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原理及计算

合集下载

锅炉原理 自然循环

锅炉原理  自然循环

简单循环回路和复杂循环回路
• 简单循环回路:由一根下降管(或一组结 构基本相同的下降管)与一个管屏(或一 组结构、位置、流动方向和热负荷基本相 同的管屏)连接而成的回路
• 区分独立循环回路。 • 具体计算回路的划分。受热最弱或阻力最
大、受热最强的上升管个别进行计算
上升管区段的划分
• 1。热水段要分开计算,下联箱到沸腾点是 热水段,采用单相流动计算公式
– 燃烧产生的腐蚀性气体对管壁的高温腐 蚀;
– 结渣和积灰导致的对管壁的侵蚀; – 煤粉气流或含灰气流对管壁的磨损。
• 管内的影响因素一般导致管子金属内壁 面上的连续水膜被破坏,出现传热恶化, 引起管壁工作温度超过金属材料的允许 温度。超温严重时管子强度下降,承压 能力下降。这时由于管内的工质压力的 作用,可导致管子局部“鼓包”、裂口, 以致发生爆管事故。
此时,管壁温度迅速上升,多数情况下管 壁过热而烧坏。 开始发生核态沸腾偏离时的热负荷称临界热负荷。
影响临界热负荷的因素分析:
(1)质量流速
质量流速对临界热负荷的 影响有两重性。质量含 汽率不变时,质量流速↑, 汽量↑,临界热负荷↓。 另一方面,质量流速↑, 携带蒸汽的速度↑,临界 热负荷↑。
高压时后者起主要作用。
• 2。热后段是否分出,热后段长度大于上升 管总长度10%,要分开进行计算
原因:汽水混 合物中含汽率 太高所致。
临界含汽率的影响因素:
(1)热负荷
热负荷与临界含汽率关系不大,但临界热 负荷↑,管壁温度↑。
(2)工质压力
工质压力较小时,压力↑,临界含汽率↑; 反之则相反。
(3)质量流速 质量流速,临界含汽率。 (4)管径 管径, 临界含汽率。
※对于超高压及以下的自然循环锅炉,在 循环正常时,由于热负荷和工质含汽率都较低, 不会发生传热恶化。

300MW火电机组性能计算原理说明书(锅炉)

300MW火电机组性能计算原理说明书(锅炉)

第一部分 锅炉系统性能计算锅炉系统性能计算包括运行工况下的锅炉毛效率计算、煤耗量计算和空预器漏风及效率计算。

锅炉热力系统热平衡图如下所示。

一、输入输出法(正平衡法)效率1.燃料的输入热量(KJ/kg 燃料)燃料的输入热量包括燃料(煤)应用基低位发热量和燃料(煤)的物理显热。

rx yD W r Q Q Q += (1)式中:yDWQ ——燃料(煤)应用基低位发热量,KJ/kg 燃料 rx Q ——燃料(煤)的物理显热,KJ/kg 燃料。

由(2)式计算。

)(0t t C Q r r rx -= (2)式中:r C ——燃料的比热,KJ/kg.℃。

由(3)式计算。

r t ——燃料的温度,℃。

0t ——基准温度,℃。

1001868.4100100yy grr W W C C ⨯+-⨯= (3)式中:g r C ——煤的干燥基比热,KJ/kg.℃。

由(4)式计算。

y W ——燃料(煤)应用基水分,%。

)]100([01.0y r y h g r A C A C C -+= (4)式中:h C ——灰的比热,KJ/kg.℃。

由(5)式计算。

y A ——燃料(煤)应用基灰分,%。

r C ——可燃物质的比热,KJ/kg.℃。

由(5’)式计算。

h h t C 41002.571.0-⨯+= (5) )130)(13(1068.3784.06r r r t v C ++⨯+=- (5’)式中:h t ——灰的温度,℃。

