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的守护天使

合集下载

荣盛:秉承钱之光实业家精神 坚持实业报国使命

荣盛:秉承钱之光实业家精神 坚持实业报国使命

荣盛:秉承钱之光实业家精神坚持实业报国使命作者:来源:《中国纺织》2020年第10期“作为以纺织起家,并在纺织行业摸排滚打多年的荣盛,我们深感行业要长远发展,必须要加强自主科技力量,必须要有一批我们自己的专业人才,而这些事单靠一个企业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有一个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这样的组织,更有利于整合资源,惠及整个行业。

”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水荣如此说道。

浙江荣盛控股集团始创于1989年,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石化、化纤、房产、物流、创投等产业的现代企业集团,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02位、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百强第2位,是中国四大民营化纤龙头之一。

2010年,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纺织之光”捐款300万元,而这源于李水荣一直以来对人才的珍视。

“纺织之光”是行业进步的重要“动力站”“我认为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在推动纺织行业创新发展、引领我国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动力站。

只有注重人才的培养,奖励优秀师生继续搞科研创新,才能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提高行业创新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李水荣告诉记者:“荣盛自成立以来就深知人才的重要性。

”据悉,从90年代中期开始,荣盛就零星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引进管理人才,在1997年规模化招收了第一批大专院校的优秀毕业生。

20世纪以来,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荣盛放弃织造,向产业链上游转型发展,先后布局加弹、纺丝、聚酯等产业。

面对国外垄断的高端石化产业,2006年开始,实施产业兴国的宏韬伟略,克服投入资金大、技术攻关难、专业人才缺等发展困难,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大连、海南、宁波、舟山等地,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设备装置、向全球广招人才等举措,不断进军PTA、芳烃乃至如今的石油炼化产业,打破国外行业垄断,打造形成了石化化纤完整的产业链。

而这背后除了人才与科技的支撑还有行业领袖钱之光先生的精神力量。

“荣盛以坚持实业报国,引领行业发展为企业使命,正是学习了钱之光前辈开创新中国纺织事业的实业家精神,走咬定主业不放松的实体经济之路,最终以回报国家和社会为最终落脚点。

企业慈善事迹材料

企业慈善事迹材料

企业慈善事迹材料一、庆熙集团庆熙集团是一家在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跨国企业,秉承着“奉献、合作、责任”的理念,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庆熙集团成立了庆熙公益基金会,致力于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和推动教育的发展。

基金会设立了一系列助学奖学金,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除了奖学金之外,基金会还捐助教育设施,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基金会还定期组织义教活动,派遣志愿者到偏远地区担任教师,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

庆熙集团还积极推行环保措施,为改善地球环境做出贡献。

他们投资建设了多个环境保护项目,包括建设生态公园、植树造林、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此外,庆熙集团还组织员工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如世界环境日的清洁行动、节能减排宣传活动等,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庆熙集团还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机会,推出了多个面向贫困地区和残疾人群体的就业扶持计划。

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帮助他们获得稳定的就业,提高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庆熙集团还与多家慈善机构合作,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爱心企业爱心企业是一家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民营企业,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推动和实践,成为了社会公益的标杆企业。

爱心企业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多所“爱心小学”,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更好、更具有教育品质的学校环境。

他们投资兴建了设施完善、教学条件优良的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

同时,他们还定期派遣教师到这些学校承担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孩子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爱心企业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多个职业培训中心,为贫困地区的农民工、失业人员等提供职业培训服务。

通过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实用的职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爱心企业还与多家用人单位合作,为培训学员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增收。

除此之外,爱心企业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投资兴建了多个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社会服务。

