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检测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古今异义1.写出下面加粗字词的古义。

(1)其实百倍古义:今义:实际上、事实上(2)思厥先祖父古义:今义:即父亲的父亲(3)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今义:之后(4)至于颠覆古义:今义: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处理(5)率赂秦耶古义:今义:率领;不慎重(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今义;表示又一次(7)于反覆不宜卤莽古义: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8)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今义:小或少(9)故略上报古义:今义:向上级汇报(10)必固其根本古义: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11)凡百元首古义: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12)则纵情以傲物古义:今义:尽情(1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今义:走路(14)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今义:认为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汝可以模拟得之裹足不入秦不如拼搏一笑B.行李之往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期山东为三处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于是项王大呼驰下役聪明之耳目3.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B.与战败而亡者,其实百倍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A.行李之往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敢以烦执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而听细说持千金之资币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太子欲求天下之利匕首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5.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数量是()①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以货物与常⑤律知武终不可胁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⑦匈奴诡言武死⑧武等实在⑨蹑足行伍之间⑩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⑪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⑫朝夕遣人候问武A.1B.2C.3D.46.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粗双音节词语意义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优秀人才)②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动心)B.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公和婆婆)②传其事以为官戒(把……作为)C.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文雅)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人力能做到的事)D.①不抑耗其实而已(它的果实)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7.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安定强盛)②汝可以模拟得之(模仿)③约为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④燕赵之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⑤故略上报(向上级汇报)⑥思厥先祖父(泛指祖辈父辈)⑦依乎天理(天然的道理)⑧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代指中原地区)⑨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者)⑩童子六七人(小孩)A.①②⑤⑦B.③⑥⑧⑩C.④⑤⑥⑧D.①③⑥⑨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①既窈窕以寻壑②悦亲戚之情话③感慨系之矣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⑤气息奄奄⑥桂影斑驳A. ①③⑥B.①②④C.①④⑥D.②③⑤(二)通假字一、填空类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2)然则废衅钟与:()(3)王说,曰:“诗云……”:()(4)为长者折枝:()(5)刑于寡妻:()(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7)无不为已:()(8)盖亦反其本矣:()(9)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10)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11)无不为已:()(12)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选择类1.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鼓瑟希希:同“稀”,稀疏B.批大郤郤:同“隙”,隔阂,嫌隙C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D.距关,毋内诸侯内:同“纳”,接纳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所守或匪亲圣人无常师B.外连横而斗诸侯赢粮而景从君子生非异也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輮以为轮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吞二周而亡诸侯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下列句子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莫春者,春服既成夫子喟然叹曰B.距关,毋内诸侯令将军与臣有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不复一一自辨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振之以威怒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各抱地势,钩心斗角4.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藉寇兵而赉盗粮河海不择细流乌江亭长檥船待B.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君冯轼而观之抚军亦厚赉成C总此十思,弘兹九德乡师而哭堕军实而长寇仇D.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遂散六国之从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5.下列各组句子中,通假字最多的一组是()A隰则有泮偭规矩而改错鼓瑟希,铿尔辟邪说,难壬人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芳菲菲其弥章刑于寡妻距关,毋内诸侯C扈江离与辟芷兮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因击沛公于坐振之以威怒D.来吾道夫先路须臾成五采技盖至此乎遂散六国之从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皆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来吾道夫先路(《离骚》)/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兰亭集序》)/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西当太白有鸟道(《蜀道难》)D.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限时检测)(原卷版)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限时检测)(原卷版)

考点23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测)【限时检测1】时间:15分钟实际答题时间:分数:20分实际得分:一、【2021·江苏省金陵中学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20分)许敬宗,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

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

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含人事。

善心为宇文化及所害。

敬宗流转投于李密,密以为元帅府记室。

太宗闻其名,召补秦府学士。

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迁中书舍人。

十年,文德皇后崩,百官绿经。

率更令欧阳询状貌丑异,众或指之,敬宗见而大笑,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都督府司马。

