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日本明治维新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日本的明治维新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日本的明治维新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日本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

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大久保利通: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

1863年萨摩藩抗击英国侵略军时,任萨军总指挥官,虽遭失败,却因敢与列强对垒而声名大振。

1868年1月3日与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岩仓具视等人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明治新政府成立后,历任参与、总裁局顾问、参议、大藏卿等职,成为政府主要领导人,领导了“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等资产阶级改革。

1871年12月任岩仓使节团副使赴欧美考察,1873年回国。

对内推行地税改革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同时强化中央官僚机构,集中大权在手,进行专制统治,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特点:1.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2.改革借鉴了许多西方的先进成果;3.改革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4.日本的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日本明治维新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对比:日本明治维新同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1.改革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设立府、道、都、县,由中央任命藩知事,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军事上: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

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

明治维新课件

明治维新课件

文化体制的现代化
总结词
明治维新建立了近代化的文化体制,为日本的现代化进 程提供了支持。
详细描述
明治政府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积极引进西方文化 和技术,推广现代化教育和文化。此外,明治政府还建 立了现代化的新闻和传播体系,促进了信息的流通和文 化交流。
THANKS
[ 感谢观看 ]
VS
社会变革的启示
明治维新展示了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CHAPTER 05
明治维新的反思
改革的局限性
政治体制
明治维新后的政治体制仍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如贵族世袭、军 队国家化等,这阻碍了日本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经济体系
明治维新后的经济体系仍然是半封建的,地主阶级掌握大量土地, 农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这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总结词
明治维新建立了近代化的政治体制,为日本 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详细描述
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 的政治体制,实行了内阁制和议会制,使国 家政治更加稳定和有序。此外,明治政府还 进行了地方自治和行政改革,提高了行政效 率。
经济体制的现代化
总结词
明治维新建立了近代化的经济体制,推动了 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明治维新
CONTENTS 目录
• 明治维新的背景 • 明治维新的过程 • 明治维新的影响 • 明治维新的评价 • 明治维新的反思 • 明治维新与现代化的启示
CHAPTER 01
明治维新的背景
历史背景
01
02
03
封建制度的没落
在19世纪中叶,日本仍是 一个封闭的封建社会,但 已经面临西方资本主义的 冲击和威胁。
结果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第一章:明治维新的背景1.1 幕末时期的社会矛盾1.2 西方列强的入侵与冲击1.3 倒幕运动与戊辰战争第二章:明治维新的开始2.1 明治维新的序幕2.2 明治政府的成立2.3 废藩置县的实施第三章:明治维新的政治改革3.1 废除非生产性大名3.2 实行四民平等3.3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第四章:明治维新的经济改革4.1 殖产兴业政策4.2 土地制度改革4.3 近代企业的发展第五章:明治维新的文化教育改革5.1 文明开化与西化浪潮5.2 教育体制的改革5.3 新闻媒体的兴起第六章:军事改革与近代化军队的建立6.1 军事现代化的必要性6.2 引进西方军事技术6.3 军队组织与训练的改革第七章:对外政策与扩张7.1 明治政府的对外政策7.2 西南战争与琉球问题7.3 走向扩张的路线第八章:社会变革与生活方式的西化8.1 文明开化政策的影响8.2 生活习俗的改变8.3 社会结构的变动第九章:文化与思想的变革9.1 近代文学与艺术的兴起9.2 思想启蒙与社会主义的影响9.3 知识分子阶层的角色第十章:明治维新的成就与局限10.1 明治维新的主要成就10.2 面临的内外挑战10.3 明治维新的历史评价第十一章:教育与科学的进步11.1 教育体制的完善11.2 科学研究的兴起11.3 教育与科学的对现代化影响第十二章:女性地位的变化12.1 女性教育的兴起12.2 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12.3 女性在明治维新中的角色第十三章: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进程13.1 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推动13.2 明治维新与日本近代化的特点13.3 明治维新对日本未来发展的影响第十四章:明治维新的反思与批评14.1 明治维新的历史反思14.2 明治维新中的问题与不足14.3 明治维新以来的历史评价第十五章:明治维新的遗产与启示15.1 明治维新的遗产15.2 对日本历史的启示15.3 明治维新对世界历史的贡献这的五个章节主要关注了教育与科学的进步、女性地位的变化、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进程、反思与批评以及遗产与启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共30张PPT)

