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十年对峙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5课_国共的十年对峙(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5课_国共的十年对峙(共30张PPT)

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
精神
——播种机
(3)保存了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的精华。
—保存精华
(4)革命新局面开始了
——新开始
周恩来
起义代总指挥贺龙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江西大旅社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5:05:21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22021/8/122021/8/12Aug-2112-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2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一 、南昌起义
1、 背景 ①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
的重要; ②中共在国民革命军中掌握着部分武装力量, 国
民党企图消灭这些武装力量; ③南昌的敌人力量比较薄弱。
• 目的: • 挽救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
2、经过
时间:1927年8月1日 地点:南昌 军队:国民革命军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 过程:南昌起义---南下受阻----兵分两路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

【历史课件】国共的十年对峙

【历史课件】国共的十年对峙

退却:逃跑主义
二、过程
(一)瑞金、四道封锁线
(二) 遵义
内容:纠、肯、选、消
会议 水 江 河 桥 山
意义:事实上、成熟的标志、转折点 草
(三)两次会师
【 技 巧 】
1933.10、1934.10、1935.10、1936.10

吴起镇 1935.10.
会宁 陕



西
腊子口
西

草地 毛尔盖
渡 雪山
第4、5次“围剿” 《何梅协定》 适应“华北政权特殊化” 方针
第四节
长征
——战略转移(有目的、有计划) 中心:无产阶级领导 一、背景: 的农民运动。北上抗日 1、民族矛盾上升
建立、包围、夺取
2、共产党的“左”倾错 误 【主要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直接原因】
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博古 中心:工人阶级的城市暴动 道路上 八七会议1931 配合:农民阶级配合作用 遵义会议1935 进攻:冒险主义 整风运动1942 军事上: 防御:保守主义 【小结】
最以 后农 夺村 取包 城围 市城 政市 权,
武装斗争:三次反“围剿”
内容 土地革命 三、燎原之势 土地革命 土地革 命路线 地方 政治 根据地 建设 经济 中央 工业 农业 作用
洪湖、湘 鄂边 (贺龙)
鄂豫皖
(徐向前)
闽浙赣 湘鄂赣 (方志敏) 中央(朱毛) 湘赣(彭德怀) 邓小平 左右江 彭湃 海陆丰
4)国共关系:由对抗走向合作
5)美日关系:由绥靖到遏制
重点问题: 1、理论上 八七会议 左倾 2、实践上 武装起义 (南昌、秋收) 中国革命的道路 文家市决策 工农武装割据 遵义会议 军事, 组织 长征 井冈山 的斗争 燎原 之势

国共十年对峙PPT教学课件5 人教课标版

国共十年对峙PPT教学课件5 人教课标版

四、红军长征 1、背景
2、经过
遵义会议原址
吴起镇
会宁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过岷桥水磅逶千不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 尽千铁云走腾只远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
《 七 律 长 征 》

四、红军长征 1、背景 2、经过 3、意义
出了巨大贡献
意义:给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
八七会议旧址内景
2、湘赣边秋收起义
①起义的发动:
1927.9
②文家市会师和 三湾改编:
③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927.10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
修水

长沙 浏阳
安源 铜鼓
文家市
西Leabharlann 永新赣江秋收起义部队的军旗
文家市会议地点:里仁学校
文家市会议决策: 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长沙 浏阳 文家市
西
三湾
永新
赣 秋收起义和 向井冈山进军图
井冈山 江
三湾改编: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
井冈山会师
思考:
秋收起义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有何历史意义?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即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的工作重心开 始从城市转入农村。
①使革命转危为安 ②保存了精干 ③播下了火种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共21张PPT)(领先版)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共21张PPT)(领先版)

3、教训:
(1)夺取城市和巩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 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所以不 能成功;
(2)革命武装力量没有同中国人数最多受 压迫最深的农民、同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 结合起来。
4、意义:
打响了。。。 标志着。。。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1)时间:1927年8月7日
(2)地点:汉口
(3)内容: 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②确定 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 治的总方针;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 武装起义。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
1、原因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 (1934.10~1936.10) (开始、遵义会议、胜利会师)
3、长征意义及精神
遵义会议
召开背景: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长 征开始后,红军损失过半,处于危险中。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1)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4)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包括什么内容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和实践
1. 思想内涵:
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1)武 装斗 争 (2)土 地革 命 (3)根据地建设
共建设产深 化【,党三领者导的下关的系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得到农民阶级拥护的
主要原因是
A.坚持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国共的十年对峙 最新课件(经典)

