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卷中的敏感性问题设计研究
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技巧

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技巧摘要:敏感性问题是指涉及私生活的问题以及大多数人认为不便于在公开场合表态或陈述的问题,如私人财产、作弊问题、抽烟情情况等。
进行这类问题调查时,如不注意方式、方法、措词等,就会使拒答率相当高,或者得不到真实的答案,从而导致调查失败。
在不同的情况下,调查问题的敏感性可以完全不同,某一问题是否敏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制度、文化背景、被调查对象的特征等。
如调查猪肉质量在非伊斯兰教地区就不是敏感问题,而对伊斯兰教地区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再如:对不同的调查对象, 同一问题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吸烟对成年人来说不是一个敏感问题,而当对中学生进行调查时就相对比较敏感。
另外,不同的敏感问题之间还存在程度上的差异。
关键字:问卷设计,敏感性问题,感悟思考正文:上周四,我有幸聆听了林金官教授的讲座《SRTP中资料调查方法》,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我受益匪浅。
这场讲座不仅使我对所学专业有了进一步认识,了解了数学的紧密逻辑性,还激励我重新思考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出于对大师的敬佩,我查找了有关林金官教授的资料,所以先在这里附上林金官教授的一段简介。
林金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数学会概率统计学会理事, 中国工程概率统计学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概率统计学会理事,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常务理事, 数学类核心期刊《应用概率统计》杂志编委,东南大学应用概率统计研究所所长。
2000年以来,在国内外数学和统计类核心期刊上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主持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2003年被评为"青蓝工程"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非线性模型,统计诊断和纵向数据分析等。
林金官是一个享有无数荣耀的人,然而却非常的平易近人。
在我们都就坐安静之后,他缓缓开口,向我们热情地致谢,磁性的嗓音透出无比的自信和亲近。
问卷设计中敏感问题的处理(教案)

问卷设计中敏感问题的处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与概率中的相关内容,学习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及分层抽样这几种抽样调查方法。
基本掌握了概率的含义、基本性质及计算方法等,学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知道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事件类型。
在学习抽样调查时对敏感性问题有初略的了解,在书后的阅读材料中对怎样获得对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的方法有简单的认识。
但这个问题不是课程的主要内容,只作为补充的阅读材料,不少同学仍有疑问。
【文章概要】:本文详细介绍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点:
1.敏感性问题的含义及获得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的必要性;
2.获得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的非数学处理方法,主要从问卷问题的设置及文
字语言的使用展开;
3.获得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的数学处理方法,文中主要介绍了两种模型:沃
纳模型、西蒙斯模型。
其中西蒙斯模型是沃纳模型的改良;
4.两种模型的实际应用;
5.RRT方法存在缺陷。
【相关知识点】:随机抽样、概率、方差、极大似然估计、置信区间。
【阅读目标】:认识敏感性问题的存在及获得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的必要性;了解获得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的非数学处理手段;理解并掌握沃纳模型与西蒙斯模型;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两种模型。
【难点】:文章中有许多概率与统计中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的定义,如极大似然估计、对立事件与置信区间。
会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一些困难,且文章中两个模型的公式也需要学生自己理解思考它们的由来。
【课程过程设计】:。
问卷设计中敏感性问题的处理分析

问卷设计中敏感性问题的处理分析摘要本文展开对问卷设计中敏感性问题的处理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问卷设计的发展情况,以及针对敏感性问题的处理方法。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各企业均通过创新的方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不少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为了进一步了解产品的销售和需求情况,通常会采用市场调查的方式,实现对市场现状的了解。
