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11746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11746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11746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优势

1.国际贸易的起因

1)由于气候差异,有的国家无法生产某些产品,国际贸易有助于某些国家获得自身无法生产的商

品和服务;

2)国际贸易有助于贸易国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友谊;

3)国际贸易促进了技术的推广,对不发达国家有很大益处;

4)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通过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获得他们需要的资源;

5)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可以使得各个国家生产自己具有专业优势的产品,有助于国际专

业化分工的发展。

2.资源(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

3.专业化:是使人们能够提供其最擅长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人之间划分工作和生产流程,也称为劳动分工。

专业化生产的主要优点:

●雇佣的每个员工能够做他们最擅长的工作;

●在不断地重复一项任务中掌握熟练技术;

●减少对工具的需求成本,可以购买专业的机器设备;

●无需转换流程,节约时间;

●与学习全部流程相比,工人只需学习部分流程,花费更少的时间来掌握专门的技能;

●雇主能更准确地估计生产成本和产量。

4.规模经济:企业通过提高产量,单位成本和平均生产成本都能降低,这些成本优势被称为规模经济或大规模生产经济。

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技术经济、财务经济、管理经济、商业经济、风险承担经济、研发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劳动力集中培训学习求职带动的教育培训、支柱产业需要的支持性的辅助产业、支持

性服务产业、产业聚集带来的机会和声誉影响。

5.产业分级:第一产业:自然资源的开发;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

6.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的理论。是指在同样数量资源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商(国家)可以生产出比另一个生产商(国家)更多的特定商品。

因此一个国家应该专业化生产自己擅长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取规模经济优势。

7.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理论。当一个生产商(国家)在生产某特定商品时比另一个生产商(国家)效率相对更高。

一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比较优势最大或相对劣势最小的产品;而进口比较优势最小或相对劣势最大的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首先判断一国在生产哪种商品或提供哪种服务方面效率最高;其次,该国应该集中生产

该种产品或提供该项服务,并使其产量最大化;最后,每个国家应该按照一个公平的汇率自由贸易。

计算过程(请看课本案例)。

8.机会成本:是生产某种特定商品的成本,它用我们不能生产的另一种商品来衡量。

9.贸易贸易的制约因素:

1)战略性因素

2)政治因素

第二章国际收支

1.国际收支平衡表:用于记录一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所有外部交易。它经常以一个年度作为计算周期,当然出于对比的目的会将一年分解为不同的时间段。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计算原则: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为两个部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1)经常项目:记录了一国进口或出口的所有商品与服务的货币价值。

经常项目分成两部分:有形贸易收支和无形贸易收支。

有形贸易收支差额=出口商品总额-进口商品总额;通常所讲的贸易差额即是有形贸易收支差额。

无形贸易收支差额=出口服务总额-进口服务总额;

经常项目=有形贸易收支差额+无形贸易收支差额。

2)资本项目:那些在资产和负债方面发生的交易,称为资本项目。

资本项目收支=资本进口项-资本出口项。

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

3.有形商品的分类:食品、饮料与烟草;原材料;石油;其他矿物、燃料和润滑剂;半成品;产成品;其他

商品与贸易。

4.贸易条件:衡量一国进出口价格变化的一种方法。

贸易条件指数=单位出口价值/单位进口价值*100=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相对价格的变化总结:

如果贸易条件的变化是不利的话,表明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于出口价格来说上涨幅度更大,或者出口价格相

比进口价格来说降幅更大;

如果贸易条件的变化是有利的话,表明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于出口价格来说上涨幅度较小,或者是进口价格

相比出口价格来说降幅更大。

5.基期:进出口价格指数的的计算式基于某一特定时期内的价格得出的,即为基期。

6.贸易条件指数持续有利变化,可能会带来以下问题:

进口国为了进口而不得不持续地增加出口产量,这种持续增加生产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该国可能会建立自己

的产业以实现替代进口;

为了获得某国的出口产品,其他国家将不得不购买外国货币,这会导致该货币的国际价格上升,进而成为所

谓的硬通货,这不利于未来的贸易发扎,也会导致一些国内问题,如通货膨胀;

如果某一级产业产品的价格指数持续有利,可能会造成该级产品的生产商大力发展该产业,从而忽视其他产业,造成产业发展不均衡;

如果初级品德贸易价格指数持续有利,可能会造成本国的初级产品的生产商们大力寻求开发该国的自然资源,从而造成资源的过早衰竭。

7.无形贸易的分类:

1)服务

●政府支出及从外国政府获得的收入

●海上运输

●民用航空

●旅游服务

●金融服务

2)利息

●政府支出与收入

●国外投资汇回的利润和对所有权属于外国的国内资产的支付

●来自本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的利润和支付给国外子公司的货币

●对国外公民的支付和本国公民在国外的收入

3)利润和分红

●政府对国际组织的支付

●国外友人和亲属对本国公民的赠予和本国公民对国外友人和亲属的赠予

8.资本项目主要是指在资产和负债上发生的交易,包含了资产的不断转手,例如那些处于投资目的而进入或

离开某国的机器、工厂及货币流。如果某国的公民购买了其他国家的股票和股权,或者外国的土地、工厂或

机器,都将计入资本项目。

9.国际收支平衡(余额为零)出现问题的原因:进口增加;出口下降;相对于出口,进口增加更快(相较于

进口,出口下降更快)。

1)进口增加的原因:

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倾向追求奢侈品;

购买本国没有的异国产品;

消费者需求多种多样的变化;

某国商品在可靠性方面享有盛誉或者被认为比他国生产的同类产品质量更佳;

国外的产品可能比本国产品更便宜;

本国生产依赖于进口的原材料,随着规模扩张进口增加。

2)出口降低的原因:

某国公民收入下降,对于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

某国工业不景气,对原材料需求下降,导致本国出口下降;

出口商品质量低劣,声誉恶劣;

生产效率低下、通货膨胀或者汇率的变化导致出口商品的价格昂贵,出口下降;

廉价替代品的出现,使得出口下降;

自然资源枯竭,出口降低。

10.政府干预国际收支问题的措施:

1)政府减少进口的措施:

●提高进口商品或服务的关税。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税赋,使得商品价格提高,产品的需求减少,导

致产品的供给量减少,从而降低进口。(供给曲线左移,图2-2)

●设定产品的进口配额。配额即对产品的进口数量设置限制。将产品的供给量设置数量限制,从而减

少供给,价格提高,需求相应减少,降低进口。(供给曲线左移,图2-3)

●政府间的要求。一国政府要求他国政府限制出口额,并施以潜在的威胁,即若无视这一要求则该国

将会对他国采取严厉的行动。

●外汇管制。限制个人和企业持有外币,会大大阻碍进口产品进入该国。当政府限制消费者获取外币

的能力时,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但进口量减少。(需求曲线左移,图2-4)

●实物管制。国家通过法令限制特定商品的进口,为了迎合政府的政策需要,可以扩大限制列表中商

品的范围。

2)政府调控出口的措施:

●出口补贴。政府可以通过向国内一些企业发放补贴规避冲突,从而鼓励这些企业出口产品。通过出

口补贴政策,供给增加,价格下跌,出口量上升。(供给曲线右移,图2-5)

●出口管制(降低出口的措施)。政府通过出口配额或者对出口商品征收出口税的措施来降低出口。

11.政府干预带来的问题:

1)政府干预可以保护衰退产业和新兴产业;

2)阻止倾销;

3)可以保护国内产业;

4)有助于缓解失业。

12.以上政府干预手段存在的问题:

1)他们否定了比较优势理论;

2)可能会造成贸易国家的反击报复,产生贸易战;

3)限制国际贸易可能会导致国际贸易周期的出现,这会破坏所有贸易方的经济。

13.政府干预国际贸易不是一项轻易使用的政策,可采用通货紧缩方式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通货紧缩:意味着某个经济体的总需求下降,这会降低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需求,

通货紧缩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财政政策、提高直接税收或者降低政府支出、货币政策以及提高利息率以降低需求。

通货紧缩避免了报复行为,但效果没有进口管制那么直接,带来的问题是国内需求下降,可能会导致失业和国内厂商的破产。

第三章汇率的决定因素

1.汇率制度的变革:易货制——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

2.汇率:是一种价格,即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货币的价格是在外汇市场上形成的,一种货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决定了它的价格。

●一个国家的货币需求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外顾客想要购买的该国出口产品的数量。

●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取决于该国国内顾客购买的进口产品的数量。

3.易货制:一种支付国外产品和服务的方式。

易货制存在的问题:需要双重需求吻合;如何确定每样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用货币购买产品和服务是易货贸易替代方式。

4.金本位制:一种参照一定量黄金决定汇率的固定汇率体制。即每个国家的货币与黄金的可兑换性构成了政府的固定汇率。

金本位制的运作机制:每个国家都会宣布其货币相对于一盎司黄金的价值,这样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就形成了。

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体系的优势:

●确定性,货币与黄金的对比价值是明确的,而且每个国家政府都会保证其货币相对于黄金的价值,关

于支付方面不存在任何拒绝付款的机会;

●同时国际贸易的所有款项都是事先知道的并得到政府的支持,因此国际贸易稳定有序。

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体系的劣势:当一个国家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

●发生国际收支赤字的国家将不得不动用黄金解决赤字问题;

●这也意味着该国持有的黄金数量减少,当公民想要用货币兑换黄金时,政府可能没有足够的黄金履行

职责,这会导致固定汇率失效;

●同时,一个国家货币储备的减少会影响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这样会导致贸易衰退;

●此外,国家货币量的减少会导致价格水平下跌。

由于战争和经济衰退最终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5.固定汇率体系:是指利率不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而是由政府确定。

浮动汇率体系:利率完全由需求和供给力量决定,不受政府的干预。

6.布雷顿森林会议协议:采用固定汇率体系,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存在短期波动时,由该组织来保障固定汇率的稳定性。同时,协议还明确,只有当一个国家国际收支长期持续地产生赤字或者

盈余时,才会改变汇率。为了达到一国汇率的变动不会影响其他国家汇率的竞争性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会向那些证明确实需要外币的国家借款。

同时,在会议中明确了由美元取代黄金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石,每个国家都公布其货币相对于美元的价值作为

其固定汇率。

各国政府干预下的固定汇率体系的原理举例(图3-1)。

7.联系汇率体系: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的固定汇率体系,允许汇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各国政府同意使各自

的汇率波动维持在金平价下的小幅度之内,这就是联系汇率体系。(图3-2)

