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区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提纲
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说明

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说明总体规划说明书项目名称: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2014—2033)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组员: B12090601 宋倩雯B12090603 张亚萍 B12090612 吴金慧指导老师:翟青2015年6月25日目录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一、区域现状概况二、区域发展条件分析第二章城镇性质、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一、城镇性质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战略第三章城镇规模一、人口规模二、用地规模第四章城区用地布局一、土地利用现状二、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五章产业空间指引(发展指引)一、经济发展概况二、产业结构现状特征三、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四、空间布局第六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一、对外交通现状二、道路交通规划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一、绿化建设现状二、规划期限三、规划范围四、规划指导思想五、规划原则六、规划建设任务七、规划目标八、规划布局九、规划内容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一、六合区规划编制情况二、上位规划相关要求三、片区层面规划四、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附录:任务分工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一、区域现状概况11、地理位置西与浦口区相连,南与栖霞区隔江相望,东邻仪征市,西、北与安徽来安县、天长市接六合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南京市北郊,地处江淮分水岭,南滨长江水道,壤,具有“承南接北、引南联东”的区位优势。
区内水域面积大,资源丰富,长江在南侧通过,滁河在中间穿越,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分明,生物种群丰富,矿藏品种较多。
是国家东部地区现代工业基地,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地区重1数据来源于六合区百度文库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与浦口区共同构成南京江北新区。
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见诸史端,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民风淳朴。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六合区地处北纬32°11′~32°27′,东经118°34′~119°03’。
六合区西、北部接安徽省来安县和天长市,东临江苏省仪征市,南靠长江,流经苏皖两省的滁河横穿境中入江,滨江带滁,土地面积1485.5平方公里,拥有4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属长江下游“金三角”经济区。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六合区公路交通建设研究(五改)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六合区公路交通建设研究【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在交通设施总量、运输供给能力以及运输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有效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地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撑产业,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存在着广泛、多层次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近年来,六合区着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江苏省高效农业领先区、南京江北现代化新市区”,坚持以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为动力,大力发扬“三不五干”新六合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加快推进六合公路交通建设,努力融入南京都市圈。
在这期间,交通运输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了“先行官”作用,同时公路交通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尤其“十一五”期间,六合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建设、建成了一批重点公路交通工程,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全区道路网,提升了道路交通的出行环境,加强了六合地方公路交通与国省干线的互联互通,还极大地优化了六合地区的投资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六合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但是,也应该看到,相对落后的道路环境越来越适应不了六合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趋明显。
因此,目前亟待解决和完善道路交通环境,已成为目前制约六合经济发展的瓶颈。
针对这一实际现状,本文以六合区为主要主要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公路交通建设对经济增长影响,针对六合区近年来公路交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进一步阐述了六合区公路交通建设的必要性及制约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并通过进行六合公路建设对南京都市圈发展的影响分析,探讨了做好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以充分发挥六合公路交通对六合地区经济增长和南京都市圈均衡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公路交通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研究一、导论(一)研究背景与实践意义1、研究背景江苏省在实施“两个率先”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空间布局更趋合理的发展目标。
南京六合项目商业项目市调报告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高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 水平不断提升。
中高端消费者对品牌和品质的认 知度较高,对品牌的选择较为关 注。
竞争对手分析
竞争对手类型
南京市六合区及周边区域的同类型商 业项目,包括购物中心、百货商场、 商业街等。
竞争对手分析
对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客流量、销 售额、品牌组合等进行调查分析,找 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定相应的竞 争策略。
项目劣势分析
竞争激烈
