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联合排水试验报告
煤矿联合排水试验报告

煤矿联合排水试验报告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黔西县泰来鸿运煤矿主排水系统联合排水试验报告编制部门:机电科编制人:杨贵平编制日期:2015年4月14日黔西县泰来鸿运煤矿主排水系统联合排水试验报告一、概况1、矿井水文地质特点地表水主要表现在区内雨量充沛,暴雨后有山洪暴发等灾害。
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主要是浅部老窑水以及浅部大量的采空区可能有积水影响。
2、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1)设计正常涌水量为20m3/h,最大涌水量为60m3/h。
(2)根据近两年排水情况预估算,实际正常涌水量为10m3/h,最大涌水量为45m3/h。
(2013年5月至今未生产,没有采掘作业)3、排水系统基本情况(1)水泵房布置在+1102m水平,井口标高为+1181m,排水垂高79m。
主水仓容积:190m3,副水仓容积:190m3。
(2)水泵型号、数量及相关参数(3)排水管路DN100无缝钢管两趟(单趟约320米),一趟工作,一趟备用,系按专篇设计选型安设。
(4)电源及电控设备电源已实现双回路供电,电源电压660v,使用KS11-200/10/(1台)和KS9-100/10/(1台)矿用变压器, QBZ-120(2台)和QBZ-80(3台)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控制。
二、组织措施1、召开专题会为了安全、高效开展联合试验工作,2015年4月7日9时,由总工程师张照延组织了相关领导、科室人员就试验工作事宜进行了开会商讨,并明确职责、具体分工。
张照延负责总体调度、协调工作;冯育艳主要负责相关工作的安排、现场指挥;郭银礼负责试验工作全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指导工作;杨贵平等成员负责具体试验工作之相关事项。
主要具体工作分工如下:(1)机电科在2015年4月8-9日,对排水系统(水泵、开关、输电线路、管路、水沟等)进行彻底排查、处理。
(2)由安全矿长郭银礼组织,矿留守人员参加。
联合排水试验报告

政忠煤矿联合排水试验报告矿长:总工程师:时间:2013年3月8日联合排水试验报告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八十一条规定,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供电线路必须经常检查和维护,在雨季以前,必须全面检修一次,并对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
经研究决定对我矿工作水泵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为此,我矿于2013年3月7日上午9:00-11:00对井下中央水泵进行了一次联合试运转.一.排水系统本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0m3/h,最大涌水量为40m3/h,副平硐上车场标高为1425m,井底水仓标高为1399m;1) 矿井正常涌水量:Q B= 10m3/h;2) 矿井最大涌水量:Q max=40m3/h;3) 所需水泵最小流量;Q B=1.2 Q B =1.2×10=12 m3/h4) 所需水泵最大流量: Q BM=1.2 Q max=1.2×40=48 m3/h。
二、水泵1、水泵扬程井底水仓至暗斜井口上部高差H P=26m。
水泵扬程H B=1.3×26=34m。
2、水泵型号及台数矿井暗斜井排水设备选用100L72—20×2型多级离心式水泵,其流量为50.4m3/h;扬程45m;选配隔爆型异步电机,电压为380/660V,18.5KW,转速1480r/min。
井底水仓水泵选择四台,正常涌水量时一台工作,二台备用,最大涌水量时三台工作,一台检修。
3、排水管井底水仓至地面的排水管为DN75无缝钢管两趟。
所选水泵排水能力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三、水仓本矿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0m3/h,最大涌水量40m3/h,水仓有效容积不得小于8h正常涌水量,即不小于80m3,但考虑随着采空区的进一步扩大,矿井涌水势必进一步增加,因此,本设计水仓净断面积5.5m2,有效长度为80m,并设主副水仓,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四.联合排水试运转领导小组组长:伊继国副组长:谭军成员: 翟金成邹进美李波王廷波许品报毛付五.