8.硬通货:如果一种货币的价值不断突破其上限,它就被称为“硬通货”。

软通货:如果一种货币的价值不断突破其下限,它就被称为“软通货”。

9.布雷顿森林会议下的固定汇率的优点:稳定。缺点:成本较高,货币难以维持在协议的价值水平。

10.汇率下跌-货币贬值:某国经常产生国际收支赤字意味着该国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的价值被高估了,在

这种情况下,该国需要鼓励出口,压制进口,降低本国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的价值,这就是贬值。

11.汇率上升-货币升值:一个国家经常发生国际收支盈余意味着其货币价值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被低估了,即

其货币太廉价了,或者其进口有限而出口太多。在这种情况下,该国需要鼓励进口、抑制出口,需要提高其

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的价值,这就是升值。

12.货币贬值成功的要求:(1)进出口产品的需求是有弹性的。(2)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出口弹性与进

口弹性之和大于1。

货币贬值需要考虑的其他条件:

(1)货币贬值前征询贸易伙伴国的意见,消除对方通过其货币贬值来报复的可能性。(2)货币贬值可能会

导致出口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因此在出口贸易中需要有足够的后备能力,以应付增产需求。(3)货币贬值

还会导致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这将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如果增加的生产成本转化为出口产品的价格增长,则出口需求量可能会下降。(4)若一国货币贬值导致进口产品与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大幅度变化可能

会导致其贸易伙伴出现严重的问题。

13.浮动汇率体系定义:当允许各国货币依据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而自动地调整其价值时,便产生了

自由或浮动汇率。

浮动汇率体系运作机制:自由或浮动汇率是指任何货币的汇率完全是由市场力量即需求和供给力量决定的。

这种汇率可以每天,甚至每小时都在变化。货币没有保证的价值。

浮动汇率的一大优势在于:存在一个决定货币价值的自动机制,因此很容易进行操作,且成本低。其缺点在

于它会造成世界市场的不确定,这可能会导致国际贸易发生混乱。

14.汇率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1)营销决策

营销经理关注汇率的原因是本币价值的原因是本币价值的坚挺会对出口商造成影响。

需要某个国家货币的原因通常是希望购买该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一个国家存在货币供给是因为该国购买其

他国家出口的产品(即进口)。

一种货币的需求量=该国出口产品总额一种货币的供给量=该国进口产品总额

(2)生产决策

生产经理关注汇率的原因包括:①公司可以把生产基地重新选址在货币比较弱势的国家,因为初始投资相对

便宜。这样的国家是廉价出口的优良基地。如果一国货币疲软,并且没有复苏的迹象,那么富饶强大的国家

就会将产品生产地转移到该国,再出口制成品。这将大大节约生产成本。②汇率的变化会影响进口原材料的

价格,这可能会迫使企业寻找替代材料或其来源。

(3)财务决策

财务经理密切留意汇率的原因包括:汇率能够影响金融融资、跨境资金汇款,以及财务业绩报告。

(4)货币投机

货币投机者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使用少量的其他货币购买大量的特定货币的个人。

牛市:如果投机者认为,货币的价格走势很可能是上升的,这时的市场称为牛市。

熊市:如果货币的价格走势很可能是下跌的,这时的市场被称为熊市。投机者一般在牛市买进,在熊市卖出。

热钱:如果某个国家的利率上升,而其他所有国家利率保持不变,那么投机者就有可能通过向高利率货币转

移而获得好处。就有必要通过购买高利率国家的货币而实现在高利率国家存款,这就增加了对该国货币的需

求量,导致汇率上升,通常以这种方式转移的钱被称为热钱。

第四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营销环境

1.相关定义:

1)市场营销:在市场上企业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从而获利的行为。

2)市场营销活动:了解市场、开发产品和服务、建立分销渠道、促销、售后服务。

3)市场营销管理:指的是为实现一个成功和完整的营销方案而对这些活动的计划和协调。

4)国际市场营销:是跨越国界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行为。

5)国际市场营销经理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6)国际营销:跨越国界进行营销活动。

7)国外营销:在外国开展营销活动。

8)多国或全球营销:要求在多样化的市场上开展协调营销活动。

2.相关定义区别:

(1)国际市场营销与出口营销

国际市场营销是识别国际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并在最适当的时间、地点以适当的价位提供供给的一个过程。

出口营销:是以正确的价格和分销渠道向国外市场销售适合于该市场的商品的过程。

(2)国际市场营销、国外市场营销和多国营销的区别

1)国际市场营销由于要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中实施营销活动,使得国际影响因素变得复杂起来。

2)国外市场营销可能涉及购买海外子企业,但仍然按照已有的运营方式运营。这并不是国际化的运营,

因为没有跨越国界执行营销职能。

3)全球市场营销是企业力图整合在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时所作的全部工作。

3.国外市场营销的原因

(1)规模经济: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详见P10)

(2)市场拓展:本国市场营销将会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如:人口规模的限制、人口增长率的限制、人口

分布、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的限制,同时如果一个企业决定出口自己的商品,则意味着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

市场活力的机会大大增加。

(3)新市场的机遇:获取大量关于潜在市场的信息,有助于做出是否要进军该市场的决策。

(4)竞争:国内市场的竞争激烈的时候,可以考虑选择国外市场营销。新市场产品短缺时。企业声誉良好

或者因为原产地等使得该企业的产品在新市场上获得顾客的高度重视。

(5)风险分散:单一产品的风险;如果企业可以提供多种产品,遭受销售量严重下滑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在不同国家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在新市场上销售在国内市场已经成熟的产品可以

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组合,企业在市场上拥有多种产品,且市场上的各种产品处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

同阶段,这被称为产品组合;企业可在产品取得良好声誉的国家拓展其产品系列。

(6)经济条件:利用不同国家在贸易周期中的不同阶段的信息,选择在经济条件好的国家拓展贸易,在经

济条件衰退的国家收缩贸易。

(7)技术因素:工业化进程在不同国家的进程有所不同,利用不同国家的技术差异进行贸易战略的转移。4.国际市场营销环境

(1)社会和文化:物质文化、语言因素、、宗教信仰、教育、社会组织

●常见的文化和语言障碍:沉默、非语言类声音、直视、个人距离、身体接触、手势、衣着。

●世界上主要的宗教:原始宗教;印度教(等级制度、家族通婚联合、对牛的尊敬、禁止食肉、妇女

地位受到严格限制);佛教(崇尚忍耐和精神平等、复杂的道德体系);伊斯兰教(服从真主意志、斋戒时期遵循阴历月份、捍卫信仰、禁止吃猪肉和饮酒、不允许放高利贷、妇女地位受到严格限

制);犹太教(宣扬只有一个上帝、改信犹太教很难、星期五为犹太教宗教节日);基督教;神道

教(起源于日本、包括了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政治和爱国思想)。

●宗教信仰对经济的影响:跨国企业需要结合当地的节日安排企业的工作日程和国际营销战略;在不

同的宗教信仰国家需要记住各种宗教的节日;消费模式可能会受到所信奉宗教的需要和禁忌的影响;

贸易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妇女的地位会影响到消费模式;制定营销策略时需要考虑到森严的等级制度

可能会影响一些经济活动,因此可能需要细分市场;在印度做生意需要考虑到大家族的影响;宗教

机构可能会对经济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宗教的分化会导致企业管理出现一些问题;不同

宗教对财富和物质享受的观点不同。

(2)法律环境:

a)法律渊源:习惯法、普通法、伊斯兰法律、犹太法

b)国际法律:国际公法(例海洋法、国际刑法和日内瓦公约)、国际私法或冲突法(在民事法律管

辖区的国际私法)、超国家法(欧盟法)

(3)政治环境:运营限制、歧视性限制、直接抵制行为、国际关系、稳定性

(4)经济

a)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欠发达国家的国际营销

b)货币流通的影响

c)财富和收入的分配

d)通货膨胀的影响

e)国际收支平衡

f)负债水平可能会影响和阻碍国际营销

g)技术环境:国际标准书号、因特网和万维网、互联网、电子信息高速公路、技术/文化悖论

第五章国际市场调研

1.市场调研主要用于解决的问题(P121)

谁可能购买某种产品?谁是产品的真正购买者?谁是产品的使用者?他们多久买一次这种产品?他们为什么

要买这种产品?他们怎么发现这些产品的?他们在哪里买到这种产品?谁是产品的主要竞争者?竞争者的优

势在哪里?等等

2.市场调研的过程

(1)界定问题:当一家企业考虑拓展国外市场时,要注意到国外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国外市场远离本土国家;顾客使用的语言、货币和习俗不同;他们对公司管理方式一无所知。

首要问题是掌握国际市场信息,公司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文化、政治及宏观经济这些变量需纳入信息系统。(2)选择方法

如果一个公司决定进入国际市场,他们需要:

a)决定向哪个或哪些国家销售产品;

b)企业需要选择服务目标顾客的方式,需要了解影响市场进入方式的变量因素;

c)需要系统的解决进入市场产生的营销问题。(p123,表5-1)

(3)调研设计

获取潜在顾客对特定产品感知方面的相关信息,需要考虑营销4p组合。收集一系列信息,包括某国市场的

消费者行为、竞争者行为、分销渠道的可获得性、促销媒介的信誉。

(4)实施调研

调研方式有实地调研(独享资料、竞争者无法获得、成本高时间长、缺乏科学的方法)、研究机构、公司网

络和个体接触调研。

(5)分析数据

对市场调研获取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将会使用数理统计知识。统计分析展现出相关趋势、抽样、概率及

频率。

(6)报告和展示

常用的展示统计数据的方法:数据表格、曲线图、饼状图和柱状图、诸如象形图和统计图等图标。

3.国际市场调研方法

(1)跨文化调研:一种认识到存在不同类型文化的研究。

(2)多国调研:各个国家相关领域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时的调研方法。

(3)扫描国际市场:利用每个国家的大量的商业信息,如政府数据、企业业绩报告、报纸信息、学术文章

等获取调研信息。

(4)营销情报——竞争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环境

(5)职能调研

4.企业为了实现目标,需要明确如何对财务、市场、生产、人力资源、研发及维修进行管理。

a)数据: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b)制定决策所需的信息。

c)信息收集活动的有效性。

5.调查技术

(1)需求模式分析:人均国民收入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模式。

(2)多因素指数:可以间接地衡量市场潜力,它运用假设或统计变量揭示其与所研究的市场潜力的相关程度。这种方法多用于国内市场研究。

(3)类比研究法:类比研究即通过类比来估计,可以帮助国际市场研究人员大致了解这些国家的市场潜力,截面数据法和时间序列法。

●截面数据法:将某个国家已知产品市场规模与一些经济指标联系起来,计算一个比率,将这个比率运

用到另外一个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知的国家,从而推算出该产品在这个国家的市场潜力。该方法的问题是假设两个国家有着相同的消费模式,否则,结论不正确。

