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和废水处理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和废水处理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和废水处理技术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废水产生量大、水质污染问题严重,给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和废水处理技术成为了行业和环保部门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和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一、水质净化技术1. 循环水养殖系统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水质净化技术,通过过滤、曝气、杀菌等装置,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保持水体清洁。

同时,循环水养殖系统还能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并节约用水量。

2.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水质净化技术。

在生物滤池中,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利用其降解能力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滤池具有体积小、净化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

3. 植物净化法植物净化法是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吸收和分解废水中的营养物质的技术。

通过种植浮萍、芦苇等水生植物,利用其吸收和生物降解能力将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去除,净化水质。

植物净化法应用成本低、操作简单,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行业。

二、废水处理技术1. 水质调理剂水质调理剂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通过添加药剂改善废水的化学性质,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常用的水质调理剂包括硫酸铜、硫酸锌等,它们能够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污染物含量,改善水质。

2.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种利用活性炭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和去除的技术。

活性炭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该技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

3.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生物降解进行处理的方式。

通过添加适当的微生物菌种,提供合适的生境条件,使其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净化效果好、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水产养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

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

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水产养殖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水环境中培养和养殖各种水生生物的一种养殖方式,包括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可以改善水质,提高养殖环境。

水质污染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养殖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更为突出。

饲料残渣、排泄物和养殖生物的代谢物等会导致水质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水产养殖还面临着水体中的细菌、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等的侵害。

水处理技术可以通过氧化-还原、过滤、生物降解和物理消毒等方式,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减少水质污染。

可以使用抗生素、免疫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对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进行控制,保持水体的健康状态。

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水质的良好与否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采用水处理技术,可以调节水质中的溶解氧、温度、酸碱度等参数,为养殖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

水处理技术还可以减少养殖生物的疾病发生率,提高抗病能力,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可以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养殖废水和养殖底泥的排放往往会对周围的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通过采用水处理技术,可以对排放出来的废水和底泥进行处理和处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如利用废水进行氮磷的回收利用,减少养殖废水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的营养物质负荷;利用底泥进行沼气发酵,减少底泥中的有机物排放,减轻对水体的污染。

这样既可以保护周围水体的生态环境,也可以实现养殖废水和底泥的资源化利用。

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改善水质、提高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在未来的水产养殖中,应该加强对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产养殖的节水与水质保护技术

水产养殖的节水与水质保护技术

水产养殖的节水与水质保护技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这个背景下,水产养殖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面临着节水和水质保护的现实挑战。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业中的节水措施和水质保护技术,以期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环境。

一、节水措施1. 使用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灌溉方法,通过直接将水滴滴落到作物根部,减少了水的蒸发和流失。

在水产养殖中,可以将滴灌技术应用于养殖池的补水系统中,减少浪费。

同时,滴灌技术还可以提供适量的水分,保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改善鱼类的生长环境。

2. 循环利用水资源在水产养殖业中,循环利用水资源是一种常见的节水措施。

通过使用污水处理设备,将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进行去除和转化,得到绿化和灌溉用水。

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对清洁水源的依赖,还能减少废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 合理调节水体温度水产养殖中,水的温度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加热或降温来控制水温,然而这种方法会消耗大量的能源。

现在可以采用太阳能集热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用于调节养殖池中的水温。

这种方法不仅节约了能源,还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水质保护技术1. 预防病害的发生水产养殖中,病害的发生是导致养殖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水质,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如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饲料的质量等,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病害。

此外,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和投喂量,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也是保护水质的有效手段。

2. 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生态系统的破坏,对水质造成一定压力。

为了保护水质,我们需要重视保护和恢复湿地、河流和海洋等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不仅可以提供养殖生物的自然饵料,还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3. 合理使用饲料和药物合理使用饲料和药物是保护水质的重要环节。

在水产养殖中,过量使用饲料和药物可能导致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对水体造成污染。

浅谈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水处理设备的应用

浅谈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水处理设备的应用

浅谈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水处理设备的应用工厂化水产养殖是渔业生产新的经营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小、生产集中、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是发展现代渔业生产的现实选择。

