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是XXX,简称N。
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一般指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4、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越大,线段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是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并且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亦然。
二、弹力1、弹性是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塑性是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是发生弹性形变和两物体相互接触。
2、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包括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和外壳。
它的作用是测量力的大小。
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使用时要注意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不能超过量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三、重力1、重力的概念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为G=m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重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向下的力,大小为9.8N/kg,表示1kg物体所受重力为9.8N。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近似取g=10N/kg。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可用重垂线和水平仪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重心是指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地均匀且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例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第二单元:凸透镜与照相机- 凸透镜:中心、光轴、顶点、主轴、焦点、焦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物的高度、像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照相机:镜头、快门、孔径、焦平面第三单元:声的传播- 声的产生:振动体产生声波- 声的传播:机械波,需要媒质传播- 声的特性:音速、频率、波长,声音的高低和大小第四单元:声的反射与波动- 声的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声的波动:声波的传播是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振动传递的第五单元:电与磁- 电路中的电流:电荷的流动形成电流-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线和电器- 磁性物质和磁场:磁力线、磁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第六单元:电的华尔兹和电解质溶液- 电的华尔兹法则:磁感应强度、导线长度、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理和条件第七单元:电的磁效应- 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导体在磁场中相对运动会感生电动势和电流- 电感和互感:电感的概念和特性,互感的概念和应用第八单元:电磁感应与电能传输- 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定律: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定律- 发电机和变压器:电能的转换和传输原理及实际应用第九单元:直流电和电化学- 直流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 电化学现象:电解和电镀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第十单元:利用电和光的现代技术- 电的常用应用:电灯、电铃、电炉等- 光的常用应用:光纤通信、激光器、光电器件等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帮助!。
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知识点
下面列举了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特点和性质。
2. 光的反射:光的传播特点,光的反射现象和规律,镜面反射,平面镜和曲面镜。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折射率,折射定律。
4.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原理和条件,镜子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5.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光的组成颜色。
6. 光学仪器:凸透镜、凹透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
7. 电的基本知识:电流、电压、电阻、电阻率的基本概念和单位,欧姆定律。
8. 并联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电流在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分布。
9. 电的热效应:电能的转化,电阻中的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原理和计算。
10. 电磁铁和电动机: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简单电动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11. 电池和电源:原电池和干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电源的种类和应用。
12. 静电:静电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13.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应用,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原理。
14. 电子学:半导体材料的性质,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原理和应用。
这些是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但具体的知识点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一、力学1. 力•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牛顿(N)。
•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2. 弹力•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 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大小:G=mg,其中g约为9.8N/kg。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4.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5. 二力平衡•定义: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二力平衡。
•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6. 摩擦力•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产生条件:两物接触并挤压、接触面粗糙、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7. 压强•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公式:p=F/S,单位Pa(1Pa=1N/m²)。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通过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来实现。
8. 浮力•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
•产生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气体)的重力。
二、电学1. 电压•定义: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单位:伏特(V),常见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蓄电池2V,家庭电路220V,对人体安全电压不超过36V。
