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说课稿:奇妙的爬行
人美版美术二上《奇妙的爬行》说课稿

人美版美术二上《奇妙的爬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奇异的爬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看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其美感,使学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并充满画面。
通过看一看、讲一讲、议一议、画一画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涵的美,培养学生细致认确实作画适应,同时培养学生对以后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八、教学策略: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本节课我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形,创设情境和观看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发觉咨询题、解决咨询题,关心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力求把多媒体落在实处、落在难处。
九、教学过程:依据新课程所追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整合”,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爬行实物展现导言:“今天老师的小不墅里请来了一些奇异的小客人,你猜猜都有谁?”能够让学生尽情的猜,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当学生猜不到时,他们的好奇心会更加大烈,这时教师再让学生打开小窗户看一看都有谁?“原先是勤劳的小蚂蚁家族、漂亮的蜗牛小姐、胖乎乎的老虎虫兄弟和慢吞吞的乌龟大叔,还有威武的螃蟹大将军”,这时学生一定会专门惊奇,这些小动物如何会显现在课堂上呢?从而调动起他们连续学习的热情。
2、观看特点“这些小客人可真可爱,它们在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注意观看它们的动作、特点”。
培养学生细致认确实观看态度。
再请学生讲讲观看到的每个小动物的特点,进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仿照爬行动物我预备了学生刚刚观看过的几种爬行动物的头饰,请情愿表演的学生戴上头饰进行仿照。
通过表演,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爬行动物的喜爱,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4、讲故事提出咨询题:“同学们,你明白这些爬行动物的故事吗?"学生主动发言,教师适当补充提示,按照故事进行初步的思想教育:"小乌龟尽管爬的专门慢,然而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终于取得了胜利;小蚂蚁团结一致战胜了凶残的大蝗虫,这些精神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小学美术奇妙的爬行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奇妙的爬行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爬行动物的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通过绘画表现爬行动物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作潜能,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爬行动物的特征2. 绘画技巧与创作方法3. 作品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1. 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表现2. 绘画技巧的运用四、教学难点1. 对爬行动物特征的理解和表现2. 创意绘画的实践五、教学准备1. 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2.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3. 爬行动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4. 学生作品展示板第一课时:认识爬行动物1. 导入新课,展示爬行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爬行动物的特征。
2. 讲解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3. 学生讨论爬行动物的特点,总结爬行动物的共同点。
第二课时:观察与描绘1. 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图片,分析其身体结构、色彩等特征。
2. 学生动手描绘爬行动物,注意表现其特征。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
第三课时:创意绘画1.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属于自己的爬行动物作品。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绘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现爬行动物的独特之处。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创作能力。
第四课时:作品欣赏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3. 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分析其优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爬行动物的特征及绘画技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爬行动物,并进行绘画创作。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美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爬行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爬行动物的特征。
2. 讲解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11 奇妙的爬行(说课稿)2022-2023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

11 奇妙的爬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美术一年级下册的第11课,主要讲解的是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及其表现方法。
在这个主题下,通过学习爬行动物各个方面的特征,例如外形、鳞片、触角等,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爬行动物的特点,并通过这些特点来表现它们的形态和特征。
二、教学目标1.了解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2.掌握爬行动物的绘画表现方法;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爬行动物的表现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将形态特征真实地表现在画面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热身(5分钟)1.引入主题:告诉学生今天的主题是爬行动物,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想象一下爬行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热身活动:通过投影幻灯片或展示图片,让学生尝试辨认出不同的爬行动物,如蛇、蜥蜴、龟等。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如身体的外形、颜色、鳞片、触角等;2.将爬行动物的各个方面特征进行分类,并跟学生解释每一个特征的作用;3.通过示范,讲解爬行动物的绘画表现方法,如如何表现鳞片、如何表现爬行动物的动态等。
3. 实践操作(30分钟)1.给学生分发纸张、笔和颜料,让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画出自己的爬行动物;2.在画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有关表现法和细节的指导,并鼓励学生尝试一些更复杂的表现方法;3.即使画面不理想也要给予肯定,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他们改进。
4. 总结(5分钟)展示学生们的画作,讲解一些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并进行一些总结性的话语,使学生在交流中内化吸取,继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五、教学评估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通过观察、交流、分析学生的画作,评估其是否掌握了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2.成功地完成课堂活动并达到课堂要求的学生可以获得表扬或奖励;3.通过小测验或讨论,评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爬行动物的特征和表现方法。
六、教学体会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学的乐趣和满足感。
《奇妙的爬行》美术课教案