国共的十年对峙  最新课件(经典)

问题探究
高中历史课件
一、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研读史料 · 史料一 1927 年8 月以后,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效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效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 进行武装暴动…… · 史料二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 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高中历史课件
· 基本依据 1. 必要性: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 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近代中国的 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 2. 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 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中国共产党有力的组织和各项正确政策的执行。 · 意义 1. 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 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 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3. 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高中历史课件
典型 例题
例1 [福建六校高一联考]1928年1月, 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后,集合部队 讲话:大家要打土豪,筹款子,发动群 众,我们要在晚上把东西秘密送到穷人 家里去或者把这个地方土豪的资财带到 另个地方分给农民。这一讲话
(C )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践行了遵义会议的基本精神 C.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探究问题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含义、关系、基本依据及意义。

人教版必修1 国共十年对峙 课件(共18张)

人教版必修1 国共十年对峙 课件(共18张)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0万多 20万 30万 30多万 50万 4万多 3万多 3万多 7万多 8万多 约2.5:1 约7:1 约10:1 约4:1 约6:1
据材料分析红军长征的原
第二站:瑞金—— 会宁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1)内容: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第一站: 江西 二、土地革命:
1930年江西永丰土地调查情 况 阶级成分 所占人口比 1、八七 6% 地主、富农 会议: ——清算右倾错误,指明方向 20% 中 农 2、秋收 60% 贫 农 起义: 3、进军井冈山 13% 雇农、: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现象?
第一站: 江西 二、土地革命:
湘鄂西、湘 鄂边、洪湖 川 陕
1、八七 会议: ——清算右倾错误,指明方向
2、秋收 起义: 3、进军井冈山
——建立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
湘 鄂 左赣湘 右 赣 江
井 冈 山
鄂 豫 闽 皖 浙 赣
海陆 丰
1927年9月 9日,秋收 起义爆发, 分三路进 攻长沙。 起义遭到 挫折后, 及时从进 攻大城市 转到向农 村进军, 开辟了农
1、八七 会议: ——清算右倾错误,指明方向
2、秋收 起义: 3、进军井冈山
——建立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
内容: 1927 年9月 ①纠正陈独 9 日,秋收 秀‚右倾‛ 起义爆发, 错误 ②开展土地革 分三路进 命、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 攻长沙。 的总方针 起义遭到 ③发动秋收起义 挫折后, 意义:给中国共产 及时从进 党指明了前进的方 向。 攻大城市 转到向农 村进军, 开辟了农
探究⑵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怎样 才能在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 农村立足? 债务的土地革命。 在农村,地主拥有大量土地,

人教版 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19张PPT)

人教版 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19张PPT)

博古
李德
遵义会议会址
三、红军长征
(三)转折:遵义会议
1.内容:①纠正“左”倾军事错误路线,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 主张;②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 委。
2.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 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红军长征
(四)结束
开始。
二、工农武装割据
(一)确定方针: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 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工农武装割据
(二)开创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武 装斗 争(军事保证)
土 地革 命(核心内容)
根据地建设(经济保证)
农 村 革 命 根 据 地
二、工农武装割据
(四)成果:
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第15课 国共的 十年对峙
1927-1937
课程标准: (旧)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新)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国共对峙时期重大事件
1927.7
七·一五政 变
国共合作 破裂,大 革命失败
1927.8
南昌 起义

