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家禽繁殖技术 家畜繁殖学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动物繁殖学第PPT课件

动物繁殖学第PPT课件
第3页/共26页
适配年龄:适合配种的年龄,一般达到成年体重的70%左右开始配种。
第4页/共26页
第二节 性行为
(1)性行为:指初情期后,公、母畜接触中,在激素的作用下,通过神经刺激 (嗅、听、视、触)与母畜发生联系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行为。
(2)性行为链:公畜在交配(或采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完整性行为主要 包括:求偶、勃起、爬跨、交配、射精及射精结束等步骤,这些步骤是定型的, 不能颠倒。
家畜的性成熟可视为从初情期渐向体成熟过渡的个体发育阶段。初情期在 先,接着出现性成熟。
一般认为性成熟比初情期晚2月左右。
第1页/共26页
幼畜在初情期以前,垂体激素和性腺激素早已分泌,不是到初情期才分泌。 幼畜对微量的促性腺激素缺乏敏感性。
第2页/共26页
(1)生态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群体社会环境和饲养管理 (2)品种 (3)个体差异
第24页/共26页
第五节 精子的生理特性
果糖酵解指数:在无氧时,10 个精子在9 37℃ 条件下,1小时分解果糖的毫 克数。
精子呼吸:在有氧条件下,精子可将果糖酵解产生乳酸通过呼吸消耗氧进一步 分解为CO2和H2O,产生比酵解大得多的能量。
第25页/共2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6页/共26页
第15页/共26页
(2)精子运动能力和方式的变化 (3)代谢方式的变化 (4)精子膜的变化
第16页/共26页
3.血液--睾丸屏障 血液和淋巴液不能直接进入精细管,使发育中的生精细胞免受血液
化学的影响,是靠精细管外周的肌细胞和足细胞间的特殊连接来完成的。
第17页/共26页
第18页/共26页
(1)正常精子的形态和结构 a.头部
第22页/共26页

《畜禽繁殖技术》PPT课件

《畜禽繁殖技术》PPT课件

2021/4/24
13
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教学设计 3-2 教学方法 3-3 教学手段 3-4 网络教学环境
2021/4/24
14
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教学设计
1、学生在校的理论教学。
2、试验室实训(如:生殖器官解剖观
察、精液品质鉴定等)。
3、校内养殖场的实训(如发情鉴定、 采精、输精、怀孕诊断、接产等)。
2021/4/24
7
课程设置
1-2 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是:根据高职高专高 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以职业 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内蒙,尤其是锡林郭勒盟畜 牧业中的生产环节,紧紧链接有关畜牧行政部门、 科研单位、牧场、苏木嘎查、养畜户,依据工作过 程进行课程设置,设计课程模块, 实施产、学、研 合作教学,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021/4/24
16
教学方法与手段
例如:互动式教学
任课教师事先有计划地设计某节内容,分 别安排2-3名学生,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备课,学 生以自己的理解写出讲稿,然后1名学生上讲台 主讲,另两名学生补充,教师作为学生和其他学 生听课;最后由主讲教师讲评。此教学法,旨在 加强师生互动,还课堂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 导地位。
本课程以前期《动物生化》、《畜禽解剖生理》等专业基础课为基 础;与中期《畜禽遗传育种技术》、《畜禽饲养技术》、《畜禽环境 卫生》等专业基础技能模块课程相渗透;全方位支撑后期《猪禽生 产》、《牛羊生产》、《畜禽外产科技术》等专业课程。以实现本专 业前、中、后期课程有机衔接,构筑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 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
24
主讲教师简介

