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辽宁省大连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烈士岂甘从二主,张君忠勇死犹生”称赞的是张任。
他被俘后,智死不降,睁目怒叫:“忠臣岂肯事二主乎?”孔明敬其忠勇,不忍杀之。
后玄德命斩之以全其忠义之名。
B.《家》中的觉新婚后很幸福,他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是又忘不了梅,特别是梅出嫁不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见面带给觉新无穷的痛苦。
C.在《茶馆》第三幕中,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
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
这时,外面大街上渐渐暗淡起来,而茶馆里的灯光渐渐亮了起来。
D.《欧也妮·葛朗台》成功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者典型,并通过他的发家,高度概括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以后社会财富和权力再分配的历史。
E.马诺林这个角色在(老人与海)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帮助主要角色圣地亚哥获得了真正的谦卑的品质,完成了由个人英雄主义向团结互助精神的回归。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美国在与中国的经贸交往中获得了广泛、巨大的经济利益,分享了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成果。
B.《见字如面》节目中,那些家书载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重返人们身边,我们仿佛真的通过那些文字、话语与我们相隔遥远的人见面了。
C.综艺节目《中华百家姓》用姓氏作纽带,以亲情和地缘的家族文化为载体,激活了全体华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共同情感。
D.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 13 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的建议。
2015文化生活期中考试题

高二政治试题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没小题1.5分,共75分)1.“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生产力”,这一观点说明A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B.文化塑造人生C .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 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2.文化是人们 的产物A .生产劳动B .科学实验C .社会实践D .精神活动3.“公益广告是一盏灯”,这主要表明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B .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不是潜移默化的C .文化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D .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4.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文化对人影响的主要来源是 ①文化环境 ②文化活动 ③文化观念 ④文化产业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 下图是著名作家刘墉在微博上发起的“老顽童猜字”游戏的谜面和谜底,网友从这个猜字游戏中可以体验到A .文化创新源于想象力B .汉字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D .中华文化长期在世界的领先位置6.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
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A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B .遗传因素决定的C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D .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7.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
而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谜底 谜面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商品贸易A.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B.决定文化传播的发展C.导致强势文化侵略和吞并弱势文化D.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8.“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罩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通过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号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清。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若我们分析一个农村社会组织,在一般人民,文字的用处是很有限的。
在天天见面的团体中,知识的传递,言语自然比文字为简便而切实。
人口流动率低,因地域上的膈膜而利用文字来传递消息的需要当然亦少,所以信札在农村是不常见的。
社会不在激变之中,在时间上所发生需要记忆的事非但少而且需要记着的时间亦短,需借文字帮忙之处因之不多。
若是“文盲”比“不文盲”的人在生活上并不吃亏时,当然不愿费本钱来“治盲”了。
我并不是说在乡村中文字没有用处,只是普通人民用着文字的地方很少。
一乡的领袖则需要较深的文字知识,因为他是一乡的顾问,有重要的信札须由他代笔。
以前的私塾制度是在这种社会需要之下发生的。
那些贵族性质的“西席”式私塾是专门造就成一乡的领袖,所以在学的时期较长,那平民性质的“开门聚徒”式私塾,年限随学生自己决定,平时若工作忙碌尽可随意不去上学,识几个字就算了。
到民国二年私塾被学校代替了,在这个时期,教育制度并没有标准化,小学教员可以独出心裁来决定教材。
江村的小学就由一位做过“西席”又受过“师范”训练的乡绅主持。
他和我追述他当时的教材说:“我觉得一个小学毕业生一定得会应付社会上普通文字的需要,至少要会打算盘,会写红白份子,会记账,会写条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六年级语文试卷第一部分积累运用1.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开始了,精彩的开幕式令人(jīng tàn)________。
赛场上,运动员们努力拼搏,汗水打湿了他们的(yī jīn)______,台下的观众席不时(bào fā)_______出雷鸣般的掌声,拉拉队员们(sǎng zi)________都喊(shā yǎ)________了,却丝毫不觉得(pí juàn)________。
选择题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绿毯彩虹花蕾威风禀禀B. 缀满颓丧磁场汹涌澎湃C. 壮列外宾倒霉惊天动地D. 马蹄检阅咆哮别出心栽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 单薄.薄.片薄.雾薄.弱B. 裂缝.墙缝.缝.隙缝.补C. 撒.种撒.手撒.网撒.谎D. 削.弱削.价瘦削.削减.4.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人类不合理的行为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终将自作自受....。
B. 别看他平时不声不响....,可是到了关键时刻,他往往会有惊人之举。
C. 梅雨时节,长江中下游一带就阴雨连绵,水位上涨,滔滔不绝....。
D. 这次辩论赛,我们两队势均力敌,可最后还是我方技高一筹....,拿下冠军。
5.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
B.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 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一动不动。
