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区规划开题报告-范文文档
住宅小区方案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住宅小区方案设计开题报告范文一. 嘉凤园住宅小区方案设计任务书纲要一、项目简介1.项目概况:嘉凤园住宅小区位于唐山市滦县,小区位于县城的黄金地带,西侧紧邻城市主干道长江大街,湾河路从门前经过,该小区地理优越、交通方便。
嘉凤园住宅小区工程占地面积5.9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小区拟建有品质高雅的中高档花园住宅:拟建有大众活动场所、体育健身等基础设施:拟建有营业面积约7000平方米左右的沿街商业;拟建美容美发店、幼儿园等服务设施:住宅小区绿化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让人感到是生活在绿色的大自然中,使人们拥有一个四季如春的家。
2、开发意向:嘉凤园住宅小区的方案设计理念为:以人为本,以业为荣,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嘉凤园住宅小区的方案设计宗旨为:高品位住宅小区,一流的外观,一流的内涵,一流的生活设施、一流的物业管理。
嘉凤园住宅小区的设计主题为:人文、境界、舒适、安全。
二、规划设计要求1、本项目一次规划设计实施。
具备独立完整的实施方案.2、设计须重点体现小区住宅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使人一见即想入住,激发人们购房的欲望。
2.1 根据所取得地块的历史背景,地形地貌等制定有排他的整个社区的规划设计方案,以形成独特的风格和形象。
2.2 在平面布置方面注意避开市场的常规思维,在实用和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出奇、出新。
2.3 户型设计在顺应市场的同时还要能够导引市场需求,指导人们的新生活、新思维。
2.4 在小区智能化或综合配套方面采纳最好的或最有特色的规划,增加模仿难度,突出唯一性。
3、道路系统3.1 小区主大门布置注意与主干道的冲突,小区内场地水流流向布置,要求雨、污分流;3.2 小区内道路应考虑消防的要求和适应人车分流,采用半地下停车方式;3.3 小区内的房屋布置应南北朝向。
4、建筑布局及构造4.1 住宅楼以应高层住宅为主4.2 宜采用现代建筑风格为主流的形式,线条流畅,富有诗意和个性;4.3 建筑布局及结构应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同时要考虑降低造价的问题,真正体现房美价廉。
居住小区规划开题报告(五篇范文)

居住小区规划开题报告(五篇范文)第一篇:居住小区规划开题报告一、综合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整个一切都直接影响着建筑师对住宅小区的规划和住宅设计的研究,这就需要新的小区、新的住宅区适应新的变化和新的生活。
18世纪下半叶爆发的工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形态的重大变革,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聚集,城市的迅速膨胀打破了传统城市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格局。
城市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片工业区、商贸区、工人住宅区以及仓储区等职能区划,城市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急剧的改变。
同时城市人口爆炸,居住条件恶劣等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复杂城市问题。
为了根治“城市病”,19世纪末以功能主义和机器美学原理为基础的城市理论应运而生。
到20世纪20年代,在CIAM的推动和雅典宪章的倡导下,城市逐步脱离古典主义传统,向功能主义形体化方向迈进。
雅典宪章强调城市明晰的结构组织,注重功能分区与用途纯化,追求统一的视觉空间秩序,将城市机械地分割为四项基本功能,即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强调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分区布局,再以交通网彼此联系。
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在城市形态上表现为各城市功能被交通线划分成具有严整几何性的功能分区,形体环境秩序井然。
同时城市结构以纵向的树形结构形成等级化的组织体系,即按照严格的递增等级来组织城市。
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是:1.近百家住宅组成一个邻里单元;2.几个邻里单元围合成一个邻里单位(以一个小学的服务面积控制规模),中间是邻里单位的中心;3.城市结构表现为由大至小等级化梯度形成的中心体系(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等)组织的城市空间,同时城市道路也根据各中心的等级相应呈等级化的梯度变化。
二次大战以后以这种组织结构规划的城市及城区大量出现,尤其在新建城市,如以英国哈罗新城为代表的新城建设及巴西利亚的规划和建设中,这种等级化的城市组织结构和功能空间划分的特征非常鲜明地体现出来。
居住小区规划 开题报告

一、综合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整个一切都直接影响着建筑师对住宅小区的规划和住宅设计的研究,这就需要新的小区、新的住宅区适应新的变化和新的生活。
18世纪下半叶爆发的工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形态的重大变革,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聚集,城市的迅速膨胀打破了传统城市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格局。
城市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片工业区、商贸区、工人住宅区以及仓储区等职能区划,城市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急剧的改变。
同时城市人口爆炸,居住条件恶劣等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复杂城市问题。
为了根治"城市病",19世纪末以功能主义和机器美学原理为基础的城市理论应运而生。
到20世纪20年代,在CIAM的推动和雅典宪章的倡导下,城市逐步脱离古典主义传统,向功能主义形体化方向迈进。
雅典宪章强调城市明晰的结构组织,注重功能分区与用途纯化,追求统一的视觉空间秩序,将城市机械地分割为四项基本功能,即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强调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分区布局,再以交通网彼此联系。