执着追求 视事业如生命——上海石化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吉秀林先进事迹

执着追求 视事业如生命——上海石化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吉秀林先进事迹
疏 通 各 方 业 务 渠道 , 引 进 品 为
和亮 点 :二 是开 展各 类 不 同 主 题鲜明、 形式 多 样 、 富多 彩 的 丰 促销 活动 ;三 是开 展感 恩 回馈 特别 让利 营 销活 动等 。
建” 单位 , 改制 后吉 秀 林 毅然 接 过 这项 工 作 。她一 方 面 与石 化
化 地 处偏 僻 等 原 因 . 些 国 内 一 外 知 名 品 牌 商 都 不 太 愿 意 直
接 到 郊 区 经 营 。 为此 , 秀 林 吉
位” 称号 ; 续 多年 获得 上 海市 连
22第1 总 期_ 0年 期 第1 垫 1 8 ‘ 1 0
身 先 士 卒 。 领 有 关 业 务 人 员 带
都 进 行 了全方 位 的 “ 级 ” 营 升 , 造 了 一 个 良好 的购 物 环 境 , 让 消费 者享 受更 温 馨 的服务 。
从 而锁 定 一批 忠 实顾 客 ,体 现
营销 活动 的优势 ,最有 效地 推
_ 圭堕墨 塑 旦 全
在做好 经营工作 的同时 ,
日常 工 作 上 . 顶 真 、 真 ; 她 较 在
礼仪 、 世博 知 识 、 英语 、 语 、 手 安
全 等进 行 培训 。从站 立 姿 式到
7年 ) 另外 不 定 期 向石 化 街 道 ,
“ 十字 会 ” 款 。每 次 遇到 地 红 捐
微 笑 服务 ,从 世 博理 念 到诚 信
服务 , 购物 环 境 到商 场安 全 , 从
震 、水灾 等 自然灾 害 和有 员 工
执着追求 、 事业如生命 的人 。 视
“ 得 过 ” 位 ; 海 市 百 货 商 信 单 上
业行 业 协会 “ 花杯 ” 质 服务 百 优

frederick (1988)

frederick (1988)

Frederick(1988)
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弗雷德里克(Frederick 1988)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他的成功故事鼓舞了许多人。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强烈的进取心和决心。

通过自己的努力,他逐渐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弗雷德里克从小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商业头脑。

他善于发现市场机会,并勇于冒险尝试。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在创业初期,他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

他坚信自己的理念,并努力将其变为现实。

在弗雷德里克的领导下,他的公司逐渐壮大。

他注重创新和品质,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改进现有产品。

他的公司很快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吸引了大量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他也因此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奖项,成为了商业界的佼佼者。

然而,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弗雷德里克的公司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应对挑战,他不断调整战略和组织结构,努力保持公司的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展现出了卓越的商业才能,还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决心。

最终,弗雷德里克成功地带领公司度过了难关,并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他的成功故事不仅鼓舞了许多人,也启示了他们:只要有梦想、勇气和决心,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弗雷德里克(Frederick 1988)是一位真正的企业家和领袖。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不断努力、创新和坚持。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我们才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钱京:坚守实业静待花开

钱京:坚守实业静待花开

杰出青商钱京非常喜欢笑,采访过程中,他时时展露出乐观开朗、自信幽默的特质。

作为恒宝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恒宝)、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恒神)这两大上市公司的董事长,80后钱京肩上的压力并不轻松。

与同龄人相比较,钱京的履历可谓“高大上”。

在英国完成学业之后,他曾于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在著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担任税务顾问,此后一年又在上海亚洲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任高级经理。

光阴流转,从2010年1月开始,他的人生角色从职场人转变为创业者,更恰当地来说,是守业和创业并举。

他担任了恒神的董事长,此后,又在2016年5月起任恒宝管理部总经理直至2017年4月起任恒宝董事长。

恒宝和恒神是钱京的父亲钱云宝一手创立的两家企业。

恒宝是一家面向金融、通信、税务、交通、保险、安全、市政建设等多个行业,致力于提供高端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的企业,其主导产品和业务包括金融IC卡、通信IC卡、移动支付产品、互联网支付终端、磁条卡、密码卡、票证、物联网、平台系统及信息安全服务业务和解决方案等。

恒神则是一家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技术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它是该行业国内唯一一家拥有自原丝、碳纤维、上浆剂、织物、树脂、预浸料到复合材料制品的全产业链企业。

