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神奇的现象》,详细内容为“有趣的静电”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怎么产生的,以及静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静电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分享的学习品质,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静电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小纸片、吸管等。
学具:每组一套气球、塑料梳子、丝绸、小纸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吸附在墙壁上,引发幼儿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随着梳子飘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能吸引小纸片等。
(2)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静电现象。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操作,用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等物品进行摩擦实验,观察并记录静电现象。
4. 讲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应用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并结合生活实例介绍静电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静电2. 内容:(1)静电现象:气球吸附、头发飘动、小纸片被吸引等。
(2)产生原因:摩擦使物体带电。
(3)应用:静电吸附、静电除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或幼儿园里的静电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或老师分享。
(2)思考静电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2. 答案:(1)如:梳子梳头发、衣服上的静电等。
(2)如:静电吸附(如气球吸附在墙壁上)、静电除尘(如电视屏幕上的灰尘被静电清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静电现象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1)开展科学活动:探索更多有趣的静电现象。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科学领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现象》中的第三节《有趣的静电》。
内容主要包括静电现象的观察、了解静电的成因以及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怎么产生的,能够观察并描述静电现象。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探索静电的成因和应用。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静电的成因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静电现象,动手操作体验静电的成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毛巾等。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气球吸附在墙壁上的现象,引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尝试用气球吸附在墙壁上,观察现象。
2. 例题讲解(1)教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气球,气球被吸引。
(2)讲解摩擦起电现象,解释静电的成因。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塑料梳子等吸引气球。
(2)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4. 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举例讲解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衣物上的静电吸附灰尘、静电复印等。
(2)幼儿讨论静电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静电2. 板书内容:(1)静电现象:气球吸附在墙壁上(2)静电成因:摩擦起电(3)静电应用:衣物吸附灰尘、静电复印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气球和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摩擦,观察哪些物品能使气球吸附在墙壁上。
(2)与家长一起探讨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丝绸、毛巾等材质摩擦过的气球能吸附在墙壁上。
(2)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衣物吸附灰尘、静电复印、静电除尘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观察并了解静电现象,提高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静电现象,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塑料尺、毛皮、气球、纸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静电现象(如用塑料尺摩擦头发,使塑料尺带电吸引纸屑)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探究: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用毛皮摩擦气球,使气球带电,让幼儿观察气球与塑料尺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现象,让幼儿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2. 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静电现象的主题活动,如制作静电小实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内容:1. 学习静电的基本概念,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2. 学习静电的产生和消失,了解静电的利与弊。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体验静电现象。
2. 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静电的产生和消失。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静电现象(如用塑料尺摩擦气球,使气球带电吸引纸屑)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实验一: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用毛皮摩擦气球,使气球带电,让幼儿观察气球与塑料尺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实验二: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用不同的材料摩擦气球,观察带电的气球对纸屑的吸引情况。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现象,让幼儿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
