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逻辑学与生活
逻辑学与现代生活

逻辑学与现代生活从逻辑学的发展演化,梳理逻辑学在生活乃至现代科技的方方面面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尤其在计算机领域从软件到硬件方面的推动。
并揭示逻辑学具有的内在局限,为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提供方向。
标签:逻辑学;形式逻辑;计算机;人工智能1.逻辑学的发展演化逻辑学经历了从古典逻辑到现代逻辑的发展。
如果详细分类,现代逻辑又分为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
这种分类不是一刀切式的严格划分,而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本文将基于逻辑学的发展和演变的路线,探讨逻辑学在生活乃至现代科技的方方面面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2.逻辑学与科学逻辑学与思维密不可分,可以说逻辑就是人类的理性思考,当这种思考逐渐成为一种体系之后,也就发展成了一种分析世界,认识世界的工具。
而这个工具从其诞生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自然科学的起源与逻辑学和哲学是一脉相承的。
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德有著名的“三段论”。
例如:人终有一死;苏格拉底是一位哲人;苏格拉底会死。
当人们最早开始认识自然,并试图以最朴素的方式,在好奇心驱使下了解自然的时候,这种基于观察的思考就开始了。
古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存在蒙昧和局限,早期的世界观是一种神创论式的世界观。
所以大家看到中世纪逻辑学逐渐发展成了以思辨为主,服务于宗教的经院哲学。
是天主教教会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的、繁琐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
之后,以亚里士多德为哲学根基的经院哲学受到了来自笛卡尔、培根等人的怀疑主义哲学的批判。
到了十六世纪末,从伽利略开始,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开端。
我们都知道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还做过很多观测和实验。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人类逐渐认识到,要想真正认识自然,只有逻辑思维是不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此现代自然科学包括了两大核心,一个是人类的理性思维,也就是逻辑,另一个就是实验。
两条腿缺一不可,这样才可以诞生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当人们加以定量的研究问题的时候,逻辑逐渐演变成了数学。
论逻辑学与生活应用

论逻辑学与生活应用逻辑原意为言语、思想、思维、理性、规律性等。
我们把逻辑界定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思维的规律、规则”等。
我们结合生活的本质内涵和逻辑的基本定义,把生活逻辑理解为体现或反映人类在自然和社会空间中,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各种活动的内在规律。
在这个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衡量一切都以物质为标准,自我生命变得非常盲目,缺少对自我内心世界的认知。
凡夫由于无明的干扰,不能全面而正确地认识世界,总是以无数个自我假设的东西作为标准,这样一来,你就会陷入到非常狭隘的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实际是你透过有色眼镜所看到的世界,然而逻辑就是超越与突破之道!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笑话:“以…难过‟造一个句子”。
一学生答:“我们家前大水沟很难过”。
题中“难过”应是指感情上难过,这学生将其偷换为“难以迈过”,这是逻辑上的偷换论题。
再说: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造一句话,其中要有…糖‟字。
一小学生回答:“父亲在喝茶”。
老师问:“糖在哪里?”学生回答:“在茶里,父亲喝的是加糖红茶。
”实际上该生将“糖字”偷换为吃的“糖”,也是违反了同一律。
偷换概念的例子比比皆是,如看电视剧时,如果你不仅仅专注于剧情你就会发现许多台词的逻辑错误。
例如有一古装电视剧,其中一幕:幼年皇帝接受完来人的跪拜后,太监忙说:“赐宴,快赐宴!”小皇帝慌乱中说:“快给他一块砚台!”小皇帝将“设宴款待”偷换为“给他块砚台”。
这使我们印证了逻辑原理:小皇帝偷换概念,也是违反了同一律。
我们再来看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
一顾客问售货员:“这件上装的确是现在最时髦的吗?”售货员说:“这是现在最流行的时装!”顾客说:“太阳晒了不退色吗?”售货员说:“瞧您说的,这件衣服在橱窗里已经挂了三年了,到现在还像新的一样。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售货员的回答就是相互矛盾的,我们也可以运用矛盾来试探生活中的真假,利用逻辑来揭穿谎言……逻辑在断案方面就有更大的作用了,我们看包青天的时候常常会钦佩包青天的英明神武,明镜高悬,聪明正义,实际上他只是运用逻辑的高手,他把逻辑运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样在断案的时候他就会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细节,穷举所有的可能从而把事情的真想搞清楚明白,比如说一个人值得怀疑时人们便把结论过早的得出了,而这种结论正是真正的凶手所希望的,甚至会有凶手伪装现场嫁祸他人,这时包拯便会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一点相关的细节,只是把怀疑的人作为怀疑的对象而不是将他直接定罪,这样一步步的把真正的凶手找出来。
生活中的逻辑学

