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信息系统(10.25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开发的能力;能够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1. 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2. 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进行以物流行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施技术;3. 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4.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计划、管理、实现信息化方案的能力。
6 具有较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CET-4 水平;7. 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达到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三级水平。
三、基准学制四年四、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五、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六、专业主干课程管理信息系统、C# 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数据库、电子商务、。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0 学分,其中,普通教育课程32 学分,基础教学课程42 学分,专业教学课程42 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0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4 学分,素质拓展环节10 学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安排表专业教学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环节有关说明:1.周学时一般不高于23学时;最后一学期一般不安排理论教学课程。
2.专业主干课程以★号表示。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增加每周2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增加每周1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把握三个核心内容: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拥有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等工作。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为学生打下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数据挖掘与分析、企业资源规划与管理等,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3)拓展课程:包括人机交互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培养学生对新兴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实践课程: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等,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
2.培养模式(1)课堂授课:突出理论学习,全面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注重动手能力培养,通过实验课程和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
(3)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实践,通过与企业合作,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案。
(4)实习实训:安排学生进行实习,获得实践经验和工作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四、培养特色1.教师团队建立一支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包括博士、硕士和行业专家,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2.实践教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开设实验课程和项目实践,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强化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技项目、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南昌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基础宽厚,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与系统实施、维护和管理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级复合、创新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础与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系统工程等现代管理理论和知识;具备较强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实施方法,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训练。
系统地掌握从事信息管理与数据分析、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信息系统的分析与实施以及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各种基本方法与技能;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景和发展动态,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文献。
三、标准学制、毕业最低学分、学位标准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学位:管理学学士第二课堂:2学分四、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组成。
第一课堂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个性课程。
第二课堂由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负责,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职业生存能力培养、身心健康素质提升四大类。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经济学、网站设计与开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会计学、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组织、信息统计学、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等。
五、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六、各类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教学计划进程表(一)通识课程1、I类通识课程2.Ⅱ类通识课程(10学分,五类中每类选修2学分)(二)学科基础课程(三)专业主干课程(四)专业选修课程(至少修满18.5学分)(五)个性课程(6学分,其中创新学分不少于2学分)(六)必修课程名称按学期排列(七)实践教学计划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4.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5.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计算机与相关领域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7.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和财会核算技能,熟悉财会实务;8.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10.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健体强身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关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基本要求。
三、修业年限:四年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毕业最低学分:161.5分六、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经济学七、主要课程:管理学基础、运筹学、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原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JAVA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安全。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综合性课程设计:8学分2.专业见习、专业实习:18学分3.毕业设计:6学分4.专业实践、竞赛、讲座等:4学分5.课程实践等:21.19 学分九、主要专业实验1.基础系列实验:主要包括计算机导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管理学基础、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和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组织与信息管理基础理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人才和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国家各级管理机构等部门的信息组织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及监理等工作。
二、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成熟的心理素质;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有强烈的责任心、上进心、良好的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
本专业注重提升学生信息技能与信息素养,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能够解决信息的获取、加工、检索、控制、开发和利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管理应用系统开发技能,并拥有一定的信息资源规划、开发、利用和信息系统项目分析与设计的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四、专业特色与业务能力专业特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横跨管理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综合性质。
本专业以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突出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能力为教学特色。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一定的管理软件开发、计算机建网技术、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能;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包括外语基础(国际信息交流) 和中文组织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系统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力;具有主动学习、拓展知识的能力,能及时跟踪本专业领域发展动态。
浙江科技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科技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具有创业创新意识与能力、企业家精神与素养的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的国际化背景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标准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经济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信息系统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以及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7、具有创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管理科学与工程五、专业核心课程系统建模与仿真、信息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生产与运作管理、运筹学六、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生产管理软件综合实验、市场调查研究、认识实习、管理实习、毕业实习、创业实践七、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1、学制:实行弹性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一般为4年,可提前1年毕业,最长不超过8年。
2、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3、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70Undergraduate Program in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I. Training Objectives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program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dvanced understanding and skills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which involves the study of moder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encourages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sis and design skills in the subject, which can make a vital contribution to the abilities to analyze, design, execute and evaluate complex problems in business sectors, government and organizations.II. Training Standa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The aims of the program are to:1. Provide firm knowledge in the theories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natural science;2. Understand the analytical skills, design skil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discipline;3. Develop a range of management skills and competences in organizing, analyzing, researching, communicating,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information;4. Develop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5. Understand its current stage of development;6. Becoming fluent in a foreign language ;7.Provide knowledge about pioneering work with students.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V. Core Courses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Management, Operations Research,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Information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Data Structur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VI. Main Internship and PracticeMetalworking Practice B , Course Design for Database ,Course Design for Operations Research, Course Desig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Synthetical Experiment for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nthetical Experiment for 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 Undergraduate Practice, Undergraduate Thesis and so on.VII. Length of Schooling, Degree and Credits Requirements for Graduation1.Length of Schooling:The length of schooling is flexible, generally it lasts four years. The students can graduate one year in advance or within 8 years.2.Degree Conferred:Bachelor’s degree in management3.The Minimum Graduation Credits:170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表一)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表一续一)实践教学安排(表二)。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嘿,各位准大学生们,准备迎接一场全新的知识冒险吧!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案,这个专业可是信息时代的小甜甜,前景一片光明哦!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咱们得明确一下专业定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和组织的信息资源,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那么,我们的培养目标呢?很简单,就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信息管理理论基础、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础课程有计算机科学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这些课程让你对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有个全面的认识。