D.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老师耐心地修改并指出我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B. 站在如此壮观的美景前,心潮澎湃。
C. 爷爷经常给我讲述过去有趣的往事。
D.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阅读,还要在课外大量阅读。
7.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的读,这样能提高阅读速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嗨,亲爱的同学们,铃声响起,坐在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记得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呀!请先阅读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本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总分120分。
2.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格内,写在本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范范围的答案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得使用改字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仔细审题,规范书写。
一、庆家乡盛典(共26分)近日,哈尔滨市获得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权。
申办成功后,市民们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风华中学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请积极参加活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小D同学要在以“我为家乡代言”为主题的升旗校会上进行主题发言。
请帮他选出演讲稿中部分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写法。
没有沧桑古都的静谧端庄,没有时尚新城的花枝招展,却在百余年的轮回中妖娆绽放,生长成为烂漫夜色中骄媚的美人。
不因沙皇俄国的阴影而自卑,不因日军铁蹄的阴霾而怯弱,哈尔滨的美,便是基于这样的胸襟,岁月流转,中央大街依旧照照攘攘,人生鼎沸。
寒冬,哈尔滨的人们将艺术的精髓和企盼春天的愿望融入冰灯的创作,一座座雕塑或淡雅质朴,或花团锦簇,美不盛收。
晶莹剔透的色泽象征了一切稍纵即逝的美好。
与别处截然不同的是,这种美好在哈尔滨却得到了延续。
1.(3分)选出演讲稿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静谧mì流转zhuān质朴pǔB.静谧bì流转zhuān质朴pūC.静谧ml流转zhuǎn质朴bǔD.静谧mì流转zhuàn质朴pǔ2.(3分)选出演讲稿中划线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端庄烂漫人生鼎沸B.骄媚花团锦簇花枝招展C.阴霾晶莹剔透美不盛收D.企盼淡雅截然不同3.(3分)为了使演讲稿的内容更加充实,请在横线上选出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西方历史文化期中测试卷(1)

西方历史文化期中测试卷(1)1.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经曲折但未闻断B. 古埃及在科学、文化领域取得很高的成就(正确答案)C. 尼罗河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D.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2. 发明“楔形文字”是生活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 [单选题] *A. 希伯来人B. 波斯人C. 印第安人D. 苏美尔人(正确答案)3.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国王在这一制度中属于哪个等级() [单选题] *A. 晏罗门B. 刹帝利(正确答案)C. 吠舍D. 首陀罗4. 释迦族王子乔达摩·悉达多离家修行,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宗教是() [单选题] *A. 佛教(正确答案)B. 基督教C. 伊斯兰教D. 道教5. 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逐渐形成数以百计的城邦。
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 [单选题] *A. 地域辽阔B. 法制健全C. 中央集权D. 小国寡民(正确答案)6. “元首”是国家第一公民的意思。
世界上第一位“元首”是() [单选题] *A. 图特摩斯三世B. 胡夫C. 凯撒D. 屋大维(正确答案)7. “公元前3世纪,它通过布匿战争战胜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它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它进一步衰落。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单选题] *A. 罗马共和国(正确答案)B. 罗马帝国C. 古代巴比伦D. 古代希腊8. 2世纪,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的是() [单选题] *A. 地中海(正确答案)B. 大西洋C. 北海D. 里海9. 这是一部伟大的世界文学名著,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这部文学名著是() [单选题] *A. 《荷马史诗》(正确答案)B. 《俄狄浦斯王》C.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D. 《马可·波罗行纪》10. 下列属于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是() [单选题] *A. 亚历山大灯塔B. 宙斯像(正确答案)C. 《掷铁饼者》D.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11. “希腊建筑是一切艺术的研究起点”。
文化生活第一、第二单元月考(期中考试)综合卷精编题

文化生活第一、第二单元综合练习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级演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
这告诉我们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非常重要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为了纪念申办冬奥会成功,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特别发行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纪念邮票。
这些邮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也传递着奥林匹克精神和文化,促使人们给予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更大关注。
由此可见①文化塑造人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文化软实力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④发行邮票成为传播奥运文化的有效方式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把一个班级的全体同学团结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让一个班级的同学感到心情愉快,积极向上,产生持久的战斗力。
可见班级文化①对学生素质的形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对学生素质的形成产生着深远持久的影响④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A.①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考试时,你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你会不会让座?一张废纸,你会不会随便丢弃……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