禽类繁殖生物技术 PPT

禽类繁殖生物技术 PPT
禽类新鲜精液一般呈弱碱性。
第一节 禽类得生殖生理
二、公禽得精子与精液
(三)禽类精液得化学成分
1、禽类精子本身含酯类和糖蛋白,也含有各种酶,因此精 子在无氧或有氧条件下都可分解糖类为精子提供能量,而精清 则就是盐类和若干氨基酸组成得水溶液。
2、精液中含有粘多糖、葡萄糖、甘油等。另外,禽类精 液中谷氨酸和钾含量高,而氯化物得含量低。鸡精液中碱性磷 酸酶活性较高。
第二节 禽类得人工授精
三、精液得保存
(一)精液得液态保存
1、常温保存 新鲜精液常用隔水降温,在18~20℃保存1小 时用于输精,使用简单得稀释液,如生理盐水或复方生理盐水, 稀释比例为1:1或1:2。 2、低温保存 低温保存时,将经稀释得精液置于30℃水浴,再 放入2~5℃冰箱,在1~2小时内完成降温过程。
禽类繁殖生物技术
第一节 禽类得生殖生理
一、 公禽得生殖器官
(一)睾丸
公禽睾丸位于腹腔脊柱腹侧,由短得睾丸系膜悬吊于腹腔体, 前接胸腹膈和肺,背部接肾前部。
睾丸由睾丸间质和睾丸实质组成。 公禽睾丸精细管壁由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
第一节 禽类得生殖生理
一、 公禽得生殖器官
(二)附睾
禽类附睾就是一长纺锤形得管状膨大物,位于睾丸背内侧凹 缘,与睾丸一起包在被膜内,由睾丸网、睾丸输出小管、附睾 小管和附睾管共同组成。
第二节 禽类得人工授精
一、采精方法
(一)截取法
母禽就是公禽天然得性刺激,以此为原理而采得精液得方 法称截取法,据有无假阴道又可分为台禽法和假阴道法。
(二)电刺激法
电刺激法用弱电流刺激公禽射精,可用于鸡、鸭、鹅和火鸡 等公禽,生产中主要用于番鸭精液得采集,也常用此法选择采 精能力强得鸡、鸭、鹅等种禽。

家畜的繁殖力PPT课件

家畜的繁殖力PPT课件
正常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繁殖水平称为自 然繁殖力或生理繁殖力,也称正常繁殖力。 自然繁殖力也可认为是繁殖极限或理想 型繁殖力,即动物在生理和饲养管理均正 常的情况下的最高繁殖力。
4
繁殖潜能
运用现代繁殖新技术所提高的动物繁殖力, 称为繁殖潜能。
如,运用AI技术提高种公畜的繁殖力,利用 ET技术提高母畜的繁殖力,利用胚胎分割、 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等可使雌性动物的繁殖效率 提高成千上万倍。
.
第八章 家畜的繁殖力
第一节 动物的繁殖力 第二节 繁殖障碍 第三节 提高畜群繁殖力的措施
1
第一节 动物的繁殖力 一、繁殖力的概念
繁殖力:是指动物维持正常生殖机能、繁衍 后代的能力。
是评定种用动物生产力的主要指标。 动物繁殖力是个综合性状,涉及动物
活动各个环节的机能。动物繁殖力的高低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6
国内应用鲜精进行AI的情期受胎率 一般为50-60%,高的可达65-70%。 全年受胎率为80%左右。由于流产率较 高,实际繁殖率为50%左右。
17
(三)羊的正常繁殖力 目前把睾丸的大小、质地,精液品质
和性欲等作为公羊繁殖力综合评定的主 要依据。 表示母羊繁殖力的方法,常用每100 头配种母羊的产羔数来表示。
的百分率。 情期受胎率=妊娠母畜数/配种情期数×100% 2、第一情期受胎率 即第一情期配种的妊娠母畜数占第一情期配种母畜
数的百分率。
第一情期受胎率=第一情期受胎母畜数/第一情期配种母畜数×100%
7
3、总受胎率 即最终妊娠母畜数占配种 母畜数的百分率。一般在每年配种结束 后进行统计,在计算配种头数时应把有 严重生殖道系统疾病(子宫内膜炎等) 和中途失配的个体排除。

