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病的防治(很全面)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3年版)_2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3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3年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XXX会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蔼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详细表现形式和严峻程度具有随时光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因为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详细检测办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
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裸露、强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碰到诱因时骤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光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时节性:常在秋冬时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显然的缓解期。
熟悉这些特征,有利于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增强哮喘诊断的可能性。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样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样体征。
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因为气道堵塞严峻,呼吸音可显然削弱,哮鸣音反而削弱甚至消逝(“缄默肺”),此时通常存在XXX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显然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蔼道反应性增强,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光变化亦不同。
如患儿肺功能检查浮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帮助明确诊断。
二、<6岁儿童喘息的特点喘息是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可能会发生反复喘息。
怎么治疗小儿哮喘

怎么治疗小儿哮喘小儿哮喘是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
在儿童病例中哮喘的发病率巨高,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孩子容易会出现的疾病,哮喘的好发年龄在六岁以内,小儿哮喘的病因很多。
那么,到底小儿哮喘的危害有哪些?治疗中又存在那些误区,又该如何防治呢?一、小儿哮喘的危害有哪些?可能很多家长会认为哮喘这应该是老年人才会得的,其实不然小孩也是会患有哮喘的,但是由于小孩不能清除的表达自己哪里不舒服,家长也没有及时的观察、及时的带去进行治疗,导致病情的加重,那带来的危害是相当的大的。
1.肺气肿和肺心病哮喘是有很多的分类的,那一般情况下在喘息性哮喘发作时,患者的胸部会隆起,而且双肩高耸,稍一活动就有明显气短,胸透时可见透光度增加,病人以为自己已经得了肺气肿,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是因为喘息性哮喘发作时呼吸困难,以至肺内许多气呼不出来,形成了与肺气肿相似的临床表现,可是一旦发作缓解,这些表现都是可以消失的。
1.呼吸衰竭或呼吸骤停小儿哮喘的危害有哪些?病情严重的时候,那还会导致通气不足,如果在治疗和用药不当的情况下,还会气胸,肺不张和肺水肿等,均是喘息性哮喘并发呼吸衰竭的常见诱因,一旦出现呼吸衰竭,由于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滞留和酸中毒,哮喘的治疗更加困难,要消除和减少诱因,预防发生,发生后要按呼吸衰竭抢救。
1.气胸和纵隔气肿在小儿哮喘所带来的危害中,还应该注意在哮喘发作的是偶,还会导致气体滞留于肺泡,使肺泡含气过度,慢性喘息性哮喘已并发的肺气肿会导致肺大泡破裂,形成自发性气胸;应用机械通气时,气道和肺泡的峰压过高,也易引起肺泡破裂而形成气压伤,引起气胸甚至伴有纵隔气肿。
二、小儿哮喘治疗误区1)哮喘发作期时治疗是一个短期的过程,但治疗哮喘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管是西医治疗还是中医都是如此。
这里要谈到稳定期的治疗,对于哮喘的治愈十分关键。
2)但有些家属没有耐心,哮喘发作缓解以后就不正规服药了,也有些是因为迫于经济原因,不能长期治疗,这都会对病患的预后大有害处,长此以往,这部分患儿发生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危险性很大,对患儿以后的生活、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2024年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建议

2024年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建议一、前言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我们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对2024年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建议进行修订。
二、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尤其在夜间和(或)清晨加重。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后缓解或消失。
(4)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
2. 辅助检查(1)肺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
(2)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3)昼夜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20%。