而在市场调查问卷中,难免会涉及敏感性问题,从问卷设计角度出发,处理敏感性问题是尤为必要的。
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问卷设计中敏感性问题的数学化处理加以分析,同时重点研究了问卷设计中敏感性问题的非数学处理。
关键词问卷设计敏感性数学化处理一、前言自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后,我国社会各行业均取得了快速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调查逐渐成为企业了解市场动态、制定科学合理生产决策的重要手段。
就目前市场调查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应用状况而言,部分问卷设计在应用中普遍存在敏感性问题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问卷调查陷入了僵局。
通常情况下,敏感性问题的合理性回答,对调查数据整体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问卷设计中敏感性问题的数学化处理和非数学化处理进行分析,能够为日后提升问卷设计中敏感性问题的处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现实研究价值和意义。
二、问卷设计中敏感性问题的数学化处理(一)沃纳模型处理沃纳模型是问卷设计中解决敏感性问题的处理方法之一,其属于数学化处理。
[1]沃纳模型处理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向被调查者显示与敏感性相关的问题,其问题具有显著的相同特征,但其属于两个完全对立的问题。
根据对问题模型的了解,指导被调查者按照既定的概率,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回答。
而在被调查者回答问题时,调查者没有权利询问被调查者选择的问题,此种方式主要是为了保护被调查者选择的问题具有相应的保密效果。
当被调查者回答问题后,调查者应根据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相关数据,经数理统计的方式,将答案资料加以整合与归纳,根据全概率分析的方式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评估性答案。
问卷设计中敏感问题的处理

问卷设计中敏感问题的处理1、引言市场调查是企业获取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动态、进行生产决策、开展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常因碰到敏感性问题而使调查陷于僵局状态。
所谓敏感性问题“是指在一定时期或一定调查目的的基础上为获取信息所提出涉及被调查者秘密、禁忌而不愿或不便于公开表态或陈述的问题”。
例如私人财产、不轨行为、考试中的作弊现象等现象。
因敏感性问题涉及被调查者的隐私,故直接提问会引起被调查者的反感而不愿真实回答或拒绝回答,进而直接影响调查数据的整体质量。
因此,在调查中应尽量避免敏感性问题,但有时当敏感性问题对调查目的非常重要而无法回避不可或缺时,就需要对敏感性问题进行一定的处理。
2、问卷设计中敏感性问题的处理在一般的问卷设计中可以从问卷的提问方式、备选答案的设置以及语句的措辞等方面来加以注意,避免因问卷本身设计的缺陷而使本来为“非敏感性”的问题,变为“敏感性”问题。
如若确实要提出敏感性问题,可采用如下处理方法:2.1 非数学化的处理(1)运用说明性语言:在问卷开头加入一些说明性语言,说明调查机构与调查人员始终恪守行业准则与职业道德,对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及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将予以保密,来降低被调查者的心理防卫。
(2)运用转移法或解释法:转移法即采用第三人称方式提问,将本该被调查者根据自己情况回答的敏感性问题,转移到他人做答来降低敏感度。
( 3)运用过滤性问题:过滤性问题的作用类似于过滤器,即通过设置一个一组问题作为条件以筛选被调查者,问题答案符合条件的被调查者继续做答,而排除不符合条件者。
当然,如果调查的目的就是收集敏感人群的意见,这种方法显然不适用。
2.2 数学化的处理—随机化回答技术由于敏感性问题具有隐密性、可变性的特点,用一般的调查技术往往难以获得有效的数据资料,即使是按上述非数学化的处理方法也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问题的敏感度,并且降低的程度有限,所以为解决这个调查难题,统计学家们做出了很多努力,其中比较流行的做法是采用随机化回答技术(Ran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简记为RRT)。
课件:实验二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4.0

敏感性问题的种类
属性特征敏感性问题: 指被调查者是否具有敏感性问题的特征,
常用指标是具有敏感性特征的人在总体中所 占的比例。属性特征敏感性问题又分为二分 类和多分类敏感性问题。前者如中学生是否 有性行为,后者如采用何种避孕方法。 数量特征敏感性问题:
指被调查者具有某敏感性问题的数量特征, 常用指标是敏感性问题数量均值。如人流次 数、手淫频率和个人灰色收入的数量等均属 于数量特征敏感性问题。
• ①设计两个相关问题。根据调查目的设计两个相关 问题:第一个问题为敏感性问题,第二个问题为与 敏感性问题相对立的问题。例如要调查学生吸毒比 例情况,设计问题为:“问题1.您吸毒吗?问题2.您 不吸毒吗?”。
• ②设置随机化装置。可用不透明的布袋、箱子等制 作随机化装置,内装有一定数量且完全混匀的红球 和白球,两球比例分别为P和1-P,二球比例不能为 1:1。红球代表敏感性问题(如上述问题1),白球代 表非敏感性问题(如上述问题2)。最好0.5<p<1
• 例:(第一题)敏感问题:你在考试中作了弊吗?
