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菌种来源
发酵工程菌种的来源及选育

细菌分离:以乳酸菌为例
放线菌的分离
(一)采样
菜园土或林地土
土壤中放线菌最丰富,品种齐全。 可以筛选新的放线菌。
从堆肥或过热的材料中如干 草或蔗渣中可分离到大量的嗜热 放线菌,从淡水和海洋环境中分 离到嗜碱性的和嗜酸性的菌种。
自然风干,备用
气生孢子能耐干燥,耐湿热能力 高于营养体,室温保存20天, 放线菌的数量和组成变化不大, 细菌大部分死亡。
(二)生态学参数及培养基的组成原则
1、加入培养基中的天然提取物种类和用量、环境生物物 理学参数以及用于平板涂布分离样本的溶剂都会影响 实验中所要分离的细菌的数量和种类。
2、就分离培养基的组成而言,部分培养基中必须含有 10-50%的天然提取物。加入培养基中的天然提取物, 部分培养基中则应含有多种碳、氮源,如几丁质、纤 维素或果胶。
随机分离原理与技术
从产物入手,通过设计高产培养基和建立快速 灵敏专一的筛选方法,从随机分离的菌落中筛 选出所需的目的菌。
技术关键:产物合成条件的选择与控制及相应 筛选方法的确定。
随机分离技术举例
药理活性化合物产生菌的筛选
药理活性化合物是指能抑制人类代谢中某一 个关键酶的微生物产物即酶抑制剂,从而达到 治疗的目的。
样本采集时所需的工具通常有无菌刮铲、土样采集器、 镊子、解剖刀、手套、无菌小塑料袋和塑料瓶等。
采样的注意事项
1、采样时应尽可能保持相对无菌; 2、所采集的样本必须具有某种代表性; 3、采好的样必须完整地标上样本的种类及采集日期、
地点以及采集地点的地理、生态参数等; 4、应充分考虑采样的季节性和时间因素,因为真正的
(2)化学法
通过培养基中添加某些化学成分来增加微生物的数量。 如:用添加CaCO3稳定培养基的PH来分离嗜碱性的放线菌。
发酵工程(菌种选育)重点

某些化学诱变剂常用浓度及处理时间
诱变剂 二乙酯 浓度 0.1~1% 处理时间(min) 18~24 60~120 中止方法
硫代硫酸钠或稀释 大量稀释
亚硝基胍 0.1~3㎎/ml
4)突变株的筛选
菌体细胞经诱变剂处理后, 要从大量的变异菌 株中,把一些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株挑选出来, 这
需要有明确的筛选目标和筛选方法, 需要进行认真
在生产过程中,不经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
突变而进行的菌种筛选过程。但突变的频率较低。
2.自然突变的两种可能
菌种衰退,生产能力下降;
代谢更加旺盛,生产性能提高。 3.自然选育的方法——单菌落纯种分离
五、诱变育种(Mutation breeding)
1.诱变育种的含义 应用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理论,用物理或 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 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 然后采用简便、
诱变剂的含义: 凡能引起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因素, 统称为诱变因素或诱变剂。 分类: 物理诱变,如紫外线、γ-射线、X-射线、
快中子、激光、等离子体、高压等
化学诱变,如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亚硝
酸、碱基类、吖啶类物质等
诱变剂量的选择:
一般来说,诱变率随诱变剂量的增高而提高,
因此,通常诱变剂量采用致死率90%~99%的剂量, 但是,对于经过一再诱变的高产菌,诱变剂量要低 得多(致死率在90%~99%)。 诱变处理的方法: 单一处理:一次用一种的诱变剂处理方法处理菌种 复合处理:两种以上的诱变处理方法处理菌种,这 种处理方法通常较单一处理的效果好。
菌悬液的细胞浓度一般控制为: 真菌孢子或酵母细胞 106~107 个/ml; 放线菌或细菌 108个/ml。 菌悬液一般用生理盐水(0.85% NaCl)稀释。 有时用化学诱变剂处理时,需要0.1mol/L 磷酸缓冲液稀释, 因为有些化学诱变剂处理时, 常常会改变反应液的pH值。
第二章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PPT

