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慢性皮肤溃疡56例中医辨证施护
下肢溃疡中医辨证原理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下肢溃疡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些溃疡甚至会“癌变”或需要“截肢”。
因为下肢溃疡作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慢性下肢溃疡更属于疑难病症,这种溃疡长期不能愈合、或愈合后仍反复发作,下肢溃疡属中医“脉痹”“脱疽”范畴。
中医对下肢溃疡的研究原理是什么?
中医辨证原理:
(1)寒湿型:间歇性跛行,或患肢麻木、疼痛,得温则减轻,遇寒则加重,患足皮肤苍白,触之冰凉。
若寒甚则疼痛剧烈,舌质淡而青,苔薄白,脉紧。
若湿甚则患肢沉重而痛,疲乏,食欲不佳,舌苔厚腻,脉濡缓。
(2)风痰郁阻型:患肢酸痛,麻木,皮肤潮红,触之不温,肢端可见溃疡坏疽。
伴胸闷,恶心,食欲不佳,舌质胖,苔滑腻,脉弦滑。
(3)血瘀型:患肢持续性剧烈疼痛,休息得温痛不减,患趾(指)紫红或暗红,皮肤变薄粗糙干裂,触之冰凉,肢端可见干性坏疽或溃疡。
伴面色晦暗,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4)热毒型:患肢灼热疼痛,暗红肿胀,触之灼热。
肢端溃烂坏死,脓液黄而粘,气味恶臭,舌暗红,苔黄腻或黄燥。
热毒内陷脏腑时伴恶寒发热,口干渴,烦闷。
(5)气虚血瘀型:患肢疼痛,紫暗,皮薄干裂,肌肉萎缩,触之不温。
肢端溃烂、坏疽,久不愈合,脓液清稀。
伴有消瘦乏力,面色晦暗。
舌质紫暗或淡紫,苔薄,脉涩无力。
草药偏方治百病-外科部分-慢性下肢溃疡

草药偏方治百病-外科部分-慢性下肢溃疡方 1〔组成〕鲜石龙芮适量。
〔用法〕洗净,切碎,水煮后榨汁熬成膏外敷,每日或隔日 1 次。
方 2〔组成〕石岩枫 20g,凡士林 30g。
〔用法〕石岩枫洗净、晾干,研成粉末,调凡士林制成软膏涂患处。
方 3〔组成〕糯米团、倒地铃、桉叶各适量。
〔用法〕捣烂敷患处。
方 4〔组成〕鲜钩吻叶适量。
〔用法〕水煎,熏洗患处,洗后将药叶 1 张贴疮口。
〔附注〕钩吻有毒,只作外用,切忌内服。
方 5〔组成〕鲜胜红蓟适量。
〔用法〕加蜂蜜少许,捣烂敷。
方 6〔组成〕海金沙藤叶适量。
〔用法〕研成细粉,配成 20%凡士林膏,外涂患处。
方 7〔组成〕马棘全草适量。
〔用法〕晒干,烧灰,用青油调敷。
方 8〔组成〕桉叶适量。
〔用法〕水煎成 20%药液,先洗患处再以桉叶粉末撒,然后包扎。
方 9〔组成〕鲜秋鼠曲草适量,红糖少许。
〔用法〕捣烂,外敷。
方 10〔组成〕鲜水杨梅根皮适量,或加鲜筋骨草适量。
〔用法〕加白糖捣烂敷患处。
另用水杨梅根 15~30g 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疖肿。
方 11〔组成〕白杨新叶适量。
〔用法〕用手指打数十下,使叶熟软,以背面贴患处,每个疮面贴 1 叶。
方 12〔组成〕白接骨全草、白糖各适量。
〔用法〕捣烂外敷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疖肿。
方 13〔组成〕吐烟花鲜品适量。
〔用法〕捣烂,外敷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疖肿。
方 14〔组成〕干红番苋叶适量。
〔用法〕研成细末,撒疮口。
〔附注〕此方用于溃疡久不收口。
方 15〔组成〕鲜虎皮草适量。
〔用法〕捣烂取汁,加雄黄或冰片少许,调匀涂搽患处。
方 16〔组成〕刺苋、桐油各适量。
〔用法〕捣烂,贴患处。
方 17〔组成〕鲜乌蔹莓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敷。
方 18〔组成〕野艾叶、猪油各适量。
〔用法〕捣烂敷。
方 19〔组成〕枸骨根 120g。
〔用法〕煎汤洗涤,每日 1~2 次。
方 20〔组成〕十大功劳根皮适量。
〔用法〕研末,和豆腐敷患处。
谈谈慢性小腿溃疡(臁疮)的中医治疗

谈谈慢性小腿溃疡(臁疮)的中医治疗谈谈慢性小腿溃疡(臁疮)的中医治疗:陈博士按,这种毛病了,我以前在乡下见得比较多;其实现在临床也不少这样的患者;这里结合70年代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的相关案例予以说明,案例:韩xx,男40岁,两小腿溃疡及皮肤搔痒已20多年。
1962年12月在某医院作静脉抽剥术。
1963年9月间右小腿碰伤,又起溃疡,至今未愈。
检查:右小腿中部有两处溃疡面,分别为2x1和1x1.5厘米左右,四周皮肤色褐,并有疤痕多处,溃疡肉芽不新鲜,脓水色黄稀薄。
诊断:慢性小腿溃疡。
初诊(1964年1月4日):右小腿中部溃疡,四周皮色褐,肉芽不新鲜,脓水色黄而稀薄。
舌苔薄黄腻,脉滑。
证属湿热下注,气滞血凝。
治宜清热利湿佐以凉血。
处方:生地、赤小豆、制大黄、赤芍、苦参片、丹皮、萆薢、苍术、防己、黄柏、生甘草;外治:疮面清洁后,用青黛膏、生肌散敷之并以绷带缠缚足踝至膝下。
每日换药一次。
经上药治疗半个月后,脓水已净,但肉芽仍不新鲜,胃纳差,神疲乏力。
故于前方去制大黄、萆薢、苦参片,加党参、黄芪、山药、茯苓,连服一个多月而愈。
本例为慢性小腿溃疡,中医叫做臁疮,证属湿热下注,气血凝滞,故治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凉血。
药用黄柏、赤小豆、制大黄、甘草、苦参、萆薢、防己清热利湿,生地、丹皮、赤芍凉血。