南京商业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竞争严重,项目需要 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以吸引消费者。
建设周期长
项目规划中涉及的商业设施建设周期较长,可能会错 失市场机遇。
投资成本高
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建设、装修、招商等环 节,对投资方资金实力要求较高。
项目机会分析
政策支持
南京市及六合区政府对商业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 租金补贴等,有利于降低项目成本和提高收益。
场需求。
产品定位
02
根据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和喜好,调整项目的产品定位,提供
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价格定位
03
根据项目成本和市场需求,调整项目的价格定位,制定更具竞
争力的价格策略。
营销策略建议
品牌推广
加强项目的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销售渠道
拓展项目的销售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渠道,提高项目的销售效 率和覆盖范围。
消费升级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多元化、体验式的商 业服务需求增加,为项目提供了市场机会。
合作共赢
项目可以与知名品牌、企业合作,共同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实现资 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项目威胁分析
六合区小城镇建设论文

六合区小城镇建设论文摘要:要实现六合区城乡统筹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各区重点镇和环境建设,提升集约化水平,要集中各种资源和要素,明确政策措施,才能实现。
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总体思路,进一步明确未来3~5年城镇的发展目标,以创建特色小城镇、园林小城镇为目标,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模式上力求跨越,从而使六合区城镇建设在新一轮的发展道路上走在前列。
前言中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其中“城乡统筹”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被提出。
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中国城镇化未来发展趋势,由此破解原有的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带来的若干社会问题。
从城乡统筹的要求来看,就是不能再遵循以往城市、乡村两套模式的发展方式,而应将郊区的城镇建设拔高到“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高度,改变过去“中心城区即城市、郊区即乡村”相互之间相对割裂的状况。
1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解读为推进南京市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南京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提出了以“农地重整、村镇重建、要素重组”为基本路径,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等五个“一体化”目标。
在落实城乡统筹工作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新城、新市镇、新社区的载体建设,强调通过“三个置换”实现“三个转变”,希望通过土地、宅基地、农房、集体产权等的置换、调整来重组社会经济资源,把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把城镇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2六合区小城镇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2.1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不强2000年以来,六合区通过撤乡并镇、乡镇合并等调整行政区划的方式,提高了小城镇规模,增强了小城镇集聚能力。
但是城镇规模过小仍然是当前小城镇发展主要问题。
从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来看:2010年13个街镇镇域面积1236.57平方公里,总人口58.7万人;小城镇建成区总面积35.1平方公里,小城镇的人口规模都介于1~3万人之间,镇地用地1~3平方公里。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六合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编制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牢牢把握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六合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本纲要是以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指导,依据区委《关于以科学发展为导向,坚持“三个发展”、加快“四区”建设的意见》(六委发〔2009〕57号)和《“全域统筹、一体发展”六合行动纲要》(六委发〔2010〕41号)等文件的总体要求进行编制,是“十二五”期间指导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各部门制定“十二五”专项规划和确定重大项目规划的基础,也是安排和实施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地区竞争,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任务,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创建目标,开创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
预计“十一五”期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5亿元(含化工园,不含扬子、南钢等市直统驻区大企业,下同),年均增长21%(现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5000元,是2005年的1.5倍。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10.9:56.8:32.3调整为6:65:29。
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占耕地面积比重达44%,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效农业先进区。
工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10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8.7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49.1%上升至59.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
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30%。
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说明