十九年,太宗亲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敬宗与高士廉等共知机要。

中书令岑文本卒于行所,令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

太宗大破辽贼于驻跸山,敬宗立于马前受旨草诏书,词彩甚丽,深见嗟赏。

高宗嗣位,代李义府为中书令,任遇之重,当朝莫比。

册拜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并依旧监修国史。

乾封初,以敬宗年老,不能行步,特令每朝日乘小马入禁门至内省。

敬宗自掌知国史,记事阿曲。

初,虞世基与敬宗父善心同为宇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

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

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

敬宗嫁女与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本皇家隶人,敬宗贪财与婚,乃为九陇曲叙门阀,妄加功绩。

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

敬宗又辄以已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然自贞观已来,论次诸书,自晋尽隋,皆总知其事,前后赏赉,不可胜纪。

威亨元年,抗表乞骸骨,诏听致仕,俸禄如旧。

三年薨,年八十一。

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文武百官就.第赴哭,陪葬昭陵。

文集八十卷。

谥曰“恭”。

(节选自《旧唐书·许敬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俄直..谒者台俄:不久B.备.见其事备:完全C.敬宗深衔.之衔:后悔D.诏文武百官就.第赴哭就:到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许敬宗是隋代礼部侍郎许善心的儿子.他的先祖从高阳南渡,世代在江左为官,他年幼时擅长写文章,被荐举为秀才,朝廷授任他为淮阳郡司法书佐。

文言文实词训练300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实词训练300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实词训练300试题及答案1. 具: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单选题]具备,具有全部,详尽器械,用具(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2. 具:具以情告 [单选题]具备,具有通“俱”,全部,详细地(正确答案)器械,用具答案解析:(周处就)把(义兴人恨他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

3. 具∶百废具兴 [单选题]具备,具有通“俱”,全部,详细地(正确答案)器械,用具答案解析:荒废的事业全都兴办起来了。

4. 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单选题]具备,具有通“俱”,全部,详细地(正确答案)器械,用具答案解析: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人)都感叹惋惜。

5. 俱: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

6. 俱: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风和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7. 俱:湖中人鸟声俱绝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8. 俱: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

9. 俱: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单选题]全,都一起,在一起(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飘游了几十里,10. 聚:聚室而谋曰 [单选题]聚拢集合(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于是)(他)集合全家来商量说。

11. 聚:峰峦如聚 [单选题]聚拢(正确答案)集合答案解析: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聚起来。

12. 遽: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单选题]立即(正确答案)就,竟答案解析: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 13. 遽: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单选题]立即就(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孩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14. 决:孔子不能决也 [单选题]决断,判定(正确答案)解决答案解析: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高中文言文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实词练习及答案