●时间序列法:该方法假定两个国家如果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时(或人均国民收入相同时,他们会有相同

的消费水平),该方法以假定为依据根据一国序列推断另一国的需求。时间序列法认为人民的产品消费量表现出周期性,在欠发达国家里,对该产品的消费量较小,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量会逐渐增加。

该方法缺点与截面数据法相同。

(4)回归分析法:一种统计方法,可以增强通过类比方法获得的估计数据的说服力。研究人员研究某国总

的经济指数与对某产品的需求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来的回归系数可以移植到只有经济数据而缺少产品需求数

据的国家。

6.市场信息

(1)二手数据:包括现有公共出版的材料,它们不是由需要这些数据的企业亲自收集,而是其他组织或团

体收集的。包括:内部信息;政府公布数据;贸易统计数据;数据库;在线数据资源、电子商务和英特网营销;万维网。

电子商务:支持所有商务活动的信息技术和沟通技术的利用。电子商务主要运用信息通讯技术同其他商业组织、团体或个人进行业务往来。电子商务使公司能够灵活、高效地连接内部和外部数据系统,从而使企业同供应商和商业伙伴的关系更加紧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期望。

网络营销:也称为网点营销、在线购物或电子购物,是互联网中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营销。降低了向全球受众传播信息和媒介使用的成本。网络营销将互联网技术与创新结合在一起,包括设计、开发、广告和销售。

网络营销方法:在搜索营销中使用“一对一”模式;吸引具有特殊兴趣的顾客;对于目标客户非常了解;

区域定位;不同内容的选择;不同内容的自动发送。

在线商务的优势:网络营销成本较低;研究人员可以很容易地取得数据。

网络营销的局限性:网络营销要求消费者运用新技术而不是传统的媒介;消费者的感受局限;对网络营销影响力评估能力不足,企业内部能力缺乏,很难让上级信服;安全问题,包括信息泄露和消费者是否能够收到他们购买的商品。

电子商务对产业的影响:网络营销已经对以零售为导向的产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银行有能力通过网络从事一些业务活动;网上交易越来越流行;网络对于广告业的影响是深远的。

(2)一手数据调研

实地调查方式:通过问卷形式,让被调查者回答一系列问题。有两种方法:统计调查和抽样调查。

●统计调查:要求对市场中所有可能的个体进行调查;优点是能够得出相对准确的调查结论,但又会因

耗时使成本太高。

●抽样调查:即假定某一特定市场可以代表整个市场,再对特定市场中的某些个体进行调查。这种方法

的困难之处在于准确选择能够正确反映整个群体观点的代表性群体。此外对问题的回答必须是可靠且无个人偏见的,否则毫无价值。

实地调查需要注意的事项:要考虑到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问卷设计必须迎合被调研市场人们的需要;调查时需要考虑调查的具体手段。

各种调查方法的比较:

(1)初级市场——第一产业产品市场:未经深加工的初级产品体量巨大,价格也因此相对便宜。到二级市场就会转变成高价值的产品。生产初级产品只是提取与运输原材料。

销售初级产品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客户通常大批量购买销售者必须按时按量交货。自然灾害通常会干扰原料的提取。此外,很多国家卷入到初级产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2)二级市场——第二产业产品市场:二级市场中,生产者除了生产本国需要的产品外,还要生产其他国家需要的产品。在销往国际的产品中,有些没有什么改变,有些产品改变较大。(P141 表5-6)

工业品是一种不需要改变或改变很小的范例。

需要中度或高度改变的原因有:经济、文化背景、当地法律和产品生产周期。

(3)三级市场——第三产业产品市场:三级市场中的服务需要一定程度的改变。技术服务不需要改变或改变很少。对于食物,不仅产品本身而且销售方式也需要改变。

第六章国际营销组合

一.国际产品策略:

1.产品和服务:

涵义:

产品具有一些有形特征,还包括产品的保障、售后服务的范围以及企业对顾客服务的态度等不是很显而易见的特征;

产品还具有无形的利益,包括产品的可靠性和企业或品牌的信誉;

顾客决定购买某种产品是因为该产品具有满足他各种需要的特征,企业可以提供一系列产品——产品组合,以满足尽可能更多的客户需求;

竞争产品之间的实际差异可能非常小,但大部分都有品牌名称,顾客可以根据品牌识别它们;品牌便于制造商宣传其产品的特点与质量,并强调宣传那些期望展示给顾客的特征,这将建立品牌的忠诚。

产品和服务策略中需要考虑的:

(1)产品的性质:无形性、易逝性、异质性、不可分割性。

(2)产品的利益:性能、形象、感知价值。

(3)属性:品牌名称、产品设计、产品包装、产品标签

(4)营销支持:交货、保证、售后服务、安装

2.产品适应

需要考虑的:

(1)当地市场的文化需求

(2)产品使用:不同国家顾客的使用习惯不同

(3)法律标准:产品需要依据海外市场的政府规章和技术要求做出相应调整

(4)产品责任:需要考虑产品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还要考虑国际市场中产品的使用习惯

(5)可接受性:需要考虑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可能会需要适当的修改产品属性、包装设计等,还要考虑

不同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以及维修服务的可获得性和成本等。

3.产品政策和战略

需要考虑的:

(1)标准化产品或修改产品:营销人员需要考虑产品在市场间应该保持何种程度的标准化;

(2)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将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在不同国家引入;

(3)产品组合分析——波士顿矩阵

波士顿矩阵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将产品进行分类。有四种类型:

明星类产品:高市场增长率、高相对市场份额,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早期阶段。企业在促销上花费大量金钱。

现金牛产品:低市场增长率、高相对市场份额,具有良好声誉,无需大量促销,处于生命周期成熟阶段。

瘦狗类产品:低市场增长率、低相对市场份额,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退出阶段,应该退出市场。

问题类产品:高市场增长率、低相对市场份额,需要大量促销来增加市场份额。

(4)渗透和退出技术——安索夫的产品-市场矩阵

需要考虑的:

(1)企业形象:良好的声誉有助于销售,不良形象的企业需要关注扭转失败。

(2)产品形象:良好的产品形象能够为产品带来价值。

(3)原产国效应:国家的声誉将会影响到产品形象。

(4)国际品牌:创建国际品牌有助于获得规模经济,但是政治以及文化因素可能会阻碍品牌推广。

(5)品牌战略:统一品牌还是独立品牌。

5.新产品开发

(1)新产品开发过程

创意产生——>创意筛选——>商业分析——>产品开发——>市场测试——>投放市场

(2)技术营销:有效利用技术营销手段进行产品营销

(3)研究与发展战略:新产品开发是在国内还是海外市场进行。

二、国际定价策略

1.定价的影响因素

(1)市场因素:消费者是否愿意接受该价格。

(2)产品因素:是定价的基础,目标获得可接受的利润。

(3)地方性因素:产品会因为出口增加税收而使成本增加。

(4)成本:国际产品要考虑运输成本和税收成本。

2.定价方法

(1)成本加成定价:价格=单位成本(1+目标利润率)。成本加成法可能存在的问题:可能定价太低而影响利润,可能定价太高而不被市场接受。

(2)依据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所发生的额外费用确定价格:如特殊包装和处理费用、翻译和处理订单费用、较高的分销成本,企业要准确分配海外市场成本。

(3)渗透定价:利用较低的价格提高市场份额,适用于具有市场潜力和生命周期较长的新产品。

(4)撇脂定价:利用高价格获取高额利润。适用于在产品生命周期初级阶段,且市场需求量较大,有利于企业迅速收回研究和开发成本。

(5)竞争定价:价格领导,默认定价。

(6)倾销:在国外市场上以低于生产商所在国的本地市场价格出售商品。

(7)母国中心定价:简单地按照国内市场定价的方式来确定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的一种定价方式。

(8)多中心定价法:为满足各个国外市场的特定需求而制定价格的一种定价方法。

(9)全球中心定价:分析全球客户的需求并利用这些信息来确定所有市场的基准价格水平。

3.定价目标

(1)投资回报率:根据预期的销售量来测算价格,但会遭受市场的考验。

(2)市场稳定:新进入市场的企业除非实利非常强大,应采取与竞争对手

接近的价格进入,以保持市场的稳定。

(3)抵制新进入者:降低价格。

(4)市场渗透:定低价。

(5)产品差异化:定高价。

4. 国际定价可能遇到的问题:

(1)跨市场价格的协调和控制:不同国家在不同经济状况和不同生活水平及不同政策体系会形成不同的

价格,海外子公司既要有价格自主权,又必须得到监管,以免价格差异过大引起消费者不满和套利存在。(2)外汇问题:汇率问题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海外子公司的收益转移至母国的障碍等。

三、国际促销组合

1.促销:是沟通的过程。它通过各种资源如媒体,向顾客或潜在顾客传递信息,从而使顾客能够意识或理解

自己的欲望或产品的用途,并最终决定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

2.促销的目标和效果

(1)促销信息传递必须做到:

●确保获得了顾客的注意以及对茶农有了认识;

●通过信息,能够对顾客产生一定的兴趣;

●信息和兴趣足以说服客户需要这种产品,由此产生了需求;

●因为产生了需求,顾客开始购买产品和服务。

(2)促销活动的效果:增加销售额、获得新客户、改变顾客行为。

3.促销的策略

(1)需要创新的战略:促销前需要对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有充分了解,需要考虑三个因素:

●信息:促销活动中传递的信息是企业希望传递给潜在顾客的事实或印象。

●媒介:即传播信息的渠道,需选择适应不同国际市场的媒介。

●企业希望促销活动的全球化程度。

(2)需根据市场不同针对性的采用标准化或者定制的促销信息。

(3)根据需求选择跨国广告商或者本地广告商来进行国际促销。

(4)促销的广告活动有一定的广告预算,受到资金的限制。

4,线下推广方法:

(1)国际公共关系:确保展现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公关活动包括捐款、赞助、设立奖学金、关注公益事业等。