这表明A.文化决定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C.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D.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体现文化差异5.半个多世纪间,人民币沿着新中国的文明进程一路走来,不断衍变,她周围的人们对战争、危机和变革所持的态度,决定了她的设计,塑造了她的基因;她浸染着中国人在历史创造中的悲愤、呐喊、激情、喜悦与苦闷,过往的五套人民币最终拼接起了一个我们共同走过的时代。
云南省昆明市2024-2025学年九上语文期中模拟检测卷(一)及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模拟试卷(一)适用范围(1-4单元,名著《水浒传》)(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6个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1-3题。
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①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
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
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③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1、给选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斑斓()②霓()裳2、下列不属于“纷至沓来”近义词的一项是()A.礼尚往来B.络绎不绝C.接踵而来D.川流不息3、选文中有几处使用了比喻句?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2处B.3处C.4处D.5处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到节假日,朝阳市场顾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一派热闹景象。
B.我们要身临其境地为他人着想,在公共场合自觉地佩戴好口罩。
C.我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它矗立在蓝天下,晶莹夺目。
D.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柳宗元创作的“永州八记”备受后人推崇。
B.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C.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D.干支,最初是用来纪日的,后来用来纪年,例如:丁卯年。
6、名篇名句默写。
(每空1分,共6分。
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期中考试政治试题、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 2分,共54分)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企业进行生产 ③观看文艺演出④参观历史博物馆⑤网上评议政府活动⑥参加学雷锋精神活动A.①②③B .②④⑥C .③④⑥D .③④⑤2.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文化。
()A.社区B .都市C .校园D .网络2012年6月13日,是我国第7个“文化遗产日”,以“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为主题。
设3.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A. 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的程度C.语言和文学部分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4.今年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
保护文化遗产①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③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立“文化遗产日”,就是要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种全民族的文化自觉。
据此回答3-4题。
B .人们受教育D.人类全5.2012年10月3日,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到了一年的重阳节。
每到这一天,人们会登咼、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
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支持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上述材料说明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②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亲,外面好冷,请随手关门”这是我校一教室门口贴出的小标语。
不仅如此,更多的网 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
回答8--9题。
7. 上述材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B.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C.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D.人们对网络语言的接受是消极被动的A.②③④③ B.①③④D.①②④C.①②8. 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的交际工具,这一现象告诉我们A.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9. 油画《父亲》(见下图)是中国当代人像油画里程碑式的作品。
作品震颤人的心灵,令人难忘。
在大巴山的乡村,作者罗中立曾长久生活在“父亲”身边,闻着老人的烟味,听着老人的故事。
正是作者丰厚的生活经验成就了《父亲》深刻的艺术性。
这启示我们A. 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B. 文化创新源自艺术家的艺术天分C. 有价值的文化创作离不开社会实践D. 文化创新取决于艺术家的执著努力10.201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前,考虑到文化因素对竞选获胜具有重要意义,两党都围绕着文化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宣传,以期抢占文化的“桥头堡”。
这体现了A. 文化是政治的基础B.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 文化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D. 文化教育对政治起促进作用11.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
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使者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A. ①②③B.①③④ C .②③④D .①②④2012年10月,某校校召开“读经典、诵古文、学英模贤达”活动筹备会。
会议讨论制定了《“读、诵、学”活动暨第三届读书节实施方案》。
回答12--13题。
12•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A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B •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必定能实现发展 D •只有发展才体现继承13. 开展中华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讲解,既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这说明教育①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③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④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
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
回答14—-15题。
