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皮肤溃疡(最新知识点)
慢性皮肤溃疡

,
一
用法
:
将 上述 药 矶 为 绷末
.
,
待 疮询 清 净
日二 次
后 撇入疮 面
主治
1 _
淋 巴 结炎
三方
:
慢性 皮肤 城 扬
。
主治
、
:
一方 急 性琳 巴 结 竣
5 克 大黄 1
、
:
处方
用法
,
:
头 友 ( 皿尔 ) 拍 无
松 香动 充
一 , , 、
.
处方 克
、
*
陈皮 1 2 克
。
、
笠注
1`
-
`
,
:
将 头友 沁 沁 毛 洗 冷 晾 飞
在 用 盐 水洗 净的 溃 疡面 上
、
一 日一 次
治疗
:
麦劳2 0 克
、 .
日芍 比
、
期 间 创 面禁 水浸 瓦
主治
:
`
克
、
、
2 充 首乌 1
、
2 克 山药 1
当归 1 0 充
党参
.
六方 慢 比皮 肤浪 疡
.
拍克
0 克 香附 1
:
5 克 女 炎子 1 一 日一 剂
, `
用法
水孤
,
分 二次 日 服
处方
、
,
瓜人 瓷
川祷 认
甘草 用法
:
2 1
克
、
自忽
5 的活升
特内
再 把松香 放 在 一 艺 瓜 筑 松 百
,
准 滔 和 药 长 ;三一 尼 玩 每
,
彩 少 药 棉诚
皮肤慢性溃疡ppt课件

病程较长,通常超过一个月;创 面难以愈合,易反复发作;可伴 有疼痛、瘙痒等症状。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多种因素可导致皮肤慢性溃疡,如创 伤、感染、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 病等。
病理机制
皮肤慢性溃疡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 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细胞外基 质破坏等多个方面。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临床表现
皮肤慢性溃疡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 ,可伴有渗出、结痂等表现。根据溃疡的部位、形态和大小 ,可分为不同类型。
高压氧治疗
通过提高局部组织的氧分压,改善溃疡部位 的血液循环,促进愈合。
激光治疗
利用激光的生物刺激作用,促进溃疡面的愈 合。
冷敷和热敷
根据溃疡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冷敷或热 敷,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手术治疗
清创术
清除溃疡表面的坏死组织和细菌,为 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植皮术
当溃疡面积较大时,可以通过植皮术 覆盖创面,加速愈合。
皮肤慢性溃疡PPT课 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皮肤慢性溃疡概述 • 皮肤慢性溃疡的评估与诊断 • 皮肤慢性溃疡的治疗 • 皮肤慢性溃疡的预防与护理 • 皮肤慢性溃疡的案例分析
01
皮肤慢性溃疡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皮肤慢性溃疡是一种局部皮肤组 织缺损,难以自行愈合的创面。
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溃疡处的变化,如颜色、分泌物、 疼痛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康复指导
01
心理调适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
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规律作息、戒烟限酒等。
溃疡名词解释病理学

溃疡名词解释病理学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学疾病,其病变特征是在组织或黏膜表层出现出血、坏死和溃烂。
它通常会在皮肤、消化道、生殖道等部位出现。
溃疡的形成可以由多种原因导致,例如感染、创伤、化学物质等。
此外,还有许多疾病的发展也会伴随着溃疡的出现。
溃疡的形成是病理学的一种复杂过程。
其基本路径为炎症、坏死、溃烂等过程,其中炎症是导致溃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身体受到伤害或感染时,炎症是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在此期间,白细胞、血管、细胞因子等活性物质会呈现一系列的反应,导致组织局部的水肿、充血、疼痛、发热等症状。
随着炎症的发展,溃疡的形成过程也开始启动。
坏死是溃疡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细胞或组织受到伤害或炎症时,坏死是常见的细胞死亡方式。
坏死细胞会释放细胞内存储的物质,并吸引更多的炎症细胞和免疫细胞进入炎症部位。
当这些炎症细胞和免疫细胞聚集在一起时,它们会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和其他活性物质,从而引发组织的溃烂和溃疡的形成。
感染是溃疡形成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引起。
当感染发生时,免疫细胞会通过吞噬和毁灭入侵细菌的方式进入炎症部位。
然而,感染可能会导致炎症过度反应,从而造成组织坏死和溃疡的形成。
溃疡的症状各异,视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
其中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瘙痒、发红、水肿、流脓、发热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溃疡,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外用药物(如氧化锌、双氧水等)以及手术切除等都是治疗溃疡的主要方法。