⑥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毛病,缺点)
10.病 (②困苦、困乏。) 第③句翻译:售粮的价格,每斗二十钱,农民的利益就 要被损害;每斗九十钱,商人就要受损失。
11.察
()
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②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
③虽不能察,必以情 (了解,细究)
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看得清)
12.策 (⑦古代一种议论文体) ⑥的翻译: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穿丝履,着缟衣。 形容生活豪华。)
12.策
()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子) 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计策、策略) ③策扶老以流憩,时表矫首疏而辞遐观记 (拄着) ④故策之而知得失之策计。说 (论筹序划、谋划;策划) ⑤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鞭打,指驾驭) ⑥苏轼作《教战守策》 (政策)
7.薄
()
①事力劳而供养薄。
(少)
②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 微弱 )
③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 ( 轻 )
④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迫近 )
⑤赢得青楼薄幸名
(厚度小)
⑥厚今薄古。
( 轻视 )
⑦薄田十五顷。
(贫瘠、不肥沃)
⑧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杂草丛生的地方)
7.薄 (⑤不庄重,轻薄) 露申辛夷:香草名
17.除 ( ①台阶 )
18.辞
()
①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言词,言语)
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文词,文学)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⑤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高考文言文文言实词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考文言文文言实词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选择题:文言实词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却匈奴七百余里②王无罪岁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④序八州而朝同列⑤小学而大遗⑥履至尊而制六合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⑨泣孤舟之嫠妇⑩木直中绳,輮以为轮A.①⑨⑩/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⑨⑩/②④⑥⑧/③⑤⑦C.①④⑨⑩/②⑤⑧/③⑥⑦ D.①④⑨⑩/②⑥⑧/③⑤⑦2.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A.攻:攻打 B.然:这样,一样 C.宜:应该 D.爱:吝啬3.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A.蚩蚩:忠厚貌 B.贸:换 C.言:说 D.悼:悲悼、悲伤4.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A.徒:徒弟 B.其:难道 C.下:在六国之后 D.故事:旧事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②亦去之离开③进兵北略地夺取④秦之遇将军遇见⑤人不敢与忤视逆⑥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预料⑦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⑧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现⑨亡去不义死亡⑩沛公则置车骑丢弃列作其次次序向之所欣从前A.①②④ B.②③⑦ C.⑧ D.⑤⑥⑩7.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8.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其还也其孰能讥之乎 B.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大王来何操剑长,操其室 D.沛公安在君安与项伯有故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②箕踞以骂曰③越国以鄙远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与郑人盟⑥则秦未可亲也⑦函封之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⑨群臣怪之⑩吾得兄事之火尚足以明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①④⑤/②⑦/③ /⑥⑩ /⑧⑨ B.①④⑤ //②⑦⑩/③/⑥ /⑧⑨C.①⑤ /②⑦⑩/③/⑥ /④⑧⑨ D.①⑤ /②⑦/③/⑥⑩ /④⑧⑨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还是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些C.冀幸君之一悟希望 D.杀人如不能举尽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始速祸焉开始加速 B.暴秦之欲无厌满足C.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坚持 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看待、对待13.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美好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万物C.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治理 D.虽董之以严刑判决14.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管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C.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判决D.邪曲之害公也危害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B.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旧事C.辟邪说,难壬人谬论 D.胥怨者民也相互16.下面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虽有槁暴暴:晒干②暴殄天物暴:糟蹋、损害B.①而绝江河绝:横渡②乘小舟来此绝壁下绝:隔绝的C.①用心一也用:因为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用事:当权D.①小人喻于利喻:明白②王好战,请以战喻喻:比喻17.对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实行③出门如见大宾见:看见④饭疏食,饮水饭:吃。

文言文常用实词自我测试(109-120)答案

文言文常用实词自我测试(109-120)答案

文言文常用实词自我测试答案(109-120)109、造1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到---去)2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到达某一境界)3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建造)4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5小子有造(培养,造就)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指天地、大自然)110、知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道,懂得)2君何以知燕王(了解)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感觉,感到)4其真不知马也(识别)5孰为汝多知乎(知识)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8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知己、朋友)9绝宾客之知(交情)10子产将知政矣(主持、管理)111、致1致敬亭于幕府(送达)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表示)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取得)5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招引,引来)6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招纳,招引)7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致使,使)8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尽,极)9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意态、情趣)10致士(招募有才能的人)112、质1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人质或抵押)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通“贽”,信物)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底子,质地)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质询,问)5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通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6形者神之质(本质、实质)7质明,避哨竹林中(正、刚刚)113、治1故治国无法则乱(管理,治理)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安定,有秩序,与“乱”相对)3今治水军八十万众(部署,整训)4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医治)5不效则治臣之罪(惩处,处置)6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整理)7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对付、抵御)8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社会安定)114、诸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各,众多)2投诸渤海之尾(“之于”合音词)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乎”,合音词)4潘崇曰:“能事诸乎?”(代词,他、她、它(们))115、贼1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刺客)2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3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敌人)4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杀害)5董卓狼戾(凶狠)贼忍(残忍)(狠毒)6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祸害,危害)7忍能对面为盗贼(外来侵犯的人)116、族1士大夫之族(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2族庖月更刀,折也(众,一般的)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筋骨丛聚、集结之处)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117、卒1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步兵,士兵)2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古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3初,鲁肃闻刘表卒(死)4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5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仓猝)118、走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代指疾行,即跑)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逃跑)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之逃跑)4窃计欲亡赵走燕(奔向、趋附)5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向,趋向)6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仆人)7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快)8走虽不敏(谦称,我)119、左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左边)2人莫能左画方右画圆也(左手)3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东面。