九、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认知2. 摩擦产生静电的实验3.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
2.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静电现象,并能够简单解释。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塑料梳子、毛皮、气球、纸屑等。
2. 场地准备: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操作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关于静电的小故事,引起幼儿对静电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静电现象,让幼儿了解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
3. 实验:教师演示摩擦产生静电的实验,幼儿分组进行操作,观察静电现象。
4.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静电现象的观察结果,让幼儿简单解释静电的产生。
5. 应用:教师讲解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静电现象的存在和应用。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静电,并与父母分享。
8. 拓展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静电游戏,如静电飘带、静电足球等,加深幼儿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否能积极参与并正确完成实验步骤。
2. 关注幼儿在讨论环节的交流表达能力,是否能描述静电现象并简单解释。
3. 评估幼儿对静电现象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应用于生活并与其他人分享。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静电相关的科学活动,如制作静电小实验、观察静电现象等。
2. 邀请专家进行静电知识的讲座,增加幼儿对静电的了解。
3. 开展家庭科学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静电学习,共同探索静电现象。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触电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2. 在讨论环节,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和表达。
2024年大班科学领域《有趣的静电》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领域:科学2. 年龄段:5-6岁3. 课时:1课时(35分钟)4. 教案编写日期:2024年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2. 能用多种感官感知静电现象,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
3. 乐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2. 难点:能用多种感官感知静电现象,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塑料棒、毛皮、气球、丝绸、碎纸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3.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简单的科学知识基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5分钟)1.1 教师向幼儿讲解静电现象,引起幼儿兴趣。
1.2 幼儿分享自己对静电的了解。
2. 基本部分(15分钟)2.1 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感受静电现象。
2.2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摩擦起电的过程。
2.3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讨论静电产生的原因。
2.4 幼儿尝试用塑料棒、气球等物品吸引碎纸屑,进一步感受静电现象。
3. 拓展部分(5分钟)3.1 教师讲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
3.2 幼儿探讨静电的利与弊。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4.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4.2 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3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强调安全使用静电的知识。
5. 作业与延伸(5分钟)5.1 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5.2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寻找过程,培养家庭科学氛围。
六、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直观地感知静电现象,激发兴趣。
2. 操作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讨论法: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4. 生活联系法:讲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幼儿了解静电的实际意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静电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静电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静电引言:在大班科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实验和游戏,向孩子们介绍静电这一神奇现象。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孩子们可以理解静电的基本原理,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引导孩子们一窥静电的奥妙。
一、蓄电气球实验通过蓄电气球实验,让孩子们亲身感受静电的存在和作用,激发他们对静电的兴趣。
材料:气球、头发或羽毛、小纸片步骤:1. 把头发或羽毛擦在气球上,使其带有静电。
2. 将带有静电的气球靠近小纸片,观察小纸片的反应。
效果:带有静电的气球靠近小纸片时,小纸片会受到吸引,并被气球“粘住”。
解释:当气球带有静电时,它会产生一个静电场。
小纸片带有一些静电,所以当它们靠近时,会因为静电的作用而被气球吸引。
二、静电舞蹈比赛通过静电舞蹈比赛,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静电的基本原理。
材料:气球、头发或绒布、音乐播放器步骤:1. 将头发或绒布擦在气球上,使其带有静电。
2. 把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
3. 为每个代表绑上带有静电的气球,然后播放音乐。
4. 孩子们利用自己带有静电的气球与其他代表接触,观察他们之间的反应。
效果:带有静电的气球在孩子们的舞动中会相互吸引或排斥,表现出有趣的静电舞蹈。
解释:当带有静电的气球接触其他带有静电的气球时,它们会相互作用,产生吸引或排斥的力。
三、静电飞碟比赛通过静电飞碟比赛,让孩子们进一步体验静电的力量,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材料:塑料飞碟、头发或尼龙布、绳子步骤:1.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塑料飞碟。
2. 每个小组的成员用绳子把塑料飞碟拴在一起,形成一个“飞碟链”。
3. 把头发或尼龙布擦在其中一个塑料飞碟上,使其带有静电。
