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数据

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数据
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数据

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数据

1.引言

1.1.数据名称

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数据

1.2.编写目的

本文档为“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数据”的帮助文档,分别从数据内容、数据字段、数据源、加工方法、质量描述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描述说明,并介绍了该种数据的物理存储介质与软件环境以及访问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本文档的预期读者为该数据集的管理者以及从事青藏高原研究的使用者。

1.3.定义

2.数据集内容说明

2.1.数据集内容一般描述

本数据集包括有关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数据的内容。

2.2.数据源描述

主要采集于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丛书-西藏河流于湖泊,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统计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流、各个水文站的数据。

2.3.数据内容描述

内容包括雅鲁藏布江干流各水文站洪峰流量特征表;雅鲁藏布江各主要支流的河长、流域面积特征值表;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多年逐月平均悬移质输沙率统计表;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多年逐月平均水温统计表;雅鲁藏布江与我国一些主要河流历年最大与最小流量对比表;雅鲁藏布江与我国一些主要河流的悬移质含沙量、输沙率对比表;雅鲁藏布江中游不同地点的矿化度及总硬度表等数据。

2.5数据质量描述

快视数据

3.数据库运行环境

3.1.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XP

数据库系统:FoxPro,Excel

3.2.运行注意事项

如有问题请联系数据管理者。

联系人:周才平王群力

Email: zhoucp@https://www.360docs.net/doc/378771666.html, wangql@https://www.360docs.net/doc/378771666.html,

4.数据库应用范围

4.1.数据库应用对象

主要用于对青藏高原的学术研究、教学、为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2.数据密级

密级公开,数据无偿共享

4.3.知识产权

数据使用者必须进行数据引用著名,格式如下:气象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在大学的两年里,我们学习了《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但如果要说非常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知识,都只存在于书本中,书本多半是简单化了的,因此要谈某个地方的地质地貌,只以书本只是来评判,那就成了纸上谈兵了,这是万万不可以的。所以学校组织了这次野外实习,这是我们专业必修课,是为了让我们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更好的掌握,运用上述课程。 实习时间地点: 4月20日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4月25日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山 5月4日彭州市湔江关口 5月5日彭州市小鱼洞 5月6日彭州市白鹿镇 5月7日彭州市五龙溶洞 实习器材:罗盘、卷尺、皮尺、地质锤、放大镜、手持GPS、区域地形图、地质构造图、遥感影像图。 指导老师:白忠,宁龙梅,姜世忠 实习人员: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3级2、3班全体同学。 实习要求: 1.观察并叙述成都粘土的特征等,龙泉山和龙门山的地形地貌、岩层特点等以及分析小鱼洞的河谷地貌。 2.记录沿途所测量的有效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利用数据画出一些突出的地貌。 3.简述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实习内容: 一.2015年4月20日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路线:成龙校区南云门小山坡——地理园区、游泳池附近——东门车城大道 1. 地质罗盘的使用 仰角的测定:(1)使用瞄准器瞄准所测目标顶端。(2)转动悬锥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3)读出竖直刻度盘读数,即仰角。 (1)岩层走向: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转动罗盘,是盘底水准器的气泡居中,

中印两国争相推进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电计划

中印两国争相推进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电计划,此举无疑是引火烧身。 中外对话子网站第三极(https://www.360docs.net/doc/378771666.html,)推出雅鲁藏布江系列文章特辑,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最大的跨界河流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 2012年10月,印度人听说中国已经开始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上修建一座发电量70万千瓦的大坝。这个消息引起了巨大的担忧,印度担心中国不仅要利用河水发电,还要把这里的水调往干旱的北方地区。这一可能性早在1986年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的全球基础设施基金首次国际会议上就提出了。尽管中国官员对此说法不屑一顾,因为实施起来的预期代价实在太过高昂,但他们并没有排除在雅鲁藏布江上修建大坝发电的可能。中国的这种摇摆引发了孟加拉国和印度可以理解的警惕,但中国也努力减轻两国的忧虑,向其保证将要修建的大坝是径流式的,只会改变河水的流动,决不会阻挡其流入印、孟两国。 但是,中国的一再保证并未能阻止中印在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不宣而战,开始水力发电竞争。中国决策者在2005年开始制订开发雅鲁藏布江水电资源的计划,但印度的计划可能开始得更早,即在2003年李伶的《西藏之水救中国》一书出版后就开始了。作为下游国家,印度希望能够确立其所声称的对水流“不受干扰的”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最优使用权。在国际法中,最优使用权的确立要依赖一项完工的工程,因此印度要在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修建的工程数量迅速增加,从印度中央电力局2007年公布的一项十年水电规划中的146座猛增到目前的约200座。此外,印度正在用多头并进的方式,尽可能多地开始这些工程的建设。 中国的规划和落实也毫不落后。在从2012年开始的“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强调为了削减碳排放,重新将焦点放在了大型水电项目上。中国水电建设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开发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电资源。中国总共打算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上修建40座大坝,其中20座位于雅鲁藏布江干流上的水电站总发电量将达到6000万千瓦,而另外20座位于支流上的总发电量为500万千瓦。雅鲁藏布江干流上的20座中,有11座将修建在从源头到“大拐弯”之间。所谓的“大拐弯”是指雅鲁藏布江到此出现了一个巨大的U形拐弯,河水折向北流,同时从3500米的青藏高原迅速下落到海拔700米的印度阿鲁纳恰尔邦(译者按:原文如此,该地区实为中国藏南