3.专业核心课程这可是重头戏!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你掌握信息管理的核心技术和方法。
4.实践课程实践出真知!这部分课程包括计算机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
通过这些课程,你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能力培养1.技术能力这个专业最看重的就是技术能力,包括编程、数据库设计、网络应用、项目管理等。
这些技能可是找工作的敲门砖,一定要掌握牢固。
2.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仅要会技术,还要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你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数据分析、决策能力等。
3.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在这个专业里,团队合作可是家常便饭。
要学会与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四、就业前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可是相当广阔。
可以从事IT行业、金融、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I - n大学英语B I -w体育I -w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及程序设计基础高等数学B I -n线性代数B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军事理论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电子商务技术项目计划与控制ERP原理与应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C++程序设计财务管理数据结构营销管理运营管理经济分析与建模多元统计分析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管理沟通时间序列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战略管理服务管理预测与决策技术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网络程序设计工业工程概论信息资源管理工程经济学智能信息系统就业指导企业沙盘模拟实验企业管理决策模拟实验信息系统编程实验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突出运用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能力,具有从事管理创新研究素质,胜任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和组织运营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系统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 •精通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具备对组织运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业务知识;3•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前沿及发展动态;4 •具有组织实施信息系统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5 •外语达到4级以上,能够阅读文献和日常交流。
三、专业特色:本专业强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学科背景,强化信息技术、数理分析技术和工程方法,关注应用技能的培养,重视管理创新能力的训练。
四、修业年限:一般为4年,至多延至6年。
五、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
六、毕业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至少修满200学分。
七、课程结构:普通教育课(共70学分)专业主干课(16学分)选修课(30学分)专业基础课(22学分)实践实验课(23学分)全院必修课(39学分)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学时、学分分配表学院负责人签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及教学单位等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型中、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具有两个专业方向:信息管理;会计信息化。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资源管理、财务会计、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等基本知识,接受信息系统设计与信息管理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有理想;能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及开发方法;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及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能力;8.具备较宽厚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9.具备相邻学科专业的基本素养;10.了解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
二、学制、学期、学分(一)学制试行学分制,基本学制四年,最长六年,最短三年。
(二)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两个学期和一个夏季小学期,夏季小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三)学分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基本单位。
最小为0.5,原则上以16学时折算为1学分,实践(实验)课以32学时折算为1学分。
学生所修课程考核合格,即取得相应学分。
三、毕业及授予学位(一)毕业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65学分。
学生修完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达到毕业总学分的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德、智、体等全面合格,准予毕业。
在规定时间内未修完最低毕业学分的学生,可申请延长在校学习时间1-2年(不含因病休学),也可申请作结业处理,发给结业证书。
(二)授予学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学校有关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发给学位证书。
四、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一)课程结构比例(二)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五、课程设置- 2 -商学院2010级本科培养方案- 3 -- 4 -商学院2010级本科培养方案六、主要课程介绍西方经济学Western Economics学分:4分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向学生讲授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包括需求、供给、价格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论、宏观经济学概论、长期中的宏观经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总需求分析、货币与经济、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5 -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
教材:许纯祯:《西方经济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段文斌:《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萨缪尔森:《经济学》(十七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4.王志伟:《现代经济学流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考核方式:考试管理学原理(双语)Principles of Management学分:4分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课程简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职能和基本方法;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的一般概念以及相关理论。
教材:Stephen P.Robbins等:《管理学(第8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主要参考书目: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刘兴倍等:《管理学原理教学案例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3.刘兴倍等:《管理学原理习题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4.聂正安:《管理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6.杨文士:《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考核方式:考试统计学原理Principle of Statistics学分:2.5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简介:统计学原理是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课,统计学原理课程的知识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知识。
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一方面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供数量分析方法,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理论和方- 6 -商学院2010级本科培养方案法基础。
教材:胡世强:《统计学原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
主要参考书目:1.栗方忠:《统计学原理标准化题型习题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
2.焦弘浩等:《统计学原理》(修订本),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5月版。
3.赵振伦:《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2004年8月版。
4.庞皓:《统计学》(第四版),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11月版。
5.栗方忠:《统计学原理》(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考核方式:考查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学分:4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简介: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网络是信息化的基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国际互连网Internet更是日益发展,并被人们所认识和使用。
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计算机网络涉及的术语、概念及新技术,掌握典型计算机网络结构及实现技术,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获得相关知识以及培养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和广域网一般特性,典型网络的结构特点及具体实现,计算机网络应用。
通过实例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软硬件产品的技术特点、区别、发展和实际应用情况,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网络理论和实际工作基础。
教材:张怀中,袁晓洲:《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1.陈功富:《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王树森:《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
3.雷震甲:《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孙践知:《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考核方式:考试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学分:4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新兴边缘学科,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将向同学们提供一个了解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机会,让同学们通过学习获得一些基本的经验,掌握一些分析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思路,培养判断能力,能够识别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与技术特征,判别组织所需的管理信息系统,并能就此组织与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交表- 7 -达规范的方案书。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能够完成实现一个小型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今后从事信息系统的相关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教材: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3月版。
主要参考书目:1.Kenneth C. Laudon, Jane P. Laudon,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in the Networked Enterprise, Prentice Hall, Pearson Education 高等教育出版社引印,2000年版。
2.钟雁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3.Gerald V.post等:《管理信息系统:解决商务问题的信息方案(国外大学优秀教材——工业工程系列(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4.仲秋雁:《管理信息系统》,MBA授课教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邝孔武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考核方式:考试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学分:4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简介:财务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石,以资本市场为课程背景,以现代公司制企业为对象,着重研究企业的资本筹集运用与分配问题。
教材:谷祺:《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1.袁建国:《财务管理习题与解答》,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版。
2.万解秋、徐锦荣、贝政新:《企业价值提升与财务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郭复初:《财务管理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考核方式:考试-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