恒宝和恒神虽然从事的产业相距甚远,但同属于制造业,钱京以专注、极致、坚韧的精神深耕这两大产业,收获良多。

二者相比较,恒宝早已奠定行业龙头地位,按既有轨道不断前行;恒神则筚路蓝缕,经过长达十年之久的蛰伏期之后,迎来了制胜的曙光。

角色转变钱京是地道的“富二代”,父亲钱云宝是改革开改之后第一拨于商海奋斗的“赶潮人”。

他一手创立的恒宝,在2007年便在深交所上市。

对钱京而言,家境是相当优越的,但是,父亲对他的要求一向严格,尤其是学习上的事,更是不含糊。

如果不是接手父辈的基业,钱京的人生照样一路开挂,他从英国华威大学到利物浦大学,再到普华永道,走的是地地道道的精英之路。

圣洁的爱献给你——记“圣爱”创业者孟长寿、徐斌夫妇

圣洁的爱献给你——记“圣爱”创业者孟长寿、徐斌夫妇

圣洁的爱献给你——记“圣爱”创业者孟长寿、徐斌夫妇岑桂芬
【期刊名称】《四川统一战线》
【年(卷),期】1995(000)010
【摘要】在成都市成华区“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有一对青年经营着一个平常而又特殊的私营企业——成都圣爱商贸有限公司。

说它平常,它不过只经营五交、百货、服装、玩具等商品,说它特殊,它的利润所得,要支撑成都圣爱幼稚园,——我国第一家私立残障儿全托终身制的幼稚园,不仅如此,还要为圣爱幼稚园残障儿将来的就业提供一席之地。

“圣爱”的创始人孟长寿有着和许多“老三届”相同的经历:当过知青、工人,还有过非同寻常的经历——幼儿园园长。

妻子徐斌,也从事过儿童教育。

夫妻俩经
【总页数】1页(P32-32)
【作者】岑桂芬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38
【相关文献】
1.爱岗敬业,夫妇共谱和谐之歌——记四师六十七团中学教师张旭、韩娟夫妇 [J], 毛红霞
2.爱的抉择——观电影《孟祥斌》有感 [J], 曹璇
3.把爱献给文教事业——记十四师皮山农场支教教师周维斌 [J], 胡俊建
4.圣洁的爱——记“圣爱”创业者孟长寿、徐斌夫妇 [J], 文蜀虹
5.真爱无涯——记一八五团十一连“五好家庭”任明辉徐凤玲夫妇 [J], 张向东;郝云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业导师之—梁卫东

创业导师之—梁卫东

创业导师之——梁卫东
梁卫东,男,1968年出生,硕士研究生,辽宁
天赐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03年被评为十大杰出青年、辽宁省十大优秀青
年企业家,07年荣获辽宁省青年“五四”奖章。

93年,梁卫东在丹东首创了哈森、森达、达芙妮等品牌专卖店。

98年创建了天赐实业有限公司,将经营范围扩大到东北三省。

04年组建了辽宁天赐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并与同年参与了负债停产的丹东果品公司的转制工作,一举转亏为盈,该公司连续三年盈利。

05年,梁卫东又租赁了经营不良的原永立大厦,成立了假日阳光酒店,成为丹东市第一家民营的四星级酒店。

07年,收购了原丹东市土畜产品公司,并在原址上新建了丹东市最大、功能最全的农副产品批发、配送中心。

目前,辽宁天赐集团已拥有固定资产1.5亿元,全资公司六家,累计安置下岗员工近千人,年销售近2亿元,年纳税额近500万。

所属企业曾多次被省、市授予“消费者满意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全国守信用单位”“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光彩之星”等荣誉称号。

