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案.doc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学习诗歌素描,以写促读。

【教学重点】对《归园田居(其一)》进行素描。

【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构思文章。

【学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大部分同学为了使文章富有文采往往把诗歌嵌入文章当中去,那么你们知道诗歌还有一种利用的方式吗,那就是诗歌素描。

一首诗歌,就是一个灵魂,一首诗歌,就是一段经历,一首诗歌,一幅美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来做一篇文章。

2、概念介绍:素描: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素描即改写,只是这种改写更加灵活、自由。

在记诵的基础上,用文字传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可以以诗歌内容为原型,也可以改编内容,改造其中的人物、事件。

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换成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3、投影: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菊花人生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

早上,雾色渐渐散去。

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4、《归园田居》素描练习:练习1:“园田”扩展练习:陶渊明向往的是园田生活,请你根据《归园田居》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描绘一下的田园风光。

(注意:不是翻译)练习时间:10分钟。

学生展示片断,教师点评。

教师示范:透过晨雾暮霭,陶渊明与家人葛衣芒鞋,荷锄园田;在屋子周围的柳树和桃树伸展出最迷人姿态的季节里,他与友人在树下饮酒作诗畅聊至天明。

那时,炊烟从远处村落袅袅升起,雏鸟刚刚发出稚嫩的鸣叫,姿态骄傲的公鸡在树颠呼喊天明,远处农家大黄狗的嬉戏,惊醒了熟睡中的小儿……这一切在他的眼里都那么自然,虽清贫但宁静,虽守拙但归真。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精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精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精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背诵并默写诗句。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2.理解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归园田居》,猜测诗的内容。

2.初读诗句(1)学生自主朗读诗句,注意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感受诗的韵味。

3.分析诗句(1)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如“归园田居”、“鸟鸣”、“草色”等。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意象,体会诗的意境。

(3)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4.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情感,如“悠然见南山”、“心远地自偏”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情感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5.背诵诗句(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诗句,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背诵,加强记忆。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其一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的意境。

2.在分析诗句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3.背诵诗句的环节,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作业布置环节,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陶渊明简介及创作背景资料。

3.相关诗歌鉴赏文章。

七、教学建议1.在分析诗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2.在感悟情感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3.在背诵诗句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背诵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归园田居其一》语文教案(精选2024)

《归园田居其一》语文教案(精选2024)

《归园田居其一》语文教案(精选2024)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归园田居其一》。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归园田居其一》。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陶渊明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归园田居其一》。

难点: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陶渊明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具:用于播放课件和音乐。

2. 课本:提供给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材料。

3. 练习本:用于学生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播放田园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解释生词。

4. 体会感情: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人陶渊明的思想感情,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

5. 欣赏评价:让学生交流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互相评价。

6. 朗读背诵:让学生集体朗读和背诵课文,检查背诵效果。

7.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七、作业设计1. 请将古诗《归园田居其一》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给家长听,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古诗《归园田居其一》的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在体会诗人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方面,学生通过朗读和交流分享,对田园生活的美好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2023-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公开课《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案

2023-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公开课《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案
7.请对比一下?你比较认同哪一种人生选择?
【评】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2.《归园田居》中透过“,”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4.《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的诗句是:“,”。
5.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6.《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7.《归园田居》中“,”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评】
堂清
日清
任务
梳理
背诵并默写本诗。
羁()鸟守拙()荫()
暧暧()樊()笼
2.请找出本诗的诗眼。
【评】

自 主
合 作
探 究
3.作者围绕题眼“归”字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诗中的“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有何特殊含义?
5.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展现田园景色?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什么意境?
【评】
重难点突破
6.作者对田园景色的描写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景顺序、艺术手法)
教学案
课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目标
学习目标
1.把握本诗主要的意象和意境并掌握答题方法;
2.学会鉴赏并运用白描、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

《归园田居(其一》优质教案(通用

《归园田居(其一》优质教案(通用

《归园田居(其一》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归园田居(其一)》,这是教材中古诗文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

具体内容为教材第三章第三节,通过详细解读诗文内容,让学生领略古代诗人的田园生活理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诗意,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田园情怀,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归园田居(其一)》的诗意,掌握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田园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归园田居(其一)》。

2. 诗人介绍:简要介绍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

3. 诗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文,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4. 诗意解析:逐句解析诗文,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选取诗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解析的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诗文的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诗人:陶渊明2. 诗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3. 教学重点:诗意解析、诗人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归园田居(其一)》的诗意,谈谈你对田园生活的认识。

答案示例:田园生活是一种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诗人陶渊明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2. 作业题目:请你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分析陶渊明的诗歌创作风格。

答案示例:陶渊明的诗歌创作风格以田园风光为背景,以自然、真实、质朴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全诗。

2.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3.分析并品味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分析诗歌语言特点,品味诗歌意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归园田居·其一》。

(2)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田园诗人,都有哪些呢?对了,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那么,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呢?对了,他是东晋时期的诗人。

2.诗歌解读(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归园田居·其一》,注意节奏和韵律。

(2)请一位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4)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请大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