药后脓水已净,而症见食少,神疲乏力、肉芽不新鲜,知其湿热渐清,脾阳不健,气血无以生化,故于前方中去苦参、大黄、萆薢,加党参、黄芪、茯苓、山药健脾益气,以助其滋长运化的机能。
(免责声明:文中如有涉及到治疗或者保健方法仅供参考,若有朋友需要使用,请咨询专业医师后使用,本人不承担相关责任)。
本人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及其他渠道所发相关帖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0例慢性皮肤溃疡中医综合治疗分析

50例慢性皮肤溃疡中医综合治疗分析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应用中医综合治疗,即内服外敷中药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两个疗程的中医综合治疗和精心优质的护理,50例患者的病情均明显好转,其中治愈43例(86.0%),有效7例(14.0%),无效0例(0.0%),总有效率高达100%;治疗时长为1~8w,平均(2.7±3.2)w。
结论由内服中药汤剂和外敷中药药汁组合而成的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治愈溃疡面,帮助患者获得肌肤的重生,辅以优质的护理,能够促使患者获得生活上的重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标签:慢性皮肤溃疡;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难以愈合、极易反复发作,因而在临床医学成为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西医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掘出一套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中医综合疗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26~74岁,平均(48.7±6.7)岁,病程1个月~12年,平均(3.4±4.3)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大部分患者发病是因腹部手术以及浆液性乳腺管炎所致,愈合期均在1个月以上,最长的长达10余年。
1.2方法1.2.1内服中药熬制去瘀生新汤剂,内服汤剂的中药药方为:生黄芪60g,茯苓和薏米仁各18g,天花粉、紫花丁、干地龙、蒲公英、怀牛膝、生地黄各15g,当归12g,炮山甲10g,青皮9g,川穹、皂角刺、炙甘草各6g,白芷5g。
该药方具有祛瘀祛邪、扶里攻毒、活血生肌的功效。
加减:若体内湿热,火毒较盛,可以添加败酱草、白花蛇草以清热败火,另外要去掉黄芪成分,防止补气助火;若阳气较弱,则可添加附子和肉桂予以温补;若气血虚弱,可以增加当归和黄芪的用药剂量;若疼痛感甚重,可以往药方中添加乳香、没药镇痛和血;疾病久治未愈,肌肉萎缩,需要在药方中加入0.3g马钱子。
中医辨证治疗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的护理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的护理体会
刘丽雯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8(37)10
【摘要】目的:总结中医辨证治疗下肢慢性皮肤溃疡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择2015年1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下肢慢性皮肤溃疡患者,依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49)与试验组(n=49),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基础上施以中医辨证治疗与综合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总治愈率与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下肢慢性皮肤溃疡予以中医辨证治疗联合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治愈率与护理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总页数】2页(P124-125)
【作者】刘丽雯
【作者单位】襄阳市中医医院湖北襄阳4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8
【相关文献】
1.下肢慢性皮肤溃疡56例中医辨证施护 [J], 农秀明;张秀华;何小燕;王粤湘;彭锦绣
2.美托洛尔加中医药辨证治疗高血压病82例的中医护理体会 [J], 梁艳红;李燕;黄修楚
3.下肢慢性皮肤溃疡56例中医辨证施护 [J], 农秀明;张秀华;何小燕;王粤湘;彭锦绣
4.原位再生技术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皮肤溃疡74例的疗效观察 [J], 黄仲海;梁宪章;吴年腾;李杰辉