《奇妙的爬行》美术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爬行动物的特点和形态产生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爬行动物的基本特点,如:身体覆盖鳞片、四肢爬行等。
展示爬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形态特征。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爬行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形态特征。
学生分享他们对爬行动物的了解和兴趣。
第二章:爬行动物的绘画技巧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的绘画技巧表现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和运用色彩搭配来表现爬行动物的质感。
2.2 教学内容:介绍爬行动物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讲解如何观察和运用色彩搭配来表现爬行动物的质感。
2.3 教学活动:教师示范如何绘画爬行动物,讲解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爬行动物的绘画实践。
第三章:创意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爬行动物作品。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3.2 教学内容: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出自己的爬行动物作品。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爬行动物作品的创作。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班级,并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第四章:爬行动物的观察与描绘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爬行动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来表现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
4.2 教学内容: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并进行描绘。
讲解如何运用绘画技巧来表现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
4.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并进行描绘。
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运用绘画技巧来表现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
5.1 教学目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绘画技巧。
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绘画技巧。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5.3 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绘画技巧。
小学美术奇妙的爬行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奇妙的爬行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爬行动物的美。
二、教学内容1. 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
2. 观察和描绘爬行动物的方法。
3. 爬行动物绘画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展示爬行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讲解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皮肤纹理等。
3. 示范爬行动物的绘画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爬行动物的认识程度。
2. 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和技巧。
第二章:观察与描绘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自然事物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现爬行动物的美。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爬行动物的技巧。
2. 描绘爬行动物的基本方法。
3. 爬行动物绘画中的线条、形状、色彩运用。
三、教学过程1. 组织学生户外观察爬行动物,记录下它们的形态特征。
2. 讲解描绘爬行动物的基本方法,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3. 学生动手实践,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爬行动物。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和描绘爬行动物的准确性。
2. 学生在绘画中的创意和技巧运用。
第三章:创意绘画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绘画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和美术手段表现爬行动物的独特之美。
二、教学内容1. 创意绘画的基本方法。
2. 爬行动物的独特之美。
3. 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和绘画手段,表现爬行动物的独特之美。
2. 讲解创意绘画的方法,如:夸张、变形等。
3. 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创意绘画。
1. 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2. 学生在绘画中的创意和技巧运用。
第四章:欣赏与评价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爬行动物的美。
二、教学内容1. 欣赏爬行动物的美术作品。
2. 评价美术作品的准则。
三、教学过程1. 展示爬行动物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
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奇妙的爬行》说课稿

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1课《奇妙的爬行》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下册、第十一课《奇妙的爬行》的授课内容,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我确立阶段目标,正如《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美术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活动,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他们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
本课《奇妙的爬行》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内容是:通过《奇妙的爬行》的学习,让学生们从认识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活动中,学习关爱动物、关爱自然,热爱自然生命,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在学习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爬行动物是泛指所有具备爬行本领的动物,引导学生寻找并发现动物世界中可以爬行的生命,它们可能是在落叶中穿行的蚂蚁,又或是冲锋陷阵杀灭害虫的七星瓢虫,还有可能是四处爬行寻找食物的乌龟、鳄鱼和可爱的变色龙等。
动物们生动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多变的花纹,甚至是憨态可掬的动态,都能被学生们尽收笔底,以此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生命、探究生物空间的热情。
根据“造型•表现”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为了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了解会爬行的动物,尝试动物动态特征的表现画面组织饱满。
2.能力目标:通过课前调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观察体验中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征,学习艺术表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3.情意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记忆的习惯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珍爱生命的态度。
一年级美术下册《奇妙的爬行》教案、教学设计