世界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详细

世界主要河流水文特征 一、世界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北麓,自南向北注入北海,河口附近为世界最大的港口----鹿特丹。该河流经西欧最发达的经济区----鲁尔区,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小,流速平稳,无明显的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结合西欧的气候和地形特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经的多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为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流经俄罗斯经济发达的欧洲部分,航运价值很高。其水文特征:为内流河,靠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不大,春季径流量最大(有积雪融水补给),冰期较长。 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大河流:自西向东依次为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叶尼塞河为二大地形区分界河。三条大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流经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有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越往东大气降水越多,而纬度高且植被覆盖好,蒸发量较小),含沙量较小,冰期长,且河流的下游地区有凌汛,水能丰富。 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的河流:西侧水系流程短,水流急,丰富的水能,而东侧的支流路程较长,水流较缓,流入波罗的海。 刚果河:地处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区,流经刚果盆地,注入几内亚湾。水文特征:水量很大(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且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汇水多),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好),无冰期,但水流急,水能丰富。刚果河两次穿越赤道,要注意流向的变化。难点:刚果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秋季(见大图册P19):刚果河南北两侧的支流分别流经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湿季为每年的6---10月,而南半球则是9月到次年的5月,当南北半球的支流同时进入雨季时,刚果河的水量最大,所以是秋季。

河流地貌的野外观察

河流地貌的野外观察——东洲岛水文地貌野外实习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东洲岛水文地貌,掌握其形成原因,加强对河漫滩物质组成的了解,以及对阶地成因的的掌握,从而对河流地貌形成感性认识。 实验内容: (1)了解东洲岛的位置和形态; (2)掌握江心洲形成过程以及河漫滩的形成原因; (3)了解流水作用对河岸形成的影响; (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态码头选择是否合理; (5)分析银盘山自来水厂选址的合理性; 实验步骤: (1)了解东洲岛地理位置与基本形态。 地理位置:东洲岛位于湘江河段流经衡阳市的上游部分由窄变宽处。深槽宽处330m,洲头宽650m,洲尾宽390m。可以看出河流对地貌的塑造作用。流水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了东洲岛。湘江左岸比较平直,岩性较硬。右岸比较弯曲,岩性比较软弱,流水侵蚀严重,凹凸岸分布有致。 基本形态:全长约4000m,洲头宽约650m,左汊道2.7km,两岸高度比州高1~2m,成条形。从岛的北端向南走,可以发现北端(洲尾)的物质是粘土颗粒和较细的粉沙,而南端(洲头)的物质组成是大小相对一致且较圆的颗粒较大的砾石,河床较深。整个洲尾尖而陡,与洲头截然不同。这说明河漫滩物质具有二元

结构。洲头经过河床的深水沉积,分选较好。 (2)了解流水地貌(东洲岛)的形成原因 由于河面拓宽,河流流速减慢,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凸岸堆积形成边滩;在河流中间堆积形成心滩。当边滩和心滩多次被洪水淹没后,细颗粒沉积於高,被洪水淹没的次数越来越少,河床堆积形成河漫滩。当河漫滩永远不被洪水淹没时便形成江心洲——东洲岛。 由于是分叉河床,东洲岛头部,水流速校小,形成的洲头缓而宽;洲尾两股水流汇合,形成尖而陡的形状。整个东洲岛形似一个肾。 站在洲头向南望可发现有一狭窄处,湘江穿过狭窄处,江面变宽,速度减慢,河槽由深槽、浅槽交替出现,在心州前面100m 有一处深槽。基于流速变慢,又遭遇浅槽的抵挡,泥沙逐渐在浅槽中堆积,日积月累,形成了江心洲。当江心洲多次被洪水淹没,细沙粒、沉积物淤积使江心洲变高,被水淹没的次数逐渐减少, 经过各种作用的改造而形成了河漫滩。 (3)(东洲岛)的形态 东洲岛的岛尾尖而陡,这是由于两段小河在这里合流而产生了回流,对洲尾发生侵蚀破坏作用,因而形成现在的形态。东洲岛左边宽而深,右边窄而浅;左岸比较平直,右岸较弯曲。且右岸是凸岸。凹岸与凸岸交替出现,这是流水的侵蚀作用所致。因为湘江流经此处,河流由西南向东北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向右偏,右岸严重冲刷侵蚀,右岸流水呈螺旋状流动,在地转偏