县 县

大 阪
东 京


三府七十二县


三、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 中央集权。 (2)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
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对外侵略扩张
日本海军舰队
早在1867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 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 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1910 年正式吞并朝鲜。 军事: 实行征兵制, 建立新式军队
(2)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延伸拓展:
日本明治维新(19C60、70年 代)成功 中国戊戌变法(19末期)失败
项目
明治维新(19中)
戊戌变法(19末)
戊戌 变法 和明 治维 新成 败的 原因 比较
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封 建统治相对薄弱;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 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进先进技术, 重视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小结
美 国 入 侵
外 因
幕府 统治
激化 武士
政治
倒幕 运动
明治 维新
(1868年)
经济 军事 文教
资义 发展
根源 前提
资 义 道 路
意 义
内容
1、依据《大日本帝国宪法》确定的近
代政治体制。
日本的议会 (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19世纪中期的日本
德川幕府
国内危机:社会矛盾 尖锐 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 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是明治维新的根本 原因,即生产关系阻 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德川家康
国外危机:列强入侵 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舰 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 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 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发港口。 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

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日本对外来的文化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态度?
答:吸收。
(2)材料中提到日本两次吸收外来文化的史实,
在历史上分别被称作什么?各对日本产生了什么
影响?
答:大化改新:进入封建社会, 为其经济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明治维新:摆脱民族危机,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
商人 中下级武士
虽腰缠万贯 社会地位不高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东 京





三府七十二县


教育经费
国家教育经费占财政总预算的8%; 地方教育经费占地方总预算的25%;
国家教育经费其中50%都用于义务教育。
身穿西服举办西洋音乐会的东京 大学生

……
16
明治维新30年后,中国也进行 了一次同样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 结果却以失败告终。为什么日本的 明治维新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 却失败了呢?
日本明治维新
国际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对 环境 日本的侵略尚不深入
中国戊戌变法
帝国主义时期;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的高潮。 顽固派掌握国家实权, 力量强大。 没有发动群众 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皇帝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 文”,各地阳奉阴违。
武士道精神:效忠主子、重名轻死、崇尚勇武
36
日本明治维新
攸镇中学 刘金凤
明 治 维 新
日本天皇睦仁年号 改 革
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 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第十三章明治维新

第十三章明治维新
37
38
39
40
41
42
43
四、明治维新的结果
1、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是日本近代史的开端。 2、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 独立的民族国家。 3、改革仍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44
14 12 10 8 6 4 2 0 1874~1890年平均增长速度 日本 英国 美国 德国
45
学龄儿童就学率演变情况(%)
30
• E、在实行天皇君主专制的同时,仿效美 国,建立三权分力但其权力又分别集中 的政治体制。
31
(2)、 以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 国家为榜样,“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进而“富国强 兵”,实现国家的近代化建设, 最终使日本成为独立自主的资本 主义强国。 “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富国强兵”是明治维新进行近 代化建设的总方针。
28
C、废除封建等级制和取消武士特权。 1869--1872年,明治政府先后颁布法令。 陆续宣布:实行“四民平等”。废除原来的大 名、公卿称号,改称华族。武士改称士族,农、 工、商及贱民统称为平民。废除武士佩刀特权, 取消各等级之间在职业、通婚、日常生活等各 方面的限制。平民地获得了取姓的权利。同时, 又改革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制度,用公债代替俸 禄,使其中许多人以公债购得土地成为新地主, 有的投资工商业,成为资本家。这一改革,取 消了封建等级制,扩大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
3、 继1854年3月,美国海军准将 柏利率舰队强行打破日本闭关锁国状 态后,美、英、法、俄、荷的入侵, 使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的民族危机,从而最后推动着资产阶 级化的下级武士于1854年后领导开展 起“尊王攘夷”运动,1859年将该运 动开始变为尊王倒幕运动,1865年进 一步将运动彻底明确为开港讨幕、尊 王倒幕的斗争。