(2)直接邮寄:在发达地区是最直接的方法,但回应率低。

(3)信息保护法:注意目标国信息立法。

(4)国际销售促进:贸易促销和消费者促销。

贸易促销和消费者促销的区别

答:贸易促销是生产生针对分销商进行的,对于国际市场新进入者而言是一种获得宣传和潜在顾客的有效途径。促销的方法包括

(1)针对大订单给予特别折扣

(2)向产品购买者提供赠品

(3)提供其他可以吸引顾客的物品,如宣传资料等

(4)向销售员提供资金。

消费者促销是针对消费者的促销活动,方法包括

a)免费赠品

b)特别的价格优惠

c)提供假日旅游、汽车和其他奖品

d)邀请著名人士参加开业庆典等

工业品促销的方法:

a)讲座和示范会

b)目录、技术说明书和宣传资料等

c)贸易展览会

d)免费培训

(5)展销:展示企业期望销售的一系列产品。

四、国际分销策略

1.分销:是将商品从供货商手中运到顾客手中的物理过程,并且涉及到储存、运输和装卸。

2. 国外市场中介的选择:影响到选择的可变因素有:

(1)国际业务目标、国际营销活动涉及的区域范围和时间跨度;

(2)企业销售状况和资产规模;

(3)企业产品,价格的高低,产品使用所涉及的技术水平;

(4)可能遇到的竞争者的数量。

3. 直接和间接渠道的选择:

(1)直接出口:由产品生产商亲自操作出口业务,而不是委托他人。

(2)间接出口:企业的产品在国外市场销售,而企业并不参与国际营销活动,由代理商和经销商自行

安排分销渠道。间接出口的方法包括:

①外国买主订购产品供自己使用或在自己国家的市场上转售;

②利用专门从事出口业务的出口代理机构;适合那些无法承担出口业务的中小企业;

③背驮式出口(也称附带式出口)是指一家生产商凭借强大的海外分销系统出口自己产品的同时连带

出口其他企业的产品。这种生产商被称为出口载体,通常是拥有完善的出口设施和分销渠道的大企业。

3.销售代表的策略选择:由开始的输出销售代表直到代理机构建立起自己的销售队伍。

人员推销的优势:①本地居民熟稔本地文化;②鼓励销售人员和客户建立密切的个人接触;③提供有价值的

市场信息。

人员推销的缺陷:①促销成本相对昂贵;②销售人员投入过多时间在给客户解释产品的使用。

4. 本地出口企业与驻外销售部门选择:不能独立操作又想出口产品的中小型企业选择本地出口企业;大型

的国际企业建立区域性或者地区性驻外销售部门,有销售经理和服务支持人员处理顾客问题,使销售人员专

注于产品销售。

5.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实体配送/物流出现的新问题:

(1)距离和复杂性增加:多国家运输的问题扩大

(2)国际市场的新变数:距离、成本、运输方式、库存费用、客服质量、包装方式等

(3)信息技术的采用

(4)客户服务:有效的库存控制

(5)运输方式的复杂性:取决于速度要求、产品的性质、运输成本、可行的交通系统、货物装卸次数、库存成本、服务质量、产品的货架寿命等,需要综合权衡时间和金钱。不同出口运输方式的优缺点——P176 ,表6-5。

(6)提交文件的不同要求

(7)包装:对产品的保护以及各个不同目标市场的需求

(8)合同:符合各个国家的合同法要求,保证合同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得以履行。

6. 合资企业、代理商、分销商、许可和特许经营的概念区别

(1)合资企业是某个国家的生产商与国外的个人、团体、企业甚至政府机构达成合作共识,共同承担业务的组织。是一种新的法人实体。其优势:①分担并降低高风险、高技术项目的成本;②获得规模经济;

③确保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技术、其他信息、流程及已有的市场地位;④在某一行业中建立更有效的竞争

优势。

(2)代理商:通过代理活动,获得代理佣金的中间商,不拥有产品的所有权。

(3)分销商:通过分销活动,获得产品差价收益的中间商,拥有产品所有权。

(4)许可:作为许可方的生产商授权目标国家的一家企业生产,许可要以合同的形式进行,被许可方从许可方那里购买到开发某项技术和知识的权利。这是一种低成本战略。

(5)特许经营:指一家知名企业允许某家企业在某一区域内拥有自己产品的独家生产权、服务权和销售权。

●特许人:特许人通过提供培训、建议、设备和材料来帮助受许人建立和经营自己的企业,同时还可

能建议受许人进入特别的市场,帮助其进行营销活动。特许人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并会分享一定的利润。

●特许经销商:是特许经营一家店面的组织或个人,是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人。

7.国际市场人员要关注的风险:

(1)市场风险:消费者可能不买产品或可能停止继续购买;产品可能不再受欢迎或者可能达到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竞争更加激烈。

(2)金融风险:资本成本的变化;汇率变化不利;通货膨胀发生;债务违约;目标国家设置关税或增加现有关税额等。

(3)法律风险:产品责任;目标国家的贸易壁垒;合同违约;代理问题。

(4)监管风险:目标国家改变了环境法;目标国家改变对外贸易规则。

第七章国际市场营销战略、计划和控制

1.企业战略目标设定需要考虑的问题:(1)组织试图达到什么目标?(2)怎样才能实现目标?(3)何时必须实现这些目标?(4)组织如何判断其成功或失败?

2. 企业实施战略的原因:

(1)拥有可用于制定计划、预测和制定决策的客观数据;

(2)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

(3)了解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和期望;

(4)为行政人员提供培训和开发,提升处理问题和开发新方法方面的技能;

(5)理解并应对政府决策;

(6)通过展现对环境的敏感性来提升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3.战略分析技术:

(1)SWOT分析:是指用以分析企业与竞争者相比自身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并识别出外部的主要机会

与威胁。

●优势:受到良好激励的员工、优质的产品、良好的声誉、现代化的生产技术;

●劣势:员工士气低落和动机不足、陈旧的机器设备、糟糕的质量控制、落后的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与开发进展缓慢、不良的资金状况;

●机会:利用现有资源开拓新市场、新立法或新趋势为开发新产品或服务提供的机会、技术进步为改

善制造技术或管理系统提供的机会;

●威胁:竞争激烈程度增加、不断改进的技术、经济因素、新立法、抵制变革的老员工、管理者的自

满、组织缺乏制定决策和实施控制所需要的资金或其他信息。

(2)PEST分析:是指考虑可以影响组织活动的外部因素,并分析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如何影响组织。

●政治因素:政治稳定性、政治体制、政府经济政策、政府经济计划、立法;

●经济因素:失业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税收、利率、汇率;

●社会因素:生活方式及闲暇时间、文化、人口统计特征、时尚、教育、压力群体、环境问题;

●技术因素:新产品和服务、通信、信息技术、新制造流程、新材料、消费者期望。更新速度。

(3)波特五力分析:波特五力分析的关键因素是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和客户的议价能力、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波特五力分析的目的: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从而提供抵御竞争的能力;通过战略性行为影响各种力量之间

的平衡,借此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预期影响五种力量的各种因素的变化并作出反应。

4.市场营销战略:

(1)安索夫产品-市场矩阵:(P191,表7-2)

●市场渗透战略:是通过挖掘现有产品的潜力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除非市场在增长,否则该战略将

意味着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夺市场或者到国际市场扩张。

●市场发展战略:将现有产品推出新市场,并把企业活动集中在发现市场机遇和关注竞争者状况上。

●产品发展战略:企业在现有市场引进新产品,主要包括产品开发、产品延伸。

●多元化战略:是企业将业务拓展到新产品和新市场。进一步划分为: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集

中战略和集团战略。。

(2)波特的一般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这种战略要求企业在保持产品质量的同时生产成本比竞争对手要低。战略要求:

企业在建设高效的工厂和引进设备方面大量投资,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和职能部门成本最小化。

●差异化战略:该战略以创造竞争者无法效仿的独特性为基础,能够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价值。这意味

着公司的产品在整个产业中获得认可,比竞争对手优异且与众不同。

●目标聚焦战略:企业选择特定的细分市场作为竞争基础,而不是面对整个行业。这种战略意味着为

了取得更好的结果,目标市场将得到特殊的服务和对待。

5.市场营销分析包括的三个要素:

1)环境分析:包括识别企业不可控的风险和机会;

2)购买者行为分析:企业必须扼要描述客户群和潜在客户群的特征,以便于分析购买者的购买方式和

原因。

3)市场调研:收集到关于顾客和营销环境的大量信息。

6.国际市场营销的原因:

1)扩大市场规模,从而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

2)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3)支持国际专业化生产;

4)有助于减少投资回收期;

5)减少库存成本。

7.制定国际营销战略的五个步骤:

1)第一步是否国际化;

2)第二步决定进入哪个市场;

●国际市场细分的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可进入性和可行性。

●可进入性是指企业利用促销、分销技术获得潜在国外顾客的能力。

●可行性是指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与新增市场相匹配的能力。

3)第三步决定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即选择国际市场的进入方式;

●国际市场进入方式按风险和回报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授权经营、直接出口、合资企业、直接

投资在国外生产。

4)第四步设计国际市场营销战略,主要是选择国际营销组合,关键是向顾客提供标准化还是差异化产

品;(P196,表7-5)

5)第五步实施、协调或控制国际市场营销战略。

8.国际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以及实施控制过程:确定目标国家→制定国际市场营销计划→实施国际市场营销计划→监控国际市场营销计划→修正国际市场营销计划→实施国际市场营销计划→监控国际市场营销计划。

9.编制国际市场营销计划需要认识的关键点:

●内部或外部问题不能彼此割裂,两者都会影响企业的绩效;

●任何问题都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以前的实例对决定未来的行动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决定因素。

10.国际市场营销计划提出的核心问题:

1)企业业务应该向哪个方向进军?

2)怎样才能达到目标?

3)需要何种资源?

4)目标是否会实现?

关于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

1)市场营销的目标是什么?

2)营销活动处于怎样的处境中?

3)可以进行什么样的市场调研?

4)选择什么样的营销组合?