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在城市形态上表现为各城市功能被交通线划分成具有严整几何性的功能分区,形体环境秩序井然。
同时城市结构以纵向的树形结构形成等级化的组织体系,即按照严格的递增等级来组织城市。
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是:1. 近百家住宅组成一个邻里单元;2. 几个邻里单元围合成一个邻里单位(以一个小学的服务面积控制规模),中间是邻里单位的中心;3.城市结构表现为由大至小等级化梯度形成的中心体系(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等)组织的城市空间,同时城市道路也根据各中心的等级相应呈等级化的梯度变化。
二次大战以后以这种组织结构规划的城市及城区大量出现,尤其在新建城市,如以英国哈罗新城为代表的新城建设及巴西利亚的规划和建设中,这种等级化的城市组织结构和功能空间划分的特征非常鲜明地体现出来。
关于住宅小区方案设计开题报告4

关于住宅小区方案设计开题报告(4)4、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山水住区"不是简单的住宅群加山、加水。
它的内涵主要是科学地利用原有山水,适当地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做到"常年叶绿,四季花开;开门见绿,推窗见景;雨不见泥,风不起尘;空气清新,赏心悦目"。
同时使自然环境继承、发挥中国文化传统,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洋为中用,设计出高品位、有艺术价值、观赏性强的山水园林景观和各类小区,表现高明的创造性,传统的文化性,高尚的观赏性,显现浓郁的诗情画意,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
有的住区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园手法,在无山无水的市中心地段造出宛如天然的蜿蜒弯曲流动的溪涧水景,住宅建在种满灌木、花卉的"山溪"、"山丘"旁边,使居民在闹市"推窗见景"地享受到自然气息和生态美景。
5、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
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区的严重干扰。
小型住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
有的住区建成"无车小区",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小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
住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应根据不同类型住区不同居住人群,按适当超前原则确定。
停车位的布置不能影响环境的美观,要尽可能减少空气污染、噪音干扰,而且应节约用地。
住宅小区方案设计开题报告

住宅小区方案设计开题报告一、概述住宅小区是一个完整的居住社区,其规划设计直接关乎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住宅小区方案设计的必要性以及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导。
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小区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还需要提供丰富的社区设施和便捷的交通配套。
在这种背景下,科学合理的住宅小区方案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三、设计目标1. 提供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通过科学的规划布局和合理的建筑设计,创造一个宜居、舒适的住宅小区环境,注重自然光照、通风、景观绿化等方面的考虑,追求居住者的幸福感。
2. 实现社区的社交互动:通过合理的公共空间设计和社区设施设置,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创造融洽的社区氛围,建立和谐社区关系。
3.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倡导低碳、绿色、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设计原则1. 空间规划原则:根据区域特点、市场需求和居民生活方式,合理划分住宅和公共设施区域,注重实用性和效益最大化。
2. 建筑设计原则:注重建筑风格和环境相协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舒适、美观的建筑形象,彰显社区的品质和特色。
3. 绿化景观原则:充分利用公共空间,注重植被和景观的设置,打造具有社区特色的绿色景观,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
4. 交通组织原则:合理规划交通路网,设置便捷的交通出行设施,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选择,提升社区的交通便利性与安全性。
5. 社区设施原则:根据居民需求设置多样化的社区设施,如儿童游乐区、健身设施、商业中心等,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需求。
五、设计内容1. 规划设计:进行住宅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包括住宅用地的划分、道路和公共设施的布置、绿化景观的设计等。
2. 建筑设计:对住宅楼和公共设施进行具体的建筑设计,包括建筑风格、楼层布局、外立面设计等。
住宅小区方案设计开题报告

住宅小区方案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有限,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合理的住宅小区方案设计不仅能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能满足居民的社交和生活需求,并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
因此,本项目拟对住宅小区方案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设计出具有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特点的住宅小区。
二、选题目的和研究方法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特点的住宅小区方案。
通过分析先进的住宅小区案例和相关研究文献,我们将探讨适用于不同城市环境和人口需求的住宅小区设计原则。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运用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工具,结合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因素考量,提出一种符合实际需求的住宅小区设计方案。
