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训练
统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及精品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下全册古诗词备课习题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古诗词目录:12.《诗经》两首一、关雎二、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三、式微/《诗经》四、子衿/《诗经》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24.唐诗二首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卖炭翁/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九、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十、送友人/李白十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十二、卜算子•咏梅/陆游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0诗词赏析(原卷版)

专题10 诗词赏析(一)赏析古诗《关雎》,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B.《关雎》主要运用“赋”和“比”的手法,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C.《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出自《诗经·周南》。
D.“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并非写实,是想象之词。
2.诗中吟咏“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有什么作用?(二)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每章的开头二句都是写景,以蒹葭起兴,渲染萧索凄迷的氛围,烘托惆怅之情。
B.诗中的“宛”字给人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又或许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的幻觉。
C.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到“白露未已”,表明时间和地点的的转换。
D.这首诗抒发了求而不得的惆怅和苦闷的心情,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
4.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者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说说这种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三)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题整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题整理《关雎》赏析题整理1.体会“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中连用两个“悠”字的表达效果。
答:作者连用两个“悠”字、把君子长夜难眠、思绪万千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答:主要运用“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XXX 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参差荇菜……辗转反侧”这几句写了什么?答:写男子日夜相思这位采着姑娘,一刻也不能忘怀她在水边劳动时的防驼身影。
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难眠的程度。
4.整首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围绕一个“求”字展开,表达了男子对爱情(美好女子)的执着追求。
5.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友”这里是“亲近”的意思,即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6.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体现全诗感情发展的脉络。
本诗以雎鸠、荇菜起兴,按照爱慕→思念→愿景的头绪行文,写出了一个夫君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7.联合语境,说说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一个“流”字形来地写出了少女顺着水的流向时左时右采摘荇菜的忙碌情景与体态的婀娜优美,极具动态美和青春活力。
8.《关雎》大量采用重章叠句来表达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感化。
《关雎》中关关(叠字)描述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展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强人眠的情状。
感化: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9.XXX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联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了解。
《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八年级下古诗文赏析选择题答案版【部编版全册】