[大国战略]雅鲁藏布江——中印合作的纽带与桥梁

中国早就在雅鲁藏布江靠近“麦克马洪线”3公里的地方建了西藏墨脱电站。 该水电站海拔600m,落差2315m,流量1900m3/s,这是在Google地球上找到的,中国官方并没有对外公布该水电站的详细,就连该水电站何时建造的都不知道。 虽然我不知道水电站的原理,但在地图上可见是一个浩大工程,管道长40公里,覆盖一个40公里宽的山脉。 印度正是基于此,说中国掐断了印度的水源(中国已部分控制了下游水源,上游一放水,下游必泛滥),所以印度自己也要造水电站。 墨脱是一个绿树森林,鸟语花香的地方,与青藏高原完全不同。通往藏南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雅鲁藏布江——中印合作的纽带与桥梁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西南的一条巨川,至今养在深闺人未识。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内河长2057公里,居全国第6位,流域面积240480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但年径流量达1654亿立方米,仅次于长江和珠江,排在第3位。雅鲁藏布江从墨脱县巴昔卡附近流入印度的阿萨姆。进入印度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又由东向西流入孟加拉国,称贾木那河,在达卡附近先后与恒河、梅克纳河汇合,向南注入孟加拉湾。 由于巨大的落差和高原面上汇集的水量,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能蕴藏量高达11348万千瓦,其中干流为7912万千瓦,只小于长江,居全国第2位。单位流域面积和单位河长的水能蕴藏量都居全国甚至世界各大江河之首,仅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就可以建装机超过3000万千万的超级水电站,发电量是三峡的两倍以上。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水力资源已经超出了印度目前发电能力的总合。 雅鲁藏布江源头称马泉河,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河流大体由西向东流,经西藏米林县转向东北之后,又急向南流,形成马蹄形大拐弯和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海拔在3900米以上多高寒草原,为牧区。雅江中游即著名的一江两河(年楚河、拉萨河)地区,是西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目前西藏最重要的农业区,集中了西藏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也是目前雅鲁藏布江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题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河流地貌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_________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思路解析:河流地貌按成因可以分为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 答案:侵蚀沉积 2.下列地貌类型中属于沉积地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珠江三角洲②成都平原③“V”形谷④“U”形谷⑤华北平原⑥长江三峡 思路解析: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华北平原是流水的沉积地貌;“V”形谷是流水的侵蚀地貌,长江三峡也是长江水切断峡谷,所以也属于流水的侵蚀地貌;“U”形谷是冰川侵蚀地貌。 答案:①②⑤ 3.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这种侵蚀作用叫做() 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上蚀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溯源侵蚀的概念。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的流水侵蚀为溯源侵蚀。答案:A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平原,在地堑的基础上经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渭河平原 B.松嫩平原 C.华北平原 D.太湖平原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主要知识。四个选项都是经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但是在地堑基础上形成的却只有渭河平原。 答案:A 2.对黄淮海平原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河流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风化作用 思路解析: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河流共同冲积而成的,河流的堆积作用对黄淮海平原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分析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分析 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为它们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河道状况和河流水系形态。 (1)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一般陆地面积较小(如岛屿)或陆地比较破碎(如欧洲西部)则河流较短;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西岸)则西岸河流较短,如台湾西岸河流较东岸河流长些;内流河受水源限制有些较短。 (2)水系归属:看河流最终的注入地。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最终没有注入海洋而注入内陆洼地的河流为内流河。如黄河、长江为太平洋水系,雅鲁藏布江为印度洋水系,额尔齐斯河为北冰洋水系;塔里木河注入塔里木盆地,为内流河。 (3)河流流向:看流域地势状况。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要通过图例反映的地势状况来确定流向。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观察山谷沿线等值线数值大小可判断河流流向。河流发育在山谷之中,河流沿线,等高线凸向河流上游。 (4)弯曲系数: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直线长度的比值。河流弯曲系数越大,表明河段越弯曲,对航运和排洪不利。一般而言,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曲发育,如长江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5)河网密度:看流域支流的数量及疏密。河网密度的大小是用水系干支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即单位面积上的河流长度)来衡量的。河网密度跟流域内的地形及气候息息相关,如降水丰富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河流的支流众多,水系发育;而干旱区的塔里木盆地边缘,河流的支流稀少且短小。 (6)流域面积:流域是指河流的集(汇)水区域。分水线是流域的边界,而流域是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观察分水岭的分布状况即可判断流域面积的大小及形状。 (7)水系形态:看干、支流的组合形状特征。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有:①树枝状水系: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②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中国四川盆地的水系。③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辐射(散)状分布,例如亚洲的水系特征。④平行状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地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⑤格子状水系:河流的主流和支流之间呈直线相交,多发育在断层地带。⑥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犹如网状,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如我国长江的水系

