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德国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分析

2017年德国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分析
2017年德国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分析

形势与政策(国内外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 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随着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我国周边国家谋求稳定,增加合作,促进发展.我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们的邻国比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也比较多这使得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发展更加复杂。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 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 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 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 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 视以久的土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 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至今 余波未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 国家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进口需求滑落,这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阻挡之势,世界各类经济组织、经济区域一体化和世界统一市场 正在迅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间的经济依存性不断增强; 由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这就为包括 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分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获取比较利益,提供了 一定的机遇。 说起日们中国人都很气愤.日本对华关系一直都在跟着美国跑.他对我们潜在威 胁正在不断上升. 今年3月,日本地整合核泄露使得原本步履维艰的日本经济雪上加 霜,面对日本经济的衰落,现在非常需要一个地区性经济大国出来取代日本填补亚 洲龙头地位的空缺,带领亚洲经济走出危机。我国恰恰可以担当起这一角色。实际上,随着我国和日本在经济地位上转换,中国已经在朝着成为亚洲经济主导力量的方向发展。美和欧盟都需要并支持中国经济保持增长,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提供动力。中国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曾一度使西方国家感到实实在在的威胁,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也多 次评价过从技术转移以及贸易机会上来限制这种增长的可行性。现在,况已经起了变化。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国家,都从盼望转为担心中国经济出现偏差。因此,我国今 后经济发展在与外部发生的种种关系上,来自欧美国家的支持将多于阻挠,积极因素 将大于消极因素。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但是它目前的国土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是从我们的国土中 分割出去的.因此,俄罗斯对我国的侵害是仅次于日本的.尽管现在中俄关系有了很大 改善,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对俄罗斯的警惕 ,因为俄罗斯的民族扩张主义根深蒂固,它

形势与政策分析经典版

形势与政策分析 1.对于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你都有哪些体会? 答:我认为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特点更加突出。科学判断这些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我们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一、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不断提高统筹两个大局的能力 (一)培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国际形势。 (二)坚定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始终把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放在突出位置。 (三)加强学习,掌握政策,不断提高处理国际事务,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 (四)善于实践、勇于参与,不断提高走出去、引进来的实际本领。 二、在把握变与不变的国情中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 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国情,也是我们作决策、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依据。 当前,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境外国外因素与境内国内因素相互交织,社会矛盾与党内矛盾相互交织,网上互动与网下互动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这表明,我国发展正处于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阶段,正进入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阶段。从国外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看,这个阶段存在两种可能性,既可能因为举措得当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也可能因为应对失误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一)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不断增强全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推进党的建设。 (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动摇,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 三、在研究解决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一)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党的建设的领导。 (二)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三)广大党员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2.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其意义何在? 答:上海世博会选择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会的意义在于: 首先,世博会是我国继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上海市承办的重大国际盛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会其会期之长(为期六个月)、参会国家和地区之多、参会人数之众(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博会)、影响范围之广大、 在很多方面甚至还会超过奥运会。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世博会的筹办工作。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关系走向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关系走向 3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关系走向 中美关系走向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

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

2017形势与政策分析-一带一路(最新)

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一带一路”构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将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史上续写灿烂篇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 倡议,充分体现了互信和互利的精神。“一带一路”建设将贯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经济和人文合作为主线,不搞封闭性的集团,不妨碍既有的多边机制。 其次,与以往西方地缘政治学者所认为的包括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中心不同,“一带一路”构想旨在使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所共享。它展示出中国将自身发展的宏伟愿景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愿景相结合,将“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相连接,支持有关国家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工业化的努力,积极为沿线地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让有关国家安心、舒心、开心。为了消除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庄严宣布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而是要相互坚定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三 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构想寄托着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愿景,对于丝绸之路中国国内段和国际段都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其一,从国内段而言,这是一个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升级版。西部地区拥有中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与13个国家接壤,陆路边境线长达1.85万公里,但对外贸易的总量只占中国的6%,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足10%。因此,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最大的潜力在西部,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也在西部。西部大开发已实行了15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未来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建立在对内对外开放

2017形势与政策

2017形势与政策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形势与政策》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文献综述: 一、《世界能源形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苏晓辉 2011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北亚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热点问题对世界能与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方不可撼动,核能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 二、《北冰洋权益争夺战升温》《人民日报》 北冰洋拥有联系亚、欧、北美三大洲的最短大弧航线。随着北极圈海域冰