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水质的处理。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就是这个道理。

想要养好水,就要选好水处理设备,此即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在水产品养殖场的水处理设备配置中,通常包括沉淀、过滤、消毒、吸附、生物处理等几个单元。

1沉砂池沉砂池可分为4种形式:(1)平流式;(2)竖流式;(3)涡旋式;(4)曝气式。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个狭长的矩形池,废水经消能或整流后进入池中,沿水平方向流至末端经堰板流出。

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

曝气沉砂池在池侧设置一排空气扩散器,其优点是除砂效率稳定,受流量变化影响小。

密度小的有机物在池中心随污水排出,砂被推向池底中心砂斗排出。

通过调节旋转板的转速,可除去其他形式的沉砂池难以去除的细砂,如0.1mm以下的砂粒。

竖流式沉砂池处理效果差,已淘汰。

2微滤这里所指的微滤并不是制造纯净水的中空渗透法,而是指通过80~300目筛网来滤除悬浮物的一种机械过滤法。

通常可选用的是回转式微滤机。

其优点很多:能从水中去除各种类型的浮游植物、藻类、浮游动物、无机与有机碎片或纤维纸浆等。

和其他设备比较具有占地少,水头损失小,不加药剂,安装操作简易等优点。

过滤精度可达15μm。

连续运转,自动清洗,能耗低。

适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城市污水治理、工业污水排放治理等多种领域。

3砂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选择压力式砂滤罐作为砂滤设备。

压力式砂滤罐能从水中高效去除各种类型的浮游生物、藻类,无机与有机碎片或纤维纸浆、重金属离子、部分可溶性物质、蛋白质,软化水质,提高澄清度。

过滤能力强,使用机动灵活。

适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城市污水治理、工业污水排放治理等多种领域。

在实际选用当中,应考虑其是否耐海水等腐蚀性液体的侵蚀。

再者,应考虑其使用方便性,现在多数压力式砂滤罐都采用一阀控制,过滤、反冲等工作模式的切换非常方便。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工厂化水产养殖是应用工程技术、水处理技术和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进行渔业工业化生产的技术模式。

随着水产养殖业向现代化水平的发展,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作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现代化的支撑技术,受到科学研究者和渔业生产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相关的养殖工艺、水质控制、净化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有些技术已经在生产中获得应用。

其中养殖水体的处理技术,作为工厂化养殖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获得较快发展,形成了机械、化学、生物和综合处理等多项技术,为工厂化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的处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增氧、分离(分离固体物和悬浮物)、生物过滤(降低BOD、氨氮和亚硝酸盐)和暴气(去除二氧化碳等)、消毒、脱氮等处理过程,其中悬浮物和氨氮去除是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

本文根据近年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外研究资料,对养殖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工厂化养殖的设计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并期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先进技术和处理方法、开发出相关的高效养殖工程设施和设备。

1. 增氧技术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和处理设备中的微生物生长的必备条件。

在工厂化养殖系统中,鱼类正常生长的溶解氧应该达到饱和溶解度的60%,或者在5mg/l以上;溶解氧低于2mg/l,用于工厂化养殖水体处理的硝化细菌就失去硝化氨氮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工厂化养殖系统溶解氧消耗主要来自养殖鱼类代谢、代谢物的分解、微生物氨氮处理等,系统所需溶解氧根据所养鱼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并随着养殖密度和投饵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工艺设计中,要根据养殖对象、养殖密度、水体循环量等因素来确定增氧方式。

1.1 空气增氧由于各种增氧机械设备在工厂化养殖池很难应用,因此,空气增氧多采用风机加充气器的办法,以小气泡的形式增氧。

这种办法虽然具有使用方便、投资小的特点,但是增氧效率低,一般在1.3kg O2/kW-h(20℃温度),28 ℃时仅为0.455kg O2/kW-h, 养殖密度也只能达到30-40kg/m3。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源与水处理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源与水处理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源与水处理技术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它与水源的选择和水处理技术密切相关。

养殖水源的质量和养殖水的处理方法直接影响着水产品的品质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源选择和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一、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源选择在水产养殖中,合适的养殖水源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养殖水源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通过合适的地质勘察选择水源。