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数据

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数据 1.引言 1.1.数据名称 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数据 1.2.编写目的 本文档为“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数据”的帮助文档,分别从数据内容、数据字段、数据源、加工方法、质量描述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描述说明,并介绍了该种数据的物理存储介质与软件环境以及访问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本文档的预期读者为该数据集的管理者以及从事青藏高原研究的使用者。 1.3.定义 2.数据集内容说明 2.1.数据集内容一般描述 本数据集包括有关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数据的内容。 2.2.数据源描述 主要采集于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丛书-西藏河流于湖泊,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统计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流、各个水文站的数据。 2.3.数据内容描述 内容包括雅鲁藏布江干流各水文站洪峰流量特征表;雅鲁藏布江各主要支流的河长、流域面积特征值表;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多年逐月平均悬移质输沙率统计表;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多年逐月平均水温统计表;雅鲁藏布江与我国一些主要河流历年最大与最小流量对比表;雅鲁藏布江与我国一些主要河流的悬移质含沙量、输沙率对比表;雅鲁藏布江中游不同地点的矿化度及总硬度表等数据。

2.5数据质量描述 快视数据 3.数据库运行环境 3.1.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XP 数据库系统:FoxPro,Excel 3.2.运行注意事项 如有问题请联系数据管理者。 联系人:周才平王群力 Email: zhoucp@https://www.360docs.net/doc/378771666.html, wangql@https://www.360docs.net/doc/378771666.html, 4.数据库应用范围 4.1.数据库应用对象 主要用于对青藏高原的学术研究、教学、为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2.数据密级 密级公开,数据无偿共享 4.3.知识产权 数据使用者必须进行数据引用著名,格式如下:气象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

高中地理_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河流侵蚀地貌,能描述其景观特点,明确河流侵 蚀作用和地貌特点的关系。 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河流堆积地貌,能描述其景观特点,会分析堆积 地貌的形成过程。 3、结合案例分析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难点】重点:河流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的形成,特点。 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河流侵蚀作用与河谷形态的关系。 河流凹凸岸的判别、应用。 【教学方法】Google Earth辅助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实验探究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上课前学生欣赏多姿多彩的河流地貌(设计目的:一是做好上课前准备,二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步识别不同的河流地貌,激发进一步探究其形成的兴趣) 承转:刚刚我们欣赏了幽深陡峭的峡谷,气势磅礴的瀑布,蜿蜒多姿的河湾等,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形态迥异的河流地貌?这节课我们将沿长江来探讨河流地貌的发育。 内容设计: 环节一:利用Google Earth软件,学生在沿长江的旅行中落实基础、解决疑惑长江之旅第一站:虎跳峡 学生:识别该处河流地貌的形态,初步分析形成该形态的主要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河流侵蚀作用演示实验 理解河流下蚀、溯源侵蚀以及两种侵蚀对河谷形态的影响

应用提升:请画出若干年后,长江河床由于侵蚀可能形成的新的河床纵剖面线长江之旅第二站:荆江 学生:识别该处河流地貌的形态,初步分析形成该形态的主要作用 教师:利用河流纵向、横向剖面图逐步引导学生思考 1、河流凹凸岸的形成与流水侧蚀、堆积作用的关系 2、河漫滩、河漫滩平原的形成 3、寻找河道改道的历史见证—牛轭湖 长江之旅第三站:长江三角洲 学生:识别该处河流地貌的形态,初步分析形成该形态的主要作用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一个案例,是前面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河流地貌是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同时可以延伸到其他外力作用。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比较四个版本的相关内容,可以结合课本案例和乡土案例,以达到学生学习到身边的地理,化抽象为具体,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通过教学过程中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的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总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中,既实现本节的三维目标,又获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流水侵蚀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说出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掌握流水堆积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读各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说明其形成原因及地貌特点。 过程与方法 (3)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与课堂有关的地理资料的能力,同时运用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4) 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讨论和实验研究,让学生开心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 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加强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教法与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动画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等。重、难点 重点 1 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流水侵蚀地貌类型及河谷的演变过程。 2 流水堆积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难点 1 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河谷的演变过程。