联合试运转内容根据水泵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规定,检查供电系统,排水系统正常,三台水泵分别由QJZ9-2×200高压隔爆真空开关控制.1号,2号,3号水泵电源分别来自地面变电所1路和2路.首先开动一台水泵试运转0.5小时,测得单台水泵排水量为50.4m3/h.然后再开动另一台水泵联合运转10分钟,随后又开动另一台水泵,测得实际排水量151.2 m3/h.正常涌水时【排水能力核算:24×10=240<20h=1008】最大涌水时【排水能力核算:24×40=960<20h=2016】由以上数据得出以下结论:我矿工作水泵排水能力在20小时能排出24小时正常涌水量, 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排水能力在20小时能排出24小时最大涌水量,满足﹤煤矿安全规程﹥之规定要求.。
井下联合排水试验报告

广安市烨祥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小井沟煤矿井下联合排水试验报告广安市烨祥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小井沟煤矿二0一六年四月十日广安市烨祥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小井沟煤矿井下联合排水试验报告试验单位:广安市烨祥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小井沟煤矿试验地点:井下水泵房试验日期: 2016年4月1日试验周期:目录第一章水文概况----------------------------------3 第一节水文地质简述-------------------------3 第二节水系及主要河流-----------------------3 第三节矿井充水因素-------------------------3 第二章开采现状与涌水因数分析--------------------4 第三章排水设备----------------------------------4 第四章联合排水试验的条件------------------------5 第一节联合排水试验目的--------------------- 5 第二节联合排水试验时间----------------------5 第三节联合排水试验指挥部--------------------5 第四节试验前的准备--------------------------6 第五章联合排水试验------------------------------7 第一节试验相关参数--------------------------7 第二节联合排水试验 -------------------------7 第三节联合排水试验记录----------------------8 第六章结论--------------------------------------9第一章水文概况第一节水文地质简述矿区地下水类型为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分布于三叠系须家河组(T3xj)地层的砂岩及砂质泥岩中,受大气降雨的补给沿节理裂隙及孔隙的形式渗透,向井道充水;据测量枯水期矿井涌水量为15.71m3/h、丰水期矿井涌水量为34.71 m3/h。
煤矿联合排水试验报告

贵州马幺坡矿业有限公司平坝县乐平乡石旮旯煤矿联合排水试验报告试验日期:2019年5月29日试验地点:井下水泵房、+1300车场、+1345车场编制日期:2019年5月30日目录联合排水试验报告 (3)第一章水文概况 (3)第一节水文地质简述 (3)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类型 (3)第三节矿井充水因素 (4)第二章开采现状与涌水因素分析 (5)第三章排水设备 (5)第四章联合排水试验的条件 (6)第一节联合排水试验目的 (6)第二节联合排水试验时间 (7)第三节联合排水试验指挥部 (8)第四节试验前的准备 (8)第五章联合排水试验 (9)第一节试验相关参数 (9)第二节联合排水试验 (10)第三节联合排水试验记录 (10)第六章结论 0第一节水文地质简述 (3)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类型 (3)第三节矿井充水因素 (4)第二章开采现状与涌水因素分析 (5)第三章排水设备 (5)第四章联合排水试验的条件 (6)第一节联合排水试验目的 (6)第二节联合排水试验时间 (7)第三节联合排水试验指挥部 (7)第四节试验前的准备 (8)第五章联合排水试验 (9)第一节试验相关参数 (9)第二节联合排水试验 (9)第三节联合排水试验记录 (10)第六章结论 0联合排水试验报告第一章水文概况第一节水文地质简述矿区属低中山侵蚀山地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总体上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矿区内最高标高+1546m,最低标高+1395m,最大相对高差151m,地形坡度一般为10~30°,河谷两侧较陡,达51°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4.1°C,极端最高气温34.1°C,极端最低气温-10.7°C。