三、选题内容和预期成果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1. 住宅小区的功能规划:通过细致分析不同住宅区域的功能需求,确定合理的功能规划,包括住宅、商业、公共设施等。
2. 建筑设计:设计住宅小区内的建筑物,考虑到住户的需求和城市环境的特点,选用适合的材料和建筑类型,实现舒适和美观兼具的建筑设计。
3. 绿化和景观设计: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增加小区内的绿地面积、景观设施,并提供舒适的户外休闲和社交空间。
4. 交通和停车设计:设计住宅小区的交通系统,包括步行和自行车道、车辆通行等,同时要考虑到停车需求,提供足够的停车位以及便捷的停车设施。
5. 社区管理和服务设施:设计住宅小区的社区管理和服务设施,确保居民的生活便利和安全。
预期的成果为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要求的住宅小区设计方案,包括详细的规划图纸、设计说明和相关数据分析报告。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一个月):收集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和总结现有的住宅小区方案设计原则和经验。
确定研究框架和方法。
2. 第二阶段(两个月):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包括对城市环境和人口需求的调查和分析。
编制项目基础资料。
3. 第三阶段(两个月):根据研究结果,进行住宅小区方案设计。
住宅楼设计开题报告{修}

住宅楼设计开题报告{修}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住宅楼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其设计的合理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设计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美观舒适的住宅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住宅楼的设计研究,探索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最佳的居住功能,同时满足人们对于美观、舒适和环保等方面的需求。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文化特色和居民的生活习惯,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住宅楼方案,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
二、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住宅楼设计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设计理念上,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生态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建筑技术方面,不断引进和创新,提高了住宅楼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在住宅楼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在住宅楼设计方面具有较为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例如,在节能环保方面,采用了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系统,大大降低了建筑的能耗。
在空间利用上,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多样性,满足不同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三、设计目标与要求(一)设计目标1、打造一个舒适、安全、便捷的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2、充分利用空间,提高住宅楼的得房率和使用效率。
3、体现节能环保理念,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注重建筑外观设计,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和标志性。
(二)设计要求1、功能布局合理,包括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功能区域的划分要科学合理,满足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需求。
2、交通流线顺畅,方便居民出行和疏散。
3、采光通风良好,保证室内有充足的自然采光和新鲜空气。
4、建筑结构安全可靠,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
5、配套设施齐全,如停车位、垃圾处理设施、物业管理用房等。
四、设计方案概述(一)建筑选址选择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地段作为建筑选址。
小区规划开题报告

小区规划开题报告小区是人们居住的地点,有良好的规划能让人感到舒适和想入住的欲望,这也是时代的要求。
小区规划开题报告ƪһ一、综合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随着经济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日子水平大大改善,整个一切都直接妨碍着建造师对住所小区的规划和住所设计的研究,这就需要新的小区、新的住所区习惯新的变化和新的日子。
18世纪下半叶爆发的工业革命引发了都市形态的重大变革,人口向都市大规模聚拢,都市的迅速膨胀打破了传统都市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都市格局。
都市中浮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片工业区、商贸区、工人住所区以及仓储区等职能区划,都市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急剧的改变。
并且都市人口爆炸,居住条件恶劣等咨询题日益严峻,浮现了一系列被称为都市病的复杂都市咨询题。
为了根治都市病,19世纪末以功能主义和机器美学原理为基础的都市理论应运而生。
到20世纪20年代,在CIAM的推动和雅典宪章的倡导下,都市逐步脱离古典主义传统,向功能主义形体化方向迈进。
雅典宪章强调都市明晰的结构组织,注重功能分区与用途纯化,追求统一的视觉空间秩序,将都市机械地分割为四项基本功能,即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强调都市中别同功能的分区布局,再以交通彼此联系。