r ν——燃料(煤)的可燃基挥发分,%。

2.锅炉热负荷(KJ/kg 燃料)BQ Q b b '= (6))()()()()()("'"''gs bs pw gs bq bq zj zq zj zq zq zq gj gq gj gs gq gs b h h D h h D h h D h h D h h D h h D Q -+-+-+-+-+-=(7)式中,'bQ ——总锅炉热负荷 B ——燃料消耗量,T/hgs D ——省煤器给水流量,T/hgq h ——主蒸汽焓(炉侧),KJ/kg gs h ——给水焓,KJ/kggj D ——过热器减温水流量,T/h gj h ——过热器减温水焓,KJ/kg'zqD ——再热器入口蒸汽流量,T./h "zqh ——热再热汽焓(炉侧),KJ/kg 'zqh ——冷再热汽焓(炉侧),KJ/kg zj D ——再热器减温水流量,T/hzj h ——再热器减温水焓,KJ/kg bq D ——汽包饱和蒸汽抽出量,T/h bq h ——汽包饱和蒸汽焓,KJ/kg bs h ——汽包饱和水焓,KJ/kgpw D ——排污水流量,T/h3. 输入输出法效率(正平衡效率):%1001,⨯=rbb Q Q η (8) 实用中,(8)用来计算实际燃煤消耗量B 和标准煤耗量B 0:h T Q Q B r b b/,1002'⨯=η (9)h T Q Q B r b b/,10002'0⨯=η (10)式中,2b η为由热损失法计算得到的锅炉效率,Q r0为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kg KJ Q r /292700=二、热损失法(反平衡法)效率1. 排烟热损失2q ,%10022⨯=rQ Q q (11) OH gy Q Q Q 2222+= (11’) 式中:gy Q 2——干烟气带走的热量,KJ/kg 燃料。

锅炉原理 第9章 自然循环原理及计算

锅炉原理 第9章 自然循环原理及计算

自然循环的优点: 无需外部动力节能 环保运行稳定
自然循环的应用: 广泛用于火力发电 厂、供暖系统等领 域
自然循环计算
自然循环计算的目的
确定循环流量和循环水头
计算循环泵的扬程和功率
确定循环水的温度和压力
优化循环系统的运行效率
自然循环计算的基本公式
自然循环计算公式:Δt=Δt1+Δt2+Δt3 Δt1:加热段传热温差 Δt2:冷却段传热温差 Δt3:混合段传热温差
添加 标题
自然循环原理:介绍自然循环的基本原理和 循环动力。
添加 标题
自然循环在锅炉中的应用:说明自然循环在锅 炉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如提高传热效率、减少能 耗等。
添加 标题
自然循环计算:介绍自然循环的计算方法和计 算过程包括循环流量、循环压头等参数的计算。
添加 标题
自然循环的优缺点:分析自然循环在锅炉应用 中的优缺点如可靠性高、维护成本低等优点以 及循环效率相对较低等缺点。
节能环保:自然循环的循环动力来 源于自然力因此运行成本较低且不 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自然循环的缺点
需要较大的启 动功率
启动时需要外 力帮助
循环效率较低
容易受到腐蚀 和结垢的影响
自然循环在锅炉中的应 用
自然循环在锅炉中的重要性
提高锅炉运行效率:自然循环能够减少人工干预提高锅炉内热能的传递和利用效率从 而提高运行效率。
保证锅炉安全运行:自然循环能够保证锅炉内水流的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过热或水循环 受阻等问题从而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
降低人工成本:自然循环能够减少人工操作的环节和难度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减少人为 因素对锅炉运行的影响。
提高锅炉容量:Βιβλιοθήκη 然循环能够适应大容量锅炉的需要提高锅炉的容量和效率满足工业 生产的需求。