第五讲国共的十年对峙.ppt

第五讲国共的十年对峙.ppt

1、背景: 江南江北两营立,天京被困形势急。 2、措施: (1)北伐 风祥、开芳向北攻,目的是要推翻清。 孤军深入缺给养,两年奋战全牺牲。 深入清统治心中,东、西征征,领兵打仗赖汉英。 夺鄂皖重镇入湘,遭遇湘地主武装。 1855年翼王石, 鄱阳湖口大败敌, 入赣占大片土地,巩固了天京地区。 (3)东征 1856年去东征, 秦日纲夺扬破北营。 秦石会师摧南营,军事上达到全盛。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 的兴起和发展
(1851——1864)
巧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第一阶段:胜利进军(1851—— 1853) 1851,金田起义,东乡称王。继续北 上,永安建制,政权初立。 1852,永安突围,冯、萧牺牲,连战 连胜。 1853,定都天京,正式建权,同清 对峙。
第二阶段:军事全盛(1853——185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A.开井辟冈了山农革村命包根围据城地市的、建武立装和夺巩取固政权的道路A
B 是土地革命开始的标志
C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D
A 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 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其主要内容是
A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
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 4.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时间: 1927年8月7日 地点: 汉口 内容: 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 为中共指明了前进方向
2、秋收起义
时间: 1927年9月
领导人: 毛泽东
结果: 进攻长沙失败, 转向农村发展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为什么都没 有成功?给中共的教训是什么?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
长 坚定信念 征 集体主义 精 革命乐观主义 神 革命英雄主义
及时训练:
1、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
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6 ( 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
国民大革命失败教训:
坚持革命领导权、 坚持武装斗争
一、南昌起义
时间: 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 民党的第一枪。中 共创建革命军队, 武装夺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C “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
灭敌人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
转移
7、下列属于八七会议内容的是 ①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
B
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方针
③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④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
秋收起义
都以城市为进攻目标,而城市 敌人力量强大。
教训: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建立时间:1927年10月 性 质: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上井冈山
毛泽东在井冈山做些什么?
(1)土地革命(核心) 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
使农民政治上翻身、经济上得 到土地,革命积极性高涨
“……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
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
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 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D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

9、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 D

7、失去了太多,舍去了太多,放下了太多,埋葬了太多。

8、别离,离我们不再遥远,现在总是美好,终将成为过去,匮乏太多。
(2)经济建设:发展生产
理论总结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武 装斗 争 土 地革 命(核心) 根据地建设
指导实践:“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时间: 1931年冬
地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西瑞金
标志: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召开
概况: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主席、
正式建立了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三、红军长征

4、爱上你,缘于那一滴泪。晶莹剔透中饱含着凄美,轻轻滑落的瞬间,为我种下了今生刻骨的相思。

5、将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曾经认为真正的爱不用说出来,但是我错了,其实爱要说出来,让她明白让她知道你的爱,但我却错过了。

6、要走的,任凭你怎么哭叫也呼唤不回来,不走的,任凭你怎么驱赶,也不会弃你而去远离你的!
1、原因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根本原因: 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 误
2、经过
1934年10月瑞金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6年10月 甘肃会宁会师
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
3、遵义会议
(1)时间: 1935年1月 (2)内容: 纠正了……,肯定了…… ;
取消了…… ,选举……
(3)意义: 结束了“左”倾在中央的领导,
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
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
“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第五次反“围剿” D、长征
10、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 革命中遭受过两次严重挫折。据此回答:
⑴两次严重挫折分别指什么?发生的共同原 因是什么?
⑵为挽救两次危机中国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 样的措施?

1、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的执着,不需要承诺无需誓言,只是想珍惜,仅此而已。

2、无数个黄昏,单薄的身影,徘徊在飘满落黄的深巷,风,轻抚着卷曲的秀发,街灯照着泪痕划过的脸颊。一季季的草香,一片片的落叶,素颜难描落叶怨!爱到魄散不知倦!心,在秋天的荒草中茫然慌

3、经常听一支支寂寥的曲子,让我那孤单的灵魂与影子和你一起舞蹈,精疲力竭,不知所措,却又心甘情愿。
诗匡。庐他(的泛词指:江西“)军叫一工带不农停革留命,,便旗向号潇镰湘刀(斧C泛头指,
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八一南昌起义
C、湘赣边秋收起义 D、红这第五次反“围剿”
2.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 )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B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1)挫折: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和1934年第 五次反“围剿”失利。
原因:客观上,反革命力量相对强大; 主观上,中共中央犯了机会主义错误 。
(2)措施: ① 中共发动南昌起义 ;召开八七会议, 确立了 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 命 ;开展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建立红色政权。 ②长征;召开遵义会议,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