5.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术后中医辨证治疗的作用 [J], 焦勤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应用辨证施护干预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应用辨证施护干预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慢性皮肤溃疡是指皮肤持续8周以上的破溃性病变,常见于长期卧床、坐骨神经损伤、糖尿病和静脉曲张等患者。
传统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溃疡清创、敷料更换和保守治疗。
然而,传统的护理方法并不能满足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因此,利用辨证施护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辨证施护是中医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其核心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身体状态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施护干预在慢性皮肤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充分考虑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机等因素,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首先,辨证施护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不同类型的慢性皮肤溃疡有着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
通过辨证施护干预,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来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如中医药物、针灸、推拿等,从而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辨证施护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长期卧床或伴有其他病痛,易导致身体虚弱和心理失衡。
而辨证施护干预通过中医理论的运用,可以调理患者的气血、脏腑功能等,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
同时,中医的调理方法也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护理的满意度。
再次,辨证施护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
传统的护理方法主要依赖于药物和敷料的使用,而辨证施护干预则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采用中医药物和手法对病情进行调理和干预。
中医药物作为传统的治疗手段,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不仅可以节约患者的治疗费用,同时也可以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
然而,辨证施护干预对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辨证施护干预方法从整体上关注患者的身、心、环境等综合因素,与传统的护理方法有所不同,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中医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这对护士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辨证施护干预旨在疏通经络、调理气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持久的疗程,与一般的敷料更换相比,可能需要更多的治疗时间和交流沟通,这可能会对患者的便利性和满意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docx

瞧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湿热毒薇证:疮周有猝痛,疮而腐肉较多,或秽臭难闻,疮周皮肤灼热,可伴发热,大便秘结,夜难入寐.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湿热瘀阻证:疮面腐肉未完全脱发,脓水淋漓,大便秘结。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数。
(三)气虚血瘀证:疮面腐肉已尽,新肌难生或不生,肉芽色暗淡不蚌,脓水消稀。
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薄,脉细。
二,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发热L发热者限制患者活动,宜卧床休息。