什么是逻辑?翻开厚重的逻辑学导论,上面的解释清晰而有深意:“逻辑学是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与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
”正确推理的界定有着许多客观标准,而如果不了解这些标准,也就无法运用它们。
逻辑学研究的宗旨,就是发现并塑述这些标准,使之能够检验论证,把好的论证与坏的论证区别开来。
我知道这才是学习逻辑的最终目的,习得知识并运用到实际活动中指导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也算是拥有了一份比别人更睿智的理性,在问题的分析上,我们会更占优势。
因为在某些问题上,主观感官直觉做出的判断也许就是片面的,被蒙蔽的,而在这种时刻就应当辅助以逻辑的敏锐思维,丁是丁,卯是卯,不允许有丝毫含糊的地方。
我认为这种严谨求精的态度也是学习文科需要注意的地方,这再也不单单是理科学生的专利。
通过一学期逻辑课的学习,我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法都得到了改变。
比如通过逻辑三段论的判断方法,判定一个论证的有效性。
否定后件式,肯定前件式,纯假言三段论等等,都是帮助我们全面理性分析问题的向导。
以我们身边的事情为例,大学中多有辩论比赛,主办方所定下的论题,则是利弊兼有,或是被称作模棱两可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获得不同的结论和观点。
据我的观察,在辩论的过程中,辩手多采取偷换概念或者层层嵌套的论述方法,一步步把对方绕晕,以小的意义覆盖大的意义,就如逻辑命题中的某些名词一样,在此句中的意义要小于在彼句中的指示含义。
一般没有经过逻辑训练的人,也许真的会哑口无言,在自己还在诡辩中挣扎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输给对方了,因为凭主观直觉上,我们无法推翻别人的断言,或者对其提出反驳,因为没有逻辑的思维,我们是无法抓住出错点的。
如果具备了逻辑的知识,完全可以抓住对方的蛛丝马迹,陷其于自相矛盾、举例不当的尴尬境地。
对方如果采用逐步论定的结论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用验证逻辑论证的方法,比如前面提到的否定后件式,看他是否犯了肯定后件的谬误,这样一来,对方想耍思维上的小聪明,对我们来说也不过是黔驴技穷罢了。
生活中的逻辑学

生活中的逻辑学
生活中的逻辑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概念。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推理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清思绪、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帮助我们避免陷入错误的推理和逻辑错误。
在生活中,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并且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比如在工作中,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客户的需求,理清产品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出最佳的营销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逻辑学也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比如在购物时理性分析产品的性价比,避免盲目消费。
逻辑学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陷入逻辑错误和谬误的陷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有些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误导性的。
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分辨信息的真伪,避免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
此外,逻辑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逻辑学,我们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的想法。
总之,生活中的逻辑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绪、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避免陷入逻辑错误和谬误的陷阱。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逻辑学的学习,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
应用文-逻辑学的生活关照