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
年均降雨量1235.7mm,5-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
灾害性天气主要为春旱、夏旱、倒春寒、冰雹、暴雨等。
评估区中部为猫跳河上游乐平河的支流,该河自西向东向南流入乐平河,流入红枫湖。
排水系统联合排水实验报告

水城县龙泰煤矿主排水系统联合排水实验报告龙泰煤矿机电队编制;张怀伦2012年5月10日龙泰煤矿排水系统联合排水实验报告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年雨季来临之前必须做一次工作水泵、备用水泵联合运转排水实验。
为了保证我矿井主排水系统能够满足雨季最大涌水排水量,组织对井下主排水泵及泵房供电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查检修,并于2012年5月6日8点10分开使对井下主排水泵进行了联合排水实验。
一、实验时间:2012年5月6日8点10分—5月10日11点50分二、实验地点:井底水泵房三、参加联合排水实验人员:机电矿长:刘凯机电队长;张俊山水泵工:李玉开电工:韦昌山机电工程师;张怀伦四、排水系统基本情况:1、涌水量:(1)、矿井预测正常涌水量:16.2m³/h(2)、矿井预测最大涌水量:60.55m³/h(3)、矿井实际总涌水量:13.8m³/h12、水仓容积:主水仓2.8*2.8*40.2=315 m³副水仓2.8*2.8*39.3=308 m³水仓总容积:315+308=623 m³3、供电设备及电缆;(1)、供电系统:水泵供电电压660V,使用开关为QBZ-120真空电磁启动器3台。
供电电源分别取自井下I、II回路MY3*95+1*35母线电缆,电缆载流量:255A。
(2)、供电电缆:水泵I回路使用MY3*50+1*25电缆160m ,II回路使用MY3*50+1*25电缆60m ,电缆载流量:170A。
4、水泵技术特征表:5、水管技术特征表:6、水泵运行时所测数据表:2五、根据上述所测数据进行排水能力、水泵效率和水仓容量的效验:1、一台水泵、一条排水管路、7.3h排完24h涌水量。
2、同时运行水泵两台、排水管两路、3.7h排完24h涌水量。
3、同时运行水泵三台、排水管两路、2.3h排完24h涌水量。
4、水泵排水能力效验:(1)、正常排水量,一台水泵:7.3h排完24h涌水符合<20h、满足规程要求。
煤矿联合排水实验报告

贵州马幺坡矿业有限公司平坝县乐平乡石旮旯煤矿联合排水试验报告试验单位:石旮旯煤矿试验地点:+1300m中央水泵房试验日期:2019年5月29日试验周期:一年安全技术措施审签页目录一、组织机构 (4)二、联合排水试验时间 (4)三、联合排水试验地点、路线、设备情况 (4)四、联合排水试验准备工作 (5)五、联合排水试验经过 (5)六、试验结果 (5)七、试验结论 (6)八、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6)石旮旯煤矿联合排水试验报告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314条中“水泵、水管、闸阀、配电设备和线路,必须经常检查和维护。
在每年雨季之前,必须全面检修1次,并对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进行1次联合排水试验,提交联合排水试验报告。
”的规定,和5月21日~22日省安监局林东监察分局检查情况,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由机电部门牵头,组织机电、安全、生产等相关人员在6月前实事求是进行一次矿井联合排水试验,现就矿井联合排水试验的情况报告如下:一、组织机构为确保本次联合排水试验圆满成功,根据联合排水试验工作需要,经矿安全生产部门共同研究,特成立矿井联合排水试验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联合排水试验工作。
组长:杨勇(机电矿长)副组长:王光海(总工程师)宁速东(机电副总)成员:余德海谢兰平李申洋王建华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统一指挥联合排水试验工作。
二、联合排水试验时间:2019年5月29日上午8:30~10:00三、联合排水试验地点、路线、设备情况联合排水试验地点设在主水泵房,排水路线由水泵房水仓通过排水管路排放到主井地面污水处理厂,为一级排水,排水管路两路,φ159×4.5mm、φ159×4.5mm的无缝钢管。
主水仓容积240m³,副水仓容积180m³。
