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材】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共26张PPT)

靠中国同志自己来解决。
的转折》
---节选《遵义会议——伟大
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 志?
分肤浅的。
③发动秋收起义
--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1951年8月1
日)
“八七会议”旧址
合作探究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 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 声暴动。
--毛泽东《西江月‧秋收 起义》 (1)材料中军队的名称是什么?此次起义与南昌 起义相比有哪些进步性?
--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 山
12
毛泽东指出:目前,长沙那样的城 市,还不是我们能蹲的地方,那就 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 难得管的地方去,到农村去,到乡 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 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思想在文家市对起义军的 讲话
合作探究二
假如毛委员派你们去创建革命根据地, 应该如何开展工作?
王明
博古
李德
19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
次序
第一 次
第二 次
第三 次
第四 次
第五 次
国民党军 队 10万多
20万
苏区红 军 4万多
3万多
比例 60
50
约
40
2.5:1 30
约7:1 20
30万
近40 万
3万多 约10:1 7万多 约4:1
10
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第五次
红么50军?万第五次万约反10围剿约有5:没1 有胜利的可能?为什
21
长征结束
遵义会议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共24张PPT)

一、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革命 2、八七会议 (1)时间: 1927年8月7日 (2)地点: 武汉汉口 (3)内容
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在农村,经济方面)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统治(在城市,政治方面)的总方针; 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秋收起义); ④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毛泽东)。
4、结果:占领南昌城
胜利后的计划: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 再举北伐。(利用国民革命的旗号) 最终:南下(广州)损失严重(失败);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 领,后到井冈山和毛会师;另一部分进入广东。
5、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 夺取政权的开始。
(4)评价
①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 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第(3)里第②点) ②滋生 了“左”倾思想。
(1)时间: 1927年9月 (2)领导人:毛泽东 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放弃国民党 (3)军队: 和国民革命军的旗号,公开打出工农 革命军的旗号;依靠工农群众。 (4)地点: 湘赣边界 进攻长沙失败,转向农村发展,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结果: 思考:秋收起义的失利,再一次证明“城市路线”不符合中国革 命的国情。但当时为何选择这条路线呢?有何教训? 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 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 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然而仿效俄国人成 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6)教训: 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一、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革命 3、秋收起义
二、由城市到农村---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24张ppt)

3.深刻教训: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 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那种脱离实际,照抄照搬外国经 验的教条主义,或者只凭主观热情而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既要反“左”,也要反右。
重点聚焦 要点 归纳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提出: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的斗争经验,从理论上说明了 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 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从而形成了“工农 武装割据”思想。 2.内容:其主要内容就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 设三者结合起来。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答案:(1)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八七会议”上通过了开展土 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2)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认识错误纠正错误。中国共产党由幼 稚走向成熟。
重点聚焦 要点 1 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遭遇的两次严重挫折、挽救措施及教训 1.两次挫折及主观原因 (1)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运动 失败。 (2)毛泽东被撤销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左”倾领导人博古、 李德掌握军事指挥权,同敌人死打硬拼,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挽救措施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工农武装起义,创建人 民军队,召开“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 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最后走出一条正确 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2)红军进行战略转移,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领导 人的军事指挥权,在军事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使革命转南昌起义是马克思列宁主 义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胜利。”如何理解此话的含义? 试答:
提示: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武 装力量的重要性。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 政权的开始。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共21张PPT)

3、长征意义及精神
遵义会议
召开背景: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长 征开始后,红军损失过半,处于危险中。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1)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4)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河
西
西
草地
大
毛尔盖
康
渡 雪山四 川
泸定桥
长
河 安顺场
赤 1935.1.
金 水 遵义贵江沙贵阳州江
湖
江
西
南
福
瑞金
1934.10.
建
广西
3、长征的意义及精神
意义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长征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深化·拓展三】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 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 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 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 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 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长征精神所包含的大无畏气概和不怕 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正是对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和弘 扬。
知识总结:十年的探索与创新
实践探索 时间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理论探索
1927
1930
1930 -
1934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遵义会议
召开背景: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长 征开始后,红军损失过半,处于危险中。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1)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4)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河
西
西
草地
大
毛尔盖
康
渡 雪山四 川
泸定桥
长
河 安顺场
赤 1935.1.