11.国际市场营销中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1)股东:期望发放股利;

2)员工:期望受到良好的待遇和体面的收入及进入新市场可能会得到新工作和晋升机会;

3)管理者:期望完成组织的目标以及个人的晋升;

4)供应商:期望企业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

5)不同客户群的期望: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满意;

6)当地社区:组织的声誉良好、企业能够承担社会责任;

7)政府:企业对政府法令的重视;

8)环境:企业应关注目标国家的环境问题。

12.国际市场营销计划的内容清单:

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较高的市场份额、销售收入最大化、高增长率、在更广泛的市场上运营、保证稳定的收入、顾客满意度等。

目标市场信息调研:目前产品销售规模、价格、企业制造的产品与在目标市场上现有产品的差别、竞争者的信息、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所处的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国际市场的规模、目标市场对产品的要求、目标市场对国际贸易的态度、在目标市场上的分销系统等。

市场细分的信息:产品的需求及潜在的购买者、促销方式、分销方式等。

其他:价格确定、影响产品或包装的文化因素、自身资源配置等等。

13.国际市场营销计划的执行和控制:设定标准→衡量业绩→纠正偏差→选择控制机制→反馈系统。

●衡量业绩的问题:销量、成本、价格、分销/渠道、质量问题、文化、与竞争者关系、企业表现、其

他因素等。

●控制机制的关键特征:过程、输出、测量、统计、标准、比较、决策制定者或效应器、输入。

●一个基本的控制系统模型:P205,图7-3e。

●相关定义:

?控制机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目标制定了计划,为确保能够严格地实施计划所采取的技术就是控制

机制。

?反馈:通过对比实际取得的结果和预期结果,并以系统取得的成果为基础对体系进行修改。反馈

是计划与控制的联系环节。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试题及答案

2013年5月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专业与金融管理专业管理段等数课程考试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11746) 第一部分必答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内部规模经济类型的是() A、废料的高效处理 B、辅助产业的存在 C、支撑性服务的存在 D、商业风险的分散 2、某国去年的贸易条件指数是150,今年平均出口价格指数增长了8%,平均进口价格指数增长了12%。对该 国而言,今年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化是() A、不利的 B、负的 C、正的 D、有利的 3、下列属于市场信息中一手数据的是() A、政府公布的数据 B、贸易统计数据 C、企业实地调查数据 D、在线数据库 4、在市场营销活动中,通常不易被关注的风险类别是() A、财务风险 B、监管风险 C、法律风险 D、渠道风险 5、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与新增市场相匹配的能力是指市场的() A、可进入性 B、可说明性 C、可行性 D、有效性 二、简答题 本题包括第6—8小题,共15分。 6、解释波士顿矩阵中“现金牛产品”和“明星类产品”的含义。 ●现金牛产品 ■是指已经很完善并在市场中有良好声誉的产品,几乎不需要促销或广告; ■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是市场增长缓慢; ■可能已接近生命周期的末期,产品组合中保留这种产品是因为他们可以“挤奶”来赚钱; ■公司只在广告和促销上投入少量的金钱是明智之举,因为市场很难再有增长,投资回报率很低; ■这些产品创造的利润可以用来开发新产品。 ●明星产品 ■是非常有利可图的产品; ■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处在高速增长的市场之中; ■往往处在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 ■企业可能不得不在广告和促销上花费大量金钱以确保其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 7、解释控制系统的输入因素中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含义,并各举一例说明。 ●可控因素是指企业可以进行控制的那些因素。比如:确定工资水平、建立转移模式; ●不可控因素是指企业外部因素,企业不能直接影响它们。比如;通货膨胀水平、汇率。 8、解释背驮式出口的含义。 ●背驮式出口是一家生产商利用其强大的海外分销系统在出口自己产品的同时,连带出口其他企业的产 品; ●出口的载体公司通常是大公司; ●这些载体公司通常拥有完善的出口设施和分销渠道。 三、案例分析题 仔细阅读下列案例,回答第9—12小题,共40分。

2017年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复习资料汇总情况

第1 章国际贸易的优势 一、名词解释: 1、土地:一切原材料的总称,指所有在地表下、河流中、海洋中、海洋中及在地表以上能够发现的和任何在地表上生长的材料。 2、劳动力:指愿意并能够工作的所有人形成的劳动力、人类的努力和人类所从事的劳动的总和。 3、资本:除了包括货币之外,还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机械和建筑物。 4、专业化:★★★是一种生产方式,允许人们从事其最擅长的产品生产和服务或其中的一部分。 5、劳动分工:指工人中工作和流程的分工。 6、规模经济:由于大规模经济运行或大规模生产所产生的成本优势。 7、绝对优势:指在利用同样数量资源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商(国家)可以生产出比另一个生产商(国家)更多的特定产品。 8、比较优势:★★★★★当一个生产商(国家)在生产某特定商品时比另一个生产商(国家)效率相对更高。一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比较优势最大或相对劣势最小的产品;而进口比较优势最小或相对劣势最大的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首先判断一国在生产哪种商品或提供哪种服务方面效率最 高;其次,该国应该集中生产该种产品或提供该项服务,并使其产量最大化;最后,每个国家应该按照一个公平的汇率自由贸易。 计算过程(请看课本案例)

9 、机会成本:是生产某种特定商品的成本,它用我们不能生产的另一种商品来 衡量。★★★★★ 二、简答题: 1、专业化生产的优点是什么?★★★ 答:(1)雇佣的每个员工能够做他们最擅长的工作; (2)在不断地重复一项任务中掌握熟练技术; (3)减少对工具的需求成本,可以购买更专业的机器设备; (4)无需转换流程,节约时间 (5)与学习全部流程相比,工人只需要学习部分流程,花费更少的时间来掌握专门的技能; (6)雇主能更准确地估计生产成本和产量。 2、国际贸易的起因★★★ (1)由于气候差异,有的国家无法生产某些产品,国际贸易有助于某些国家获得自身无法生产的商品和服务; (2)国际贸易有助于贸易国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友谊; (3)国际贸易促进了技术的推广,对不发达国家有很大益处; (4)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通过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获得他们需要的资源; (5)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可以使得各个国家生产自己具有专业优势的产品,有助于国际专业化分工的发展。 3、国际贸易的制约因素有哪些?答:(1)约束国际贸易的战略性因素,个别政府或许在制定国内生产产品的决策时并不与国际贸易理论相一致。

国际营销中的标准化与本土化

一、标准化与本土化的含义 所谓标准化的国际营销策略,就是把在本国国内销售的产品及其营销方法直接带到国际市场,用同样的方法销售同样的产品,标准化将世界看作一个大市场,不必理会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别,企业的任务就是提供性能先进、可靠、廉价的全球化标准产品。因此,许多公司倾向于在其产品及营销活动中执行统一的标准,它们创造了所谓的“全球品牌”,即在全球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营销。赞成企业营销本土化的人们认为,公司应该“做全球性考虑,但更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行动”,即总公司提出战略性方针,当地公司则注重个体消费者差异。由于各国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收入水平、产品的使用条件以及政府的规定等的不同,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对产品及营销方法进行修改,以不同的营销方法出售差异化的产品,以适应当地文化环境,更好的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标准化与本土化的两难选择 国际营销首要的战略决策,就是如何对待文化的国际差异性。也就是说,是根据目标市场的文化特点,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更改,适应异国文化,入乡随俗;还是审慎地克服文化阻力,用母国的产品和文化去征服异国消费者,创造市场?在日本企业看来,文化的国际差异性决定了企业在国际营销中要做到入乡随俗适应别国的文化和市场需求。日本企业在制定国际营销决策时充分考虑目标市场上的文化特点,根据各国文化的差异性来设计自己的营销策略,从而使决策在实施过程中不但不会触犯当地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宗教禁忌等,而且能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取得竞争优势对异国文化的高度敏感性,使得日本企业能够更深入了解各国顾客的需求特点和购买心理,从而为他们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在国际营销中扩大市 场份额奠定了基础。但相对于本土化而言,运用标准化又可获得以下优势:首先,通过产品标准化,企业可以在全球营销活动中降低成本。因为产品标准化可以实现批量生产,取得规模经济,大幅降低原材料、机械设备和其他生产成本。大量生产还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开发研究费用。包装、广告标准化也可以节约成本。其次,产品标准化可以使企业统一协调其营销活动。销售全球标准化产品有助于树立统一的企业产品形象当今世界,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商人往返于各国。特别是在欧洲,人员可在欧盟内自由流动。如果一个德国人在西班牙商店看到他所熟悉的品牌,他很可能会购买这种产品。更重要的是,由于在西班牙再次遇到这种产品,回国后他会成为该产品更忠诚的顾客。美国企业将自己国内的产品和营销方法直接延伸到国际市场,并不是因为它们忽视了文化适应的重要性而正是因为它们更看中标准化策略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和利润。此外,在美国企业看来,如果入乡随俗,那么当地企业可能每次都获得胜利,因为他们比外地人更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需求;况且,当地产品已经很多,外来企业如果想模仿当地产品,对当地意义并不大,只能增加“拥挤”程度,相反,有特色的外来产品对当地市场也许有点价值,甚至可以改变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促进当地的文化变迁,创造出新的市场。“二战”后不久,美国麦当劳等食品公司进入日本,几经努力,终于使日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过去一直以吃蔬菜、鱼、米饭为主的日本人,逐渐对牛奶、面包、牛排发生了兴趣,到1981年,在日本大众的饮食结构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第一次超过了蔬菜的摄入量。 三、从4P角度对标准化、本土化的分析 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不能预先肯定自己的产品是否能顺利销往它国,所以应检查所有可能修改的因素,确定哪些修改能有助于国际营销。我们可以用4P分析法来对标准化、本土化进行一下分析。4P是指产品、促销、价格和渠道。 1.从产品角度的分析基甘(Keegan)把适用于国外市场的产品和促销的战略,区分为以下三种:一是直接延伸,即把产品直接推入国外市场,不加任何改动;二是产品适应,即不改变促销,通过改变产品的设计以适应当地消费者的爱好;三是产品创新,即生产某种新产品。 企业在国际营销中采取直接延伸、产品适应还是产品创新,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产品本身的特征。根据产品受各国文化及消费习性影响程度的大小,可将其大致分为以下三类:第