锅炉原理及计算

锅炉原理及计算

《锅炉原理及计算(第三版)》的目录信息目录简介第三版前言第二版序言第一版前言主要符号第一篇锅炉基本知识第一章结论1-1锅炉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1-2锅炉及其辅助设备的简介1-3锅炉型式简介1-4我国锅炉的容量及参数系列1-5我国锅炉制造工业及技术的发展第二章燃料及其燃烧产物2-1锅炉的燃料2-2煤的成分及煤的分类2-3煤的燃烧特性2-4煤的折算成分2-5油页岩、重油与煤气2-6燃料的理论空气量2-7固体和液体燃料的燃烧产物2-8气体燃料的燃烧产物2-9空气和燃烧产物、水蒸气的热物性参考文献第三章锅炉热平衡3-1锅炉热平衡的基本概念3-2燃料的热量3-3有效吸收热量3-4固体末完全燃烧损失3-5气体未完全燃烧损失3-6排烟损失3-7锅炉外部冷却损失3-8灰渣物理热损失3-9锅炉热平衡试验3-10锅炉设计中热平衡的估算3-11以高位发热量为准的锅炉热平衡计算参考文献第四章锅炉设计方案的选择、总体布置及锅炉设计的辅助计算4-1概述4-2锅炉蒸汽参数对锅炉蒸发受热面型式及受热面布置的影响4-3燃烧方法选择4-4锅炉的总体布置4-5锅炉的设计步骤4-6燃料数据的分析和整理4-7空气平衡4-8空气、烟气的体积和焓-温表4-9锅炉效率和燃料消耗量的估算参考文献第二篇燃料的燃烧和燃烧设备第五章燃烧理论5-1概述5-2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5-3燃烧形式的分类与相互关系5-4气体燃料燃烧5-5液体燃料的燃烧5-6现代燃烧技术控制氮氧化物(NOX)生成的原理5-7固体燃料燃烧参考文献第六章煤气及油的燃烧6-1锅炉燃烧设备概述6-2煤气燃烧特性6-3煤气燃烧器6-4重油燃烧原理6-5重油的雾化6-6配风器的型式和原理6-7降低重油燃烧污染物的措施参考文献第七章煤的炉排燃烧7-1概述7-2播煤机翻转炉排7-3链条炉排7-4链条炉炉膛设计7-5播煤机倒转炉排参考文献第八章煤粉制备及煤粉燃烧设备8-1煤粉的燃烧8-2煤粉制备8-3煤粉燃烧器8-4炉膛热负荷的选用8-5液态排渣炉和旋风炉8-6低N()X燃烧器8-7水煤浆及其燃烧参考文献第九章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9-1概述9-2流态化基础知识9-3循环流化床锅炉9-4循环流化床的流动过程9-5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9-6典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简介参考文献第十章然烧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和环境保护问题10-1概述10-2燃烧污染物与燃料的关系10-3氮氧化物(N0X)的生成机理和控制技术10-4二氧化硫(SO2)的生成机理和控制技术10-5除尘技术10-6关于其他燃烧污染物的生成与脱除参考文献第十一章炉膛设计及炉内传热11-1煤粉炉和油炉炉膛设计11-2链条炉炉膛设计11-3炉膛中辐射受热面的设计11-4炉内传热的基本概念11-5炉内传热相似理论解法11-6大容量锅炉的炉内传热计算11-7水冷壁灰污系数、热有效性系数及炉膛黑度11-8超大型锅炉炉膛的设计11-9炉内过程的数值计算11-10循环流化床燃烧室中的传热参考文献第三篇对流受热面的传热和受热面设计第十二章对流受热面的传热计算12-1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的基本概念12-2温压的计算12-3传热系数12-4烟气侧对流放热系数12-5灰污系数、热有效性系数和利用系数12-6烟气侧辐射放热系数12-7工质侧对流放热系数12-8对流受热面的传热计算12-9屏式受热面的传热计算12-10转向室的传热计算12-11锅炉的热力计算参考文献第十三章对流受热面的设计13-1对流蒸发管簇和凝渣管簇的设计13-2过热器的任务、基本型式及运行特性13-3过热蒸汽温度的调节13-4过热器的管壁温度和过热器受热面所用的钢材13-5过热器的热偏差13-6过热器的设计13-7再热器(中间过热器)的设计13-8省煤器的设计13-9空气预热器13-10管式空气预热器13-U回转式空气预热器13-12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的配合13-13排烟温度的选择13-14对流受热面的腐蚀及其防止13-15对流受热面中的烟气流速13-16对流受热面的优化设计参考文献第四篇锅内过程第十四章蒸汽的净化14-1概述14-2排污及锅水品质14-3汽水分离14-4蒸汽的清洗14-5锅筒汽水分离元件的选择及布置参考文献第十五章自然循环锅炉的水循环15-1水循环的基本概念15-2下降管系统的压差及其计算15-3上升管系统的压差及其计算15-4不同循环系统的水循环解法15-5水循环的故障及其校验15-6多排管柬蒸发受热面的水循环计算及其稳定性分析15-7锅炉设计中保证水循环安全的措施参考文献第十六章强制循环锅炉及直流锅炉16-1强制循环锅炉16-2直流锅炉16-3直流锅炉受热面的流动特性16-4直流锅炉蒸发受热面的沸腾放热问题16-5直流锅炉炉膛辐射(蒸发)受热面的结构型式16-6直流锅炉的水力计算16-7直流锅炉的水工况16-8复合循环直流锅炉参考文献第十七章锅炉动态特性17-1锅炉动态特性的基本原理17-2锅筒锅炉的动态特性17-3过热器的动态特性17-4直流锅炉及单元机组的动态特性17-5锅炉部件典型动态环节及其特性参考文献第十八章锅炉的通风系统及空气动力计算18-1概述18-2锅炉烟、风道的流阻计算18-3锅炉受热面的流阻计算18-4自生通风力计算18-5送、吸风机的选择与调节参考文献第十九章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19-1概述19-2受压元件钢材的强度性能19-3锅炉受压元件的热应力19-4锅炉受压元件的残余应力19-5锅炉钢材的种类19-6安全系数及许用应力19-7圆筒形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公式19-8孔的加强计算19-9圆筒体受压元件强度计算步骤19-10封头的强度计算参考文献第二十章锅炉的炉培和构架20-1锅炉炉墙及其结构20-2炉墙材料及其性能20-3炉墙的传热计算20-4锅炉构架和平台、扶梯第二十一章锅炉技术的发展趋势21-1推动锅炉技术发展的动力22-2锅炉在蒸汽参数和容量上的发展21-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的锅炉21-4锅炉燃烧技术的发展21-5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锅炉技术的发展21-6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应用参考文献附录Ⅰ361k9/s(130t/h)中参数燃煤锅炉的热力计算例题Ⅱ361k9/s(130t/h)中参数燃煤锅炉的水循环计算例题Ⅲ36lkg/s(130t/h)中参数燃煤锅炉空气动力计算例题Ⅳ36lkg/s(130t/h)中参数燃煤锅炉的强度计算例题Ⅴ国际单位制(SI)单位及其与工程单垃换算Ⅵ水蒸气、空气、烟气性质表及计算公式Ⅶ基本物理量及符号简介。