孚日天竹品牌的坚守者

孚日天竹品牌的坚守者

超 值 的性 价 比深 受到 市场 的积 极 响应 和推 崇 。 在所
有 的家纺 产 品销售 数 量 中 , 天竹 纤维 系列 产 品的销
量 位 居前 列 , 别是 在 日本 、美 国、欧洲 的销售 量 特
逐 月递增 ,前 景十 分 看好 。 以 “ 棉 三 股 弱 捻 浴 巾” “ 竹 丝 毛 巾” 为 竹 、 棉
关 系 和谐 企 业 ” “ 国制 造 企业 5 0强 ”等 荣 誉 、 中 0
称号。
屈 一指 的 “ 常青树 ”品牌 。2 0多年 的光辉 历程 中 , “ 玉 ”毛 巾依 靠优 良的品质 、精 美 的设 计 和丰 富 洁
洁 玉 —— 孚 日集 团毛 巾主 品牌 ,亦 是 国 内首
1 中国纺织 4 1
肤 性 强 ,耐磨 性好 ; 良好 的抗 菌 、抑茵 、防 臭功能 和 防 紫外 线性 能 ; 取材 自然 ,用 后能 自然 降解 ,是 真 正 的绿 色环 保产 品 ; 次洗涤 能 保持 手感 柔软 不 多
棉 纱 线 。第 一 种 方 法做 出的 毛 巾能 够 完全 体 现 竹
纤 维 的优 良性 能 , 与棉 质 毛 巾形成 鲜 明对 比 , 容 更 易 让 消 费者 看 到 天竹 竹 纤 维 的优 势。 第 二种 方法 做 出 的毛 巾则 兼具 天竹 纤 维 和 棉 纤维 的特 点 ,产 品 挺 括 有 弹 性 ,相 对厚 实 ,色 泽 、手 感 、 吸水 性
产 ND I业 I
孚 日 天竹品牌的坚守者
本刊记者 徐海云 / 文
在 21 0 1天竹纤维十大贡献奖颁奖典礼一 ,天竹联盟对孚 目说 出了如下颁奖词 : t - : 一座城 市, 一个品牌 , 民族的,也是值得骄傲的。孚 日大家纺,大家的家纺。保出口、拓 内销 , 是 重 开发、建渠道。孚 日竹纤维 巾被 走进您、我、他的生活 l品牌源于 忠诚的坚守 {谢谢孚 曰家 纺对天竹纤维的这份坚守 !谢谢孚 臼家纺对消费者的这份忠诚 1因为这些 ,我们也代表消费 衷心地道一声 : 谢谢您 一 个负责任 的品牌企 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业的守护天使曾经的西德首富弗里德里希·弗利克(Friedrich Flick,1883年-1972年,以下称“弗里德里希”),在二战前后两次乘势而起,累积了巨额财富。

弗里德里希身为德国工业巨头弗利克有限合伙公司(Flick KG)的创始人及控股股东,一战前便走上非同凡响同时饱受争议的事业之路。

弗利克家族旗下业务涵盖从原材料至终端产品的钢铁全产业链:煤炭、生铁、轧钢机、轮框、铁道车厢,以及大炮、弹药、装甲车和飞机等军火产品。

20世纪的德国经济几经起伏,造就了诸多传奇的工业家族。

钢铁行业的克虏伯(Krupp)家族与弗利克(Flick)家族、通讯及电子行业的西门子(Siemens)家族、纺织及汽车行业的匡特(Quandt)家族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其中,弗利克家族的命运更与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国运密切相连。

一战后,第一代(G1)弗里德里希东山再起,在儿子、第二代(G2)弗里德里希·卡尔·弗利克博士(Friedrich Karl Flick,以下称“卡尔”)的协助下,将家族商业帝国扩展到超越战前的规模,直至成为奔驰和奥迪的大股东。

到了上世纪1980年代,G2卡尔却将所有家族实业企业出售,并移居至奥地利,成为当时的奥地利首富。

斗转星移,如今弗利克家族已传承至第三代,G2卡尔2006年去世,他的遗孀英格莉德夫人(Ingrid)及一对双胞胎子女通过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FO)来管理家族财富。

根据奥地利《趋势》杂志(Trend Magazine)及《新闻报》2014年报道,弗利克家族以约69亿欧元净资产位居奥地利富豪榜第三位。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家族办公室课题组2015年暑期调研了总部位于维也纳的弗利克家族办公室。

弗利克私人基金会执行董事会主席唐娜泰拉·切卡雷利博士(Donatella Ceccarelli)与执行董事会副主席康拉德·克罗勒博士(Dr.Konrad Gröller)向我们展示了弗利克FO的独特定位及治理结构:弗利克私人基金会承担起家族财富管理及传承之责,弗利克FO通过清晰的治理设计及明确的投资目标有效地消除了各种利益冲突。

中国多数家族企业正处于行业剧变及世代交接的关键时刻,预计将有超过半数的家族最终将出售实业企业的控股权。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代际传承是家族最为敏感及脆弱的时刻,出售企业后家族将何去何从?弗利克家族基金会为中国家族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范例,展示了如何设计并运营一家环伺家族左右的得力FO。

一、第一代:德意志钢铁帝国从默默无闻的文员到二战前德国最为成功的实业家之一,弗里德里希·弗利克在剧变的年代充分展示出企业领袖的特质:把握一切潜在商业机会的敏锐嗅觉,在政商两界长袖善舞的出众社交,以及在社会剧变中屹立不倒的政治智慧。