“文言文实词、虚词”配套检测

“文言文实词、虚词”配套检测

“文言文实词、虚词”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贺若敦,代人也。

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

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

敦少有气干,善骑射。

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

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

”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

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

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

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

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

乃言于.太祖。

异.之,授都督。

(节选自《周书•贺若敦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一(2)虑事不果—(3)愿思全身远害(4)异之,授都督参考答案:(1)拘捕(2)担心(3)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4)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执刺史田迅以州降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B.①沉吟者久之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①统乃流涕从之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①乃言于太祖②不拘于时,学于余解析:选BA项,①介词,率领;②连词,表目的,用来。

B项,二者都是衬音节助词,无实义。

C项,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竟然。

D项,①介词,向;②介词,表被动。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

译文:第11页共11页(2)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译文:参考答案:(1)当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人张世显暗中赶来袭击贺若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与贼人交战,亲手斩杀七八个贼人,贼人才退走。

[注意:潜,暗中;手,名词作状语,亲手;“敦挺身赴战”为省略句,应为“敦挺身(与之)赴战”](2)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选择题)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选择题)
29.【归】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返回) B.吾妻归宁。《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 C.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返回,回到) D.微斯人,吾与谁归?《岳阳楼记》(回去) 29.【答案】C(A.古代女子出嫁 B. 特指出嫁女子返回娘家D.同道,一起)
28.【固】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顽固) B.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稳固,加固)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必定,一定) D.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固执,顽固) 28.【答案】B(A.险要,坚固 C.固然,诚然D.本来,原来)
7.【兵】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兵刃即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B.草木皆兵。(名词,兵器) C. 穷兵黩武。(名词,战争) D.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7.【答案】B.(名词,兵士) 8.【病】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动词,嫉妒。)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名词,病情)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形容词,困苦。)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动词,使……病。) 8.【答案】A.(动词,担心、忧虑。) 9.【察】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动词,详审、细究。)
14.【道】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①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名词,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名词,道义,道理) ③然墨之道,兼爱为本。《中山狼传》(名词,学说,主张) ④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名词,方式,方法,技能) ⑤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名词,学问,修养)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名词,风尚) ⑦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动词,说,讲) ⑧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名词,小路)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⑦⑧ 14.【答案】D⑧(名词作动词,取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一)1.【爱】下列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是: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吝惜)B.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静女》(隐蔽,躲藏)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爱慕、欣赏)D.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爱护)1.【答案】B(A.爱护、C.爱惜,吝惜、D. 喜爱、喜欢)2.【安】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 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定)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

《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身、养生、享受)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形容词,安适、安逸2.【答案】C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安定的生活环境。

)3.【被】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动词,覆盖,蒙上)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动词,披散、散开)C.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

《柳毅传》(动词,同“披”)D.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段太尉逸事状》(表被动)3.【答案】D.(遭受)4.【倍】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与“事倍功半”中的“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通“背”,背叛)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鸿门宴》(一倍)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副词,越发,更加,倍加)D.丧主即位,周室父兄子孙倍之。

《穆天子传》(督péi,陪伴,伴随。

)4.【答案】B.一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A.通“背”,背叛;C.副词,越发,更加,倍加;D.读péi,陪伴,伴随。

5.【本】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名词,根本、基础。

)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伶官传序》(原来。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副词,本来)D.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孔雀东南飞》(本自为同义复词,本来。

)5.【答案】B.(动词,考察、推究。

)6.【鄙】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郑伯克段于鄢》(名词,边邑、边境。

)B.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报任安书》(形容词,平庸、浅陋。

)C.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滕王阁序》(敬辞,以示尊重对方。

)D.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低贱)6.【答案】C.(谦辞,谦称自己。

)A.填然鼓之,兵刃即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B.草木皆兵。

(名词,兵器)C. 穷兵黩武。

(名词,战争)D.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7.【答案】B.(名词,兵士)8.【病】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动词,嫉妒。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名词,病情)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形容词,困苦。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梅馆记》(动词,使……病。