4. 孩子们利用带有静电的塑料飞碟和其他小组的“飞碟链”接触,观察它们之间的反应。
效果:带有静电的塑料飞碟会把其他小组的“飞碟链”吸引过来或推离,导致比赛结果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静电》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静电》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参与本活动,培养幼儿对静电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3.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道具:毛巾、塑料梳子、气球、纸片、郑板桥舞台静电实验道具。
2.教师准备:教案、幻灯片投影、活动设计、活动材料准备。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a)张贴关于静电的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
b)播放相关静电的视频,让幼儿对静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c)提问激发幼儿思考:你们观察到过静电吗?静电有什么特点?2.活动一:亲身体验静电(20分钟)a)指导幼儿在室内使用木梳梳头,然后用毛巾擦拭头发,观察头发的变化。
请幼儿互相擦拭头发,观察是否会有相同的变化。
b)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解释静电的原理。
3.活动二:静电吹气球(20分钟)a)教师介绍将气球放在头上梳头发能使气球贴在头发上的现象。
请每个幼儿依次进行实验。
b)引导幼儿思考,这是为什么?进一步解释静电的原理。
4.活动三:吸引纸片(20分钟)a)提供一张纸片和一只气球。
教师演示将纸片靠近气球,看纸片会发生什么。
b)鼓励幼儿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和交流。
5.活动四:针对幼儿的探索活动(30分钟)a)提供多个有静电的物体和没有静电的物体,并激发幼儿思考和观察。
引导幼儿想一些有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只有一些物体具有静电?什么样的物体更容易带电?b)鼓励幼儿亲自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和小组成员交流。
6.活动总结(10分钟)a)回顾本次活动所学的内容。
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b)教师引导幼儿总结静电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c)提问回答:静电有哪些有趣的现象?我们能用静电做什么有趣的实验?四、教学延伸:1.幼儿们可以制作自己的静电实验道具,例如剪纸片、梳子等。
并在家中进行实验,锻炼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建议在室外进行一次关于静电的观察活动,如撒放糖纸,观察纸张的运动、触碰金属风筝杆等等,进一步深入幼儿对静电的理解。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有趣的科学》第四章《奇妙的静电》,详细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的认识、静电的产生、静电的利用与防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的产生原因和基本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教育幼儿学会静电的简单防范,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静电的产生原理和实际应用。
重点:认识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防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塑料梳子、气球、丝绸、玻璃棒、纸片、电子秤等。
学具:每组一份塑料梳子、气球、丝绸、玻璃棒、纸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气球摩擦头发后吸引小纸片,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为什么气球能吸引小纸片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静电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解释静电产生的原因,让幼儿了解正负电荷的概念。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操作,使用教具产生静电,观察并记录现象。
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强调静电防范方法,教育幼儿注意安全。
5. 互动环节(5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到的静电现象。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静电2. 内容:静电现象:气球吸引小纸片、摩擦起电等。
静电产生原因:电荷转移。
静电应用与防范:粘贴、除尘、防止触电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记录下来。
思考如何利用静电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2. 答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衣服上的静电、电视屏幕上的静电等。
静电的应用如:静电粘贴、静电除尘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直观地了解静电现象,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但在讲解静电原理时,部分幼儿可能难以理解,今后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参观科学馆,了解静电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举办科学主题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静电实验作品,提高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感知静电的存在与形成。
2通过让幼儿自己去实验,自己去寻找日常生活中的静电。
让幼儿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感受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增加幼儿团队意识。
活动准备:
梳子,小纸片,关于静电的光盘,室外大型玩具(园内有)衣服,长头发的幼儿。
活动过程:
1、和幼儿主动热情的问好!
2、通过实验,吸引幼儿注意,从而引出课题。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浑身是魔法,我真的是太强大了。
快来看看老师在做什么呢?(教师边做,边讲)老师用梳子在做什么?(在衣服上摩擦)然后用梳子小纸片,看看看,小纸片怎么样了呢?(让幼儿自己回答自己看的的真实情况,小纸片吸起来了)哇!看看老师棒不棒啊,老师的魔法把小纸片吸起来了,快给老师鼓鼓掌。
3、通过讲解实验过程让幼儿知道静电产生的过程,静电是由物体摩擦产生的现象,有滋滋的声音和小火花。
4、让幼儿来做实验再次感知静电的产生。
5、观看静电的光盘,再次让幼儿巩固了解静电的产生和生活中的静电。
6、通过教师用梳子梳女孩的头发,让幼儿仔细观察结果,并再次复习静电的知识。
7、带领幼儿到室外去寻找静电。
例:在滑滑梯时,会产生静电。
晚上脱衣服时,会产生静电还能听到声音和水火花
8、通过室外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在天气干燥时,摩擦最容易产生静电。
9、能过分组让幼儿去寻找生活中的静电,从而让幼儿在玩当中将本课时知识点巩固。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回家后在家里找寻静电,晚上脱衣服感受静电,并在第二天告诉老师。
2将遇到,找到的静电讲给爸爸妈妈听,分享所学知识。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