金 水 遵义贵江沙贵阳州江
湖
江
西
南
福
瑞金
1934.10.
建
广西
3、长征的意义及精神
意义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长征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深化·拓展三】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 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 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 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 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 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长征精神所包含的大无畏气概和不怕 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正是对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和弘 扬。
知识总结:十年的探索与创新
实践探索 时间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理论探索
1927
1930
1930 -
1934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共20张PPT).ppt(1)

遵 义 会 议
内 容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 义
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事实 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 ②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 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③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
南昌起义 背景 目的 时间 领导人
湘赣边秋收起义
国民党血腥屠杀、右倾错误逐步纠正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创建人民军队 1927年8月1号 周恩来、贺龙
1927年9月
毛泽东
主攻目标 广州、失败 及结果 地位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
第一枪、中共独立领导 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 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闽浙 南京 赣革命根据地
贺龙等建立湘鄂 边革命根据地
杭州
上海
长沙
南昌
▲
广州
毛泽东朱德建 立赣南闽西根 据地发展成为 中央革命根据 地,首府瑞金
彭德怀等创建湘赣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等创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返回
革 命 根 据 地 的 发 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时间: 1931年冬 地点: 江西瑞金 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召开 概况: 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主席、 正式建立了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时间: 1927年8月7日 地点: 汉口 内容: 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的总方针; 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 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 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得成功。” -----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合称“三大起义”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2、特点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 攻打大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3、意义:P70最后一段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民斗党争反,动创统建治人。 民 军队和武装夺取 政权的开始。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一、武装斗争
(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1、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革命的武装
陈独秀(1927年4月5日
背《景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
犯决言3思失上取、右策①②》败思①②想述消倾:)意教考国南清确材了紊错训:民昌义算 定料共误乱,为革起了…反产:使纠了命义、……映党大给正总中打总…了的组革陈结响,正错方陈独命陈织独大了针误独立处失独秀革武涣;;秀性败秀于这命装。 为和反散种首对抗③错中的革国误决党命的民路定中的党中线…央领反,国…在导动中动大权共统共武革,治产中装命出的央党起期卖第采义。 间了一指取的人枪④了明什民。什毛么政了么泽错权前措东误和施进提倾人?出向民的…?武方…装向理。论。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合称“三大起义”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2、特点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 攻打大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3、意义:P70最后一段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民斗党争反,动创统建治人。 民 军队和武装夺取 政权的开始。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一、武装斗争
(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1、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革命的武装
陈独秀(1927年4月5日
背《景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
犯决言3思失上取、右策①②》败思①②想述消倾:)意教考国南清确材了紊错训:民昌义算 定料共误乱,为革起了…反产:使纠了命义、……映党大给正总中打总…了的组革陈结响,正错方陈独命陈织独大了针误独立处失独秀革武涣;;秀性败秀于这命装。 为和反散种首对抗③错中的革国误决党命的民路定中的党中线…央领反,国…在导动中动大权共统共武革,治产中装命出的央党起期卖第采义。 间了一指取的人枪④了明什民。什毛么政了么泽错权前措东误和施进提倾人?出向民的…?武方…装向理。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共23张PPT)

金 福
1934.10. 建
(3)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
前进的巨大动力。 广 西
【思考探究】 从中共一大到遵义会议,中共经历了怎样从幼 稚到成熟的发展历程?
一大到二大 从中国国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大到三大 从独立斗争到主张与国民党联合斗争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第一篇: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选择反抗,是一种担当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第二篇:寻找正确的革命道路
选择偏离,是一种勇气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
第三篇:寻找正确的革命领袖
选择自主,是一种成熟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第一篇
一声枪响
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南昌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汉口
南昌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二)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勿忘国耻
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 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九一八事变元凶 板垣征四郎
“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手令
指挥围剿红军时的蒋介石
思考:西安事变为什么会爆发?
日本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内 部分化 (左上图)张学良、杨虎城 中共提出建((立右左抗上图日图)民西)族北临统文潼一化华战报清线报池.《道的八的“一西兵宣安谏言事亭》变”
请结合教材回答: 党在八七会议上作出了 怎样的抉择?有何意义?
1934.10. 建
(3)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
前进的巨大动力。 广 西
【思考探究】 从中共一大到遵义会议,中共经历了怎样从幼 稚到成熟的发展历程?