地质勘察可以了解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情况,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水产养殖场。

2. 养殖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水量。

养殖过程中,生物体需要呼吸和排泄,因此需要足够的水来满足需求。

3. 养殖水源应具有适宜的水质。

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的成败。

水质中的污染物质会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健康,因此需要选择水质较好的水源。

二、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应用在水产养殖中,水处理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适当的水处理可以改善养殖水的水质,提高水产养殖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水处理技术:1. 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是一种通过微生物降解水中有机物质的技术。

在养殖水体中设置生物滤池,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物质,提高水质。

2. 曝气技术。

曝气技术是指通过给水体供氧,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技术。

养殖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曝气技术在养殖中广泛应用。

3. 消毒技术。

养殖水源中常常存在一些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使用适当的消毒技术可以有效地杀灭这些病原微生物,保证养殖水的卫生安全。

4. 水质监测技术。

水质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养殖水体中的水质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保证养殖水的质量。

以上只是水产养殖中常用的一些水处理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还会有更多的创新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中。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源选择和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养殖水源,结合适当的水处理技术,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

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

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摘要】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阐述了水质对水产养殖的关键性,强调良好的水质条件对养殖动物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接着介绍了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过滤、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等。

然后详细探讨了水处理技术在鱼类、虾类和贝类养殖中的具体应用,如利用生物滤池去除有害物质、采用紫外线消毒杀菌等。

通过分析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效果,得出了结论:水处理技术对于保障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关注并采用适合的水处理技术,以确保水产养殖的水质达到标准要求,提高养殖效率和品质。

【关键词】水处理技术、水产养殖、水质、鱼类养殖、虾类养殖、贝类养殖、应用分析1. 引言1.1 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和品质。

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水体的质量,减少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还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为水产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涉及到许多方面,如常见的水处理技术、不同类型水产养殖中的具体应用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机制,为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和品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水产养殖从业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水产养殖行业朝着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2. 正文2.1 水质对水产养殖的重要性水质是水产养殖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养殖水体中的生物生长、健康和产量。

良好的水质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抵抗疾病。

水质还直接影响着水生动物的免疫功能、新陈代谢和生殖能力。

水处理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原理与方法

水处理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原理与方法

水处理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原理与方法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然而,水质污染和水源枯竭等问题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诸多挑战。

水处理剂的应用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将探讨水处理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原理与方法,以期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水处理剂的原理1. 提高水质水处理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原理首先是通过改善水质来促进生物的生长和健康。

水质的好坏对于水生生物的生长非常重要。

水处理剂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细菌等污染物,净化水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 促进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水处理剂还可以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

在水产养殖中,养殖动物容易受到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导致疾病的发生。

水处理剂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减少养殖动物的感染风险,提高其生存率。

3. 调节水质参数水处理剂还可以调节水体的 pH 值、硬度和溶解氧等水质参数,以适应不同养殖动物的需求。

不同的水生生物对水质参数有着不同的要求,而水处理剂的应用可以帮助调节这些参数,为养殖动物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二、水处理剂的应用方法1. 施加适量的水处理剂为了发挥水处理剂的效果,需要根据水体的真实情况施加适量的水处理剂。

过量使用水处理剂可能引起水质过度调节,对养殖动物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使用水处理剂之前,需要准确掌握养殖水体的污染情况,遵循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2. 定期检测水质水质的变化对于养殖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定期检测水质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水质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和水质参数,有针对性地调整水处理剂的使用量,以保持水质的稳定。