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在都市形态上表现为各都市功能被交通线划分成具有严整几何性的功能分区,形体环境秩序井然。
并且都市结构以纵向的树形结构形成等级化的组织体系,即按照严格的递增等级来组织都市。
都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是:1. 近百家住所组成一具邻里单元;2. 几个邻里单元围合成一具邻里单位(以一具小学的服务面积操纵规模),中间是邻里单位的中心;3.都市结构表现为由大至小等级化梯度形成的中心体系(都市中心、都市次中心等)组织的都市空间,并且都市道路也依照各中心的等级相应呈等级化的梯度变化。
二次大战未来以这种组织结构规划的都市及城区大量浮现,尤其在新建都市,如以英国哈罗新城为代表的新城建设及巴西利亚的规划和建设中,这种等级化的都市组织结构和功能空间划分的特征特别鲜亮地体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区规划开题报告小区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有良好的规划能让人感到舒适和想入住的欲望,这也是时代的要求。
小区规划开题报告??一、综合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整个一切都直接影响着建筑师对住宅小区的规划和住宅设计的研究,这就需要新的小区、新的住宅区适应新的变化和新的生活。
18世纪下半叶爆发的工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形态的重大变革,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聚集,城市的迅速膨胀打破了传统城市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格局。
城市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片工业区、商贸区、工人住宅区以及仓储区等职能区划,城市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急剧的改变。
同时城市人口爆炸,居住条件恶劣等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复杂城市问题。
为了根治城市病,19世纪末以功能主义和机器美学原理为基础的城市理论应运而生。
到20世纪20年代,在CIAM的推动和雅典宪章的倡导下,城市逐步脱离古典主义传统,向功能主义形体化方向迈进。
雅典宪章强调城市明晰的结构组织,注重功能分区与用途纯化,追求统一的视觉空间秩序,将城市机械地分割为四项基本功能,即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强调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分区布局,再以交通网彼此联系。
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在城市形态上表现为各城市功能被交通线划分成具有严整几何性的功能分区,形体环境秩序井然。
同时城市结构以纵向的树形结构形成等级化的组织体系,即按照严格的递增等级来组织城市。
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是:1. 近百家住宅组成一个邻里单元;2. 几个邻里单元围合成一个邻里单位(以一个小学的服务面积控制规模),中间是邻里单位的中心;3.城市结构表现为由大至小等级化梯度形成的中心体系(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等)组织的城市空间,同时城市道路也根据各中心的等级相应呈等级化的梯度变化。
二次大战以后以这种组织结构规划的城市及城区大量出现,尤其在新建城市,如以英国哈罗新城为代表的新城建设及巴西利亚的规划和建设中,这种等级化的城市组织结构和功能空间划分的特征非常鲜明地体现出来。
邻里单位是由美国建筑师佩里(C.Perry)于1929年提出的居住空间组织方式。
它以一个小学的合理规划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大约居住1000户),以四周的交通道路为边界,形成不被外界交通穿越的、内设必要公用设施的、日照通风景观条件良好的居住空间。
邻里单位模式产生于功能主义形体规划观为主流思潮的背景下,与功能主义等级化城市具有同构关系,邻里单位模式的确立为等级化的城市组织结构提供了基础。
作为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方式,邻里单位体现了《雅典宪章》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原则,本身的组织结构也呈现等级化:邻里单位中的服务设施独立于居中的位置,并以其服务面积控制着邻里单位的居住人口规模;居住空间的功能被划分为住宅、道路、绿化、服务设施,彼此功能划分明确、空间互不交叉;邻里单位内部道路宽度、绿化面积、服务设施规模也从邻里单位向邻里单元呈等级化递减;对于建筑形体环境,住宅的高度、日照、间距、朝向、建筑密度等都通过精心的设计达到理性的结果。
邻里单位模式的出现,改变了工业革命后住宅街坊中的拥护、恶劣的居住环境,并以新的居住模式对应汽车交通时代的客观条件,其在当时的进步意义是不可忽略的。
在邻里单位被广泛采用的同时,前苏联等国家提出了扩大街坊的组织形式,我国许多小区也属于这种形式,这种规划原则与邻里单位十分相似,但在空间布局上邻里单位比强调轴线构图和周边布置的扩大街坊要自由活泼些。
随着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居住区规划有进一步总结和提高了居住小区和新村的组织形式,使邻里单位和扩大街坊理论又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
现代交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大干道间距,住宅建设规划的空前发展,住宅层数因用地紧张而不断增高:城市交通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由于过分强调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使工作和居住地点分布不合理而越来越紧张:城市旧居住区改建的特殊性以及居住区自给自足的生活服务设施在经济上的低效益,因而出现了居住区、综合居住区等多种规划组织形式。
综上所述,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低到高的变化过程,今后还将随着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的原型来自邻里单位模式,不论是1950年代完整模仿邻里单位以及苏联的居住街坊模式,还是1960年代基于邻里单位模式发展起来的居住小区规划理论,亦或19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试点小区的推行和成熟,居住空间逐步形成小区-组团-院落的三级组织结构以及通过对三级结构的改良形成的小区-院落的二级组织结构,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本身并没有脱离邻里单位模式的基本原则和组织方式,即以一个小学的服务人口限定居住空间的人口规模,以公共设施服务半径限定居住空间的用地规模,小区内只容纳单一的居住功能;小区内呈等级化的组织结构等等。