在预防溃疡方面,以下措施可能有所帮助:1.避免过度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烟熏食品等。
2.积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3.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口腔黏膜受伤。
4.注意生殖器卫生,避免感染。
综上所述,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学疾病,其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遭受伤害或感染时,我们应该注意护理炎症部位并积极进行治疗。
此外,保持身体健康以及积极预防和治疗疾病也有助于避免溃疡的发生。
压疮科普宣教小知识

压疮科普宣教小知识导言:压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损伤,在长期卧床患者中尤为常见。
了解压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患者和护理人员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压疮的定义、分类、发生原因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定义压疮,又称床疮或褥疮,是因长期持续压迫导致的皮肤及组织损伤的慢性伤口。
主要发生在长期卧床、瘫痪及行动不便的人群中。
二、分类根据压疮的损伤程度,压疮可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1. 一期压疮:皮肤出现红斑,不会消退,但无破损或溃疡。
2. 二期压疮:皮肤表面已有溃疡,表现为浅表溃疡或水泡,通常周围有红暗色皮疹。
3. 三期压疮:此时溃疡深层损伤到皮下组织,可以看到肌肉和其他深层结构,但不包括骨骼。
4. 四期压疮:严重的压疮损伤,损及骨骼和骨髓。
此阶段压疮呈现黏膜表面。
三、发生原因压疮的发生原因非常多样化,但通常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1. 长时间继续坐卧不动,造成持续压迫某一部位,减少血液循环并使得皮肤缺氧。
2. 摩擦和剪切力:当身体滑动时,皮肤表面与床单或其他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和剪切力,使皮肤更容易受损。
3. 湿度:患者出汗或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皮肤的水分会被吸收,造成皮肤脆弱,容易损伤。
4.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患者皮肤的弹性和抵抗力都会下降,容易形成压疮。
四、预防措施预防是压疮管理的核心。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1. 移位:在卧床患者中,每隔2个小时左右进行一次体位转换,减少同一部位受力时间。
2. 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经常更换床单和衣物,并确保皮肤处于干燥状态,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3. 营养补充: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平衡饮食,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提高皮肤的弹性和抵抗力。
4. 使用特殊床垫:使用适合病患的床垫,如空气垫或减压床垫,以减少局部压力。
五、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压疮,及时的治疗十分重要。
一般的治疗方法包括:1. 清创和清洁:拭洗患处,去除污垢和坏死组织,保持创面的清洁。
慢性皮肤溃疡的中药外治法

慢性皮肤溃疡的中药外治法来源:创新医学网作者:李宇轩作者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四川成都6 1 0 0 7 2 )【摘要】慢性皮肤溃疡迁延难愈,给患者带来身心极大的痛苦,临床治疗方法多样。
中医药外治法因其易于操作、疗效良好等特点被广泛使用,因此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较大意义。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02-01 / 2012-01,检索词为“慢性,溃疡,皮肤,治疗”,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
资料选择纳入标准:有关慢性皮肤溃疡及慢性皮肤创面治疗的临床实验性研究。
排除标准:1. 重复研究,2. 个例报道。
结论通过引用近年文献12 篇,以药物剂型为基础进行综述,可知以中药外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皮肤溃疡,中药外治慢性皮肤溃疡(chronic skin ulcer, CSU)又称难治性溃疡,是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因复杂、迁延难愈、愈后极易复发等特点。
它包括血管性溃疡、压迫性溃疡、放射性溃疡及感染性溃疡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类创面尽管不能迅速致人死亡,但是由于它发生在体表,在肉体和精神上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慢性皮肤溃疡的愈合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目前无特效药物及疗法。
