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夜莺的歌声》习题 第一课时(精品)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部编本 夜莺的歌声 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
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
针对课文特点,教师可设计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并以文章自然空行为标志划分段落,四人小组讨论段意,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二、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
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鼓励学生质疑,学生问:“‘沉寂’什么意思?”教师让学生联系上文读读,体会体会。
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
学生又问:“这歌声有什么作用?”教师不急于解答学生的疑惑,而是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一演军官和小夜莺,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夜莺的歌声》教案 第一课时(精品)

《夜莺的歌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不慌不忙”、“杂草丛生”、“聚精会神”、“模模糊糊”、“以防万一”、“断断续续”等词语。
2.初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拉近文本和学生间的距离。
2.新课学习: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落实本课生字教学,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2.初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方法自读感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出示课题1.媒体出示:夜莺的图片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2.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媒体出示:17.夜莺的歌声3.简介时代背景媒体出示: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
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
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说明:本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拉近文本和学生间的距离。
2、新课学习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媒体出示:屑挺拧蘑鬼呻吟宛①字音:屑“xie”不要读成“xue”;“挺、拧”读准后鼻音;“呻吟”读准前鼻音。
②“屑”“削”“哨”字形相近,部首不同。
2019-2020学年最新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第17课《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3.理解重点句:(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二)难点“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三)解决办法采用教学时先以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再了解时代背景,深化的读加以理解。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听录音,朗读训练。
(三)前后位、同位讨论。
(四)几名同学上前表演。
(五)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
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āo 空kòng 塞sāi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
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推荐2019最新(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 夜莺的歌声-优质教案

夜莺的歌声第一部分师:准备好汇报没有?哪一组先汇报?(第三组举手)好,你们先来。
(第三组全体同学拿着课本上台前)师:谁是负责人?啊,是你。
你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组打算用什么方法汇报,这么多同学各自都有什么安排?生:(负责人)我们是用上课的方法,就是老师和同学们讨论问题的方法来汇报。
师:角色怎么分配?生:由苏扬当老师,大家都当学生。
师:好吧,开始。
(“学生”们围坐在地,“老师”站在圈边)“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支老师的指导,充分地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现在我们再深入地了解一下第一大段。
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大家回答。
第一个问题是:在河岸边坐着的小男孩是谁?他在干什么?“学生”:是一个小男孩坐在那里,他是专门用学鸟叫声引来敌人,然后负责把敌人领到游击队的埋伏地去消灭他们。
“老师”:第一个问题答对了。
第二个问题,那个小男孩既然是要引诱敌人,那他为什么要穿绿色的衣服?“学生”:他穿绿色的衣服是为了游击队开火时,他方便逃跑。
“老师”:没有说明白,为什么穿绿色衣服就方便逃跑?“学生”:因为周围的树叶都是绿色的,跟他的衣服颜色差不多,他往里一钻就不见了。
(教师插话:这个小孩利用了“仿生学”——保护色!笑声)“老师”:在第九自然段,书上说:那军官“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这是为什么?“学生”:这个军官突然想到了让这个孩子给他带路,去寻找游击队。
“老师”:那他为什么要冷笑。
“学生”:其实他是想装个笑脸,但装不好,勉强地笑,就成了冷笑。
“老师”:很好,表扬你!(众笑)下一个问题,在第十六自然段那军官喊了一声“蠢东西”,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因为战争一开始,村子里的人就都跑了,就剩小孩子一个人,所以军官说他是蠢东西。
“学生”:(女)老师,他说得不对!我认为在上一句小孩子说“野兽来了”,也许这个军官听出来是骂他的,但他又有口..有口难言,不好说什么,就气愤地骂小孩子蠢东西。
“学生”:那军官要是听出来是骂他,他早把小孩杀了!“学生”:(女)军官想让小孩带路不现在杀他,先让他带路,带完路肯定要杀他。
2020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夜莺的歌声》教案2鲁教版

课题夜莺的歌声第 1、2 课时精读课课型教课方法知识与技术: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本文的故事情节较强,教课中我让学生抓住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教来理解课文,特别是故事发展这部分,要点让学生找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学法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从人物的言行,想象人物心里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目容,从小夜莺的精神质量中遇到熏陶和感染,同时从故事中遇到爱祖国、爱和平的教育。
标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 经过认识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能够为祖国献出全部。
1、认识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想矫捷,矫捷的思想如何帮助游击队剿灭一伙德国法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要点西斯匪徒的。
难点2、认识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互相照顾。
教材剖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奇妙同仇敌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达信息,辅助游击队剿灭德国法西斯匪徒的故事。
课文充足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英勇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述,以空行为标记,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仇敌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仇敌领路程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达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持续演奏着委宛的歌声。
“小夜莺”的歌声从头至尾贯衣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英勇镇定,紧迫中充满智慧机敏,一个英勇机智的小英豪形象活脱脱地出此刻读者眼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讲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娇小玲珑,喊声洪亮委宛,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松开歌喉尽情歌唱。
今日,就让我们穿过光阴地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英勇的夜莺,去倾听他奇特、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二、学情检查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关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认识多少?三、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检测字词;2.找一找,与我们平常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3.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次序写的,要点写了哪部分内容,每部分写了什么?四、掌握故事的基本内容1、再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夜莺的歌声》学案 第一课时(精品)