2024年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2024年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2024年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材下册第四课《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启示。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章“封闭的江户时代”,第二节“明治维新的背景”;第二章“明治维新的展开”,第一节“政治改革”,第二节“经济改革”,第三节“社会改革”;第三章“明治维新的影响”,第一节“日本的现代化”,第二节“东亚格局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 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及东亚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3.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启发学生从中汲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

难点: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及东亚格局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等内容,分析其对日本现代化及东亚格局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扮演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家、企业家、平民等角色,探讨明治维新的意义。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关于明治维新的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现代化东亚格局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

(2)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政治、经济、社会改革。

(3)谈谈你对明治维新影响的认识。

2. 答案:(1)明治维新的背景:江户时代的封闭、外国势力的入侵、国内阶级矛盾的加剧。

(2)明治维新的主要政治、经济、社会改革:政治改革:废藩置县、设立议会;经济改革:发展近代工业、实行土地改革;社会改革:普及教育、提倡文明开化。

《日本明治维新》全文ppt课件

《日本明治维新》全文ppt课件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22课 日本明治维新
内忧外患
一、黑船来航 (背景)
将 军(实权)
大 名
武 士
农 工 商
天 皇 (傀 儡)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想一想:幕府实行闭关锁国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何异同?
同:因封建自然经济目的影响异:日:中:
二、倒幕运动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改革力量组成倒幕派。他们得到一些大名的支持,建立了倒幕军队,开展武装倒幕活动。
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 :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的生活方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等;军事 : 改革军制,建立新式军队。2、性质:
三、明治维新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式、
明治初期的小学教师身穿西式服装,正在上数学课这是位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一所小学校,建于1876年,是一所新式学校。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
1877年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国立大学)成立安田讲堂 东京大学重要的学术象征
明治维新的意义
积极影响:
消极影
响:
明治维新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并投身到改革中;2 要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改革没有固定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之路。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名称
大化改新
明治维新
时间
7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
主持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书目
• 1、[日]今井清一:《日本近现代史》(1、2、3卷),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3年。
• 2、[日]井上清、铃木正四:《日本近代史》,商务印书馆, 1959年。
• 3、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求实出版社,1988年。
• 4、[日]依田喜家著:《日中两国现代化比较研究》,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7年。
• 幕府统治衰落的表现
• 幕府将军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长治久安了。 但是,事与愿违,自18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商品 经济的发展,在日本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商 业资本侵入农村,资本主义手工工厂逐渐发展起 来,城市中的大商业高利贷资本也得到了很大发 展,幕府的封建统治开始出现裂纹。
幕府统治衰落的表现
• 但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 后逐渐强大的日本极富侵略性,逐渐走向了奴役别国的 道路。
学习重点和难点
• 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历史 影响;明治维新为何成功。
• 难点:明治维新的性质
日本明治维新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三、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四、近代中国日本社会变革成败的原因
• 被统治阶级由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按照幕府规 定的“士、农、工、商”四民次序,他们被划分在武士 之下,受到等级身份制度的严格限制。农民约占全国人 口的80%,他们在将军和大名那领取份地耕作,拥有对 份地的世袭耕作权,没有所有权,还要服徭役。