安装4台水泵,1台工作,1台备用,2台检修,其中3台D25-30×3型,功率15kw,流量25m³/h,扬程90m,选1台作为主排水泵,另外2台作为检修水泵,新增设的1台功率55kw,DF85-45×3型,流量85m³/h,扬程135m的作为备用,三泵流量共计160m³/h。
排水系统联合排水实验报告

老鹰山镇晨光煤矿排水系统联合排水实验报告晨光煤矿机电队编制:李仕远2013年2月19日晨光煤矿排水系统联合排水实验报告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年雨季来临之前必须做一次工作水泵、备用水泵联合运转排水实验。
为了保证我矿井主排水系统能够满足雨季最大涌水排水量,组织对井下主排水泵及泵房供电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查检修,并于2013年2月16日9点30分开使对井下主排水系统进行了联合排水实验。
一、实验时间:2013年2月16日9点30分—2月18日11点30分二、实验地点:井底水泵房三、参加联合排水实验人员:机电矿长:李仕远机电队长;李平水泵工:苏吉义刘朝华电工:刘朝方刘朝宣机修工:邓维强王瑶四、排水系统基本情况:1、涌水量:(1)、矿井预测正常涌水量:20.83m³/h(2)、矿井预测最大涌水量:54.16m³/h(3)、矿井实际总涌水量:20m³/h2、水仓容积:主水仓183.92 m³副水仓183.92 m³水仓总容积:367.84 m³3、供电设备及电缆;(1)、供电系统:排水泵供电电压660V ,使用开关为QBZ 2-200/660(380)真空电磁启动器3台,正压给水泵使用开关为QBZ-60真空电磁启动器2台。
供电电源分别取自地面低压配电房I 、II 回路,通过两趟MY3*70+1*35母线电缆送至井下水泵房,用两台KBZ9-400II 型馈电开关作分切控制,线路全长600米,电缆载流量:175A 。
4、水泵技术特征表:水泵编号 水泵型号额定排水量(m ³/h ) 额定扬程电机型号电机功率 电压生产日期生产厂家 1# D46—50×6 46 300米YB 2—280S—2 75KW 660V 2010.11 长沙天鹏 2# D46—50×6 46 300米YB 2—280S—2 75KW 660V 2010.11 长沙天鹏 3#D46—50×6 46 300米YB 2—280S—2 75KW660V 2010.11长沙天鹏5、水管技术特征表:排水管 编号 管径(mm ) 钢管内径(mm ) 排水高度排水距离 实 测 流 量 敷设角度 敷设方式1#110100173米 520米63.6m 3200沿副井井壁敷设2# 160 150 173米520米 55.2m 3 200 沿副井井壁敷设6、水泵运行时所测数据表:投入运行管.泵编号 启动 时间停止 时间运行 电压 运行 电流 压力 Mpa 排水量 记录人110管1#泵 16日9:30 11:30 660V 77A 2.3 7.6h 排完24h 涌水 李 仕 远 160管3#泵17日9:30 12:30660V77.2A 2.8 8.7h 排完24h 涌水 110. 160管,1#.3# 泵18日9:30 11:30 660V1#泵 77A 3#泵 77.2A2.3 2.84.05h 排完24h 涌 水五、根据上述所测数据进行排水能力、水泵效率及水仓容积的效验:1、一台水泵、用110排水管路、7.6h排完24h涌水量。
矿井联合防排水试验报告

玉龙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联合防排水试验报告玉龙煤业有限公司2012年4月20日玉龙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联合防排水试验报告煤矿在采掘生产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涌水,为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不致使涌水淹没矿井,需要及时把水排到地面。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每年必须对生产矿井的井下所有排水泵要进行一次联合防排水性能测试,以获得主排水泵的实际运行工况和实际运转性能参数。
由此鉴定主排水设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主排水设备的容量配备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矿井在20h内能排清24h的矿井涌水量。
水泵的检修质量是否达到检修要求,为准确掌握排水设备的技术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2012年玉龙煤业为了检验本矿井主排水设备的总排水能力,在雨季前对全矿井下所有工作水泵进行一次联合防排水试验测试,以便能发现并及时处理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矿井在生产时不受水害威胁。