《夜莺的歌声》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难点:“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三、导学问题1.自由读课文,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同桌相互解决生字词。
2.读一读课文的生字,并写一写。
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3.找到包含上面词语的句子,先自己读一读,理解词语的大意.轻蔑—— 沉寂——宛转—— 搭拉——4.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夜莺”指的是谁?“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5.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6.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四、参考资料1.参考教材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夜莺的歌声》。
2.夜莺简介:夜莺是一种属于雀形目的小鸟,夜莺是一种迁徙的食虫鸟类,生活在欧洲和亚洲的森林。
大约15-16.5cm长,赤褐色羽毛,尾部羽毛呈红色,肚皮羽毛颜色呈由浅黄到白色。
3.作者简介:1895年10月3日,谢尔盖·叶赛宁出生在俄罗斯帝国时期梁赞州康斯坦丁诺沃镇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在祖父母的家中度过了大部分的童年时光,并于9岁时便开始写诗。
1912年,叶赛宁来到莫斯科,在一家印刷公司当校对员。
次年,他申请就读莫斯科国立大学,并作为一名外来学员在那里学习了一年半。
早期时候,他的诗的灵感大都来自俄罗斯的民间传说。
1915年,他来到圣彼得堡,渐渐结识了亚历山大·勃洛克、尼古拉·卡拉约夫、谢尔盖·高罗德斯基(SergeiGorodetsky)和安德烈·别雷等当时俄国的著名诗人,并于同年发表了第一本诗集:《亡灵节》(Радуница),开始闻名于文坛。
勃洛克促进了叶赛宁作为诗人的早期创作生涯,并与卡拉约夫教授他抒情诗歌方面的一些写作技巧。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夜莺的歌声》习题第二课时(精品)