G1弗里德里希1883年出生于德国威斯特法伦州的一个农民家庭。

由于父亲身处采矿业,他16岁时便对钢铁行业产生了兴趣。

他完成兵役后投身商界,首先在当地的Bremerhütte铁矿石加工厂谋得一份文职,5年后(1913年)加入一家名为Menden & Schwerte的钢铁企业。

毕业后短短8年间,他已经开始在德国钢铁行业崭露头角,成为历史悠久的Charlottenhütte钢铁公司董事会成员。

在随后的日子里,弗里德里希耐心收购Charlottenhütte的股票,最终成为其最大股东及CEO。

1918年,弗里德里希的个人财富由500万马克增长到950万马克,旗下资产包括铁路设备生产商—齐根铁路用品公司(Siegener Eisenbahnbedarf)。

此时,在上西里西亚地区(UpperSilesia)小试牛刀的弗利克汇集了所有区域性钢铁康采恩(Konzern)的条件,在短短3年内大肆收购铸铁厂、采矿厂及钢铁厂等上下游企业。

上世纪1920年代,弗里德里希大展身手,先是收购Bismarckhütte公司,之后将卡托维兹股份公司(Kattowitzer)的采矿和冶金业务与上西里西亚地区钢铁行业公司(OberschlesischeEisenindustrie)合并,通过设计精良的金字塔股权结构,在确保控制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撬动资金。

1923年,弗里德里希获得了莱茵-易北河联盟集团(Rhein-Elbe-Union)的部分股份,该集团是德国最大的钢铁托拉斯—联合钢铁公司(Vereinigte Stahlwerke,VSt)的最大股东。

联合钢铁公司最早由两名工业大亨阿尔伯特·沃格勒(Albert Vogler)和弗里兹·蒂森(Fritz Thyssen)于1926年创办,他们将四家大型钢铁康采恩合并为一家价值8亿马克的巨无霸,掌控了德国钢铁的生产、销售及定价。

通过这些令人瞩目的大型交易,弗里德里希在德国政商两界的声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弗里德里希对社会剧变非常敏锐,决策果断,执行力强。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给联合钢铁公司以沉重打击,弗里德里希以钢铁行业对经济稳定的重要性为由,说服当时的帝国政府收购联合钢铁的股权,同时将其他资产重组至自己的控股公司名下。

1932 -1938年,军备扩张使德国重工业产值在短短几年内增长了200%。

弗里德里希于1937年成立的弗利克有限公司(Flick KG),产能跻身德国三大钢铁巨头之列(另外两家为克虏伯及已部分国有化的联合钢铁)。

二战德军占据法国时期,弗利克将法国洛林地区的Rombach钢铁厂纳入囊中。

1941年的一份钢铁行业报告指出,弗利克康采恩的产量为249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2%,超越克虏伯成为德国产量最高的私人钢铁企业,仅次于集体所有的联合钢铁,从而成为德国军队最大的钢铁及武器供应商之一。

二、第二代:卷土重来的战后实业家二战后,盟军认为德国实业家对纳粹的崛起负有重大责任,弗里德里希也未能幸免,在纽伦堡审判中被判7年徒刑,但由于表现良好提前4年获释。

德国新政权对战前的大型工业集团进行拆分,弗利克公司位于东德的资产半数以上被国有化,而占据西德的盟军则强迫弗里德里希出售旗下的钢铁或煤炭企业,不得己,弗里德里希选择出售其煤炭资产。

不过,早在二战之前,弗里德里希就已将家族控股公司股权转移给其两个儿子(图1)。

弗利克有三个儿子:长子奥托-恩斯特(Otto-Ernst,1916-1974年)、次子鲁道夫(Rudolf,1920-1941年)及三子弗里德里希·卡尔(Friedrich Karl,1927-2006年)。

因为次子鲁道夫英年早逝,弗里德里希将控股公司90%的股权转让给长子和三子,自己仅持有剩余的10%。

弗利克公司最终存活下来,仍然控制着钢铁业务。

虽然二战后失去了3/4的家族资产,但弗利克家族利用出售煤炭业务获得的4500万美元现金,大肆收购战后被严重低估的其他工业集团股份,由此进入了造纸、化学、化纤及汽车等行业,再次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1952年,弗利克家族开始在股票市场上暗中吸纳戴姆勒-奔驰公司(Daimler-Benz)的股票,市场察觉后奔驰股票价格快速上扬。