川不断融化,新的海洋航道逐渐拓宽,也使得进行大规模能源开发成为可能。据统计,北极地区的石油储量超过1亿吨,未探明天然气储量占全球储量的1/3。近年来,北冰洋沿岸国家频频动作。8月22日,丹麦公布了其北极战略,宣布将在2014年12月之前向联合国提交延伸大陆架200海里申请。23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再次前往北极地区进行视察,主要目的就是要向国际社会显示其维护主权的决心。 三、《2011年全球能源现状与发展趋势与展望》国际能源网 国际能源署在最近发布的“全球能源展望”报告中警告说,世界正向非可持续化的能源方向发展,偏离了最初的研究目标。经济的放缓释放了短期的石油市场压力,也期待着利比亚石油的重新供应。但石油平均价格仍处于高位,预计在2035年达到120美元/桶。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没有明确的信号来推动清洁能源的投资,高排放的结构将被“锁

定”,这将使我们越来越难达到所设定的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目标,迟缓的行动将对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四、《2011年全球十大能源新闻解析》《中国化工报》 前不久,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对2011年世界能源领域的新闻事件进行了评比,最终评选出十大能源新闻事件。从这个十大能源新闻排行榜,我们可以窥见今年全球的能源发展大事、热点。我们还可以看出,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能源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及其他方面热点的“策源地”。 五、《新世纪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应对》《中国市场》 中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把发展速度调整到8%左右,能源增长率控制在4%上下。但是,中国能源消费的零增长估计要到2035年以后才能实现。届时中国能源消费量将达到亿吨石油当量,而且仍将以煤为主,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分别增至25%和10%以上。可以这样理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面对错综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改革促调整,以调整促发展。 稳中有进 GDP一季度7.7%,二季度7.5%。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6%,延续了自2011年来的放缓态势。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我国潜在生产率下降的客观反映,也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有关。同时,是中央主动调控的结果。 稳中求优 “平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基调,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速度总体上还是合适的,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速度增长并不低。中国经济增速步入筑底、平稳增长的新区间,正寻找新的平衡。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拥有充沛动力和巨大回旋空间,这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对对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信心。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依然存在,关键是要通过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和城镇化潜力。

稳中亦有忧。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蕴含的隐患和风险需充分重视:经济放缓压力之下,产能过剩等“顽疾”当前越发突出;而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等隐患也在积累;财政收入下滑比较明显。中国在坚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 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转型期。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失时机调整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化解风险、进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调结构看似是做减法,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加法。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越早越主动,越晚越剧烈。 稳中有为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单纯的政策刺激只能解燃眉之急,唯有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才是长远之策。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条主线。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十分重要。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

形势与政策论文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是如此的幸运。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历史的印记却永远不会消散在我们的脑海中。 回首凝望时,仿佛还回响着那轰隆隆的炮火声,还能看到那些革命烈士们为中华名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时的悲壮的情景。心中不禁涌起对那些烈士们的由衷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正是这些为了民族大义牺牲了自己的烈士们,才让我们的民族免于被日军侵略的悲剧。所以我们更要懂得珍惜现在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的境地。日本帝国主义通过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俄战争分别占据了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京津一带和东北南部等地区,扩大了侵华战争的前沿阵地。而接下来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则全面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要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

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灭绝人性、丧心病狂,各种残暴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残暴、最丑陋的黑暗一页。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及奸淫掳掠的暴行……无不记录着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欠下的一笔笔血债。日军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在中国土地上研制和使用生化武器作战,大量残杀中国军民;为解决国内劳动力不足问题,大规模强征中国劳工到日本做苦役;在中国各地设立大量“慰安所”,强迫中国和朝鲜等国妇女充当日军的性奴隶。侵华日军给中华民族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损失,无数的家庭流离失所,骨肉分离,失去亲人,遭受难以弥合的伤痛。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吞并中国的严峻形势,曾经一盘散沙的民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紧密团结起来,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各界爱国人士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团结起来,组成全民族反对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的钢铁长城,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共同奋起御侮的人民战争。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先后提出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回答了决定抗日战争成败的根本性、战略性