《夜莺的歌声》习题一、基础过关1.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在错误的读音下面画“×”。
空旷.(kuāng)削.树皮(xiāo)木屑.(xiāo)宛.转(wǎn)行军灶.(zào)尘埃.(āi)分岔.(chā)蘑菇.(gu)2.比较字形再组词。
嘶()偎()碗()枪()防()撕()喂()宛()呛()妨()3.给带点词选择合适的词义,标上序号。
(1)“挺”的意思:①笔直;②很;③量词;④撑直。
你做得挺.巧()两挺.机关枪()(2)“穿”的意思:①破、通透;②通过;③穿着。
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阳光穿.过树叶()(3)“新鲜”的意思:①没有变质。
②没有枯萎。
③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④(事物)出现不久,还不普遍,少见的。
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
()磨坊那儿的空气挺新鲜..的。
()4.看拼音写词语:wǎn zhuǎn shēn yín guǐ zi mù xiâ xí guàn níngshãn()()()()()()mái fú mó gū chãn jì kǒu shào xī shēng shāo huǐ()()()()()()二、综合训练1.按要求仿写句子。
(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这句用了拟人的手法。
请写一句拟人句。
(2)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捡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这句用了排比的手法。
请写一句排比句。
2.选词填空宁静寂静安静(1)夜莺的歌声穿过()的森林,传到游击队员的耳畔。
(2)打完针以后,孩子终于()下来了。
(3)夜来了,青山环抱着的小山村一片()。
觉察观察侦查(4)“小夜莺”就是来()敌情的。
(5)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夜莺的歌声》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夜莺的歌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抓住关键句子体会男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能理解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3.能根据小标题简要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在把握主线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研读课文,体会词句,从学生的交流中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归纳,从而体会人物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教学重点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3.对“夜莺的歌声”的理解。
教学难点“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方法默读和朗读相结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破题提问,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媒体出示: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不慌不忙、杂草丛生、聚精会神、模模糊糊、以防万一、断断续续2.交流“夜莺的歌声”在本课中的特殊含义。
(小孩利用夜莺的歌声来传递情报。
)3.小“夜莺”是怎样与敌人巧妙周旋、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读读课文。
二、新课学习1.深入读文,感悟体会(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夜莺的歌声?找出文中相关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明白了什么?(2)分别出示三处写夜莺歌声的段落,随机指导感悟:媒体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①这段话描述了什么情景?②联系第一、三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士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等词句,体会小孩唱得起劲是为了引起敌人的注意,才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表现出勇敢。
)说明:研究性阅读提倡抓住课文的主旨,针对教学目标做小课题研读。
这里就以课题为切入点,抓住“夜莺的歌声”来帮助学生以简驭繁、高屋建瓯地把握文章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莺的歌声》习题
一、基础过关
1.注意加粗字的读音,选择正确的打上“√”。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jì jí)。
(2)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chà chā)不多的绿上衣。
(3)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的堤(dī tī)坝上去钓鱼。
(4)那个最先听到夜莺叫的凝神地站着,好像钉(dīng dìng)在那里似的。
2.比较字形再组词。
斯()嘶()撕()
畏()偎()喂()
宛()碗()婉()
仓()枪()呛()
方()防()防()
3.给加粗的词找两个近义词,画上“~~~~~”。
(1)沉寂寂静沉静沉浸寂寞
(2)凝神凝视专注出神凝结
(3)觉察发觉察觉感到观察
(4)转眼间转过眼一眨眼瞬间在眼前
二、综合训练
照样子,缩写句子。
例: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朵白云。
天上飘着白云。
1. 吹着口哨的孩子迅速地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
2. 中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着辽阔的原野。
三、拓展应用
1.读下面的句段,联系课文内容作答。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这是文中第一次出现夜莺的歌声,这小男孩此时发出夜莺的歌声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
这次小男孩在________学夜莺唱,目的是________。
(3)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这时,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员________。
(4)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对藏在寂静森林里的人们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
想想,既然这歌声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那么小男孩还在学夜莺的叫声,这是为什么?把你的看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这是战斗结束的第二天,小男孩在村子小路旁吹着的夜莺歌声,这叫声作用是________。
作者以五次“夜莺的歌声”作为主线贯穿全文。
目的是赞颂小男孩________的精神。
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我有一个爱剪贴报的习惯。
这是受了表姐的启发。
去年寒假的一天,我到表姐家去玩。
表姐让我欣赏了她的剪报本。
我翻开了第一页,“哇,”我大叫起来,“太漂亮了,太棒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封面上三个鲜艳的大字“剪报本”,上方几朵七色花,两角几张小金纸剪贴的小星星金光耀眼,使整个画面显得美观、生动。
翻开内页,里面简直是知识的海洋,一篇篇全是从报纸上剪贴下来的。
有小说,有名人名言,有优秀作文,有科学小知识……我看得入了迷,真是爱不释手。
我从那时起便下了决心--我也剪报。
回到家,我找了个硬皮本,学着表姐的样子,精心地布置了封面。
内页贴什么呢?我想了想,还是把跟我同龄的小学生写的优秀作文和作文指导从报上剪下来贴上吧!
这一剪不要紧,越剪越觉得有意思。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剪报本一天天“厚”了起来。
我天天看我的剪报本,从中吸取那些好作文的优点,从中积累好词好句,我的剪贴报也就成了积累知识的仓库。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剪贴本子上有不少空白处,我就注意收集小插图,如
小鸭子、米老鼠、花束这类,把它们剪下来贴在空白处补白。
另外,我还学会了分类,每剪下一篇材料,我都要想一想,根据内容贴好。
剪贴报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而且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
我的作文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这都是得益于剪贴报。
(1)联系上下句解释“爱不释手”这个词语。
爱不释手:
(2)第2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是( )。
①表示声音被打断②表示声音断断续续③表示文中的省略的部分
(3)这篇短文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先写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Jì chà dī dìng
2.斯文嘶哑撕开畏惧依偎喂饱宛如大碗委婉仓促手枪呛口方便
妨碍纺线
3.(1)寂静、沉静(2)专注、出神(3)发觉、察觉(4)一眨眼、瞬间
二、综合训练
1.孩子穿过空地。
2.太阳光照着原野。
三、拓展应用
1.
(1)吸引敌人的注意,引诱敌人上钩
(2)树林里让敌军知道他爱学鸟叫声,麻痹敌人,以便以后向游击队报告敌情
(3)传送情报
(4)告诉游击队敌人越来越近了,同时麻痹敌人,不让敌人懂得夜莺歌声的作用。
(5)为消灭敌人而感到高兴,等待新的敌人,再让游击队消灭他们机智、勇敢、不怕牺牲
2.(1)喜爱剪报本,舍不得放手。
(2)③
(3)先写我有一个爱剪报的习惯,再写受到表姐的启发,学着剪报,掌握剪贴的方法。
最后写剪贴报给自己带来的益处。
(4)“我”有一个爱剪贴报的习惯。
这是受了表姐剪报本的启发。
“我”精心剪贴,长期不懈。
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而且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