病室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道医岷于以药物降温,出汗较多者及时擦干皮肤、及时更换病员股,保持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干燥.3.鼓励患者多饮水约1500m"大,可用菊花、金银花泡水代茶饮,以清热解赤。
饮食易消化,均衡营养,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等。
忌食海腥发物及辛辣剌激、助火食品,如牛羊肉、海值、虾、殖、葱、蒜、辣椒等。
(二)疮面腐肉未脱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
2.卧床时适当抬高患肢15~30° ,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3.根据医飒,疮面脓腐渗出较多者,予清热解而利湿收敛止痒的1:20五味黄连液浸泡或中药湿敷.4∙疮周红肿灼热明显者,遵医裾于清热解毒四黄消肿散箍围,注意观察有无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5.保持疮周皮肤清洁干燥,敷料渗出较多者及时更换,也可以辨证使用现代敷料进行更换如清创胶、水胶体泡沫敷料、水胶体溃疡贴等。
(H)疮面新肌不生疮面无渗出,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者,适当延长换药间隔时间。
换药时,动作轻柔,避免用力擦拭疮面,以免损伤新生组织。
胶布过敏者,用绷带缠缚疮面,使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注意缠缚的松紧度,肢端皮肤的色泽、忠肢肿胀情况。
(四)疮周痒痛L保持疮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
6.指导患者戒烟、酒,穿着合适的鞋袜和棉制衣物,注意保暖,避免穿着化纤毛织品.7.忌用热水烫洗同部皮肤,避免搔抓,用力擦拭等加玳损害。
下肢慢性溃疡(臁疮)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下肢慢性溃疡 (臁疮 )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下肢慢性溃疡属于中医“臁疮”的范畴,又名“裙边疮”、“裤口疮”、“老烂脚”,好发于小腿下1/3处、内、外侧的部位,本病初起之时,在皮肤表面出现黄豆大小的红斑或结节,后迅速发展为豌豆大小的水疱、脓疱,随着病情发展向皮肤深处形成溃疡,患者先痒后痛,继发破溃,形成溃疡后久治不愈,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对于臁疮这种疾病的认识始于宋元时期,中医药治疗臁疮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低复发等优点,本文从中医角度对臁疮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中药配方处分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一、臁疮的病因病机臁疮多因久站、负重远行等原因导致人体的气血耗伤,致使中气下陷,引发下肢经络不畅、局部出现气血瘀滞,下肢肌肤失养,患者本身又存在正气不足而湿热邪盛的情况,当下肢皮肤因蚊虫叮咬、意外伤害以及湿疹等多种原因导致破损时,易诱发臁疮,在《华佗神医密传》中曾写道:“臁疮有内外之异,因脏腑有湿毒,乃外发为疮、亦因打扑抓磕或遇毒虫恶犬咬破损伤而形成疮者”。
导致臁疮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为“邪实”及“正虚”,风、湿、热、毒、瘀诸邪相搏使然,以“虚”为本,“虚”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因虚致瘀、因瘀致腐、因腐至虚,气血亏虚、血瘀阻络或湿热下注积聚,进而血败肉腐形成了溃疡。
二、臁疮的中医辨证治疗和中药配方处分中医根据臁疮的病因病机,将其分为两个症型:湿热下注型,气血亏虚型。
2、1湿热下注型多见于臁疮初发的患者,湿热蕴结患者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导致出现湿热症状,患者的疮面色暗或疮面上附有脓苔(坏死组织),疮面久溃不愈、脓水浸淫并秽臭难闻,患处及周围有肿胀和灼热感,痒痛兼具,患者舌苔黄腻、脉细数,严重时会有发热的全身症状。
方选三妙丸或萆薢胜湿汤随证加减。
此型当分湿重、热重或湿热并重,湿重者用四妙散,加重薏苡仁用量,热重者酌加清热解毒的药物,如忍冬藤、连翘、蒲公英等。
湿热并重加土茯苓、马齿苋,《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祛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2岁 , 平均 (6 0 4 . 5±1 . 2 岁 ; 程最 短 3 , 51) 病 1d 最长 6 2 .5
年, 平均 ( . 1±12 ) 20 . 3 年。溃疡 面 积 0 4 c × . m一8 0 . m 0 5e . c m×1 . m; 中医辨证 分 型 : 5 0e 按 湿热 下注 型 l , 虚湿 盛 6例 脾 型 1 0例 , 滞血瘀 型 1 , 气 1例 热毒 蕴结型 9例 , 气血 两虚型 1 0
[ ] 陈新谦 , 3 金有 豫, 汤光. 新编药物学 [ . 京: 民卫 生 M] 北 人
出版 社 ,07:7 . 2 0 5 4
本文编辑 : 姜立会
21 0 0 0 1— 1— 5收稿