2. 电压表•用途:测量电压的仪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整理-八下人教版物理重点知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整理-八下人教版物理重点知识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描述方法:位置、方向、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相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二、力的作用和效果- 力的作用方式:推力、拉力、摩擦力等- 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等- 物体受力平衡和受力不平衡的效果三、阻力与启动力- 阻力的产生和作用- 阻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启动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四、物体的压力- 压力的定义与计算- 压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力的大小的关系- 压强与物体稳定的关系五、简单机械原理- 杠杆原理:力臂、力矩与原理- 力的传递原理:轮轴与齿轮原理- 力的乘法原理:滑轮组的原理六、电流与电路- 电流的定义与测量- 电流的方向及符号- 电流的作用和效果- 电路的组成与作用七、电压和电阻- 电压的概念和测量- 电压的符号和单位-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八、电阻与电路-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简单电路的组成和特点- 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电流的分布和电压的分布九、静电与磁电- 静电的产生和性质- 静电的作用和效果- 磁电的产生和性质- 磁电的作用和效果十、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传播速度-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十一、声的传播和光的传播- 声的传播方式与速度- 声的反射、折射和吸收- 光的传播方式与速度- 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十二、电器的使用和安全- 电器的分类和用途- 安全使用电器的知识- 预防电器事故的措施以上是八年级下册物理的重点知识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整理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知识点大全

(整理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知识点大全本文档整理了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
第一章:机械运动1.1 运动和速度- 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速度与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1.2 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 曲线运动中加速度的变化1.3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惯性和自由落体运动1.4 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的原理-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力的合成和分解- 有关力的一些基本问题第二章:压强与浮力2.1 压力与压强- 压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海洋生活中的压强问题- 压强与物体形状的关系2.2 压强传递与气压- 压强的传递性质- 液体中的压强传递- 大气压与气压计的原理2.3 浮力与浮力原理-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浮力与物体浸没问题- 浮力原理与物体的浮沉第三章:热学知识3.1 热与热能- 热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热与温度的关系- 热能的转化和测量3.2 热传导与热量的传递- 热传导的产生和传递方式- 热量传递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热传导与生活中的应用3.3 热膨胀与热收缩- 热膨胀和热收缩的现象和原因- 线膨胀和面膨胀的计算方法- 热膨胀与工程设计的关系第四章:光学知识4.1 光的传播- 光在空气、水和透明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光的直线传播和准直传播4.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 平面镜和曲面镜的成像原理-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4.3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问题的解题方法- 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4.4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光的色散与光谱- 双凸透镜和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的所有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汇总第七章第一节:力1、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如:弹簧橡皮筋的形变、铁球变铁饼变铁条等)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即:物体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2、力用F表示,力的单位牛顿(牛)(N)(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地球附近受到的重力为9.8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实验中要判断某一要素对物体的影响,则需要另外两个要素一致;如要判断不同力的大小的影响,则力的方向于作用点要一致;多次操作仅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及作用点均不能发生变化;控制变量法4、作用点的找法:一般一个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部分,重力、平衡力、合力、浮力的作用点在物体重心上。
5、力的示意图:沿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使力越大线段越长,线段的起点或终点都可以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画50N的推力和拉力。
6、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穿滑板鞋推墙,身体离墙而去;人对墙的推力,墙給人反弹力;7、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区分:1.研究对象是受力物体;2.推拉拍做这个动作的是施力物体,被推拉的是受力物体3.主动施加力的是施力物体,被动受到力的是受力物体;如:⏹小明穿滑板鞋推墙:小明对墙的推力中小明是施力物体,墙是受力物体;⏹小明穿滑板鞋推墙,身体离墙而去:身体离墙而去是因为受到墙的反弹力,则墙是施力物体,小明是受力物体;⏹小明用手拍桌子:小明是施力物体,桌子是受力物体⏹小明用手拍桌子,手感到疼痛: 则针对手的疼痛,桌子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安培力的施力物体是电场;手提鱼:鱼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鱼受到的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手(记住不是绳子);摩擦力:人走路受到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面(受到摩擦力的物体压着谁,谁就是施力物体);第二节:弹力1、弹性:(1)定义: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质。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位置、位置的变化、位移、位移的计算。
-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的计算及物体速度的方向。
- 速度与位移的区别。
- 加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及加速度的计算。
- 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变化。
第二章力的作用及其测定- 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及测定力的方法。
- 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效果。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万有引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
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 多个力合成为一力的合力。
- 一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分力。
第四章动能、动能定理和功- 动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 动能定理。
- 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 功和能的关系。
第五章功率- 功率的概念和单位。
- 功率与功和时间的关系。
第六章压强- 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计算。
- 压力和面积的关系。
- 海底隧道的应力问题。
第七章浮力和浮力原理- 浮力和浮力的起因。
- 什么物体能浮起来。
- 浮力原理与鱼类有关的形态结构的关系。
第八章热传递- 热的概念和热传递方式。
-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的特点及例子。
- 如何减少热损失。
第九章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 物质的三态及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 相变的概念、相变时物质的性质变化。
-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第十章热量和热量计- 热量的概念、单位和测定。
- 热量传递的方式及其公式推导。
- 热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问题。
第十一章物体的导热性和状态变化- 物质的导热性与热传导的关系。
- 固体状态变化时的概念和条件。
- 引起固体状态变化的因素和方法。
第十二章物体与气体- 宏观和微观的物理量。
- 短时间内气体压强和体积变化的情况。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十三章光的传播和成像- 光的传播的直线性和反射性。
- 光线的构成及规律。
- 焦距、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成像。
- 光的折射。
第十四章光的颜色和频率- 光的颜色和频率的关系。
- 光的三基色与彩色电视。
- 与颜色有关的吉尼斯纹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
下面是的关于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欢迎大家参考!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