)8.【答案】A.(动词,担心、忧虑。

)9.【察】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动词,详审、细究。

)B.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动词,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

)C.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石钟山记》(动词,观察,仔细看。

)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名句)(清楚、明晰)9.【答案】D.(明智、精明)A.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朝廷)B.朝闻道,夕死可也。

(名词,早晨,读zhāo)C.孟春之朝,君自听朝,论爵赏官,终五日,《管子》(前一个:初期)D.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王朝,朝代)10.【答案】D.动词,朝拜。

11.【曾】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动词,增加)B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副词,竟然,乃)C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副词,曾经)D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副词,竟然)11.【答案】D(曾经)12.【诚】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名词,真心、诚意)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副词,的确、确实、实在)C且燕赵……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副词,已经)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连词,表示假设,如果,果真)12.【答案】C(副词,确实、实在。

)13.【得】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此余之所得也。

《游褒禅山记》(得到,获得)B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希望)C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琵琶行(并序)》(实现,成功)D此言得之。

《六国论》(适宜、得当)E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副词,必须,应该)13.【答案】B(能够,可以)14.【道】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①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名词,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名词,道义,道理)③然墨之道,兼爱为本。

《中山狼传》(名词,学说,主张)④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过秦论》(名词,方式,方法,技能)⑤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名词,学问,修养)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名词,风尚)⑦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动词,说,讲)⑧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名词,小路)A①②B③④C⑤⑥D⑦⑧14.【答案】D⑧(名词作动词,取道)15.【当】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阻挡,挡住)B他日汝当用之。

《项脊轩志》(应当,应该)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阻挡,把守)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史记·项羽本纪》(数量相当)15.【答案】D(抵挡、抵抗)16.【殆】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下》(疑惑)B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危险)C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志》(表推测,大概)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可能,会)16.【答案】D(几乎,差不多)17.【从】下列各项中的“从”与例句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例:惑而不从师A张良是时从沛公《师说》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王。

《史记·项羽本纪》C樊哙从良坐。

《史记·项羽本纪》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项脊轩志》E言听计从(听从,采纳)17.【答案】A(跟随,跟着); (B使……跟随,率领;C紧靠,紧挨;D向,跟)18.【辞】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陈情表》(辞退)B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计较)C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报任安书》(言辞;文辞)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告辞,辞别)18.【答案】A(辞谢,推辞)19.【除】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台阶)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授予官职)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修治、修整)D除暴安良(躲避)19.【答案】D(清除,去掉)20.【乘】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乘彼垝垣。

《诗经·氓》(升,登)B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驾,乘坐)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骑,驾着)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战国策·赵策》(量词,辆)20.【答案】C(趁,就着)21.【度】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离骚》(初生时的气度)B.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限制)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估计,推测,考虑)D.众里寻他千百度。

《青玉案·元夕》(渡过)21.【答案】C(A.法度,制度 B.量,计算 D.次,回,量词)22.【非】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特别)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非常,不一般)C.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过秦论》(无,没有)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不同寻常)22.【答案】C (A.不同寻常B.无,没有D.突如其来的变故)23.【复】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恢复)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又,再)C.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同“福”,福气)D.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回环)23.【答案】A(B.夹层,双层C.又,再,副词D.繁复,重复)24.【负】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阿房宫赋》(背,背着)B.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孔雀东南飞》(违背,背弃)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六国论》(遭受)D.负隅顽抗(辜负)24.【答案】B(A.担负,承担C.失败D.依仗,凭借)25.【盖】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盖子)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谏太宗十思疏》(胜过,超过)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游褒禅山记》(原来)D.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本来,原来)25.【答案】D(A.覆盖,掩盖B.副词,大概,大约C.副词,大概,大约)26.【故】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原因,缘故)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事情,事故)C.此物故非西产。

《促织》(本来,原来)D.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行》(尚,还,仍然)26.【答案】C(A.旧交,老交情B. 原因,缘故D.衰老)27.【顾】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顾念,关心)B.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只是,不过)C.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促织》(顾及,考虑)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看望,拜访)27.【答案】D(A.顾及,考虑B.难道,反而C.看,视)28.【固】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