• (第二题)非敏感问题:你在考试中没有作弊吗?
• 答案:1 是 2 否
ˆ ˆ (1 P)R
P
Var (ˆ )
ˆ(1 ˆ)
nP2
实验要求
• 全班按学号分为4组,每个组按班级人数发放小纸条 和随机装置2个。
• 每组拟定一道两个相关问题的随机应答问题,全组动 手制作全班问卷,并发放。每位同学利用随机装置 (利用2个骰子,摇到7-12点的回答第一题,摇到2-6 点的回答第二题),将答案记录(是或不是)在报告 纸上,每个小组统计敏感问题结果并按要求完成一份 报告。
• ④分析调查结果。收集和分析调查所得数 据,计算具有敏感性问题特征的人占全部 被调查者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学习敏感性问题调查技巧.doc

【摘要】敏感性问题是指涉及私生活的问题以及大多数人认为不便于在公开场合表态或陈述的问题,如私人财产、不轨行为、性问题、避孕手段使用情况等。
进展这类问题调查时,如不注意方式、方法、措词等,就会使拒答率相当高,或者得不到真实的答案,从而导致调查失败。
在不同的情况下,调查问题的敏感性可以完全不同,某一问题是否敏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制度、文化背景、被调查对象的特征等。
如少女婚前性行为在一些西方国家就不是敏感问题,而在我国那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再如,对不同的调查对象,同一问题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吸烟对成年人来说不是一个敏感问题,而当对中学生进展调查时就相比照拟敏感。
另外,不同的敏感问题之间还存在程度上的差异,上述少女婚前性行为就比吸烟问题要敏感得多。
【关键词】敏感性问题;随机化答复模型1.敏感性问题调查时常用的方法2.常用的调查技巧2.1.改变提问的形式可采用对象转移法、假定法等。
但应注意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与直接询问法有所差异。
即注意敏感性问题的提问方式,在问卷中经常采用的有文字游戏法提问方式。
这种方法采用不直截了当的文字语句进展询问,通过旁敲侧击来引出被访问者的实话。
同时不给访问对象有泄露隐私的感觉。
常用的方法有释疑法、人称代换法、数值归栏法等。
例1 询问被访问者对饮酒的态度“有些医生认为饮酒有害有些医生认为有益,你认为如何?〞——运用了无假定标准性意见的策略(释疑法)。
例2 询问被访问者是否有过犯罪冲动“多数人成认他们有过犯罪的冲动,你有过么?〞——指出该想法或该行为即使可能有违标准,但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人称代换法)。
例 3 询问家庭积蓄情况1.你认为你的生活水平在本地区属于哪一个层次01富裕 02较好 03一般 04偏低 05困难2.你认为每月支出在何种水平上才称得上是01 富裕元/月 02 较好元/月 03 一般元/月04 偏低元/月 05 困难元/月3.如果从现在开场你家不再有任何收入,以你家现在的生活水平和积蓄情况,估计能维持多长时间的基木生活呢?01 1个月以下 02 3个月 03 6个月 04 1年 05 2年 06 3年 07 4年 08 5年09 6年 10 7年 11 8年 12 9年 13 10~15年 14 15年以上例3中采取将一个敏感的大问题分解成假设干个不敏感且容易答复的小问题来暗中测量(数值归档法)[3]。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应该安排在问卷的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应
该安排在问卷的
调查问卷的末尾部分。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需要将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安排在问卷的末尾部分,以符合问卷的原则,使调查受到保护并且不会让受访者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一般来说,敏感性强的问题通常涉及到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收入,或者有关于政治观点、宗教、社会地位、实施决定等方面的问题。