下肢慢性皮肤 溃疡 5 6例 中医辨 证 施 护
农秀 明 , 张秀 华 , 小 燕 , 何 王粤 湘 。 彭锦 绣
如注意 观察 大小便颜色 , 皮肤 黏膜 、 、 鼻 牙龈 、 消化 道有无 出血 现象 , 以及穿刺局部皮肤有无 出血 、 淤斑 、 结 、 癜 、 肿等 。 硬 紫 血 多食新鲜蔬菜 、 水果 , 免进 食 过热 、 硬 、 避 过 富含 维 生素 食物 , 影响抗凝 剂疗 效 。指 导患者 用软 毛刷 刷牙 , 防止 口腔 黏膜 出
意义 , 效可靠 、 疗 方便 、 安全 。本组病 例 中, 除使 用低分 子肝素
治疗外 , 还采取综合措施 , 包括 应用硝 酸甘油 、 体 阻滞 剂 、 B受
扩张冠脉 、 营养心肌 、 l I服肠溶 阿司匹林 、 气吸入 等 , : 氧 密切观
血, 避免身体碰撞和跌倒 , 禁忌注射 部位热 敷 。一旦 出血或 出
下肢慢性皮肤溃疡亦称臁 疮 , 俗称老烂 脚 , 临床 上常见 是 的疑难病症之一 , 溃疡在病程上属 于疮疡 的后期 阶段 , 由于疮
瓶备 用 ; 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丹 由熟 石膏 9份 、 升丹 1 , 份 研成 粉末 , 搅拌 均
匀装瓶备用 ; 玉红生肌膏由 当归 、 ⑥ 白芷 、 竭 、 血 紫草 、 麻油 、 轻 粉、 石蜡 、 甘草等加香油调制而成 。 12 2 换 药 方 法 .. ① 一 般处 理 : 用 生 理 盐 水 清 洗疮 面 , 先
现其他不适 , 及时通知 医护人 员 , 妥善处理 , 保证治疗安全 。
4 讨 论
察药物疗效 和不 良反应 等 , 降低 复发 , 短住 院 日, 缩 减少 医疗
费用 , 改善生活质量 。
参 考 文献 : [ ] 尤黎 明, 1 吴瑛 . 内科 护 理 学 [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M] 北 人
( 广西 中 医学院 第一 附属 医院 广 西 南 宁 5 0 2 ) 303
摘 要 目的 : 讨 下肢 慢 性 皮 肤 溃 疡 患者 的 中 医辨 证 施 护 方 法 。 方 法 : 5 探 对 6例 下 肢 慢 性 皮 肤 溃 疡 患 者 根 据 不 同
证型 实施 中医辨证施护 。结果 : 治疗 3 价结果 : 0d评 治愈 4 7例 , 显效 9例 , 总有效率达 10 。结论 : 0% 中医辨证施 护 可提
肿致气血凝滞 、 郁久化热 , 热盛 肉腐成脓 , 自溃 而成 ; 因多 脓 外 为局部皮肤瘙痒 、 伤 、 碰 虫伤 等外 伤毒染 致 湿热 内蕴 、 淤血滞 经络而成 , 严重影响 患者 的工作 和生 活质 量。20 0 6年 1月 ~ 20 0 9年 1 2月 , 我们对 5 6例 下肢 慢性皮 肤溃疡 患者实 施 中医
辨证施护 ,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7 %乙醇消毒疮面周 围皮肤 。② 辨证 换药法 :. 热下注 型 : 5 a湿
疮面用三黄散 +九一丹 外敷创 面 , 外周 皮肤 予 十一方 药酒 调 三黄散外敷 , 无菌敷料覆盖 , 日换药 1次。待疮 面分 泌物减 每
齐鲁 护理 杂志 2 1 0 1年第 1 第 2 7卷 8期
34 健 康教育 . 密切 观察病 情 , 教会 患者 进行 自我 监护 。 并 出血 , 在操作规范时可见注射部 位出血现象 , 为注射 时损伤 小 血管 , 指导患者勿 紧张 , 给予对症处理 。
应 用 低 分 子肝 素对 于 降 低 心 绞 痛 复 发 及 病 死 率 具 有 一 定
血 明显改 善 , 迅速缓解症状 , 降低 心血管发 生率 , 良反应轻 , 不 安全 可靠 。然而 , 低分子肝素 为抗凝药 , 伤小血 管后 易引起 损
[ ] 韩利 民. 壁注 射低 分 子肝 素钙 按压 时间 的临床 研 究 2 腹 [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0 8 2 (0 : 8 J. 20 ,4 1 )7— .
少 , 芽 生 长 良好 , 纯 以 拔 毒 生 肌 膏 纱 条 外 敷 , 菌 敷 料 覆 肉 单 无
11 临床 资料 .
~
本组 患者 5 例 , 3 铆 , 2 例 ; 6 男 6 女 0 年龄 3 1
盖 , 4d换药 1 。b 脾虚湿盛 型 : 2~ 次 . 对难 以清除 的干性 坏死 组织先外敷三黄膏 以软化 干性 坏死组织 , 进脱落 , 促 至坏 死组
高 下肢 慢 性 皮肤 溃 疡 患 者 治 疗 效 果 , 短 治 愈 时 间 。 缩
关键词 下肢 慢性皮肤溃疡 ; 中医辨证施护 ; 情志护理
中图分类号 : 4 35 R 7 .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6— 2 6 2 1 )8— 0 2— 2 10 75 (0 1 2 0 6 0
2 07: 52. 0 1
U P是 由 于 冠 状 动 脉 远 端 毛 细 血 管 栓 塞 引 起 心 肌 缺 血 , A
常诱 发严 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低 分子肝 素具有 明显且 持久 抗血栓作 用 , 其强 于抗凝 血 活性 , 对血 小板 影 响小 , 降低 出血
并发症 和危险性 ; 促进组 织型纤维蛋 白溶酶原 激活剂 的释放 , 发挥 纤溶作 用 , 护血 管 内皮 , 强抗 栓 作用 。用 于治 疗 保 增 U P 使 心绞痛发作次数减 少 , 电图及动态 心 电图示 心肌缺 A,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