西医治疗多常用的清创术、皮肤移植、抗感染或给予维生素类和锌治疗等方面基本停留在等待伤口自愈阶段,这些方法对病程短的早期溃疡效果较好,但对年龄大、病程久的慢性溃疡疗效则较差。
因此,对慢性皮肤溃疡的处理,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规范的治疗方法。
传统中药以生肌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正如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所说:“外科之法,最重外治。
”本病的中医治疗,应以“外治为主,内治为辅。
”中医药外治疗法可以明显促进与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愈合质量,尤其对创口晦暗、肉芽组织不鲜者,疗效更佳。
目前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外用药内容丰富,现以常用外用药的剂型为基础,将中药外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研究综述如下:1 中药剂型1.1 油膏邹连琦等[1] 自拟活血生新膏,将120 慢性皮肤溃疡患者按顺序均衡随机法分为观察组(60 例,使用活血生新膏),对照组(60 例,使用生肌玉红膏)。
下肢慢性溃疡(臁疮)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下肢慢性溃疡 (臁疮 )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下肢慢性溃疡属于中医“臁疮”的范畴,又名“裙边疮”、“裤口疮”、“老烂脚”,好发于小腿下1/3处、内、外侧的部位,本病初起之时,在皮肤表面出现黄豆大小的红斑或结节,后迅速发展为豌豆大小的水疱、脓疱,随着病情发展向皮肤深处形成溃疡,患者先痒后痛,继发破溃,形成溃疡后久治不愈,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对于臁疮这种疾病的认识始于宋元时期,中医药治疗臁疮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低复发等优点,本文从中医角度对臁疮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中药配方处分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一、臁疮的病因病机臁疮多因久站、负重远行等原因导致人体的气血耗伤,致使中气下陷,引发下肢经络不畅、局部出现气血瘀滞,下肢肌肤失养,患者本身又存在正气不足而湿热邪盛的情况,当下肢皮肤因蚊虫叮咬、意外伤害以及湿疹等多种原因导致破损时,易诱发臁疮,在《华佗神医密传》中曾写道:“臁疮有内外之异,因脏腑有湿毒,乃外发为疮、亦因打扑抓磕或遇毒虫恶犬咬破损伤而形成疮者”。
导致臁疮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为“邪实”及“正虚”,风、湿、热、毒、瘀诸邪相搏使然,以“虚”为本,“虚”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因虚致瘀、因瘀致腐、因腐至虚,气血亏虚、血瘀阻络或湿热下注积聚,进而血败肉腐形成了溃疡。
二、臁疮的中医辨证治疗和中药配方处分中医根据臁疮的病因病机,将其分为两个症型:湿热下注型,气血亏虚型。
2、1湿热下注型多见于臁疮初发的患者,湿热蕴结患者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导致出现湿热症状,患者的疮面色暗或疮面上附有脓苔(坏死组织),疮面久溃不愈、脓水浸淫并秽臭难闻,患处及周围有肿胀和灼热感,痒痛兼具,患者舌苔黄腻、脉细数,严重时会有发热的全身症状。
方选三妙丸或萆薢胜湿汤随证加减。
此型当分湿重、热重或湿热并重,湿重者用四妙散,加重薏苡仁用量,热重者酌加清热解毒的药物,如忍冬藤、连翘、蒲公英等。
湿热并重加土茯苓、马齿苋,《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祛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慢性皮肤溃疡

临床观察前言慢性皮肤溃疡(CSU)又称慢性皮肤难愈合创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皮肤大小不等的溃疡,以长期不愈合为其临床特征,皮肤组织缺损、液化、感染、坏死,无法通过正常有序而及时修复,最终导致皮肤组织功能紊乱和解剖缺陷,病程一般超过4周而无明显愈合倾向的一种皮肤疾病。
在世界许多国家,慢性皮肤溃疡己经成为严重降低人们工作和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的重要因素[1],其严重性及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已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慢性皮肤溃疡属中医疾病“臁疮”范畴,是皮肤科学、外科学常见、多发的病种之一,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难以愈合、愈后易复发,甚至可能癌变[2]的特点,并以皮肤溃疡形成后短时间内出现“疮渍而脓清,异臭色黯”的典型特征。
历代医家将慢性皮肤溃疡发病原因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内因,主要包括饮食失节、情志内伤、阴阳失调三个方面;二是外因,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邪毒及外来伤害两个方面。
在病机方面历朝历代医家众说纷纭。
中医学按照病情发展规律将慢性皮肤溃疡归纳为三期:1、溃疡前期:外感六淫邪毒侵袭肌表,致使局部皮肤气血瘀滞、经络阻塞不通,创面主要临床表现为红肿、疼痛、出血、紫暗等。
若邪毒与气血相搏结,局部气血瘀滞与经络阻塞愈发加重,溃疡将愈加深重。