锅炉原理-第七章锅炉传热计算

锅炉原理-第七章锅炉传热计算
第十章 锅炉传热计算
炉膛传热计算 ❖ 炉膛传热原理 ❖ 炉膛黑度计算 ❖ 炉膛受热面的辐 射特性 ❖ 炉膛传热计算方 法 ❖ 炉膛结构和热负 荷分布
对流受热面计算 ❖ 传热特点 ❖ 传热计算 ❖ 传热系数 ❖ 积灰污染对传热的 影响 ❖ 温压计算 ❖ 受热面布置和计算
炉膛传热原理
炉膛辐射传热特点
炉膛传热过程 ➢ 燃烧与传热—动态过程
炉膛热负荷分布
沿炉高某段的平均热负荷:qfi=ηgqf kw/m2 炉膛各侧壁的平均热负荷:qfb=ηbqf kw/m2 当炉膛出口为屏式受热面时,考虑屏间烟气向炉 膛的反辐射,炉膛出口截面的热负荷为:qfp=βqfi kw/m2
对流受热面传热特点
对流受热面中同时存在对流和辐射传热,但对 流传热的份额大,故采用对流传热的计算公式, 在传热系数中同时计及辐射传热因素。
炉膛结构和热负荷分布
炉膛结构
➢ 燃料对炉膛尺寸的影响。 燃料不同炉膛尺寸由小到大依次为:天然气、油、
煤粉。 煤种不同:烟煤挥发分高,易于着火和燃烧,炉
膛尺寸相对小些; 褐煤水分多,烟气容积大,炉膛容积要求较大; 无烟煤挥发分少,着火和燃尽困难,除了燃烧器
采用稳焰措施,还要延长在炉膛的停留时间。
炉膛结构和热负荷分布
➢ 炉壁的表面温度为Tb,黑度为ab,面积为同侧炉 墙的面积
炉膛传热原理
炉膛辐射传热公式
物理、数学模型
➢ 通过以上假定,炉膛传热计算就简化为两个互 相平行的无限大平面间的辐射传热。根据斯蒂 芬—波尔兹曼定律,可得:
辐射传热方程式: BjQf asFb0 Th4y Tb4
系统黑度:
as
污染系数
ψ、x、ζ关系 ψ=xζ (该式只在当水冷壁管的s/d〉1、水冷壁管表 面受到污染、管壁为非黑体时才成立。)