修改稿-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洛珠尼玛1,王建群2,徐幸仪 2 (1.西藏自治区水文局,西藏拉萨 850000;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本文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等分析方法对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年降水量、年蒸发皿观测系列进行了详细研究。雅鲁藏布江上中下游控制站径流上世纪60年代最丰,80年代最枯,年平均流量过程总体上呈略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1960~1981年,中水年和丰水年份较多;1982~1997年,中水年和枯水年份较多;自1998年以来,丰水年份的机会较多。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7~9月),其中,8月份径流量最大,2月~3月份径流量最小,径流量月最大值是月最小值的约12倍;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和7~9月占全年比例年际间较稳定。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量和径流变化不显著,气温和蒸发呈明显增加趋势。 关键词:气候变化;青藏高原;水循环;径流;降水;蒸发 1 引言 雅鲁藏布江流域界于东经82o00′~97o07′和北纬28o00′~31o16′之间,流域面积24.2万km2;东西最大长度约1500km,南北最大宽度约290km,平均宽度约166km;雅鲁藏布江流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杰马央宗冰川,源头海拔5590m。青藏高原因其高海拔、地表物理性质复杂等特点,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其自身特殊的演变规律[1,2],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研究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趋势,对全球变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西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和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有着大量的研究。文献[3-6]的研究一致认为,20 世纪60 年代以来西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全面上升。文献[7] 利用西藏1971-2000年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近30年高原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西藏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变化为正趋势,降水倾向率为1.4-66.6mm/10a,而阿里地区呈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文献[8] 利用西藏高原近40 年来的逐月气象数据分析了近40 年来西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认为降水趋势变率空间分布上的基本规律是,其大小由东往西逐渐减小, 藏中和藏东为上升趋势, 藏西为下降趋势。文献[9,10]分别采用Morlet 小波分析了雅鲁藏布江干流径流年际变化和季节性变化的多时间尺度演变规律, 揭示了不同尺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30639) 第一作者简介:洛珠尼玛(1966-),男(藏族),西藏那曲人,工程师,河海大学西藏特培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域水文过程模拟及预报。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B.凸岸 C.凹岸D.入海口 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B.冰斗 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 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解析:1.B 2.C 3.D第1题,砾石是岩石在搬运过程中常年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规律,砾石遇到河流凸岸时,就会堆积下来,慢慢形成了砾石滩。第2题,石笋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由于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斗状洼地;风蚀蘑菇是岩石常年受到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与流水对岩石侵蚀的效果类似;花岗岩风化球主要是风化作用形成的。第3题,对比图中9 cm的砾石大小,可以断定图中粒径9 cm左右的砾石最多,粒径过大或过小的较少。 下图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该河谷地貌自然环境特征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A.由于整体构造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宽广的谷底形成阶地 B.每年3、4月是该河谷的洪水期 C.谷底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丙处为红壤,土壤贫瘠 5.该河谷地区最适宜聚落布局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解析:4.A 5.D第4题,图甲、丁两处有大量的河流沉积物,说明最初为河流的谷底,现在甲、丁两处高于现代河谷100多米,说明该地经过了抬升作用;江南地区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谷底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雨;丙处有河流沉积物,土壤肥沃。第5题,丁地地形平坦开阔,且地势较高,不会受到河流洪水的威胁,因而最适宜聚落布局。 阶地是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局部),其中等高距为20 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完成6~7题。 6.文字材料中的“地壳运动”应是() A.地壳水平挤压上升B.地壳水平挤压凹陷 C.地壳水平上升D.地壳断裂下陷 7.若在⑤处钻100 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③处钻至该水平面有可能的深度是() A.80 m B.60 m C.40 m D.20 m 解析:6.A7.B第6题,图中河流所在位置为谷地;以河流为中心,向两翼岩层出现由老到新的变化,说明为背斜构造,即该地的地质地貌为背斜谷。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文