(完整word版)国际营销学模拟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国际营销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的区别主要在于( D ) A指导思想 B观念 C方法 D环境 2.目标市场是指( B ) A产品销售的区域 B产品销售的顾客群C产品销售的渠道 D产品销售的市场部分 3.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政府的政治干预?( C ) A没收 B本国化 C政治冲突 D外汇管制 4.( D )是跨国公司在内部贸易中广泛作用的工具,因此它也是跨国公司国际营销中独具特色的策略手段。 A统包价格 B提成价格 C成本价格 D转移价格 5.在国际市场上,许多产品的( D )与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有关。 A价格 B款式C档次 D市场消费量 6.在我国许多城市开设快餐的麦当劳快餐店,所采用许可贸易形式属于( D ) A技术咨询服务 B交钥匙工程承包 C合作生产与合作研究 D国际特许经营 7.当国家缺少外汇,而又需要进口大量机器设备和技术,适合这种情况下的技术贸易合作形式是( C ) A许可贸易 B技术咨询服务 C补偿贸易 D国际特许专管 8.某公司准备向市场推出一种新的专利产品,它最有可能采用的定价方法是(D ) A渗透定价 B心理定价 C差别定价 D撇脂定价 9.在某国市场规模比较少时,企业不宜使用( C )方式。 A直接出口 B间接出口C直接投资 D间接投资 10.以竭力保持其领导者地位为战略目标的企业,属于( B )战略型。 A市场挑战者战略 B市场领导者战略C市场追随者战略 D市场后起者战略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在开展国际营销的企业营销战略中,可控因素包括( ABDE )。 A产品 B价格 C竞争 D促销E分销渠道 2.人口是构成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 ACDE )等方面的内容。 A人口的年龄和性别 B人均收入水平 C人口密度 D人口规模 E人口增 3.一个有效的微观细分,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BCDE )等。 A可分割性 B可衡量性C可接近性 D足量性 E可实施性4.产品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即( BCDE )。 A产品构思期 B介绍期 C成长期 D成熟期 E衰退期5.针对消费心理,可以采用如下定价策略( BCDE )。 A盈亏平衡定价法 B整数定价法 C尾数定价法 D声望定价法 E期望价值定价法 6.国际市场促销面临的营销环境不同,包括( ABCDE )都具有特殊性。 A社会 B政治 C经济 D消费者 E法律 7.国外经销商包括( BCDE ) A经纪人B经销人 C贩货商 D进口批发商E批发商与零售商 8.( BCD )等商品不适于采用无差别营销策略。 A化肥 B服装C化妆品 D药品 E粮食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9分)

自考全国2014年自考【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模拟试题和答案(一) 代码11746

全国2014年自学考试《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模拟试题和答案(一) 课程代码:11746 一、本题包括1~5五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l.以下不属于内部规模经济类型的是【】 A.技术经济 B.聚集经济 c.商业经济 D.风险承担经济 2.一国的进、出口商品总额分别为8000万美元、9000万美元,而进、出口服务总额分别为6000 万美元、7000万美元,则该国的贸易差额为【】 A.技术经济 B.聚集经济 c.商业经济 D.风险承担经济 3.假设每单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分别为4美元、5美元,则以下贸易条件变化表明有利的是【】 A.单位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为6美元 B.单位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为3美元 c.单位进、出口商品价格分别上涨为5美元、6美元 D.单位进、出口商品价格分别上涨为6美元、7美元 4.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最可能成功的是【】 A.出口弹性为0.5,进口弹性为0.4 B.进、出口弹性均为O. 5 c.出口弹性为0.5,进口弹性为0.6 D.出口弹性为0.4,进口弹性为0.5 5.如果浮动汇率升值,最可能的长期影响是【】 A.出口收入下降,进口总额增加 B.出口收入增加,进口总额增加 c.出口收入下降,进口总额下降 D.出口收入增加,进口总额下降 二、本题包括6-8三个小题,共15分。 6.政府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7.简述规模经济及其分类。 8.简述浮动汇率下货币升值的含义。 三、本题包括9-10两个小题,共40分。 案例研究 假定一国正在统计其国际贸易账目,现收集到如下信息: 9. a.解释经常项目、贸易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表、平衡项目。

国际市场营销章后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1 章后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1章 □知识题 1.1 阅读理解 1)国际市场营销(International Marketing,简称国际营销,也有的称国际行销)指的是企业在跨越国境的基础上计划和实施交易,以实现满足个人和组织需要的交换的过程。这里其主要特点是跨越国境的交易。与国内营销的主要区别是:①国际营销比国内营销面临更多不可控因素;②国际营销比国内营销面临着更复杂的需求;③国际营销比国内营销更需要统一的协调和控制;④国际营销的目标市场在国外,它的产品(或服务)应该满足国外客户的需要。 2)开展国际市场营销,主要是为了让企业的决策者在综合考虑分析国内外市场营销环境的基础上,捕捉营销机会,避免风险,制定进入国际市场的营销战略、策略,以实现企业的基本目标。因此,企业开展国际营销的目的是:①拓展企业的市场基础,扩大企业的经营业务;②获得国际市场的经验和资源,参与全球竞争;③获得全球基础上的竞争优势,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④分散化经营,规避经营风险。 3)这些环境因素包括三个方面。①营销可控因素。产品、渠道、价格和促销就是营销的可控因素,企业要达到自己的经营目标,必须以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制定一个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营销方案。企业对外部环境认识得愈深刻,适应得愈好,效益就愈佳。 ②国内不可控因素,包括政治力量、经济形势和竞争环境等。这些因素往往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时政府一项政治决定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营销机会;而另一项决定也可能使原来谈妥的生意告吹。国内经济形势的好坏,也会影响企业海外投资办厂的能力,以及在国际市场购买的多寡。竞争环境往往构成企业实现营销目标的直接威胁。③国外不可控因素,包括政治力量、经济形势、社会文化环境、科技条件、竞争因素、地理环境、分销结构等,这些都是无法控制而且更为复杂的环境,但它们又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制订营销规划的基础和依据。 4)国际市场营销的主要任务包括:适应环境差距,包括文化差距、行政差距、地理差距和经济差距;进行跨国的组织协调;确定和管理组织的全球化决策,包括战略的全球化决策、企业组织的全球化决策、产品全球化决策及全球品牌决策等。 5)国际市场营销的观念包括民族中心主义、多元中心主义、区域中心主义及地球中心主义等。国际市场营销观念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阶段以及组织形式是紧密相联的。企业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就需要什么样的营销观念作为指导,同时也需要相应的组织形式来实践这些观念。例如,企业实施出口营销通常是因为贯彻了“国内市场延伸观念”的国际市场营销观念;实施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多采用国别市场营销观念,即公司意识到国外市场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国别市场的差异性;实施全球营销的企业奉行全球营销观念,即认为世界市场是一个具有同质化特征的整体市场,因此,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以近乎相同的营销组合来满足市场需求和欲望。

国际营销复习题及答案

国际营销复习题(题型:单选、多选、简答、论述、案例)单项选择题 1.国际市场促销的最基本的策略是 ( C ) A.识别/估测目标受众 B.提出购买建议 C.决定促销在国际营销中的强度 D.促销信息有效表达 2.企业选择中间商的标准不包括 ( D ) A.中间商的经济实力 B.中间商的合作态度 C.中间商的专业条件 D.中间商的性质 3.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对比较贫穷的国家和地区,对经销可口可乐的零售商赠送大型冷藏箱,属于对国际市场销售渠道的 ( B ) A.绩效评估 B.激励 C.监督 D.制约 4.国际市场营销渠道的改进策略不包括 ( D ) A.增减渠道中的个别中间商 B.增减某一销售渠道 C.改进整个渠道 D.增减促销措施 5.企业最基本最普遍的定价法是 ( B ) A.需求导向定价 B.成本导向定价 C.心理导向定价 D.市场竞争定价 6.国际市场营销学是源于( D ) A.经济学 B.国际贸易 C.商业企业管理学 D.基础市场营销学 7.构成一个社会物质文化的是( B ) A.宗教和法律 B.产品和技术 C.教育和艺术 D.风俗和习惯 8.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之一是( B ) A.保护者 B.管理者 C.协调者 D.控制者 9.美国学者西蒙认为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 ) A.决策 B.管理 C.预测 D.信息 10.出口打入模式的经营对象主要是( B ) A.服务 B.有形商品 C.无形商品 D.消费品 11.以“新产品—现有需求—国际市场”为基本思路的国际产品市场进入模式是( C ) A.多种经营型模式B.市场渗透型模式 C.产品开发型模式 D.市场开发型模式 12.技术独占许可协议的重要内容是约定使用技术的( C ) A.数量和质量 B.方式和方法 C.地域范围和期限 D.成本和收益 13.现代技术转移有两类方式,一类是非贸易的转移方式,另一类是 ( A ) A.有偿技术转移方式 B.技术书刊的出版发行方式 C.许可证贸易方式 D.技术咨询服务方式 14.跨国公司制定转移价格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D )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复习资料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复习资料 张玉亮老师编写第一、二、三章 张玉亮老师编写第四、五、六章 段金梅老师编写第七、八章 第1章国际贸易的优势 本章重点难点 1、国际贸易的本质; 2、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区别; 3、限制国家之间开展贸易的因素。 学习目的 理解国际贸易的本质及其背后的动因,学会运用比较成本数据计算开展国际贸易的可能利益,从而掌握国际营销。 考核要求 1、识记:国际贸易、有限的资源,专业化,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等概念; 2、领会:商业商业组织涉足国际贸易的原因;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区别。 3、应用:解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学会分析限制国家之间开展贸易的因素,从而掌握国际贸易的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将工作分解成能由单个工人完成的具体任务,这种做法指的是() A、委派 B、任务管理 C、劳动分工 D、劳动生产率 2、属于内部规模经济的是() A、集聚经济 B、辅助产业的存在 C、风险承担经济 D、支持性服务的存在 3、属于外部规模经济的是() A、金融经济 B、技术经济 C、商业经济 D、产业集聚经济 4、贸易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A、经济优势 B、资源丰富 C、其产品比其他国家好 D、国家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他们需要的资源 U和R是拥有同样数量经济资源的两个经济实体,他们都是能够生产农业和工业产品。下 品的总产量是()

C、20 000吨 D、12 000吨 6、如果两个国家都决定利用其全部资源生产各自拥有最大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新的工业品总产量为() A、90 000单位 B、120 000单位 C、165 000单位 D、150 000单位 7、在U国,农业产品的机会成本比率是() A、1吨:4.5单位 B、6.0单位:1吨 C、10吨:60单位 D、8吨:45单位 8、在R国,工业产品的机会成本比率是() A、8吨:45单位 B、8吨:60单位 C、10吨:60单位 D、18吨:105单位 9、在比较优势的基本理论缋,可以忽略不计的是() A、生产成本 B、机会成本 C、运输成本 D、原料成本 10、第三产业的生产活动是() A、提供自然资源供给 B、把自然资源加工成消费品 C、把自然资源加工成工业用品 D、向终端顾客销售消费品 11、属于第二产业生产活动是() A、石油提炼 B、石油开发 C、石油钻探 D、汽油销售 12、在自成立之初就自给经济的经济体中,最不可能看到的是() A、政府将限制与海外国家之间的贸易 B、政府将引进鼓励自给自足的措施 C、政府将鼓励企业出口货物和服务 D、政府将控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数量 二、多项选择题 1、什么理论可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A、绝对优势 B、比较优势 C、国际收支平衡 D、发展需要 2、以下哪些内部的规模经济() A、技术经济 B、财务经济 C、商业经济 D、管理经济 参考答案: 1、AB 2、ABCD 三、名词解释: 1、土地:一切原材料的总称,指所有在地表下、河流中、海洋中、海洋中及在地表以上能够发现的和任何在地表上生长的材料。 2、劳动力:指愿意并能够工作的所有人形成的劳动力、人类的努力和人类所从事的劳动的总和。 3、资本:除了包括货币之外,还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机械和建筑物。 4、专业化:是一种生产方式,允许人们从事其最擅长的产品生产和服务或其中的一部分。