三、病情评估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临床表现、肺功能指标和过敏史等因素,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型。
四、治疗方案1. 急性发作期治疗(1)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给药,如沙丁胺醇。
(2)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给药,如福莫特罗。
(3)抗胆碱能药物:吸入给药,如异丙托溴铵。
(4)糖皮质激素:吸入给药,如布地奈德。
(5)必要时给予氧疗、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等支持治疗。
2. 慢性持续期治疗(1)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给药,如福莫特罗。
(2)抗胆碱能药物:吸入给药,如异丙托溴铵。
(3)糖皮质激素:吸入给药,如布地奈德。
(4)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口服给药,如孟鲁司特。
(5)免疫调节剂: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6)教育患儿和家长,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五、随访与评估定期随访,监测肺功能指标、症状控制情况和药物副作用。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六、预防措施(1)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如烟草烟雾、尘螨、花粉等。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3)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4)教育患儿和家长,加强个人防护。
小儿哮喘健康教育内容

小儿哮喘健康教育内容1心理指导哮喘是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引起气道高敏反应。
儿童哮喘的预后较成人好。
30%~6 0%的患儿可完全治愈。
因此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上的疏导和疾病知识的介绍,指导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避免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及时提供有效的治疗信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以良好的情绪接受治疗。
2治疗指导告知患儿家长治疗原则为长期、持续规范和个体化治疗。
采用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滴注或吸入疗法等方式给药,其中吸入疗法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小、无侵入性损伤操作等优点。
是目前国际上哮喘治疗的首选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沙丁胺醇、普米克令舒、特布他林等。
现临床常用高压泵雾化代替以前的雾化,其作用是药剂量小(2~3ml),雾化颗粒小(4~5μm),可达肺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能快速有效的缓解气管痉挛,止痰化咳,特别是针对哮喘持续状态。
每个新患者接受吸入疗法时,我们应耐心细致的讲解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让患者反复多次的练习,知道掌握正确方法。
发作期治疗重点为抗炎、平喘,快速缓解症状,缓解期应坚持长期抗炎,避免诱发因素,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在药物使用方面应尽量使用不良反应少的,以抗炎药物为主导,尽可能少用或不用β2受体激动剂。
3预防过敏源,减少复发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作的主要病因,非特异性刺激物(如灰尘、烟、化学气体、油漆、冷空气)、气候变化、剧烈运动、食物(如鸡蛋、花生和鱼虾)和药物(阿司匹林)均可能成为诱因。
指导患儿及家长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病室定时通风换气,紫外线每日照射两次,有过敏物质时应采用脱敏疗法,达到免疫耐受,并杜绝再次接触过敏源。
指导家长长期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气雾治疗是康复的关键,其剂量应个体化,采用接受治疗方案。
4出院指导出院前制订详细的指导计划。
(1)按时劳逸结合,预防感冒,防止复发。
(2)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防止复发。
最新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修订)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修订)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8年修订) 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前言为了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儿科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版)。
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儿童哮喘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随访进行了详细阐述。
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哮喘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指南概述诊断标准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包括:1.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2. 发作时具有以下至少一项:- 呼吸困难- 口唇及指(趾)端发绀- 哮喘症状导致夜间醒来- 哮喘症状影响正常活动3.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
评估方法儿童哮喘的评估分为:1. 初始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肺功能测试等。
2. 定期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急性发作评估:针对哮喘急性发作,进行紧急处理。
治疗原则儿童哮喘的治疗原则包括:1. 急性发作期治疗:缓解症状,纠正低氧血症,预防进一步恶化。
