯,以至“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这是借郦生狂客而遇自喻。
“屠叟〞起于“棘津〞,“ 狂客〞起于“草中〞,彼太公隐于屠钓,郦生之混迹市井,及遇贤君,皆可奋其智能,这是以古人之待时而遇勉励自己,象屠叟、狂客尚且得以如此,“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人自己,更可以待时施才,建功立业的。
诗词鉴赏(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

专题07 诗歌鉴赏(2021·河南南阳·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文中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2021·广西河池·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诗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4.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唱出的最强音,历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请说说为什么人们在身处逆境,失意苦闷时常常引用它来自我励志?(2021·河北石家庄·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简要分析颈联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021·山东菏泽·九年级期中)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李白诗歌专题参考答案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参考答案【高考题例】㈠【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前几年试题中也都考查过文学鉴赏的能力,但当时运用的方法为客观性命题,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
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对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
因此,今年采用了主观性命题。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
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
”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
“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有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
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
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
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
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
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
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
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当然,也许会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得是关键,那只要他能说得自圆其说,就可以考虑给分。
㈡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㈢答案: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李白诗歌赏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赏析:但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
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 织在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的感叹。 “行路难!行路难!”语气急促,显示出诗人 内心的急切不安。“多歧路,今安在?”显示 了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心情沉重的思想感情。 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抑,唱出无穷的 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情。
理解赏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羞 :珍美的菜肴。羞同“馐”。直:同 “值” 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 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 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 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 之珍贵。用高度夸张的手法欲抑先扬,极言宴 席的华美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闲来:空闲的时候。来:语助词。忽复:忽 然又;乘舟梦日边:应是“梦乘舟日边”, 因韵律句式需要而颠倒。 赏析: 吕尚,九十岁在磻(pán)溪上钓鱼, 得遇文王;伊尹,受聘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 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 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姜 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 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 文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 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 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 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 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 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 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 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李白诗歌鉴赏专题+课件

隐于青天之外;一条大江,看起来被白鹭洲分割成两道。颔联
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通过自
然的永恒反衬历史繁华的短暂,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
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4分)
比喻。以“浮云”比喻奸邪,以“日”比喻君王和贤人,写 奸邪为非作歹、君王被奸邪所蒙蔽,表达诗人担忧奸邪为非作
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
地宿在梧桐之上。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③.对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而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 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 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 以已悲的博大胸怀。一洗“黯然销魂”的低沉情调,表现了旷 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
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 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7.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 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关于李白的诗歌阅读鉴赏