1954年底,戴姆勒-奔驰公司的股票价格达到每股250德国马克,为一年前的两倍。

在1955年的奔驰股东大会上,弗利克家族正式宣布拥有戴姆勒-奔驰公司25%的股票(市值7200万德国马克),同时进入监事会。

同年,拥有戴姆勒-奔驰公司3.5%股票的德国另一知名家族匡特家族(Quandt)也入选监事会(匡特家族的传承详见本刊2015年7月号《匡特家族: 宝马控股家族的MFO 之路》)。

在随后的一年里,双方都尽可能地买入股票。

在奔驰股权争夺战中,弗利克家族最终选择与匡特兄弟联手,打败了投机家赫尔曼·克拉格斯(Hermann Krages),并按照“弗里克:匡特=3.5:2.5”的比例分配了股权。

20世纪50年代,弗利克家族持续买入汽车联盟股份公司(Auto Union)的股份。

汽车联盟公司由三家汽车制造商奥迪(Audi)、霍希(Horch)及Zschopauer MotorenWerke合并而成,是现今奥迪汽车公司的前身。

当时的汽车联盟公司陷入经营危机,弗利克家族身为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大股东,为汽车联盟公司的生存带来了转机。

1958年,戴姆勒-奔驰公司收购汽车联盟公司88%的股权。

此时的弗利克家族身兼两大汽车公司的大股东,拥有100多家公司。

上世纪1970年代,匡特家族出售了其持有多年的戴姆勒-奔驰股份,那时弗利克家族及德意志银行分别持有39%及28.5%的股权。

出人意料的是,已接班的G2弗里德里希·卡尔·弗利克当时也在寻找潜在的买家,希望在合适的时机出售奔驰的股份,并开始与伊拉克进行谈判。

当弗利克家族通知戴姆勒-奔驰公司监事长及德意志银行CEO弗朗茨·海因里希·乌尔里希(Franz Heinrich Ulrich)时,后者说服弗利克家族保留10%的股权,并承诺德意志银行会购入家族持有的剩余29%股权。

1975年,弗利克集团以近20亿德国马克的价格将这部分股权出售给德意志银行。

从战后的损失到恢复,弗利克集团的重建令人瞩目,上世纪1980年代初期,弗利克被公认为西德首富。

弗利克家族拥有西德最大的造纸企业,积极参与化学及钢铁工程行业,同时拥有一间大型保险公司,其在海外也投资广泛,例如持有美国化学和零售业巨头格雷斯公司(W. R. Grace)的大量股份。

三、产业资本转换为金融资本1953年,G1弗里德里希的长子奥托-恩斯特加入弗利克工业控股公司,时年37岁。

1957年,30岁的三子弗里德里希·卡尔也加入了家族企业,他曾在德国与美国进修管理及银行专业,最初参与监督汽车、造纸、化工等领域的企业。

上世纪1960年代初期,G2中的长子奥托-恩斯特与G1弗里德里希在企业的控制模式上产生了激烈冲突,父子两人卷入了旷日持久的高调争执和昂贵诉讼。

G2两兄弟也为争夺弗利克帝国的控制权和继承权展开了多年的公开斗争。

G2长子奥托-恩斯特虽然在长期的斗争后获得了补偿,但他一直对父亲耿耿于怀,甚至拒绝出席父亲的葬礼(1972年),而他自己也因酗酒过度在父亲去世的两年后离世。

G2卡尔逐渐将奥托-恩斯特家族分支G3手中的股份全部收购,接管了庞大的投资组合(包括戴姆勒-奔驰),成为弗利克商业帝国的实际控制人。

到1980年代,卡尔已将家族企业发展为年收入近40亿美元的德国最大私人控股公司之一。

1980年代中期,卡尔卷入了一次引起西德重大政治体制改变的丑闻,导致多位政治人物下台。

舆论的巨大压力使卡尔萌生退意。

其实早在1972年,卡尔就已对生意心生厌倦,但他的子女(G3)尚未出生,距离家族继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