所以,病性属实,病势较急。
2、溃疡中期:邪正交争激烈,余邪尚留经络肌表,血腐肉败而成脓,耗伤气血。
此期邪壅于内,正气虚损,证属虚实夹杂,病势趋缓。
3、溃疡后期:气血亏耗日久,经络空虚,肌肤失于荣养,腐肉难祛、新肌难生,故以正虚为主。
总之,慢性皮肤溃疡的发病机理可概括为“腐、瘀、虚”。
由腐致瘀,由瘀致腐,虚、瘀为本,腐为标[3-4],三者互为因果,交互作用。
治疗方面,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针对溃疡面不同阶段,皮肤科施以相应换药治疗。
根据溃疡三期,则临床治疗分别确定为祛腐期、祛瘀期、生肌愈合期[5],并施以生肌玉红膏、苍竭膏、生肌象皮膏、活肤膏、复黄膏、红油膏、珍珠膏、九一丹、八二丹、三七丹、五五丹、九转丹等,收效较好,但是见效缓慢、疗程较长,而传统丹药多为汞制剂,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且易引起过敏[6]。
皮肤溃疡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皮肤溃疡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皮肤溃疡是一种以皮肤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长期不愈合为临床特征,皮肤组织缺损、液化、感染、坏死的表面疾病。
皮肤溃疡一般是由创伤、微生物感染、肿瘤、循环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或先天性皮肤缺损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组织缺损。
皮肤溃疡一般是由创伤、微生物感染、肿瘤、循环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或先天性皮肤缺损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组织缺损。
创伤性溃疡通常是由物理和化学因素直接作用于组织引起的微生物感染疾病,主要是由细菌、真菌、螺旋体、病毒、结节或肿瘤溃疡、免疫异常引起的。
血管炎性溃疡是由动脉或小动脉炎引起的循环或神经功能障碍、营养障碍引起的组织坏死,如静脉曲张、麻风性溃疡等。
有许多疾病导致皮肤溃疡。
1、细菌性疾病:疖子、痈、蜂窝织炎、汗腺炎、皮肤结核病、痤疮、皮肤炭疽、鼻疽、皮肤白喉、坏死性痤疮、贫瘠脓皮病、麻风病、热带溃疡分枝杆菌性溃疡、游泳池肉芽肿、口腔结核病溃疡。
2.真菌性疾病:孢子菌病、皮肤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球抱子菌病、曲菌病、足菌肿放线菌病、奴卡菌病、黄癣、脓癣、皮肤毛霉菌病。
三、病毒性疾病:手足口病,口蹄疫。
四、寄生虫病:皮肤阿米巴病,皮肤蝇蛆病。
5.性传播疾病:生殖器疮疹、梅毒、软下疮股沟肉芽肿、性病淋巴肉芽肿。
6、变应性皮肤病:固定药疹。
7、血管炎及血管疾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血管炎、血栓闭塞性血管炎、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硬红斑、坏疽、脓皮病、致死性中线肉芽肿、闭塞性动脉硬化、淤塞性皮炎、雷诺病。
8.物理疾病:射线性皮炎、冻疮、褥疮。
9、职业皮肤病:铬镍、钠、锌、钴、盐酸硫酸、氢氟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均可引起皮肤溃疡。
10.自身免疫疾病:白塞病。
11、肿瘤:湿疹样癌万房外湿疹样癌、基底细胞癌、鳞癌恶性黑色素瘤、皮脂腺癌、章样肉芽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毛鞘癌纤维肉瘤、增殖性红斑、疣状癌、多发性浆细胞瘤。
12、其他:持续性肢端皮炎、结节性脂肪坏死、脂肪肉芽肿、足穿透性溃疡、阿弗他口腔炎坏疽性龟头炎、急性女阴溃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皮肤溃疡临床观察前言慢性皮肤溃疡(CSU)又称慢性皮肤难愈合创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皮肤大小不等的溃疡,以长期不愈合为其临床特征,皮肤组织缺损、液化、感染、坏死,无法通过正常有序而及时修复,最终导致皮肤组织功能紊乱和解剖缺陷,病程一般超过4周而无明显愈合倾向的一种皮肤疾病.在世界许多国家,慢性皮肤溃疡己经成为严重降低人们工作和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的重要因素[1],其严重性及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已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
...感谢聆听...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慢性皮肤溃疡属中医疾病“臁疮”范畴,是皮肤科学、外科学常见、多发的病种之一,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难以愈合、愈后易复发,甚至可能癌变[2]的特点,并以皮肤溃疡形成后短时间内出现“疮渍而脓清,异臭色黯”的典型特征。
历代医家将慢性皮肤溃疡发病原因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内因,主要包括饮食失节、情志内伤、阴阳失调三个方面;二是外因,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邪毒及外来伤害两个方面。
在病机方面历朝历代医家众说纷纭。
中医学按照病情发展规律将慢性皮肤溃疡归纳为三期:1、溃疡前期:外感六淫邪毒侵袭肌表,致使局部皮肤气血瘀滞、经络阻塞不通,创面主要临床表现为红肿、疼痛、出血、紫暗等。
若邪毒与气血相搏结,局部气血瘀滞与经络阻塞愈发加重,溃疡将愈加深重。
所以,病性属实,病势较急。