(完整word版)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内部题库

自考《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内部题库【代码11746】 自考《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内部题库【代码11746】 目录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优势/1 第二章国际收支/11 第三章汇率的决定因素/20 第四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营销环境/25 第五章国际市场调研/33 第六章国际营销组合/40 第七章国际市场营销战略、计划和控制/54 第八章前沿问题/61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优势 第一节目际贸易的起因 [单选]国际贸易带来的最大益处是国家可以购买通常自身无法生产的产品和服务。 [单选]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以及制定决策和承担风险的组织,它们是资本、土地以及劳动力的拥有者及雇佣者。 [单选]专业化是使人们能够提供其最擅长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人之间划分工作和生产流程,也可以称为劳动分工。 [筒答]专业化生产的主要优点如下: (1)雇佣的每个员工能够做他们最擅长的工作。 (2)在不断地重复一项任务中熟练掌握技术。 (3)减少对工具的需求成本,可以购买专业的机器设备。

(4)无需转换流程,节约时间。 (5)与学习全部流程相比,工人只需学习部分流程,花费更少的时间来掌握专门的技能。 (6)雇主能更准确地估计生产成本和产量。 [筒答]规模经济的含义如下z 对于企业而言,为了保证盈利必须组织好自己的资源,以便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和销售更多的产品或服务,达到上述目标的一个方法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生产不仅能保证高产量,也能带来成本上的优势。如果企业提高它的产量,那么单位成本和平均生产成本都能降低。这些成本优势被称为规模经济或大规模生产经济。 [单选]内部的规模经济是指在企业内部节省资源,可分为六种类型。 (1)技术经济. (2)财务经济. (3)管理经济。 (4)商业经济。 (5)风险承担经济。 (6)研发经济。 [筒答]商业经济的含义如下: 当企业因为较大的需求而以较低的价格大批量采购时,就产生了商业经济。显然,企业规模越大,订购量越大,所能获得的折扣幅度越高,生产成本也就越低。规模较大的企业将获得较大的折扣a另外,随着货物数量的增加,单位包装成本和管理费用也将会降低。 [筒答]辅助产业的作用: 如果企业所属产业是支柱产业,那么所有属于辅助产业的企业立刻就可以为其所用。但如果该企业在产业聚集的区域内没有经营优势,则获得辅助产业的企业支持的代价将异常昂贵。因此,辅助产业对支柱产业的益处就是一个外部规模经济。这种益处之所以是外部的,是因为它不是企业自身生产活动的结果。 [单选]国际劳动分工的产生带动了特定产业或经济活动(诸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等〉的增长。第一产业集中在自然资源的开发,比如科威特的石油生产e 第二产业集中程制造业和建筑业,例如日本的汽车制造$第三产业集中在服务,比如伦敦提供的金融服务。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复习资料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复习资料 玉亮老师编写第一、二、三章 玉亮老师编写第四、五、六章 段金梅老师编写第七、八章 第1章国际贸易的优势 本章重点难点 1、国际贸易的本质; 2、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区别; 3、限制国家之间开展贸易的因素。 学习目的 理解国际贸易的本质及其背后的动因,学会运用比较成本数据计算开展国际贸易的可能利益,从而掌握国际营销。 考核要求 1、识记:国际贸易、有限的资源,专业化,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等概念; 2、领会:商业商业组织涉足国际贸易的原因;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区别。 3、应用:解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学会分析限制国家之间开展贸易的因素,从而掌握国际贸易的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将工作分解成能由单个工人完成的具体任务,这种做法指的是()

A、委派 B、任务管理 C、劳动分工 D、劳动生产率 2、属于部规模经济的是() A、集聚经济 B、辅助产业的存在 C、风险承担经济 D、支持性服务的存在 3、属于外部规模经济的是() A、金融经济 B、技术经济 C、商业经济 D、产业集聚经济 4、贸易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A、经济优势 B、资源丰富 C、其产品比其他国家好 D、国家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他们需要的资源 U和R是拥有同样数量经济资源的两个经济实体,他们都是能够生产农业和工业产品。下面的表格说明了如果两个国家分别用50%的资源生产每种产品的可能产量。 5、如果两个国家都决定利用其全部资源生产各自拥有最大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新的农产品的总产量是() A、28 000吨 B、16 000吨 C、20 000吨 D、12 000吨

6、如果两个国家都决定利用其全部资源生产各自拥有最大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新的工业品总产量为() A、90 000单位 B、120 000单位 C、165 000单位 D、150 000单位 7、在U国,农业产品的机会成本比率是() A、1吨:4.5单位 B、6.0单位:1吨 C、10吨:60单位 D、8吨:45单位 8、在R国,工业产品的机会成本比率是() A、8吨:45单位 B、8吨:60单位 C、10吨:60单位 D、18吨:105单位 9、在比较优势的基本理论缋,可以忽略不计的是() A、生产成本 B、机会成本 C、运输成本 D、原料成本 10、第三产业的生产活动是() A、提供自然资源供给 B、把自然资源加工成消费品 C、把自然资源加工成工业用品 D、向终端顾客销售消费品 11、属于第二产业生产活动是() A、石油提炼 B、石油开发 C、石油钻探 D、汽油销售 12、在自成立之初就自给经济的经济体中,最不可能看到的是() A、政府将限制与海外国家之间的贸易 B、政府将引进鼓励自给自足的措施 C、政府将鼓励企业出口货物和服务 D、政府将控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数量

国际市场营销_国内外市场营销环境异同点

国内营销环境与国外营销环境的异同 国内营销是在一个政治区域内部进行,而国际营销则必须跨越国家主权的界限,不同国家间,政府机构与银行系统会有很大差别,而这种差别必然会对企业的营销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分析国际市场营销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必然需要比解决国内营销问题更广泛、更全面的技能、阅历和洞察力。国际营销比国内营销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国内营销在本国范围内进行,面临的是一种相应比较单纯的市场环境结构,它由企业比较熟悉的国内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因素构成。国际营销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则是多层次的复杂结构。这是因为,凡是从事国际营销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整个世界的市场环境的影响。各国都有特定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法律规范、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等。企业进入的境外市场越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就越复杂。 无论国内或国外,任何市场都有其相似点与不同之处,但是营销学的概念、原理却是普遍适用的。基本的营销观念,如产品生命周期和基本的营销工具,如市场细分仍在被广泛应用。国际营销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其他环境等。以下就从这几方面来阐述下国内外市场营销环境的异同点。 一、政治法律环境 政府对环境的影响,是通过政府政策、法令规定,以及其他限制性措施而起作用的。政府对外商的政策和态度,反映出其改善国家利益的根本想法。因此,企业在进入一个国家之前必须尽可能评估该国的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一国的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政府与政党体制,政府政策,民族主义以及政治风险等。 大部分国家的国内市场营销所面对的政治环境是单一的,政府政策大体相同,或者存在一些大国的不同的省市有不同的政策,在这点上与国际市场营销所面对的政府政策相似,其所面对的国际市场上的不同洲不同国家的政策是不同的。一个国内几乎不存在政治风险,而在面对国际市场时,譬如中东,非洲部分国家等地区的政治不太稳定,甚至有战火发生,所以在进行国际市场的选定时要注意各国的政治环境。东道国政治环境的另一方面是该国的政治稳定性。各国的政治环境都在变化,平缓的变化使企业有调整策略之余地,而突然的变化将使企业措手不及。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知识点整理(1)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优势 国际贸易起因和益处P7 “专业化”定义、优点P9 规模经济定义、六种类型P9-P10 外部规模经济定义、优势P10-P12 辅助产业作用P11 重点:绝对优势、相对优势 1、定义 2、看图表辨析各自具有的绝对优势产品是什么 3、看图表辨析各自具有的比较优势产品是什么 4、会画开展国贸后的生产示意图(P14) 5、专业化分工后各自生产什么?产量多少? 6、机会成本运用(比值) 诀窍:如果两种产品,比绝对优势,直接比大小,大的那个有绝对优势。然后两种产品之比(即机会成本比较),比值小的那个具有比较优势。然后计算。 如果多种产品,先比绝对优势(用数字直接比大小),然后再用绝对优势大的那两个进行比值,比值小的那个具有相对优势) 国际贸易制约因素:战略性因素、政治性因素 第二章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定义P27 经常项目定义P29 经常=有形贸易收支+无形贸易收支 有形=出口-进口 无形=出口服务-进口服务 资本项目=资本进口-资本出口 国际收支=经常+资本 出口>进口出超贸易盈余顺差 进口>出口入超贸易赤字逆差 贸易差额=出口-进口P30 贸易条件指数公式P31 贸易条件变化影响P31 贸易条件指数>100 有利 贸易条件指数<100 不利 贸易价格指数朝着有利方向变化的意义及产生问题P32 无形贸易三大类P33 资本项目定义P35 如何实现国际收支平衡P36 政府干预以调整国际收支措施P41-P44 国际收支平衡出现问题原因P40-P41 政府干预带来的问题(积极消极)P44-P46

第三章汇率的决定因素 汇率定义P52 金本位制运作机制备考P5 固定汇率体系的优势劣势P55 固定汇率体系定义优缺点P57-P59 硬软通货定义P59 固定汇率体系下汇率下跌及上涨的影响P60-P61 决定汇率成功转变的因素(出口进口弹性大于1)P62-P63 浮动汇率体系定义、运作机制P64-P65 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问题,该国政府如何通过汇率干预措施改善?备考P6 汇率变化对企业影响P65-P67 计算:当本币升值贬值情况下,购买相对应产品数量多少?《单元综合测试一第5页(四)》