形势与政策--分析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趋势

分析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趋势 摘要:近两年,中外多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开展了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对全球和中国能源的供求形势,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目标、原则和战略途径,煤化工、核电、电动汽车等有争议的能源技术,城市化、交通等重点用能领域,能源安全以及重大能源政策进行研究。 关键字:能源发展电力节能电动汽车建筑节能 能源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必须系统谋划和长远考虑,形成明确的能源战略及实施举措。近两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壳牌公司、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外多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开展了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形成以下基本观点: 一、能源领域处在大调整、大变革时期,能源技术、能源市场和能源地缘政治正发生重大变化 一是能源技术革命快速演进。全球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呈现多点突破、加速应用、影响深远等特点。能源技术革命已经引发了产业革命,将对能源供应结构、生产和利用方式、产业组织、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并将引领全球进入新一轮工业革命。 二是全球能源供求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目前全球已出现油气消费重心东移,生产重心西移的新趋势。2010—2030年,中国和印度新增石油需求将占全球新增石油需求的一半以上。预计在2020年前后,美洲将成为新的石油生产中心,美国也在谋求成为石油天然气的定价中心。石油供应地区格局呈现出传统产油地区、美洲甚至北极等多极发展的新格局。 三是能源地缘政治日趋复杂。美国能源独立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得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更趋复杂和多变。美国不会放弃在中东地区的石油利益,国际能源市场将更加不稳定。随着页岩油气的成功开发,美国将成为天然气的潜在出口大国,我周边地区的能源角力将此消彼长,能源地缘政治将更为复杂。 二、未来20年是我国实现能源生产和利用革命的窗口机遇期 (一)全球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供求偏紧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根据模型分析,2020年和2030年的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将分别达到159亿吨标油和177亿吨标油。2010—2030年中国新增能源需求占同期全球新增能源需求的33%。尽管北美由于非常规油气开发使得地区能源供给状况有所改善,但从全球的角度来看,随着南亚、东盟、中东等地区加快步入工业化进程,全球能源供求偏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二)在我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阶段,能源需求增速有可能明显下降。2010—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年均增长4.8%,2020—2030年年均增长1.5%,明显低于2000—2010年年均8.4%的增长速度。 (三)我国能源自给率总体上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能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如果不控制石油消耗快速增长,2030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75%左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将快速上升,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能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压力增大,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挑战,有损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福祉。 三、以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构建安全、绿色、高效的能源系统 我国的能源战略应以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到2020年应初步构建并在2030年基本形成“安全、绿色、高效”的能源系统。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途径包括一下六个方面:(一)保障安全。一是坚持立足国内的方针,加大新能源和天然气的开发力度,避免能源自给率的快速下降。二是安全、有效利用国际资源。三是提高储备和应急能力。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2.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复杂性的变化,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也由“通货膨胀”转变为“经济下行”,虽然我国没有改变2011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大方向,仍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从中央对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调的重视中可以看出,中央正在对当前经济进行精细化的扩张性操作,且现行的稳健货币政策不同于2011年的稳健货币政策,2011年的货币政策其实是稳健甚至从紧的货币政策,相比之下,现行的货币政策已经适当放宽松。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已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 3.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平稳转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通货膨胀压力减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根据这一趋势,确定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思路为“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里的“稳”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二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四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突出强调了“稳增长”。会议公报中有这样一段关键性的话:“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重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证和完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这段话看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中心是“稳增长”。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目标除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外,还需要加两个,一是根据阶段发展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根据社会主义要求,调整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我国应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着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转型,首先,应贯彻破产制度;其次,应完善市场定价机制,进一步放开市场的准入管理;最后,应完善政府职能,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四.结论 本文从外需拉动作用减弱、内需依旧不足,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面临经济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两难境界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得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困难时期,中央对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变化及时反应,于今年7月份提前5个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作出相应的经济决议。今年,中央扔坚持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重视宏观调控的预调微调,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并着力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平稳转型。努力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更加健康的发展态势。