提高矿井抗灾能力。
第一章水文概况一、水文地质简述玉龙煤矿位于大同煤田口泉沟南岩溶水文地质区的补给-径流区,地貌属黄土丘陵区山间洼地,东部和西北部为黄土丘陵,中间呈带状山间洼地,地势较为平坦。
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各大小沟谷,平时干枯无水,仅雨季有洪峰通过,其中较大沟谷为西部大沙沟,雨季洪水汇集于沟中,由南向北流出井田,然后向西北流入元子河,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东部,周边地表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且不受洪水危害。
二、水系及主要河流矿区内无主要河流、湖泊,池塘、水库、只有元子河平时河流无水,只有7一9月雨季时才有水。
三、矿井充水因素矿井充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充水、煤系砂岩裂隙水充水、断层充水、采空区积水充水、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充水1、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充水大气降水为区域内主要充水源,大气降水多沿基岩风化裂隙渗入矿井,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充水强度与雨季和降水强度、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地表水在雨季暴涨暴落。
2、第四系孔隙水充水第四系孔隙水可以接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补给条件比较好,局部富水性较强,煤层开采形成冒落带、导水裂隙带之后,上更新统孔隙水可通过“三带”直接进入矿井,其充水方式以淋水、涌水为主,局部可能形成顶板突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煤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联合排水试验报告试验单位:内蒙古**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煤矿试验设备:MD46-50*5试验日期:2011年6月16日试验周期:一年第一章水文概况一、气候条件矿区终年干旱、雨量稀少,属于高山大陆性气候,四季、昼夜气温变化较大。
历年平均温度为-0.8℃~1.3℃,全年最高气温为25℃。
最低气温为-31.4℃。
年最大降雨量为296.7mm,年最大蒸发量2618.7 mm,为降雨量的九倍。
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
结冰期为半年,10月份至翌年的4月份。
最大冻结深度为1.5 m,积雪厚度13c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最大风速为34m/s,最大风力在10级以上。
二、水系及主要河流煤矿地下水按其含水层埋藏条件及水力性质不同,可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水两种,分述如下:1、松散岩类孔隙水本含水类型包括各种成因类型的第四系松散冲洪积及风积沙堆积物。
冲洪积层一般分布于沟谷中,岩性以砂、砾石、卵石为主,含水层单一,一般厚度5m-10m,地形低洼处有地下潜水,水量不大。
本含水类型地段水量均不大,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明显,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排泄除局部消耗于蒸发外,主要沿沟谷向外排泄。
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矿区本含水类型为侏罗系层间孔隙裂隙水。
直罗组底部中、粗粒砂岩及砂砾岩,厚度大,一般50 m左右,岩性疏松富水性好,但水量变化大;延安组含煤地层,岩性由不同粒级的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总体富水性差;安定组以红色泥岩为主,为隔水层。
风沟、白芨芨沟,西侧汇于内蒙古确台沟、二道岭沟,大部分沟谷平时干涸无水,山洪暴发始有水流。
确台沟(位于煤矿西侧)、二道岭沟(位于煤矿南侧)有常年细小溪流,煤矿生产废水大多排于该两条沟内,向北流到区外。
三、矿井冲水因数A、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为区内主要冲水源、大气降水多沿基岩风化裂隙渗入矿井,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充水强度与季节和降水强度、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地表水在雨季暴涨暴落。