2. 慢性持续期治疗:降低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
3. 康复治疗:提高患儿体质,减少复发。
治疗方案儿童哮喘治疗方案分为四个级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相应治疗措施:1. 轻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
2. 中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必要时添加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
3. 重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和(或)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吸入治疗。
4. 危重症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和(或)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吸入治疗,必要时进行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辅助通气。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2024年修订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2024年修订版)目录1. 引言2.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3. 诊断标准4. 评估和监测5. 非药物治疗6. 药物治疗7. 预防措施8. 总结9. 参考资料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
该指南基于2024年修订版,旨在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简明、准确的指导。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特征为支气管高反应性和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其主要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感。
诊断标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以下标准:- 症状: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或胸闷感。
- 支气管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肺功能检测显示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评估和监测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评估和监测,应包括以下方面:- 病史:详细了解患儿的症状、发作频率等。
- 肺功能检测:评估患儿的肺功能,包括峰流速、用力呼气容积等。
- 控制水平评估:评估患儿的病情控制程度,包括症状频率、夜间症状等。
- 预后评估:评估患儿的预后和发展趋势。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措施:- 触发因素避免:避免患儿接触可能引发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如烟雾、过敏原等。
- 支持性护理:提供适当的支持性护理,如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
- 教育和自我管理:向患儿和家长提供相关教育,包括哮喘的认识、正确使用雾化器等。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药物:-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缓解急性哮喘发作,如沙丁胺醇。
- 长效控制药物:用于维持哮喘症状的长期控制,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 其他辅助药物:根据患儿情况,可酌情使用其他辅助药物,如抗白细胞介素治疗。
预防措施为预防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和加重,应采取以下措施:- 预防性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合理使用预防性药物,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小儿哮喘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小儿哮喘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轻症患者的鼻子可能会发痒,打喷嚏,有鼻涕等,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
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考虑患儿的护理,父母应始终观察孩子的症状,以利于治疗和预防疾病。
专家说,儿童哮喘症状主要是由于经常咳嗽引起的。
如果不按时治疗疾病,可能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因此,如果发现出现此类症状,应按时去医院检查并进行处理,以避免将来出现并发症。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症状如下: 1、在患有急性哮喘的儿童中,首先会出现呼吸急促症状,然后气促鼻翼扇动。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三凹征的症状。
指的是在胸胃上窝,肋骨间隙和剑突下,在吸气时会出现凹陷。
如果不按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缺氧,嘴唇发紫,并伴有咳嗽和泡沫痰。
如果不能缓解儿童的哮喘,严重的缺氧会引起儿童的不适,例如出汗,精神不振,面色苍白,瘀伤等严重症状。
2、小儿哮喘发作可急可缓,婴幼儿哮喘发作前,常有1〜2天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哮喘症状类似于一般性支气管炎。
年龄较大的儿童发病症状更为严重,其中大多数是在夜间,这可能与夜间的温差变化较大有关,因为房间里积聚了许多变应原,例如细菌和屋尘,同时夜间血内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可能会诱发疾病。
3、小儿哮喘患儿在受到变应原影响后,例如冷空气或其他刺激,通常首先表现为上呼吸道过敏症状,如鼻子发痒,打喷嚏,咳痰等,但往往由于患儿很难表达痒的感觉,所以只是简单地揉眼睛,搓鼻子。
但这样会对周围皮肤造成损伤,进一步表现为瘙痒,咽痒,干咳和咳痰。
这些症状通常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直到儿童哮喘发作。