河流水文特征

河流特征分析与应用 作者:李红勋单位: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邮编:457000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确认识河流水系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对于解决各类河流问题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河流特征分析 【例题】读下图,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图示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阐释地理问题能力。据图示经纬度及图例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描述河流特征要联系区域环境特征从水系和水文两大角度描述。图中河流水系特征从河流的长短、发源地、时令河等信息即可判断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则要联系该区域的位置、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答案】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河流短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成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 【知识拓展】 1. 河流主要水系特征的分析 河流水系特征是指干、支流的组合结构特征,它包括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态(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系数)及落差等。不难看出,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 ①水系形态:看干、支流的组合形状特征。常见水系形态有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等。如海河五条支流在天津汇合,独流入海,状如芭蕉扇的茎与柄,故为扇形水系;四川盆地地势四周高,支流从四周向中心汇集,形成向心状水系。 ②水系归属:看河流最终的注入地。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最终没有注入海洋而注入内陆洼地的河流为内流河。如黄河、长江为太平洋水系,雅鲁藏布江为印度洋水系,额尔齐斯河为北冰洋水系;塔里木河注入塔里木盆地,为内流河。 ③河流流向:看流域地势状况。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要通过图例反映的地势状况来确定流向。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观察山谷沿线等值线数值大小可判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

第四章地貌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野外观察方式、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校友会2019中国地质学类一流专业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专业层次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8星级世界一流专业 2 南京大学8星级世界一流专业 2 北京大学8星级世界一流专业 4 西北大学7星级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

4 成都理工大学7星级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校友会2019中国地理科学类一流专业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专业层次 1 北京师范大学7星级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 2 北京大学7星级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 3 南京师范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3 东北师范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5 兰州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 内容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喀斯特和河流)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核心素养目标学业质量水平合格考(水平 1-2) 1.根据景观图或资料,辨识地表和地下的喀斯特 地貌类型,并能描述其景观特点。(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 2.认识不同河段河流地貌景观,简单分析其形成 过程,说明河流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综 合思维、区域认知) 等级考(水平 1.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喀斯特地貌与人类活

雅鲁藏布江流域NDVI变化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

第26卷 第1期 2007年1月地 理 研 究GEO GRA P HICAL RESEA RC H Vol 126,No 11Jan 1,2007 收稿日期: 2006204216;修订日期:2006209225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5BA901A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61002) 作者简介: 付新峰(19772),男,河南周口人,博士。研究方向为水资源水环境遥感。 3通讯作者:杨胜天,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资源遥感、水资源与水环境方面研究。 E 2mail :yangshengtian @bnu 1edu 1cn 雅鲁藏布江流域N D VI 变化与 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 付新峰1,4,杨胜天23,刘昌明1,3 (11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2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遥感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环境遥感与数码城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3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41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03) 摘要:对流域NDV I 进行计算的前提下,分析了雅鲁藏布江流域NDVI 时空变化特征。时间上,流域NDV I 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空间上,流域NDV I 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下游与中游的部分地区,而流域中上游与源头NDV I 值相对较小。在流域DEM 的支持下,把流域站点主要气候因子降水量与平均气温等数据采用Kriging 方法插值成与流域NDVI 相一致的空间Grid 数据。流域NDV I 与降水量、平均气温的关系进行F 检验与双样本方差分析结果P =0,表明其相关分析的可信度较高。在0105的置信水平上对其进行了线性与对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流域NDV I 与降水量的平均线性相关系数达018,对数相关系数为0171;流域NDVI 与流域平均气温线性相关系数为0177,对数相关系数为017。 关键词:NDVI ;降水量;平均气温;植被覆盖;雅鲁藏布江流域 文章编号:100020585(2007)0120060207 1 引言 在研究流域NDV I 方面,NOAA/AV HRR (National Oceanic At mosp heric Adminis 2t ration/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 meter ,国家海洋与气象局/高级甚高分辨率辐射计)数据由于具有独特的性质而备受关注。因为它对植被研究具有有效的光谱信息,每天覆盖地球以及长期连续的观测记录,还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获取。其数据已被证明是极有价值的区域、大洲及全球植被研究的重要数据源,在大、中尺度植被区域分布及动态变化研究中具有其他遥感卫星资料无法比拟的优势[1~5]。 近年来,对NDV I 与气候因子降水、气温等的关系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Weiss 等研究了美国新墨西哥中部季节性与年际植被与气候因子的关系[6]。我国也有许多学者针对不同区域研究了NDV I 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龚道溢等研究了北半球春季植被NDV I 对温度变化响应的区域差异,发现NDV I 与气温的相关性非常高[7]。陈云浩等研究了1983~1992年中国陆地NDV I 变化的气候因子(降水、气温等)驱动分析[8]。在中国NDV I 与主要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方面也有一些学者做了研究[9~11]。李晓

河流地貌认知实习报告材料

桂林理工大学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河流地貌认知实习报告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方向):水利类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2017年06月30日