逻辑学的生活关照'逻辑学的生活关照一、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生命命题苏格拉底一句“认识你自己”成为人类寻求生命的意义的肇始,不仅成为现代生命方兴未艾的主题,更是普通人思考日常生活意义时不可绕过的问题。
逻辑学自亚里士多德以降至培根,一直被界定为认识客观事物、把握规律、探索真理的工具,围绕“工具”目的是其不变的主题,即“暂时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而专门研究人的思维结构及其运动的规律和规则”(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形式逻辑)。
自笛卡尔到康德,再到黑格尔,传统的形式逻辑逐渐形成围绕概念的“内涵逻辑”的辩证法,逻辑学的范畴推演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和境界,尤其是黑格尔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的努力下,辩证法的理论形态发生了根本转换,即从自发到自觉。
黑格尔最终把辩证法为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相统一的思想运动逻辑。
尽管还没有摆脱被恩格斯批评的“变戏法”的尴尬,但是毕竟已经开始涉及人(尽管是类的层面)的自由以及对美的感受问题。
对这种“类”概念的自由,有学者指出“当黑格尔把‘理性’视为人的全部丰富性──包括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目的等──的深层统一性时,他便以一种泛逻辑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抽象化了”。
[1] “认识你自己”不免也就成为一种抽象,一种理念的东西,无关生活。
马克思开启了逻辑学发展的另一丰碑,即唯物主义辩证法。
这种立足于历史发生学立场上的辩证法是对黑格尔抽象理念辩证法的扬弃,因为它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以探求人类的自由解放为使命。
但是,马克思的逻辑学关照下的人已不再是类的概念,社会实践中“有生命的个体”,追求人的自由解放是贯穿马克思辩证法始终的红线,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内在理论品性。
就方法论意义而言,总体上,唯物辩证法以矛盾分析为主轴,是一个方法的集合,还有由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归纳和演绎、辩证的分析和综合方法,等等。
恰如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所指出的:“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
一般而论,人们心目中的逻辑学更多时候都是在认识论中发芽、开花、结果的学问,有时候也涉及价值、自由的东西,但多数时候是为认识而认识的,是为其方法的本性服务的。
2018-生活中的逻辑学的例子-实用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生活中的逻辑学的例子篇一:生活中的逻辑:结合逻辑学的理论,谈谈生活中的逻辑故事。
生活中的逻辑:结合逻辑学的理论,谈谈生活中的逻辑故事。
(一)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一、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二、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例如:前一段时间看的一部侦探小说。
一个杀人案件发生后,警方通过调查找到了3个嫌疑人A、B、C。
这三个人中有一位就是凶手且哪一位有作案时间则他就是凶手。
换言之,若A有作案时间,则A就是凶手,经调查,A并无作案时间,所以A不是凶手;B也无作案时间,所以B不是凶手。
而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都是无效的。
而A和B都没有作案时间,所以AB都不是凶手,那么根据前面所知,这三人中有一位就是凶手,所以C就是凶手,C就有作案时间。
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一、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二、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例如:前面所说的杀人案,只有有作案动机,才会是案犯。
警方调查了C和D,发现D没有作案动机,D不是案犯,而C是案犯,所以C肯定有作案动机。
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二)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从特殊推向特殊的推理。
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给出两个词语,然后选出一组答案,例如:阳光:紫外线A.电脑:辐射 B.海水:氯化钠 C.混合物:单质D.微波炉:微波根据阳光与紫外线的关系,可以得出两者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B海水与氯化钠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选B。
生活中的逻辑:结合逻辑学的理论谈谈生活中的逻辑故事

生活中的逻辑:结合逻辑学的理论,谈谈生活中的逻辑故事。
(一)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一、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二、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例如:前一段时间看的一部侦探小说。
一个杀人案件发生后,警方通过调查找到了3个嫌疑人A、B、C。
这三个人中有一位就是凶手且哪一位有作案时间则他就是凶手。
换言之,若A有作案时间,则A就是凶手,经调查,A并无作案时间,所以A不是凶手;B也无作案时间,所以B不是凶手。
而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都是无效的。
而A和B都没有作案时间,所以AB都不是凶手,那么根据前面所知,这三人中有一位就是凶手,所以C就是凶手,C就有作案时间。
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一、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二、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例如:前面所说的杀人案,只有有作案动机,才会是案犯。
警方调查了C和D,发现D没有作案动机,D不是案犯,而C是案犯,所以C肯定有作案动机。
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二)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从特殊推向特殊的推理。
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给出两个词语,然后选出一组答案,例如:阳光:紫外线A.电脑:辐射 B.海水:氯化钠 C.混合物:单质D.微波炉:微波根据阳光与紫外线的关系,可以得出两者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B海水与氯化钠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选B。
(三)鸟笼推理鸟笼逻辑被认为是人类无法抗拒的10种心理之一,是由一个心理学故事引出的效应。
挂一个美丽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之处,过不了几天,主人必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因为这比无休无止的解释和说明要轻易得多。
生活中的逻辑学