畜禽繁殖与育种 畜禽繁殖与育种课件

畜禽繁殖与育种 畜禽繁殖与育种课件

1 无丝分裂(amitosis)亦称直接分裂。 细胞核拉长后缢裂为二 细胞质分裂 2 个子细胞 染色体分裂无规律 整个过程 看不到纺锤丝。
2 有丝分裂
是体细胞增殖的基本形式,在整个过程染色体会产生有规 律的变化,包括两个紧密过程: 核分裂为二 细胞质分裂,二个子细胞各含一个核。 根据核分裂的变化特征可以将有丝分裂分为四个时期:间 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三)遗传物质
染色体及细胞器上的 脱氧核糖核酸(DNA) 是各种生物共同的遗 传物质(少数病毒不 含DNA,其遗传物质 是RNA)。
一、细胞周期
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是指细胞从分裂间期开始到
细胞分裂期结束所经历 的全过程。 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 质合成。 为分裂期作物质和能量准备。
(二)细胞分裂过程
●每个二价体的两同源染色体分布在赤道板的两侧,同源染色 体的着丝点分别朝向两极,赤道板位置上是将同源染色体 相连交叉部分(已经端化)。
●在二价体趋向赤道板的过程中,两 条同源染色体的排列方向(着丝粒取向) 是随机的。 ●从纺锤体的极面观察,n个二价体分 散排在赤道板的附近,因而这也是可用 于鉴定染色体数目的重要时期之一。
减数分裂的过程 ——中间期
中间期是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之间的一个间歇。 此时期与有丝分裂的间期相比有显著不同:
●时间很短暂。在许多动物之中,甚至没有明 显的停顿和间歇存在。 ●不进行DNA复制,中间期前后细胞中DNA的 含量也没有变化。 ●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较高。
减数分裂的过程 ——减数第二次分裂
动物细胞结构
植物细胞结构
细胞膜
脂质双层结构
一、细胞膜
维护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

《畜禽繁育技术》课件

《畜禽繁育技术》课件
通过提高畜禽生产效率,增加农业产值,促进经济发展。
改善食品安全
优化畜禽品种,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促进农村发展
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国际相关法规与标准
国际法规
例如《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宪章》、《 动物福利欧洲准则》等,旨在推动各 国在畜禽繁育过程中遵守动物福利标 准。
国际标准
如ISO 15909《动物福利管理体系》 等,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动物福 利管理方案。
国内相关法规与政策
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等,明确规定了畜禽繁育过程中的动物福利要求 。
畜禽繁育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畜禽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 畜禽繁育技术是提高畜禽生产效率和品质的关键,对于保障 食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畜禽繁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传统畜禽繁育技术
传统的畜禽繁育技术主要依靠自然选择和经验选种,繁殖方式多为自然繁殖。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采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提高了繁殖效率 和品质。
人工授精技术
人工授精前的准备
01
对公畜和母畜进行健康检查,选择适宜的配种时间,准备好所
需的器械和试剂。
精液采集与处理
02
采用适当的采精方法采集公畜精液,并进行精液品质检查和必
要的处理。
人工授精技术操作
03
将处理后的精液注入母畜生殖道内,确保授精过程的安全和有
效性。
胚胎移植技术
胚胎移植前的准备
对供体和受体母畜进行健康检查,选择适宜的胚胎移 植时间。

家禽育种技术及繁育体系建设PPT课件

家禽育种技术及繁育体系建设PPT课件

• 褐壳蛋鸡特别重视利用伴性羽色 基因来实现雏鸡自别雌雄。最主 要的配套模式是以洛岛红(加有 少量新汉夏血统)为父系,洛岛 白或白洛克等带伴性银色基因的 品种作母系。
• 利用横斑基因作自别雌雄时,则 以洛岛红或其他非横斑羽型品种 (如澳洲黑)作父系,以横斑洛 克为母系作配套,生产商品代褐 壳蛋鸡。
第35页/共135页
• 体形三黄(黄羽、黄皮、黄胫)或黄麻羽、麻羽等类型的鸡种。包括饲养 150天以上的阉鸡和饲养100天、体重900克的泰和丝毛乌骨鸡。
• 小母鸡健康、有神、美观、冠脸红润、羽毛油光发亮、胫骨小、皮薄毛孔细 小、胸腹部脂肪沉积适中、体型团圆、酷似开产前小母鸡的体态。
第36页/共135页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2002年1月26日 2002年5月26日 2002年9月26日 2003年1月26日 2003年5月26日 2003年9月26日 2004年1月26日 2004年5月26日 2004年9月26日 2005年1月26日 2005年5月26日
第20页/共135页
《中国禽类遗传资源》,2003
共收集了186个地方禽类遗传资源,其中: 地方鸡种108个 地方鸭种35个 地方鹅种36个 其它地方禽种 7个
第21页/共135页
二、现代鸡种
(一)标准品种与现代鸡种(配套系) ▪ 标准品种注重血统的一致和典型的外貌特征,尤其是羽色、冠
形、体型等 ▪ 现代鸡种是在标准品种(或地方品种)的基础上采用现代育种
第24页/共135页
表型值
P=G+E
P= G= E=
表型值 基因型值 环境离差
G = A+D+I