居住小区模式正借目前大规模住宅建设的东风在中国城市中被普遍使用着。
本次就是把以上理念充分融入到小区规划设计中。
规划设计出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居住小区。
二、什么是居住小区?1、居住小区的概念我们通常所叙述的居住小区是哥非常不清晰的概念。
按照《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
规模在300-700户,人口在1000-3000人为组团;规模在2000-4000户,人口在7000-15000人为小区;规模在10000-15000户,人口在30000-50000人为居住区。
可见,其概念划分以户数,人口总量为标准,并不以建筑用地面积多少为指标。
常见某些地产广告,称某某小区,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组团。
居住小区指规模在2000户,人口在7000人以上,并且用地有一定规模的住宅区。
2、居住小区超区域性辐射一般而言,居住小区与单体建筑在商业信息辐射面上有不同之处,单体建筑辐射面区域性强,外区顾客一般不易进入辐射区域。
由于住宅小区讲究环境、配套、功能开发,其附加值要高于单体建筑,影响力、社会效应打打增加,除了受到本区域顾客青睐之外,外区顾客也会慕名而来,所以居住小区相对于单体建筑有着超区域的辐射性。
3、注意地形地貌的特点,显其之美,避其不足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并无十全十美的地形,即使是坐北朝南的方形地块,由于规整,设计时很容易做的古板。
反之,一些不规则的地块,却可以设计出道路流畅,楼型新颖的优美小区。
在规划设计时,如果充分注意地形地貌的优点、缺点,就能做到显其之美,避其不足。
比如,条状地块要注意楼型设计时点、条、矩的结合。
如果建筑临水,楼型尽量设计成略带环状。
4、开掘主题与最求创兴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常常合二而一。
既然被称为居住小区,那自然有一定规模,主题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没有主题也就失去了灵魂如同缺乏主题的乐曲,是一团杂乱无章的音符。
然而作为建筑音符的居住小区主题形成也颇为复杂,(1)地理位置;(2)私密性;(3)住宅户型;(4)绿化布置;(5)道路规划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进过设计师的创作才能形成主题。
三、住宅小区规划应注意哪些方面?1、小区规划应注重人文环境居住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
2、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
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3、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
4、小区规划应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
5、小区规划应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
四、如何进行住宅小区规划,具体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建设?1、居住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
二是居住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
三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
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
2、居住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特色的主题。
居住小区应根据其所在地段、城市大环境确定其主题定位,不宜千篇一律,更不宜大量照搬欧化、洋化风格。
居住小区的规划应因地制宜、与大环境结合,善于发挥地段优势。
居住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
3、努力建设生态环境系统。
在居住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
对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
生态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4、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科学利用原有山水,适当地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做到常年叶绿,四季花开;开门见绿,推窗见景;雨不见泥,风不起尘;空气清新,赏心悦目。
同时使自然环境继承、发挥中国文化传统,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
5、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小区的影响。
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
住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参考文献:1.《建筑群体设计》徐严、蒋红蕾、杨克伟等,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2.《建筑总平面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席文洪,20193.《居住区详细规划》王仲谷、李锡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详细规划》课题研究组编5.刘滨宜,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小区规划开题报告篇二题目: 伊春市朗乡林业局绿都小区住宅楼院系名称: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土木工程 (建工11-1)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开题时间:20XX年12月29日1.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1.1选题的目的毕业设计是一个总结性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系统地融汇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