3. 配合其他养殖管理措施水处理剂虽然可以改善水质,提高养殖效果,但仅依靠水处理剂是不够的。

应结合其他养殖管理措施,如合理饲养、科学投喂和定期换水等,综合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三、水处理剂的选择与注意事项1. 选择符合标准的水处理剂市场上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水处理剂,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的产品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芽胞菌 丁 雷等[ 12] 在养殖水体中加入不 同浓度的 芽胞菌, 待其生长繁殖后测量各项水质指标, 结果 显示芽胞菌能够降低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 3. 放线菌 上海玉垒环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 一种高科技微生物产品, 称“玉垒菌”( S30) 。这是 一种放线菌。翟士君等[ 13] 曾用 S30 对温室养鳖池 净化水质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 在鳖的饲 养前期使用效果很好。宫兴文等[ 14] 把 S30 与光合 细菌结合起来 使用, 并采用无砂养鳖模式, 认为 S30 主要集中于底质, 而光合细菌多分散于水中, 故能维持养鳖的良好水环境。 4. 多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 能消耗有机物, 起水质净化作用的微生物不 少, 有柘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 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乳链球菌、酵母菌、 假单胞菌等, 它们是一类非致病的有益细菌。目前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多数是多菌株组成的复合产 品, 能发挥各个菌株的不同功能, 起到协同作用, 克服单一品种适应性差、应用面狭窄的不足。较有 代表性的是兼有好氧与厌氧代谢机制的多菌株复 合制剂, 常用的有“利生素”[ 15] , 有效微 生物制剂 EM [ 16] 等。 5.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 利用水中的二氧 化碳、氮元素等合成自身有机物质, 因而能净化水 质。谢 骏等[ 17] 在中华鳖稚鳖培育池中进行了栽 培和不栽培水葫芦的对比试验, 结果是栽培水葫 芦能增加池中溶氧, 降低有机物和氨氮, 使氮以氧 化状态为主, 改善了水质, 加速了稚鳖的生长, 提 高了存活率。黄鹤忠[ 18] 报道, 对虾池中混养的石 花菜、石莼、江篱等海藻能吸收池中的氨氮等无机 盐, 增加水体溶解氧, 净化水质。 6. 蔬菜、花卉等的种植 水产养殖中产生的一些废物因含有大量有机
成优势种群, 抑制了病原的繁殖。光合细菌的研究 和应用在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已相当普及[ 9] 。在国 内也有报道, 罗氏沼虾、中华鳖、加州鲈、对虾的养 殖中应用光合细菌, 具有改善水质、减少病害、提 高养殖经济效益的作用[ 10、11] 。光合细菌亦可用作 饲料添加剂, 它对鱼类有较好的助长作用[ 9] 。
68
水产科技情报 2001, 28( 2)
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潘厚军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广州 510380)
提 要 综述了水产养殖 中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和应用现状, 指出经济适用的 综合处理 模式和养殖 用水的 再利用将是今后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水处理技术 水产养殖 应用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工业废水、生活污 水的排放量大增, 造成环境污染, 养殖池塘因水源 水质恶化而造成死鱼的事故时有发生; 大规模高 密度集约化养殖, 水体中微生物大量繁殖, 病害越 来越多, 而鱼药滥用对鱼和其食用者 人都易造 成药害和药物残留。水产养殖与水密切相关, 水资 源的有限性制约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此, 养殖 水体的净化处理与重复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 是 内陆渔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及大型水生生物等。常用的过滤器有: 机械过滤 器、压力过滤器、砂滤器等[ 2] 。