筛选一些具有特殊性质得微生物时,需根据该微生物独特 得生理特性到相应得地点采样(极端环境)。如:
高温酶产生菌:温度较高得南方,或温泉、火山爆发处 及北方得堆肥中采集样品;
低温酶产生菌:寒冷得地方,如南北极地区、冰窖、深 海中采样;
耐压菌:海洋底部采样。 耐高渗透压酵母菌:通常到甜果、蜜饯或甘蔗渣堆积处
菌种纯化就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只让1种来自同一祖先得微生物 群体生存得技术。
菌株分离、筛选虽为两个环节,但却不能绝然分开,因为分离中 得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筛选作用。工业微生物产生菌得筛选 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就是从自然界分离所需要得菌株,二就是 把分离到得野生型菌株进一步纯化并进行代谢产物鉴别。
3、分离思路
从自然界筛选
B、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得秋初为好。
C、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取 离地面5-15cm处得土约10g,盛入清洁得牛皮纸袋或塑 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 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得数量与类型尽少变 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
别出来。
抗生素筛选
6、生产性能得测定
由于纯种分离后,得到得菌株数量非常大,如果对每 一菌株都作全面或精确得性能测定,工作量十分巨大, 而且就是不必要得。一般采用两步法,即初筛与复筛, 经过多次重复筛选,直到获得1~3株较好得菌株,供 发酵条件得摸索与生产试验,进而作为育种得出发菌 株。这种直接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得菌株称为野生型 菌株,以区别于用人工育种方法得到得变异菌株(亦 称突变株)。
采样。如有人曾在花蜜中分离到一株能耐30%高糖得耐 高渗透压得酵母菌。
(3)含微生物样品得富集培养(优化得过程) ----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发酵实验10-27

实验一发酵菌种的自然选育一、实验目的1、学习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工业微生物菌株的方法。
2、熟悉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长的大本营,水体是微生物生长的第二环境。
工业微生物菌种最初都是来自于自然界(目前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
但是,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而且都是混居在一起的,要获得发酵菌株,首先必须把它们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分离微生物菌株最基本的方法是稀释法。
将样品放在物菌水中,通过震荡,将微生物悬浮于液体中,然后静置一段时间,由于样品沉降较快,而微生物细胞体积小沉降慢,会较长时间悬浮于液体中。
通过对微生物悬液的进一步稀释和选择性培养,就可以分离出我们需要的目的菌株。
但是并不是所有分离菌株都能成为生产菌株,作为工业发展菌株,必须具备下列基本特征:(1)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并能生成较多的发酵产物。
(2)培养条件如温度、渗透压等容易控制。
(3)抗杂菌和抗噬菌体能力强。
(4)遗传稳定性高、不易退化。
(5)不产生有害的生理活性物质或毒素(食品或医学微生物菌株)。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样品土壤、水、湖泊沉积物或其他富含微生物的样品(如动物胃肠道)。
2、培养基(1) Zobell 2216E培养基:蛋白胨5g,酵母膏1g,FePO4 0.01 g,NaCl 10 g,加水至1000ml,pH7.2~7.4,于121℃湿热灭菌30min。
(2)营养琼脂(Nutrient agar)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琼脂20g ,加水至1000ml,pH7.2~7.4,于121℃湿热灭菌30min。
(3)高氏一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KNO3 1 g ,K2PO4 0.5 g, MgSO4·7H2O 0.5g , NaCl 0.5 g, FePO4·7H2O0.01 g,琼脂20g ,加水至1000ml,pH7.2~7.4,于121℃湿热灭菌30min。
发酵工业菌种概述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 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 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 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值、提取工艺等。
二、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1. 采样
(1)采样对象
以采集土壤为主。一般园田土和耕作过的沼 泽土中,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 的土壤和沼泽地中,酵母和霉菌较多,如一些野 果生长区和果园内。采样的对象也可以是植物, 腐败物品,某些水域等。
二、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3. 培养分离 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生 物的混杂生长状态。因此还必须分离,纯化。 在这—步,增殖培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 一步应用,而且控制得细一点,好一点。纯种 分离的方法有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
二、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4. 筛选 这一步是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 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
四、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重组育种:是运用体外 DNA 各种操作或修 改手法获得目的基因,再借助于病毒、细菌质 粒或其他载体,将目的基因转移至新的宿主细 胞并使其在新的宿主细胞系统内进行复制和表 达,或者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使一个细胞 的优秀性状经其间遗传物质的交换而转移给另 —个细胞的方法。
四、基因工程育种
三、诱变育种
3. 紫外线的诱变育种
被照射的菌悬液细胞数,细菌为106个/ml 左右,霉菌孢子和酵母细胞为106~107个 /ml。由于紫外线穿透力不强,要求照射液 不要太深,约0.5~1.0cm厚,同时要用电 磁搅拌器或手工进行搅拌,使照射均匀。 由于紫外线照射后有光复活效应,所以照 射时和照射后的处理应在红灯下进行。
馒头发酵的菌种