3.分析诗歌语言特点(1)请大家找出诗中的对仗句,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请大家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3)请大家讨论一下,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什么?它体现了陶渊明的哪种诗歌风格?4.体会诗人情感(1)请大家结合诗歌背景,谈谈诗人归园田居的原因。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请大家谈谈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感受。

5.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2)我们分析了诗歌的语言特点,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

(3)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学会欣赏美好,追求诗意的人生。

6.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读诗歌、分析诗歌语言特点、体会诗人情感等环节,使学生深入了解了《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歌。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范文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范文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归园田居(其一)》,该篇目位于教材的第三章《山水田园》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对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诗人陶渊明的归隐情怀以及诗句的韵律美进行深入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如“耦”、“耰”等,并了解其含义。

2.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和谐、田园生活的向往,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对诗句的朗读和赏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韵律美和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生僻字词的学习、诗句的朗读与赏析、诗人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生僻字词。

3. 诗句解析:对诗句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和谐之美。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讲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分析其韵律美和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的写作手法,创作一段描绘田园风光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归园田居(其一)》2. 板书内容:诗人:陶渊明诗句解析:耦耕、耰锄、带月、荷锄归诗句韵律美:对仗、平仄诗句意境:田园风光、归隐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下列生僻字词:耦、耰、荷、锄。

赏析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分析其韵律美和意境。

仿写一段描绘田园风光的文字。

2. 答案:生僻字词解释略。

赏析:诗句通过对仗、平仄的运用,展现了田园风光的和谐之美,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的情感。

仿写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诗句解析、例题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和诗人的归隐情怀。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背景,体会诗歌中优美的田园风光,感受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提升有感情阅读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提高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人生态度,培养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生活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诗歌所呈现的意向,体会作者对待生活恬淡乐观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采用温故知新法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桃花源记》。

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王国般令人神往的地方,景色宜人,安宁祥和,我们可以从《桃花源记》中体会到作者陶渊明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时期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教师范读,学生标注读音停顿,并注意朗读的情感。

3、学生朗读诗歌,并运用手中的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

4、诗歌标题中哪一个字最重要?(“归”)通过这个字,可以看出诗歌分为几个部分?(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何而归第二部分:归向何处)(三)深入研读1、作者从何而归?从文中找到答案并分析。

学生:作者从尘网与樊笼中归来,将官场生活比作尘网,将曾经无法逃脱的束缚比作樊笼,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官场的厌倦与憎恶,所以想远离归隐。

2、作者又归向何处?从文中找到诗句分析。

学生:“守拙归园田”,作者归向田园,享受于美好自然的田园风光。

3、作者笔下的园田有什么样的特点?画出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并选取你喜欢的意向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李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2.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及诗人情感。

3.了解诗歌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

2.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让学生感知诗人的田园情怀,了解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二)教学难点: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及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许多有关陶渊明的作品,比如《桃花源记》。

在《桃花源记》当中,诗人为我们描画了一个非常美好的世外桃源。

同学们还记得其中描写的一些句子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是一个非常宁静的单纯的社会。

那么今天要学习的《归园田居》的第一首,它将向我们展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作者简介(与陶渊明有关的四个称呼)
1.“田园诗人”
2.“靖节先生”
3.“五柳先生”
4.“隐逸诗人”
三)学生齐读课文,明确诗歌情感
点拨:要注意诗歌的情感变化。

例如“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应读出诗人感到惋惜、后悔、痛心疾首的感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要读出心胸豁然开朗的感觉;“方宅十余亩……虚室有余闲”要表现出乡村田园生活那种非常舒服、愉快的感觉,所以要读得轻快一些。

四)教师范读,学生再次齐读
五)检查预习
重点字词的把握:
⏹韵:气质,品性。

⏹尘网:像罗网一样束缚人的尘世,这里指官场生活。

⏹羁鸟:笼中鸟。

这里指官场生活中的诗人自己。

⏹池鱼:养在池中的鱼。

这里指官场生活中的诗人自己。

⏹守拙:固守住愚拙。

这里指固守节操。

⏹荫:遮蔽。

⏹罗:罗列、排列。

六)理清诗歌思路,并从意象中把握诗歌意境及情感
1.明确诗歌思路
朗读思考:
1)找出诗中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
2)看一下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
明确: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为“方宅十余亩……虚室有余闲”,因此诗歌可分为三部分。

诗歌具体思路:第一部分:爱丘山——落尘网——思归——归隐田园
第二部分:对田园生活的描述
所见: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
所闻:狗吠鸡鸣
所感:无尘杂有余闲
第三部分(总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明确诗歌意境
思考: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意境
明确:情景交融,富有意境之美。

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地鸡鸣,而是由这些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的意境。

3.明确诗人情感
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热爱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情感。

七)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明确:1)比喻2)衬托3)对比4)情景交融5)白描
八)讨论:从这节课的学习中,谈谈你学到了哪些做人的启示。

教师小结:从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从陶渊明的身上看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启示,那就是他敢于舍弃名利,从官场中走出来,去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最终得到了快乐。

人生就是这样,人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

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

因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取舍。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读《归园田居》组诗中的其它四首诗,体会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意境和心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