一大到二大 从中国国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大到三大 从独立斗争到主张与国民党联合斗争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第一篇: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选择反抗,是一种担当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第二篇:寻找正确的革命道路
选择偏离,是一种勇气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
第三篇:寻找正确的革命领袖
选择自主,是一种成熟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第一篇
一声枪响
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南昌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汉口
南昌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二)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勿忘国耻
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 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九一八事变元凶 板垣征四郎
“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手令
指挥围剿红军时的蒋介石
思考:西安事变为什么会爆发?
日本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内 部分化 (左上图)张学良、杨虎城 中共提出建((立右左抗上图日图)民西)族北临统文潼一化华战报清线报池.《道的八的“一西兵宣安谏言事亭》变”
请结合教材回答: 党在八七会议上作出了 怎样的抉择?有何意义?
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共28张PPT)

结 经 验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工农武 装割据 理论
实
农村革命根
践
据地的发展
八七会议会场内景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纠错”的会议
• 时间:1927.8.7 地点:汉口
• 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 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 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 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 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结果:红军苦战一年,未能粉碎敌人的“围 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6年10月, 三大主力在
会宁会师茫茫水会草宁 地
过草地泸定铁索桥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胜 利到达陕北
爬雪山
飞
夺 泸
四渡赤水
定
桥
巧渡金沙江
终年积雪的夹金
遵召山义
会
议 开
红一方面军 长征1
开始长征
4、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
4、教训:
(1)夺取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实际 情况 (2)革命武装力量没有同农民、同农民对于土 地的需求结合起来。
二、土地革命
方针确立:
准备: 受挫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向井冈山
武装反抗
进军
南京国民政府
峙政 权 对
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
军事 “围 剿” 反 “围 剿”
道路探索:创建 井冈山根据地 总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你知道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民大革命的 失败中获得最惨痛的教训是什么吗?
教训: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于革 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这是一支正义之师,这是一支威武之师,那么 我们这支人民的军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工农武 装割据 理论
实
农村革命根
践
据地的发展
八七会议会场内景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纠错”的会议
• 时间:1927.8.7 地点:汉口
• 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 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 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 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 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结果:红军苦战一年,未能粉碎敌人的“围 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6年10月, 三大主力在
会宁会师茫茫水会草宁 地
过草地泸定铁索桥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胜 利到达陕北
爬雪山
飞
夺 泸
四渡赤水
定
桥
巧渡金沙江
终年积雪的夹金
遵召山义
会
议 开
红一方面军 长征1
开始长征
4、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
4、教训:
(1)夺取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实际 情况 (2)革命武装力量没有同农民、同农民对于土 地的需求结合起来。
二、土地革命
方针确立:
准备: 受挫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向井冈山
武装反抗
进军
南京国民政府
峙政 权 对
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
军事 “围 剿” 反 “围 剿”
道路探索:创建 井冈山根据地 总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你知道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民大革命的 失败中获得最惨痛的教训是什么吗?
教训: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于革 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这是一支正义之师,这是一支威武之师,那么 我们这支人民的军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斗党争反,动创统建治人。 民 军队和武装夺取
政权的开始。
一、武装斗争
(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1、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革命的武装
2、特点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 攻打大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3、意义:P70最)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八七会议
(二)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1、地点:汉口
2、内容:
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 误; 确定总方针(土地革 命、武装反抗); 决定秋收起义;
3、意义:给正处于
思想紊乱、组织涣散 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 了前进的方向。
八七会议
(三)湘赣边秋收 起义(1927年9月) 1、领导人:毛泽东
2、过程:
得成功。” -----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合称“三大起义”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特殊国情决定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经济基础:资义经济薄弱,自然经济占主导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薄弱,农民阶级力量强大 政治特点: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
施存统:上海中 国共产党早期组 织成员之一,社 会主义青年团第 一任书记。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材料三 中共如何抉择?