这类问题很少会出现在调查问卷的开头,因为它们很容易引起受访者的警觉,而且可能让一些人感到拘束和不自在,使他们不愿意继续回答问题,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因此,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有效可靠,安排在问卷的末尾部分会非常有必要,不仅能保护受访者的隐私,也可以增强对问卷回答者的尊重。
调查问卷中的敏感性问题设计研究

《 )}07 经济I 20 年第 1  ̄ i 期
摘 要 : 查问卷 中常 因碰 到 敏感 性 问题 调 而使调查难 于顺 利 完成 , 文章在 分析 敏 感性 问
题 的 成 因的 基 础 上 . 体 从 提 问 方 式 、 查 方 法 具 调
从提 问方式 ( 委婉询 问法 ) 调查 方法 ( 、 网上敏感性 问题 调查 法 ) 与随机 化回答技术三 个方 面来研 究调查 感性 问题 的提 问方式 。 在问卷 中委婉地提 出 问题 , 这种 力 ’ 法采 用不直截了当的文字语 句进行 询 问, 通过 旁敲侧 击来 引 出被访 问
●教 改纵横
与随机化回答技术三 个方 面详 细 阐述 了在调 查 问卷 中的敏 感性题 如何 设 计 , 最后提 出 了设 计 敏 感 性 问题 应 注意 的 问题 。
调 卷中 敏感 题 研究 查问 的 性问 设计
●李 灿 辛 玲
I P码段取值范围来产生一批 随机 I P地址 , 再利 用 I P自动拨 叫软件 , 向 这些 I P地址呼叫 , 并传送出信息 。然后编制 网上 敏感性 问题调查问卷。 调查网 页的首页是 调查名 称 、 日的及 保密性 介绍 。网页 的第二 页为 记 录被调查 者的有关情 况 , 工作 、 如 年龄 、 性别 、 身份 证号码 等 等 , 根据 调 查 目的不同具体确 定需要记 录的内容 , 可作为抽 样框 的控 制项 , 不 并 将 符合抽样范 围的被 调查者 排除 。第三 页要 随机抽 取 问题 , 利用 随机 函 数 与 面提 到的随 机提『及 技术。最后分析凋查结果 。 后 口 ] 三、 随机化 回答技术 随机化 回答是指在 凋查 中使 用特定 的随 机化 装置 , 得被 调查 者 使 以预定 的概率 P来 回答敏感性问题 。这一技术 的宗 旨就是 最大限度 地 为被调查者保守秘 密。 从取得被 调查者 的信任 。随机化 回答技术 ( a 一 RI 1 dn zdR s ) Fc n u 简记 为 R T) of e e x ehi e i tn q R 有多种模 型 , 这里 简单 介绍 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卷中的敏感性题如何设计 ,最后提出了设计
敏感性问题应注意的问题 。
关键词 :敏感性问题 委婉询问法 网上 敏感性问题调查法 随机化回答技术
●李 灿 辛 玲
中图分类号 :C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4914 (2007) 01 - 143 - 02
IP 码段取值范围来产生一批随机 IP 地址 ,再利用 IP 自动拨叫软件 ,向 这些 IP 地址呼叫 ,并传送出信息 。然后编制网上敏感性问题调查问卷 。
三 、随机化回答技术
随机化回答是指在调查中使用特定的随机化装置 ,使得被调查者
以预定的概率 P 来回答敏感性问题 。这一技术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
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 ,从取得被调查者的信任 。随机化回答技术 ( Ran2
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 简记为 RRT) 有多种模型 ,这里简单介绍沃
=
0. 06 3 (1 - 0. 06) 100
+
100
0. 75 3 0. 25 + (2 3 0. 75 -
1) 2
= 0. 008064
则总体πA 的置信区间为
(π^ A) ±t 3 Va^r (π^ A) = 0. 06 ±1. 96 3 0. 008064 = 0. 06 ±0. 176 所以 ,以 95 %的把握程度推断某市大学生考试作弊人数比例在 0 至 23. 6 %(πA 不能出现负值) 。 沃纳的随机化回答模型有两个缺点 : 一是要求被调查者可能回答 的两个问题存在相关关系 ,如上例中卡片 A“我在考试中作弊”和卡片 B
为载体 ,引导农户及社会资本投入 ,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 。