二、治疗方法(一)哮喘又名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可以自行或通过治疗恢复。
吸入疗法是一种借助吸气作用,利用肺、气道的开放性进行治疗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哮喘病的防治(很全面)小儿哮喘病的防治(很全面)从上周的节目里知道,每年5月第二周的星期二作为“世界哮喘日”,全球有三亿哮喘患者,而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目前有很详细的全国流行病学资料,据估测有近两千万的哮喘患者,儿童的发病率更高,儿童大约有1%到6%的发病率,成人大约有1%的发病率。
儿童哮喘发病,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儿童哮喘发作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诱因,以及呼吸道的感染与儿童哮喘发作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疑问今天特地请到了铜梁县人民医院儿科XX医生座客健康铜梁,请她来和听众朋友们聊聊有关儿童哮喘病的防治的相关话题主持人:X医生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儿童支气管哮喘究竟是什么样的疾病呢?医生:儿童的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疾病,它的本质是一种炎症性疾病。
这几年,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流调发现,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大概在0.5%—2%之间,当然在儿童当中,他的发病率要比成人要高,有时甚至可以达到5.29%。
我们国家,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所以,儿童支气管哮喘还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主持人:儿童支气管哮对儿童有什么危害?医生: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如果不发病没有什么影响,各方面生活、劳动、学习都和正常人一样。
但是发作起来,后果就比较严重。
由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导致儿童不能正常的上学、睡觉,还有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更为严重的是引起死亡。
现在发现,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死亡率还是蛮高的,国外有报道,大概是十万分之二十左右,我们国内的一个流调发现,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死亡率和成人死亡率差不多,大约是在万分之三十六左右。
农村要比城市的死亡率还要高一些。
主持人:X医生,刚才你提到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这是为什么?医生: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是在发达国家中受累人群最多的疾病之一。
据估计,全球已有3亿哮喘患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上升,并以每10年20%~50%的比率上升。
支气管哮喘可在任何年龄发生,成人哮喘的80%起病于儿童期,有80%~90%的儿童哮喘首次症状发生在4~5岁前。
而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哮喘,由于病程短、气道炎症轻,病理改变往往处于可逆阶段,因此治疗效果好、预后佳,所以用抗哮喘药物进行早期干预是必要的,这一措施对降低我国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但是,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期因其生理变化和解剖结构的特点,临床上出现喘息症状的情况较多,往往不易鉴别,造成大部分儿科医生(包括部分呼吸科医生)仍在用抗生素治疗,甚至于用抗生素预防哮喘,这是极大的误区。
这样不仅不能控制哮喘,相反因滥用抗生素而造成种种弊端。
尽管早干预的观点会使一部分患儿存在过度应用抗哮喘药物的可能,但有效使用抗变应性炎症药物和支气管扩张剂,比应用抗生素能更好的减轻或控制喘息的发作,更有利于降低哮喘的发病率。
当然,早期干预如能做到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就更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GINA 方案(全球哮喘防治方案)中早诊断、早防治的原则。
要使广大儿科医生对哮喘做到早诊断,必须对他们进行哮喘防治知识的更新,进行专科知识培训。
主持人:小儿哮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第一,遗传因素引起的。
男孩一般多见于女孩,过敏体质的人身上会多于哮喘发生。
第二,室内因素包括螨虫引起的过敏哮喘;潮湿的墙角,浴室,冰箱中的霉菌也会引起;蟑螂也是一个过敏因素;另外宠物的皮屑引起的过敏也不能忽视。
第三,环境引起的哮喘。
空气中的花粉,尤其是春天穿暖花开以后,树木和花草的花粉都可以引起过敏。
秋天的杂草也要小心。
第四,呼吸道的感染也是哮喘的一个诱因。
第五,空气中的污染。
第六,食物中的过敏也是一种,但是真正由于某一种食物引起的过敏相对比较少,一般不要轻易的因为哮喘忌口。
第七,吸烟和被动吸烟,目前很多研究都显示在环境中,父母吸烟和被动吸烟对未来孩子的哮喘都影响重大。
第八,装修引起的环境的污染,一些化学物质也会引起喘息。
本来一些病人不喘息,碰到此类物质的时候就会忽然哮喘发作。
成人一定要注重。
第九,一些病人对暖热空气比较敏感,对于运动也比较敏敏感。
在平时熟悉到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提前预防,在运动前吸入一些喷剂,如顺耳宁之类的药物。
主持人:在生活中,哪些是引起儿童哮喘的诱因呢?医生: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有很多,这些诱因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是遇到过敏原。
因为我们儿童的哮喘又称为过敏性哮喘,所以遇到过敏原就会爆发,过敏原包括的范围很广。
比如说有吸入性的过敏原,还有食入性的过敏原,以及激素性的过敏原。
吸入性比较常见,有螨虫、花粉、还有一些尘埃。
现在发现有些漂浮在空气中的真菌,也可以作为吸入性的过敏原。
食入性的过敏原和哮喘也是非常的密切,尤其是对年幼儿。
引起年幼儿过敏的过敏原有牛奶、鸡蛋、蟹、虾等等。
这些过敏原对于成人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出现哮喘的症状比儿童要少一些,这是因为儿童肠道的屏障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吃了一些引起过敏的食物会产生哮喘,但是家长往往会忽视这个问题。