馒头发酵的菌种馒头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之一,它的制作过程中离不开一个重要的环节——发酵。
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的能力将淀粉等碳水化合物转化为有机酸、醇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而在发酵过程中,菌种的选择和添加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馒头发酵的菌种有哪些呢?我们来介绍一种常见的菌种——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环境中。
在馒头的制作过程中,酵母菌被广泛应用于面团的发酵中。
酵母菌利用面团中的糖分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醇类物质,使面团膨胀发酵,从而使馒头体积变大、口感松软。
常见的酵母菌有干酵母和鲜酵母两种,它们的使用方法和发酵效果有一定的差异。
除了酵母菌,还有一种常见的菌种用于馒头的发酵,那就是乳酸菌。
乳酸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可以将糖类转化为乳酸。
在馒头的制作过程中,乳酸菌能够通过发酵作用产生乳酸,使面团呈现出酸性环境,进而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提高馒头的品质和口感。
乳酸菌还可以产生一些有益物质,如维生素和蛋白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馒头的发酵菌种还可以包括醋酸菌、酪酸菌等。
醋酸菌是一种产醋酸的细菌,在馒头的制作过程中,它可以利用面团中的糖分产生醋酸,起到促进发酵、增强馒头风味的作用。
酪酸菌则是一种能够产生酪酸的细菌,它们在馒头的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丰富的香气物质,提高馒头的口感和风味。
总结起来,馒头发酵的菌种主要包括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和酪酸菌等。
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在馒头的制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菌种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可以使馒头达到理想的口感和风味。
因此,在制作馒头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菌种,科学控制发酵过程,以确保馒头的质量和口感。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大家对馒头发酵的菌种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菌种工艺流程

菌种工艺流程菌种工艺流程是指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从原料到最终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操作和管理措施。
它包括了菌种的筛选、培养、发酵、分离、纯化和保存等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菌种的遗传特性进行调控,以实现对发酵产物的优化。
菌种工艺流程在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菌种筛选与培养1.菌种来源:可以从自然界、实验室保藏菌株或基因工程中获得菌种。
2.筛选目标:根据发酵产物的要求,筛选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等优点的菌种。
3.培养基:为满足菌种生长对营养的需求,需设计合适的培养基。
4.培养条件:温度、pH、氧气和营养物质等因素需控制在适宜范围。
5.菌种鉴定: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菌种进行鉴定。
二、发酵过程控制1.发酵罐准备:清洗、消毒发酵罐及附属设备,确保无菌状态。
2.种子罐扩大培养:将筛选出的菌种在种子罐中进行扩大培养,为发酵罐提供大量菌种。
3.发酵条件优化:根据菌种特性,调整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氧气和营养物质等条件。
4.发酵过程监测:通过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检测发酵液中的菌落数量、产物浓度等指标。
5.发酵结束判断:当达到预期产量或发酵液中菌落数量下降时,结束发酵。
三、分离、纯化与保存1.分离:采用离心、过滤等方法将发酵液中的菌体与产物分离。
2.纯化:通过柱层析、电泳等方法对菌种进行纯化,以获得高纯度菌株。
3.保存:将纯化后的菌株保存在适宜的条件下,以备后用。
综上所述,菌种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
只有通过严格的操作和管理,才能确保获得优质的发酵产物。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不同领域的要求,对菌种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馒头发酵的菌种

馒头发酵的菌种一、引言馒头作为中国传统的主食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馒头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发酵过程中的菌种选择直接影响着馒头的口感和质地。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馒头发酵菌种,包括酵母菌、乳酸菌和酸奶菌。
二、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常用于面食制作中的发酵过程。
酵母菌能够分解淀粉为糖分,并产生二氧化碳和乙醇,从而使面团发酵膨胀。
常见的酵母菌有干酵母和鲜酵母两种。
1. 干酵母干酵母是将酵母菌培养、发酵后,通过低温干燥而制成的。
干酵母耐贮存,使用方便。
在制作馒头时,只需将干酵母与面粉混合,再加入适量的水,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即可制作出松软可口的馒头。
2. 鲜酵母鲜酵母是从自然界中提取的活性酵母菌,含有丰富的发酵活性物质。
在制作馒头时,鲜酵母需要先与适量的温水或糖溶液进行搅拌溶解,再加入面粉进行发酵。
鲜酵母的发酵速度较快,能够使馒头在较短的时间内发酵膨胀。
三、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类厌氧菌,能够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乳酸。
乳酸的产生使得面团的酸度升高,从而影响馒头的口感。
常见的乳酸菌包括面团中的天然乳酸菌和添加的发酵剂。
1. 天然乳酸菌天然乳酸菌存在于环境中的空气、水、粮食等中,也会自然地附着在面粉表面。
在制作馒头时,天然乳酸菌会与面粉中的淀粉发酵,产生乳酸,使面团具有一定的酸味和口感。
2. 发酵剂为了加快馒头的发酵过程和提高口感,人们常常使用乳酸菌发酵剂。
发酵剂中的乳酸菌能够迅速发酵,产生大量的乳酸,使得馒头更加松软有韧性。
四、酸奶菌酸奶菌是一类产生酸奶的菌种,常用于发酵乳制品。
在制作馒头时,添加酸奶菌可以增加馒头的酸度和口感,使馒头更加美味可口。
1. 酸奶菌发酵剂酸奶菌发酵剂是将酸奶菌培养、发酵后制成的一种发酵剂。
在制作馒头时,只需将酸奶菌发酵剂与面粉混合,再加入适量的水,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即可制作出口感酸甜的馒头。
五、总结馒头的发酵菌种选择是影响馒头口感和质地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