14. 上述材料体现了A.民族节日及习俗,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B.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C. 对于研究中华民族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D. 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冷漠了。
如此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是A. 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B. 能够使我国与世界接轨,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C. 逐渐失去民族特色,削弱了民族的凝聚力D.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16. 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中国元素”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①②B.②④C. ③④ D.①③17. 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观看了转播;第14届奥运会,英国广播公司以3000美元获得电视转播权,伦敦周围80千米内约有50万人观看了转播;第18届奥运会首次通过卫星向全球进行实况直播,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比赛进程,如同身临其境;第29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观众达196亿人次。
以上事实说③大众传媒显示了文化传递、 沟通、共享的巨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克服了旧的传媒的局限性A.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18.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A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B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 .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D •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19.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以数字 2012为主体,包含了奥林匹克五环及英文单词伦敦(London ),采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简洁鲜明,由单纯而大块的色彩组成的主体图案,象征着活力与激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好评。
这告诉我们A.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C.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①大众传媒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的传媒②大众传媒已取代旧20.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这体现了文化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源于实践,决定着社会的发展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A.①④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21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
这说明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百花园。
据此回答22-23题。
22. 上述材料表明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是民族的,其多样性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③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④只有最独特的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A.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④23. 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A. 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B. 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和统一C.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 把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24. NBA总裁斯特恩在点评姚明的功绩时说:“他是NBA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文化里程碑,他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送给NBA的最好的礼物。
他是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
”这告诉我们:①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A.①②B.①④C.③④ D.②③25.2011年7月25日,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框架下的“茉莉飘香一江苏文化周”开幕式举行。
以传统文化艺术展览和昆剧经典折子戏展演为主要内容的开幕活动将中国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无遗。
这一活动有利于: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26、2012年7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奥运会期间,很多商家都适时地推出了各类展现英国传统文化的体育纪念品,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这同时也让英国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英国体育纪念品的热卖说明:①商品交换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 ①③B.②④C.①④ D.②③27、日前,历时7年修订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出版,词典收录了社会上使用面广、主流媒体认可、有资格进入全民词库的新词。
对于局限在某一特定人群或场合中使用的词汇,如“神马”、“有木有”……暂时不收。
这表明:A拒绝接受新文化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B. 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 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D.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二、非选择题(共46分)28、(9分)2012年3月7日晚,在巴黎塞纳河旁的法国外交部,中法文化交流的新平台――“艺术8”推介会隆重举行,来自法国的政商界人士以及中法艺术家200多人参加。
“艺术8”文化交流活动于3月26日在北京正式启动,活动地点是由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中法大学旧址改造成的“艺术8”文化创意园,活动邀请了中国和欧洲的艺术家到那里进行艺术创作、体验和展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法加强民族文化交流的正确性。
(9分)29. (13分)材料一城乡居民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满意度评价(%)材料二某市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提出了“四室一场一园”(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和村落小公园)为内容的“村落文化宫”建设目标和标准,并且每年从市财政中拨出专项基金加以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