• 手工业者和商人称为“町人”即市民。手工业者有行会, 商人有帮会,这些组织拥有商品生产和销售权,但要向 政府交纳大量的捐税,同农民一样受到剥削和压迫。但 商人地位较为特殊。虽然他们在政治上无权,但在经济 上实力雄厚。很多经济差的大名不得不向商人借贷,同 时他们利用特权压迫商人,巧立名目掠夺商人的财产。
• 19世纪中期的日本还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国 家,处在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德川幕府建立了 严密的幕藩体制,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对外 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日本经济的发 展,使日本日益处于落后状态。
幕府的统治
• 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设置幕府 于江户(亦称江户幕府,江户即现在的东京)。
• 5、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7年。
• 6、张履平:《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日本现代化研究》,天 津出版社,1993年。
• 7、吴廷璆主编:《日本近代化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 年
日本明治维新概述
• 19世纪中期,幕府封建制度日益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逐渐壮大,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强烈要求摆脱 幕府政治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羁绊。同时民族危机日益严 重,面临着沦为列强殖民地的险境。国内阶级矛盾和民 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 明治维新是在日本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幕藩体 制濒临崩溃,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人民运动空 前高涨,推翻了幕府统治后实现的。
• (一)幕府封建制度的危机 • (二)民族危机 • (三)武装倒幕运动
(一)幕府封建制度的危机
• 自18世纪中期以来,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已呈 现出严重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而 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要求摆脱幕府的腐朽统治。
• 将军和大名又把自己的领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分赐给自己的 家臣,或者给他们一部分贡米作为俸禄。这种居于将军、 大名之下的家臣叫做“武士”。上级武士拥有领地,下级 武士领取禄米。武士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杀死 平民可以和不受惩罚。他们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学文习武, 过着寄生生活。
• 幕府将军和各级大名将土地划分为份地给农民耕种,自己 收取实物地租,地租在40—60之间。
• 此外,还有30多万被称作“非人”和“秽多”的贱民, 这些贱民大多是牛马屠户,鞣皮业者或者乞丐。他们被 排斥在四民之外,生活极其悲惨。
• 在意识形态上幕府拼命鼓吹迂腐的儒家思想,尤 其是把宋朝儒家朱熹的学说定为国学,禁锢人民 的思想,反对人民议论政治。在外交上推行闭关 自守的“锁国政策”。除与中国、荷兰进行极有 限的贸易外,不同其他国家建立任何关系,把整 个日本的社会呀个封闭起来。
• 在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名义上的最高首脑是 天皇,但真正的实权掌握在将军手中。幕府将 军是全国最大的封建主幕府直领地约占全国耕 地总面积的25%,掌握全国的大商业城市和矿 山,垄断着对外贸易,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 皇室、寺院占有的土地仅为给270家叫做“大名”的封 建领主。各地大名必须宣誓效忠将军,遵守幕府法规,听 从调遣。幕府制定参觐交代制度,规定大名必须每隔一年 去江户参觐一次,其家属必须一直留在江户做人质。大名 的领地和统治机构叫做“藩”(意即幕府屏障)。按照亲 疏关系,将军把270 多个藩分为:亲藩、内藩和外藩三种。 将军主要依靠亲藩和内藩,对分派在九州、四国等边远地 带的外藩大名加强防范。
• 首先,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遭到破坏,产生了新 兴地主阶级即资产阶级化的地主。
• 资产阶级既是资产者,又是地主,被称作“豪农 豪商”。这个阶级由被称为“本百姓”的自耕农 中分化出来的豪农和商业高利贷资本家组成。他 们通过兼并贫苦农民的土地或开垦新田,拥有大 量土地,同时还控制了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开设 纺织业手工工场。但是在法律上他们的土地所有 权并未得到承认,幕府的重税和勒索使他们得不 到充分发展。因此,他们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束缚。
•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快的西南各藩的中下 级武士和资产阶级结成同盟,利用高涨的革命斗争形势, 发动了武装倒幕运动,推翻德川幕府260年的统治建立 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地主—资产阶级政权,并采取了一系 列的改革措施,巩固了政权,促使了日本的文明开化, 走上了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的强国之路,有效地抵御了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成为日本近代史的开端,对日本历 史的发展,以及周边国家都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
明治维新
欢迎您进入
复习思考题
• 1、试述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历 史作用,并分析其性质。
• 2、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对各自国家历史 的影响。
• 3、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 名词解释 • “兰学”;佩里叩关;尊王攘夷运动;倒幕运
动,“五条誓约”;地税改革;文明开化;福 泽谕吉;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幕藩体制; 戊辰战争;米骚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