一、实习目的: 通过漓江上游猫儿山和湿地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二、实习内容: 桂林猫儿山漓江源头土壤、植被调查;桂林会仙岩溶湿地调查。 三、实习时间: 周二:会仙湿地调查,9:00在1号食堂前集合上车,返回时间大约13:00; 周三:猫儿山调查,8:00在1号食堂前集合上车,返回时间大约15:00; 周四、周五:撰写实习报告并提交。 四、实习成果 (一)、猫儿山 基本情况: 6月28日我们驱车三个小时来到了猫儿山。我们徒步爬上猫儿山海拔将近700米的地方然后返回,在上下山的途中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之下对猫儿山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学习。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己查阅的资料可以得知,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兴安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北纬25°48'~25°58',东经110°20'~110°35'。主峰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城岭山系,海拔高度2141.5m,为华南第一高峰,山体相对高度1862m,境内山峦重迭,原始森林密布,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土壤垂直

主峰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城岭山系,海拔高度2141.5米,为华南第一峰,且发源于猫儿山的河流有39条之多,漓江就是其中之一。 1、 猫儿山土壤 猫儿山区地处北纬25°48′~25°58′,南北跨度10′,同属中亚热带。由于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 加之常绿阔叶林生长繁茂,生物和土壤 之间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换迅速,在富 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过程长期作用下 形成红壤。因此,从纬度地带性来看, 本区属于中亚热季风常绿阔叶林红壤, 也即猫儿山区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如 图2)。 猫儿山区土壤垂直带谱的基带由红壤开始,随着海拔的升高以及水热条件的差异而出现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以及山地黄棕壤,海拔2000m 以上的山顶部位,由于温度低,风力强,立地条件差,以致森(图二) (图一)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 第五章 第13讲《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复习讲义练习附答案

第13讲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 [课程内容]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 识别3~4种常见地貌。 2.描述所识别的地貌,说明这些地貌景观的 主要特点。 [思维导图]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影响因素作用 风化 作用 温度、水、生物等 ①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侵蚀 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 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搬运 作用 风、流水、冰川等 ①移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 ②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堆积 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使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4.主要外力作用和典型地貌 (1)风化作用 作用 因素 发生 区域 作用结果示例图

温度、水、空气、生物普遍风化地貌,如球状花岗岩地貌 (2)侵蚀作用 作用因素发生区域作用结果示例图 流水湿润、半湿润区的坡度 较大地区 水蚀地貌,如沟谷、瀑 布等 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冰川高纬或高山地区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等 海浪海岸地区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 (3)搬运作用 不塑造地貌,但形成重要的地理现象,如沙尘暴(风力搬运)、黄河水混浊(流水搬运)。 (4)堆积作用 作用 因素 发生区域作用结果示例图 流水湿润、半湿润区的地势 变缓或河道弯曲地区 流水堆积地貌,如冲 积扇、冲积平原、三 角洲 风力干旱、半干旱区风积地貌,如沙丘、沙垄 冰川高纬、高山地区及冰川 滑过地区 冰碛地貌、冰碛湖、 峡湾等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8届高三零诊文综-地理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8届高三零诊 文综地理试题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等地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它在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如下图)最有特色。马头墙由砖和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往往高出屋顶1-2米。错落有致,多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马头墙建筑群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有 A. 以高原为主,夏季多强对流天气 B. 多低山丘陵,降水季节变化大 C. 地势起伏大,降水丰富而均匀 D. 河流众多,结冰期短 2. 马头墙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A. 防震 B. 防火 C. 防风 D. 祈福 3. 关于徽派建筑的描述,合理的是 A. 房顶坡度较大,主要目的是减少屋顶积雪 B. 墙体厚实,以适应剧烈的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 C. 造型美观独特,可以以此发展乡村旅游业 D. 青瓦白墙,和当地时常的蓝天白云相协调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 根据材料可知,该建筑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依山就势,故排除A。我国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无结冰期,故排除C和D。故选B。 ......... 3. 房顶坡度较大,主要目的是排水,排除A。徽派建筑所在地区,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小,排除B。造型美观独特,可以以此发展乡村旅游业,故选C。 低压槽分布区往往是锋面天气形成的区域,下图为某近地面低压槽形成的锋面天气系统示意图,①②③位于一条槽线上,②④两地气压不同。读图完威下列问题。 4. 近地面气压高低状况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④>②>③ C. ②<①=③ D. ④>②>⑤ 5. 关于图中各点的气流运动的判断,正确的是 A. ①地吹偏东风 B. ②地气流上升 C. ③气流下沉 D. ④地吹东北风 6. ④地即将产生的天气变化是 A. 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 B. 天气转晴,气压升高 C. 出现雨雪天气,气压升高 D. 出现大风、降温、阴雨天气,气压降低 【答案】4. B 5. B 6. D 【解析】 4. 低压槽锋面天气系统为冷锋,移动指向北说明是南半球,冷锋出现在低压西部,高压东部,绘出等压线图(图)即可得出气压高低的关系大致为:. ④>②>③,故选B。 5. 根据上题解题思路,结合等压线状况,绘出风向即可得 出①④地吹偏西风、③气流上升,排除ACD,故选B。