锅炉原理及计算 pdf

锅炉原理及计算 pdf

锅炉原理及计算
锅炉是一种用于产生蒸汽或热水的设备,通常用于供暖、发电或工业过程中。

以下是一般的锅炉原理和一些基本的计算概念:
锅炉原理:
燃烧过程:锅炉中通常有一个燃烧室,燃料(如煤、油、天然气)在这里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烧气体。

传热: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传热表面(通常是锅炉的管道或壁)传递给水。

水转化为蒸汽:传热后的水被加热到沸点,转化为蒸汽。

蒸汽排放:产生的蒸汽被导出用于供暖、发电或其他工业过程。

锅炉计算:
效率计算: 锅炉效率是指输入的能量与实际用于生产蒸汽或热水的能量之间的比率。

效率计算公式为:。

锅炉原理

锅炉原理

1、锅炉是怎样工作的?大致可归纳为几个工作过程?燃料的燃烧过程,烟气向水的传热过程,水的受热和汽化过程第三章1、为什么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有一最佳值?如何决定?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大会使q2增大,过量空气系数小会使q3和q4增大,所以合理的过量空气系数应使q2、q3、q4三项损失总和最小。

2、为什么在计算q2、q3的公式中要乘上(1-q4/100),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因为有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4的存在,1kg燃料中有一部分燃料并没有参与燃烧及生成烟气,故应对所生成的干烟气容积进行修正。

3、设计和改造锅炉时排烟温度如何选择?为什么小型供热锅炉排烟温度取得比大中型供热锅炉要高?合理的排烟温度应根据燃料和金属耗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还应避免低温腐蚀。

因为降低排烟温度,换热所需金属受热面就大大增加,提高金属耗量及风机电耗,对于小型锅炉来说成本明显提高,不经济,因此排烟温度比大中型锅炉高。

4、在锅炉运行中,如发现排烟温度增高,试分析原因?怎样改进?可能是受热面积灰结垢或烟道漏风.前者可进行吹灰打渣,后者需加强炉墙密封性.5、在运行中减小锅炉炉墙漏风有何意义?对哪些热损失有影响?提高锅炉热效率;减小炉墙漏风可以减小q2 、q3 、q46、蒸发量改变对效率有何影响?如何变化?蒸发量偏离设计值会引起效率下降7、层燃炉燃用较干煤末时,往往在煤末中掺入适量水分,试分析对锅炉热效率及锅炉各项热损失有何影响?热效率增高,q2 增大,q3 、q4减小8、锅炉各处过量空气系数不同,为改善燃烧,应监测、调节和控制何处的过量空气系数?为什么?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