2.绘画日记:请学生在下节课前将日记交给老师,老师将给予反馈和指导。
3.亲子作品:请家长协助孩子完成,并在下节课前将作品交给老师。
4.观察记录:请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整理成文字,与同学分享。
作业评价:
1.教师将根据学生作品的质量、创意和完成度进行评价。
4.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项关于爬行动物的手工作品,如制作爬行动物模型、绘制爬行动物海报等。通过亲子活动,增进家庭亲子关系,同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5.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此举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作业提交方式:
2.新课导入:介绍爬行动物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等,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技巧。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运动,模仿爬行动物的姿态,提高学生对爬行动物的认识。
4.绘画创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富有个性、富有想象力的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爬行动物的图片和实物,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爬行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步指导,突破难点:将绘画技巧分解成若干个步骤,逐一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方法。针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突破难点。
3.合作学习,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绘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绘画水平。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自然,关爱生物多样性,提高环保意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关于爬行动物的画作,巩固所学成果。
小学美术奇妙的爬行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奇妙的爬行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
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爬行动物的定义、特点和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图片,发现其形态特征。
激发学生对爬行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爬行动物的特点。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培养学生的表达力。
第二章: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
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如身体结构、四肢、鳞片等。
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图片,并描绘出其形态特征。
激发学生对爬行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讲解和绘画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表现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绘画表达自己对爬行动物的理解。
第三章:爬行动物的色彩搭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爬行动物的色彩搭配。
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爬行动物的色彩特点,如鳞片颜色、皮肤纹理等。
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图片,分析其色彩搭配。
激发学生对爬行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讲解和绘画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爬行动物的色彩搭配。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色彩表现自己对爬行动物的理解。
第四章:爬行动物的动作与表情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爬行动物的动作与表情。
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动作与表情表现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爬行动物的常见动作和表情,如爬行、休息、吃食等。
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图片,分析其动作与表情特点。
激发学生对爬行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评价:
师:同学们,你们画的可真漂亮呀,来介绍一下自 己的作品吧,说说你画的是谁?它们都在干什么 ?
(1)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2)小结: 请同学们回家将作业涂色完成,周 一由美术课代表收齐交给老师。
6、教师小结:
同学们,一个完整的世界,不单是人类的家园, 还是许许多多其他生物的家园,所以我们要保护 他们,让他们能与我们一起快乐的生存。(下课 )
奇妙的爬行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 分享的说课题目是《奇妙的爬行》,在说课的过 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 说教材:
奇妙的爬行是人美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学习本 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 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并充满画面作画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的教学 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 间蕴涵的美,培养学生认真的作画习惯,同时引 导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根据以上对于课程标准的把握和教材结构、学 生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及更好地将教学目标 实现,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
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小 动物嗡嗡嗡地窜来窜去,或者扭动身体爬来爬去 ,它们就是爬虫。
问: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是一只小小的会爬行 的动物,你最想当什么? (小瓢虫、小蚂蚁、小 毛毛虫、小海龟、、、、、、)
二、说学生:
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 有个性,在以前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 了一定的美术知识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 趣的美术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 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我确定 本课的目标为:
根据上述要求和本课的具体情况我打算采取观察 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 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 ,勤于思考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采用观察法、讨论探究法来完 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爬虫、A4白纸、 学生准备:彩笔
七、说教学过程:
老师准备了几个爬行动物的头饰,咱们请几个同学上来进 行一个爬行动物比赛,看看哪个动物爬行特点最有趣,爬 的最快。还要看看哪个同学表演的最像。(表演时配背景 音乐)(或提前准备蜗牛、乌龟、蚂蚁,沙滩、树叶、树 枝背景,让学生摆放并模仿爬行动物的样子说爬行时的特 点及它的生活环境。)
(蜗牛:最慢、可爱;乌龟:慢、胆小;蚂蚁:快、活 泼)
难点为: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 充满画面。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提出“美术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 教学质量,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 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 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 和发展”。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奇妙的爬行。
板书---- 奇妙的爬行
二、新课讲授 1、观察、分析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 (1一个角落都会有他们的身影, 我们一起来看看。PPT
(2)引导学生说出爬行动物的特点
问:谁来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爬行的?
爬行时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设计
奇妙的爬行
以上是我在预设教学《奇妙的爬行》一课时一些 不成熟的想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谢 谢大家!
(3)小结:
这些动物在爬行时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爬行速 度非常快,有的却很慢,还有的特别胆小非常有 趣。那么,今天我们就把这奇妙而有趣的爬行动 物描绘下来好不好?
3、布置作业 : (1) 请同学们设计爬行动物和爬行的背景, 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 奇妙又有趣。 (2)教师示范,欣赏小朋友作品。 (3)作业要求 爬行动物:大、美、饱满 背 景: 简 单 不涂色用黑色勾边。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 物的外形特点从中体会其美感。
2.能力目标: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 想象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及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
重点为: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 ,并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 奇妙的爬行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