国际市场营销_知识点整理

1企业为何要开拓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与威胁交换; 国外市场可能比国内有更多的利润机会; 获取更广泛的顾客基础以实现规模经济; 追随客户进入国际市场; 减少对国内市场的依赖以降低风险; 2国际市场营销是指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进行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的活动。 3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的差异 市场环境复杂 市场竞争激烈 交易障碍增多 营销风险增大 4国际营销的主要文化障碍 国际营销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最重要的文化障碍主要有二: 自我参照标准,即无意识地参照个人的文化价值观、经验和知识,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民族中心主义即认为自己的文化和公司最清楚应该如何做事。 自我参照标准和民族中心主义可能使国际企业意识不到文化差异的存在或其重要性,影响公司对在国内设计的国外市场营销组合方案的合理性评估。 5 建立跨文化分析框架 第一步:按照本国文化特征、习惯或规范定义经营问题或目标; 第二步:通过向目标市场国人士咨询,按照该国文化特征、习惯或规范定义经营问题或目标,但不进行价值判断; 第三步:分离自我参照标准的影响,仔细分析自我参照标准是如何使问题复杂化的; 第四步:在没有自我参照标准影响的情况下,重新定义问题,并解决问题,谋求最佳经营目标。 6国际市场营销演进的五个阶段 间接性对外营销阶段 偶然性对外营销阶段 有规律的对外营销阶段 国际市场营销阶段 全球市场营销阶段 7国际市场的含义及发展趋势 国际市场是指本国市场以外的各个国家市场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的复杂的市场整体。 既有全球化的特点,又有集团化的趋势; 既有激烈的竞争,又有很强的垄断; 既有较大的动荡性,又有稳步增长的趋势; 国际市场商品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 国际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发展。 8霍夫斯泰德的国别文化差异评价理论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指数 权力距离指数 不确定性回避指数 男性/女性化指数

(完整版)《国际市场营销学》课后习题答案

1.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主要动因是什么?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因有哪些特殊性? 国内市场需求饱和及市场竞争激烈; 国际市场的吸引力; 政府鼓励与支持企业出口政策; 科学技术发展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物质前提; 我国动因: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国外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使国内市场呈现出饱和状态,企业为实现产品的竞争日益激烈;获取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及先进的管理技术;利用俩种资源与俩个市场获取国外低成本的生产资源及引进外资; 2.什么是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营销同国内营销有何联系和区别? 国际市场营销是指在一国以上把企业生产的商品或劳务引导到消费者或用户中去的经营活动; 一)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的联系 1.基础的共同性 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都以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作为理论基础。现代管理学、统计学、数学、会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既可以指导国内营销活动,又广泛运用于国际营销之中。 2.观念的一致性 在当代经济活动中,国际营销观念与国内营销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以“市场观念”作为指导原则,以满足消费者和用户的需求为中心。所谓满足需求,一是指满足消费者和用户对商品或服务在使用价值上的需求;二是指满足消费者和用户的心理需求。由于观念的一致性,企业的国内外营销活动也具有一致性,即企业在国内外营销活动中都必须做到:(1)企业生产、销售产品与服务都要有自己的目标市场,即要有特定的用户作为自己的买主; (2)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仅在物质功能上而且在价值观念上,都要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 (3)企业销售产品与服务在时间、地点、方式、价格等方面,都必须便于顾客购买; (4)及时为顾客提供信息和满意的售后服务,以满足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对商品和服务的多种需要。 3.经营的延伸性 在经营上,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就其经营发生的过程来看,国际营销是国内营销的延伸。粗略说来,企业先从事国内营销,再逐渐发展到国际营销。也就是说,企业发展国际营销,一般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渐进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企业旨在面向国内市场,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战略和销售组合策略,都以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仅有部分产品由出口商销往国际市场。 (2)企业以国内市场为主,但遇有国内市场疲软、销售不景气时,则向国外市场寻找销路,伺机打人国际市场。 (3)随着企业进入国际上的目标市场,已能够及时捕捉国际市场信息,企业开始为国际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组织销售,以便能将越来越多的产品投入国际市场。 (4)在上述阶段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先进技术的采用、企业规模的扩大、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营销经验的积累,企业有条件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甚至在全球进行跨国营销,实行国际化营销活动。从这一渐进过程可以看出,企业一般先从国内经营开始,然后逐渐向国际市场扩展,并不断扩大国际营销的范围。由此可见,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在经营上一般来说是有一定联系的。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11746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优势 1.国际贸易的起因 1)由于气候差异,有的国家无法生产某些产品,国际贸易有助于某些国家获得自身无法生产的商 品和服务; 2)国际贸易有助于贸易国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友谊; 3)国际贸易促进了技术的推广,对不发达国家有很大益处; 4)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通过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获得他们需要的资源; 5)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可以使得各个国家生产自己具有专业优势的产品,有助于国际专 业化分工的发展。 2.资源(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 3.专业化:是使人们能够提供其最擅长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人之间划分工作和生产流程,也称为劳动分工。 专业化生产的主要优点: ●雇佣的每个员工能够做他们最擅长的工作; ●在不断地重复一项任务中掌握熟练技术; ●减少对工具的需求成本,可以购买专业的机器设备; ●无需转换流程,节约时间; ●与学习全部流程相比,工人只需学习部分流程,花费更少的时间来掌握专门的技能; ●雇主能更准确地估计生产成本和产量。 4.规模经济:企业通过提高产量,单位成本和平均生产成本都能降低,这些成本优势被称为规模经济或大规模生产经济。 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技术经济、财务经济、管理经济、商业经济、风险承担经济、研发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劳动力集中培训学习求职带动的教育培训、支柱产业需要的支持性的辅助产业、支持 性服务产业、产业聚集带来的机会和声誉影响。 5.产业分级:第一产业:自然资源的开发;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 6.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的理论。是指在同样数量资源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商(国家)可以生产出比另一个生产商(国家)更多的特定商品。 因此一个国家应该专业化生产自己擅长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取规模经济优势。 7.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理论。当一个生产商(国家)在生产某特定商品时比另一个生产商(国家)效率相对更高。 一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比较优势最大或相对劣势最小的产品;而进口比较优势最小或相对劣势最大的产品。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案例分析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案例分析 1、甲企业是S市一家制造皮鞋的工厂,其生产皮鞋剩下的废料不仅没有用处还需要雇佣别人将其拉走,非差不划算。后来工厂规模逐渐扩大,于是搬迁至该市新建的产业聚集区,这里有很多家制造企业,废料数量巨大,于是有人专门收购废料,这样一来就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由于规模扩大,甲企业贷款时不仅获得更低的银行折扣,还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大批量采购原材料。(1)案例中涉及哪些规模经济? 答:案例中涉及的规模经济有三种:搬迁至产业聚集区,废料收购解决,这属于外部规模经济;获得更低的银行贷款折扣,属于财务规模经济;低价格大批量采购原材料,这属于商业规模经济。(2)企业活动类型有哪些?甲企业属于哪一类型? 答:企业活动类型分为第一产业:采集业;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甲企业从事皮鞋的生产活动,属于制造业,故其企业活动属于第二产业。 2、假定一国正在统计其国际贸易账目,先收集到如下信息: (1)解释经常项目、贸易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表、平衡项目。答:经常项目记录一国进、出口商品或服务的货币价值,分为有形贸易收支和无形贸易收支两部分。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案例分析 贸易平衡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进出口总额趋于平衡,一般指基本平衡。因为纵观世界各国政府的外贸政策实践,绝对平衡几乎不存在。 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一国与另一国或全世界全部外部交易的财务报告。平衡项目是指被引入收支平衡表中的一个项目,用于确保收支表的全面平衡,通常应用于出现错误或者信息遗漏的情形。 (2)计算无形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差额、国际收支余额。 答:无形贸易差额=(服务+利息、利润和分红+转移支付)出口额-(服务+利息、利润和分红+转移支付)进口额=(250+280+400)-(300+200+500)=-70 经常项目差额=有形贸易差额+无形贸易差额=(2400-2600)-70=-270 =750-800=-50-资本出口额资本差额=资本进口额国际收支余额=经常项目余额-资本项目余额=-270-(-50)=-220(3)假定该国近几年的国际收支情况类似,根据计算出的国际收支余额,解释该国的贸易趋势。 答:由计算得出的国际收支余额为-220亿美元,且近几年国际收支情况类似,可知近几年该国国际贸易均处于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的状态,即国际支出大于国际收入,由此可判断出国际收支平衡出现了问题——国际收支逆差。 )制定可改善该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策略。(4答:短期内,该国可以使用其储备项目填补贸易赤字,或者从其他国家借款缓解此情况,但若此收支情况长期以往,该国会陷入贸易储备耗尽或贷款无力偿还的地步,该国会出现经济动荡,从而引起其贸易来往国经济的不平衡。长期看,该国政府可出手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平衡问题,可以从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两方面入手。增加出口方

国际商务与国际市场营销

第一章: 1.国际贸易的起因:资源的有限:通过国际贸易获得本国的资源。 专业化:使人们能够提供其最擅长的产品和服务,使得国际间劳动分工可能,从而获得规模经济的优势。 2解释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是指利用同样数量资源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可以生产出比另一个国家更多的特定产品。 比较优势是指当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特定商品时比另一个国家效率相对更高。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起因。绝对优势考察的是一国在某种产品上更有效率;而比较优势理论则主张一国将集中生产并出口比较优势最大或相对劣势最小的商品;而进口比较优势最小或相对劣势最大的产品。 3.简述国际贸易的制约因素? 战略性因素:有些事关国家战略问题的产品即便应该出口,但基于战略考虑也会由国内生产,即便违反了国际贸易理论。 政治因素:国家间是交友还是交恶也会影响国际贸易活动的进行,建立联盟的国家会促进国际贸易,而非同盟国家甚至是对立国家则可能减少甚至不进行国际贸易活动。 第二章: 1解释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 经常项目记录一国进口或出口商品或服务的货币价值,分为有形贸易账户和无形贸易账户两个部分。 资本项目记录资产负债的交易。进入一国的资产总额是进口资产,输出国家的资产总额是出口资产。资本项目的差额是进口资产额减去出口资产额。 2.请解释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总和。国际收支余额不一定为零,如果大于零则为国际收支顺差,会增加一国储备。如果小于零则为国际收支逆差,则会减少储备。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全世界全部外部交易的财务报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余额一定为零,是一种认为的平衡。 3.解释关税、配额与禁运的区别? 关税是限制贸易的措施,包括强制向进口商品增税。关税可能是特定的,也可能是从价的,主要是通过影响进口产品的价格,进而减少进口数量来限制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