家畜繁殖学教程

家畜繁殖学教程

绪论
近30年来,家畜繁殖科学。取得了长足旳 进展。从60年代开始,经过放射免疫措施, 测定血液和组织中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浓 度,了解到家畜表同生理阶段旳内分泌特 征;发觉大脑是主要旳内分泌器官,丘脑 下部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 等,并发觉了前列腺素旳溶 黄体作用
绪论
近几年在体外生产胚胎,精子和胚胎旳冷 冻长久保存,精子分离和性别控制,早期 胚胎性别鉴定,胚胎分割和卵裂球移植, 卵母细胞旳无性繁殖等生物工程研究上取 得新旳突破。这预示着人们将能够更全方 面而有效地控制家畜旳繁殖过程,充分发 掘生殖潜力,增进畜牧生产经济效益旳发 展。
绪论
繁殖生理是研究、论述全部生殖过程旳现 象、规律和机理。从最初旳现象观察和性 行为描述,进一步发展到从解剖学和细胞 学、分子生物学旳深度去认识多种内在规 律,现已提升到从生殖细胞旳超微构造来 揭示生殖旳微观现象和变化,以及从生物 化学旳角度,即从激素及其他体液旳化学 特征和生理活动来阐明生殖机理,解释他 们在生殖过程中旳激发、克制调整、平衡 等作用
绪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畜牧生产有了新旳发 展,在畜禽繁华昌盛殖科研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上 取得了不少成绩。人工授精在牛、猪、羊旳遗传 改良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在全国乳牛几乎全部采 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猪旳人工授精已在江苏、 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区较为普及。胚胎移植已 在我国牛、猪、绵羊、山羊、马、驴上相继取得 成功。目前,胚胎移植技术开始商业化应用于我 国乳牛和肉羊生产。90年代在胚胎分割、体外受 精、胚胎冷冻保存、转基因动物、胚胎细胞旳核 移植等方面取得成功。深信随意繁殖科学高新技 术旳推广应用,终将在今后旳畜牧业生产中发挥 巨大旳效力。
二.公畜各生殖器官旳形态、组 织构造和机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存活率
❖ 1、育雏率=育雏期末合格雏禽数÷入舍雏禽数 ×100%
❖ 2、育成期成活率= 育成期末合格育成禽数÷育 雏期末入舍雏禽数
❖ 3、母禽存活率= 入舍母禽数-(死亡数+淘汰 数) ÷入舍母禽数×100%
❖ (五)饲料利用率
❖ 1、平均日耗料量(g)=全期耗料÷饲养只日数 ❖ 2、饲料转化率=生产期消耗饲料总量÷产品总量
第二节 家禽繁பைடு நூலகம்技术
❖ 一、家禽主要生产性能 ❖ (一)产蛋性能 ❖ 1、产蛋数 ❖ (1)母禽饲养日产蛋数(个)=统计期内的总产
蛋数÷平均日饲养母禽只数 ❖ (2)入舍母禽产蛋蛋数(个)=统计期内的总产
蛋数÷入舍母禽数 ❖ 2、蛋重 ❖ 繁殖场和商品场按日产蛋量的2%以上称重,求
期平均值。
❖ (三)繁殖力 ❖ 1、种蛋合格率=合格种蛋数÷产蛋总数×100% ❖ 2、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 ❖ 3、孵化率 ❖ 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受精蛋数 ❖ 入孵蛋数=出雏数÷入孵蛋数×100% ❖ 4、种母禽产蛋数 ❖ 5、种母禽提供健雏数
二、家禽配种技术
❖ (一)家禽配种方法 ❖ 1、大群配种 ❖ 2、人工授精 ❖ (二)家禽配偶比例 ❖ (三)家禽配种的组群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