生活中的逻辑学逻辑学一门基础性的学科,逻辑学的基本理论是其他学科普遍适用的原则和方法。
同时逻辑学又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它为包括基础学科在内的一切科学提供逻辑分析、逻辑批判、逻辑推理、逻辑论证的工具。
一、逻辑学的概念解析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科学。
所有思维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思维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对象及其属性;思维形式是指用以反映对象及其属性的不同方式,即表达思维内容的不同方式。
从逻辑学角度看,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命题和推理。
例如,人都是感性的动物,黄种人是人,所以,黄种人也是感性的动物。
在这个论断中,“人”,“感性的”,“动物”,“是”,“杂黄种人”等是概念。
由概念组成的语句,如“人都是感性的动物”等等的内容称作判断。
而由判断组成的论断称作推理。
思维的这几种基本形式又由其构成的元素和其联结方式(结构)不同而形成各种不同的亚形式,我们把这类亚形式,即思维内容各组成部分(或元素)的联结方式(即结构),称作思维的逻辑形式(或思维的形式结构)。
我们用“M”表示每个判断中所陈述的对象,用“N”表示对象所具有的属性。
于是,上述三个判断的共同逻辑形式是“所有M都是N”,它是判断形式中的一种类型。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每一种逻辑形式都包含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是指同类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
如上例中的“所有,都是”和“如果,那么”等。
逻辑常项决定各种逻辑形式的性质,是区别不同逻辑形式的依据。
变项是逻辑形式中的可变部分,即用拉丁字母表示的那部分。
它们可以用相应的具体概念或判断代入。
前例中的“M”和“N”是概念变项,它们可以代入任意概念。
逻辑学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不研究具体的思维内容,而是暂时抛开具体内容,研究其逻辑形式及各种逻辑形式之间的关系。
二、逻辑学在生活中运用日常生活中,逻辑思维是普遍存在的,时时、处处都能看见并用到它,自觉的或不自觉的。
如果我们平时能自觉地注意逻辑思维,就能使我们的头脑更聪明,语言更准确,分析事理更敏锐些,从而有更高的效率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学与生活
人们一般认为,“生活与逻辑没有关系”。
由于人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许多不合理性、不合逻辑的东西,在他们看来,生活中没有逻辑,甚至理性也很少在生活中起任何重要作用。
因此他们认为,逻辑与生活“毫不相干”。
我认为逻辑与生活不仅有关系,而且逻辑对于生活是“必不可少的”。
逻辑是一种结构,是一种联系……它可以帮助我们判定哪些思想与一组给定的思想是一致的。
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必须同这个世界打交道,这就是生活。
人们要生活,必须与这个世界达成某种的一致,以求得某种的和谐。
而且人们总是追求便利,避免障碍,因此逻辑就成了生活中寻求满足其愿望的实际工具,它比我们生活中任何其他要素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逻辑学有以下几个基本规律,了解了这几点,会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运用逻辑学观点来处理生活上的事情。
1.同一律
同一律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的概念和判断。
公式是:"甲是甲"或"甲等于甲"。
其内容包括:思维对象的同一;概念的同一;判断的同一。
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但是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
它完全是对思维过程说的,并不要求客观事物保持同一,绝对不变。
生活中总能遇到偷换概念的例证,如商家的“买一赠一”,可需注意此一非彼一,赠品不一定和你买的是同一种商品,可能买的是手机赠的却是牙刷。
生活中需谨慎观察是否违反了同一律,以防被偷换概念上当受骗。
又如“今天我请你们下馆子”,注意了,此馆子可不是我们所想的饭馆,而是水管子。
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我是人。
因此,我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两个前提中的人不是同一个概念,第一个人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不是,故犯了混淆概念,偷换概念的错误。
同一律在思维活动中有广泛用途,它是制定其他逻辑规则的重要依据。
2.矛盾律
通常被表述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
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
两个矛盾的说法中必有一假。
把握矛盾律,有助于从逻辑上揭露廖误和诡辩。
揭露逻辑矛盾,是一种重要的反驳方法。
所以在论战中,人们常常用“以予之予,攻子之盾”的方法,指出对方议论中的逻辑矛盾,以反驳错误观点。
同时,矛盾律还是间接反驳的逻辑根据。
3.排中律
通常被表述为A是B或不是B。
传统逻辑首先把排中律当作事物的规律,意为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
而没有其他可能。
排中律同时也是思维的规律,即一个命题是真的或不是真的,此外没有其他可能。
矛盾必有一真。
例如,既说“此茅锋利,无坚不摧”,又说“此盾坚固,任刺不入”,这就违反了排中律的原理。
4.充足理由律
任何一个正确的、真实的思想必有它的充足理由。
公式是“A 真,因为B真,并且由B可推出A。
”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则之一。
提出或证明一个命题,都必须有能够表明它何以真实的理由。
证明要求论据必须真实,并且从论据可以推出论题,这就是充足理由律的具体运用。
例如,从“如果某人是山东人,则他是中国人”的前提,可推出“如果某人不是中国人,则他不是山东人”的结论,但不能推出“如果某人是中国人,则他是山东人”。
了解了这四大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运用逻辑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也能更好的锻炼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逻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逻辑学是揭示思维规律及思维方法的。
而要进行思维活动,就离不开运用概念、命题和推理;正确运用思维形式,遵守思维规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因此,可以说,凡是在有思维活动的地方,就会有逻辑学的作用。
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就必须正确地进行思
维活动,而逻辑学正是为人们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规范。
如果不按逻辑学提供的规范去做,违反了思维的规律,那么就不可能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
逻辑学不但为人们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规范,而且还为人们获得新知提供了手段。
掌握逻辑学所揭示的正确的推理形式和科学的逻辑方法,有助于人们从已有的认识得到新的认识。
列宁曾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认识的指导和参与下进行的。
特别是对于需要大量分析、推理、统计、预测的工作,逻辑学的作用就更是突出。
可见,逻辑学的意义之重大。
生活中我们切身体会到了逻辑学带给我们的便利,学习并很好的把逻辑学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对以后的生活及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