2、溃疡中期:邪正交争激烈,余邪尚留经络肌表,血腐肉败而成脓,耗伤气血。
此期邪壅于内,正气虚损,证属虚实夹杂,病势趋缓。
3、溃疡后期:气血亏耗日久,经络空虚,肌肤失于荣养,腐肉难祛、新肌难生,故以正虚为主.总之,慢性皮肤溃疡的发病机理可概括为“腐、瘀、虚”.由腐致瘀,由瘀致腐,虚、瘀为本,腐为标[3-4],三者互为因果,交互作用。
治疗方面,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针对溃疡面不同阶段,皮肤科施以相应换药治疗。
根据溃疡三期,则临床治疗分别确定为祛腐期、祛瘀期、生肌愈合期[5],并施以生肌玉红膏、苍竭膏、生肌象皮膏、活肤膏、复黄膏、红油膏、珍珠膏、九一丹、八二丹、三七丹、五五丹、九转丹等,收效较好,但是见效缓慢、疗程较长,而传统丹药多为汞制剂,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且易引起过敏[6]。
...感谢聆听...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皮肤溃疡是由外伤(主要包括武器伤、烧伤、冷伤、冲击伤、化学伤、放射损伤等),局部因素(主要包括异物与坏死组织存留、局部血循环障碍、创面神经损伤等),全身因素(主要包括体质因素、并发症、大血管硬化等)和其它因素(主要包括心理精神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的局部皮肤组织缺损、免疫力下降、代谢障碍、缺血缺氧、各种修复因子缺乏(或升高)、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肉芽组织增生不良,伴有不同程度感染而形成的坏死组织堆积,且缺乏自愈倾向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慢性皮肤溃疡愈合是一个动态变化且非常复杂的过程,通常可划分为炎症期、肉芽组织形成期和组织塑型期。
目前,现代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主要采取创面清洁换药、植皮、手术、介入、控制感染、消除水肿,机械及酶学清创术,各种类型敷料(如亲水胶、藻酸盐、活性炭、水凝胶和银等)加压包扎治疗,以及促进上皮细胞扩散和增殖等方法,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应用抗生素创面换药抑制细菌生长、促进创面愈合作用有限;手术、介入、植皮治疗损伤大,而且高昂的医疗成本、普及应用较为局限;外源性生长因子为代表的基因工程药物、新型敷料、创面负压吸引等治疗手段应用于溃疡创面,虽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但生长因子对血管疾病等方面限制使用,临床治疗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其应用安全性也需要深入考证。
...感谢聆听...回医学是祖国传统医药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回回药方》是回医学代表性著作。
慢性皮肤溃疡属于回医学“金疮”范畴。
《回回药方》载:“扎里奴思膏药方,此药方生肌,能治金疮、刀箭所伤"[7]是治疗金疮的代表方,主要由回医特色药物檐木阿黑云、兀沙吉、安咱鲁的、赛迪油、甘草等组成,全方具有清疮毒、净血道、消肿痛、化瘀腐、敛疮面、长肌肉之功效。
其药理作用主要是祛腐生肌、抗炎镇痛等。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证实,回药扎里奴思膏具有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的功效。
本研究旨在通过回药扎里奴思膏对慢性皮肤溃疡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为临床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感谢聆听...慢性皮肤溃疡是皮肤科、外科临床发病率较高的顽固难治性疾病,其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及工作生活质量。
但目前国内外对其治疗的药物和方法都十分局限,为了攻克慢性皮肤溃疡这一顽疾,我们基于传承和弘扬回医药优秀文化成果,积极开拓和发展回医药事业,立足宁夏回汉人民对回医药的迫切需求,努力开发回医药文化瑰宝,以《回回药方》治疗慢性皮肤溃疡代表方剂扎里奴思膏为立题突破口,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应用研究,以科学论证《回回药方》的临床经验和优势技术,为进一步研发回药,并为丰富回医药理论,构建回医药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感谢聆听...临床实验前,制定慢性皮肤溃疡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以及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等,将回药扎里奴思膏应用于临床,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扎里奴思膏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0例、常规清创换药组(简称对照组)30例,治疗组外用回药扎里奴思膏治疗,对照组外用凡士林油纱条治疗,根据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溃疡创面改善情况并积分,按照疗效判定标准判定临床疗效,统计回药扎里奴思膏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科学分析其临床疗效。
...感谢聆听...临床研究1研究对象1.1病例来源自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皮肤科、外科收治的慢性皮肤溃疡病例60例,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参加本次研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1.2一般资料分析1。