关于李白的诗歌阅读鉴赏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作抒写了“济苍生”“安黎元”的美好理想,体现他蔑视权贵,同情人民的情感;又善于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
主观抒情色彩浓厚,诗风豪放雄奇,想象丰富,色彩斑斓。
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达到高度的统一。
他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即所谓“盛唐”时期。
这是唐帝国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
这一时代特点,结合着他的独特的社会经历和思想性格,使他的诗篇表现了与杜甫诗迥然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具有很鲜明的独创性。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时期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少年时受到了较好的教育,不仅是一个“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青年作家,同时还是一个“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和羽客,传说他曾经为打抱不平而“手刃数人”。
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曾登上峨眉、青城诸名山。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二十五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
《渡荆门送别》就写作于这一年。
此诗的写作时期过去曾有两种说法。
黄锡圭《李太白年谱》认为写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四月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回来时。
詹瑛《李白诗文系年》则把它系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下,认为这是李白初出夔门后的作品。
《中国文学宝库·唐代精华分卷》(王洪主编)中认为,虽然诗题中有“送别”二字,但“来从楚国游”,“仍怜故乡水”等句,显然是离乡远游时的口吻;题中的“送”可能是指长江水送他离别故乡而言;诗中思想感情与他早年作品相近,而迥异于他晚年的一些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
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了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诗仙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
现在让我们来追寻他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李白--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一、少年---逸(意气风发仗剑任侠心雄万夫)1、漂泊家族,异域生活----形成独特性格公元701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叶城,诞生了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李白。
在这地广人稀的异域游牧民族中,顽强生存了一百多年的李白家族,已深深被异族血液所渗透,五年的异域生活,給幼年的李白影响是巨大的。
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成了:天性酷爱自由,洒脱飘逸,清风朗月般纯净心境的李白。
生在西域、来自西域"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前有樽酒行》)的李白一生从蜀中出游,栖隐求仙、交游,过着四方游历的生活,与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息息相关。
有着胡儿豪放洒脱的李白,从碎叶入蜀、入楚,入鲁,入大唐各地。
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
2、良好家境,蜀中道教----影响人生取向李白五岁那年,举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严格的家教,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
朝廷崇道形成热潮,蜀中道教盛行,"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李白深受影响,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
十八岁师从赵蕤学纵横术,从小受儒、道、纵横三家影响。
从少年时期,就有建功立业的功名心,"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又深受道教功成身退的影响"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他有完美的人生理想--功成、名遂、身退。
他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而寄希望于"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
这几近完美的而又矛盾的理想,迫使这位"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有着游侠之气的少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在积蓄着自己的才气和阅历,准备一鸣惊人!二、青年---狂(狂热自负悲喜更迭侍君荣亲始志不渝)1、志在宰辅游历拜谒----狂热自负李白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人生,得到苏蕤的非凡礼遇,真心推许和诚挚教导,使他信心倍增,对仕途充满希望,但因苏的特殊政治境地,而未被举荐。
李白又怅然若失,当他再次拜谒渝州刺史李邕时,却费尽周折,年轻气盛,狂傲自负的李白,借谢罪之辞,給李邕呈上《大鹏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自比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责问李邕"宣父犹且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掷地有声的诗句引起李的震颤。
两次早期拜谒,均以失败告终,仕途不顺的阴霾笼罩着这颗狂热自负的心。
他感慨良深:翼挟万钧风雷的大鹏,何时冲天九万里?2、谒见狂客举荐未果-----惆怅失落在典当和友人资助中生活的李白,在长安酒肆痛饮狂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侠客行》),他凭着七分豪肠,三分剑气,吟诵排律长歌,写大块文章,杯不停笔不休的惊人之举,在长安城名气远扬,却并没有得到理想的举荐之机,他黯然神伤,慷慨悲歌,发出了撼人心魄的鸣啸:"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魂牵梦萦的侍君之道,难于上青天!李白以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乐府体古诗,长短不齐的杂言,独特的开头句式,让人随着他变幻无常、滔滔奔泻、喷涌而出的情感洪流一起开阖动荡,感受着他的抗争,他的激情。
他又把希望寄托在"四明狂客"贺知章上。
但仍 "举荐未果"。
李白愤慨惶惑,空有一身才华,却不得识。
他在等待和思念妻儿的煎熬中,度日如年,曾经"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的他,多么希望"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即使"山崩地摧壮士死",也心甘情愿。
如今仕途无望,只能"侧重西望长咨嗟"!对妻子的思念使他"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难》)。
"一饮三百斗"的李白,只能"醉卧累月轻王侯"(《蜀道难》),在外奔走多年一事无成,怅然低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三、中年---醉(踌躇满志傲岸不屈折翅而返痴心企盼)1、壮年失妻愧对家人-----痛心裂肺李白随雁门将军打猎,初遇郭子仪,畅谈天下事。
举家迁往山东曲阜南陵后,又只身前往中都县裴旻家学剑,以期自己文武兼备,大展宏图。
他踌躇满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好友元丹丘奉诏入京任道宗,更使李白看到希望的曙光。
他热切企盼着。
就在此时,久病缠身的爱妻许如素在长年的相思和期盼的煎熬中,撒手人圜。
"春风忽无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大堤曲》)。
十多年来,未尽人夫人父职责的李白,愧悔交织。
心被沉重的悲怆和揪心的痛苦时刻咬噬着。
2、金门传诏供奉翰林----踌躇满志经玉真公主、贺知章、吴筠等人举荐,李隆基金门传诏,李白欣喜若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准备大展宏图的李白,满怀对大唐天子的感激和崇拜,踌躇满志,奔赴长安。
朝廷之上,天子特赐七宝御床,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天子引纸,震慑回鹘使者!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他相信必展鹏翼,搏击云天。
"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在天子"朕决不负卿"许诺下,李白神思飞纵,"我无为,人自宁。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
"(《春日行》),并对天子感激涕零"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春日行》)。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李白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幻想,诗情澎湃、才情激扬。
他满怀希望,做着他的"待诏"翰林,期待着皇上的真正重用。
3、奸佞当道进谏未果----傲然而返长久等待使天性爽朗的李白苦闷寂寞"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下独酌》)。
他深深憎恶"群沙秽明珠,众草凌芳孤"的黑暗现实,对横行跋扈的权贵和趋炎附势的小人强烈愤慨"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
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天子,"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己昏。
"他决心披肝沥胆,直谏天子。
提出十条勤政务本的建议,李隆基不悦,李白被"出宫思过"。
他悲愤彷徨,过分高估天子的爱才之心,低估奸臣的诽谤中伤。
这条理想道路竟然如此泥泞难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之一)。
结构的巨大跳跃,突兀奇来、不可端倪的诗句间激荡着李白矛盾的内心,他靠诗歌排解郁结胸中的不平之气。
他日渐消极,"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之三),怀着无限惆怅失落和郁闷难抑的苦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的等待,天宝三年春,李白傲然离开长安!4、赐金放返盼君将悟----痴心不改"赐金放返"后的李白,悲愤不平,"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
他借酒消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一直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但现实却如此残酷。
壮志未酬,青春已逝,"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感慨人生如短暂的朝夕,想用酒来涤荡胸中块垒,急欲冲破忧愁"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他不甘寂寞,渴望用世,却只能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聊以自慰。
他又痴心不改,盼君将悟。
积极用世毕竟是李白人生观的主导,因此他很快从迷惘中振奋起来,以古人的祟高志向自勉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5、入道受箓炼丹求仙-----渴盼再诏深受道家影响的李白,萌生入道受箓、炼丹求仙的想法。
希望自己长生不老,希冀寻求再诏重用的机会。
他决绝地完成了入道受箓的过程,并架炉炼丹服丹,结果大病一场,入道成仙之梦破灭。
他感慨"寒早悲岁促,人生鸟过目……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秋露白如玉》)。
\这位想像丰富、雄气豪放、极具个性和浪漫气质的诗人梦游天姥,由感而发"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应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壮之声。
他悲怆感慨"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自己"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他为自己鸣不平,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对朝廷产生失望之心和轻蔑之情。
痴心不改的他要挣脱封建秩序的桎梏,要冲破正统的儒家观念。
流露出抑儒扬侠的思想倾向,尽管年近半百,李白却萌生了从军的念头,"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赠何七判官昌浩》)。
想在边疆建功立业,实现再诏理想!四、暮年---愤(抑郁愤懑命运多舛矢志报国壮心不已)1、勇闯幽州以诗陈情----忧愤难载天宝十年,年过半百的李白,觉察到安禄山有叛乱之心,也收到边关鲜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