3. 沉淀 水中的悬浮物容易吸附在鱼鳃上, 使其呼吸 受阻, 同时使水体的混浊度和粘滞性增大, 对鱼苗 孵化不利, 故常设置蓄水池先进行沉淀处理。 4. 吸附 多孔性的固相物质, 如活性炭、硅胶、浮石粉 等, 能吸附水体中的有毒物质( 如氨氮) 。用高分子 重金属吸附剂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 是目前 正在研究的水体净化新技术[ 3] 。吸附剂的粒径在 0. 3~1. 2 m m, 用 于吸 附水 体中 的 Cu2+ 、Zn2+ 、 Pb2+ 、Cd2+ , 而并不产生水的二次污染。 5. 泡沫分离技术 向水中通气, 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被微小的 气泡吸附, 浮于水面形成泡沫, 可去除水中溶解物 和悬浮物[ 4] 。但此技术不适用于淡水, 只能在盐度 大于 5‰的半咸水和海水中使用。以此原理设计 的泡沫浮选分离器市场上已有售。 6. 磁分离法 利用电磁原理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进 行电磁分离, 是目前较新颖的水处理方法。 二、化学方法 利用化学反应来处理水中的污染物或悬浮胶 粒。包括凝絮、中和、络合、氧化还原、消毒等。 1. 凝絮 用无机或有机化学试剂, 使水中的微小颗粒 及胶体凝聚成大絮凝体, 加速沉淀。常用的凝絮剂 有铝盐( 硫酸铝、铝酸钠、碱式氯化铝等) , 以及高 分子絮凝剂等[ 5] 。
本文对目前水产养殖中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 应用作一综述, 以期为建立高效、节能、健康的生 态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一、物理方法 依据水体及水体中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采取 曝气、过滤、沉淀、吸附、气浮等方法净化水质。 1. 曝气 给水体增氧, 清除氨气、氯气等有害气体。一 般有两种方法, 一是静置 48 h, 二是机械搅水( 如 叶轮式增氧机增氧) 。如用自来水养鱼, 先要静置 一段时间, 以使有害气体( 如 Cl2) 逸出。增氧机能 使池塘水体上下水层对流, 增加溶解氧, 同时使水 中有毒气体逸出, 起到改良水质的作用。通常池塘 养鱼多使用叶轮式增氧机, 水车式增氧机主要用 于养鳗池。这属于机械增氧方式。殷肇君[ 1] 研制的 水质改良机翻喷池底的淤泥, 搅动池塘水体, 使池 水上下循环, 尤其在夏季晴天中午, 浮游植物光合 作用释放大量氧气, 上层水体溶氧饱和, 水体的有 序翻动使整塘水体得到了充分的溶解氧。 2. 过滤 过滤的目的是清除水中固态废弃物、悬浮物
水产科技情报 2001, 28( 2) Nhomakorabea69
2. 中和 改善水的 pH 值。常用生石灰或石灰水使水 呈中性或弱碱性, 还能增加水体中钙的含量, 改良 底质, 并杀灭病原体。pH 值过高时, 可采用草酸、 醋酸等弱酸中和。 3. 络合 最常用的是 EDT A, 主要用于清除水中过高 的重金属离子( 如 Cu2+ ) , 特别是那些鱼贝类敏感 的重金属离子。 4. 氧化还原 一些含氯消毒剂、臭氧、双氧水、高锰酸钾等 可以与水中的有毒物质( 如氰离子、硫离子) 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 降低或消除毒性, 还可以杀灭水中 的病原菌。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有漂白粉、二氧化 氯、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臭氧通过 强烈的氧化作用除去水中有机物、铁、锰、臭味及 色度等, 但因它对细菌具有极强的杀灭效果, 以致 水中的有益菌也被杀死, 故只用于较特殊的地方。 王博君等[ 6] 、朱福庆[ 7] 研究了臭氧在河蟹育苗中 的应用, 认为育苗水经臭氧处理后, 水中的细菌得 到了有效抑制, 亚硝酸盐大幅度降解, 能减少换水 量; 谭洪新等[ 8] 分析了臭氧在水族馆水处理中的 应用, 认为臭氧消毒在大型海洋水族馆中已得到 普遍应用, 而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较少, 主要用 于河蟹育苗、刺海参育苗、鲍鱼育苗等。 5. 用其它消毒杀菌剂 常用的有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硫酸铜、 敌百虫、甲醛、有机染料、双链季铵盐、中草药等。 以杀灭水体中的致病生物为主要目标。 三、生物方法 利用微生物和自养性植物( 如绿色藻类、高等 水生植物) 改良水质。其原理是这些微生物和植物 可以吸收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残饵及水产养 殖动物的代谢产物) , 有助于防止残饵与代谢产物 积累所引起的水质败坏。 1. 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是一种以光作能源、以二氧化碳或 小分子有机物作碳源、以硫化氢等作供氢体, 行完 全自养性或光能异养性的一类微生物的总称。只 要有水和光存在, 不论环境中有氧或无氧, 均能生 存繁殖。光合细菌能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 物质, 水中投入光合细菌后, 有益菌大量增加, 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