B、老窑积水:矿区煤层浅部均有老窑采煤,所以矿井开采时要加强老窑放水工作。
第二章开采现状与涌水因数分析本矿现技改期间以完成了两采两掘工作面的装备,分别为;+1900五层北运输巷;+1942五层北回风巷;+1900五层南回采工作面;+1900七2层南回采工作面。
涌水主要来源是+1900五层南1.2m3 /h,+1900七2层南巷2.8 m3 /h,其他0.8 m3 /h,老窑及地表10.9 m3 /h,共计15.7 m3 /h。
其涌水渠道受采动产生的裂隙影响。
第三章雨季前后矿井涌水量本矿现有工作,备用,检修水泵三台。
其型号:MD46-50*5,水泵流量46 m3 /h,水泵扬程250m,功率55KW。
两趟108*3无缝钢管时管路,在雨季来临前最大涌水量14 m3 /h,雨季来临时最大涌水量17.5m3 /h,排水泵能力完全能满足矿井雨季前后的涌水量。
第四章排水试验第一节井下水泵房联合排水试验总则1、为认真贯彻落实煤矿井下排水联合试验,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确保雨季安全渡汛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八十一条》规定和本质安全体系管理的要求,特制定本安全措施。
2、**煤矿一号井井下水泵房,在涌水泵排水的规定,决定进行井下主排水泵和备用排水泵联合排水试验,合格后继续使用。
3、以后我矿井下排水泵在使用中,每年雨季以前必须进行全面检修一次,并对主排水水泵和备涌水泵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主副水仓、沉淀池和水沟中的淤泥,应及时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须清理一次。
第二节具备联合排水试验的条件各级排水泵房主、备排水泵安装到位,井下有检修泵,排水泵电源双回路,两趟排水管路能互相置换。
井下各水文观测点正常观测,记录规范,符合实际情况的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及水泵流量数据。
第三节联合排水试验措施及要求1、参加联合排水试验一切工作必须在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指挥开展,各部门及单位领导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这次演练意义,亲自安排并参加排水联合试验工作,保证人员,通讯等措施到位,以实战心态认真实施好演练的各项科目。
2、参加联合排水试验的各部门和单位人员要认真学习排水演练措施及方案,要做到提前进行预试验,准确快速的实施各自的职能。
3、联合排水试验结束后,参加演练的科室和单位要进行总结,并与6月20日前将总结报集团公司安监部。
4、在水泵运行期间,闸阀和电气开关手把上挂“禁止操作”的牌板。
5、水泵运行期间禁止任何人碰触转动部位。
经常注意电动机和水泵声音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振动现象,若出现必须停止水泵运行。
6、电动机温升不超过铭牌规定,滚动轴承不超过75℃,若超过必须停止运行。
7、水泵禁止反转,禁止无水空转,盘根松紧合适,保持“滴水不成线”,盘根箱不应过热,过热时要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8、时常注意各处水管接头是否漏水,特别要注意防止喷到电气设备上。
9、时常注意吸水笼头是否堵塞。
附近有无杂物影响上水。
10、水泵达到正常转速后,要及时打开出水阀,不允许关住出水阀长时间运转。
11、在检修设备和管路时,要停电进行,开关打到零位。
12、水泵操作启动顺序①、水泵操作顺序:灌水一起动水泵电动机—操作阀门(泵体起动后,缓缓打开出水阀门)--正常停机(缓缓关闭水泵的出水阀门)。
②、水泵启动顺序:先启动工作水泵—再启动备涌水泵—最后启动检修水泵:第四节排水试验指挥部为确保本次联合排水泵试验能够顺利进行,**煤矿一号井成立指挥部。
指挥长:***(由机电矿长担任)成员:*** *** *** ****** *** *** ***1、指挥部设在矿配电房(或调度室),统一指挥试验工作。
2、为确保试验安全顺利进行,同时成立电气、机械、地面排水、测水、资料五个专业组。
1、电气组有马光忠任组长,负责井上下供电;2、机械组由晁海灵任组长,负责泵房的开停泵及管路检查维护等工作;3、地面排水组由马忠永任组长,负责保证地面排水的疏导与畅通工作;4、测水组由吴振军任组长,负责测定水量工作,并做好记录;5、资料由厚春强负责,做好试验技术资料的记录收集、归档工作。
第五节井下水泵房排水系统的简介+1900水泵房配(主排、备用、检修)三台同型号的水泵其中一台在检修,其余两台能同时工作。