2.160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情况1。
2.1.160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年龄、性别总的分布情况表160例患者年龄性别分布(n,岁)性别n 18~3031~5051~6061~7071~80总计(%%)男38310691063.3%女225394136。
7%总计608%60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中年龄最大者为80岁,最小者为18岁,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有24例,占慢性皮肤溃疡患者总数的40%。
发病率最高为51~60岁的患者,而51岁以上的患者,男性为25例,占总发病率之41.7%;而女性患者为14例,占总发病率之23.3%。
...感谢聆听...1。
2。
1。
2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表2两组患者性别分布(n,%)组别n男女χ2P治疗组3020(66.7%)10(33。
3%)对照组3018(60.0%)12(40。
0%)合计6038(63.3%)22(36.7%)0。
2870.592由表2可见:经χ2检验,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1。
2。
1。
3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表3两组患者年龄分布(n,岁)组别n年龄分布18~3031~5051~6061~7071~80χ2P治疗组3046866对照组3047775合计6.3110。
989由表3可见:经χ2检验,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4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情况表4两组患者平均年龄(n,岁)组别n平均年龄t P治疗组3054。
40士17。
409对照组3053。
63士17.296合计600.1710.865治疗组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54。
40士17.41岁;对照组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53.63士17.23岁.经t检验,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两组患者病程与分布表5两组患者病程与分布(n,月)组别n平均病程1~33~66~99~1212~3636~12ZP治疗组308。
23士15.412202222对38.47士220312照组019.612合计64422534—0.0760.939由表5可见,经非参数秩和检验,两组患者在病程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3两组患者治疗前皮肤溃疡面积与分布(溃疡以创面两径乘积cm2表示,窦瘘以深度cm表示)1。
2。
3。
1两组患者治疗前皮肤溃疡面积与分布表6两组患者治疗前皮肤溃疡面积(n,cm2)组别n<1010~2021~30ﻩ>30χ2P治疗组对照组3030791273589合计6016198172.1250。
54760例患者治疗前共有85处创面,其中最大者为82cm2,最小者为4cm2,窦瘘最深者6cm。
经χ2检验,两组患者溃疡面积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3.2两组患者治疗前皮肤溃疡平均面积情况表7两组患者治疗前皮肤溃疡平均面积(n,cm2)组别n平均面积(cm2)t P治疗组3020.883士15.7741对照组3022.067士15。
7785合计60-0.2910.772由表7可见,治疗组患者治疗前最大溃疡面积78cm2,最小溃疡面积4cm2,平均溃疡面积20.883士15.7741cm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最大溃疡面积82cm2,最小溃疡面积6cm2,平均溃疡面积22。
067士15。
7785cm2,经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皮肤溃疡平均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感谢聆听...1.2.4两组患者发病原因与伴随相关疾病表8两组患者发病原因与伴随相关疾病(n)组别n外伤烧伤手术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与血栓性静脉炎长期卧床其它(感染、骨髓炎等)ZP治疗组301136955对照组3001551045合计6-0。
1290。
898由表8可见,经非参数秩和检验,两组患者发病原因与伴随疾病及手术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
2。
5两组患者发病部位分布情况表9两组患者发病部位分布(n)组别n 头面颈部上肢胸腹部腰背部骶尾臀部会阴部下肢ZP治疗组3025453110对照组301653609合计60311989119—0.0980.922由表9可见,经非参数秩和检验,两组患者发病部位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
2.6两组患者证候分型及病理分型情况表10两组患者证候分型及病理分型(n)组别n 证候分型病理分型正虚血瘀Ⅰ型Ⅱ型χ2P治疗组30301713对照组30301812合计606035250.0690.793由表10可见,两组患者证候分型均为正虚血瘀型;经χ2分析,两组患者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