毛泽东说:“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 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 命。”
张太雷说:“整军经武,准备应变”
蔡和森说:“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 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背《景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
犯决言3思失上取、右策①②》败思①②想述消倾:)意教考国南清确材了紊错训:民昌义算 定料共误乱,为革起了…反产:使纠了命义、……映党大给正总中打总…了的组革陈结响,正错方陈独命陈织独大了针误独立处失独秀革武涣;;秀性败秀于这命装。 为和反散种首对抗③错中的革国误决党命的民路定中的党中线…央领反,国…在导动中动大权共统共武革,治产中装命出的央党起期卖第采义。 间了一指取的人枪④了明什民。什毛么政了么泽错权前措东误和施进提倾人?出向民的…?武方…装向理。论。
题大,地多我革数命们的。就农取民得却了少战地胜或一无切地敌。人的最基本条 ②件”领导根据地军—民—进毛行经泽济东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二、土地革命
工农武 思想内涵
装割据
武装斗争 军事保证 土地革命 核心根本 根据地建设 经济保证
①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 ② 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个根据地,革命
武装十万人; ③ 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 ④ 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
选择反抗,是一种担当……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一声枪响
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特思背思 作思点考景考用:考::总::结南:昌 领人武统社败命认要国 怎 装 动 共起点民导装治会失识。性①②南革 样 反 独统①②军武反。义?南背①②败到,昌决命 的 抗 立治队装 抗中攻昌的 掌景国 中有起定。斗 国共 打进作国领的打标惨 握共民起是何武争 民开 大义程用民导第响志痛 军从大义什装, 党始 城特爆中?党武一了着教 队国革在么反创 反独 市发训 的民命有反装枪武中对中建 动?立 ,里 重革失的;国,
八七会议
“工农等民众团体
均应受国民党党部之领 导探与究:监督,……工农武 装队⑴均“八应.服七从会议政”府在之怎管 理样与的训形势练下。召武开汉? 现有之
武装⑵纠做出察了队哪,些为重避大免决策政?
局之⑶纠对党纷和与中误国会革,命可的发减 少展或有何编重入大军意队义。? ”——
陈独秀(1927年4月5日
【重点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面临怎样的困境?
材料一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 ——汪精卫
材料二 1927年“4·12”事变后, 施存统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认 为共产党已前途无望,决定脱离共 产党,公开声明刊登在《中央日报》 副刊上。
城市中心道路(俄)---农村包围城市(中)
1930年江西永丰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手工业者
所占人口比 6% 20% 60% 13%
所占土地比 80% 15% 5% 0%
探探探探究究究究⑴⑶⑵(::在农4表)了中这村格哪种立:共反情足些为映况?措了了下怎施立中样?足国的在共历革产史党命现怎根象样?据才地能采在取 ① 开革在“展命农打如土村根果豪,我据、地们地分主能田土拥够地地有普、革大废遍命除量地封有土彻建地什底剥,地么削而解和意占债决义人务土?的口地土问
“外寇不足虑, 内匪实为心腹之患, 如不肃清内匪,则决 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 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思考: “外寇”、“内匪”各指什么?国民党对
于内匪”各采取什么措施?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
次序
国民党军队 中央苏区军队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程标准】:
掌握南昌起义的史实,理解南昌起义的意义,探究其原因; 掌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实践;了解长征的史实,正确 分析遵义会议在党史上的地位,探究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的原因。 中共不断调整政策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 想,说明了共产党的先进性;通过对长征精神的学习培养正确的 人生观。
进攻长沙受挫
文家市决策——放弃攻打长 沙,向山区进军
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
进军井冈山(第一个根据地)
3、意义:
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 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 道路。
“一执.南著于昌城起市义,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 二产革.党命八人,七的 而会面 俄前 国议只 革(有命1一正9个是2榜从7.样城8.。市7那开汉就始口是的)已,经 并成 且功 在的 城俄 市国 首 三先.成秋功收。起然义而仿(效1俄9国27人.成9.功9湘的经赣验边并)没有在中国取
政权的开始。
一、武装斗争
(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1、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革命的武装
2、特点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 攻打大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3、意义:P70最)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八七会议
(二)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1、地点:汉口
2、内容:
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 误; 确定总方针(土地革 命、武装反抗); 决定秋收起义;
3、意义:给正处于
思想紊乱、组织涣散 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 了前进的方向。
八七会议
(三)湘赣边秋收 起义(1927年9月) 1、领导人:毛泽东
2、过程:
得成功。” -----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合称“三大起义”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特殊国情决定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经济基础:资义经济薄弱,自然经济占主导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薄弱,农民阶级力量强大 政治特点: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
施存统:上海中 国共产党早期组 织成员之一,社 会主义青年团第 一任书记。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材料三 中共如何抉择?