2. 培育主导产业 ,加快工业大发展 ,着力培育第三产业 。要进一步 创新主导产业的培养方式 ,把主导产业加工制造业做大做强 ,把特色产 业铝深加工 、农副产品加工业做专做精 。一是统筹兼顾 ,进一步明晰主 导产业 。永济市的定位是以工业和旅游并驾齐驱 , 发展贸易 、绿色农 业 。二是突破区域界限 ,现在永济人口跨县 、跨省种地 、务工 ,经商与外 县 、外省到本地就业 2004 年达 12000 人 ,到 2005 年达 20203 人 ,年增长 率 68 %。
一 、委婉询问法 即注意敏感性问题的提问方式 ,在问卷中委婉地提出问题 ,这种方 法采用不直截了当的文字语句进行询问 ,通过旁敲侧击来引出被访问 者的实话 ,同时不给访问对象有泄露隐私的感觉 。常用的方法有释疑 法 、转移法 、假定法等 。 1. 释疑法 。在问卷开头或敏感性问题之前可以加入一些说明性语 言 ,说明调查机构与调查人员始终恪守调查行业准则与职业道德 ,对被 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及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将严格保密 ,以消除被调查者 的心理防卫 。如 :对“在校大学生恋爱观及性观念调查”中可以在问卷 开头说明 “: 您好 ,我们是 ××调查公司的调查员 。为了解目前在校大 学生的恋爱观及性观念 ,我们征询您的看法 。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 ,只 要是您真实的情况和看法即可 。我们对您的回答将完全保密 。可能要 耽误您 15 分钟左右的时间 ,请您配合 ,谢谢您的合作 。”释疑法在敏感性 问题提出前声明这种行为或态度是较为平常或常见的 ,以拉近问卷与 被调查者的距离 ,从而达到消除其心理防卫的目的 。 2. 转移法 。即采用三人称方式提问 ,将本该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实 际情况回答的敏感性问题 ,转移到根据他人情况做答以降低敏感度 。 如 “: 许多人的信用卡都透支 ,您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采用转移法将被 调查者的视角转移到其他信用卡持有者 ,消除自身的心理防卫从而获 得有效的答案 。 3. 假定法 。即用一个假定性条件句 (假设某一情景或现象存在) 作 为问题的前提 ,然后再询问应答者的看法 。如 “: 如果您手上有 10 万元 人民币 ,在购买汽车和住宅中您只能选择一种 ,您可能会选择何种 ?” 二 、网上敏感性问题调查法 所谓网上敏感性问题调查 ,就是通过上网方式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 部分网员作样本进行敏感性问题调查 ,进而估计全部网员特征的调查 方法 。通过因特网进行敏感性问题调查 ,具备以下两点优势 :第一是客 观性 。网上调查中的被调查者不用面对任何人 ,回答不真实的情况相 应减少 ,使调查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第二是保护性 。敏感性问题的关 键在于保护被调查者 ,通过调查方案设计 ,可以看出设计者处处为被调 查者着想 ,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同时 ,网络两端的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互 不相识 ,也保护了被调查者的利益 。
间较适宜 ,但也需要根据调查的敏感程度适当选取 。若敏感程度较高
则 P 应较小 ,反之亦然 。P 的选取一般最低不要低于 0. 6 ,最高不要高
于 0. 85 。
2. 西蒙斯模型 (Simmons model) 。其基本思想是除了需要调查的敏
感性问题之外再配合一个与之无关的非敏感性问题 ,也就是在设计中
调查网页的首页是调查名称 、目的及保密性介绍 。网页的第二页为记
录被调查者的有关情况 ,如工作 、年龄 、性别 、身份证号码等等 ,根据调
查目的不同具体确定需要记录的内容 ,并可作为抽样框的控制项 ,将不
符合抽样范围的被调查者排除 。第三页要随机抽取问题 ,利用随机函 数与后面提到的随机提问及技术 。最后分析调查结果 。
分值差[ 0. 76 - ( - 0. 864) ] 而得 。总体上市场化进程最快最持续的是 1994 年以后 ,这与当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党政方针相一致 。 2003 年市场化速率为 - 24 % ,这是因为”非典”疫情使得永济市经济市 场化遭到破坏 。