八年级下古诗文赏析选择题答案版【部编版全册】期末复:八年级下古诗文赏析选择题型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分析:A、不是湖水平静,而是水涨与XXX。
B、是气势磅礴。
C、希望引荐自己,施展政治抱负。
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分析:C、想让XXX为自己引荐,让自己做官。
3.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分析:C、不是诗人去外地做官,而是友人去外地。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分析:D、”嫌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5.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分析:B、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
6、选出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有误的一项:D。
D 项中的“批评”是错误的,应改为“劝慰”,诗人并没有批评友人的举动,而是委婉地劝慰他不要过分伤心。
7、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D项中的“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是错误的,反复咏唱和语言凝练都是诗歌的特色之一。
8、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项中的“比喻手法”是错误的,应改为“比兴”的手法,因为“比兴”是更广泛的概念,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手法。
9、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C项中的“琴瑟”和“钟鼓”为贵族的专用品是错误的,因为在古代社会,琴瑟和钟鼓不仅是贵族的专用品,也是普通百姓所能使用的乐器。
A、该诗描绘了秋季景色,凄清寥廓,气氛凄凉。
B、“水”意象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秋水”则是指主人公的凄婉惆怅情感。
C、该诗所表现的是主人公因为爱情而痛苦的心情,而非表现自然景观。
D、诗中的“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主人公不断追求恋人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追求。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XXX在贬官途中所写,表达了他的孤独、失落和对世俗的厌倦。
B.诗人通过描写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情景,表现了自己的颓废和心情低落。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训练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训练式微式微式微,XXX不归?这是一种反复叠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和渴望,希望对方能够归来。
望洞庭湖赠XXXXXX的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后四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忧虑和对XXX的期望。
这首诗并不是简单的写景,而是在景中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选项A正确,选项B正确,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气蒸XXX,XXX”描写了洞庭湖气势磅礴、浩大壮阔的景象,以及湖水波涛汹涌,不断冲击着岳阳城的场面。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失望,表现了作者的忧虑和苦闷。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里隐喻自己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言外之意是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自己命运的不满。
气蒸XXX,波撼岳阳城”这两句诗,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描写,表现出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失望。
9.“空”字在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使用得非常妙,它传达了何种含义?送友人XXX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0.首联描绘了送别的景象,其中“横”和“绕”用得非常巧妙,我们来分析一下。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和情感?XXXXXX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为上、下两片,从内容上看,上片写梅花的处境,下片写梅花的品质。
13.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遭遇了哪些事情?请简洁地概括一下。
14.词人通过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这个品质是什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XXX是“初唐四杰”之一,与XXX、XXX、XXX并称。
他的诗歌以雄浑豪放、气势磅礴著称。
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之情,表达了离别不舍、友情深厚的感情。
诗中“城阙辅三秦,XXX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赏析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赏析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分析。
2.“溯洄从之”在诗中多次出现,这样写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4.“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7.“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8.“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10“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1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13.“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5.“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16.“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1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18.“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附:参考答案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分析。
关关和鸣的睢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文静美好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这四句诗以“雎鸠”相向和鸣起兴,引出男女相思之情,运用了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如“窈窕"),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2.“溯洄从之”在诗中多次出现,这样写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溯洄从之”是指道着水流去追寻心上人。
用了重章叠句(或反复)的手有回环往复的美感,表现了主人公不畏道路艰难,对思念的姑娘执着追求的精神。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箱。
人教部编本(2017)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练习题有答案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练习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忍:狠心。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含义:【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①能:如此、这样②何由:怎能、如何③安得:如何能得到④庇:遮盖、覆盖⑤突兀:高耸的样子⑥见:通“现”,出现2、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①表现群童顽皮的诗句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②表现诗人衰老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诗中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④体现作者崇高理想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表现杜甫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此诗题目中的“歌”字代表了诗的体裁,诗中流露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4、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生动写出风势之大、风力之猛和风之无情,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5、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
这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出一种暗淡阴冷的氛围,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床头屋漏无干处”作下铺垫,而且烘托出诗人凄恻悲惨的心境。
6、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诗中描绘了风高雨急、屋破漏雨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在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
编本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XXX及答案

编本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XXX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诗词目录:12.《诗经》两首一、XXX二、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三、式微/《诗经》四、子衿/《诗经》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XXX六、望洞庭湖赠XXX/XXX24.唐诗二首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XXX八、卖炭翁/XXX课外古诗词诵读九、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十、送友人/XXX十一、XXX定慧院寓居作/XXX十二、XXX/XXX一、★《关雎》【题】1、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
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施展阐发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施展阐发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分析:D、“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是错误的。
2、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分析:A、不是比喻手法,而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3、对以下诗歌理解不精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常用“赋”、“比”、“兴”手法。
B、艺术手法主要上施展阐发为“兴”和“重章叠句”。
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
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体现出健康晴明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专题训练——古诗词赏析训练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2分)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颈联和尾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情。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点。
5.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0.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为上、下两片,从内容上看,上片写梅花______________的处境,下片写梅花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3.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5.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初唐四杰”。
16.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死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8.“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 “我”叹息什么?19.“自经丧乱少睡眠”变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0.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参考答案《式微》1.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2.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C 4.雄浑壮阔气势博大5.想出仕,渴望得到引荐。
(意思相同即可)6.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自己一臂之力7.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雄伟壮观的景象。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题破山石后禅院》8.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9.“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出来《送友人》10.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11.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
《卜算子·咏梅》12.艰难、恶劣高洁坚贞13.独自开放无人欣赏,黄昏来临又被风吹雨打。
14.性格孤高,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坚贞自守的傲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5.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6.[解析] B 这联是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没有悲伤之感。
17.这两句诗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基调低沉的特点,显得昂扬乐观,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老无力。
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19.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卖炭翁》20.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分),对统治者掠夺人民财产的罪行的揭露与抨击(1分)。
21.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人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