2020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任课教师需以教学院部为单位将成绩纸质稿以及学生论文纸质稿于放假前交思政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为大学生们整理了20 年形势与政策的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迅速,大大超出国际上多数人的预想。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正运用他独特的魅力与激情实现着世界的和谐进步之路,实现着中国的自强发展之路。 30年过去了,中国某个乡村发生的事情成为世界媒体的报道焦点,地球某地的中国人成为全球新闻中的主角,似乎已经显得平常。当我们将目光回溯到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起点,并用心去触摸这30年的变迁时,我们尤为深切地体会到,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个伟大的转折已经完成,中国与世界彼此相互影响的时代已经开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整整220 年前,拿破仑率领下的法军大举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狼烟四起。贝多芬于1820 年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的创作,然而叩响中国命运之门的却是又一个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韧性的抗争书写着峥嵘岁月,当光阴又过百年之后,20 年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主动积极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一作用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 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 年的约8%。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增长。 二.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6.7%,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20 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三.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迄今,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2017形势与政策

2017形势与政策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期间,首次提出了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我们所简称的“一带一路”(OBOR)经济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就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各国之间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标志,曾在古代促进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的发展,是一条具有重要意义的通道,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飞速发展,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之下,主席及时提出”一带一路“的建设思想,意在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的,同时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的一大战略,表明我国政府在未来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统筹兼顾与创新发展理念,从而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是一项极佳的提升我国影响力的战略举措。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和突破的过程,从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一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更充分落实西部大开发。而这里的西部不仅指中国西部,而是中亚乃至西方更多国家之间通过经贸合作共同的发展。 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才正式加入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国际经济系统中。而如今,以中国为中心势力的“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带,起于中国,贯穿亚洲乃至欧洲部分区域,涉及亚太经济圈、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再加上“一带一路“区域内使用人民币交易的提议都说明了以中国为首的经济圈正在逐渐形成。 中国经济的全面兴盛及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西部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将形成中西部地区与中亚、东欧、西亚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带动内陆沿边扩大向西开放,既有助于拓展中国经济发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1 通过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后,加深我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形势与政策认识,使之达到一个全新台阶、新高度,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为我们今后面对世界的分析能力奠定基础.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我了解它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仍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八字方针。时代发展极大程度影响着我们发展的道路,根据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我们必须从不断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树立个人目标,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努力奋斗,一步步努力完成,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四有”的优秀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积极结合自身,我们应该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只有国家的昌盛,才有个人的好发展。同样在这个沧桑巨变的时代,如何做到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 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之而来的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 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

2016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范文

2016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范文1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 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2、美国“重返”亚太

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磨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 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000字.doc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000 字

这学期,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就那么几节课,但却使我收获很多,感触颇多。 当今社会,面对竞争、压力和各种复杂环境,以及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挑战,很多大学生都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惊慌失措,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对专业知识了理解,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即增强了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关注,也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理论,正确、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紧迫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能把自身的专业知识等在此过程中并得到锻炼,提出自身的独特见解,增强了能力,提高了政治敏感度,发散思维,也侧面地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其实,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而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身处在不断变革时代的大学生,从客观方面看,没有对形势和政策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没有心怀祖国、胸装天下的视野,就有可能走弯路、错路甚至于死路。同时要想成才立业是非常困难的。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必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情系人民,这必然要求大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需要高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设置,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客观、正确理解国家方针、政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德育工作,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经济形势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经济形势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减速,物价涨幅继续回稳,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就业形势总体良好,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经济形势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经济形势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相关政策的思考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而在当今新的历史环境下,要想推动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则需要对整个经济大局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并且根据经济形势的分析结果来推行相关的政策。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并就这种经济形势下的相关政策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经济形势;财政政策;发展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0-01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出于稳定经济发展大局的考虑,今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速度上有所回落。而从具体的发展成就来看,我国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同时民生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以下是当前经济形势分析特点。 第一,经济结构得到持续的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三产结构比例为9.2,42.6,48.2。高新技术革命潮流和经济全球化是实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两个重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逐渐向高科技产业转移,同时一些新的行业也不断涌现出来,并在短时期内获得快速的发展[1]。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

2017形势与政策---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2017形势与政策---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形势与政策》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文献综述:一、《世界能源形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苏晓辉2011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北亚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热点问题对世界能与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方不可撼动,核能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二、《北冰洋权益争夺战升温》《人民日报》北冰洋拥有联系亚、欧、北美三大洲的最短大弧航线。