因为通常认为燃烧过程全部在炉膛内进行完。

9、何为灰平衡?进入锅炉的灰量=排出锅炉的灰量10、为什么在计算锅炉热效率时不计入空气预热器的吸热量,而在计算保热系数时要计入空气预热器的吸热量。

因为空气在预热器内的吸热量在炉膛中成为烟气焓的一部分,随后又在空气预热器中由烟气放热给空气,如此在炉内循环,所以在计算热平衡时不计算。

锅炉原理第九章炉膛计算

锅炉原理第九章炉膛计算

第六节 火焰中心位置修正系数M
炉膛内火焰平均温度的假设与实际差别很大,尤其沿炉膛 高度温度变化显著,对传热影响很大, 系数M是考虑炉内火焰最高温度相对位置的重要修正系数, 经验关联式:
M= A B(xr x)
第九章 锅炉炉膛换热计算
第一节 锅炉炉膛内传热的特点 第二节 炉膛辐射传热的基本方程和有效辐射热计算方法 第三节 炉内传热的相似理论计算方法 第四节 炉膛受热面的辐射特性 第五节 炉膛火焰黑度 第六节 火焰中心位置修正系数M 第七节 炉膛结构特征及其他参数 第八节 炉膛换热计算的修正方法 第九节 炉膛换热的其他计算方法
引入水冷壁热有效系数(为简化左侧)
受热面的吸热量
投射到炉壁上的热量
第二节 炉膛辐射传热的基本方程和有效辐 射热计算方法
火焰的有效辐射
根据传热学原理 J Eb G Eb (1)G
火焰有效辐射 J hy表达为,
J hy Eb,hy (1 ah )J b
第二节 炉膛辐射传热的基本方程和有效辐 射热计算方法
第二节 炉膛辐射传热的基本方程和有效辐 射热计算方法
炉膛传热的基本方程
(1)高温烟气与辐射受热面间的辐射换热方程
BjQf 0as Fl (Thy4 Tb4 )
(2)高温烟气在炉内放热的热平衡方程
BjQf Bj (Ql Il") BjVcp (Ta Tl")
二者相等得到炉膛换热的基本方程:
冷壁热有效系数也可以表述为:
火焰和水冷壁间的辐射 换热量