总体规划说明书项目名称: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2014—2033)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组员:指导老师:翟青2015年6月25日目录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一、区域现状概况二、区域发展条件分析第二章城镇性质、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一、城镇性质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战略第三章城镇规模一、人口规模二、用地规模第四章城区用地布局一、土地利用现状二、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五章产业空间指引(发展指引)四、空间布局第六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一、对外交通现状二、道路交通规划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一、绿化建设现状二、规划期限三、规划范围四、规划指导思想五、规划原则六、规划建设任务七、规划目标八、规划布局九、规划内容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一、六合区规划编制情况二、上位规划相关要求三、片区层面规划四、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附录:任务分工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一、区域现状概况11、地理位置西与浦口区相连,南与栖霞区隔江相望,东邻仪征市,西、北与安徽来安县、天长市接六合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南京市北郊,地处江淮分水岭,南滨长江水道,壤,具有“承南接北、引南联东”的区位优势。
区内水域面积大,资源丰富,长江在南侧通过,滁河在中间穿越,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分明,生物种群丰富,矿藏品种较多。
是国家现代工业基地,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与浦口区共同构成南京。
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见诸史端,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民风淳朴。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六合区地处北纬32°11′~32°27′,东经118°34′~119°03’。
六合区西、北部接安徽省来安县和天长市,东临江苏省仪征市,南靠长江,流经苏皖两省的滁河横穿境中入江,滨江带滁,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拥有4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属下游“金三角”经济区。
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六合区为丘陵、岗地、河谷平原和沿江洲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综合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
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说明

总体规划说明书项目名称: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2014—2033)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组员: B 宋倩雯B 张亚萍 B 吴金慧指导老师:翟青2015年6月25日目录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一、区域现状概况二、区域发展条件分析第二章城镇性质、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一、城镇性质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战略第三章城镇规模一、人口规模二、用地规模第四章城区用地布局一、土地利用现状二、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五章产业空间指引(发展指引)一、经济发展概况二、产业结构现状特征三、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四、空间布局第六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一、对外交通现状二、道路交通规划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一、绿化建设现状二、规划期限三、规划范围四、规划指导思想五、规划原则六、规划建设任务七、规划目标八、规划布局九、规划内容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一、六合区规划编制情况二、上位规划相关要求三、片区层面规划四、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附录:任务分工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一、区域现状概况11、地理位置西与浦口区相连,南与栖霞区隔江相望,东邻仪征市,西、北与安徽来安县、天长市接六合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南京市北郊,地处江淮分水岭,南滨长江水道,壤,具有“承南接北、引南联东”的区位优势。
区内水域面积大,资源丰富,长江在南侧通过,滁河在中间穿越,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分明,生物种群丰富,矿藏品种较多。
是国家东部地区现代工业基地,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与浦口区共同构成南京江北新区。
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见诸史端,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民风淳朴。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六合区地处北纬32°11′~32°27′,东经118°34′~119°03’。
六合区西、北部接安徽省来安县和天长市,东临江苏省仪征市,南靠长江,流经苏皖两省的滁河横穿境中入江,滨江带滁,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拥有4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属长江下游“金三角”经济区。
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说明讲诉

总体规划说明书项目名称: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2014—2033)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组员: B12090601 宋倩雯B12090603 张亚萍 B12090612 吴金慧指导老师:翟青2015年6月25日目录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一、区域现状概况二、区域发展条件分析第二章城镇性质、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一、城镇性质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战略第三章城镇规模一、人口规模二、用地规模第四章城区用地布局一、土地利用现状二、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五章产业空间指引(发展指引)一、经济发展概况二、产业结构现状特征三、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四、空间布局第六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一、对外交通现状二、道路交通规划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一、绿化建设现状二、规划期限三、规划范围四、规划指导思想五、规划原则六、规划建设任务七、规划目标八、规划布局九、规划内容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一、六合区规划编制情况二、上位规划相关要求三、片区层面规划四、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附录:任务分工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一、区域现状概况11、地理位置西与浦口区相连,南与栖霞区隔江相望,东邻仪征市,西、北与安徽来安县、天长市接六合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南京市北郊,地处江淮分水岭,南滨长江水道,壤,具有“承南接北、引南联东”的区位优势。