至于药物引起的哮喘,目前还不是很多,比较肯定的,就只有阿司匹林,有的人吃了阿司匹林,会由于过敏而引起哮喘,有的原因还不是很明确。
有些东西我们接触了以后会产生皮炎,出现哮喘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如果吸入的话也可以引起哮喘。
比如说,我们碰到一些汽车排放的尾气,还有以前做饭用的煤球炉等等,它释放出来的烟雾也会引起哮喘。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许多吸烟的人,有些是哮喘患儿的父亲、爷爷,甚至是妈妈。
吸烟后排出的尼古丁等物质会引发儿童哮喘,尤其是感冒后吸入了这些不该吸入的物质,肯定会诱发哮喘。
甚至现在认为,如果妈妈本身是过敏性体质,假如怀孕时候再吸烟,那么她所分娩的孩子通常会发生哮喘。
主持人:冬春转季很容易引发呼吸道的疾病,儿童呼吸道感染与哮喘的发作,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您能否为我们讲解一下?医生:儿童呼吸道感染,常常感染的病原体有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还有一些细菌。
年幼儿往往和呼吸道核胞病毒关系比较大,年长儿往往和鼻病毒关系要大一些,这些病毒本身,就是有两重身份,既是过敏原,又是感染原。
更重要的是这些病毒能够破坏我们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甚至破坏我们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对我们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纤维会起到毒性作用。
由于对细胞的纤毛、黏膜分泌液细胞的毒性作用,会导致呼吸道防御功能明显下降。
除了我们常说的病毒感染会引起哮喘发作之外,我们现在对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哮喘发作也搞了比较多的研究,国际上对这个也越来越重视。
我们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在感染这些病原体后,会出现反复的哮喘发作,因为它们和病毒一样,既是感染源,又是过敏原。
感染了以后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痰液的这些腺体分泌增加,而且对呼吸道的屏障功能引起破坏。
产生的机制和病毒感染产生的机制差不多。
细菌感染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哮喘的直接关系,我们目前还不是很肯定,但是比如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等等这些间接关系还是有的,因为可以引起扁桃体发炎,也可以引起支气管炎,甚至可以引起肺炎。
如果说气道的这些炎症持续向下蔓延,迁延不愈的话,最后也能引发哮喘。
所以,我们所说的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都和哮喘发作有一定的联系提问:儿童哮喘会不会转变为成人哮喘?医生:有些学者认为儿童哮喘进入成年期后会停止发作,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此观点不妥,哮喘患儿进入青春发育期虽有30%~50%患儿症状消失,但到成人期仍有再发可能,2/3以上患者继续发作,既使无哮喘症状,但其肺功能常为异常或持续存在气道高反应与咳嗽。
轻度小儿哮喘预后良好,仅5%发展为严重哮喘,而中度至重度患儿在整个一生中常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高反应与哮喘发作。
重度哮喘尤其长期依赖激素,屡次住院和症状不易改善者,约95%发展为成人哮喘。
最近国外提出ABC方案(Antiasthmabeginsin childhood)即治疗哮喘须在儿童期开始,力争早期诊治。
第二天(症状与诊断)主持人:小宝前几天感冒了,经常搓鼻子,打喷嚏,咳嗽,运动量一大就喘,吃饭呛也喘,但时间都不长,2-3分钟。
但昨晚他突然咳嗽得很厉害的,还伴着大声的喘息声,好像呼吸很困难,脸色变得苍白,吓得小宝爸妈赶紧把他送医院。
在医生诊断后他们才知道宝宝得了支气管哮喘,而且痰液阻塞了气管,真的好险!!在这里首先请问的是小儿哮喘有哪些种类?医生:小儿哮喘分哪几类目前,从年龄上分有儿童哮喘,婴幼儿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
儿童哮喘:特点是,反复的咳嗽,喘,小儿憋气,还伴有其他的一些呼吸道的症状。
这种哮喘和外界过敏的因素有关系,如:螨虫,宠物,花粉。
这种哮喘是属于年龄比较大(3岁以上)的孩子的哮喘。
婴幼儿哮喘:一般在3岁以内。
发作和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系。
特点是,开始的时候病毒呼吸道感染,反复喘息,分有无过敏的情况,假如是没有过敏,3岁以后,一般就不喘了。
这种病的原因是孩子肺发育的小,或者有被动吸烟的原因。
过敏性哮喘:孩子自己有过敏,湿疹,食物过敏的情况,父母有过敏史,在某些诱因以后,有喘息,成人后也不能够好。
咳嗽变异性哮喘:特点,一般的咳嗽两星期好,但是这种哮喘要咳嗽两星期以上,不发烧,只咳嗽,肺里听不出杂音,用支气管舒张剂是有效的。
还有运动型哮喘,一参加运动就喘息,气短,憋气。
不管是哪种类型,多数在3岁以内有起病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早期都要进行干预。
主持人:小儿哮喘早期有何症状医生:小儿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由于患儿往往表达能力较差或无表达能力,许多前驱症状仅能依靠家属的传输或医生的观察。
小儿哮喘的发作先兆及早期表现为:患儿受到变应原、冷空气或其他诱因的刺激时,往往首先表现为上呼吸道过敏的症状,如眼痒、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由于婴幼儿对痒的表达困难,往往仅表现为揉眼、搓鼻等。
进一步的表现为上腭痒、咽痒、干咳和呛咳。
这些症状通常在哮喘发作前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主持人:小儿哮喘有哪些典型症状医生:小儿哮喘的典型症状:突然发作的喘息为小儿哮喘的主要特征,儿童哮喘的喘息症状根据哮喘的严重程度而有较大的差异。
患儿可出现高调喘鸣声,不用听诊器或相隔一定距离即可听到。
呼吸频度加快、呼吸困难,婴幼儿可表现为张口呼吸、鼻翼扇动。
许多患儿可伴有咳嗽,一般病初为干咳,发作消退时咳出白色粘液样痰。
严重发作时可表现为烦燥不安、紫绀、面色苍白、出冷汗。
查体可见三凹征、心率加快、双肺有哮鸣音。
进一步加重可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颈静脉怒张、浮肿、肺底中、小水泡音、肝脏肿大。
慢性哮喘患儿可见肺气肿体征,如桶状胸、胸部叩诊呈鼓音等。
主持人:小儿哮喘轻易与哪些疾病混淆?诊断标准是什么?医生:第一,很多呼吸道疾病都会有气道的狭窄之后出现哮鸣音。
首先排除气道异物的因素,但是也有一些有意外的情况,大人不清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