随着北极圈海域冰川不断融化,新的海洋航道逐渐拓宽,也使得进行大规模能源开发成为可能。据统计,北极地区的石油储量超过1亿吨,未探明天然气储量占全球储量的1/3。近年来,北冰洋沿岸国家频频动作。8月22日,丹麦公布了其北极战略,宣布将在2014年12月之前向联合国提交延伸大陆架200海里申请。23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再次前往北极地区进行视察,主要目的就是要向国际社会显示其维护主权的决心。三、《2011年全球能源现状与发展趋势与展望》国际能源网国际能源署在最近发布的“全球能源展望”报告中警告说,世界正向非可持续化的能源方向发展,偏离了最初的研究目标。经济的放缓释放了短期的石油市场压力,也期待着利比亚石油的重新供应。但石油平均价格仍处于高位,预计在2035年达到120美元/桶。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没有明确的信号来推动清洁能源的投资,高排放的结构将被“锁定”,这将使我们越来越难

形式与政策

专题一: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思考题: (一)试析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动力来源? 1.来自13亿人的巨大消费市场。 2.来自逐年来积累的技术进步。 3.来自于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宏观经济决策。 4.来自于已经占领多年的国际外贸市场。 (二)如何正确理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致有四个表现:1.经济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2.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3.发展动力,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4.宏观政策,由刺激增长转向区间调控。 (三)“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第一,在政策沟通方面,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第二,在设施联通方面,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 第三,在贸易畅通方面,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 第四,在资金融通方面,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 第五,在民心相通方面,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亚投行、丝路基金)、民心相通(人文合作)——互联互通】 (四)如何应对“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1、践行“一带一路”战略首先需要明确实践主体。政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倡导者,国有企业应该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中最活跃的部分。 2、要采取多种手段有效应对“一带一路”项目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倡导沿线国家共同建立“一带一路”联合反恐中心,动乱地区设立一道对“一带一路”资产以及海外劳工进行保护的安全屏障,中国企业也可以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共同组成跨国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3、积极推动投资建设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本土化”。 4、要加强“一带一路”的对外宣传工作。 5、设立专门机构对“一带一路”进行科学管理。 6、通过制度化机制将“一带一路”项目在当地固定下来。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内涵: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改革的切入点来看,强调从“供给侧”入手(“供给侧”切入的改革着重解决的是供给侧,即与生产相关联的这一方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从改革的发力点来看,强调的是“结构性”改革(“供给侧”发力的改革解决“质”的问题,通过提质促总量增长,而非仅解决“量”的问题);为什么:1国际国内的需求侧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出口市场收窄,出口增速接连下滑,对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我们原有的增长、贸易及投资等发展机遇发生明显的变化);2我国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困扰改革发展全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经济指标呈现出“四降一升”的态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侧和需求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形势与政策论文模板

1 论薪酬与薪酬体系(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居中) 班级: 学号: 姓名:(宋体小四号居中) 论文摘要:(宋体小四号加粗)在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今社会,要在市场中占优势,关键在人才和员工的素质。要吸引、留住、激励和开发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当前企业人关键在人才和员工的素质。要吸引、留住、激励和开发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当前企业人(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宋体小四号加粗)薪酬;体系(宋体小四号) (正文与关键词之间空一行) 一、薪酬体系概念(二级标题,黑体四号左对齐) 1、薪酬历来是倍受投资者、经营者和企业员工关注的事情,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关系到个人的利益和生活质量,而且关涉企事业单位,乃至整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此,薪酬成为国内外经济学家、管理学者和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研究对象。 2、薪酬设计的原则(三级标题) (1)战略导向原则 (2)经济性原则 (除二级标题之外的正文内容为宋体小四号,首行需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20磅) ………… (正文与参考文献之间空一行) 参考文献:(仿宋4号加粗) [1]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1:245-255. [2]黄俊,苏向明,汪炜平.土坝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值分析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 学报,1990,12(5):30~39.(仿宋小4号,若有第二行,则需与上一行左对齐,如例2) 参考文献为撰写论文过程中参考或引用过的文献资料罗列。 普通图书[M],论文集[C],学术期刊[J],网上数据库[DB/OL]。 文献为期刊的排列格式是:序号.作者.文章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引文所在的起始页码; 文献为图书的排列格式是:序号.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 [M].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始页码。 文献为网页的排列格式是:序号.作者.文章名[DB/OL].网页地址(字母加数字的) 30mm 25mm 25mm 35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