区内水域面积大,资源丰富,长江在南侧通过,滁河在中间穿越,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分明,生物种群丰富,矿藏品种较多。
是国家东部地区现代工业基地,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与浦口区共同构成南京江北新区。
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见诸史端,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民风淳朴。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六合区地处北纬32°11′~32°27′,东经118°34′~119°03’。
六合区西、北部接安徽省来安县和天长市,东临江苏省仪征市,南靠长江,流经苏皖两省的滁河横穿境中入江,滨江带滁,土地面积1485.5平方公里,拥有4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属长江下游“金三角”经济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合区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提纲 主题:将耗散型城市改造为积聚型城市
第一章 历史
地理因素
——江面狭窄,渡江便利
——河网连通,人货畅流
——江淮分界,物产丰富
军事通道
——3000年间500场大小战役
商业通道
——东沟—六合—竹镇商业城市带
文化传播通道
——太伯南迁
——达摩渡江
——居民来源多样化
军旅移民
商人
回民
“积聚型城市”
六合城历史变迁
古代商业城市
宋开始筑城
明清全盛
近代衰落
——近代交通兴起,取代古代交通
——战乱破坏
在工业化浪潮中崛起
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
——范旭东及永利錏
当代中国重化工业基地
——大厂区的发展
结论
——六合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城市得以屡败屡建,持续发展的原因:城市系统产生积聚功能
系统缺陷导致积聚功能丧失
第二章 现状
两大不平衡
——经济结构不平衡
三次产业比例,工业过重
——经济分布不平衡
城乡二元结构,南北差距过大
缺乏积聚功能而形成耗散状况
——财政资金外流
——购买力外流
——高收入人员外流
原因:政策导向
——片面发展工业
——取多予少的财政体制
城市系统产生缺陷
继续下去,难以扭转或改善不平衡现状
对六合城市发展的影响
——蓝领城市
经济主体为制造业末端即工厂生产部门
居民主体为产业工人
——被“包围”的城市
工业园区众多
对雄州、大厂形成包围态势
——被“切割”的城市
南京的江北门户
交通设施密集而与六合衔接不够
土地狭小、割裂,制约市区扩展
城市功能受到限制
城市化资源被过度占用
——岸线
——土地
城市设施不足
——市政设施
——公共交通
——文化体育设施
环境污染危险
——工业污染
——农业污染
对南京市的影响
——GDP占全市25%
——财政资金来源之一
——江北交通要道
——全市重要污染源
南京近年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以土地批租为中心的城市建设
——中心区密度过高
——布局无序
——文化脉络遭到破坏
调动包括六合在内的江北地区潜力
——对主城区起到疏散补充作用
——辐射安徽、苏中、苏北,提升南京地位——促进全市协调发展
第三章 对策
基本任务
发展重心由工业化转向城市化
恢复、改善、增进城市积聚功能
城市化的两个方向
——补偿性的城市建设
——提升性的城市开发
六合同时具有上述两个方向开展城市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改善现有建成区
可能性:拥有开发新型城市的资源
两个方向,两个区域
——雄州—大厂老城区以补偿性城市建设为主
——东部条状地带以提升性城市开发为主
东部地带资源分析
——一江:长江北岸
——一河:滁河
——一山:平山
——一湖:金牛湖
三个开发点
——龙袍:临江现代化低碳新城
——平山:山林式社区
——金牛湖:滨湖旅游度假城区
目标
建设具有积聚功能的现代化城市:
——先进的农业
——发达的工业
——繁荣的商业服务业
——优越的城市设施和生态环境
——宜居社区
利用“后发优势”,争取跨越式发展
比较:新泽西
与六合相似点
——与纽约一河之隔
——重化工业发达
——交通设施密集
——农业突出,号称“菜园州”
如何利用区位、产业优势制定发展策略
第四章 前提
一,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
工业污染治理
——美国治理化工、钢铁业污染的经验——城市绿化隔离带
——理顺环保管理体制
农业污染治理
——提倡有机农业,绿色产品
美国农业肥料
——农村环境整治,自然村合并
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
——生态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二,调整产业结构
工业
——限制无序扩张
——鼓励现有产业转型、升级
多样化、低碳化
美国低碳工业
单一产业反面案例:底特律—特来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美国农产品加工
——工业园区整合
合并、改造洪山园区
乡、镇、村级园区整合
农业
——规模化、设施化、无害化
——生态农业
美国农业新趋势和新技术
服务业
——商业、服务业
新泽西如何吸引纽约人购物——旅游业
美国旅游信息中心
——房地产业
——运输业
三,扩大过江交通
——建设过江交通的最优方案
桥(规划八卦洲2条通道)
隧道
地铁或轻轨(规划14号线)
与六合交通衔接
——过江交通管理
用好现有资源
收费政策等
——纽约的桥、隧、渡轮及管理
四,文化修复
——传承历史文化
保护文物和遗存
乡土教育
雨花石
茉莉花
——塑造城市形象
变污染城市为宜居城市
——培育市民意识
消除城乡隔阂、南北隔阂
五,政策保障
改变“边缘化政策”
——财政分配:加强支持江北发展 重点支持重要环保项目
(三类工业用地占全市比重大) ——规划:过江交通
轻轨选线及建造
第五章 雄州—葛塘(大厂)
基本要求
——补偿城市设施不足,完善城市功能——两个老城区实现一体化
雄州
建成六合区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旧城改造
市区公共交通
公共空间
滁河沿岸改造和开发
历史遗址和街区保护
文化设施建设
——六合新城
——六合经济开发区
葛塘(大厂)
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工业城市
——主要设施
——沿江工业开发区
中山高新技术开发区
美国节能环保工业及技术
——工业城市成功转型案例:匹兹堡
两个城区一体化
主要措施:沿江北大道开发
——交通改造
——沿线为城市服务的功能性开发
第六章 龙袍—平山—金牛湖
基本要求
——新型城市开发,建设高档社区
——吸引南京及其他外来人员居住、工作、旅游——提升六合整体积聚功能
龙袍
建成临江现代化低碳新城
滨江商务、办公、居住
——高档商务楼
发展“总部经济”
——田园式居住区
新泽西沿哈德逊河小城镇:霍伯肯等——取消造船厂项目
——开发滁河景观廊道,与雄州联接美国沿河景观廊道案例
城市发展新理念:
“具有示范意义的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概念及案例
——如何降低建设成本
——推行低碳生活方式
平山
建成山林式社区
——休闲、旅游业
——高尔夫球场
——在保护区外围适当开发高档居住区——利用当地矿泉水资源
金牛湖
建成滨湖旅游度假城区
——临湖休闲、旅游业
——亲水的居住区
——保护水源地
交通整合
——以东部干道为主干
——多样化交通网络
第七章 前景和步骤
六合未来城市格局
人口规模及构成
——现有人口增长
——迁入人口
——城镇人口
经济规模及结构
——适宜、有效益的增长速度
——均衡、合理的产业结构
空间布局
——核心、枢纽雄州
——北部农业区
新型集镇及居民点
——南部工业区
工业城市葛塘(大厂)
——东部新型城市带
三个城区:龙袍、平山、金牛湖
建设节奏
视投资条件而定
为有效利用有限资金,建议
——改造雄州和大厂
——结合四桥建设招商开发龙袍
——平山、金牛湖整体开发暂缓进行
近期如有条件可开发旅游项目
注意土地储备和保护
关键项目:对全局改变起到突破性和引领性作用的项目大型消费、娱乐中心
美国购物中心:发展过程及新趋势
——利用现有交通条件,进行TOD开发
——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
——大量吸纳本区及周边购买力
——带动物流、商贸、旅游业发展
——带动平山和金牛湖开发
——促进六合建设目标加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