高考地理试题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考地理试题河流地貌的发育高考地理试题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我国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Ⅰ、Ⅱ两区域河流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Ⅰ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搬运、沉积作用 B.Ⅱ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仅有侵蚀作用 C.Ⅰ区域河流流水作用使左岸侵蚀,右岸沉积 D.Ⅱ区域河流切割作用显著,使河谷呈槽形 2.有关河流的假设能够成立的是() A.若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则该河流只有一次汛期 B.若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Ⅱ区域河流易发生凌汛 C.若该河流位于西北地区,则该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D.若该河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则该河径流量一定大于北方任一河流 比较右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3~4题。 3.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A.a① B.b② C.c③ D.a② 4.对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a处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B.b处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减弱 C.c处以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为主 D.下蚀作用是a、b、c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 (2019百校联盟调研)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 B.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 C.甲c沉积兴建仓库 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 6.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的上游,请问所走的航线是() A.a线或c线 B.b线 C.c线 D.a线 (2019济南统考)右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 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C.乙地的海拔高度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8.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说法正确的

雅鲁藏布江流域关键水文要素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雅鲁藏布江流域关键水文要素时空变化规律研究雅鲁藏布江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受特殊的地形特点及高原高海拔的影响,流域空气稀薄、辐射强、气压低。因此,雅鲁藏布江流域对全球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和脆弱。 雅鲁藏布江流域作为西藏最重要的经济区,其径流变化必将对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研究青藏高原的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助于深入了解高寒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演变规律,对维持流域内的水土资源平衡有深远意义,同时亦对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开发利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资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本文选择雅鲁藏布江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对各气候因素、径流时空变化规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降水、气温、蒸散发等气候因子和LUCC等驱动因素对径流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成果和结论:(1)流域1960-2009年年平均气温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升温趋势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的特点。 此外,流域最低气温倾向率远远高于最高气温倾向率,最低气温上升的速率约为最高气温的2倍,表明青藏高原变暖主要是发生在夜间。流域多年平均气温总的分布趋势与地形大致吻合,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 嘉黎为升温幅度最小地区,升温幅度为0.18-0.20℃/10a;拉萨为升温幅度最大区域,为0.55-0.58℃/10a。对流域平均气温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验,发现雅鲁藏布江流域平均气温序列先后于1987年和1997年发生气候突变,197年出现流域气温增暖突变信号,1997年出现气温快速增暖突变信号。

(2)1960-2009年流域年降水呈上升的趋势,但趋势不显著,流域降水变化呈 现复杂性。降水量空间分布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与流域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整个流域以波密为中心,降水量倾向率向外逐渐递减。波密为降水增多幅度最大区,河源区为降水减少幅度最明显区域。 与流域平均气温突变的信号相比,降水变化的信号明显比平均温度的信号弱。经进一步分析认为,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量序列在缓慢上升过程中,于1982年和于1995年发生了2次突变,并经历了减少、增多和再次减少的3个阶段。 (3)流域降水与气温具有协变性。利用标准化处理后气温、降水变化趋势Z 值的乘积来描述两变量同步变化趋势显著的区域。 结果发现,在年尺度上,流域中游大多数地区呈暖湿化趋势;干季尺度上,流域多呈暖湿化态势;雨季时,流域由于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异性,气温、降水变化Z 值的乘积分布很均匀,总体上流域以暖干倾向为王。(4)蒸散发具有明显的年内分配特征,年内变化呈双峰型。 流域多年平均潜在蒸散发从东南向西北呈递增趋势,即从流域上游向下游递减趋势。对27个站点蒸散发的年序列进行了线性拟合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 流域蒸散发减小具有普遍性,流域年ET0、干季ET0、雨季ET0分别以0.949mm/a、0.546mm/a、0.403mm/a的速率减小,流域年潜在蒸散发变化受干季、雨季共同作用影响。 通过多元回归、K-means分类、偏相关分析,认为风速是雅鲁藏布江流域潜 在蒸散发变化的主导性因子。(5)通过对流域天然径流进行线性拟合可知,雅鲁藏布江径流量总体上呈现减少的趋势,但趋势不是很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