三 、结论与建议
数据表明 ,16 年来永济市经济市场化程度在总体趋势上是在逐渐 的增加 ,以 1996 年为界 1990 - 1996 年负值 ,说明了市场化程度很弱 ,但 总体在加强 ,1992 年与 1994 年有些反弹 ,好像市场化程度减弱 ,这是因 为 1992 年十四大后 ,刚刚兴起的乡镇企业在国家保护环境的政策下遭 到“关 、停 、整”,同时政府的活动也没有明显地退出竞争性领域 ,市场经 济中的交换行为并没有活跃 ,从而使得主成分 Y2 , Y3 得到负值 。1997 年之后 ,市场化的综合分值 ,为正的且总体上升趋势 ,但经济到了 2003 年由于“非典”的爆发 ,永济市为重灾区之一 ,严重地影响了永济的服务 业与旅游业的发展 “, 非典”使得许多剩余劳动力没有转移 ,2003 的农业 也歉收了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主成分 Y3 , Y4 ,交换经济停滞 ,人们又重 新自给自足 ,第三产业萎靡不振 ,所以 2003 年以后市场化处于调整期 。
依题知 n = 100n1 = 28p = 75 %t = 1. 96 根据沃纳模型
则有π^ A =
n1 n
- (1 2p - 1
p)
=
28 100
2
3
(1 75
- 75 %) %- 1
= 0. 06
即有 6 %的人是考试作弊者 。
Va^r (π^ A )
=
π^ A (1 - π^ A) n
+
P (1 - 2 P) n (2p - 1) 2
《经济师》2007 年第 1 期 ●教改纵横
摘 要 : 调查问卷中常因碰到敏感性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调查问卷中的敏感性问题设计研究 而使调查难于顺利完成 ,文章在分析敏感性问
题的成因的基础上 ,具体从提问方式 、调查方法 与随机化回答技术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在调查
机变量描述 。若按通常的调查方式 ,要求被调查者一一回答每个问题 ,
自动拨叫技术来进行网上随机抽样 。通过对一个随机 IP 发生软件设定 则对于敏感性问题 ,被调查者必然会拒绝回答或做出不 (下转第 286 页)
— 143 —
●区域经济 《经济师》2007 年第 1 期
在现代社会经济现象中敏感性问题既具有客观性 ,又具有普遍性 。 所谓敏感性问题 (sensitive question) 是指在一定时期或一定调查目的基 础上为获取信息所提出的涉及被调查者秘密 、禁忌等令其不愿回答或 不愿真实回答的问题 。例如 : 个人或单位是否有偷漏税行为 ? 考生在 考试中是否有作弊行为 ? 是否为吸毒赌博人员 ? 婚前是否有性行为 ? 是否为同性恋及类似的为社会所不赞成的事件 。对于这类敏感性问 题 ,调查中若采用直接回答的方式 ,被访问者或者拒绝对此做出回答 , 使调查陷入僵局 ,或者敷衍的做出虚假回答 ,使得调查所得信息失真 , 给经营决策造成失误 。这样就破坏了数据的真实性 ,而且破坏程度的 大小亦无法衡量 。所以当某些敏感性问题针对调查目的非常重要而不 可或缺时 ,就应该特别注意问题的提出 —尤其是提问的方式 ,在调查方 法上进行一些专门设计 ,尽量降低调查的敏感性 , 减少被调查者的疑 虑 ,从而能得到较真实的调查结果 。为了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较为可靠 的调查结果 ,亟需采取一些好的调查方法与问题的设计技术 。下面将 从提问方式 (委婉询问法) 、调查方法 (网上敏感性问题调查法) 与随机 化回答技术三个方面来研究调查问卷中的敏感性问题设计 :
纳模型 、西蒙斯模型以及随机变量和模型 。
1. 沃纳模型 ( Warner model) 。该模型是 1965 年由 Warner 提出的 ,
其设计是向被调查者显示两个与敏感性问题 (具有特征 A) 有关 ,但完全
对立的问题 ,让被调查者按预定的概率从中选一个回答 ,调查者无权过
问被调查者究竟回答的是哪一个问题 ,从而起到了为被调查者保密的
效果 。案例分析 : 某教育机构研究大学生考试中的作弊程度 ,采用沃纳模型加以研
究 ,设计了上述两种卡片 60 个装入一个盒子 ,盒子中有 45 张卡片写有
“我在考试中作过弊”,剩余的卡片写有“我在考试中没有作过弊”,现抽 取 100 名大学生 ,调查结果有 28 个人回答“是”,72 人回答“不是”,试用 95 %的把握程度估计考试作弊人数比例的置信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