火焰的有效辐射热量
火焰与水冷壁间的辐射换热量为火焰与水冷壁的有效辐射热的 差值,即,
q f J hy J b
J hy J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原理及计算(第三版)》的目录信息
目录简介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前言
主要符号
第一篇锅炉基本知识
第一章结论
1-1锅炉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1-2锅炉及其辅助设备的简介
1-3锅炉型式简介
1-4我国锅炉的容量及参数系列
1-5我国锅炉制造工业及技术的发展
第二章燃料及其燃烧产物
2-1锅炉的燃料
2-2煤的成分及煤的分类
2-3煤的燃烧特性
2-4煤的折算成分
2-5油页岩、重油与煤气
2-6燃料的理论空气量
2-7固体和液体燃料的燃烧产物
2-8气体燃料的燃烧产物
2-9空气和燃烧产物、水蒸气的热物性
参考文献
第三章锅炉热平衡
3-1锅炉热平衡的基本概念
3-2燃料的热量
3-3有效吸收热量
3-4固体末完全燃烧损失
3-5气体未完全燃烧损失
3-6排烟损失
3-7锅炉外部冷却损失
3-8灰渣物理热损失
3-9锅炉热平衡试验
3-10锅炉设计中热平衡的估算
3-11以高位发热量为准的锅炉热平衡计算
参考文献
第四章锅炉设计方案的选择、总体布置及锅炉设计的辅助计算4-1概述
4-2锅炉蒸汽参数对锅炉蒸发受热面型式及受热面布置的影响
4-3燃烧方法选择
4-4锅炉的总体布置
4-5锅炉的设计步骤
4-6燃料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4-7空气平衡
4-8空气、烟气的体积和焓-温表
4-9锅炉效率和燃料消耗量的估算
参考文献
第二篇燃料的燃烧和燃烧设备
第五章燃烧理论
5-1概述
5-2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5-3燃烧形式的分类与相互关系
5-4气体燃料燃烧
5-5液体燃料的燃烧
5-6现代燃烧技术控制氮氧化物(NOX)生成的原理5-7固体燃料燃烧
参考文献
第六章煤气及油的燃烧
6-1锅炉燃烧设备概述
6-2煤气燃烧特性
6-3煤气燃烧器
6-4重油燃烧原理
6-5重油的雾化
6-6配风器的型式和原理
6-7降低重油燃烧污染物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七章煤的炉排燃烧
7-1概述
7-2播煤机翻转炉排
7-3链条炉排
7-4链条炉炉膛设计
7-5播煤机倒转炉排
参考文献
第八章煤粉制备及煤粉燃烧设备
8-1煤粉的燃烧
8-2煤粉制备
8-3煤粉燃烧器
8-4炉膛热负荷的选用
8-5液态排渣炉和旋风炉
8-6低N()X燃烧器
8-7水煤浆及其燃烧
参考文献
第九章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9-1概述
9-2流态化基础知识
9-3循环流化床锅炉
9-4循环流化床的流动过程
9-5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
9-6典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简介
参考文献
第十章然烧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和环境保护问题10-1概述
10-2燃烧污染物与燃料的关系
10-3氮氧化物(N0X)的生成机理和控制技术
10-4二氧化硫(SO2)的生成机理和控制技术
10-5除尘技术
10-6关于其他燃烧污染物的生成与脱除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炉膛设计及炉内传热
11-1煤粉炉和油炉炉膛设计
11-2链条炉炉膛设计
11-3炉膛中辐射受热面的设计
11-4炉内传热的基本概念
11-5炉内传热相似理论解法
11-6大容量锅炉的炉内传热计算
11-7水冷壁灰污系数、热有效性系数及炉膛黑度
11-8超大型锅炉炉膛的设计
11-9炉内过程的数值计算
11-10循环流化床燃烧室中的传热
参考文献
第三篇对流受热面的传热和受热面设计
第十二章对流受热面的传热计算
12-1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的基本概念
12-2温压的计算
12-3传热系数
12-4烟气侧对流放热系数
12-5灰污系数、热有效性系数和利用系数
12-6烟气侧辐射放热系数
12-7工质侧对流放热系数
12-8对流受热面的传热计算
12-9屏式受热面的传热计算
12-10转向室的传热计算
12-11锅炉的热力计算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对流受热面的设计
13-1对流蒸发管簇和凝渣管簇的设计
13-2过热器的任务、基本型式及运行特性
13-3过热蒸汽温度的调节
13-4过热器的管壁温度和过热器受热面所用的钢材
13-5过热器的热偏差
13-6过热器的设计
13-7再热器(中间过热器)的设计
13-8省煤器的设计
13-9空气预热器
13-10管式空气预热器
13-U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13-12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的配合
13-13排烟温度的选择
13-14对流受热面的腐蚀及其防止
13-15对流受热面中的烟气流速
13-16对流受热面的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第四篇锅内过程
第十四章蒸汽的净化
14-1概述
14-2排污及锅水品质
14-3汽水分离
14-4蒸汽的清洗
14-5锅筒汽水分离元件的选择及布置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自然循环锅炉的水循环
15-1水循环的基本概念
15-2下降管系统的压差及其计算
15-3上升管系统的压差及其计算
15-4不同循环系统的水循环解法
15-5水循环的故障及其校验
15-6多排管柬蒸发受热面的水循环计算及其稳定性分析15-7锅炉设计中保证水循环安全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强制循环锅炉及直流锅炉
16-1强制循环锅炉
16-2直流锅炉
16-3直流锅炉受热面的流动特性
16-4直流锅炉蒸发受热面的沸腾放热问题
16-5直流锅炉炉膛辐射(蒸发)受热面的结构型式
16-6直流锅炉的水力计算
16-7直流锅炉的水工况
16-8复合循环直流锅炉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锅炉动态特性
17-1锅炉动态特性的基本原理
17-2锅筒锅炉的动态特性
17-3过热器的动态特性
17-4直流锅炉及单元机组的动态特性
17-5锅炉部件典型动态环节及其特性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锅炉的通风系统及空气动力计算
18-1概述
18-2锅炉烟、风道的流阻计算
18-3锅炉受热面的流阻计算
18-4自生通风力计算
18-5送、吸风机的选择与调节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19-1概述
19-2受压元件钢材的强度性能
19-3锅炉受压元件的热应力
19-4锅炉受压元件的残余应力
19-5锅炉钢材的种类
19-6安全系数及许用应力
19-7圆筒形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公式
19-8孔的加强计算
19-9圆筒体受压元件强度计算步骤
19-10封头的强度计算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锅炉的炉培和构架
20-1锅炉炉墙及其结构
20-2炉墙材料及其性能
20-3炉墙的传热计算
20-4锅炉构架和平台、扶梯
第二十一章锅炉技术的发展趋势
21-1推动锅炉技术发展的动力
22-2锅炉在蒸汽参数和容量上的发展
21-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的锅炉
21-4锅炉燃烧技术的发展
21-5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锅炉技术的发展
21-6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Ⅰ361k9/s(130t/h)中参数燃煤锅炉的热力计算例题Ⅱ361k9/s(130t/h)中参数燃煤锅炉的水循环计算例题Ⅲ36lkg/s(130t/h)中参数燃煤锅炉空气动力计算例题Ⅳ36lkg/s(130t/h)中参数燃煤锅炉的强度计算例题Ⅴ国际单位制(SI)单位及其与工程单垃换算
Ⅵ水蒸气、空气、烟气性质表及计算公式
Ⅶ基本物理量及符号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