1、水泵型号:MD46-50*5 三台(主排、备用、检修)2、流量:46m³∕h3、扬程:250m4、电动机型号:YB2280M-2 三台5、额定容量:55KW6、额定电流:99.7∕57.6A7、额定转速:2958r∕min8、排水管道规格:108*3无缝钢管(310m水管两套)第六节联合排水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一、《关于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矿于6月1日前完成排水供电线路、供电机组、主排水泵、备用排水泵、检修泵、排水管路等设备的安装检修工作,完成水仓清淤工作。
二、**煤矿一号井在矿井联合排水试验中做好充分准备,加强水泵的维护检修,提高水泵工作效率,保证井下每台水泵均处于完好状态。
试验当天矿井+1900水平中央泵房及3台水泵按预定方案先后起动运行2台水泵进行联合排水运行。
“水泵及其闸阀、止回阀、吸水管路、排水管路、射流器(或底阀)等均完好正常”、“总变至矿井双回路电源完好正常,并联运行供电”、“+1900水平中央水泵房、变电所二道密闭开关灵活、密封良好可靠,吸水井配水闸阀开启灵活,完好正常。
”各项完好指标,各试验点的负责人先后向指挥中心汇报试验情况。
此次矿井联合排水试验旨在让所有水泵操作司机在遇到紧急情况或抗洪抢险时熟练具体操作程序步骤。
同时也全面检测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及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矿井对抗洪抢险人员、设备的一次全面试验。
第七节联合排水试验记录1、试验性质:联合排水试验2、实验地点:**煤矿一号井+1900水泵房3、试验时间:2011年6月16日为进一步提高矿井的防水抗灾能力,测定排水系统的工作效率,6月16日,**矿在+1900中央泵房和中央变电所、地面变电所、+1980水平排水管出口、+1980至+1900主斜井管路等地点举行矿井联合排水试验。
当天上午9点20分,随着我矿调度中心总指挥徐学军的令下,井下绞车和地面空压机停止供电和运转。
+1900中央泵房水泵工按操作步骤依次开起1#水泵,最后起动2#水泵;正常运转后每开一台水泵必须向指挥部汇报,待地面测完出水量后由地面负责人通知增开一台水泵;随后在+1900水泵房所有水泵开启后,各开一台水泵进行演习。
技术员每隔10分钟在各点记录水泵运转前、后的有关电压、电流、压力和真空度等数据;地质水文人员在地面水沟水文观测点对每增开一台水泵所排出的水量、流速进行测量并记录,并及时向调度指挥中心汇报运行状况。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紧张演习,水泵工接到总指挥结束命令后,根据井下涌水量逐台关机。
一管一泵试测记录:在2小时排完水仓83 m³的蓄水,按一台水泵开启运转计算,6.45小时能够抽出水仓正常涌水量(水仓16小时280m³的蓄水量)。
两管两泵实测记录:2小时能抽完水仓174.8m³蓄水。
按两台水泵排水计算:能保持在3.23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正常涌水量。
设备实测记录:电动机轴温为56℃,水泵运转正常,平均1台水泵流量:41.5 m³/h;管路无漏水迹象。
电器设备实测记录:电压660V;电流57.6A。
水仓流量实测记录:平均流量为17.5m3/h。
主水泵测定主要数据汇总表第八节、联合排水实验测定结论技术员在各点记录水泵运转前、后的有关电压、电流、压力和真空度等数据,符合规定值。
1、排水能力及涌水量与水仓容积进行核算:①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根据测定数值1泵1管2小时来推算排水量为83 m³;所以矿井正常涌水时推算20小时排水能力为:Q工作=41.5m3/hQ工作*20=41.5m3/h*20=830 m3结论:大于矿井24h正常涌水量420m3。
符合《AQ1012-2005》对工作水泵排水能力的要求。
②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根据测定数值2泵2管2小时来推算排水量为166 m³;所以矿井正常涌水时推算20小时排水能力为:Q工作=83m3/hQ工作*20=83 m3/h*20=1600 m3结论:大于矿井24h正常涌水量840m3。
符合《AQ1012-2005》对工作水泵排水泵加备用泵排水能力的要求。
2、水仓容量矿井正常涌水量1小时为17.5m3/h,水仓容积为280 m3。
8小时正常涌水量:8*17.5=140 m3结论:水仓容积大于8小时正常涌水量。
3、查阅地质资料我矿的最大日涌水量为420m3,根据测试记录,同该排水系统正常排水1小时工作排水能力比较6.45小时抽完水仓280 m³蓄水,联合运行1h的排水能力比较3.23小时能抽完水仓280m³蓄水,该排水系统的联合排水能力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二百七十八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