毛泽东说:“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 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 命。”
张太雷说:“整军经武,准备应变”
蔡和森说:“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 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背《景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
犯决言3思失上取、右策①②》败思①②想述消倾:)意教考国南清确材了紊错训:民昌义算 定料共误乱,为革起了…反产:使纠了命义、……映党大给正总中打总…了的组革陈结响,正错方陈独命陈织独大了针误独立处失独秀革武涣;;秀性败秀于这命装。 为和反散种首对抗③错中的革国误决党命的民路定中的党中线…央领反,国…在导动中动大权共统共武革,治产中装命出的央党起期卖第采义。 间了一指取的人枪④了明什民。什毛么政了么泽错权前措东误和施进提倾人?出向民的…?武方…装向理。论。
题大,地多我革数命们的。就农取民得却了少战地胜或一无切地敌。人的最基本条 ②件”领导根据地军—民—进毛行经泽济东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二、土地革命
工农武 思想内涵
装割据
武装斗争 军事保证 土地革命 核心根本 根据地建设 经济保证
①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 ② 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个根据地,革命
武装十万人; ③ 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 ④ 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
选择反抗,是一种担当……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一声枪响
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特思背思 作思点考景考用:考::总::结南:昌 领人武统社败命认要国 怎 装 动 共起点民导装治会失识。性①②南革 样 反 独统①②军武反。义?南背①②败到,昌决命 的 抗 立治队装 抗中攻昌的 掌景国 中有起定。斗 国共 打进作国领的打标惨 握共民起是何武争 民开 大义程用民导第响志痛 军从大义什装, 党始 城特爆中?党武一了着教 队国革在么反创 反独 市发训 的民命有反装枪武中对中建 动?立 ,里 重革失的;国,
八七会议
“工农等民众团体
均应受国民党党部之领 导探与究:监督,……工农武 装队⑴均“八应.服七从会议政”府在之怎管 理样与的训形势练下。召武开汉? 现有之
武装⑵纠做出察了队哪,些为重避大免决策政?
局之⑶纠对党纷和与中误国会革,命可的发减 少展或有何编重入大军意队义。? ”——
陈独秀(1927年4月5日
【重点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面临怎样的困境?
材料一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 ——汪精卫
材料二 1927年“4·12”事变后, 施存统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认 为共产党已前途无望,决定脱离共 产党,公开声明刊登在《中央日报》 副刊上。
城市中心道路(俄)---农村包围城市(中)
1930年江西永丰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手工业者
所占人口比 6% 20% 60% 13%
所占土地比 80% 15% 5% 0%
探探探探究究究究⑴⑶⑵(::在农4表)了中这村格哪种立:共反情足些为映况?措了了下怎施立中样?足国的在共历革产史党命现怎根象样?据才地能采在取 ① 开革在“展命农打如土村根果豪,我据、地们地分主能田土拥够地地有普、革大废遍命除量地封有土彻建地什底剥,地么削而解和意占债决义人务土?的口地土问
“外寇不足虑, 内匪实为心腹之患, 如不肃清内匪,则决 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 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思考: “外寇”、“内匪”各指什么?国民党对
于内匪”各采取什么措施?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
次序
国民党军队 中央苏区军队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程标准】:
掌握南昌起义的史实,理解南昌起义的意义,探究其原因; 掌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实践;了解长征的史实,正确 分析遵义会议在党史上的地位,探究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的原因。 中共不断调整政策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 想,说明了共产党的先进性;通过对长征精神的学习培养正确的 人生观。
进攻长沙受挫
文家市决策——放弃攻打长 沙,向山区进军
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
进军井冈山(第一个根据地)
3、意义:
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 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 道路。
“一执.南著于昌城起市义,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 二产革.党命八人,七的 而会面 俄前 国议只 革(有命1一正9个是2榜从7.样城8.。市7那开汉就始口是的)已,经 并成 且功 在的 城俄 市国 首 三先.成秋功收。起然义而仿(效1俄9国27人.成9.功9湘的经赣验边并)没有在中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